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积累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古至今,正直的文人在他们的散文中,常常充斥着对历史、民族、社稷的强烈的责任感,渗透了浓郁的忧患意识,①可谓是“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尤其当国事艰难之秋,境遇坎坷之际,更能出现许多发自内心呼喊的佳作,②表现出刚强、刚直、刚健、刚烈的铮铮铁骨,掷地有声。虽然,它们一直与种种文字狱(如苏轼的“乌台诗案”)相终始。许多作者因此遭受厄运,从贬谪流放,以至罹难入狱,惨受酷刑。然而,作者的名字和作品,却千古流传。而那些施暴为虐者,③却都已化为尘立,灰飞烟灭了。直到如今,继承了这种传统而又有所突破和发展的好文章,常常洛阳纸贵。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充斥 B.掷地有声 C.以至 D.灰飞烟灭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③ B.② C.③2.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它和慎独是相对而言的,强调的都是一个“慎”,即独处或众处,都要心中有戒,做好自己。②法国心理学家勒庞认为,人一到群体中就变得低智商、非理性、易盲从,于是他把人群称为“乌合之众”。③勒庞的看法只是一家之言,未见得便是真理,譬如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法国心理学家塔尔德便提出了几乎相反的观点。④但个体受群体影响,却是没有疑义的。⑤慎众,是说人处在群体中的时候,要努力坚守自我,不盲目从众,不随大流。A.②⑤③④① B.②③⑤①④ C.⑤②③①④ D.⑤①②③④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董看了统计表上扶摇直上的业绩曲线,眉开眼笑。B.我们没有恰当的字眼来表述同时施教与受教,但假如做到了教学相长,我们的学校教育将会得到改善。C.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D.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能唱的诗,属于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B.《战国策》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作者是西汉刘向。C.《孔乙己》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选自《呐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5.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忠君爱国,为君分忧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大敌压境之时,李贺满腔男儿豪情立誓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当人生身处逆境时,范仲淹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使命(《岳阳楼记》),心忧天下,先苦后乐。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A.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B.我听见半英里外一座林子里有只夜莺在歌唱。看不到一个移动的人影,听不到任何走近的脚步声,可是那香味却愈来愈浓。我一定得逃走。我正拔步向通灌木林的小门走去,却一眼望见罗切斯特先生正在走进来。我向旁边一闪,躲进了遮着藤萝的壁龛。语段A选自《________》,其中的人物严监生的主要性格特点是________。语段B选自《简·爱》,作者是________。二、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南北雨泽各异。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故少陵谓“润物细无声”。而东坡诗云:“春雨如暗尘,东风吹倒人。”韩持国亦有“轻云薄雾,散作催花雨”之句。至秋则霖霪苦雨,岁以为常。二浙四时皆巨风。春多大雷雨,霖霪不已。至夏为“梅雨”,相继为“洗梅”。以五月二十日为“分龙”,自此雨不周遍,犹北人呼“隔辙”也。迨①秋,稻欲秀熟,田畦须水,乃反亢旱。余自南渡十数年间,未尝见至秋不祈雨。此南北之异也。(节选自庄绰《鸡肋编》)[注]①迨:等到,到。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具答之(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岁以为常(4)霖霪不已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B.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C.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D.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余自南渡十数年间,未尝见至秋不祈雨。4.甲文“渔人甚异之”的“异”和乙文“南北雨泽各异”的“异”,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________)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________)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大道之行也》(________)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________)9.魏王将起中天台,令曰:“敢谏者死!”许绾负蔂①操锸②入,曰:“闻大王将起中天台,臣愿加一力!”王曰:“子何力有加?”绾曰:“虽无力,能商台。”王曰:“若何?”曰:“臣闻天与地相去万五千里,今王因而半之,当起七千五百里之台。高既如此,其趾③须方八千里,尽王之地,不足以为台趾。古者尧舜建诸侯,地方五千里。王必起此台,先以兵伐诸侯,尽有其地,犹不足,又伐四夷,得方八千里乃足以为台趾。材木之积,人徒之众,仓廪之储,数以万亿度。八千里之外,当尽农亩之地,足以奉给王之台者,台具以备,乃可以作。”魏王默然无以应,乃罢起台。(节选自刘向《新序·刺奢第六》)注:①蔂:古代盛土的器具②锸:锹,挖土的工具③趾:台基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今王因而半之(2)地方五千里2.翻译下面的句子。材木之积,人徒之众,仓廪之储,数以万亿度。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许绾用了什么方法说服魏王停建中天台?10.阅读《一个人和一座博物馆》,完成后面小题一个人和一座博物馆舒晋瑜雨后的莒县博物馆,巍峨的气势中又有几分清新素朴。80岁的老馆长苏兆庆正给参观者讲解。这座20000平米的博物馆,留下苏兆庆几十年不停歇的脚印。我说,待在这里,看着一件件展品,是不是特别有成就感?他笑了,说:“成就感觉不到,文物好比是自己的孩子。我的生命就靠博物馆支撑着。”苏兆庆从文化馆的一名职员,成长为一名文物专家,见证了莒县博物馆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20平米·200平米·2000平米·20000平米1976年春天,苏兆庆在莒县文化馆负责文物征集工作。有一回,他收集了4件文物,给了人家60元钱。可是这一行为却被文化馆长批评“乱花钱”。苏兆庆坐不住了。他一气之下找到了县委书记,说想成立文物管理所。书记问他,经费怎么办?他说:“我自己想办法!”听上去,只有20平方米的莒县文管所,是苏兆庆一时负气的行为。但实际上,他自打走街串巷收集文物的时候起,就爱上了这一行。他收集文物,有好几招。一是守。在莒县,老苏几乎是个妇孺皆知的人物。大家都知道他喜欢文物,懂行,有“好东西”都愿意拿来给他看。1980年,有人拿来一件文物,苏兆庆一看,是玉琮,中间有圆孔,四边圆滑,是原始氏族部落礼地神时使用的礼器。苏兆庆说,“入了账,可就是国家的了。你为国家贡献了文物,应该奖励你。”二是劝。苏兆庆听说莒县的赵明禄家里有“好东西”,苏兆庆就经常去找他聊天,有一次聊到得意处,赵明禄搬出了董其昌的行书中堂让老苏看。苏兆庆劝他捐给国家,赵明禄就是不松口。后来,苏兆庆听说赵明禄要盖房子,手头有些紧,就又来劝他捐给国家,并答应奖励他25元。这一次,赵明禄没再坚持。他不但捐出了清代董其昌的行书,还捐出黄慎的水墨写意画《渔家乐》。三是磨。80年代初,一个熟人说邻居有个壶,苏兆庆赶紧去看,壶盘口细短颈,圆鼓腹,假圈足,腹上塑一龙,龙身钻入壶内,又从壶腹对侧伸出头来,整个器物构思独特,制作精美。苏兆庆知道遇见了好文物,多次上门,终于成交。后来经鉴定,这把壶属国家一级文物。1979年,随着文物的增多,20平米的小房子渐无苏兆庆立足之地。在经过多重努力之后,“博物馆”从20平米的小屋变成了200平米的独立小院;1989年,莒县博物馆在县城建起陈列楼,建筑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新世纪以后,文物还在不断地增加,2009年,莒州博物馆开馆,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苏兆庆说,他喜欢到处跑,抢救发掘,好多文物就是这么一件件积累起来的,几乎每一件背后都藏着故事。他自豪地说,齐鲁文化用文献可以摆出来,莒文化可以用文物摆出来。5000年的文明之路,竟然通过苏兆庆的考古人生将其一步步摆在博物馆的玻璃橱窗里。大炮弹·日月山·大口尊1960年夏季的一天,莒县普降暴雨,山洪暴发。苏兆庆接到电话:“河崖里冲出3个大陶器,看起来像三个大炮弹!”他不顾土路泥泞,蹬上自行车就赶到现场。他发现每件器物胸部都刻有图画,便以图画称这三件文物为:“日月山”“锛”和“斧”的“大炮弹”。1969年,苏兆庆带着这三个“炮弹”进京参加展览。他将重约200斤的3个“大炮弹”装箱,其中两个用绳子拴着,挂在胸前和后背,左手再拎一个,右手还拿着随身物品,就这么上下汽车和火车。后来提及此事,学界都惊出一身冷汗。“我当时的情景就像个逃难的一样。”苏兆庆回忆说,自己当时敢这么干,是因为确实不知道这三个“炮弹”是改写中国文明史的无价之宝。原来“大炮弹”是大口尊,被古文字学界称之为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物证。随着“陶文大口尊”在国内外的展览,它就像当年发现的“甲骨文”一样,为考古、历史、古文字、天文学界所瞩目。有专家指出,大口尊外部刻画的“日月山”图形是一个会意字“旦”,“山上的云气承托着初出的太阳,其为早晨旦明的景象,宛然如绘。”苏兆庆受到启发,他想,先人在陶文上刻的图形,不可能是为了创造文字,而是生产生活的需要。在查阅了大量资料之后,他大胆设想如果在聚落居住的地方有突出的山峰,只要观测点选择得当,就能看到陶文所示的景象。为了验证这个判断,苏兆庆曾在春分、秋分季节,先后十次骑着自行车去陵阳河遗址发掘点中央观察日出现象。“春分时太阳升到山之巅,就能出现陶文的图景,它可能是东夷民族一个部落天文观象台的遗址。”苏兆庆说。遗址东方也有一个高耸的孤峰,从前高峰处有一个塔,被称为莒城八景“屋楼春晓”。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已用日出方向确定春分,用测量日影确定二至。我国天文历法产生的年代,当追溯到5000年前。拂去历史的尘埃,古老的莒地文明终于在她的后代面前露出了真容。金点子·()·文物之外的功夫1957年接触文物时,苏兆庆几乎是一窍不通。他完全是在实践中学习,家里的十几架书,都是和文物考古历史有关。无论是文献资料、实物资料,还是民间资料,苏兆庆都“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他经常对学生们说,研究文物要在文物之外下功夫,“历史是一个大课题,我们怎能一下子明白?所以要扎扎实实一步步来。这是对文化和历史本身的负责,也是对祖先、民族和未来的负责。”最初在陵阳河发现的三口大尊皆是洪水冲出来的,学界一直有人怀疑是否真是莒地出土,要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在陵阳河再挖出一个来。1979年,在苏兆庆的多方努力下,新一轮的挖掘工作开启。但是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几无收获,失望的挖掘负责人因与苏兆庆观点不合愤而离去。现场只剩苏兆庆与支持他点的万良三人人手不足,苏兆庆以每120元的价格从附近村子里雇用60位民工,沿陵阳河沟深挖。一天,一直挖到中午仍然一无所获。挖掘队放工,苏兆庆到河沟中洗手,忽然发现不远处有一角陶片,凭直觉,苏兆庆兴奋地高呼:“大口尊。”几人高兴得顾不上吃饭顾不得找工具,直接用手扒了起来。直到把它扒出来,苏兆庆才感觉到磨出血的两手生疼。考古界称,老苏和赖非“洗手得宝”。2012年,苏兆庆听说有人发现石头上有字,第二天他就带着宣纸和拓片工具去了,先后考证了14次,确定是岩画,上有圆,下有方,中间是人。这一大发现,填补了山东没有原始岩画的空白。有人对苏兆庆说,这个老头真有福!苏兆庆就乐了,他说,挖不着是正常,挖着了是侥幸。恰恰他挖到的都是精品,这是福分和勤奋努力结合的结果。博物馆中的每一件藏品,苏兆庆都能讲出一段故事,他们有的来自苏兆庆的慧眼识珠,有的来自四里八乡慕名人的无私奉送。在过去的三十多年时间里,苏兆庆将她们一一收藏进馆,无一私藏,也正是苏兆庆这份公心,让今天的莒州博物馆成为国内学界知名的文物藏馆,更成就了今天莒县的文化高度,让沉积千年的莒文化重放光彩。(有删改)1.阅读文章开头两个自然段,你想探究的问题是什么?并说说探究这个问题的原因。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第三个小标题下面的内容,补全这个小标题。下面最恰当的项是(_____)(甲)有才气(乙)笨力气(丙)凭运气3.苏兆庆“从文化馆的一名职员,成长为一名文物专家”,你从他的经历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大炮弹·日月山·大口尊”的内容进行简要说明。4.这篇纪实文学讲述了苏兆庆与莒县博物馆之间真实的故事。阅读文章,谈谈你对题目“一个人和一座博物馆”的理解。11.文学文本阅读老爸的火炉冯唐①有时候,人会因为一两个微不足道的美好而暗暗渴望一个巨大的负面,比如因为一个火炉而期待北京漫长而寒冷的冬天。②我怕冷,我把我怕冷的原因归结于我从父亲那边遗传的基因。我老爸生在印尼,长到18岁才回国,18岁前没穿过长裤,更别说秋裤了。③记忆里北京的冬天漫长而寒冷,每个人都穿着同一个颜色和式样的衣服,像一个个丑陋的柜子在街上被搬来搬去。北京漫长的冬天里唯一的喜庆颜色是“两白一黑”。一“白”是白菜,北京人冬天的主菜,通常的习惯是买半屋子,吃整整一个冬天,醋熘、清炒、乱炖,包饺子、包包子、包馅饼,百千万种变化,不变的是白菜还是白菜。另一“白”是白薯,北京冬天唯一的甜点,买两麻袋,吃整整一个冬天。一“黑”是蜂窝煤,堆在门前院后,那时候北京大部分地方没有市政供暖,整整一个冬天的温暖得意就靠它了。④我常常因为烧蜂窝煤的火炉而想念那时候北京的冬天。⑤伺候火炉是个有一定技術含量的活儿,这个技艺由老爸掌握。炉子被安放到屋里的一个角落,烟囱先伸向房顶再转向一面墙,最终探出屋外。为了伺候炉火,老爸自制了很多工具,夹煤的、捅煤的、掏灰的、钩火炉盖儿的,其中捅煤的钎子常常被我们拿去滑冰车用,总丢,老爸总是多做几个备用。蜂窝煤似乎有两种:一种比较普通,数量多,含煤少;另一种数量少,含煤多,贵,用来引火,先放在煤气炉子上烧着,然后放进火炉最底层,最后再放上普通蜂窝煤。蜂窝煤烧尽,要从下面捅碎,煤灰因重力落到炉底,用煤铲掏走,再往炉子里加一块新煤。最考验技术的是临睡前封炉子,留多大进气口很有讲究:留大了,封的煤前半夜就烧没了,下半夜全家被冻醒;留小了,不热,一整夜全家受冻;加上蜂窝煤的煤质不稳定,留多大更难控制。老爸的解决办法是半夜起来一次,我睡觉轻,常常听见他摸黑穿拖鞋声,因为长期吸烟的暗咳声,吐痰声,喝水声,用铁钩子拉开炉盖儿声,用铁钩子合上炉盖儿声,脱鞋再上床声。⑥我对伺候火炉的兴趣不大,但是对炉火的兴趣很大。炉火当然能供暖,而且炉火比空调好很多,不硬吹热风,而是慢慢做热传递和热辐射,暖得非常柔和。从脆冷的屋外进来,把千斤重的厚棉衣一脱,一屁股坐在炉火旁边的马扎上,面对炉火,像拥抱一个终于有机会可以拥抱的女神,伸出双臂、敞开胸怀,但是又不能且不敢抱紧。哪怕不抱紧,很快身心也感到非常温暖。然后,倒转身,挺直腰板,让炉火女神再温暖自己的后背、后腿和屁股。炉火还能热食物,白薯、汤、粥、馒头片。晚上看书累了、饿了,贴炉壁一面的烤白薯和烤好的抹上酱豆腐的馒头片都是人间美味。遇到周末改善生活,放上一口薄铝锅,炉火还能煮火锅。火锅神奇的地方是,已经吃得不能再烦的白菜、酸菜、豆腐、土豆放到里面,几个沉浮,忽然变得好吃得认不出来了,围坐在周围的家人也开始和平时不一样了——老妈转身去橱柜拿酒,老姐望着炉火眼神飘忽,老哥热得撩起秋裤腿毛飘忽,老爸开始小声哼唱18岁前学会的歌曲。窗外天全黑了,借着路灯的光亮看到小雪,在窗子的范围里,一会儿向左飘,一会儿向右飘。⑦后来,住处有了市政集中供暖,老爸还是习惯性地半夜起来一次。我睡觉轻,还是听见他摸黑穿拖鞋声,因为长期吸烟的暗咳声,吐痰声,喝水声,脱鞋再上床声。我背诵最早和最熟的唐诗之一是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今,每到冷天,每到夜晚,我闭上眼总能听到老爸像老猫一样爬起来,去照看那早已经不存在了的炉火的声音。1.选文第①自然段有什么作用?2.联系上下文,赏析下列语句。(1)我睡觉轻,常常听见他摸黑穿拖鞋声,因为长期吸烟的暗咳声,吐痰声,喝水声,用铁钩子拉开炉盖儿声,用铁钩子合上炉盖儿声,脱鞋再上床声。(2)从脆冷的屋外进来,把千斤重的厚棉衣一脱,一屁股坐在炉火旁边的马扎上,面对炉火,像拥抱一个终于有机会可以拥抱的女神,伸出双臂、敞开胸怀,但是又不能且不敢抱紧。3.结合全文,说说文中的老爸是怎样的一个人?4.标题以“老爸的火炉”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请做简要的分析。三、应用1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①逝者如斯夫,不shě()昼夜。人类,世世代代都在编织着梦想与希冀。遥望苍穹,星空闪烁着先人qí()福的尼喃和虔诚的祷告;那梦想是如此真实,又如此遥远,因为那是心中不灭的追求,是浮于现的繁华与幻想。②寻着古人的来路,我们听到了杜工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呼唤,这是舍身忘己,忧国忧民的呐喊,是他心中最大的梦想。我们还听到了范希文(范仲淹)遥望洞庭的感叹“,(《岳阳楼记》),用梦想书写着生命的厚重与责任。我们仿佛看见,文山(文天祥)在零丁洋边的笑容,“,”(《过零丁洋》)这是先生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是他在绝境中仍心怀家国的理想;收回目光,我看到了鉴湖女侠(秋瑾)虽为女子,却比男儿更壮烈的梦想,“,”(《满江红》),她用女子巾帼不让须眉的意志迎接未来波澜壮阔的波涛。他们,都用自己追梦的执着在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1)请根据拼音和语境,完成第①段中汉字的拼写与错字修改。①不shě昼夜②qí福③()改为()(2)根据提示,完成第②段中的古诗文默写。(3)第②段划线的传统称呼很有特点,你有怎样的发现?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杜甫的“家书抵万金”中,我们感受到他的家园之思;《傅雷家书》中,我们读到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与教育。然而有的同学却说:“现在,我们都用QQ、微信了,谁还写信呢?”你如何看待身边的人更习惯用交际软件而不再写信这一现象?请拟写100字左右的发言稿,要求有观点,有理由,有条理。
参考答案一、积累1、1.A2.A【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理解和运用。A.充斥:充满;塞满(含厌恶意)。语境不对。故选A。2.此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运用。A:引号前面有逗号,引文部分是非独立引用,句号就应放在引号外。故选A。2、D【解析】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可运用排除法。分析四个选项,可知应先确定②句和⑤句哪个放在第一位,⑤句提出文段的中心内容“慎众”,应放在第一位,故排除A、B两项。再比较C、D两项,分析①句和②句哪一个放在第二位,①句“它和慎独是相对而言的”中的“它”指的是“慎众”,与⑤句相接,故①句应放在第二位,所以排除C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应选D。3、D【解析】
D洗耳恭听:指做好准备用心地聆听别人说的话,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不合语境。4、B【解析】试题分析:B“作者是西汉刘向”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西汉刘向是编者,原作者不详。5、(1)英雄末路当磨折(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祗、骈、槽枥、携”的书写。6、儒林外史吝啬夏洛蒂·勃朗特【解析】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1)依据语段中的人物“严监生”可知,语段A选自《儒林外史》,其中的人物严监生的主要性格特点是吝啬。(2)依据语段中的人物“罗切斯特”可知,段B选自《简•爱》。《简•爱》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用第一人称来叙写,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爱情小说。小说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二、阅读7、1.(1)详细(2)邀请(3)每年、年年(4)停止2.B3.(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见。(2)我自从南迁到江南十几年间,未曾见过到了秋天不求雨的事。4.甲文的“异”是诧异桃花林优美新奇的景观。乙文的“异”是南北降雨的不同情形:北方春季少雨,秋天绵延多雨;南方春季多大雷雨并延至夏季,秋天大旱无雨。【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延”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邀请”的意思;“霖霪不已”的意思是“久雨绵延不停”,“已”的意思是“停止”。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西北地区春季时,大抵多大风而少雨,即使有雨也是蒙蒙细雨。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3.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交通”“闻”“数”“尝”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4.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结合上文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可知,“异”指的是桃花林的美景使渔人诧异;从“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至秋则霖霪苦雨”和“春多大雷雨,霖霪不已”“迨秋,稻欲秀熟,田畦须水,乃反亢旱”可知,“异”指的是北方和南方雨水的特点不同。甲: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年代:东晋乙:选自《鸡肋编》作者:庄绰年代:北宋参考译文:甲: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男女女的衣着打扮,全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它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乙:中国南方北方下雨的情况各不相同。西北地区春季时,大抵多大风而少雨,即使有雨也是蒙蒙细雨。因此杜甫诗说“(细雨)滋润万物细细密密一点儿也没有声响”。而东坡诗说道:“春雨来时如同积累的尘埃,东风的猛烈可以把人刮倒。”韩持国也填有“轻柔的云,淡薄的雾,散作催花开放的春雨”的词句。到了秋天,就是久雨绵延,为多雨而受苦。每年都把这当成是常事。两浙地区四季都有大风。春天多打大雷,下大雨,久雨绵延不停。到了夏季先是“黄梅雨”,接着是“洗梅雨”。(人们)把五月二十日前后的雨称为“分龙雨”。从此下雨不再到处都下,就像北方人说的“隔辙雨”。等到秋季,稻子将要抽穗长熟,稻田地里需要水的时候,竟反倒大旱。我自南迁到江南十几年间,未曾见过到了秋天不求雨的事。这是南北(气候)不同的地方。8、濯:洗涤谤讥:议论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恶:憎恶信:通“伸”,伸张。【解析】
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常见的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词语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需要重点识记的知识要点.需要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并灵活运用。注意通假字词,“信”通“伸”,伸张。词类活用词,“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做宾客款待”。9、1.(1)修建它的一半高(2)土地方圆2.要用木材的总量,人力的数量,仓库的储藏,都要数以万亿来计量。3.首先欲擒故纵,假装支持,博得魏王欢喜。接下来采用了归谬推理,陈述修建中天台所需要的条件,以建台的规模之大明赞魏王,实则暗贬耗费土木、劳民伤财之甚。(意思对即可)【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地方”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指“土地方圆”。2.本题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理解能力。做此类题时,要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翻译时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尤其要注意重点词的解释:人途:服工役的人。仓:谷仓。廪(lin):米仓。度:估计,计算。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翻译文章,理解内容。许绾以“尧舜建诸侯”的典故,暗示建台的弊端;以建台的规模之大明赞魏王,实则暗贬耗费土木、劳民伤财之甚。魏王曹操也是个枭雄,听之自知其中利弊,故罢建台之念。这是明褒暗贬、讲究劝谏的方法。许绾劝说魏王,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使魏王了解到筑台是不可实现的,因此魏王打消了筑台的想法。【点睛】译文魏国国王准备建中天台,下令道:“有敢劝阻的人杀!”许绾扛着锹进来,说:“听说大王准备建中天台,我愿意添加一份力量!”国王说:“您加什么力?”绾说:“我听说天跟地之间相距一万五千里,现在国王要做它的一半高,应当是建七千五百里高的台。高既然知道了,它的基础必须要方圆八千里,国王全部的地,不够用来做台基。古代的尧舜建立诸侯国,疆土面积是五千平方里。国王一定要建这台,(就)先武力攻打各诸侯国,全部占有他们的土地,还是不够,还要攻打四方的蛮夷之国,得到了八千平方里,便够做台基了。要用木材的总量,人力的数量,仓库的储藏,都要数以万亿来计量,估计八千平方里之外,应当定为农田的地方,要足够供给国王建台用的,建台的条件具备了,才可以建了。”魏国国王默然没什么回答,便取消了建台。10、1.问题:苏兆庆为什么说“我的生命就靠博物馆支撑着”?原因:我想知道为什么博物馆对苏兆庆如此重要2.乙3.示例:我获得的启示是: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勤奋执著,才能获得成功苏兆庆热爱文物事业,他亲自到发现“大炮弹”的现场,又不辞辛苦带文物参展,他多次到遗址观察日出现象,求证“旦”字的学术价值,使古老的莒地文明展露了真容,同时自己也成长为一名文物专家。4.示例:题目表明了苏兆庆和博物馆的关系,正是靠着苏兆庆的勤奋努力,博物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国内学界知名的文物藏馆,题目体现了苏兆庆对博物馆发展的重大贡献。【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们需要结合一、二两段的内容提出你所要探究的问题,可从“他笑了,说:“成就感觉不到,文物好比是自己的孩子。我的生命就靠博物馆支撑着。””这句话中提取出你要探究的问题,然后再将原因说明一下即可。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补写能力。本题难度不大,通过文中“1979年,在苏兆庆的多方努力下,新一轮的挖掘工作开启。但是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几无收获,失望的挖掘负责人因与苏兆庆观点不合愤而离去。现场只剩苏兆庆与支持他点的万良三人人手不足,苏兆庆以每120元的价格从附近村子里雇用60位民工,沿陵阳河沟深挖。”这几句话可知,苏兆庆挖掘文物完全是靠人力,并没有采取一些先进的技术,踏踏实实地做好挖掘工作,所以在甲乙丙三项中,乙最符合。3.本题是启示题,考查对段落主题的理解。启示,其实就是这一人物有哪些方面对你造成了影响,是需要你去学习的或者自己去改正的。从文中“大炮弹·日月山·大口尊”这段内容中的为了验证这个判断,苏兆庆曾在春分、秋分季节,先后十次骑着自行车去陵阳河遗址发掘点中央观察日出现象。可以知道,苏兆庆为了能够验证他的判断,不辞辛劳,终于成功,体现了他对于文物工作的执著与热爱,这就可以作为你获得的启示。4.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需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去回答。从表层义来看,“一个人和一座博物馆”表现出了苏兆庆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正是因为他的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征集文物,不惜一切挖掘文物,才慢慢地让博物馆由小变大----1979年,随着文物的增多,20平米的小房子渐无苏兆庆立足之地。在经过多重努力之后,“博物馆”从20平米的小屋变成了200平米的独立小院;1989年,莒县博物馆在县城建起陈列楼,建筑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新世纪以后,文物还在不断地增加,2009年,莒州博物馆开馆,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从深层义看,这个标题体现出了苏兆庆对博物馆作出的巨大贡献,从文中博物馆中的每一件藏品,苏兆庆都能讲出一段故事,他们有的来自苏兆庆的慧眼识珠,有的来自四里八乡慕名人的无私奉送。在过去的三十多年时间里,苏兆庆将她们一一收藏进馆,无一私藏,也正是苏兆庆这份公心,让今天的莒州博物馆成为国内学界知名的文物藏馆,更成就了今天莒县的文化高度,让沉积千年的莒文化重放光彩。这段话可以看出。11、1.内容上简洁地写出“我”因火炉对北京的冬天的怀念,实则含蓄地写出对父亲的怀念,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老爸的火炉的回忆。2.(1)通过听觉写老爸半夜起来为全家人调控火炉的情形,着力表现老爸对一家人默默的爱与付出,也表现出"我"对老爸半夜的看火印象之深,与下文照应。(2)通过运用“进”“脱”“坐”“伸出”“敞开”等一系列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北京冬天的寒冷以及火炉的温暖,也表现了父亲对家人的关爱。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火炉比喻成女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温暖的炉火给自己带来的美好的感受,也表现了父亲对家人的关爱。(两个赏析角度均可。)3.父亲是个勤劳能干,关爱体贴家人,有生活情趣的人。从父亲伺候炉火的技艺高超看出来父亲的勤劳能干;从捅煤的钎子常常被我们弄丢,老爸总是多做几个备用,这个细节可以看出父亲对孩子的耐心与爱心;从半夜起来为家人调整炉火可以看出他对家人的关爱体贴;从大家围炉吃火锅父亲会哼唱歌曲的情节可以看出父亲是个有生活情趣的人。4.①题目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对象——火炉;②“老爸的火炉”是写作的线索,全文围绕“火炉”展开;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父亲的火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