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_第1页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_第2页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_第3页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_第4页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诊科

危重病人的平安转运.目录

概述转运危险因素危重病人的平安转运.急诊危重病人:急诊危重患者经过急诊科抢救、复苏、早期处理后,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常需转至检查科室、手术室或病房,途中虽然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对患者病情不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平安隐患,如呕吐物致呼吸道梗阻,突然心跳呼吸骤停,静脉输液管路、气管插管等各种管道脱出,氧气供给缺乏,内脏二次出血等。.急诊危重患者转运的禁忌症包括:心跳、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者,急性心包填塞可能引起心脏骤停者,腹部闭合伤致血压下降剧烈者,呼吸道梗阻可能呼吸停止者。这些患者最好在急诊科进行紧急处理或实施救命手术后再行转运。.目录

概述转运危险因素危重病人的平安转运.

转运危险因素平安转运病情因素人员因素物品设备因素药品因素交流沟通系统因素.循环系统:血压异常、心律失常、动静脉栓塞;呼吸系统:低氧血症、呼吸道高压、痰液较多、剧烈咳嗽;中枢神经系统:烦躁、抽搐、出血、高热等。Backmann调查结果显示,危重病人转运时发生的不良事件中,31%是与患者病情相关!Henning调查结果显示,最常见的问题是:低通气、低氧、低血压,最严重的是心跳骤停等危及生命的情况。病情因素.没有安排适宜的、足够的医护人员;专业技能不熟练、责任心不强;对风险没有预见性,不能及时有效处理意外情况。Winter等调查结果显示,危重病人转运时只有75%配备了足够的医护人员!人员因素.缺少可携带的监护设备和相对完善的急救设备以及药品;较常发生的与药品、设备相关的危险事件:氧气不能准确或者连续供给、没有配备简易呼吸球囊或呼吸气囊漏气、药物配备缺乏、静脉通路不畅或堵塞、监护仪功能异常、电池电量缺乏、吸引器无负压或吸引力缺乏!Papson等调查结果显示,在急诊患者转运发生的意外时间中,45.9%与设备有关!物品、药品、设备因素.转运前,未能与接收科室或患者家属沟通病情、转运目的和风险;转运时医护人员的协调欠妥当接收科室的准备不完善运送人员与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交接不严密细致。沟通因素选择的搬运工具不当;搬运时体位改变;转运中缺乏人性化设计;转运等待,转运路线拥堵,无障碍设施少。系统因素目录

概述转运危险因素危重病人的平安转运.危重病人的平安转运.决策者:主管医生评估转运的必要性评估转运的相关危险因素患者的知情同意决定——需要转运吗?2021年中华医学会拟定?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推荐1:重症患者转运的目的是使患者得到必要的诊治,转运决策应充分权衡获益与风险。.方案设备药品交流沟通人员计划.由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务人员完成〔推荐2〕;参与重症患者转运的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推荐9〕;病情不稳定时,主管医师陪同。方案—人员.方案—交流沟通转运人员:转运路线、病情、特殊治疗。接受科室:床位、病情、所需设备、药品。推荐6:转运前应与接收方及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做好充分准备,以保证转运平安。.推荐药品: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胺碘酮、利多卡因,……。推荐4:重症患者的转运需配备监护治疗设备及抢救药品。

方案—药品平安?电量?报警?循环:监护仪、除颤仪、注射泵、注射器、留置针、消毒液……;气道:鼻导管、吸引器、简易呼吸器、呼吸机、氧气瓶等;其他:约束带、夹板……方案—设备物品.方案—设备

转运床:普通转运床、重症转运床推荐3:重症患者的转运应使用符合要求的转运床。..实施确认

核对监测交接.实施—确认.针对性的处理原发疾病确保患者气道的平安确保循环稳定患者的准备推荐意见5:转运开始前应尽可能维持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并有针对性地对原发疾病进行处理。.患者的准备

气道平安:积极建立人工气道,不推荐喉罩。标定插管深度,固定,适当镇痛镇静。转运呼吸机:患者耐受并稳定。替代参数通气:PaO2≥60mmHg,Sa02≥90%。.患者的准备

循环稳定:低血容量患者难以耐受转运,进行有效的液体复苏,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患者循环功能稳定。血流动力学根本稳定:SBP≥90mmHg,MAP≥65mmHg(舒张压+1/3脉压差).患者的准备针对性的处理原发疾病:疾病发作的控制或预防导管的安置创伤…….转运病人管道护理原那么:

确保通畅、妥善固定、宁少勿多、防止感染准备好充足氧气药品设备准备充分各种导联线缠绕整齐设备的准备药品的准备根本的复苏用药针对病情配备相应药物接受科室配备相应的药物.通知接受科室:了解准备情况,告知时间。负责转运的医生、护士及其他工作人员要对转运病人的病情及经过清楚。与患者的沟通。填好危重病人交接单。交流沟通.病人的核对设备的核对核对监测—护送人员位置必须拉起床栏护理人员应站患者头侧护工站在对侧双手扶床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转运护士护工监测看、摸、问、听不良事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推荐7:转运期间应提供必要的监测治疗措施,转运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原有监测治疗措施的连续性。.病情相关因素设备相关因素监测—看、摸、问、听.监测记录:转运过程中患者发生的任何状况均需要如实记录。质量控制:危重病人转运流程、质控标准建立转运不良事件分析、报告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