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分地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汇编作文专题(含答案)辽宁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汇编:作文专题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言文字运用1中叙写书房的那段文字令人神往。我们也都渴望有一间自己的书房,哪怕狭仅容膝,也足以丰富头脑,放飞内心。可是,诗人痖弦在《寂寞》中也写下这样的诗句:“一队队的书籍们/从书斋里跳出来/抖一抖身上的灰尘/自己吟哦给自己听起来了。"假如你也有一间小小的书房,你会不会也让你的书跳出书房,寂寞地吟诗给它们自己听呢?清朝刘岩《杂诗》云:“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
针对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感想和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驴子拴在桩上,啥活也不干也是要老的。(俗语)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王阳明)
以上两句话富含哲理,对当下的我们做人做事都有启发。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习是永恒的话题,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学习之道。《劝学》是两千多年前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今天我们在学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
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问题,请以“劝学新说"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学习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辽宁省朝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4.根据以下要求写作。
著名教育家吴玉章曾说:“做学问要花功夫,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正如同钉钉子一样,钉飣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其实不仅仅是做学问,世界上大多数事情均是如此。
以上材料对你有何启示,请以“坚持"或“积累”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熟悉的俗语中有许多与勤奋有关的俗语,如“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勤劳一分才"“业精于勤,荒于嬉”“人一能之,己百之"……似乎能力、才华、事业和勤奋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你的学习与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连市某中学高一3班学生在开展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中发现,大连的民间文化甚为丰富,金州龙舞、庄河剪纸、长海号子、复州皮影戏等有着悠久历史,清明节、乞巧节、重阳节、冬至节等节庆文化活动也十分丰富。同学们既惊喜,又自豪。当了解到很多文化项目后继乏人,节庆习俗少有人知的情况时,大家不由自主陷入沉思:传统文化是包袱,还是财富?家乡文化建设我当有何作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
材料先提到语言文字运用1中叙写书房的文字,让人渴望有一间自己的书房,通过读书来丰富头脑,放飞内心;又引用诗人痖弦在《寂寞》中的诗句,并提出假如你有一间书房,会不会让你的书跳出书房,寂寞地吟诗给它们自己听,意在引导考生思考自己是否会忘记勤于读书;然后引用清朝刘岩《杂诗》中的诗句:“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意在说明拥有大量书籍并不比阅读薄薄的几页有用,并且不仅应该读书,还应付诸实践,让知识内化为行动的力量。
综合看来,读书可以提升素养,丰富内心,同时材料也在启发考生如何去读书,一方面要勤奋读书,不能让书房的书籍蒙尘;另一方面,读书不在于数量,贵在学以致用。因此考生可以从读书的态度和读书的目的等角度进行立意。
行文思路上,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勤奋读书,学以致用。然后先论述读书的作用,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再阐述读书的态度,强调学以致用、思考与实践的结合,同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分析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论点,强调应该注重知识的实践和应用。
立意:
1.勤奋读书,深入钻研,学以致用。
2.人生最美好的事情是读书。
3.读书的王道就是学用结合。
4.爱上读书,用读书改变生活。
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引用俗语,意思是驴子不用也是要老的,物尽其用,物有所值。人是在干活中获得历练的,这是一种做事的价值观。
材料二出自王阳明的《传习录》,意思是:一个人要修行就必须通过具体事情去磨炼,这样才能站立得住。儒家强调实干,咬定青山不放松,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全都在做事中磨炼。一如刀只有在石头上磨砺,才能锋利如新,斩风断月。这大抵类似于曾国藩的“躬身入局"。凡事总得先做起来才有发展的可能。事做好了,才有被用的可能,而能被用又何尝不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呢?
综合两则材料,可以归纳出共有的关键词是“行动”或者“做事",都强调了做事成人的价值观。少计较,多行动,这当是对当下青年最大的启示。
对此,写作时,可考虑从个人或国家层面阐述检查行动或做事的重要性。比如,从个人层面,可以从知与行的关系展开,比如在论述只说不做的危害中,阐述学会行动、实践的重要性。或者,也可以从国家层面,说明我们为了国家,要努力躬身入局、脚踏实地做事,比如可以列举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国难当头之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即便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依然“躬身入局”投入虎门销烟的运动的事例,论证国家发展需要“躬身入局"的时代青年。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来辅助论证。
立意:
1.在做事中成人。
2.做事,成己成人。
3.做一头做事的驴没什么不好。
4.不怕泥泞追远梦,磨炼成才助复兴。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3.例文: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与古人相比,对学习者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信息便捷,资源丰富,要雨得雨,要风得风,大道通衢,任尔驰骋;然而,这也是最坏的时代,信息过剩让我们不知所措,诱惑纷至让我们魂不守舍,歧路纷纷让我们茫然失措。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当资源已经过剩,信息泛滥成灾,我们要怎样学习才能抵御这从东西南北刮来的恶风?
新时期,“劝学”有了新方向,我劝大家,端坐在紫金莲上“宁静守一",避免被八面来风吹散了学习的心魂。
在信息匮乏的时代,很多人是要借书来读的。似乎正因为其匮乏,正因书是借来的,人们才读得专注,读得急切。宋濂曾写到,“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等到藏书“落落大满"时,倒会“素蟫灰丝时蒙卷轴”,反而不读书了,以至于袁枚发出“书非借不能读"的浩叹。什么原因?一是书多了,范围大了,因而茫然;一是书是自己的,因而少了分急切。然而,这都是次要原因,归根结底,主要原因还是目标不明,用心不专,持心不静。
当今,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资源如海,信息过剩,是这个时代的特点。古时大富大贵之家,即使藏书甚丰,放到今天,都不啻沧海一粟、九牛一毛。古人,仅仅是“落落大满",都会因读书不专心而感叹书非借不能读,那么,现在我们面对的信息更多,我们的取舍更难,我们面对的诱惑更大,如果目标不明,用心不专,持心不静,那就更会东瞻西顾,不知所向;南冲北突,不知所守。虽然面对海量资源,结果却守着粮仓饿死。
因此,我劝大家,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学习时更应该做到“宁静守一”。
要做到宁静守一,首先,应树立明确的目标。有了目标,我们才能锁定目标做出取舍,取舍信息才有了标准,没有目标就是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最终耽误了自己的前途。其次,要专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用心一处,方能其利断金。把心用在一处,屏蔽无效信息,虽然信息如海,我只取其中于我有用的一瓢。另外,还需要做到心静如止水。虽然诱惑良多,我自淡泊宁静,任尔八风来临,我自岿然宁静。
其实,学习有了目标,方能专注,专注带来心静;反过来,心静不杂,才能心无旁骛,心无旁骛,才能更好的实现目标。三者实际上是一枝三花,实为一体。
在这个信息时代,我劝大家,树立明确的目标,用心于一处,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任尔八风狂吹,我自稳坐紫金莲,咬定青山不放松。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所供材料可分成两个层次来理解。第一个层次指出在古代,荀子这位先贤,针对当时社会在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在《劝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劝导人们重视学习、注重学与思的协调,以及懂得坚持。第二个层次写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代,我们在学习中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难题。这些新的难题的出现,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学习内容增多、信息过剩、诱惑增多、选择多元。面对学习中遇到的新的问题,新时代青年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和明智的选择,我们应有目标的读书,选取自己需要的知识来学,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有目的的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时也应该拒绝诱惑,虚心请教,专心致志。
通观整则材料,是在强调,在学习方面,每个时代都面临着自己的问题,而在当今这个追求效率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又面临了新的难题。本题意在引导考生,直面学习中的新难题,寻找解决之道。
题干部分,要求以“劝学新说”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所谓“新",首先,在于面临的难题是新难题,是以前的时代所没有出现过的,是这个时代所特有的,比如,海量的学习资源、多元的发展渠道。其次,在于秉持的理念新、思考的角度新、解决的办法新,要立足于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写作时,可以针对材料中说列举的或自己观察到的某一学习方面的难题,从微观层面发表看法;也可以对这些难题进行高度概括,着眼于宏观层面,来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行文过程中,可以采取层进式结构。首先,可以对当前的学习方面的新难题,进行高度概括,透过现象,看其本质。比如,看上去学习资源的充足给学习带来了困扰,实际上反映的本质是,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选择信息比搜集信息更重要。接下来,可以探求其出现困扰的原因,信息过剩只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然后,可以指出解决之道在于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还要善于筛选有效信息,屏蔽冗余信息。
立意:
1.任你资源弱水三千,我取有用之一瓢。
2.世界越是喧嚣,书桌越要清净。
3.认得清学习的目标,控得住自己的心神。
辽宁省朝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4.例文:
成功需要时间的积累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在经过长时间的追寻与积累之后,终于取得了成功。很多时候,成功看起来是一种偶然,是一种幸运,但是我认为,成功其实是一种积累的必然,尤其是时间积累的必然。
在我们走向成功的路上,经常布满坎坷与艰难,这种时候,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经过长时间的艰苦积累,才能取得成功。
苏轼说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他的父亲苏洵便是这样。苏洵27岁才发奋读书,把自己关在书斋里苦读六经、百家之说,日日夜夜这样十几年,再出来时已年逾不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十几年如一的学识积淀让他下笔顷刻数千言,被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垂青,终成唐宋八大家之一。曹雪芹,历经十九年的寒暑的积累,完成了流芳百世的《红楼梦》,把自己的名字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上,他的成功在于时间的积累。
坚持有时不一定成功,但成功一定经过持续的时间积累,这是成功的基础,也是成功的必经之路。没有人可以不经过积累就拥抱美好的未来。世人皆看到了比尔盖茨富可敌国,却不曾看见他在一间狭小的地下室中多年的积累,没有看到他一次次从失败中积累养分,最终才开创了微软。
时间的积累需要恒心与毅力。在寂寞与黑暗中长时间的积累,不断的前行,总不会那么一帆风顺。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有彷徨和犹豫,但我们决不能放弃,我们应在积累中不断地前行,在积累中使自己的学识、才能、见识等不断地完善。
而现在,我们的成绩不论是好是坏,都与我们自己的积累、努力有关。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没有积累就没有收获,在看到别人优异的成绩时,应该想到我比他少付出了什么,我应该如何弥补自己的不足,通过时间的积累来完善自己,让自己取得更好更优异的成绩。
没有任何成功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所以只有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与努力之下,人生才能取得辉煌与成功。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不断地用时间去积累,用心去努力,在积累中取得成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著名教育家吴玉章在谈如何做学问时强调了“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的重要性,这是学问大成的普遍但却最有成效的方法。接着材料又以钉钉子为喻,再次重申“一锤一锤接着敲”“不断钉下去",才能“大有成效”,同样告诫我们“坚持"和“积累”才能真正做成事。材料最后一句,把这个做事方法由做学问延伸开去,扩展到世界上大多数事情,引导我们将思路拓展开,深入思考这种做法的价值。
要求部分明确了写作话题,即“坚持"或“积累”,注意这个“或"字,也就是只选择其中一个话题来写即可。同时要求写“议论文”,明确了写作文体。
如写“坚持",可以由荀子《劝学》中的名句入手,提出观点;然后思考“坚持”对于做事的意义,分析“水滴石穿"的道理,还可以从反面说理,以“挖井”的寓言故事证明不能坚持则一事无成;举例时可以从做学问到做其他事情,如写欧阳修“三上"学习,学识渊博;写王羲之墨染池水,终成大家;还可以联系课本上学习的张秉贵坚持练习,成为优秀的售货员;可以思考疫情时期如果我们不坚持正确的应对措施,后果不堪设想等。
如谈“积累”,除了谈积累的重要性外,还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如积累什么,可以积累经验,积累好的、有价值的东西;也可以积累教训,从反面给我们提供借鉴。怎么积累,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过程可能会很缓慢,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这就要求我们要放下急功近利的想法,踏踏实实积累,要有耐心,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我们也可以从名人身上得到积累的具体做法,如蒲松龄通过摆茶摊听故事积累写作素材;王羲之通过苦练书法染黑池水积累书法的经验等。
立意:
1.贵在坚持,久久为功。
2.集腋成裘,善作善成。
3.积水成渊,积累助大成。
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5.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先列举了一些有关“勤奋"的俗语,突出了勤奋的意义。然后直接点明“能力、才华、事业和勤奋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这句话为材料的核心句,直接为考生指明了写作方向。材料意在引导考生辩证分析“勤奋"与“能力、才华、事业”的关系。正如材料所列举的俗语,天道酬勤,勤能补拙,每个人生来智力不同、天赋不同,即使暂时“输在起跑线上",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勤奋来提高能力、弥补不足,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及人生。反之,没有勤奋,即使才华再高,也只会沉睡在潜能中,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总结起来,如果把才华、能力、事业比作剑,那么勤奋就是磨刀石。持续不断的勤奋对于提升才华、提高能力、开拓事业至关重要。
提示语部分“结合你的学习与生活,写一篇文章”提示考生,写作时,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及生活体验进行论述,避免泛泛而谈。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勤奋的内涵及实质,勤奋的重要意义,勤奋与能力、才华、事业之间的关系,如何发挥勤奋的意义为人生奠基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论证时,应以“勤奋与能力、才华、事业之间的关系"为侧重点重点论述,考生可采用分论点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切入进行分析,如勤奋是提高个人能力的不二法门,勤奋是增长自身才识的力量源泉,勤奋是成就辉煌事业的必要基石等。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引用“业精于勤,荒于嬉”“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等名言,论证勤奋的重要意义。也可以立足社会现实,结合当下社会存在的“躺平”“摆烂"等现象,以其危害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全面。
立意:
1.以“勤”筑“业"。
2.勤奋不辍方成才。
3.以“勤”补“拙"。
4.生活因勤奋而精彩。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6.例文:
受家乡文化浸润,促家乡文化发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连丰富的民间文化,金州龙舞、长海号子、复州皮影戏等等民间习俗或节庆文化活动,都让我们看到了这片土地悠久的历史。然而,如今我们家乡的不少传统文化项目都存在后继乏人的现象,为此,我认为,传统文化不是包袱,而是能够助力家乡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
家乡以文化浸润我辈,久而弥芳;我辈当思以传承和发展反哺家乡文化,长行不怠。
家乡的文化是襁褓,也是行装。它给我们温暖,让我们茁壮成长。徜徉在家乡的小巷上,领略“齐鲁有长才,秀民通文书”的文雅之风也,不由地举止为之文雅;立在古老书院的庭院里,感受“路逢十客九青衿,巷南巷北读书声"的文化盛况,不由地开始向往读书。这份来自家乡文化的温暖,温润着我们;这份家乡的文化,还能变成行装,陪着我们走漫漫长途,去开拓新天地。
然而,再美好的家乡文化,都需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家乡文化虽然绵长而温美,但如果不发展,不加以创新,不把新时代的新鲜血液输入进去,那么,它就成了一潭死水,就成了一方没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化石。何止家乡文化,哪种文化不需要传承的同时创新发展?文化的活力,也正是在创新发展中迸现。四大徽班进京,相互碰撞,融合创新,形成了国剧——京剧;白先勇把现代音乐审美融入《牡丹亭》,让昆曲这一古老剧种,又流出一脉清溪,散发出青春的气息。我们要让家乡的文化传下去,还要活起来。
发展,意味着活力,意味着新生。如何发展家乡文化?首先,要研究透家乡的文化精髓,在理解其精髓的基础上,秉承其精神,按照其特性,用当代的技术、材料、理念去丰富它。其次,要敢于创新。一时代有一时代之生活,在保留传统家乡文化精髓的前提下,结合当代生活实际,勇于探索新的文化表现形式,让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用传统文化温润现代生活,用现代生活赋予传统文化以活力。再次,要让文化走进生活。只有文化走进生活,文化才能活起来,才富有生命,不然,只是供人凭吊的化石,毫无生机。
当然,发展文化,进行创新,都应以保存文化精髓为前提。不能保护传统的创新,是伪创新。比如,某街道打着打造历史街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室性早搏导管消融》课件
- 会博通10单用户版用户操作指引
- 《动物防疫法》考试题库100题(含答案)
- 蜂窝微纳孔、量子单层石墨烯面料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申批备案
- 2025年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专题06 发展与合作-(解析版)
- 2025年昭通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医疗器械法规培训》课件
- 2025年春节消费机遇和备货建议报告
- 中班区域活动计划实施方案五篇
- 安全生产网格员培训
- 小学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300题带答案
- 林下野鸡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心肺复苏术课件2024新版
- 大型商场招商招租方案(2篇)
- 2024年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和答案
- 临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新进展
- 2024年山东泰安市泰山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英语主语从句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C139客户开发管理模型
- 年度工作总结与计划会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