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解析)_第1页
湘西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解析)_第2页
湘西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解析)_第3页
湘西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解析)_第4页
湘西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西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湘西自治州2023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有句老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过去我国学习诗文的人大半都从精选精读一些模范作品入手,用的是“集中全力打歼灭战”的办法,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懂透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行文时,于无意中支配着自己的思路和气势。这就要高声朗诵,只浏览默读不行。这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现在学语体文是否还可以照办呢?从话剧和曲艺演员惯用的训练方法来看,道理还是一样的。我在外国大学学习语文时,看到外国同学乃至作家们也有下这种苦练功夫的。我还记得英国诗人哈罗德·孟罗在世时在大英博物馆附近开了一个专卖诗歌书籍的小书店,每周定期开朗诵会,请诗人们朗诵自己的作品,我在那里曾听过夏芝、艾理阿特、厄丁通等诗人的朗诵,深受教益,觉得朗诵会是好办法。20世纪30年代《文学杂志》社中一些朋友也在我的寓所里定期办过朗诵会,到抗战才结束。朗读的不只是诗,也有散文,吸引了当时北京的一些青年作家,对他们也起了一些“以文会友"的观摩作用。现在广播电台里也有时举行这种朗诵会,颇受听众的欢迎。这种办法还值得推广,小型的文学团体也可以分途举办,它不但可提高文学的兴趣,也有助于语言的基本功。

提升语言基本功有多种多样的渠道,多注意一般人民大众的活的语言是一种,这是主要的;熟读一些文言的诗文也是一种,这两方面可说的甚多,现在不能详谈。“到处留心皆学问”,这就要靠各种人自己去探索了。“勤学苦练"总是要连在一起的,勤学重要,苦练则更重要。苦练就要勤写。为了谈一点写作练习,我特意把延安整风文件重温了一遍,特别是《反对党八股》那一篇。毛泽东同志对党八股的八大罪状申诉得极中肯,可谓“慨乎言之”。三十多年来全国人民对这篇经典著作都在学习而又学习,获益当然不浅,可是就当前文风的实际情况来看,“党八股"似未彻底清除,可见端正文风真不是一件易事。目前每个练习写作的青少年在冲破禁区、解放思想方面还要痛下决心,“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努力开辟自己的道路,千万不要再做风派人物,“人云亦云"。希望就只有寄托在新起的一代人身上了,所以诸位对文艺方面的移风易俗负有重大责任。我祝愿有勇气担起这副重大责任的人越来越多,替我们的文艺迎来一个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里还引了鲁迅回复“北斗杂志社”一封信里所举的八条写文章的规则之中的三条,对青年作家是对症下药的,值得每个青年作家悬为座右铭:

第一条: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

第二条: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第四条: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

这三条都是作家的金科玉律,对于青年作家来说,第四条特别切合实际,要多作短小精悍的速写,不要一来就写长篇大作。

(摘编自朱光潜《文学作为语文艺术的独特地位》)

材料二:

写作教学从古到今都不行。怎么办?没有别的窍门,只有多读多写。写作和别的学科不同。如数学和历史,都是知识性的东西,它们可以传授,你不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但写文章就不可以传授。写文章是一种修养,不是一种知识。它具有综合性,牵扯的东西非常多,比如运用文字的能力、知识面、文化水平,等等。所以,写文章还得多读多练。多读就是借鉴别人的长处,多练就是自己勤写。

什么样的文章是好的,什么样的文章不好,得有一个标准。有了这个标准,我们就有了一个方向,知道引导学生向哪里去。我觉得文章应该提倡两条:一是准确,二是自然。

作为教师,有一个提倡什么文风的问题。我比较喜欢平淡,这是个人爱好。就初学写作者来讲,不宜先学花哨的东西,基本功是学平淡、学自然,就像一个人学唱京戏,一开始就教他花腔不会唱好,应当先练基本功。

对于初学写作的人,首先应该强调的不是生动,而是准确。其实,准确就是生动。大家不要追求离开准确的生动。像小学生描写年画、描写头发像“壶盖",就很准确,也相当生动。准确和生动并不是两回事。我们不能片面强调生动,否则,就会有很多流弊,就会引导学生追求漂亮的字眼,打好多没有必要的比喻,结果没有什么好处。

(摘编自朱德熙《写作与写作教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提到要注意一般人民大众的活的语言和熟读一些文言的诗文,以提升语言的基本功,这些观点在教材《反对党八股》中也有提及。

B.材料一第二段提到“到处留心皆学问”,说明提升语言基本功的途径很多,要靠各人去积极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C.材料一第三段,作者用“对症下药"表明,毛泽东引鲁迅所举的八条写文章的规则之中的三条切中了青年作家写作的流弊,发人深省。

D.材料二总结了写作的两条标准——准确、自然。“自然”就是练好基本功,“准确"就是生动,而“自然”又是“准确"的基础。

2.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集中全力打歼灭战”指把少量好诗文熟读成诵,仔细揣摩,弄懂弄透,反复推敲。

B.朗读法不仅可以用于学习语体文,还可提高对文学的兴趣,有助于练习语言的基本功。

C.“千万不要再做风派人物"指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做到“不越雷池一步"。

D.准确和生动是一回事,初学写作者不要追求离开准确的生动,不要片面强调生动。

3.下列诗句不符合材料一的观点的一项是()

A.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C.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郑板桥)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材料一第一段和材料二第三段分别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写作,二者所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D

3.B4.①材料一第一段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使论证更具体、更真实可信。

②材料二第三段主要运用比喻论证。作用:使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5.

相同之处:都强调了多读多写的重要性。

不同之处:材料一侧重语言基本功提升的渠道和语言的简洁;材料二提出文章两条标准——准确和自然,侧重语言的准确。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自然’就是练好基本功”错误,由原文第三段“基本功是学平淡、学自然"可知,另外,“而‘自然’又是‘准确’的基础”于文无据。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和作用的的能力。

D.“准确和生动是一回事"错误,由材料二第四段“对于初学写作的人,首先应该强调的不是生动,而是准确。其实,准确就是生动”可知,二者不能混同,作者的观点是准确也有生动的效果。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手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观点是:多读书,通过多种渠道提升语言基本功,语言要精炼。

A.强调学习要多读深思。

B.强调乐学的重要性,不符合材料一观点。

C.强调“删繁就简",不做长篇大论。

D.强调多读书的好处。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手法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引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论证了多读书重要性,使观点更具权威性;并现身说法,“我在外国大学学习语文时……观摩作用"的“以文会友”,论证朗读的有效性,更容易令读者信服。

材料二第三段“基本功是学平淡、学自然,就像一个人学唱京戏,一开始就教他花腔不会唱好,应当先练基本功",用比喻的手法论证了学仅供要学平淡、自然的道理,比喻贴近生活,形象易懂。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材料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提升语言基本功有多种多样的渠道"和材料二“没有别的窍门,只有多读多写”“基本功是学平淡、学自然"都谈到了多读书和语言的基本功的问题。

材料一还提出“提升语言基本功有多种多样的渠道”“要多作短小精悍的速写,不要一来就写长篇大作",侧重语言基本功提升的渠道和语言的简洁。

材料二“我觉得文章应该提倡两条:一是准确,二是自然”“基本功是学平淡、学自然"侧重语言的准确。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徐家园三老汉(节选)

陈忠实

农谚说:“大寒将完,菜籽下田。”

蔬菜生产专业队徐家园,在大寒节令到来的时候,准备务育夏菜苗儿的苗圃全部修整就绪,一方一方苗圃的矮墙上,重新抹上了麦秸泥皮,安在木格上的大块玻璃明光闪闪,圆床里铺上了由马粪、鸡粪和人粪混合的营养土,只等下籽了。

苗圃二人小组组长徐长林老汉,傍晚时,冒着三九寒风,骑着车子回到苗圃,进了土围墙的圆洞门,解下衣架上的白布袋,推开三间瓦房的木门,脚步利索得简直像个小伙子。

门里好暖和呀!无烟煤炉子上火苗呼呼直蹿,他的唯一的组员黑山老汉,正蹲在火炉旁淘洗着菜籽,那么认真,真是个实在人哩!不管组长在不在,他该做啥活就做啥活儿,不要人指拨,绝不会偷懒。长林老汉瞧着组员的黑四方脸,亲昵地说:“伙计,事办成咧!咱想试办的那几样菜籽儿,种子站都给咱解决咧!"

“那就好!”黑山笑着,诚恳地关心组长,“快,先到火炉跟前来,今日冷得很。"

长林放下装着新品种菜籽儿的布袋走到火炉边,摘下棉手套儿烤火。火苗映着他冻得红红的瘦码条脸,格外精神。他问:“‘矮秆早’番茄籽儿冒芽咧没?”

黑山高兴地答道:“冒咧!"

“冒咧好!”长林老汉语气里带一股热火火的劲头,“明日晌午天气好的话,咱摆籽儿!"

黑山却告诉他:“治安今日一天来了几回,寻你哩!”

“没说有啥事吗?"

“没!”黑山冷冷地说,“你知道,那人和咱没言儿!"

黑山老汉直杠子脾气,对他信任的组长毫不隐怀,直截了当说出他经过认真思索的猜测“我看他是想往苗圃里头钻哩!今年蔬菜面积扩大咧,队长群娃前日说过,想给咱苗圃增加个人,三人务苗。保险是那个灵人逮着风儿了,不信,你看……”

不等黑山把话说完,门外已传来治安本人亲切的问话:“长林哥,回来咧?"随着干散的声调,治安走进门来了。

治安老汉外表完全是一副闲闲散散的神气,随随便便坐在火炉边,对着火苗抽旱烟,大大方方问这问那,一副超然的神态。

长林老汉还是从治安老汉的眼神里看出了意思:不是闲谈的!只是碍于黑山在场,话不好开口罢咧!眼睛瞒不过人。

好一阵东拉西扯的闲谈,长林有点不耐烦,直接把话提出来:“听说你今日寻了我几回,啥事呀?”

“没啥事!没!"治安说着,瞟一眼黑山,“我随便转来苗圃,看看收拾准备得咋样,节令不饶人呀!这关乎明年一料夏菜,社员半年收入,全看苗苗……”

黑山站起来,不吭声走出去了。他看出治安是碍于他在当面,不好开口,自动腾了地方,让人家畅畅快快和组长说话。长林老汉心里完全明白直杠子黑山举动的含义。

果然,黑山一出门,治安老汉那派超然姿势没有了,用很小心的声调打探:“老哥,听说苗圃上要添个人?"

长林心里暗暗叹服,黑山猜测得准!他装作不在意地说:“群娃有过这话,我给他说,春里事多活杂,劳力紧,苗圃上可以不添人!”

“你这老哥可想差池咧!省劳省工要会省,关键的弦口不敢省!"治安大加反对,精明的他讲起苗圃应该添人的道理,“苗圃,啥地方?关键的弦口……”

“不怎不怎!"长林轻松地笑着,表示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我思谋来,我跟黑山脚手忙点,能支应下来。”

治安有点失望,掩饰不住灵活的大眼珠里灰暗的神色,又不甘心地问:“队长怎说?也不想添人咧?"

“队长还没吐核儿!”长林笑着说。

“看看看!还是人家干部想得周到,不像你老哥好强!"治安大声说,希望之光使他的眼睛又明亮起来,“今年扩大蔬菜面积成百亩,不是小事哩!这大的家业,怕多摊一个人的工分,把你和黑山累死图啥?”

说是表扬队长,其实连他俩也都捎带上了,多会说话的人呀!这会儿,他是哪个人都不敢伤害,够灵醒的!长林老汉瞅着治安,抿着嘴笑,淡淡地说:“其实,蔬菜面积扩大咧,大田里更费人手,劳力确实紧。"

治安沉吟一下,终于问:“不知队长把人定下没?”

“不知道。"

“嗨!”治安虚叹一声,脸上现出难受的样子,“不是兄弟今日拜在你门下,咱有这点技术,真个还带到黄土里去呀?前几年乱糟糟,如今世事大治咧!咱也想挽一挽袖子哩!"

“好么!好么!”长林老汉说,“你的技术确实不错!"

“不是我吹!”治安来了劲,“咱徐家园,除了你老哥,咱谁也不服他谁!要不是你老哥在这儿,我还不想来哩!"说着吹着,自觉说溜了嘴,又莞尔一笑,勉强地说起光面子话,“黑山老汉倒也实诚,就是脾气倔,难共事!这也没啥!”

几年前,长林老汉被抽到大队兴办的试验站去了,徐治安在小队苗圃里主事。队长给治安又派了个帮手黑山。大家都看见,花白头发的治安老汉穿着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白褂灰裤儿,过早地蓄起一撮花白相间的短胡须,经常坐在苗圃井边的柳荫下,捉着三尺长的长管子旱烟袋,优哉游哉地纳凉。黑山老汉撅着屁股,浇水呀,施肥呀,忙得丢鞋遗帽子。治安老汉只是指拨他做完什么,下来再做什么。黑山老汉并不在乎,他抱定一条“不能白挣队里的工分"的主意,不管组长怎样,自己该做啥还做啥!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和第三段通过对井然的准备工作和长林老汉的动作的描写,暗示了育苗工作的紧张与辛苦,也展示了人物的精神状态。

B.黑山老汉与治安老汉之前在一起共过事,但二人之间存在矛盾,这也是治安老汉不愿在黑山老汉面前透漏自己的真实目的的一个原因。

C.苗圃是徐家园里育苗保苗的地方,在生产队中较受重视,对技术要求也较高,治安老汉想进苗圃是不想让自己的技术荒废。

D.长林老汉看出治安老汉的心思,但在神态和语言中故意装作不知道,使治安老汉的情绪跌宕起伏,增加了谈话的趣味性。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部分引用农谚,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徐家园精心准备务育夏菜苗儿的内容,也为后面主要人物的出场提供背景。

B.文本中的环境描写比较精练,“无烟煤炉子上火苗呼呼直蹿”反衬出外面天气寒冷,也渲染烘托了紧张忙碌的氛围。

C.本文语言特色鲜明,人物对话多用方言俚语,如“摆籽儿"“吐核儿”“灵醒"等词,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活气息。

D.本文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人物性格,并在简短的对话中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富有深意。

8.治安老汉最终能不能进入苗圃?请根据文本内容谈谈你的推断。

9.作者陈忠实在谈到《徐家园三老汉》的创作动机时曾说过:“我在这篇小说中有意锻炼人物塑造的基本功。我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写出同类人物的差异来。”请结合文本分析本文中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差异"。

【答案】6.C7.B

8.示例:能进入苗圃。理由:①社会不断进步,徐治安的觉悟在不断提高。②苗圃组长徐长林大度,也知道徐治安在苗圃管理方面有些技术,而且苗圃扩大生产,确实也需要人手。③黑山老汉希望徐治安改变偷奸耍滑的毛病也是愿意一起共事的。

不能进入苗圃。①黑山老汉不愿和徐治安共事,两人以前有隔阂。②徐治安干活拈轻怕重、偷奸耍滑的毛病改变不了。③作为苗圃组长徐长林已经多次婉拒了徐治安的要求。

9.徐家园三老汉:徐长林、徐治安、黑山老汉都是典型的中国农民,但性格有差异。

苗圃组长徐长林为人豁达、一派和气;技术过硬,很有办事能力和管理经验。

黑山老汉,为人热心诚恳、踏实肯干,但性格倔强。

徐治安,为人圆滑,喜欢打听“小道消息”,做事松松垮垮,惯于动口,懒于动手。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治安老汉想进苗圃是不想让自己的技术荒废"的说法错误。结合全文可知,徐治安做事懒散、偷奸耍滑,他想进苗圃的原因是干点轻松活计,好赚点工分钱。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也渲染烘托了紧张忙碌的氛围”的说法错误。从原文“无烟煤炉子上火苗呼呼直蹿,他的唯一的组员黑山老汉,正蹲在火炉旁淘洗着菜籽,那么认真,真是个实在人哩!不管组长在不在,他该做啥活就做啥活儿,不要人指拨,绝不会偷懒",可以看出屋内氛围的温馨、舒适,工作也是有条不紊地开展。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题干要求根据文本内容谈谈治安老汉最终能不能进入苗圃?考生可以认为“能”,也可以回答“不能",言之成理即可。

如果回答“能”。主要是从题目“徐家园三老汉"入手,说明三个性格不同的人总会在一定的场合共事。具体到徐治安身上来,他虽然贪便宜,做活路耍滑头,但那是过去了,此次他再三找到徐长林想加入苗圃组,说明他是有决心的。其次,组长徐长林也说到了徐治安的技术还是可以的,而且他为人大度,带着“治病救人,惩前毖后”的态度,会给徐治安一个机会的。至于黑山老汉,虽然他不太乐意与徐治安共事,但只要组长同意了,或徐治安确实改变了偷奸耍滑的习性,憨厚善良的他也会同意徐治安的加入。

回答“不能"。主要是从徐治安身上的毛病深重,可以说是“江山难改,本性难移”,包括他四处打听到队长准备增加苗圃组人力的消息,都看出他还是比较虚浮,不务实。另外,组长徐长林已经或明或暗的表示不大欢迎他,比如“春里事多活杂,劳力紧,苗圃上可以不添人"等。至于黑山老汉和徐治安曾经不愉快,现在的抵触情绪也大,大有“有他无我,有我无他”的态度。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文本分析本文中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差异"。

先看徐长林。从“长林老汉瞧着组员的黑四方脸,亲昵地说”“长林轻松地笑着,表示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长林老汉瞅着治安,抿着嘴笑,淡淡地说:‘其实,蔬菜面积扩大咧,大田里更费人手,劳力确实紧’”可以看出,徐长林跟别人说话都是笑着,可见徐长林为人豁达、一派和气;从“苗圃二人小组组长徐长林老汉,傍晚时,冒着三九寒风,骑着车子回到苗圃,进了土围墙的圆洞门,解下衣架上的白布袋,推开三间瓦房的木门,脚步利索得简直像个小伙子"“伙计,事办成咧!咱想试办的那几样菜籽儿,种子站都给咱解决咧!”等看出徐长林精明强干、责任心强,办事能力过人。

再看黑山老汉。从“黑山笑着,诚恳地关心组长,‘快,先到火炉跟前来,今日冷得很’"看出他为人诚恳、热心;从“黑山老汉直杠子脾气,对他信任的组长毫不隐怀”看出他的倔强;从“黑山老汉,正蹲在火炉旁淘洗着菜籽,那么认真,真是个实在人哩"等语句看出他踏实肯干。

最后说一下徐治安。从“队长群娃前日说过,想给咱苗圃增加个人,三人务苗。保险是那个灵人逮着风儿了,不信,你看”等句看出徐治安的消息灵通;从“治安老汉外表完全是一副闲闲散散的神气,随随便便坐在火炉边,对着火苗抽旱烟,大大方方问这问那,一副超然的神态"等看出他的慵懒闲散;从“穿着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白褂灰裤儿,过早地蓄起一撮花白相间的短胡须,经常坐在苗圃井边的柳荫下,捉着三尺长的长管子旱烟袋,优哉游哉地纳凉”等看出他干事不卖力,偷奸耍滑。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材料二:

为说者曰:“孙卿不及孔子。”是不然。孙卿迫于乱世,鰌①于严刑,上无贤主,下遇暴秦,礼义不行,教化不成,仁者绌约,天下冥冥,行全刺之,诸侯大倾。当是时也,知者不得虑,能者不得治,贤者不得使。故君上蔽而无睹,贤人距而不受。然则孙卿怀将圣之心,蒙佯狂之色,视天下以愚。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此之谓也。是其所以名声不白,徒与不众,光辉不博也。今之学者,得孙卿之遗言余教,足以为天下法式表仪。观其善行,孔子弗过,世不详察,云非圣人,奈何!天下不治,孙卿不遇时也。德若尧、禹,世少知之,方术不用,为人所疑。其知至明,循道正行,足以为纪纲。呜呼!贤哉!宜为帝王。天下不知,善桀、纣,杀贤良。比干剖心,孔子拘匡,箕子②佯狂,田常为乱,阖闾③擅强。为恶得福,善者有殃。今为说者又不察其实,乃信其名。时世不同,誉何由生?不得为政功安能成志修德厚孰谓不贤乎!

(节选自《荀子·尧问》)

【注】①鰌:通“酋”,终。引申为限制,局限。②箕子:殷商末期人,是商王文丁的儿子,与微子、比干在殷商末年齐名,称“殷末三仁"。③阖闾: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在位期间使吴国成为称霸一方的强国。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不得A为政B功C安能成D志修E德厚F孰谓G不贤H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益愚,第一个“愚”是名词,指愚人,第二个“愚"是形容词,指愚昧。

B.句读,文词停顿的地方,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C.诗,指《诗经》,它与《书》《礼》《乐》《易》《论语》并称为“六艺”。

D.信,相信,与《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中的“信”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通过对比“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的现象,强调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状。

B.韩愈说,为子择师而自己却不从师,这样做是错误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因“不耻相师”而见识超过了士大夫。

C.孙卿被迫生活在乱世之中,即便是他心怀圣明的志向,也只能假装疯狂来保全自己,但文中并不赞成这种避世的做法。

D.荀子弟子认为孙卿是个圣人,他有高尚的道德及有用的治国策略,可以成为人们的楷模,只可惜没有遇上贤君。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今之学者,得孙卿之遗言余教,足以为天下法式表仪。

14.材料二是如何批驳“孙卿不及孔子"这一观点的?

【答案】10.BDF

11.C12.C

13.(1)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2)现在的学者,只要能得到荀卿遗留下来的言论与残剩下来的教导,也完全可以用作为天下的法度准则。

14.①直接否定为说者“孙卿不及孔子”的观点;

②指出荀子名声不显赫的原因是身处于乱世。

③高度肯定荀子道德高尚、治国策略高明,只是没有遇上贤君,且指出孔子不及荀子。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不能执政,功业哪能建成?志向美好、德行敦厚,谁说荀卿没有德才呢?

“不得为政",“为政”作“不得"的宾语,其后断开,即B处。

“志修德厚”,主谓式并列结构,其后断开,即DF处。

“孰谓不贤乎",“孰谓……乎”固定结构,前后断开。

故在BDF三处断开。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以及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句意:愚人更加愚昧。

B.正确。

C.“它与……《论语》并称为“六艺"”错误。“《论语》"应为“《春秋》”。

D.正确。相信/随意。句意:竟然相信那些虚名。/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但荀子并不赞成这种避世的做法"错误。“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文中只是说荀卿“蒙佯狂之色"是不得已而为之,并非并不赞成。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之”,这;“齿",并列;“乃”,竟然;

(2)“学者",求学的人;“遗言”,遗留下来的言论;“法式表仪",法度准则。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方法的能力。

首先,“为说者曰:‘孙卿不及孔子。’是不然”直接否定为说者“孙卿不及孔子"的观点;

然后,“孙卿迫于乱世”“当是时也,知者不得虑,能者不得治,贤者不得使。故君上蔽而无睹,贤人距而不受。然则孙卿怀将圣之心,蒙佯狂之色,视天下以愚。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此之谓也。是其所以名声不白,徒与不众,光辉不博也",分析荀子处于乱世,虽有圣人的志向,但是只能“佯狂”,故名声不显赫。

最后,“今之学者,得孙卿之遗言余教,足以为天下法式表仪"“观其善行,孔子弗过”“天下不治,孙卿不遇时也"“观其善行,孔子弗过”,高度肯定荀子道德高尚、治国策略高明,只是没有遇上贤君,且指出孔子不及荀子。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唉!古代从师的传统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太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普通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有疑惑解决不了,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材料二:

那些立说的人说:“荀卿及不上孔子。”这不对。荀卿被迫处在乱世,身受严刑箝制;上没有贤德君主,下碰上暴虐之秦;礼制道义不能推行,教育感化不能办成;仁人遭到罢免束缚,天下黑暗昏昏沉沉;德行完美反受讥讽,诸侯大肆倾轧兼并。在这个时代啊,有智慧的人不能谋划政事,有能力的人不能参与治理,有德才的人不能得到任用。所以君主受到蒙蔽而看不见什么,贤能的人遭到拒绝而不被接纳。既然这样,所以荀卿抱着伟大的圣人的志向,却又给自己脸上加了一层装疯的神色,向天下人显示自己的愚昧。《诗经》上说:“不但明智又聪慧,用来保全他自身。"说的就是这种人啊。这就是他名声不显赫,门徒不多,光辉照耀得不广的原因。现在的学者,只要能得到荀卿遗留下来的言论与残剩下来的教导,也完全可以用作为天下的法度准则。他所在的地方就得到全面的治理,他经过的地方社会就发生了变化。看看他那善良的行为,孔子也不能超过。世人不加详细考察,说他不是圣人,有什么办法呢?天下不能治理好,是因为荀卿没有遇到时机啊。他的德行像尧禹一样,世人却很少知道这一点;他的治国方略不被采用,反被人们所怀疑。他的智力极其聪明,他遵循正道、端正德行,足以成为人们的榜样。唉呀!贤能啊!他应该成为帝王。天地不知,竟然善桀纣,杀害贤良。比干被剖腹挖心,孔子被围困在匡地,接舆逃避社会,箕子假装发疯,田常犯上作乱,阖闾放肆逞强。作恶的得到幸福,行善的反遭祸殃。现在那些立说的人又不考察实际情况,竟然相信那些虚名;时代不同,名誉从哪里产生?不能执政,功业哪能建成?志向美好、德行敦厚,谁说荀卿没有德才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夜对酒招客

白居易

帐小青毡暖,杯香绿蚁①新。

醉怜今夜月,欢忆去年人。

暗落灯花烬,闲生草座尘。

殷勤报弦管,明日有嘉宾。

【注】①绿蚁:新酿制的酒而泛起的泡沫称为“绿蚁”,后用来代指新出的酒。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点出了时间、环境、事件,表明了写作的主要内容,对全诗有总括作用。

B.首联善于使用颜色词进行描绘,渲染出绚丽而热闹氛围,令人神往。

C.颈联原意为“灯花落烬暗,草座生尘闲",这里倒装突出“招客”环境的特点。

D.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清新自然,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而浓厚的情谊。

16.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凸显招客的热情与殷切的?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15.B16.①环境雅致富有暖意,新酒酿成香气四溢。②灯花落烬,望眼欲穿;草座生尘,只待伊人。③弦管殷勤奏鸣,祈盼嘉宾莅临。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渲染出绚丽而热闹的氛围,令人神往"的说法错误。这里的“青”“绿"都是比较自然素朴的色彩,而不是“绚丽”。从后文“暗落灯花烬,闲生草座尘"等语句看出,朋友没有来,诗人当夜独饮,所以“热闹”无从看出。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文本重要问题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凸显招客的热情与殷切的?

从环境的布置、新酒的酿制可以看出,首联“帐小青毡暖,杯香绿蚁新",“一青一绿”“一暖一香",勾画了素朴的而温暖的环境,就已经酿造好,只等远方朋友来畅饮了。

从诗人久等友人的行动可以看出,等待的过程中满是去年相聚的美好回忆;等了又等,不知不觉已经灯花落烬光线暗淡;那虚位以待的草座上似乎已扑了些灰尘。

从管弦乐器的殷勤奏鸣可以看处,诗人化用曹操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语句,表达对朋友到来的热切祈盼。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曹操志得意满,在船头饮酒吟诗的情景。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回首往事,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①.酾酒临江②.横槊赋诗③.故木受绳则直④.金就砺则利⑤.佛狸祠下⑥.一片神鸦社鼓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酾、槊、赋、砺、佛狸。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一会儿晴一会儿雨,一时云翳飘拂,一时晴光潋滟,①_________________。碧波之上,观山水之变,体会节气的须臾转换,时空像风一样被触及,清欢中生出了一股莫名的惆怅。

星湖上,银色之光从天空划过,鸟羽如片片飞舞的雪花,亦如剪碎的阳光,纷纭灼目。这是湖上最动人的时光,招鸟岛、云起岛、小瀛洲栖满了夜鹭、白鹭、苍鹭、池鹭,它们鸣啭、起落。榕树、黄槿、水翁树,枯枝搭的鸟窝②_____________,落羽杉上,纷纷扬扬落满鸟影。这里是一个鸟的天堂。

我曾在泰山看到过两个巨大的鸟巢,即便最大最厚的鸟巢也是简陋的,会漏下天光,无法③_________________。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类的房屋,星湖周围,城市扩张,楼宇一个年代比一个年代建筑得豪华。人类不仅要求遮蔽风雨,还追求豪华时尚,甚至攀比,连墙也用木头和皮革包裹起来了。相比鸟儿只取几根凋落的枯枝,我们向大自然的索取是不是过多了?我们消耗着地球的资源,也耗上了自己一生的精力,房屋早成了人的囚笼。

都市中的星湖,鸟与人类共居的景象,诗化了多少人的晨昏与梦境。我欲做一个鸟儿的梦——洪荒之梦,在星移斗转间,不沾半点红尘,体悟自然的禅意,只作濠濮间想。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下列选项中的破折号与文中尾段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

B.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C.鸟声“呀——呀——”在那个宁静的夜晚凄厉地呼叫。

D.她的坚强……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比、比喻的手法,请结合文本分别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①变幻莫测

②比比皆是

③遮风避雨19.A

20.①把人类的房屋和鸟巢对比,突出了人类房屋和鸟巢的不同特点,批判了人类消耗资源和精力的做法。

②“房屋早成了人的囚笼"使用比喻的手法,把房屋比喻成囚笼,生动形象地说明物质追求对人的约束和限制,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前文“天一会儿晴一会儿雨,一时云翳飘拂,一时晴光潋滟”,可知此处了描写湖光山色变化多端的特点。所以可填“变幻莫测"。变化莫测:形容事物变化多端,不可捉摸。

第二处,根据前文“这是湖上最动人的时光,招鸟岛、云起岛、小瀛洲栖满了夜鹭、白鹭、苍鹭、池鹭,它们鸣啭、起落”和后文“这里是一个鸟的天堂",可知此处语境强调这里是鸟的栖息地,是鸟的天堂,所以此处可填“比比皆是”。比比皆是:形容极其常见。

第三处,根据前文“即便最大最厚的鸟巢也是简陋的,会漏下天光"和后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类的房屋,……人类不仅要求遮蔽风雨,还追求豪华时尚,甚至攀比,连墙也用木头和皮革包裹起来了”,可知此处把鸟巢和人类的房屋的特点和功能进行对比,所以此处可填“遮风避雨"。遮风避雨:提供庇护和保护,帮助躲避恶劣天气和危险情况。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尾段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语音的延长。

D.表示总结前文。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句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类的房屋,星湖周围,城市扩张,楼宇一个年代比一个年代建筑得豪华。人类不仅要求遮蔽风雨,还追求豪华时尚,甚至攀比,连墙也用木头和皮革包裹起来了”,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人类的房屋和鸟巢从特点、作用两个角度进行对比,突出人类豪华时尚、攀比的缺点,批判了人类消耗资源和精力的做法。

句中“房屋早成了人的囚笼"运用比喻的手法,房屋是本体,囚笼是喻体,突显了物质追求对人的约束和限制,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___①___,如喜马拉雅玫瑰盐、波斯蓝盐、夏威夷红火山盐、法国灰盐等。这些“网红盐”以“天然"“特定原产地”“天然矿物质"等为卖点,宣称可以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然而,这些“网红盐”并未在产品包装或标签上标明所含矿物质种类和含量信息,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GB2721-2015)仅允许碘作为食用盐的营养强化剂。另外,食用盐只是调味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正常人每天食用盐的摄入量不超过5克,这个食用量起不到“网红盐"宣称的___②___。

专家建议___③___。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应不超过5克,有咸味偏好难以控制盐摄入量的消费人群可选择低钠盐。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根据材料内容,拟写一条宣传语,提醒消费者不盲从、不信谣。要求内容全面,语言流畅,不超过20个字。

【答案】21.①各种“网红盐”悄然走红②调节人体酸碱平衡的作用③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

22示例:认准碘盐定量摄入,平衡酸碱无稽之谈/食盐专营,莫信网红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后文有“这些‘网红盐’",可知此处说的是“网红盐”,通过列举的一系列名字可知“网红盐"已为人所知,故应填:各种“网红盐”悄然走红。

②前文有“宣称可以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和“起不到”搭配,可知应填“调节人体酸碱平衡的作用"。

③后文有“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应不超过5克”“控制盐摄入量",可知专家的提议是在量上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入,应填“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宣传语的能力。

写宣传语时应结合具体的主题和目的,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保持语言的简洁性和积极性。

材料主要内容谈“网红盐"不符合食用盐标准,不能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标准食用盐仅允许碘作为营养强化剂,要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

题目要求宣传语要“提醒消费者不盲从、不信谣”,则对应文段宣称“网红盐"可以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的内容,要指出其欺骗性,其它还可涉及食盐摄入量及以碘盐为消费目标等内容。可以运用比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同时注意字数要求。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文章说:“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孩子的新鲜感便逐渐减弱,开始满足现状,不思进取。

对此,你有着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拥有新鲜感保持进取心

著名画家李可染说:“最好把自己作为从别的星球上来的陌生的客人,一切都生疏,一切都要重新认识。"此语道出了对生活保持新鲜感的重要性。新鲜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状态,它能够激发我们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冒险精神。对生活的新鲜感,可以让我们敏锐地感悟生活中的一事一物,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态度。

人生如同一场旅程,每个人都是那路上的行者,向着未知的目标前进。然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很容易陷入单调和乏味,开始满足现状。为了保持前进的动力,我们需要保持新鲜感,保持进取心。

保持新鲜感永远是人生幻彩的原动力。只要我们对生活充满新鲜感,就会有收获,就会不断成长。清华四导师之一梁任公一生非凡,其所著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对后世影响深远,独到之处正处于他对学术的稚子心态,对任何事情都保持新鲜感,永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作为“银发知播”之一的王渝生,虽然年届八旬,但依然是个老顽童,永远像涉世未深的孩童一样,对未知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在科普道路上也一直保持着这份好奇与童心。世间美好的事物永远都不会穷尽,学问技艺永无上限,只要我们对事物时时保持新鲜感,美好事物就会处处出现。

保持新鲜感能让我们在不满中奋发向上,让人生不断突破。苏炳添,一个不断超越极限的亚洲飞人。尽管已经在2012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成为第一位进入9秒关口的亚洲本土选手。但他并未停止自己速度,依然对运动生涯保持着新鲜感,并一次又一次不断打破自己的纪录,在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上成为了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江梦南,一个不断突破自我的前行者。尽管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便从未对世界失去新鲜感,从开始艰难的学习发音,到像正常孩子一样走进校园,到通过跳级和同龄人一起并肩前行,到成为清华大学博士生,每一次突破都离不开她对生活的新鲜感。

不仅是个人,一个国家的进步也是如此。正是因为葆有对事物认识的新鲜感,才有了中国人的星辰大海梦,才有了中国航天的一次次突破,才有了“夸父"追日、“天问”问天、“祝融"探火的外太空探索。正是因为葆有对事物认识的新鲜感,才有了国产大飞机C919交付,才有了“麒麟”芯片的突出重围,才有了航空母舰的破浪出海。

汪国真说:“世上有不绝的风景,而我有不老的心情。"的确,保持新鲜感,让生活永远充满惊喜和乐趣,让每个瞬间都充满无限可能。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而保持新鲜感可以让我们时刻保持警觉,不断探索新的领域,真正领略人生的美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引用了一句话,是说在孩子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他都充满了好奇,他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不觉满足”。第二句话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孩子对世界上事物的新鲜感变得越来越少,变得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开始对现有的事物感到满足,很多人不愿意行动,有很多事情不愿意做。

材料中两句话之间是转折关系,综合分析,本次作文的关键词是“新鲜感",出题人意在引导学生要对事物充满新鲜感,对事物充满好奇,对人生充满进取意识,对生活充满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对事物充满新鲜感,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提高我们的技能水平,增强人们内心的求知欲和进取心,激发我们的创造力,牵引自身不断地进步和探索,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变化不断的世界。永不满足可以促使我们主动改变现状,激励我们追求完美,让我们充满进取意识,是我们向上的动力,是我们向外探索的源泉。

写作时,在开头明确提出观点,让生活充满色彩,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明确的目标,更需要一种能点燃内心热情的新鲜感。接着分析保持对生活的新鲜感有什么作用,新鲜感是生活的调色板,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丰富多彩的色彩;生活需要新鲜感,这是生活的灵魂和动力。然后分析怎样保持新鲜感,要怀着一颗热爱与好奇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要勇敢地尝试新事物,要学会深入洞察生活中的事物,要要学会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最后总结,生活中的新鲜感是必不可少的,它让我们不断地成长、进步,对生活充满期待和激情;让我们勇敢地尝试新事物,拥抱变化,让生活充满无限可能。

立意:

1.保持新鲜感,促自我进步。

2.新鲜感,让人生永不满足。

3.拒绝安于现状,对生活充满进取。湘西自治州2023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有句老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过去我国学习诗文的人大半都从精选精读一些模范作品入手,用的是“集中全力打歼灭战"的办法,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懂透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行文时,于无意中支配着自己的思路和气势。这就要高声朗诵,只浏览默读不行。这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现在学语体文是否还可以照办呢?从话剧和曲艺演员惯用的训练方法来看,道理还是一样的。我在外国大学学习语文时,看到外国同学乃至作家们也有下这种苦练功夫的。我还记得英国诗人哈罗德·孟罗在世时在大英博物馆附近开了一个专卖诗歌书籍的小书店,每周定期开朗诵会,请诗人们朗诵自己的作品,我在那里曾听过夏芝、艾理阿特、厄丁通等诗人的朗诵,深受教益,觉得朗诵会是好办法。20世纪30年代《文学杂志》社中一些朋友也在我的寓所里定期办过朗诵会,到抗战才结束。朗读的不只是诗,也有散文,吸引了当时北京的一些青年作家,对他们也起了一些“以文会友”的观摩作用。现在广播电台里也有时举行这种朗诵会,颇受听众的欢迎。这种办法还值得推广,小型的文学团体也可以分途举办,它不但可提高文学的兴趣,也有助于语言的基本功。

提升语言基本功有多种多样的渠道,多注意一般人民大众的活的语言是一种,这是主要的;熟读一些文言的诗文也是一种,这两方面可说的甚多,现在不能详谈。“到处留心皆学问",这就要靠各种人自己去探索了。“勤学苦练”总是要连在一起的,勤学重要,苦练则更重要。苦练就要勤写。为了谈一点写作练习,我特意把延安整风文件重温了一遍,特别是《反对党八股》那一篇。毛泽东同志对党八股的八大罪状申诉得极中肯,可谓“慨乎言之"。三十多年来全国人民对这篇经典著作都在学习而又学习,获益当然不浅,可是就当前文风的实际情况来看,“党八股”似未彻底清除,可见端正文风真不是一件易事。目前每个练习写作的青少年在冲破禁区、解放思想方面还要痛下决心,“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努力开辟自己的道路,千万不要再做风派人物,“人云亦云”。希望就只有寄托在新起的一代人身上了,所以诸位对文艺方面的移风易俗负有重大责任。我祝愿有勇气担起这副重大责任的人越来越多,替我们的文艺迎来一个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里还引了鲁迅回复“北斗杂志社"一封信里所举的八条写文章的规则之中的三条,对青年作家是对症下药的,值得每个青年作家悬为座右铭:

第一条: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

第二条: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第四条: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

这三条都是作家的金科玉律,对于青年作家来说,第四条特别切合实际,要多作短小精悍的速写,不要一来就写长篇大作。

(摘编自朱光潜《文学作为语文艺术的独特地位》)

材料二:

写作教学从古到今都不行。怎么办?没有别的窍门,只有多读多写。写作和别的学科不同。如数学和历史,都是知识性的东西,它们可以传授,你不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但写文章就不可以传授。写文章是一种修养,不是一种知识。它具有综合性,牵扯的东西非常多,比如运用文字的能力、知识面、文化水平,等等。所以,写文章还得多读多练。多读就是借鉴别人的长处,多练就是自己勤写。

什么样的文章是好的,什么样的文章不好,得有一个标准。有了这个标准,我们就有了一个方向,知道引导学生向哪里去。我觉得文章应该提倡两条:一是准确,二是自然。

作为教师,有一个提倡什么文风的问题。我比较喜欢平淡,这是个人爱好。就初学写作者来讲,不宜先学花哨的东西,基本功是学平淡、学自然,就像一个人学唱京戏,一开始就教他花腔不会唱好,应当先练基本功。

对于初学写作的人,首先应该强调的不是生动,而是准确。其实,准确就是生动。大家不要追求离开准确的生动。像小学生描写年画、描写头发像“壶盖”,就很准确,也相当生动。准确和生动并不是两回事。我们不能片面强调生动,否则,就会有很多流弊,就会引导学生追求漂亮的字眼,打好多没有必要的比喻,结果没有什么好处。

(摘编自朱德熙《写作与写作教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提到要注意一般人民大众活的语言和熟读一些文言的诗文,以提升语言的基本功,这些观点在教材《反对党八股》中也有提及。

B.材料一第二段提到“到处留心皆学问",说明提升语言的基本功的途径很多,要靠各人去积极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C.材料一第三段,作者用“对症下药”表明,毛泽东引鲁迅所举的八条写文章的规则之中的三条切中了青年作家写作的流弊,发人深省。

D.材料二总结了写作的两条标准——准确、自然。“自然"就是练好基本功,“准确”就是生动,而“自然"又是“准确”的基础。

2.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集中全力打歼灭战"指把少量好诗文熟读成诵,仔细揣摩,弄懂弄透,反复推敲。

B.朗读法不仅可以用于学习语体文,还可提高对文学的兴趣,有助于练习语言的基本功。

C.“千万不要再做风派人物”指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做到“不越雷池一步”。

D.准确和生动是一回事,初学写作者不要追求离开准确的生动,不要片面强调生动。

3.下列诗句不符合材料一的观点的一项是()

A.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C.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郑板桥)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材料一第一段和材料二第三段分别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写作,二者所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徐家园三老汉(节选)

陈忠实

农谚说:“大寒将完,菜籽下田。"

蔬菜生产专业队徐家园,在大寒节令到来的时候,准备务育夏菜苗儿的苗圃全部修整就绪,一方一方苗圃的矮墙上,重新抹上了麦秸泥皮,安在木格上的大块玻璃明光闪闪,圆床里铺上了由马粪、鸡粪和人粪混合的营养土,只等下籽了。

苗圃二人小组组长徐长林老汉,傍晚时,冒着三九寒风,骑着车子回到苗圃,进了土围墙的圆洞门,解下衣架上的白布袋,推开三间瓦房的木门,脚步利索得简直像个小伙子。

门里好暖和呀!无烟煤炉子上火苗呼呼直蹿,他的唯一的组员黑山老汉,正蹲在火炉旁淘洗着菜籽,那么认真,真是个实在人哩!不管组长在不在,他该做啥活就做啥活儿,不要人指拨,绝不会偷懒。长林老汉瞧着组员的黑四方脸,亲昵地说:“伙计,事办成咧!咱想试办的那几样菜籽儿,种子站都给咱解决咧!”

“那就好!"黑山笑着,诚恳地关心组长,“快,先到火炉跟前来,今日冷得很。”

长林放下装着新品种菜籽儿的布袋走到火炉边,摘下棉手套儿烤火。火苗映着他冻得红红的瘦码条脸,格外精神。他问:“‘矮秆早’番茄籽儿冒芽咧没?"

黑山高兴地答道:“冒咧!”

“冒咧好!"长林老汉语气里带一股热火火的劲头,“明日晌午天气好的话,咱摆籽儿!”

黑山却告诉他:“治安今日一天来了几回,寻你哩!"

“没说有啥事吗?”

“没!"黑山冷冷地说,“你知道,那人和咱没言儿!”

黑山老汉直杠子脾气,对他信任的组长毫不隐怀,直截了当说出他经过认真思索的猜测“我看他是想往苗圃里头钻哩!今年蔬菜面积扩大咧,队长群娃前日说过,想给咱苗圃增加个人,三人务苗。保险是那个灵人逮着风儿了,不信,你看……"

不等黑山把话说完,门外已传来治安本人亲切的问话:“长林哥,回来咧?”随着干散的声调,治安走进门来了。

治安老汉外表完全是一副闲闲散散的神气,随随便便坐在火炉边,对着火苗抽旱烟,大大方方问这问那,一副超然的神态。

长林老汉还是从治安老汉的眼神里看出了意思:不是闲谈的!只是碍于黑山在场,话不好开口罢咧!眼睛瞒不过人。

好一阵东拉西扯的闲谈,长林有点不耐烦,直接把话提出来:“听说你今日寻了我几回,啥事呀?"

“没啥事!没!”治安说着,瞟一眼黑山,“我随便转来苗圃,看看收拾准备得咋样,节令不饶人呀!这关乎明年一料夏菜,社员半年收入,全看苗苗……"

黑山站起来,不吭声走出去了。他看出治安是碍于他在当面,不好开口,自动腾了地方,让人家畅畅快快和组长说话。长林老汉心里完全明白直杠子黑山举动的含义。

果然,黑山一出门,治安老汉那派超然姿势没有了,用很小心的声调打探:“老哥,听说苗圃上要添个人?”

长林心里暗暗叹服,黑山猜测得准!他装作不在意地说:“群娃有过这话,我给他说,春里事多活杂,劳力紧,苗圃上可以不添人!"

“你这老哥可想差池咧!省劳省工要会省,关键的弦口不敢省!”治安大加反对,精明的他讲起苗圃应该添人的道理,“苗圃,啥地方?关键的弦口……"

“不怎不怎!”长林轻松地笑着,表示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我思谋来,我跟黑山脚手忙点,能支应下来。"

治安有点失望,掩饰不住灵活的大眼珠里灰暗的神色,又不甘心地问:“队长怎说?也不想添人咧?”

“队长还没吐核儿!"长林笑着说。

“看看看!还是人家干部想得周到,不像你老哥好强!”治安大声说,希望之光使他的眼睛又明亮起来,“今年扩大蔬菜面积成百亩,不是小事哩!这大的家业,怕多摊一个人的工分,把你和黑山累死图啥?"

说是表扬队长,其实连他俩也都捎带上了,多会说话的人呀!这会儿,他是哪个人都不敢伤害,够灵醒的!长林老汉瞅着治安,抿着嘴笑,淡淡地说:“其实,蔬菜面积扩大咧,大田里更费人手,劳力确实紧。”

治安沉吟一下,终于问:“不知队长把人定下没?"

“不知道。”

“嗨!"治安虚叹一声,脸上现出难受的样子,“不是兄弟今日拜在你门下,咱有这点技术,真个还带到黄土里去呀?前几年乱糟糟,如今世事大治咧!咱也想挽一挽袖子哩!”

“好么!好么!"长林老汉说,“你的技术确实不错!”

“不是我吹!"治安来了劲,“咱徐家园,除了你老哥,咱谁也不服他谁!要不是你老哥在这儿,我还不想来哩!”说着吹着,自觉说溜了嘴,又莞尔一笑,勉强地说起光面子话,“黑山老汉倒也实诚,就是脾气倔,难共事!这也没啥!"

几年前,长林老汉被抽到大队兴办的试验站去了,徐治安在小队苗圃里主事。队长给治安又派了个帮手黑山。大家都看见,花白头发的治安老汉穿着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白褂灰裤儿,过早地蓄起一撮花白相间的短胡须,经常坐在苗圃井边的柳荫下,捉着三尺长的长管子旱烟袋,优哉游哉地纳凉。黑山老汉撅着屁股,浇水呀,施肥呀,忙得丢鞋遗帽子。治安老汉只是指拨他做完什么,下来再做什么。黑山老汉并不在乎,他抱定一条“不能白挣队里的工分”的主意,不管组长怎样,自己该做啥还做啥!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和第三段通过对井然的准备工作和长林老汉的动作的描写,暗示了育苗工作的紧张与辛苦,也展示了人物的精神状态。

B.黑山老汉与治安老汉之前在一起共过事,但二人之间存在矛盾,这也是治安老汉不愿在黑山老汉面前透漏自己的真实目的的一个原因。

C.苗圃是徐家园里育苗保苗的地方,在生产队中较受重视,对技术要求也较高,治安老汉想进苗圃是不想让自己的技术荒废。

D.长林老汉看出治安老汉的心思,但在神态和语言中故意装作不知道,使治安老汉的情绪跌宕起伏,增加了谈话的趣味性。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部分引用农谚,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徐家园精心准备务育夏菜苗儿的内容,也为后面主要人物的出场提供背景。

B.文本中的环境描写比较精练,“无烟煤炉子上火苗呼呼直蹿"反衬出外面天气寒冷,也渲染烘托了紧张忙碌的氛围。

C.本文语言特色鲜明,人物对话多用方言俚语,如“摆籽儿”“吐核儿"“灵醒”等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生活气息。

D.本文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人物性格,并在简短的对话中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富有深意。

8.治安老汉最终能不能进入苗圃?请根据文本内容谈谈你的推断。

9.作者陈忠实在谈到《徐家园三老汉》的创作动机时曾说过:“我在这篇小说中有意锻炼人物塑造的基本功。我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写出同类人物的差异来。"请结合文本分析本文中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差异”。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材料二:

为说者曰:“孙卿不及孔子。”是不然。孙卿迫于乱世,鰌①于严刑,上无贤主,下遇暴秦,礼义不行,教化不成,仁者绌约,天下冥冥,行全刺之,诸侯大倾。当是时也,知者不得虑,能者不得治,贤者不得使。故君上蔽而无睹,贤人距而不受。然则孙卿怀将圣之心,蒙佯狂之色,视天下以愚。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此之谓也。是其所以名声不白,徒与不众,光辉不博也。今之学者,得孙卿之遗言余教,足以为天下法式表仪。观其善行,孔子弗过,世不详察,云非圣人,奈何!天下不治,孙卿不遇时也。德若尧、禹,世少知之,方术不用,为人所疑。其知至明,循道正行,足以为纪纲。呜呼!贤哉!宜为帝王。天下不知,善桀、纣,杀贤良。比干剖心,孔子拘匡,箕子②佯狂,田常为乱,阖闾③擅强。为恶得福,善者有殃。今为说者又不察其实,乃信其名。时世不同,誉何由生?不得为政功安能成志修德厚孰谓不贤乎!

(节选自《荀子·尧问》)

【注】①鰌:通“酋”,终。引申为限制,局限。②箕子:殷商末期人,是商王文丁的儿子,与微子、比干在殷商末年齐名,称“殷末三仁"。③阖闾: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在位期间使吴国成为称霸一方的强国。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不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