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百年孤独(节选)》课后作业(解析)_第1页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百年孤独(节选)》课后作业(解析)_第2页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百年孤独(节选)》课后作业(解析)_第3页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百年孤独(节选)》课后作业(解析)_第4页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百年孤独(节选)》课后作业(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百年孤独(节选)》课后作业(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百年孤独(节选)》课后作业(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作家马尔克斯及其小说《百年孤独》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20世纪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1982年,他凭借《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B.《百年孤独》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六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C.《百年孤独》巧妙地融入神话传说、宗教典故,运用夸张、象征手法,用严肃的态度讲述荒诞的故事,将读者带入魔幻的现实,打破了作品中真实与幻想的界限。

D.奥雷里亚诺上校以惊人的智慧和实干精神,推动马孔多从原始乌托邦进入现代社会,体现了人类对科学文明的向往,代表着一种积极进取、不懈探索的开拓精神。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加西亚·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

B.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

C.春节不仅是几千年民俗文化的结晶,更是几千年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结晶。因其根深品正的原因,所以才见其生命力之长久永固。

D.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著作《百年孤独》,一度在国内各大书店杳无踪迹,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

B.叶圣陶先生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次去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正言顺。

C.发现小偷偷了同学的手机后,他不怕小偷威胁,骑着单车对小偷穷追不舍,终于追回了同学的手机。

D.每隔半小时镇上便响起同一乐曲的欢快和弦,一到正午更是蔚为壮观。

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丽贝卡改掉食土的恶习后,被安排到其他孩子的房间睡觉。一天夜里,和他们睡在一起的印第安女人突然醒来,听见一种奇怪的响声在角落里时断时续,她以为有动物溜进房间,警觉起来,却发现丽贝卡坐在摇椅上吮着手指,双眼像猫眼一般在黑暗中放光。比西塔西翁心中充满恐惧和难选宿命的凄苦,她在那双眼睛里认出了威胁他们的疫病,正是这种疫病逼得她和兄弟背井离乡,永远抛下了他们古老的王国,抛下了公主与王子的尊贵身份,这就是失眠症。

天亮的时候,印第安人卡塔乌雷失去了踪影,他姐姐比西塔西翁留了下来,认定了自己的宿命:就算逃到天边,这致命的疫病也会穷追不舍尾随而至,没有人理会她的惊恐。“要是不用睡觉,那再好不过。”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说,“那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可用,”但印第安女人向他们解释,失眠症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也就是说,患者慢慢习惯了无眠的状态,就开始淡忘童年的记忆,继之以事物的名称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笑得喘不过气来,认为这不过是又一种印第安人杜撰的疾病,乌尔苏拉为防万一,还是将丽贝卡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来。

几个星期后,比西塔西翁的恐惧似乎平息了下去。有天晚上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乌尔苏拉也醒着,问他怎么了,他回答:“我又想起了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他们一刻也没睡着,但到了第二天感觉疲劳尽去,便把不眠之夜抛在了脑后。午饭时候,奥雷里亚诺惊异地讲起他如何一整夜都在实验室忙着给一枚别针镀金,准备在乌尔苏拉的生日送给她,但此刻却仍然感觉良好,到了第三天,大家在该入睡的时刻还是毫无睡意,这才意识到已连续五十多个小时没有合眼,终于警觉起来。

“孩子们也都醒着。”印第安女人的话里带着宿命意味,“这病一旦进了家门,谁也逃不了。

他们果然染上了失眠症,乌尔苏拉从母亲那里学过各种草药的效用,熬制了乌头汤让所有人服下去,可他们仍然睡不着,整天醒着做梦。在这种清醒的梦幻中,他们不仅能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到别人梦见的景象,一时间家里仿佛满是访客。丽贝卡坐在厨房角落里的摇椅上,梦见一个和自己相貌极其相似的男人,他身着白色亚麻衣裳,衬衫领口别着一粒金扣,给她带来一束玫瑰。陪伴他的还有一位女士,用纤细的手指拣出一枝玫瑰簪在她发间。乌尔苏拉知道那男人和女人是丽贝卡的父母,但一番努力辨认之后,还是确信从未与他们谋面。与此同时,由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一个永远无法原谅自己的疏忽,家中出品的糖果小动物仍源源不断地在镇上出售,大人小孩都津津有味地吮咂着可口的绿色失眠小公鸡、美味的粉红失眠小鱼和柔软的黄色失眠小马,于是到了星期一凌晨整个镇子都醒着。一开始没人在意,恰恰相反,人们都因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因为那时候马孔多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时间总不够用,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很快就把活儿都干完了,凌晨三点便无所事事,听着音乐钟数华尔兹的音符,那些想睡觉的人,不是因为疲倦而是出于对睡眠的怀念,试遍了各种消磨精力的方法,他们聚在一起不停地聊天,一连几个小时重复同样的笑话,整夜整夜重复这一恶性循环。

何塞·阿尔卡带奥·布恩迪亚意识到失眠症已经侵入镇子,便召集起各家家长,把自己所知的失眠症情形讲给他们听,众人决定采取措施防止灾难扩展到大泽区的其他村镇。他们把用金刚鹦鹉跟阿拉伯人接来的小铃铛从山羊脖子上摘下,放在镇子入口,供那些不顾岗哨的劝告和恳求坚持进镇的来客使用,那时节走在马孔多街道上的所有外乡人都要摇动小铃铛,好让病人知道自己是健康人。他们在镇上逗留期间禁止一切饮食,因为疫病无疑只经入口之物传播,而所有食品饮料都已沾染失眠症,这项举措成功地将疫病控制在村镇之内,隔离卓有成效,后来人们就将紧急情况视为常态,生活恢复秩序,工作照常进行,没人再为睡眠这一无用的习惯担忧。

(摘编自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文本二:

我是在加勒比出生长大的,我熟悉那里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岛屿,也许正因为如此,我才产生了自叹力不从心的感觉,总感到在自己所构思的和能够写出来的东西中,从未有一件事是比现实更令人惊奇的,我力所能及的只是用诗的手法移植现实。在我写作的任何一本书里。没有一处描述是缺乏事实根据的。

(摘编自加西亚·马尔克斯《再谈文学与现实》)

文本三

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场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至今在我们中间,还有着他忘症,只要事过境迁,谁也不会清楚地记得香蕉工人横遭屠杀的惨案,谁也不会再想起奥雷良诺上校。

(摘编自加西亚·马尔克斯《两百年的孤独》)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丽贝卡原先有吃土的习惯,主人公一家对此不能接受,在她改掉这种恶习后,才允许她和其他孩子睡同一个房间。

B.丽贝卡有天夜里突然坐在摇椅上吮手指,双眼在黑暗中放着光。根据这些表现,比西塔西翁判断她患上了失眠症。

C.比西塔西翁认为逃避是徒劳的,失眠症总会穷追不合,她选择继续留在马孔多,这反映出她内心极其恐惧和凄苦。

D.失眠症是通过食物途径传播的,镇子上的大人小孩都喜欢吃主人公家出品的糖果,这导致病症在镇子上扩散开来。

5.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丽贝卡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来,并且熟悉各种草药的效用,都直接表现出乌尔苏拉应对疾病时,并非毫无准备。

B.文中反复提及“宿命”一词,这种思想既是比西塔西翁一系列言行的依据,同时也反映出她昔日遭遇的苦痛。

C.患上失眠症后会醒着做梦,文中具体描写了丽贝卡的梦境,“清醒”和“梦幻”的反差中有着奇妙的表述效果。

D.镇上的人认为睡眠无用,无需担忧,他们的工作生活秩序都回归正常,这暗含了对他们愚昧思想的讽刺。

6.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思迪亚一家对待“失眠症”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文本一简要概括。

7.班级整本书阅读交流会上,有同学提出《百年孤独》中设计“失眠症”的意图的问题,若由你进行解答,你会列出哪些要点?请结合三则文本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孤独(节选)

加西亚马尔克斯

……①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很久都未能恢复平静。他不再制作小金鱼,吃不下东西,拖着毯子像梦游者一般在家中游荡,口中咀嚼着默然的怒火。三个月过去,他的头发变得灰白,往日里修剪齐整的髭须耷垂在苍白的唇边,但他的双眼重又变成两团火炭,这双眼睛曾吓住看到他出生的人,曾仅仅一瞥就让椅子打转。忍受着怒火的折磨,他试图唤起青年时代曾引导自己走上危险道路直至荣耀的荒原的预兆,却都归于徒然。他迷失在一个陌生的家中,这里没有人也没有任何事物能引发他丝毫的感怀。一次他打开梅尔基亚德斯②房间的门,想寻找战前岁月的痕迹,却只看见废料,垃圾和多年积累下来的污物。在没人再翻动的残破书页间,在被潮气侵蚀的羊皮卷上,生出繁密的紫苔;曾经是家中空气最洁净的房间,却充斥着腐朽记忆令人难以忍受的气味。一天早上,他看见乌尔苏拉③趴在栗树下已故丈夫的膝上哭泣。家里只有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看不见那位经历半个世纪风吹雨打的健硕老人。“跟你父亲打个招呼吧。”乌尔苏拉对他说。他在栗树前停了片刻,又一次确认了那片空旷的空间同样无法触动他的情感。

“他说什么?”他问。

“他很难过,”乌尔苏拉回答,“因为他认为你快死了。”

“请告诉他,”上校笑了,“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时候死”。

亡父的预感拨动了他心中残存的最后一分高傲的余烬,但他却错以为陡然间重获了力量。因此他纠缠着乌尔苏拉要她说出院中何处埋藏着圣约瑟石膏雕像里的金币。“你永远不会知道。”她回答道,那坚定的态度源于往日的教训。“早晚有一天,”她补充道,“这笔财富的主人会出现,只有他能挖出来。”没人知道一向慷慨大方的人怎么会如此迫不及待地开始聚敛金钱。那并非足够救急的小钱,而是提一下就能让奥雷里亚诺第二④咋舌的惊人巨款。他登门求助时,那些旧日的党内同僚都躲起来不见他。就在这个时期他听到人们说:“如今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唯一区别就是,自由派去做五点的弥撒,而保守派去做八点的”。然而他如此坚持,四处奔走恳求,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东拼西凑,暗中不懈努力,结果在八个月里筹到的款项超过了马尔苏拉埋藏的金币数目。于是他去拜访病中的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⑤,要他协助自己掀起一场全面战争。

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尽管瘫痪在摇椅上,但在一段时期内的确是唯一能够联络到起义军旧部的人物。自从尼兰迪亚停战协定签订以来,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寄身于打造小金鱼的作坊,他却与直到战败仍忠心耿耿的部下保持着联系。他和他们一起打着一场屈辱的日常战争,其中充满恳求与申请:“请您明天再来”,“就快了”,“我们正在认真研究您的问题”,打着一场彻底失败的战争,败给了那些“您忠实恭顺的仆人”,他们应该签发但从未签发养老抚恤金。另一场血腥的战争延续了二十年,却不曾像这场无限拖延、日日消磨的战争带给他们如此多伤害。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曾躲过三次暗杀,五次受伤大难不死,身经百战安然无恙,却败给了无尽的等待,屈服于凄凉的晚景,在一间借来的光线昏暗的屋子里想着阿玛兰妲⑥。最后一批他知晓下落的老兵出现在报纸上的照片里,卑顺地仰着面孔,身旁站着不知名的共和国总统。他赏赐他们铸有自己头像的金扣子别在衣领上,又归还给他们一面染着鲜血和硝烟污痕的战旗,以备日后覆在棺材上。另一些人更有骨气,在社会救济的荫庇下仍苦苦等待回音,他们或因饥饿而死,或怀着一腔怒火苟活,或在精致的荣誉粪堆中衰老腐烂。因此,当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邀请他发动一场殊死决战,彻底铲除外国入侵者扶植的腐败可耻的政府,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不禁因同情而颤抖起来。

“噢,奥雷里亚诺,”他叹气道,“我知道你老了,可现在才明白你比看起来的样子还要老得多。”

①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曾是叱咤风云的战争英雄,他领导自由派军队与保守派斗争,成了最令政府畏惧的人物。在与政府签订停战协定后,他放弃退休金,远离尘嚣,回到故乡马孔多,在家中的炼金实验室里打发时光。选文之前的情节是外来统治者在镇上进行残暴的统治,上校的十几个私生子也一个又一个地被暗杀。②梅尔基亚德斯:吉卜赛人。布恩迪亚家族命运的见证者和预言者,多次死亡和复活。③乌尔苏拉: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母亲。④奥雷里亚诺第二: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孙辈,因奇特的繁殖能力而发财。⑤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亲密战友,追随者。⑥阿玛兰妲: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妹妹,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青年时的恋人。

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体现了“生死相通”的观念,逝者能进入到生者的世界,生者能与亡灵交流,逝者的灵魂甚至能预见未来。

B.小说详细描写了老兵们在战争中受尽伤害,但政府一方面大肆渲染对老兵们的恩德,另一方面却无限拖延老兵们应得的养老抚恤金,揭露了政府的虚伪和无情

C.小说常常将今昔场景并置,如布恩迪亚家昔日洁净的房间如今却气味腐朽,充满废料污物,在今昔对比中凝聚着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D.小说人物都有一种悲剧色彩,不管是年迈的老母亲乌尔苏拉,还是两位昔日的战争英雄布恩迪亚上校和马尔克斯上校,或是老兵,身上都有令人同情之处。

9.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含意。

(1)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时候死

(2)如今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唯一区别就是,自由派去做五点的弥撒,而保守派去做八点的。

10.有人说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是“孤独的代言人”,小说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他的孤独?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世界上最漂亮的溺水者

马尔克斯

海面上渐渐漂过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先发现的孩子们炫耀说那是一艘敌船。过了一会儿,他们又发现那件漂浮物上没有挂旗帜,也没有桅杆,于是又认为是一条鲸鱼。一直到它漂到岸边,他们从它身上取下那些黑乎乎的马尾藻、水母和遇难船只的碎片后,才发现是一个淹死的人。

孩子们跟这个尸体玩了整整一下午,他们在沙滩上把他埋好,然后再挖出来,后来被大人看见了,便给村子里报了信。村子里男人抬尸的时候,人们发现这具尸体比所有的死人都庞大,都沉重,重得像一匹马,男人们互相议论着,可能是因为他在水里泡得时间太长了,水都浸到了骨头里。当天夜里,女人们用芦絮擦掉死人身上的污泥,她们发现这死者曾是一个很傲慢的人,因为他的脸上没有其他那些在海上淹死的人那种孤独的表情。最后直到她们给他完全擦洗干净了,才发现他是那么漂亮,于是都惊讶地憋住了呼吸。他不仅是她们从没见过的那种最高大、最强健而又最具有男性美的人,而且是连在想象中都不曾见过的男人。

村子里找不到一张那么大的床来停放他。女人们把村子里身材最高的男人在节日里穿的裤子拿来也穿不进,最肥大的衬衣他也嫌窄,最大的鞋子还是小。女人们都为这短小的服装和他的美不相称而感到难过,于是她们决定用一大块帆布和一件新娘子的粗线衬衫给他做衣服,以保持他死后的尊严。女人们幻想:如果那漂亮的男人住在这个村子里,他的女人一定是最幸福的。她们暗自拿他跟自己的男人比,内心里都在咒骂自己的男人,觉得他们是世界上最污秽而又没有本事的人。这时她们当中最老的一个叹口气说道:“他长得多么像埃斯特温。”

那些给他穿衣服、梳头、剪指甲和修胡子的女人,在把他放倒在地上时都抑制不住难受的心情。当她们用一块手帕为他盖脸,免得阳光打扰他时,见到他是那样永远地安息了,像所有的男人一样,无法抗拒这自然规律的安排,都止不住流下了眼泪。先是她们当中最年轻的一个女人开始抽泣,其他人强忍着,只是悲伤地叹着气,可到后来,越来越想哭,因为这个被淹死的人越发使她们回想起埃斯特温,这位世界上最无人帮助的可怜人,他是那么温柔而又助人为乐。

她们在痛哭之余都感到了一种莫名的空虚。

“神圣的上帝,他是我们的。”她们哭泣着说。

男人们认为这些言过其实的话只不过是女人的轻浮。他们只想立即处理掉这个额外的累赘。一个女人走过去取掉盖在死者脸上的手帕,这下连男人们也都惊呆了——是埃斯特温。

人们为他举行了最隆重的葬礼。有些妇女去邻村找花,把这件事讲给另一些妇女听,她们不相信,也跟来看看。当她们见到那死者后,就又去弄来更多的鲜花,人和花越来越多,挤得几乎无法走路。

在把那具尸体抛下深渊以前的片刻间,所有的人都憋住呼吸。他们不需要相互去看,就知道彼此都不是完美的,永远也不可能是完美的。真遗憾,这个漂亮的傻瓜死了。他们将在房前墙上涂上明快的色彩,借以永远纪念埃斯特温。他们还将凿开岩层,在石头地上挖出水源来,在悬崖峭壁上栽种鲜花,为了在将来每年的春天,让那些大船上的旅客被这海上花园的芳香召唤。连船长也下到甲板上,身穿节日的服装,胸前挎着望远镜,佩戴着金星肩章和一排战争中得的奖章,指着这坐落在加勒比海地平线上满是玫瑰花的海角,用十四种语言说道:“你们看那儿,如今风儿是那样平静,太阳是那么明亮,连那些向日葵都不知道此刻该朝哪边转。是的,那儿就是埃斯特温的村子。”

(有删改)

1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这个死尸是一艘敌船、是一条鲸鱼都是为下文写埃斯特温的高大做铺垫。像马尔克斯其他小说一样,这个故事看上去有些荒诞离奇,却与生活的内在逻辑并不相悖。

B.小说写了在一个荒凉偏远的海边渔村,居住着一群过着灰暗生活的村民。直到有一天,一具漂亮的死尸从海面上漂过来,开始照亮每一个人的生活。

C.先是男人,后是女人,他们为溺水者的漂亮所折服,体现了文章的主旨——生活真的不同凡响,是美唤起了对美的渴求。

D.溺水者的美唤起了人们对美的渴求,他是给人间带来幸福、觉醒、希望、文明的使者。

12.下列对该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比、白描、夸张、借代的手法来表现人物,既传神又逼真,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B.马尔克斯的小说总是把现实与幻想、直描与隐喻、严肃与嘲讽结合起来,将现实与非现实的东西交织在一起,使神奇的描写与现实的反映达到一种奇妙的结合,这篇文章也体现了这一点。

C.“溺水者”具有象征意义,他推动着人们去改变落后、愚昧的生活现状,走向光明、美好的未来。

D.小说构思和写作手法极为奇特。虽然是围绕着“尸体”在叙事,但并不是在讲述一个传奇的故事,而重点表现活着的人的精神活动,表现的是拉丁美洲人们精神上的真实。

13.漂亮的溺水者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说明。

14.小说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来表现埃斯特温的美?试举例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百年孤独(节选)

加西亚·马尔克斯

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每年三月,衣衫褴褛的吉卜赛人都要在村边搭起帐篷,在笛鼓的喧嚣声中,向马孔多的居民介绍科学家的最新发明。一个身材高大的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满脸络腮胡子,手指瘦得像鸟的爪子,拿着两大块磁铁,从一座农舍走到另一座农舍,大家都惊异地看见,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嘎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乱七八糟地跟在魔铁后面。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狂热的想象力经常超过大自然的创造力,他认为这种暂时无用的科学发明可以用来开采地下的金子。他用自己的一匹骡子和两只山羊换下了两块磁铁。这些家畜是他的妻子打算用来振兴破败的家业的,她试图阻止他,但是枉费工夫。在好几个月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着两块磁铁,勘察了周围整个地区的一寸寸土地,甚至河床。他掘出的唯一的东西,是十五世纪的一件铠甲。

三月间,吉卜赛人又带来一架望远镋和一只放大镜。磁铁的试验失败之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不甘心,马上又产生了将放大镜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他用两块磁铁和三枚殖民地时期的金币交换放大镜。乌尔苏拉伤心地流了泪。那盒金币由她父亲一生节衣缩食积攒下来。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无心抚慰妻子,他冒着生命危险,一头扎进了作战试验。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因此受到灼伤,伤处溃烂,很久都没痊愈。他甚至编写了一份使用这种武器的《指南》,连同许多试验说明和几幅图解,请一个信使送给政府。他等待答复等了几年。最后等得厌烦了,他就为这新的失败埋怨梅尔基亚德斯,于是吉卜赛人归还了金币,换回了放大镜,并且给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几幅葡萄牙航海图和各种航海仪器。梅尔基亚德斯亲手记下了修道士赫尔曼作的简要说明,把记录留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让他知道如何使用观象仪、罗盘和六分仪。在雨季的漫长月份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把自己关在宅子深处的小房间里,不让别人打扰他的试验。他完全抛弃了家务,整夜整夜呆在院子里观察星星的运行……最后,他洋洋得意地向孩子宣布自己的发现:“地球是圆的,像橙子。”

吉卜赛人回来的时候,乌尔苏拉唆使全村的人反对他们,可是好奇战胜了恐惧,因为吉卜赛人说是要展出纳希安兹人最奇特的发明。大家都到吉卜赛人的帐篷去,花一分钱,就可看到返老还童的梅尔基亚德斯——身体康健,没有皱纹,满口漂亮的新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觉得这一切既简单又奇妙,第二天他不再按时进餐,从早到晚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他向乌尔苏拉唠叨,“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

他让那些跟他一起建立马孔多村的人带上铁锹、锄头和狩猎武器,并把自己的定向仪具和地图放进背囊,就去从事鲁莽的冒险了。……

探险回来以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绘了一幅地图。由于这张主观想出的地图,人们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马孔多是在一个半岛上面。他是恼怒地画出这张地图的,故意夸大跟外界往来的困难,仿佛想惩罚自己轻率地选择了这个建村的地点。“咱们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他向乌尔苏拉叫苦,“咱们会在这儿活活地烂掉,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了。”他决定把马孔多迁到更合适的地方去。

村里的男人已经开始准备搬家,乌尔苏拉却像蚂蚁一样悄悄地活动,唆使村中的妇女反对男人的轻举妄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说不清楚,不知什么时候,由于什么对立的力量,他的计划遭到一大堆借口和托词的阻挠,终于变成没有结果的幻想。有一天早晨他难过地对乌尔苏拉说:“既然谁也不想走,咱们就单独走吧。”

“不,咱们不走,”她说,“因为咱们在这儿生了个儿子。”

“可是,咱们还没有一个人死在这儿,”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反驳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亲属埋在这儿,他就不是这个地方的人。”

乌尔苏拉温和而坚决地说:“为了咱们留在这儿,如果要我死,我就死。”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试图用自己的幻想迷住她,答应带她去看一个美妙的世界:那儿,只要在地里喷上神奇的药水,植物就会按照人的愿望长出果实;那儿,可以贱价买到各种治病的药物。

“不要成天想入非非,最好关心关心孩子吧。”她回答,“他们像小狗儿似的被扔在一边,没有人管。”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望了望窗外,看见两个赤足的孩子正在烈日炎炎的菜园里。他觉得,他们仅在这一瞬间才开始存在。他全神贯注地望着两个孩子,终于望得两眼湿润,他无可奈何地发出一声深沉的叹息。

“好啦,”他说,“叫他们来帮我搬出箱子里的东西吧。”

(有删改)

15.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封闭的马孔多村来说,吉卜赛人带来了外面世界新奇的东西,让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认识到马孔多的闭塞,这成为他探索新事物的契机。

B.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相比,乌尔苏拉封闭、保守、节俭、务实,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热衷于幻想并为之奋斗时,是她看守着他们的家,养育着孩子们。

C.“他们仅在这一瞬间才开始存在”的感受,侧面体现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长期以来对探索的投入。“无可奈何的叹息”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家庭和孩子的愧疚。

D.“地球是圆的,像橙子。”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凭借自己长期的努力,以一己之力得出地球是圆的的结论,说明他有一定的钻研能力和科研精神。

1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注重从日常叙事中展现大时代。梅尔基亚德斯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来的葡萄牙航海图、观象仪、罗盘和六分仪等东西透露出人类发展的时代感。

B.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形象,主要是运用叙述的方式,通过他对新鲜事物的探索表现出来的。此外,乌尔苏拉也对他的形象起到了衬托作用。

C.“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对外界的关注和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反思。

D.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吉卜赛人之间的矛盾构成了选文的主要内容,这个矛盾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同时又突出了人物形象。

17.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分析。

18.《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请联系本文,谈谈对“魔幻”及其与“现实”的关系的理解。

四、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67年,马尔克斯创作的《百年孤独》(),震惊了世界文坛。不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此后马尔克斯又发表了《家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佳作。①。除了创作实践上拥有像《百年孤独》这样的世纪()之作以外,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理论方面,他也是颇有建树的。一是他首先将民族传统和现代意识结合起来,发掘古老的印第安人神话传说,把它和当代拉丁美洲现实有机地融合成一体,并在一种虚幻的情景和氛围中,给现实披上了一层()的魔幻外衣。二是他的创作成功地借鉴了欧美现代主义各种新颖的创作手法。他在运用象征、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梦幻意识的技巧方面非常高超,达到了()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②,而是擅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不拘一格地开创表现新路。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便十分鲜明地体现出他的这种理论创新精神。

19.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面世扛鼎光怪陆离出神入化

B.面市扛鼎斑驳陆离登峰造极

C.面世压轴光怪陆离登峰造极

D.面市压轴斑驳陆离出神入化

20.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B.不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C.作品不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D.不仅作品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五、语言表述

22.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四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以《百年孤独》闻名于世的拉美作家马尔克斯的经常弥漫着热带烂水果或干热的火车煤烟味道的加勒比气息浓郁的短篇小说似乎总能激发读者一口气读完的愿望。

六、微写作

23.《老人与海》主要运用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些心理描写既有直接的内心活动,也有环境衬托,还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现心理,但用得最多的是内心独白。运用心理描写的各种手法,自己创设情境,写出“我”的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要求:语言生动、连贯、得体;不少于200字。

试卷第2页,共12页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百年孤独(节选)》课后作业(解答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作家马尔克斯及其小说《百年孤独》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20世纪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1982年,他凭借《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B.《百年孤独》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六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C.《百年孤独》巧妙地融入神话传说、宗教典故,运用夸张、象征手法,用严肃的态度讲述荒诞的故事,将读者带入魔幻的现实,打破了作品中真实与幻想的界限。

D.奥雷里亚诺上校以惊人的智慧和实干精神,推动马孔多从原始乌托邦进入现代社会,体现了人类对科学文明的向往,代表着一种积极进取、不懈探索的开拓精神。

C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A.“他凭借《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错误。《霍乱时期的爱情》是1985年的作品。

B.“《百年孤独》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六代人的传奇”错误。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D.“奥雷里亚诺上校”错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以惊人的智慧和实干精神,推动马孔多从原始乌托邦进入现代社会。他身上体现了人类对科学文明的向往。

故选C。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加西亚·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

B.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

C.春节不仅是几千年民俗文化的结晶,更是几千年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结晶。因其根深品正的原因,所以才见其生命力之长久永固。

D.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A

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题干要求“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项,“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语序不当,“不仅”“还”两个分句内容互换。

C项,“因其根深品正的原因,所以才见其生命力之长久永固”句式杂糅,删除“的原因”。

D项,工艺不能作动词用,“具备了……的优势”搭配不当,具备与优势不搭配,容量大与后面的满足消费者需求不是并列关系。应改为: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加工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的特点,满足了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

故选A。

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著作《百年孤独》,一度在国内各大书店杳无踪迹,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

B.叶圣陶先生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次去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正言顺。

C.发现小偷偷了同学的手机后,他不怕小偷威胁,骑着单车对小偷穷追不舍,终于追回了同学的手机。

D.每隔半小时镇上便响起同一乐曲的欢快和弦,一到正午更是蔚为壮观。

B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题干要求“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杳无踪迹”的意思是一点踪迹都没有。谓不知去向。用在此处指“《百年孤独》在国内各大书店”不知去向,使用正确。

B.“名正言顺”意思是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多形容理由正当而充分。句中误解为说法与实际情况相符。应改为“名副其实”。

C.“穷追不舍”意思是勇敢地追赶不放松。用在此处指“骑着单车对小偷”勇敢地追赶不放松,使用正确。

D.“蔚为壮观”的意思是形容盛大壮丽的景象。句中用来形容小镇上乐曲的欢快景象,使用正确。

故选B。

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丽贝卡改掉食土的恶习后,被安排到其他孩子的房间睡觉。一天夜里,和他们睡在一起的印第安女人突然醒来,听见一种奇怪的响声在角落里时断时续,她以为有动物溜进房间,警觉起来,却发现丽贝卡坐在摇椅上吮着手指,双眼像猫眼一般在黑暗中放光。比西塔西翁心中充满恐惧和难选宿命的凄苦,她在那双眼睛里认出了威胁他们的疫病,正是这种疫病逼得她和兄弟背井离乡,永远抛下了他们古老的王国,抛下了公主与王子的尊贵身份,这就是失眠症。

天亮的时候,印第安人卡塔乌雷失去了踪影,他姐姐比西塔西翁留了下来,认定了自己的宿命:就算逃到天边,这致命的疫病也会穷追不舍尾随而至,没有人理会她的惊恐。“要是不用睡觉,那再好不过。”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说,“那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可用,”但印第安女人向他们解释,失眠症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也就是说,患者慢慢习惯了无眠的状态,就开始淡忘童年的记忆,继之以事物的名称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笑得喘不过气来,认为这不过是又一种印第安人杜撰的疾病,乌尔苏拉为防万一,还是将丽贝卡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来。

几个星期后,比西塔西翁的恐惧似乎平息了下去。有天晚上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乌尔苏拉也醒着,问他怎么了,他回答:“我又想起了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他们一刻也没睡着,但到了第二天感觉疲劳尽去,便把不眠之夜抛在了脑后。午饭时候,奥雷里亚诺惊异地讲起他如何一整夜都在实验室忙着给一枚别针镀金,准备在乌尔苏拉的生日送给她,但此刻却仍然感觉良好,到了第三天,大家在该入睡的时刻还是毫无睡意,这才意识到已连续五十多个小时没有合眼,终于警觉起来。

“孩子们也都醒着。”印第安女人的话里带着宿命意味,“这病一旦进了家门,谁也逃不了。

他们果然染上了失眠症,乌尔苏拉从母亲那里学过各种草药的效用,熬制了乌头汤让所有人服下去,可他们仍然睡不着,整天醒着做梦。在这种清醒的梦幻中,他们不仅能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到别人梦见的景象,一时间家里仿佛满是访客。丽贝卡坐在厨房角落里的摇椅上,梦见一个和自己相貌极其相似的男人,他身着白色亚麻衣裳,衬衫领口别着一粒金扣,给她带来一束玫瑰。陪伴他的还有一位女士,用纤细的手指拣出一枝玫瑰簪在她发间。乌尔苏拉知道那男人和女人是丽贝卡的父母,但一番努力辨认之后,还是确信从未与他们谋面。与此同时,由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一个永远无法原谅自己的疏忽,家中出品的糖果小动物仍源源不断地在镇上出售,大人小孩都津津有味地吮咂着可口的绿色失眠小公鸡、美味的粉红失眠小鱼和柔软的黄色失眠小马,于是到了星期一凌晨整个镇子都醒着。一开始没人在意,恰恰相反,人们都因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因为那时候马孔多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时间总不够用,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很快就把活儿都干完了,凌晨三点便无所事事,听着音乐钟数华尔兹的音符,那些想睡觉的人,不是因为疲倦而是出于对睡眠的怀念,试遍了各种消磨精力的方法,他们聚在一起不停地聊天,一连几个小时重复同样的笑话,整夜整夜重复这一恶性循环。

何塞·阿尔卡带奥·布恩迪亚意识到失眠症已经侵入镇子,便召集起各家家长,把自己所知的失眠症情形讲给他们听,众人决定采取措施防止灾难扩展到大泽区的其他村镇。他们把用金刚鹦鹉跟阿拉伯人接来的小铃铛从山羊脖子上摘下,放在镇子入口,供那些不顾岗哨的劝告和恳求坚持进镇的来客使用,那时节走在马孔多街道上的所有外乡人都要摇动小铃铛,好让病人知道自己是健康人。他们在镇上逗留期间禁止一切饮食,因为疫病无疑只经入口之物传播,而所有食品饮料都已沾染失眠症,这项举措成功地将疫病控制在村镇之内,隔离卓有成效,后来人们就将紧急情况视为常态,生活恢复秩序,工作照常进行,没人再为睡眠这一无用的习惯担忧。

(摘编自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文本二:

我是在加勒比出生长大的,我熟悉那里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岛屿,也许正因为如此,我才产生了自叹力不从心的感觉,总感到在自己所构思的和能够写出来的东西中,从未有一件事是比现实更令人惊奇的,我力所能及的只是用诗的手法移植现实。在我写作的任何一本书里。没有一处描述是缺乏事实根据的。

(摘编自加西亚·马尔克斯《再谈文学与现实》)

文本三

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场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至今在我们中间,还有着他忘症,只要事过境迁,谁也不会清楚地记得香蕉工人横遭屠杀的惨案,谁也不会再想起奥雷良诺上校。

(摘编自加西亚·马尔克斯《两百年的孤独》)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丽贝卡原先有吃土的习惯,主人公一家对此不能接受,在她改掉这种恶习后,才允许她和其他孩子睡同一个房间。

B.丽贝卡有天夜里突然坐在摇椅上吮手指,双眼在黑暗中放着光。根据这些表现,比西塔西翁判断她患上了失眠症。

C.比西塔西翁认为逃避是徒劳的,失眠症总会穷追不合,她选择继续留在马孔多,这反映出她内心极其恐惧和凄苦。

D.失眠症是通过食物途径传播的,镇子上的大人小孩都喜欢吃主人公家出品的糖果,这导致病症在镇子上扩散开来。

5.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丽贝卡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来,并且熟悉各种草药的效用,都直接表现出乌尔苏拉应对疾病时,并非毫无准备。

B.文中反复提及“宿命”一词,这种思想既是比西塔西翁一系列言行的依据,同时也反映出她昔日遭遇的苦痛。

C.患上失眠症后会醒着做梦,文中具体描写了丽贝卡的梦境,“清醒”和“梦幻”的反差中有着奇妙的表述效果。

D.镇上的人认为睡眠无用,无需担忧,他们的工作生活秩序都回归正常,这暗含了对他们愚昧思想的讽刺。

6.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思迪亚一家对待“失眠症”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文本一简要概括。

7.班级整本书阅读交流会上,有同学提出《百年孤独》中设计“失眠症”的意图的问题,若由你进行解答,你会列出哪些要点?请结合三则文本简要概括。

4.C5.D6.(1)一开始因为是个别现象,便感觉毫不在意,觉得好玩、可笑,有用;(2)失眠症逐渐发展成为了普遍现象,才有了一定的警觉性;(3)被失眠困扰后采取了熬制汤药治疗、隔离、注意饮食等各种对抗的措施;(4)最终淡然面对,习惯了疫情,紧急状态成为常态。7.

(1)“失眠症”的情节设置是为了提醒人们健康生活规律作息;

(2)面对疫病,要有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度惶恐紧张,淡然面对;

(3)要有足够的意识,提高警觉性,并积极治疗,采取预防措施。

(4)“失眠症”是对历史的反思,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珍爱文明、文化。

4.本题考查学生对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C.“她选择继续留在马孔多,这反映出她内心极其恐惧和凄苦”错,“比西塔西翁心中充满恐惧和难选宿命的凄苦,她在那双眼睛里认出了威胁他们的疫病,正是这种疫病逼得她和兄弟背井离乡,永远抛下了他们古老的王国,抛下了公主与王子的尊贵身份,这就是失眠症”“他姐姐比西塔西翁留了下来,认定了自己的宿命:就算逃到天边,这致命的疫病也会穷追不舍尾随而至,没有人理会她的惊恐”,可见选项逻辑关系不成立,选择留下来是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是一种淡定勇敢的心态,惊恐凄苦的原因是失眠症。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这暗含了对他们愚昧思想的讽刺”错,结合“我才产生了自叹力不从心的感觉”分析,应该是理解同情关爱的心态。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心理变化过程的能力。

由“要是不用睡觉,那再好不过。”“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说,‘那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可用’”“但印第安女人向他们解释,失眠症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以至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笑得喘不过气来,认为这不过是又一种印第安人杜撰的疾病”“一开始没人在意,恰恰相反,人们都因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与此同时,由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一个永远无法原谅自己的疏忽,家中出品的糖果小动物仍源源不断地在镇上出售,大人小孩都津津有味地吮咂着可口的绿色失眠小公鸡、美味的粉红失眠小鱼和柔软的黄色失眠小马,于是到了星期一凌晨整个镇子都醒着”得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一家最初是不在意,感觉可笑、好玩、有用,因此而疏忽。

由“何塞·阿尔卡带奥·布恩迪亚意识到失眠症已经侵入镇子,便召集起各家家长,把自己所知的失眠症情形讲给他们听”“到了第三天,大家在该入睡的时刻还是毫无睡意,这才意识到已连续五十多个小时没有合眼,终于警觉起来”得出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有了警惕性。

由“乌尔苏拉为防万一,还是将丽贝卡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来”“他们果然染上了失眠症,乌尔苏拉从母亲那里学过各种草药的效用,熬制了乌头汤让所有人服下去”“凌晨三点便无所事事,听着音乐钟数华尔兹的音符,那些想睡觉的人,不是因为疲倦而是出于对睡眠的怀念,试遍了各种消磨精力的方法,他们聚在一起不停地聊天,一连几个小时重复同样的笑话,整夜整夜重复这一恶性循环”“众人决定采取措施防止灾难扩展到大泽区的其他村镇……他们在镇上逗留期间禁止一切饮食,因为疫病无疑只经入口之物传播,而所有食品饮料都已沾染失眠症,这项举措成功地将疫病控制在村镇之内,隔离卓有成效”得出采取了一些治疗和对抗措施。

由“后来人们就将紧急情况视为常态,生活恢复秩序,工作照常进行,没人再为睡眠这一无用的习惯担忧”,得出后来习惯了失眠症的困扰。

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由“凌晨三点便无所事事,听着音乐钟数华尔兹的音符,那些想睡觉的人,不是因为疲倦而是出于对睡眠的怀念,试遍了各种消磨精力的方法,他们聚在一起不停地聊天,一连几个小时重复同样的笑话,整夜整夜重复这一恶性循环”得出解析(1)失眠症的情节设置是为了提醒人们健康生活规律作息。

由“何塞·阿尔卡带奥·布恩迪亚意识到失眠症已经侵入镇子,便召集起各家家长,把自己所知的失眠症情形讲给他们听,众人决定采取措施防止灾难扩展到大泽区的其他村镇……他们在镇上逗留期间禁止一切饮食,因为疫病无疑只经入口之物传播,而所有食品饮料都已沾染失眠症,这项举措成功地将疫病控制在村镇之内,隔离卓有成效,后来人们就将紧急情况视为常态,生活恢复秩序,工作照常进行,没人再为睡眠这一无用的习惯担忧”得出解析(2)面对疫病,要有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度惶恐紧张,淡然面对;(3)但也要有足够的意识,提高警觉性,并积极治疗,采取预防措施。

由“印第安女人向他们解释,失眠症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也就是说,患者慢慢习惯了无眠的状态,就开始淡忘童年的记忆,继之以事物的名称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场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至今在我们中间,还有着他忘症,只要事过境迁,谁也不会清楚地记得香蕉工人横遭屠杀的惨案,谁也不会再想起奥雷良诺上校”得出解析(4)“失眠症”属于象征手法显示对历史的反思,患上失眠症之后开始失忆,人们会忘记了曾经发生的事情,忘记过去和现在,表现出在文明洪流面前人类受到的巨大冲击,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珍爱文明、文化。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孤独(节选)

加西亚马尔克斯

……①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很久都未能恢复平静。他不再制作小金鱼,吃不下东西,拖着毯子像梦游者一般在家中游荡,口中咀嚼着默然的怒火。三个月过去,他的头发变得灰白,往日里修剪齐整的髭须耷垂在苍白的唇边,但他的双眼重又变成两团火炭,这双眼睛曾吓住看到他出生的人,曾仅仅一瞥就让椅子打转。忍受着怒火的折磨,他试图唤起青年时代曾引导自己走上危险道路直至荣耀的荒原的预兆,却都归于徒然。他迷失在一个陌生的家中,这里没有人也没有任何事物能引发他丝毫的感怀。一次他打开梅尔基亚德斯②房间的门,想寻找战前岁月的痕迹,却只看见废料,垃圾和多年积累下来的污物。在没人再翻动的残破书页间,在被潮气侵蚀的羊皮卷上,生出繁密的紫苔;曾经是家中空气最洁净的房间,却充斥着腐朽记忆令人难以忍受的气味。一天早上,他看见乌尔苏拉③趴在栗树下已故丈夫的膝上哭泣。家里只有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看不见那位经历半个世纪风吹雨打的健硕老人。“跟你父亲打个招呼吧。”乌尔苏拉对他说。他在栗树前停了片刻,又一次确认了那片空旷的空间同样无法触动他的情感。

“他说什么?”他问。

“他很难过,”乌尔苏拉回答,“因为他认为你快死了。”

“请告诉他,”上校笑了,“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时候死”。

亡父的预感拨动了他心中残存的最后一分高傲的余烬,但他却错以为陡然间重获了力量。因此他纠缠着乌尔苏拉要她说出院中何处埋藏着圣约瑟石膏雕像里的金币。“你永远不会知道。”她回答道,那坚定的态度源于往日的教训。“早晚有一天,”她补充道,“这笔财富的主人会出现,只有他能挖出来。”没人知道一向慷慨大方的人怎么会如此迫不及待地开始聚敛金钱。那并非足够救急的小钱,而是提一下就能让奥雷里亚诺第二④咋舌的惊人巨款。他登门求助时,那些旧日的党内同僚都躲起来不见他。就在这个时期他听到人们说:“如今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唯一区别就是,自由派去做五点的弥撒,而保守派去做八点的”。然而他如此坚持,四处奔走恳求,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东拼西凑,暗中不懈努力,结果在八个月里筹到的款项超过了马尔苏拉埋藏的金币数目。于是他去拜访病中的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⑤,要他协助自己掀起一场全面战争。

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尽管瘫痪在摇椅上,但在一段时期内的确是唯一能够联络到起义军旧部的人物。自从尼兰迪亚停战协定签订以来,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寄身于打造小金鱼的作坊,他却与直到战败仍忠心耿耿的部下保持着联系。他和他们一起打着一场屈辱的日常战争,其中充满恳求与申请:“请您明天再来”,“就快了”,“我们正在认真研究您的问题”,打着一场彻底失败的战争,败给了那些“您忠实恭顺的仆人”,他们应该签发但从未签发养老抚恤金。另一场血腥的战争延续了二十年,却不曾像这场无限拖延、日日消磨的战争带给他们如此多伤害。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曾躲过三次暗杀,五次受伤大难不死,身经百战安然无恙,却败给了无尽的等待,屈服于凄凉的晚景,在一间借来的光线昏暗的屋子里想着阿玛兰妲⑥。最后一批他知晓下落的老兵出现在报纸上的照片里,卑顺地仰着面孔,身旁站着不知名的共和国总统。他赏赐他们铸有自己头像的金扣子别在衣领上,又归还给他们一面染着鲜血和硝烟污痕的战旗,以备日后覆在棺材上。另一些人更有骨气,在社会救济的荫庇下仍苦苦等待回音,他们或因饥饿而死,或怀着一腔怒火苟活,或在精致的荣誉粪堆中衰老腐烂。因此,当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邀请他发动一场殊死决战,彻底铲除外国入侵者扶植的腐败可耻的政府,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不禁因同情而颤抖起来。

“噢,奥雷里亚诺,”他叹气道,“我知道你老了,可现在才明白你比看起来的样子还要老得多。”

①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曾是叱咤风云的战争英雄,他领导自由派军队与保守派斗争,成了最令政府畏惧的人物。在与政府签订停战协定后,他放弃退休金,远离尘嚣,回到故乡马孔多,在家中的炼金实验室里打发时光。选文之前的情节是外来统治者在镇上进行残暴的统治,上校的十几个私生子也一个又一个地被暗杀。②梅尔基亚德斯:吉卜赛人。布恩迪亚家族命运的见证者和预言者,多次死亡和复活。③乌尔苏拉: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母亲。④奥雷里亚诺第二: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孙辈,因奇特的繁殖能力而发财。⑤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亲密战友,追随者。⑥阿玛兰妲: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妹妹,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青年时的恋人。

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体现了“生死相通”的观念,逝者能进入到生者的世界,生者能与亡灵交流,逝者的灵魂甚至能预见未来。

B.小说详细描写了老兵们在战争中受尽伤害,但政府一方面大肆渲染对老兵们的恩德,另一方面却无限拖延老兵们应得的养老抚恤金,揭露了政府的虚伪和无情

C.小说常常将今昔场景并置,如布恩迪亚家昔日洁净的房间如今却气味腐朽,充满废料污物,在今昔对比中凝聚着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D.小说人物都有一种悲剧色彩,不管是年迈的老母亲乌尔苏拉,还是两位昔日的战争英雄布恩迪亚上校和马尔克斯上校,或是老兵,身上都有令人同情之处。

9.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含意。

(1)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时候死

(2)如今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唯一区别就是,自由派去做五点的弥撒,而保守派去做八点的。

10.有人说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是“孤独的代言人”,小说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他的孤独?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8.B9.(1)“该死的时候”是指生命走到尽头、呼吸停止等生命自然结束的事实,而“能死的时候”则是指一个人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这句话体现了布恩迪亚上校对生命意义的认识,表现了他对再次发动战争的执着和坚定。(2)布恩迪亚上校曾代表自由派对保守政府战斗几十年,现在却发现人们认为保守派与自由派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话语中体现出上校所谓的功绩是多么的虚无,也隐含着对战争的批判。10.①他在自己家中是孤独的:“他迷失在一个陌生的家中”“没有人也没有任何事物能引发他丝毫的感怀”,他是自己家的陌生人,与家中的人和环境都格格不入。②他的理想是孤独的:他热切期待再次发动战争,母亲藏有大量金币,却断然拒绝他;他登门求助,旧日同僚都躲起来不见他;连最亲密的战友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也认为他是老糊涂了。③他在整个社会中是孤独的:战争结束后,他远离现实世界,躲在炼金实验室里打造小金鱼,不了解世界变化,远离政治,对起义军旧部的窘况更是一无所知。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详细描写了老兵们在战争中受尽伤害”错,原文“却不曾像这场无限拖延、日日消磨的战争带给他们如此多伤害”是指政府对老兵们养老抚恤金的拖延比战争更让他们受伤,没有详细描写在战争中受到的伤害。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1)这句话是布恩迪亚上校听母亲说父亲预言他将死去的时候说的。“该死的时候”是针对父亲的预言而言,父亲预言他的生命将要结束,即生命走到尽头、呼吸停止等生命自然结束的事实,但他不认为如此;他认为自己还不能死,因为他好没有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所以他继续去奔波借款,发动同伴,要再次战斗,故而“能死的时候”则是指一个人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这句话体现了布恩迪亚上校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活着就要尽到责任,完成使命,这表现了他对再次发动战争的执着和坚定。

(2)句子表面上说的是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区别,实则是没有区别:都去做弥撒。意味着人们认为二者都做了顺民,都沉醉于宗教,安于现在的政治状态,保守派与自由派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布恩迪亚上校曾代表自由派对保守政府战斗几十年,充满改造社会的激情,可从人们的话语中体现出上校所谓的功绩是虚无的,民众并没有从战争中感到社会的进步和自由派的特别,句中隐含着对战争的批判——战争不会给社会和民众带来任何好处。

10.本题考查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家里只有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看不见那位经历半个世纪风吹雨打的健硕老人”“他迷失在一个陌生的家中”“没有人也没有任何事物能引发他丝毫的感怀”可知,他在自己家中是孤独的:他是自己家的陌生人,他不关注别人,别人也忽视了他,他与家中的人和环境都格格不入。

结合“亡父的预感拨动了他心中残存的最后一分高傲的余烬”“他纠缠着乌尔苏拉要她说出院中何处埋藏着圣约瑟石膏雕像里的金币。‘你永远不会知道。’她回答道”“他登门求助时,那些旧日的党内同僚都躲起来不见他”“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不禁因同情而颤抖起来。‘噢,奥雷里亚诺,’他叹气道,‘我知道你老了,可现在才明白你比看起来的样子还要老得多’”可知,他热切期待再次发动战争,母亲藏有大量金币,却断然拒绝他;他登门求助,旧日同僚都躲起来不见他;连最亲密的战友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也认为他是老糊涂了。可知他的理想是孤独的,没有多少人再理解并支持他发动战争。

结合“自从尼兰迪亚停战协定签订以来,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寄身于打造小金鱼的作坊”可知,战争结束后,他远离现实世界,躲在炼金实验室里打造小金鱼,不了解世界变化,远离政治,但梦想着再发动战争,改造社会,还想联系旧部参战,可见他对起义军旧部被政府无限拖延养老抚恤金的窘况是一无所知的。他其实没有了和社会的联系,他在整个社会中是孤独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世界上最漂亮的溺水者

马尔克斯

海面上渐渐漂过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先发现的孩子们炫耀说那是一艘敌船。过了一会儿,他们又发现那件漂浮物上没有挂旗帜,也没有桅杆,于是又认为是一条鲸鱼。一直到它漂到岸边,他们从它身上取下那些黑乎乎的马尾藻、水母和遇难船只的碎片后,才发现是一个淹死的人。

孩子们跟这个尸体玩了整整一下午,他们在沙滩上把他埋好,然后再挖出来,后来被大人看见了,便给村子里报了信。村子里男人抬尸的时候,人们发现这具尸体比所有的死人都庞大,都沉重,重得像一匹马,男人们互相议论着,可能是因为他在水里泡得时间太长了,水都浸到了骨头里。当天夜里,女人们用芦絮擦掉死人身上的污泥,她们发现这死者曾是一个很傲慢的人,因为他的脸上没有其他那些在海上淹死的人那种孤独的表情。最后直到她们给他完全擦洗干净了,才发现他是那么漂亮,于是都惊讶地憋住了呼吸。他不仅是她们从没见过的那种最高大、最强健而又最具有男性美的人,而且是连在想象中都不曾见过的男人。

村子里找不到一张那么大的床来停放他。女人们把村子里身材最高的男人在节日里穿的裤子拿来也穿不进,最肥大的衬衣他也嫌窄,最大的鞋子还是小。女人们都为这短小的服装和他的美不相称而感到难过,于是她们决定用一大块帆布和一件新娘子的粗线衬衫给他做衣服,以保持他死后的尊严。女人们幻想:如果那漂亮的男人住在这个村子里,他的女人一定是最幸福的。她们暗自拿他跟自己的男人比,内心里都在咒骂自己的男人,觉得他们是世界上最污秽而又没有本事的人。这时她们当中最老的一个叹口气说道:“他长得多么像埃斯特温。”

那些给他穿衣服、梳头、剪指甲和修胡子的女人,在把他放倒在地上时都抑制不住难受的心情。当她们用一块手帕为他盖脸,免得阳光打扰他时,见到他是那样永远地安息了,像所有的男人一样,无法抗拒这自然规律的安排,都止不住流下了眼泪。先是她们当中最年轻的一个女人开始抽泣,其他人强忍着,只是悲伤地叹着气,可到后来,越来越想哭,因为这个被淹死的人越发使她们回想起埃斯特温,这位世界上最无人帮助的可怜人,他是那么温柔而又助人为乐。

她们在痛哭之余都感到了一种莫名的空虚。

“神圣的上帝,他是我们的。”她们哭泣着说。

男人们认为这些言过其实的话只不过是女人的轻浮。他们只想立即处理掉这个额外的累赘。一个女人走过去取掉盖在死者脸上的手帕,这下连男人们也都惊呆了——是埃斯特温。

人们为他举行了最隆重的葬礼。有些妇女去邻村找花,把这件事讲给另一些妇女听,她们不相信,也跟来看看。当她们见到那死者后,就又去弄来更多的鲜花,人和花越来越多,挤得几乎无法走路。

在把那具尸体抛下深渊以前的片刻间,所有的人都憋住呼吸。他们不需要相互去看,就知道彼此都不是完美的,永远也不可能是完美的。真遗憾,这个漂亮的傻瓜死了。他们将在房前墙上涂上明快的色彩,借以永远纪念埃斯特温。他们还将凿开岩层,在石头地上挖出水源来,在悬崖峭壁上栽种鲜花,为了在将来每年的春天,让那些大船上的旅客被这海上花园的芳香召唤。连船长也下到甲板上,身穿节日的服装,胸前挎着望远镜,佩戴着金星肩章和一排战争中得的奖章,指着这坐落在加勒比海地平线上满是玫瑰花的海角,用十四种语言说道:“你们看那儿,如今风儿是那样平静,太阳是那么明亮,连那些向日葵都不知道此刻该朝哪边转。是的,那儿就是埃斯特温的村子。”

(有删改)

1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这个死尸是一艘敌船、是一条鲸鱼都是为下文写埃斯特温的高大做铺垫。像马尔克斯其他小说一样,这个故事看上去有些荒诞离奇,却与生活的内在逻辑并不相悖。

B.小说写了在一个荒凉偏远的海边渔村,居住着一群过着灰暗生活的村民。直到有一天,一具漂亮的死尸从海面上漂过来,开始照亮每一个人的生活。

C.先是男人,后是女人,他们为溺水者的漂亮所折服,体现了文章的主旨——生活真的不同凡响,是美唤起了对美的渴求。

D.溺水者的美唤起了人们对美的渴求,他是给人间带来幸福、觉醒、希望、文明的使者。

12.下列对该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比、白描、夸张、借代的手法来表现人物,既传神又逼真,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B.马尔克斯的小说总是把现实与幻想、直描与隐喻、严肃与嘲讽结合起来,将现实与非现实的东西交织在一起,使神奇的描写与现实的反映达到一种奇妙的结合,这篇文章也体现了这一点。

C.“溺水者”具有象征意义,他推动着人们去改变落后、愚昧的生活现状,走向光明、美好的未来。

D.小说构思和写作手法极为奇特。虽然是围绕着“尸体”在叙事,但并不是在讲述一个传奇的故事,而重点表现活着的人的精神活动,表现的是拉丁美洲人们精神上的真实。

13.漂亮的溺水者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说明。

14.小说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来表现埃斯特温的美?试举例分析。

11.C12.A13.示例:①外形上高大、强健,具有女人想象不到的男性美;

②性格上温柔又乐于助人,是最优秀的男人;

③他带给人们文明、觉醒和希望;是幸福的使者。14.侧面描写:①女人们的表情:当她们把那来自海上的溺水者的全身擦洗干净后,都惊讶地憋住了呼吸——这是她们从没见过的最高大、最强健而又最具男性美的人,甚至连想象里都没见过。

②女人们的心理:她们的内心产生了微妙变化,都觉得她们的男人是世界上最污秽、最没有本事的人。她们开始为这不幸的人,也为自己难过抽泣,甚至齐声说:“神圣的上帝,他是我们的。”

③人们的举动:人们为他举行了最隆重的葬礼。

④死后的影响:埃斯特温的村子连那些向日葵都不知道此刻该朝哪边转等。

1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

C项,“先是男人,后是女人”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内容“当天夜里,女人们用芦絮擦掉死人身上的污泥……最后直到她们给他完全擦洗干净了,才发现他是那么漂亮,于是都惊讶地憋住了呼吸……而且是连在想象中都不曾见过的男人”分析,应该先是女人后是男人为溺水者的漂亮所折服。

故选C。

12.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A项,“文章通过对比、白描、夸张、借代的手法来表现人物”说法错误。文章中并未运用白描手法。

故选A。

1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并概括要点的能力。

首先,因为文章标题为“世界上最漂亮的溺水者”,所以文章内容围绕“最漂亮”展开,从不同角度展现溺水者的“美”。

然后,阅读文章,抓住表现溺水者“美”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根据语句“死者曾是一个很傲慢的人”“他是那么漂亮”“她们从没见过的那种最高大、最强健而又最具有男性美的人,而且是连在想象中都不曾见过的男人”分析可知,这是从外形上写溺水者的美。结合语句“他是那么温柔而又助人为乐”分析可知,这是从性格上写溺水者的美。根据语句“他们将在房前墙上涂上明快的色彩……他们还将凿开岩层,在石头地上挖出水源来,在悬崖峭壁上栽种鲜花,为了在将来每年的春天,让那些大船上的旅客被这海上花园的芳香召唤”“你们看那儿,如今风儿是那样平静,太阳是那么明亮,连那些向日葵都不知道此刻该朝哪边转”分析,村子的改变正是这个人带来的,他是“文明”“光明”“幸福”的使者,

最后,综合以上分析,分三个方面概括溺水者的美即可。

14.本题考查赏析描写手法的能力。

首先,需明确描写对象“埃斯特温”是一个溺水而死的人,写一个“死人”,主要通过别人的反应、及对人的影响来写,属于侧面描写。

其次,勾画文中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根据文中语句“最后直到她们给他完全擦洗干净了,才发现他是那么漂亮,于是都惊讶地憋住了呼吸”分析,这是通过写女人们的表情侧面展现埃斯特温的美。根据语句“女人们幻想:如果那漂亮的男人住在这个村子里,他的女人一定是最幸福的。她们暗自拿他跟自己的男人比,内心里都在咒骂自己的男人,觉得他们是世界上最污秽而又没有本事的人”分析,这是通过写女人们的心理侧面展现埃斯特温的美。根据语句“人们为他举行了最隆重的葬礼。有些妇女去邻村找花,把这件事讲给另一些妇女听,她们不相信,也跟来看看。当她们见到那死者后,就又去弄来更多的鲜花,人和花越来越多,挤得几乎无法走路”分析,这是通过写人们的行动侧面展现埃斯特温的美。根据语句“他们将在房前墙上涂上明快的色彩……他们还将凿开岩层,在石头地上挖出水源来,在悬崖峭壁上栽种鲜花,为了在将来每年的春天,让那些大船上的旅客被这海上花园的芳香召唤”“你们看那儿,如今风儿是那样平静,太阳是那么明亮,连那些向日葵都不知道此刻该朝哪边转”分析,这是通过写埃斯特温死后对人们的影响侧面展现埃斯特温的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百年孤独(节选)

加西亚·马尔克斯

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每年三月,衣衫褴褛的吉卜赛人都要在村边搭起帐篷,在笛鼓的喧嚣声中,向马孔多的居民介绍科学家的最新发明。一个身材高大的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满脸络腮胡子,手指瘦得像鸟的爪子,拿着两大块磁铁,从一座农舍走到另一座农舍,大家都惊异地看见,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嘎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乱七八糟地跟在魔铁后面。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狂热的想象力经常超过大自然的创造力,他认为这种暂时无用的科学发明可以用来开采地下的金子。他用自己的一匹骡子和两只山羊换下了两块磁铁。这些家畜是他的妻子打算用来振兴破败的家业的,她试图阻止他,但是枉费工夫。在好几个月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着两块磁铁,勘察了周围整个地区的一寸寸土地,甚至河床。他掘出的唯一的东西,是十五世纪的一件铠甲。

三月间,吉卜赛人又带来一架望远镋和一只放大镜。磁铁的试验失败之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不甘心,马上又产生了将放大镜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他用两块磁铁和三枚殖民地时期的金币交换放大镜。乌尔苏拉伤心地流了泪。那盒金币由她父亲一生节衣缩食积攒下来。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无心抚慰妻子,他冒着生命危险,一头扎进了作战试验。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因此受到灼伤,伤处溃烂,很久都没痊愈。他甚至编写了一份使用这种武器的《指南》,连同许多试验说明和几幅图解,请一个信使送给政府。他等待答复等了几年。最后等得厌烦了,他就为这新的失败埋怨梅尔基亚德斯,于是吉卜赛人归还了金币,换回了放大镜,并且给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几幅葡萄牙航海图和各种航海仪器。梅尔基亚德斯亲手记下了修道士赫尔曼作的简要说明,把记录留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让他知道如何使用观象仪、罗盘和六分仪。在雨季的漫长月份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把自己关在宅子深处的小房间里,不让别人打扰他的试验。他完全抛弃了家务,整夜整夜呆在院子里观察星星的运行……最后,他洋洋得意地向孩子宣布自己的发现:“地球是圆的,像橙子。”

吉卜赛人回来的时候,乌尔苏拉唆使全村的人反对他们,可是好奇战胜了恐惧,因为吉卜赛人说是要展出纳希安兹人最奇特的发明。大家都到吉卜赛人的帐篷去,花一分钱,就可看到返老还童的梅尔基亚德斯——身体康健,没有皱纹,满口漂亮的新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觉得这一切既简单又奇妙,第二天他不再按时进餐,从早到晚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他向乌尔苏拉唠叨,“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

他让那些跟他一起建立马孔多村的人带上铁锹、锄头和狩猎武器,并把自己的定向仪具和地图放进背囊,就去从事鲁莽的冒险了。……

探险回来以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绘了一幅地图。由于这张主观想出的地图,人们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马孔多是在一个半岛上面。他是恼怒地画出这张地图的,故意夸大跟外界往来的困难,仿佛想惩罚自己轻率地选择了这个建村的地点。“咱们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他向乌尔苏拉叫苦,“咱们会在这儿活活地烂掉,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