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文言文阅读
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节选自《论语·雍也篇》)
文本二:
冠者,所以别成人也。修德束躬以自申饬所以检其邪心守其正意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故君子成人必冠带以行事,弃幼少嬉戏惰慢之心,而衎衎于进德修业之志。是故服不成象,而内心不变。内心修德,外被礼文,所以成显令之名也。是故皮弁素积,百王不易。既以修德,又以正容。孔子曰:“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不亦威而不猛乎?”成王将冠,周公使祝雍祝王,曰:“达而勿多也。"祝雍曰:“使王近于民,远于佞,啬于时,惠于财,任贤使能。”于此始成之时,祝辞四加而后退。公冠,自以为主,卿为宾,飨之以三献之礼,公始加玄端与皮弁,皆必朝服玄冕,四加。诸侯太子、庶子冠,公为主,其礼与士同。冠于祖庙,曰:“令月吉日,加子元服。去尔幼志,顺尔成德。"孔子见子桑伯子,子桑伯子不衣冠而处。弟子曰:“夫子何为见此人乎?”曰:“其质美而无文,吾欲说而文之。"孔子去,子桑伯子门人不说,曰:“何为见孔子乎?”曰:“其质美而文繁,吾欲说而去其文。"故曰:文质修者,谓之君子;有质而无文,谓之易野。子桑伯子易野,欲同人道于牛马,故仲弓(冉雍)曰“太简”。上无明天子,下无贤方伯,天下为无道。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力能讨之,讨之可也。(仲弓)问子桑伯子于孔子,孔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道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节选自刘向《说苑·修文》)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修德束躬/以自申饬/所以检其邪/心守其正意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
B.修德束躬/以自申饬/所以检其邪心/守其正意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
C.修德束躬/以自申饬/所以检其邪心/守其正意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
D.修德束躬/以自申饬/所以检其邪/心守其正意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指容易、不费力,与《〈老子〉四章》中“其未兆易谋”的易词义相同
B.朝服,指穿朝服,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函梁君臣之首"的“函”用法相同。
C.为,指是、就是,与《〈论语〉十二章》中“克己复礼为仁"的为词义相同
D.无乃,指委婉地表示对某一事或问题的估计或看法,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
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向认为加冠束带对于君子成人之后的行事具有必要性,并引述孔子的话来进一步说明加冠礼对于君子的重要意义。
B.祝雍受命为成王的加冠礼致祝词,祝词符合周公所说的通达简练的要求,也表达了对成王成人后的德行的美好期许。
C.虽然加冠仪式同在祖庙举行,但是诸侯国君的加冠礼与诸侯太子、庶子的加冠礼,所用的礼节仪式和主持人都不同。
D.冉雍批评子桑伯子“不衣冠而处"的行为,对孔子关于子桑伯子的评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见冉雍具有批判意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内心修德,外被礼文,所以成显令之名也。
(2)居敬而行简,以道民,不亦可乎?
14.孔子劝说子桑伯子的原因是什么?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文质观?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3分)
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节选自《孔子家语·颜回》)
材料二: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子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序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的括号里,每填写对一处给1分,填写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孔子贤者①所刺讥②皆中③诸侯之疾④今者久留⑤陈、蔡之间⑥诸大夫所设行皆非⑦仲尼之意。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寡人"即寡德之人,与“孤家”意思相近,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B.“舜不穷其民力"中的“穷”与“欲齐其国者,先齐其家"中的“齐”都属于使动用法。
C.“君子固穷"与“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两句中的“固"含义相同。
D.“一以贯之”与“参乎!吾道一以贯之"中的“一以贯之”意义相同,都指用一种思想或理论贯穿于各类事物之中,这两处都指将忠恕之道贯穿始终。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回直言自己对东野毕驭马驾车技能的评价,鲁定公听了不高兴,认为颜回诬蔑人,三天后的结果却证明颜回的预料是正确的。
B.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后果严重。这在治国理政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因而他高兴起来。
C.孔子被围困后粮食断绝,随从饿得都站不起来,而他照样讲习诵读,演奏歌唱,毫不间断,相反,子路就感到生气,颇有怨言。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采纳,而自己仍然坚持,能显示君子修养。孔子听了感到很欣慰,说这样可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类以知之(4分)
(2)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4分)
14.颜回对孔子的“吾道"有怎样的看法他们的对话,表现了颜回怎样的优秀品质(3分)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已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①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嘉驰报燕。比至,燕王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煊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注】①扆(yǐ):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10、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案卡上相应的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成祖降A榻B劳曰C先生毋D自苦E予F欲法周公G辅成王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旬九食,即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顿饭,意为家境贫困,得食困难。旬,十天叫一旬。
B、“复从濂卒业"中的“卒”与《屈原列传》中的“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秦、顷襄王"中
的“卒”的意思不同。
C、“此庄士当老其才"中的“当”与《苏武传》中的“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中的“当”
意思相同。
D、“诏檄皆出其手"中的“其”与《五代伶官传序》中“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的“其”的
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
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
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
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后,
惠帝自焚而死,方孝孺被下狱。
D、方孝孺忠于故主,拒绝配合成祖。他批驳成祖篡位的辩解,三次质问成祖,拒不同意起草登
基诏书,激怒明成祖而被处死。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
(2)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14、姚广孝曰:“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李贽:“孝孺自幼精敏绝伦,双眸炯炯,日读书积
寸。为文雄迈深醇,乡人呼为小韩子”。请从文中找出体现方孝孺的文学才能的例子。(3分)
福建省福州市五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①曰:“乐羊以我之故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谁不食?”乐羊既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孟孙猎得麑②,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归,至而求鹿。答曰:“余不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选自《韩非子·说林》)
材料二:
夫病温而强之食病暑而饮之寒此众人之所以为养也而良医之所以为病也。悦于目,悦于心,愚者之所利也,然而有道者之所辟也。故圣人先忤而后合,众人先合而后忤。有功者,人臣之所务也;有罪者,人臣之所辟也。或有功而见疑,或有罪而益信,何也?则有功者离恩义,有罪者不敢失仁心也。魏将乐羊攻中山,其子执在城中。城中县其子以示乐羊。乐羊曰:“君臣之义,不得以子为私。"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鼎羹与其首。乐羊循而泣之曰:“是吾子!”已,为使者跪而啜三杯。使者归报,中山曰:“是伏约死节者也,不可忍也。"遂降之。为魏文侯大开地有功。自此之后,日以不信。此所谓有功而见疑者也。何谓有罪而益信?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①堵师赞:战国时魏国人。堵师,复姓。②孟孙:复姓,即孟孙氏,鲁国贵族。麑(ní):小鹿。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试题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病温A而强之B食C病暑D而饮之寒E此众人之所以F为养也G而良医之所以H为病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指被信任,“方正之不容也"《屈原列传》的“容”表示被容纳,两者用法相同。
B.辟,指躲避、避免,与《鱼我所欲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中的“辟”词义不相同。
C.先忤,文中与“后合"相对,是指先遭受逆境、不顺心如意的意思。“忤”在这里指不顺心。
D.左右,文中指的是在旁侍候的人、近侍,与成语“左右逢源"中的“左右”意思并不一样。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羊担任魏国将领,奉命带兵去攻打中山国,为了不辱使命他喝下了敌人用他儿子的肉熬的汤,最终战胜了中山国。
B.韩非子认为,魏文侯本来很欣赏乐羊的节义精神,但他听了堵师赞的谗言后就对乐羊的巧诈有了猜忌,渐渐疏远了乐羊。
C.孟孙氏猎得一头小鹿,本想让秦西巴带回家去,秦西巴却不忍母鹿悲啼而放掉了小鹿,后因拙诚被孟孙氏聘为儿子的老师。
D.同是记录乐羊和秦西巴之事,《韩非子》得出“巧诈不如拙诚"的结论,而《淮南子》则看出“离恩义”与有“仁心"的区别。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也?”(4分)
(2)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4分)
14.贤臣应具备怎样的优秀品质?请根据选文内容简要概括。(3分)
福建省莆田一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文本一:
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谋行职修。王甚珍之。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谮毁之。王乃疏屈原。
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烦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以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羿浇之败。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已也。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
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沉而死。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辞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彩,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
(王逸《离骚经序》)
文本二:
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亦贬絜狂狷景行之士。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政、经义所载。谓之兼《诗》风、雅,而与日月争光,过矣!然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容。自宋玉、唐勒、景差之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刘向、扬雄,骋极文辞,好而悲之,自谓不能及也。虽非明智之器,可谓妙才者也。
(节选自班固《离骚序》)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又使A诱B楚C请D与俱E会F武关G遂胁H与俱I归J拘K留L不遣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虞,即唐尧虞舜,古人认为尧舜时代是太平盛世,尧舜也被当作贤君代表。
B.迁,古代官职调动用语,一般指升官,也可指贬官、降职。文中意思是降职。
C.见,文中表被动,与《孔雀东南飞》中“君既若见录”的“见"意思不同。
D.狂狷,指志向高洁,亦指放纵、不遵礼法。文中指放纵不遵守礼法,含贬义。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离骚经序》对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进行了阐释,并将其与屈原现实中的不幸遭遇联系在一起,作者借“凡百君子”表达了同病相怜之感。
B.王逸推尊《离骚》为“经",强调了《离骚》的“道径”功用,用以表明屈原虽被放逐仍守“正道",还希望国君能觉醒并回到“正道”上来。
C.《离骚经序》中指出了《离骚》艺术风格的根本特征是“依诗取兴,引类譬喻",让读者对《离骚》的艺术风格与特色有具体而又明晰的认识。
D.司马迁《屈原列传》里认为《离骚》兼有“国风”与“小雅"的特点,赞许屈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班固《离骚序》里则不赞同这种说法。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谮毁之。
(2)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16.对《离骚》的评价,班固《离骚序》与王逸的《离骚经序》有什么不同之处?请简要概括说明。(3分)
福建省莆田市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质检高二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选自《老子》)
材料二:
是故君子之求胜也,以推让为利锐,以自修为棚橹;静则闭嘿泯之玄门,动则由恭顺之通路。是以战胜而争不形敌服而怨不构若然者悔吝不存于声色夫何显争之有哉!彼显争者,必自以为贤人,而人以为险被者。实无险德,则无可毁之义。若信有险德,又何可与讼乎!险而与之讼,是柙兕而撄虎,其可乎?怒而害人,亦必矣。《易》曰:“险而违者,讼,讼必有众起。”《老子》曰:“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故君子以争途之不可由也。
是以越俗乘高,独行于三等之上。何谓三等?大无功而自矜,一等;有功而伐之,二等;功大而不伐,三等。愚而好胜,一等;贤而尚人,二等;贤而能让,三等。缓己急人,一等;急己急人,二等;急已宽人,三等。凡此数者,皆道之奇,物之变也。三变而后得之,故人未能远也。夫唯知道通变者,然后能处之。是故孟之反以不伐获圣人之誉,管叔以辞赏受嘉重之赐。夫岂诡遇以求之哉?乃纯德自然之所合也。彼君子知自损之为益,故功一而美二,小人不知自益之为损,故一伐而并失。由此论之,则不伐者伐之也;不争者争之也;让敌者胜之也;下众者上之也。君子诚能啫争途之名险,独乘高于玄路,则光晖焕而日新,德声伦于古人矣。
(选自《人物志·释争》)
10.(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战胜/而争不形敌服而怨不构/若然者悔吝不存/于声色夫何显争之有哉!
B.是以战胜而争不形/敌服而怨不构/若然者悔吝不存于声色/夫何显争之有哉!
C.是以战胜/而争不形敌服而怨不构/若然者悔吝不存于声色/夫何显争之有哉!
D.是以战胜而争不形/敌服而怨不构/若然者悔吝不存/于声色夫何显争之有哉!
11.(3分)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推让为利锐”与“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兼爱》)两句中的“以”用法相同。
B.“是故君子以争途之不可由也"与“为仁由己”(《论语》)两句中的“由"意思不同。
C.“贤而能让”与“是以太山不让土壤"(《谏逐客书》)两句中的“让”意思相同。
D.“凡此数者"与“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数"意思不同。
12.(3分)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弯曲与保全,委屈与伸直,低洼与盈满,破旧与更新,少取与多得等之间都具有辩证关系。
B.君子追求胜利时,坚持推让的原则,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安静时坚守寂然不语,行动时遵从恭敬顺从。
C.君子如果能够做到“功大而不伐”“急己宽人",便能够超越世俗登至高处,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D.材料二举孟之反受圣人称赞与管叔受嘉重的例子,说明了君子懂得自我贬损能够获得益处的道理。
13.(8分)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2)实无险德,则无可毁之义。若信有险德,又何可与讼乎!
14.(3分)君子不争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节选自《论语·雍也篇》)
文本二:
冠者,所以别成人也。修德束躬以自申饬所以检其邪心守其正意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故君子成人必冠带以行事,弃幼少嬉戏惰慢之心,而衎衎于进德修业之志。是故服不成象,而内心不变。内心修德,外被礼文,所以成显令之名也。是故皮弁素积,百王不易。既以修德,又以正容。孔子曰:“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不亦威而不猛乎?"成王将冠,周公使祝雍祝王,曰:“达而勿多也。”祝雍曰:“使王近于民,远于佞,啬于时,惠于财,任贤使能。"于此始成之时,祝辞四加而后退。公冠,自以为主,卿为宾,飨之以三献之礼,公始加玄端与皮弁,皆必朝服玄冕,四加。诸侯太子、庶子冠,公为主,其礼与士同。冠于祖庙,曰:“令月吉日,加子元服。去尔幼志,顺尔成德。”孔子见子桑伯子,子桑伯子不衣冠而处。弟子曰:“夫子何为见此人乎?"曰:“其质美而无文,吾欲说而文之。”孔子去,子桑伯子门人不说,曰:“何为见孔子乎?"曰:“其质美而文繁,吾欲说而去其文。”故曰:文质修者,谓之君子;有质而无文,谓之易野。子桑伯子易野,欲同人道于牛马,故仲弓(冉雍)曰“太简"。上无明天子,下无贤方伯,天下为无道。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力能讨之,讨之可也。(仲弓)问子桑伯子于孔子,孔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道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节选自刘向《说苑·修文》)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修德束躬/以自申饬/所以检其邪/心守其正意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
B.修德束躬/以自申饬/所以检其邪心/守其正意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
C.修德束躬/以自申饬/所以检其邪心/守其正意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
D.修德束躬/以自申饬/所以检其邪/心守其正意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指容易、不费力,与《〈老子〉四章》中“其未兆易谋"的易词义相同
B.朝服,指穿朝服,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函梁君臣之首”的“函"用法相同。
C.为,指是、就是,与《〈论语〉十二章》中“克己复礼为仁”的为词义相同
D.无乃,指委婉地表示对某一事或问题的估计或看法,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
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向认为加冠束带对于君子成人之后的行事具有必要性,并引述孔子的话来进一步说明加冠礼对于君子的重要意义。
B.祝雍受命为成王的加冠礼致祝词,祝词符合周公所说的通达简练的要求,也表达了对成王成人后的德行的美好期许。
C.虽然加冠仪式同在祖庙举行,但是诸侯国君的加冠礼与诸侯太子、庶子的加冠礼,所用的礼节仪式和主持人都不同。
D.冉雍批评子桑伯子“不衣冠而处”的行为,对孔子关于子桑伯子的评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见冉雍具有批判意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内心修德,外被礼文,所以成显令之名也。
(2)居敬而行简,以道民,不亦可乎?
14.孔子劝说子桑伯子的原因是什么?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文质观?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C
11.(3分)A
12.(3分)C
13.(8分)
(1)(4分)内心修养品德,外表才能显出礼仪,以此成就显著美好的名声。
(2)(4分)平时为人严肃恭谨而且处事简易,以此引导百姓,不也可以吗?
14.(3分)
①(第一问)因为孔子认为子桑伯子本质是美的,但却不注重礼仪文饰。
②(第二问)文质要兼备。
答对第一问给2分,答对第二问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得当,这才是君子。"
文本二:
加冠礼,是用来区别成人的。修养品德约束自身,自我检点整肃,以此检束自己歪邪的思想,坚守端正的意念。君子开始加冠时一定要祷告,行礼完毕才加冠,以此激励自己的心志。所以君子到成年一定要加冠束带才能去做事,抛弃年幼时嬉戏懈惰简慢的习气,坚强执着地立志于增进品德、钻研学业。因此衣服不成图像,内心就不会改变。内心修养品德,外表才能显出礼仪,以此成就显著美好的名声。因此白色鹿皮帽、细褶白布衫,这样的装束历代帝王都不会改变。既能用来修养德行,又能用它端正仪表。孔子说:“衣冠端正,目不斜视,严肃庄重使人望而生敬意,岂不是威严却不凶恶可怕吗?”成王将要举行加冠礼,周公命祝雍为成王致祝词,说:“祝词要通达简练。"祝雍致祝词说:“让君王接近民众,远离小人,爱惜时间,惠施财物,任用贤能。”在刚成礼的时候,祝词朗诵四次后祝雍退下。诸侯国君举行加冠礼,自己做主持人,卿大夫做傧相,享用三献的祭礼,然后国君才穿上礼服戴上皮弁,都必须穿朝服戴黑色冠冕,祝告四次。诸侯太子、庶子举行加冠礼,由国君主持,礼节仪式与列士相同。加冠礼在祖庙举行,祝词说:“吉月吉日,给你加冠。去掉你幼稚的想法,成就你成人应有的品德。"孔子去见子桑伯子,子桑伯子不穿戴衣帽而居。弟子说:“先生为什么要见这个人呢?”孔子说:“他本质美却没有文饰,我想劝说他懂得礼仪文饰。"孔子离开后,子桑伯子的门人不高兴,说:“为什么要见孔子呢?”子桑伯子说:“他本质美却文饰繁缛,我想劝说他去掉文饰。"所以说:文饰与本质都好的人,才能称作君子;有美的本质却无文饰就是简易粗野。子桑伯子简易粗野,想使人的行为同牛马一样,因此冉雍说“太简易粗野”了。上无英明的天子,下无贤能的诸侯盟主,天下就是昏暗无道。臣子杀害君主,儿子杀害父亲,如果有力量讨伐他们,那就该去讨伐。冉雍向孔子问过子桑伯子,孔子说:“还可以,这人简易。"冉雍说:“平时为人严肃恭谨而且处事简易,以此引导百姓,不也可以吗?如果平时为人简易而且处事也简易,那不是太简易了吗?”孔子说:“冉雍的话对。"
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节选自《孔子家语·颜回》)
材料二: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子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序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的括号里,每填写对一处给1分,填写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孔子贤者①所刺讥②皆中③诸侯之疾④今者久留⑤陈、蔡之间⑥诸大夫所设行皆非⑦仲尼之意。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寡人"即寡德之人,与“孤家”意思相近,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B.“舜不穷其民力"中的“穷”与“欲齐其国者,先齐其家"中的“齐”都属于使动用法。
C.“君子固穷"与“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两句中的“固"含义相同。
D.“一以贯之”与“参乎!吾道一以贯之"中的“一以贯之”意义相同,都指用一种思想或理论贯穿于各类事物之中,这两处都指将忠恕之道贯穿始终。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回直言自己对东野毕驭马驾车技能的评价,鲁定公听了不高兴,认为颜回诬蔑人,三天后的结果却证明颜回的预料是正确的。
B.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后果严重。这在治国理政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因而他高兴起来。
C.孔子被围困后粮食断绝,随从饿得都站不起来,而他照样讲习诵读,演奏歌唱,毫不间断,相反,子路就感到生气,颇有怨言。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采纳,而自己仍然坚持,能显示君子修养。孔子听了感到很欣慰,说这样可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类以知之(4分)
(2)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4分)
14.颜回对孔子的“吾道"有怎样的看法他们的对话,表现了颜回怎样的优秀品质(3分)
10.(3分)【参考答案】①④⑥
【解析】原文标点为: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每个正确序号1分,多写不得分。
【命题意图】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包括实词的理解、句式的运用、文意把握、文言语感等。
11.(3分)【参考答案】C
【解析】C项,前者“固”为“安守"“坚守”,后者“固"则为“确实”“实在",二者含义不同。B项,前者“穷”系动词使动用法,“使……穷尽";后者的“齐”系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
【命题意图】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关键词语的能力。
12.(3分)【参考答案】D
【解析】“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意为“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颜回拥有许多财产”只是孔子的假设,与颜回是否有君子修养无关。【命题意图】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阅读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13.【参考答案】(4分)(1)而您说“擅长倒是擅长,但他的马将会走失",不知您是凭什么知道这件事的?
【解析】关键得分点:善,擅长、善于,1分;佚,走失、逃逸、失散,1分;奚以,倒装,根据什么,1分;大意1分。
(4分)(2)您的话,含义很深刻(意义很大)呀,希望再稍微深入谈谈吧。
【解析】关键得分点:吾子,您,1分;少,稍微,1分;进,深入、进一步,1分;大意1分。
【命题意图】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综合把握能力、翻译能力。
14.(3分)【参考答案】(1)颜回认为孔子的思想和主张是尽善尽美的(答学说宏大或博大等亦可)。(1分)(2)对话表现了颜回信念坚定(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智慧通达、善于审时度势、注重修身、善解人意、善于言说等优秀品质。(2分)
【解析】答出第(1)点给1分。第(2)点中包含若干小点,答出1点给1分,两点以上给2分,意思正确即可。
【命题意图】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综合理解能力以及信息筛选能力、观点归纳能力,以及对人物品质的把握能力。
【参考译文】
鲁定公问颜回说:“你也听说过东野毕善于驾车的事吗?”颜回回答说:“擅长倒是擅长,尽管如此,他的马必定会散失。"鲁定公听了很不高兴,对身边的人说:“君子怎么也有诬蔑人的行为。”颜回退下。过了三天,养马的人来告诉说:“东野毕的马逃散了,外边的两匹马拉着中间的两匹马就进了马棚。"鲁定公听了,离开坐席站了起来,立刻让人驾车去接颜回。颜回来了,鲁定公说:“前天我问您东野毕驾车的事,而您说:‘擅长倒是擅长,但他的马将会走失。’我不明白您是怎样知道的。”
颜回说:“我是根据政治情况知道的。从前舜帝善于役使百姓,造父善于驾御马。舜帝不用尽民力,造父不用尽马力,因此舜帝时代没有流民,造父没有走失的马。现在东野毕驾车,让马驾上车拉紧缰绳,上好马嚼子;时而慢跑时而快跑,步法已经调理完成;经历险峻之地和长途奔跑,马的力气已经耗尽,然而还让马不停地奔跑。我因此知道马会走失。"鲁定公说:“说得好,的确如您说得那样。您的这些话,意义很大啊!希望再稍微深入谈谈吧。”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会啄人,兽急了会抓人,人走投无路则会诈骗,马筋疲力尽则会逃走。从古至今,没有使手下人陷入困穷而他自己没有危险的。"鲁哀公听了很高兴,于是把此事告诉了孔子。孔子对他说:“他所以是颜回,就因为常有这一类的表现,不足以过分地称赞啊!”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打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交界的地方,楚昭王就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能的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他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被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人手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都站不起来了。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毫不间断。子路很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窘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安于困厄,但小人困窘就胡作非为了。"这时子贡的脸色也变了。孔子说:“赐啊,你认为我是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回答说:“是的。难道不对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种基本原则贯穿于全部学说之中的。”
颜回进来相见。孔子说:“回啊,《诗》中说‘既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虽然这样,老师还推广并实行它,不被容纳又有什么值得担心呢?正是不被容纳,才显出君子本色!(如果)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很修明却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才显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已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①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嘉驰报燕。比至,燕王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煊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注】①扆(yǐ):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10、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案卡上相应的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成祖降A榻B劳曰C先生毋D自苦E予F欲法周公G辅成王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旬九食,即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顿饭,意为家境贫困,得食困难。旬,十天叫一旬。
B、“复从濂卒业"中的“卒”与《屈原列传》中的“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秦、顷襄王"中
的“卒”的意思不同。
C、“此庄士当老其才"中的“当”与《苏武传》中的“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中的“当”
意思相同。
D、“诏檄皆出其手"中的“其”与《五代伶官传序》中“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的“其”的
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
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
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
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后,
惠帝自焚而死,方孝孺被下狱。
D、方孝孺忠于故主,拒绝配合成祖。他批驳成祖篡位的辩解,三次质问成祖,拒不同意起草登
基诏书,激怒明成祖而被处死。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
(2)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14、姚广孝曰:“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李贽:“孝孺自幼精敏绝伦,双眸炯炯,日读书积
寸。为文雄迈深醇,乡人呼为小韩子”。请从文中找出体现方孝孺的文学才能的例子。(3分)
10.BCE(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11.C(“复从濂卒业”中的“卒"的意思为“完成”“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秦、顷襄王"中的“卒”的意思为“终于";“此庄士当老其才”中的“当"的意思为“应当”,“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中的“当”意思为“判处";“诏檄皆出其手”中的“其"为“他的”,《五代伶官传序》中“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的“其”的意思为表祈使语气“一定")
12.B(由文中“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可见并未得到明太祖的重用)
13.(1)事情到这个地步了,这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及",牵连;“见犯”,“被侮辱";“负”,“对不起")
(2)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城来等待救兵,如果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稷而死。(“力”,竭力;“济",成功;“死”,为……而死。)
14.文学才能:①总管负责《太祖实录》及《类要》等书的编纂;②燕兵作乱,朝廷的讨伐文书和檄文均出自方孝孺之手;③成祖发兵时,姚广孝劝说他不要杀害方孝孺,否则天下读书风气就会断绝。侧面表现方孝孺的文学才能。
参考译文:
方孝孺,字希直,是浙江宁海人。方孝孺年幼时机警聪敏,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他成年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的著名人士都不如他。方孝孺却轻视文学,常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达到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他曾经卧病在床,家中断了粮食,家人把这件事告诉他,他笑着说:“古人一个月才吃九顿饭,贫困的难道唯独是我方孝孺吗?"他的父亲方克勤因为犯法被杀,方孝孺护送灵柩回家乡安葬,哀伤过度感动路人。丧期满了之后,他又回来继续跟随宋濂完成学业。
洪武十五年,方孝孺因为吴沉、揭枢的推荐,被太祖召见。太祖欣赏他举止端庄严肃,对皇太子说:“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随后按照礼节送他回家。洪武二十五年,又因为别人的推荐被召到宫廷。太祖说:“现在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候。"蜀献王闻说他很贤明,聘请他担任世子的老师。等到惠帝即位,征召他担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提升他做侍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常常向他询问。朝廷讨论事情,官员们难以作出决定时,有时皇帝就让方孝孺在自己的座位前拟写批复。当时编纂《太祖实录》和《类要》等书,方孝孺都担任负责人。燕兵作乱,朝廷商量讨伐他们,诏书和檄文都出自他的手。
建文帝三年,燕兵侵占大名府。方孝孺说:“燕兵长时间在大名停留,暑天下雨,他们就会不战而疲惫。现在正好他们的奏书到了,应该暂且给他们回复,诏书来往超过一个月,就会使他们将士的战心松懈。等我们商议好形成合围之势,再进兵攻击他们,就不难取胜了。”惠帝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就命方孝孺草拟诏书,派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王。薛嵓到了以后,藏着宣谕诏命不敢拿出来,燕王没有接受诏书。第二年五月,燕兵到了江北,皇帝下诏征集四方军队,命令各将领把战船集中到长江上。但是陈瑄却率领战舰投降了燕兵,燕兵就渡过了长江。皇帝非常忧惧,有人劝皇帝到其它地方去避难,再去图谋复兴。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城来等待救兵,如果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稷而死。乙丑这一天,燕兵入城,建文帝自焚,这一天,方孝孺被抓进监狱。
在此之前,成祖在北平发兵,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成祖,对他说:“城池攻克这一天,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希望你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风气就会断绝。"成祖点头答应了他。到这时,成祖想让他起草诏书。方孝孺被召到宫中后,悲痛的哭喊声响彻宫殿内外。成祖走下坐榻,劝导他说:“您不要折磨自己了,我只是想效法周公辅佐成王罢了。”方孝孺说:“成王在哪里?"成祖说:“他已经自焚死了。”方孝孺说:“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儿子?"成祖说:“治理国家要依赖年长一点的国君。”方孝孺说:“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弟弟?"成祖说:“这是我们的家事。”就回头让手下人递给他笔和纸,说:“向天下发诏书,非你起草不可。"方孝孺把笔扔到地下,一边哭一边骂说:“死就死吧,诏书(我)是不可能帮你起草的。”成祖大怒,命令在闹市将他处死。方孝孺慷慨就义,时年四十六岁。
福建省福州市五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①曰:“乐羊以我之故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谁不食?”乐羊既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孟孙猎得麑②,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归,至而求鹿。答曰:“余不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选自《韩非子·说林》)
材料二:
夫病温而强之食病暑而饮之寒此众人之所以为养也而良医之所以为病也。悦于目,悦于心,愚者之所利也,然而有道者之所辟也。故圣人先忤而后合,众人先合而后忤。有功者,人臣之所务也;有罪者,人臣之所辟也。或有功而见疑,或有罪而益信,何也?则有功者离恩义,有罪者不敢失仁心也。魏将乐羊攻中山,其子执在城中。城中县其子以示乐羊。乐羊曰:“君臣之义,不得以子为私。"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鼎羹与其首。乐羊循而泣之曰:“是吾子!”已,为使者跪而啜三杯。使者归报,中山曰:“是伏约死节者也,不可忍也。"遂降之。为魏文侯大开地有功。自此之后,日以不信。此所谓有功而见疑者也。何谓有罪而益信?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①堵师赞:战国时魏国人。堵师,复姓。②孟孙:复姓,即孟孙氏,鲁国贵族。麑(ní):小鹿。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试题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病温A而强之B食C病暑D而饮之寒E此众人之所以F为养也G而良医之所以H为病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指被信任,“方正之不容也"《屈原列传》的“容”表示被容纳,两者用法相同。
B.辟,指躲避、避免,与《鱼我所欲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中的“辟”词义不相同。
C.先忤,文中与“后合"相对,是指先遭受逆境、不顺心如意的意思。“忤”在这里指不顺心。
D.左右,文中指的是在旁侍候的人、近侍,与成语“左右逢源"中的“左右”意思并不一样。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羊担任魏国将领,奉命带兵去攻打中山国,为了不辱使命他喝下了敌人用他儿子的肉熬的汤,最终战胜了中山国。
B.韩非子认为,魏文侯本来很欣赏乐羊的节义精神,但他听了堵师赞的谗言后就对乐羊的巧诈有了猜忌,渐渐疏远了乐羊。
C.孟孙氏猎得一头小鹿,本想让秦西巴带回家去,秦西巴却不忍母鹿悲啼而放掉了小鹿,后因拙诚被孟孙氏聘为儿子的老师。
D.同是记录乐羊和秦西巴之事,《韩非子》得出“巧诈不如拙诚"的结论,而《淮南子》则看出“离恩义”与有“仁心"的区别。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也?”(4分)
(2)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4分)
14.贤臣应具备怎样的优秀品质?请根据选文内容简要概括。(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C(1分)E(1分)G(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定要患温热病的人进食,让中暑者喝冷水,这是一般人用来调治病人的方法,但良医却认为这样做会使病情加重。
“病温而强之食”与“病暑而饮之寒"句式一致,讲的是一般人养病的两种方法,故可先确定断句之处为C、E;然后,观察发现“众人之所以为养也”与“良医之所以为病也"构成对比,突出两种不同的保健认识,据此,可在“……为养也”之后停顿。
故选CEG。
参考标点:夫病温而强之食,病暑而饮之寒。此众人之所以为养也,而良医之所以为病也。
11.B(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词语的能力。
“然而有道者之所辟也"指但有道的聪明人却对此躲得远远的,“辟”表示躲避;“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指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辟”表示躲避。两词含义相同。
A项,正确。“秦西巴以有罪益信"指秦西巴因为有罪而更受信任,“信”表示被信任;“方正之不容也"指正直、端方的人不被昏君或歪风邪气所容纳,“容”表示被容纳。两词都表被动。
C项,正确。“故圣人先忤而后合,众人先合而后忤"指所以圣明的人是先遭逆境而后顺逆,而一般的人是先称心如意而后陷入困境,“忤”指不顺心。
D项,正确。“左右曰"指孟孙身边的人就问,“左右”指孟孙身边的近侍;“左右逢源"指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左右”是方位词,本指左边和右边,泛指到处。两词意思不一样。
故选B。
12.B(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但他听了堵师赞的谗言后就对乐羊的巧诈有了猜忌"于文无据。堵师赞的话只是他个人的看法,听不听还在魏文侯自己,所以“谗言”之说没有根据。
故选B。
13.(1)孟孙氏驾车的人说:“先前你要惩处他,现在又召他作儿子的师傅,这是什么原因呢?"(4分)
(2)秦西巴回答说:“母鹿跟在小鹿后面不停地哀啼,我实在不忍心,于是自作主张放掉了小鹿还给母鹿。”(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曩"(先前)、“罪”(问罪、惩处)、“傅"(老师)各1分,句意1分。
(2)“对”(回答)、“诚"(实在)、“纵”(放还)各1分,句意1分。
14.贤臣不可有巧智伪诈之心,要有一颗自然诚朴之心(1分);贤臣不可强求建功而失了恩义(1分),也不可为了刻意避祸而失了仁心(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生理解文章内容并概括要点的能力。
答题时综合两则材料概括。两则材料讲了同样两件事:乐羊为打得胜仗而食子之羹,受到魏文侯猜忌;秦西巴因不忍心而放掉孟孙猎获的小鹿,由此得到孟孙的信任。
材料一总结语为“巧诈不如拙诚",即:巧智伪诈不如笨拙而诚实。
材料二观点为“或有功而见疑,或有罪而益信,何也?则有功者离恩义,有罪者不敢失仁心也”,即:有了功劳却引起别人的猜忌,是因为为了追逐功名,有时人就不顾情义;有了罪过却反而受人信任,是因为犯了罪过却不敢再失去仁慈之心。
【附】参考译文
材料一:乐羊任魏将去攻打中山国。乐羊的儿子正在中山国,中山国的君主煮了乐羊的儿子,并送给乐羊人肉羹,乐羊坐在帐幕下小口吃喝,喝完了一杯。魏文侯对堵师赞说:“乐羊因为我的缘故吃了他儿子的肉。"堵师赞回答说:“他的儿子的肉他都能吃掉,还有谁不能吃呢?”乐羊从中山回来,魏文侯奖赏他的功劳而怀疑他的用心。鲁国的孟孙氏打猎掳获一头小鹿,派秦西巴带上它回去,小鹿的母亲跟随着小鹿一路悲啼。秦西巴狠不下心来,就将小鹿放还给母鹿。孟孙氏归来后索要小鹿。秦西巴回答说:“我狠不下心而放还给它的母亲了。"孟孙氏大怒,赶走了他。过了三个月,又召秦西巴回来当他儿子的师傅。孟孙氏驾车的人说:“先前你要惩处他,现在又召他作儿子的师傅,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孙氏说:“对小鹿都不狠心,又怎能对我的儿子狠心呢?"所以说:“巧智伪诈,不如笨拙而诚实。”乐羊因为有功而被怀疑,秦西巴因为有罪而更受信任。
材料二:一定要患温热病的人进食,让中暑者喝冷水,这是一般人用来调治病人的方法,但良医却认为这样做会使病情加重。追求赏心悦目,这是愚蠢之人喜欢做的事,但有道的聪明人却对此躲得远远的。所以圣明的人是先遭逆境而后合顺,而一般的人是先称心如意而后陷入困境。建功立业,是每个做臣子的人所追求的目标;犯罪受罚,又是每个做臣子的人所要避免的事情。有人有了功劳却引起别人的猜忌,有人有了罪过却反而受人信任,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为了追逐功名,有时人就不顾情义了,而犯了罪过的人却不敢再失去仁慈之心。魏国将领乐羊率领部队攻打中山国,他的儿子被中山人抓起来扣押在城内。中山人将他的儿子绑着吊在城头上给乐羊看。乐羊看了后说:“为了君臣的情义,我不能为了儿子而有私心。"于是指挥部队更加猛烈地进攻。中山城里的人就将他的儿子烹煮了,还派人送给乐羊一鼎肉羹和他儿子的头颅。乐羊抚摸着头颅,哭泣着说:“这是我的儿子啊!”说完,向使者跪下喝下三杯肉羹。使者回去报告中山王:“乐羊是个不惜为节义献身的人,我们不忍心继续与他对抗。"于是中山国只得向魏国投降。乐羊在这次战争中为魏文侯开拓了大片的土地,并因此立了大功。从此以后,魏文侯一天天地不信任乐羊。这就是有了功劳却反而引起别人的猜疑。什么叫有了罪过却反而受人信任呢?孟孙打猎得到了一头小鹿,于是让手下人秦西巴拿回家去烹煮。母鹿紧随着秦西巴哀啼不止,秦西巴不忍心,于是就放掉小鹿还给母鹿。孟孙回到家后,追问小鹿的去向,秦西巴回答说:“母鹿跟在小鹿后面不停地哀啼,我实在不忍心,于是自作主张放掉了小鹿还给母鹿。”孟孙听后大怒,赶走了秦西巴。过了一年,孟孙又将秦西巴召回来担任他儿子的老师。孟孙身边的人就问:“秦西巴得罪过你,为什么现在又用他来做你儿子的老师?"孟孙回答说:“对一头幼鹿都不忍心加以伤害,更何况对人呢?”这就是有了罪过却反而受人信任。
福建省莆田一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文本一:
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谋行职修。王甚珍之。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谮毁之。王乃疏屈原。
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烦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以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羿浇之败。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已也。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
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沉而死。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辞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彩,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
(王逸《离骚经序》)
文本二:
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亦贬絜狂狷景行之士。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政、经义所载。谓之兼《诗》风、雅,而与日月争光,过矣!然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容。自宋玉、唐勒、景差之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刘向、扬雄,骋极文辞,好而悲之,自谓不能及也。虽非明智之器,可谓妙才者也。
(节选自班固《离骚序》)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又使A诱B楚C请D与俱E会F武关G遂胁H与俱I归J拘K留L不遣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虞,即唐尧虞舜,古人认为尧舜时代是太平盛世,尧舜也被当作贤君代表。
B.迁,古代官职调动用语,一般指升官,也可指贬官、降职。文中意思是降职。
C.见,文中表被动,与《孔雀东南飞》中“君既若见录"的“见”意思不同。
D.狂狷,指志向高洁,亦指放纵、不遵礼法。文中指放纵不遵守礼法,含贬义。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离骚经序》对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进行了阐释,并将其与屈原现实中的不幸遭遇联系在一起,作者借“凡百君子"表达了同病相怜之感。
B.王逸推尊《离骚》为“经”,强调了《离骚》的“道径"功用,用以表明屈原虽被放逐仍守“正道”,还希望国君能觉醒并回到“正道"上来。
C.《离骚经序》中指出了《离骚》艺术风格的根本特征是“依诗取兴,引类譬喻”,让读者对《离骚》的艺术风格与特色有具体而又明晰的认识。
D.司马迁《屈原列传》里认为《离骚》兼有“国风"与“小雅”的特点,赞许屈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班固《离骚序》里则不赞同这种说法。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谮毁之。
(2)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16.对《离骚》的评价,班固《离骚序》与王逸的《离骚经序》有什么不同之处?请简要概括说明。(3分)
12.CGJ(3分,每处1分)
13.D(“文中指放纵而不遵守礼法,含贬义”错误,文中“狂狷"指的是志向远大行为高洁不肯同流合污的人,不含贬义)(3分)
14.A(“作者借‘凡百君子‘表达了同病相怜之感”错误,文中没有“同病相怜之感")(3分)
15.(1)和屈原一起担任大夫的上官、靳尚嫉妒他的才能,就一起说他的坏话。(关键点:同列,地位相同;害,嫉妒;谮毁,说坏话。共4分,三个关键点每个1分,意思对即可。句意1分)(2)像屈原这样,显露才能炫耀自己,在危难的国家里和一群小人争宠,因而遭受小人的谗言祸害。(关键点:离,遭受;贼,祸害;“竞乎危国群小之间”状语后置。共4分,三个关键点每个1分,意思对即可。句意1分)
16.①王逸对《离骚》是全面肯定、赞扬。②班固对《离骚》里表现出来的为人之道和假托天宫仙境等手法持否定态度,③但赞扬了《离骚》的文辞之美。(评分说明:①本题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②第二点“为人之道"和“假托天宫仙境手法”答到一条即可。③如果未能做到“概括说明",按照文中具体内容作答,比如答班固认为屈原不该批评朝廷,《离骚》中“昆仑、冥婚、宓妃”等内容不符合法度,等等,可对照答案的三点是否符合,每符合一点可给1分)
[参考译文]
文本一:《离骚》经是屈原所作。屈原与楚国王族同姓,在楚怀王时做官,当的是三闾大夫。三闾的职责是掌管王族姓的事务,即昭、屈、景三姓。屈原整理了王族的家谱,明确了贤良之士的标准规范,来激励国中贤士。屈原在朝廷内与怀王谋划讨论国家大事,处理疑难事务;在朝廷外监察群臣的言行,应对各诸侯国的来访,他的建议都能被来纳,他也尽职尽责地做事,因而怀王非常器重他。和屈原一起担任大夫的上官、靳尚嫉妒他的才能,就一起说他的坏话,怀王于是疏远了屈原。屈原忠心耿耿却遭到小人谗言陷害,心情忧愁烦乱,不知该向谁倾诉,于是写出了《离骚经》。离,是别的意思;骚,是愁的意思;经,是途径。这三个字的意思是,已被流放而离开朝廷,虽心中忧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信日立新员工入职安全
- 市值管理之道
- 学宪法讲宪法课件
- 泰康人寿职场规划
- 行政助理工作计划格式5篇
- 防火消防安全课件26
- 小学毕业晚会主持稿
- 教师实习心得(15篇)
- 给老婆的保证书(汇编15篇)
- 读《丰碑》有感15篇
- 南方中证500ETF介绍课件
-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人间生活》
-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护理质控分析整改措施(共5篇)
- 金属矿山安全教育课件
- 托盘演示教学课件
- DB32T 4353-2022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资料管理规程
- DBJ61-T 112-2021 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高清版)
- 2023年高考数学求定义域专题练习(附答案)
- 农产品品牌与营销课件
- 苏科版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17节《生命更美好》教案(定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