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人教版课时素养评价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2人教版课时素养评价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2人教版课时素养评价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2人教版课时素养评价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2人教版课时素养评价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素养评价十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020·广东合格考)1952年,重庆一零一钢铁厂职工给毛泽东写信说:“成渝铁路的钢轨每一根都是我们亲手轧成的,那上面没有一个外国字……我们的工厂两年多来已发生根本变化。生产瘫痪状态早已成为历史陈迹。”这反映了 ()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B.“一五”计划的实施C.“大跃进”的开展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解析】选A。从题干时间“1952年”可知这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再结合题干材料“生产瘫痪状态早已成为历史陈迹”可知,反映了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故选A。B、C、D与题干时间不符。【补偿训练】1952年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主要得益于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执行B.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一五”计划取得的成果D.社会主义苏联的大力援助【解析】选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经济凋敝,百废待兴。党和政府领导人民进行经济调整,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故选B。2.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与如图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一五”计划实施 B.“大跃进”运动开展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 D.工业化基本实现【解析】选A。“一五”计划实施于1953—1957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城镇人口迅速增加,故选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是在1958年,B、C错误;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只是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工业化并未实现,D错误。3.阅读下表:我国各所有制经济比重表(%)1952年1956年全民所有制经济19.132.2集体所有制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营和个体经济78.77.1上表中我国各所有制经济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大跃进”运动开展C.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解析】选A。由19521956年的时间信息可知,这一时期进行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再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可知,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公私合营经济成分所占比重较大,表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建立起来,故选A。【补偿训练】以下是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导致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开展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C.计划经济体制建立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解析】选B。表格显示从1950年开始到1956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逐渐消失,说明是三大改造促进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确立,故选B。“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A错误;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C和D错误。4.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A.要实现合作化,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B.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C.要变革生产关系,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D.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解析】选B。题干材料主要涉及的是人民公社化问题,由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征,其中的“公”即公有制程度越高越好,这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而这一调整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相悖,故选B。【补偿训练】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目的是 ()A.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D.落实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解析】选B。解答这一问题时要抓住“八字方针”提出的背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起后,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严重问题,尤其是工农业发展比例严重失调,党中央认识到这一严峻形势后,才提出来要调整发展速度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比例关系。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B。5.据统计,1972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635亿元,比1971年增长4.5%。其中,工业总产值比1971年增长6.6%。1973年国民经济各项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工农业总产值达3968亿元,比1972年增长9.2%。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大革命”并没有冲击经济的发展B.这与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有关C.“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保持快速增长D.这是邓小平推行全面整顿的结果【解析】选B。题干表明1972年、1973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有明显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时对国民经济的恢复调整,故选B。A、C表述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史实不符;邓小平全面整顿出现在1975年,D时间不符。6.下面曲线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哪一历史时期的工农业生产变化情况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解析】选D。“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是破坏、转机、回升、破坏。1967年、1968年国民经济遭到摧残性的破坏,1973年复苏,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经济回升,后来邓小平被打倒,国民经济又遭破坏,故选D。【深化点拨】“文化大革命”中两次经济好转不是“文化大革命”本身带来的,而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抵制和纠正“左”倾错误、调整和整顿国民经济而取得的成就,这说明党和国家的政策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非选择题(26分)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我们必须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内,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使重工业生产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占显著的优势。对于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基本建设方针政策不能有任何的忽视。要求各项建设事业不分轻重缓急地齐头并进的倾向,是错误的。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材料二1958年5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建议把1958年钢产量提高到850万吨。6月,冶金部根据各大区的钢铁规划提出了钢铁“跃进”计划并报告了中央,提出1959年全国钢产量可以超过3000万吨,1962年可以达到8000万吨,甚至9000万吨。最后毛泽东下了决心,提出1958年钢产量要在195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采取怎样的工业化途径。并分析采取这种工业化途径的原因。(12分)(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党和政府在经济工作中指导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对经济建设产生了哪些影响?(14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由材料信息“对于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基本建设方针政策不能有任何的忽视”可知,途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采取这条道路的原因是新中国的重工业基础薄弱;苏联模式的影响;巩固政权的需要。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共八大的决定和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总路线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进行回答。答案:(1)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新中国的重工业基础薄弱;苏联模式的影响;巩固政权的需要。(2)变化: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影响:发动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备选习题】1.分析下表,表中所示中国农产品产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19581961年全国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年份粮食棉花油料糖料195820000196.9477.01563.1195917000170.9410.11214.7196014350106.3194.1985.519611475080.0181.4506.5A.“文化大革命”的破坏B.社会主义改造的影响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解析】选C。从表中可知,19581961年全国农产品产量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受“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故选C。A是在19661976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B是19531956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D是1960年提出的,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2.从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101万猛增至5969万。这主要是因为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B.“大跃进”运动中大办工矿企业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D.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解析】选B。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1957年,A错误;1958年我国开展“大跃进”运动,掀起了大炼钢铁运动,因此这一时期职工人数猛增,故选B;公私合营完成是在1956年底,C错误;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与职工人数增长没有关系,D错误。3.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实施这项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