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质量监测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以农业为中心的民间文化体系,构筑了一个美丽、和谐的乡村艺术世界。而城市化、城镇化使农民的生存环境遭遇前所未有的裂变,那些传承了几千年的乡土艺术也随之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其中世代承袭的、用于烧饭炒菜的土灶,也因村庄的大拆迁、大搬迁和农房翻建等原因面临消亡,由此与之相关的灶画也濒于绝境。“灶画”,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是民间非遗艺术的一颗明珠,也是江南民间艺术的瑰宝。如今随着农村向城市迁移,或者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多的家庭不再需要灶头。理所当然的,灶画随之被遗弃。没有需求就没有传承,仅剩的灶画艺人年事颇高,手艺却后继无人。“灶画”,是始于汉朝时期的江南民间艺术,顾名思义就是在灶上作画。这些艺人大多是临场作画,没有参照,一切画作都已经储存于脑,鲤鱼跃龙门、金鸡独立、雅竹淡菊、红梅统统顺手拈来!灶画艺术的韵味往往来自生活气息,热闹、喜庆、吉祥祝福都是灶画的本质寓意。它们往往色彩鲜艳,画风简约而朴实。老百姓们毫不掩饰地在灶画中寄予美好的期盼。但历史总在被现代化取代,灶画艺术也濒临失传。越来越多的农村老灶被拆除,这意味着承载灶画的主体逐渐消失,即使有新砌的灶头,都是采用瓷砖镶贴,灶画自然也被瓷砖画取代。历史沉淀下的艺术精华却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它本该具有的价值。千年的灶画历史警醒着我们,艺术的价值往往就是人类生活的价值,人类对于民间艺术的抛弃也是对于人类生活痕迹的磨灭。(摘编自《灶画:民间非遗艺术的明珠,手艺却濒临失传》,有删改)材料二:“农家土灶”进了上海市金山区枫泾中学的课堂。灶头饭那份柴火的香气虽然搬不进教室,灶膛里烘山芋的欢乐也很难言传,但随着灶壁上栩栩如生的灶画一点点成形,学生们仿佛也能走进那“土土的快乐”。“灶画里都是故事,这样的课既让我们亲近家乡风俗,还了解了它背后的传承和意义。”功课之余,学生们很享受这样的专注时刻,“我和同学们都没想到,原来爷爷奶奶家的灶头和灶壁画还有那么多艺术内涵。”如今,这一特色课程已经让学生们有了期待。从开始时的互动交流,说说身边看到的灶画;到灶画色彩纹样、文字布局的探究解读;再到动手体验创作,绘制自己心目中的灶画,这门“土味十足”的课越来越受到学生追捧。设计这门课程的是枫泾中学高级美术教师娄春花。她告诉记者,在金山农村,昔日家家户户都有土灶,如今土灶少了,但在很多人心中,它依然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于是,利用学校美术特色教育优势,她主编《人间烟火——金山灶壁画》一书。在各方支持下,这门课程纳入“艺术育人金山模式”区域课程,从原来的“小打小闹”,成为一门常态化课程,教材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我们希望通过对灶壁画题材内容、表现形式等相关知识的讲授,结合实际纹样的绘制,让中学生更加了解家乡,同时也能让当地的灶头文化得到更多关注和更好的传承。”娄春花说。娄春花的“灶头情结”和父亲有关。她的父亲娄天根是一位远近闻名的“打灶头”老匠人。“我们家三代都是手艺人,从爷爷那辈开始就是泥瓦工,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娄天根说,“像仪门、老式的房子,他们都会建。”家庭熏陶加之自身努力,娄天根很快学到了一手精湛的瓦工手艺。而作为好瓦工的必备技能之一,就是砌个好灶头。“十个瓦匠里能有一两个人砌出个好灶头就算很不错了。一是砌的灶头要好看,灶壁画也要画得考究;另外一个就是灶头要省柴、聚火,烧水做饭速度快,不回烟。不是经验丰富、善于思考总结的老师傅,很难做好。”娄天根说。现在,越来越多农村人搬到城镇居住,“打灶头”的人家少了。但只要翻建房子,不少农村人还是会请老师傅去砌个土灶头。娄天根说,这两年明显感觉到,老手艺更“吃香”了,一些城里人也喜欢来寻土灶做的菜饭。娄天根坦言,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更谈不上什么绘画功底,就靠着揣摩和勤学,练就了这门手艺。听说女儿要把灶头文化搬进中学课堂,娄天根自告奋勇做志愿者,给学生们示范讲解。“灶画以寓意吉祥的图案为主,比如鲤鱼寓意年年有余,猴子坐马上寓意‘马上封侯’。刘海戏金蟾、武松打虎、姜太公钓鱼等图案,算是相对复杂的样式,会画的老匠人已经不多了。”娄天根说,“老话说,灶头旺,就是日子旺、家业旺。土灶进了课堂,小娃娃们喜欢上了老手艺,咱这灶头就能越烧越旺了!”在娄春花看来,灶头文化是乡村生活的一部分。“灶头是乡愁,承载的是家的味道,是家人的爱,更是一种民俗文化。和学生一起‘还原’农家土灶的点点滴滴,也是一次寻根之旅,寻找乡村的根,也是寻找每个人心灵的归宿。”(摘编自《民俗文化进了中学课堂》,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城市化、城镇化造成了土灶的消亡,使得传承了千年的灶画也濒临绝境,后继乏人。B.传统灶画色彩鲜艳,画风简约而朴实,内容则与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不无关联。C.灶画题材丰富,动植物和人物皆可入画。艺人往往临场作画,没有根据,随兴挥洒。D.据娄天根介绍,能砌出好灶头的瓦匠凤毛麟角,差距主要在于能不能画出好的灶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灶画属于农耕时代,社会的发展将使它最终失去生存的土壤,为瓷砖画等现代艺术所取代。B.画一手好灶画,家庭熏陶、自身努力、勤学善思是必要条件,艺术修养是否深厚并不重要。C.灶画课程的常态化以及学生对灶画的探究和创作将给土味十足的灶画注入新鲜的时代元素。D.娄春花将传承灶头文化视为一次寻根过程——既是历史和文化上的,也是情感和心灵上的。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构思不适合用来创作灶头画一项是()A.为新灶画四只挥舞虾钳的草虾,几叶水草,题诗曰:“诸友生来志趣同,洞庭湖里练刀功。有朝一日归东海,化作吞云吐雾龙。”B.为新灶画一只引颈长啼的公鸡,几株牡丹,题诗曰:“红冠冕服霸王尊,谪凤花仙相悦心。唤醒朝阳驱遗月,吉祥富贵满堂金。”C.依据荐黄羊、胶牙锡(灶糖)等祭灶习俗,灶上画灶王爷,题诗曰:“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D.小年祭灶,灶上画灶王爷、灶王奶奶,两侧贴一副对联:“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4.非遗是非物质性,大多没有文字记载,历史上没有档案。请根据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仿照示例,再列几个条目,完成下面“灶画”小档案的表格。非遗小档案——“灶画”项目简介历史源头始于汉朝,历史悠久;

5.我们的家乡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如评书、玉雕、剪纸等等。为落实教育部提出的“非遗文化进课堂”,学校准备选择一个项目开设课程,并请同学们为开好这个课程建言献策。请你借鉴枫泾中学的成功经验,简要提出六条实施建议。(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摄影家之死李景文年轻的南非摄影师凯文·卡特怎么也想不到,当他的一只脚离开飞机的舷梯踏上苏丹的土地后,就注定了他的死亡。他的死亡跟一幅杰出的照片有关,只是当时他还没有死亡的预感。当时在飞行的困乏中卡特就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死了。他看到自己躺在洁白的玫瑰丛中,身旁是绿树掩映、流水潺潺,蔚蓝的天空中一个长着一对翅膀的小女孩露出天使的微笑向他飞来……但是这时候飞机开始降落。卡特一下飞机就将镜头对准了这满目疮痍、饿殍遍野的现实,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气味,他刚抓拍了几张,就有一种眩晕的感觉,而这时他又恰恰听到一种像小猫叫唤的哭泣声。他仰望蓝天,他没有看到梦中那长着翅膀的小天使,但是他看到不远处兀立着一只眼睛发出阴骘凶光的兀鹰,正用钩子一般的眼神盯着一团黑乎乎的东西……天呀,原来是一个皮包骨头、奄奄一息的小女孩!①艺术的敏锐感像火一样烧灼着他的血液,他浑身颤抖,手中相机的镁光灯一闪,苏丹大饥荒以致整个非洲的绝望便通过这个随时会被猛禽撕成碎片的小女孩收进了镜头。摄影师不知道,被他同时摄入的还有自己飘浮在空中的魂灵。小女孩在蠕动、在爬行,向着食物发放中心爬行,她一点不知道已经被死亡的网所笼罩;鹰仍然兀立着,像一块岩石兀立着,盯着它嘴里的美食虎视眈眈;卡特与鹰对峙着,对峙得眼睛快要出血。他,鹰,小女孩,构成一个惊人的三角形。三角形以外,是生;三角形内,是死。他与鹰整整对峙了一十分钟,鹰除了滴血的眼睛,整个身子似乎化成了一块岩石。他愤怒地拣起一块石头砸过去……他只是破坏了这个三角形,他没有想到或者说没有勇气建设一种新的维系,他应该成为这个女孩的父亲,至少……他支持不住地在一棵树旁瘫坐下来,点上一支烟。泪流满面……1993年3月26日,《纽约时报》发表了这幅女孩与鹰的照片,他命名为《饥饿的苏丹》。然后,全世界的报刊都疯狂地转载了这幅照片。摄影师浑然不觉,其实一根无形的绞索已套在他的脖子上。差不多一年后,1994年的普利策摄影奖便落在凯文·卡特头上。他赢得的不是桂冠,而是带着口水的箭镞。②不,不,不,那些诘难、责备、询问的背后是一颗颗滚烫的心,是的,我不知道小女孩的下落,生,还是死?我连抱都没有抱她一下!卡特的良心有了新的发现,自责像一根绞索纠缠着他。他回到了故土,在瓦尔河上游高地的第一大都市约翰内斯堡玩命地飙车,并想以此来摆脱自责,但是自责却幽灵般越来越紧地缠着他。他终于累了,横在车上睡着了。他在梦中又一次看到自己死了,周围尽是荒芜的坟冢,许许多多的乌鸦飞起又落下,一个又瘦又小的骷髅哭喊着对他说,我是苏丹小女孩!他从破碎的梦中醒来,心脏撕裂般地狂跳不止。他睁开疲惫的眼睛,车棚的顶灯像一只仇恨的眼睛瞪着他,就连他的那些大大小小视同生命的一部分的照相机,也愤怒地从包里探出头来,像一支支长长短短的枪对着他,他的心里充满了绝望、恐怖和负疚……他来到车外,深深呼吸一口新鲜空气,最后看一眼炫目的阳光,然后埋头将一截早就准备好的绿色的软管套在排气管上导入车内,再然后关好车门安详地发动了汽车。他看到自己躺在洁白的玫瑰丛中,身旁是绿树掩映、流水潺潺,蔚蓝的天空中一个长着一对翅膀的黑皮肤小女孩露出天使的微笑向他飞来,她的牙齿比珍珠、比象牙、比雪花还要白,他看到自己正一点点地飞起来……其实是一张他写的纸条从他的手上飘下来,飘向座位: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摄影师,卡特看到被兀鹰盯着的奄奄一息的小女孩时,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拍摄照片,他希望通过这张照片让全世界看到苏丹大饥荒甚至整个非洲的绝望。B.摄影师的自责从他打破“三角形”时开始产生,在被“带着口水的箭镞”诘难、责备后更加强烈,他在临死之前经历了自责、绝望、恐怖、安详的心理过程。C.小说三次描写梦境,第一次写美好的梦境来凸显残酷悲凉的现实,第二次以梦境展现摄影师受责难后的复杂心理,第三次写摄影师临死前对小女孩的愧疚之心。D.小说《百合花》写了战争年代一名革命军人的牺牲,写出了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本文写的是特殊时期一位年轻摄影师的自杀,反映了社会和人性的复杂。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用倒叙手法交代主人公命运结局,设置悬念。B.小说中的“兀鹰”形象阴骘冷漠,具有象征意味。C.小说中叙述人称的变化,使小说的叙述跌宕有致。D.小说中摄影师的心理活动都是通过梦境呈现出来的。8.请结合小说中①②两处画线句子分析摄影师的人物形象。9.省略号有时能够产生美学中的留白效果。请对小说第三段中画线部分的三处省略号的留白效果加以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山阳令。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执政览其文而怜之,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坐是改官。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愈所为文,务反近体;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当时作者甚众,无以过之,故世称“韩文”焉。然时有恃才肆意,亦有整孔、孟之旨。若南人妄以柳宗元为罗池神,而愈撰碑以实之;李贺父名晋肃,不应进士,而愈为贺作《讳辨》,令举进士;又为《毛颖传》,讥戏不近人情:此文章之甚纰缪者。时谓愈有史笔,及撰《顺宗实录》,繁简不当,叙事拙于取舍,颇为当代所非。(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材料二: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原性》《师说》等数十篇,皆奥衍闳深。至它文,造端置辞,要为不袭蹈前人者。然惟愈为之,沛然若有余,至其徒李翱、李汉、皇甫湜从而效之,遽不及远甚。(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投文于公卿间A故相郑余庆B颇为之延C誉D由是知名E于时F寻G登进士第。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养于从父兄”和《师说》中“吾从而师之”中的“从”意思不同。B.“无以过之”和《劝学》中“无以成江海”中“无以”意思不同。C.“拙于世务”和《赤壁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的句式特点相同。D.《师说》是探讨学习问题的名篇,“说”是文体标志,另如《马说》。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三岁时父亲去世,他在亲戚家长大,因为自己年少失怙,所以从小学习非常刻苦,而且不需要别人的奖励来督促。B.韩愈认为,“业”和“行”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告诉人们治学要勤奋不辍、研习不止,修身要独立思考、不流于俗。C.宰相欣赏韩愈文章,同情他的遭遇,改任了他的官职;可不喜欢韩愈的人却搜集他过去降职任掾曹时的事来诬蔑他。D.韩愈仕途通达、名声显贵之后,对待孟郊和张籍的态度还和原来一样;可当他看到豪门贵族时却瞪起眼睛不予理睬。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山阳令。(2)均子锷凡鄙,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坐是改官。14.材料一第二段和材料二在评价韩愈时有什么不同?我们可以从中得出怎样的结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宋·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②。戏马台③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注】①本词为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所作。②华颠:白头。③戏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刘裕北征,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中“定风波”是词牌名,决定词的格式;“次高左藏使君韵”是题目,决定词的内容;“次韵”是一种和诗方式。B.本词上阕前两句写出词人贬谪之地环境恶劣;后三句写出久雨放晴又逢佳节,词人在蜀江畔畅饮狂欢时喜出望外的心情。C.本词下阕“戏马台”典故涉及刘裕,这里刘裕的形象和辛弃疾笔下“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形象完全相同。D.全词铸词造句新警生动,用典自然贴切。全篇布局上一抑三扬,语意疏宕,笔力遒劲,意境开阔,词风属于豪迈一派。16.有人评价黄庭坚词“入于苏而又出于苏”。本词下阕在写法上“入于苏”,而情感上“出于苏”。请对照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下阕分析本词下阕在情感上“出于苏”的具体表现。(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曹操《短歌行》“______”用酒来作开头,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杜甫《登高》中,“______”写诗人因病戒酒。(3)媛媛写一份旅游计划书花了一个晚上,而同样时间里,同事小刚用人工智能ChatGPT写好了一百份完全不同的原创计划书。媛媛用《荀子·劝学》里的话感慨地说,这真是“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作家之特殊是有一间自己专用的房子,叫作书房。我过去很长时间没有,现在已然有了,并不大,房中堆满书籍文稿,A但静静坐在里边,如坐在自己的心里;任由一己自由地思考或①______地想象,天下大概只有书房里可以这样②______。这是作家的一种特权。书房不在外边,在家中。B______这是安放自己心灵的地方,是自己精神的原点,有自己的定力。作家的书房在家里,作家的家就有特殊的意味:生活的一半是情感的,书房的一半是精神的。当然,情感升华了也是一种精神,精神至深处又有一种情感。18.请在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填上恰当的成语。19.画线句A是一个特殊的比喻句,用抽象事物“心”作喻体,比喻具体事物“书房”。请先指出这一比喻的独特效果,再以“我静静踏在月光里”开头,运用这种特殊的比喻方式,另造一个喻体不同的句子。20.画线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