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年高考真题汇编-冷战后(解析版)_第1页
2021-2023年高考真题汇编-冷战后(解析版)_第2页
2021-2023年高考真题汇编-冷战后(解析版)_第3页
2021-2023年高考真题汇编-冷战后(解析版)_第4页
2021-2023年高考真题汇编-冷战后(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2021—2023年高考真题汇编——冷战后(解析版)1.(2023·全国高考乙卷·35)1960~1970年,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从197.8亿美元增加到397.5亿美元,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口额也从218亿美元增加到413.6亿美元。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从21.4%下降至17.6%。据此可知,该时期()A.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B.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C.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削弱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下降【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1960~1970年,发展中国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均有所增长,而在国际贸易中的出口额比重却在下降,表明发展中国家过分依赖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市场和出口贸易,自身承受的风险更大,侧面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下降,故选D项;当今世界仍然是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格局,“根本性转变”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和运作,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排除B项;双方进出口数额的增长,表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有所加强,排除C项。2.(2023·北京高考·10)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有学者认为,“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历史研究进入“e—考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史料运用的原则②数字化史料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③历史资料数字化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④“e—考据”指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D【解析】大数据可以使历史资料共享,提高了利用率,但并没有改变史料运用的原则,史料运用仍然要坚持孤证不立、无征不信、实事求是等原则,故①错误;据材料“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可知,数字化史料可以通过大数据将史料分类,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故②正确;“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说明数字化文献检索可以使史料的搜集极其快捷而且相对完备,可以快速检索到大量资料,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故③正确;“e—考据”指的是充分利用电子资源进行考据的方法,是信息技术和历史考据的结合,并非是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故④错误;选择D项符合题意。3.(2023.6·浙江高考·20)进入20世纪下半叶,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全球化。但是,我们必须同时看到,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在各种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使得各民族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特殊性与独立性也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如果说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源于自身质的规定性的话,那么民族或地区文化也有自己内在的运行逻辑。这一材料旨在说明()A.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B.各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应按照固有轨迹各自演进C.世界各民族需要积极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D.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应有之意【答案】D【解析】据材料“世界文化的全球化……关注”可知,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的交织,世界文化不可避免地呈现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双重特征,即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应有之意,故选D项;此项只是材料的一部分,不能完整解释材料,排除A项;各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应按照固有轨迹各自演进只能解释“民族或地区文化也有自己内在的运行逻辑”,排除B项;材料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应有之意,不涉及世界各民族在文化全球化下应该怎么办,排除C项。4.(2023.6·浙江高考·14)历史上的技术变革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生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下列项中,关于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对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铁犁耕作技术——从迁徙过渡到定居B.钢筋混凝土技术——创造了城市新的夜生活方式C.杂交育种新技术——一年四季都能买到生鲜食品D.移动通信技术——与外界沟通更加便捷【答案】D【解析】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对传统的沟通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改变,无论距离、时间,都不再是沟通的障碍,可以快速便捷地获取和传递信息,使人类社会生活更加便利,故选D项;从迁徙到定居是原始农业的产生,铁犁耕作技术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排除A项;钢筋混凝土技术是建筑技术的进步,有助于提高房屋的质量,与城市新的夜生活方式无关,排除B项;杂交育种新技术能改良作物品种,同时增加作物产量,生鲜食品与温室栽培技术以及化学保鲜技术、食物保存技术的发展有关,排除C项。5.(2023.6·浙江高考·8)21世纪伊始,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为深入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维护欧亚地区安全,推进区域合作,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该组织是()A.东南亚国家联盟B.二十国集团C.上海合作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答案】C【解析】2001年,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在上海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即上海合作组织,其宗旨是“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维护欧亚地区安全,推进区域合作,故选C项;1967年,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即《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排除A项;二十国集团是由八国集团财长会议于1999年倡议成立,由中国、韩国、印度、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2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组成,排除B项;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构,1989年成立,1991年中国加入,排除D项。6.(2022·天津高考·13)有学者指出,1950年至1985年,世界人口增长了1.9倍,世界谷物产量增长了2.8倍,但能源消耗量增长了3.7倍,全球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自1981年后逐年下降。由此可见()A.经济全球化的迫切性B.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C.南北不平衡的危险性D.世界多极化的必然性【答案】B【解析】1950—1985年世界人口和谷物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耗也在增长,且速度更快,而且1981年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逐年下降,这意味着能源供应与人口增长、作物种植面积方面的矛盾日益凸显,因而人类要继续发展需要注意能源消耗的变化,所以显示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故选B项;题干所述是人口增加与能源消耗、作物种植面积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经济经济全球化的迫切性,排除A项;题干所述把全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而并未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以不能体现出南北不平衡的危险性,排除C项;题干所述是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并未体现不同的政治力量,且题干所述主要关注的是经济领域,所以不是强调世界多极化的必然性,排除D项。7.(2022·辽宁高考·16)表21980~2000年部分非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出口占各自总出口比重表组织名称

时间1980年1990年2000年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5.7%6.3%4.8%中非共同体1.4%1.4%0.9%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9.6%8.0%9.6%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0.4%3.1%11.9%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0.3%2.9%2.2%据表2可知,这一时期非洲经济()A.对区域组织外的贸易依赖明显B.一体化水平持续提升C.始终处于世界经济的边缘地位D.区域发展极度不平衡【答案】A【解析】从数据表格的各项数据来看,非洲经济一体化发展20年间,各一体化组织内部出口贸易占各自总出口比重虽略有增长但都非常低,这意味着各一体化组织内部的经贸联系极其微弱;由于非洲国家多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各国与其宗主国的贸易联系仍是主体,所以答案选A项。B项错在持续提高上,如东南非洲共同体市场2000年相对1990年就下降了;就表格信息只能反映非洲内部经济联系情况,而没有与世界整体经济对比信息,所以排除C项;材料数据是内部出口比重,无法反映非洲各国经济发展实力等状况,所以排除D项。8.(2022.1·浙江高考·24)20世纪以来,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十分引人注目。2016—2017年,计算机顶级人工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Go)击败了世界围棋顶尖棋手。2021年12月,浙产超导量子芯片“天目1号”“莫干1号”首发,它们可应用于经典计算机可能解决不了的前沿问题。由此可知()A.人类的智力水平已不如电子计算机B.计算机程序发展已对人类构成威胁C.电子计算机推进了人类信息文明发展D.计算机系统可以代替人类各种智力活动【答案】C【解析】据材料“计算机顶级人工围棋程序‘阿尔法狗’……可应用于经典计算机可能解决不了的前沿问题”可知,人工智能代表的“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围棋顶尖棋手及量子科技迈向新发展阶段,说明人类利用信息的手段增强,即电子计算机推进了人类信息文明发展,故选C项;计算机是人造的机器,达不到人类的最高智力水平,排除A项;对人类构成威胁指反制人类、奴役人类,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计算机系统不具备情感表达能力,只能部分地代替人类的智力活动,“代替人类各种智力活动”说法错误,排除D项。9.(2021·辽宁高考·16)如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盟成员国示意图。符合欧盟历史发展进程的是①

④A.①③②④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④③①②【答案】C【解析】③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有德、法等12个成员国,与图相符;①1995年1月1日,瑞典、芬兰、奥地利正式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与图相符;④2007年,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扩大到27个,与图相符;②2020年,英国脱欧,与图相符;符合欧盟历史发展进程的顺序是③①④②,选择C项符合题意。10.(2021·江苏高考·16)2003年1月,欧洲议会就是否支持美国对伊拉克动武进行辩论、投票,法、德两国要求一切可能和平解决危机,其主张获281票支持,209票反对。会后,英、意、葡等欧盟5个和东欧3个入盟候选国领导人联名发表公开信,表示坚决支持美国对伊战争。由此可知()A.欧美联盟关系裂痕凸显B.英国脱欧倾向初露端倪C.美国极力操控欧洲议会D.法德两国主宰欧盟事务【答案】A【解析】由材料“法、德两国要求一切可能和平解决危机”、“英、意、葡等欧盟5个和东欧3个入盟候选国领导人联名发表公开信,表示坚决支持美国对伊战争”可知法德主张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但英、意、葡等国主张武力解决,说明欧盟内部矛盾以及欧盟与美国的矛盾凸显,故选A项;材料强调欧盟成员国对伊拉克动武的态度,并未体现出英国脱欧问题,排除B项;欧洲议会通过投票进行决议,材料不能体现出美国对欧洲议会的操纵,排除C项;“主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11.(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美国长期肆意干涉拉丁美洲事务,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美国政府武力入侵的同时,更侧重于用“民主化”与“和平演变”的手段干预拉美地区事务。1999年,美国政府推出“新干涉主义”,竭力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充当“世界法官”。后冷战时代,拉美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开始不断下降。同时,拉美地区成立了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组织,在运用自身力量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立,凸显了越来越洪亮的“拉美声音”。2013年11月,美国政府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然而就在当天,又对古巴进行了抨击。此后,美国政府又相继对委内瑞拉等国的内政进行了干涉。——摘编自徐世澄主编《帝国霸权与拉丁美洲》等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中国同东南亚各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对缓解危机、稳定东南亚地区经济乃至世界金融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东盟各方面关系全面加强: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硕果累累,人文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广泛共识。2021年11月,习近平指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我们摆脱冷战阴霾,共同维护地区稳定。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生活。”——摘编自黄庆、王巧荣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的原因。(1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处理同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原则。(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处理同周边国家关系的根本区别。(6分)【答案】(25分)(1)拉美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地位下降;拉美国家的联合有能力解决地区事务;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中东和中亚地区;金融危机削弱美国实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对东南亚的经济支持;政治平等互信;人文交流;互惠共赢,共同繁荣;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3)美国处理周边国家关系以美国利益、美国优先为出发点,奉行霸权主义、干涉主义等原则,牺牲周边国家的利益。中国处理周边国家关系以政治平等互信、经济共同发展繁荣、文化交流为方式,奉行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等五项基本原则。【解析】(1)据材料一“后冷战时代,拉美在美国”得出拉美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地位下降;据材料一“拉美地区成立了‘拉美声音’”得出拉美国家的联合有能力解决地区事务;据材料一“拉美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开始不断下降”并结合所学得出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中东和中亚地区;据所学可知,美国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形势对美国的外交政策调整也产生了影响,得出金融危机削弱美国实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等。(2)据材料二“中国政府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出对东南亚的经济支持;据材料二“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硕果累累,人文交流日益频繁”得出政治平等互信、人文交流;据材料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得出互惠共赢,共同繁荣;据材料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广泛共识”得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3)据材料一“长期肆意干涉武力入侵干预拉美地区事务”得出美国处理周边国家关系以美国利益、美国优先为出发点,奉行霸权主义、干涉主义等原则,牺牲周边国家的利益;据材料二“对话关系引领共同发展繁荣”得出中国处理周边国家关系以政治平等互信、经济共同发展繁荣、文化交流为方式,睦邻友好和平共处。12.(2023·海南高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海上格局指国家力量在海上的对比态势。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霸主地位被取代。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海上格局转换的焦点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力量对比的竞争;二是关于海洋规则的博弈。西方国家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在对海洋规则的理解上,各海洋强国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尤其在主权和安全理念方面,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与后发海洋国家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存在着较为尖锐的矛盾。国际秩序的建立或塑造离不开实力的支撑。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由于海洋环境恶化、自然或人为灾害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发酵,人类正在迈入全方位认知、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特征。(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海上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7分)【答案】(13分)(1)特征:海上霸主不断发生转移;英国较长时间占据海上霸主地位;由一国独霸到多国并立;出现“海上多极”趋势。(2)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对海洋规则的认识的差异;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加强;海洋环境和自然灾害等全球性问题;海洋时代的发展需要。【解析】(1)据材料“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可知近代以来海上格局的霸权总是在随着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不断调整,西葡、荷兰、英国和美国相继成为海上霸主;据材料“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可知从18世纪到20世纪初,英国凭借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优势,长期占据海上霸主的地位;据材料“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可知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日本的实力逐渐上升,同时欧洲国家始终把持着传统的优势地位,英国传统的海上霸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使得当时的海上格局呈现出由一国独霸到多国并立的趋势;据材料“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可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世界海上格局也呈现出“多极”的趋势。(2)据材料“一是关于力量对比的竞争;二是关于海洋规则的博弈”可知海上格局的变化是以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为基础的,同时不同国家对海洋规则的认识的差异也成为影响海上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据材料“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与后发海洋国家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存在着较为尖锐的矛盾”可知美国对外长期奉行霸权主义政策,使美国与其他海洋国家的矛盾存在尖锐矛盾,客观上影响了海上格局的变化;据材料“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可知全球化的发展使全球联系日益密切,国际分工更加细致,客观上要求世界各国在全球治理中需要密切合作;据材料“由于海洋环境恶化、自然或人为灾害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发酵”可知全球性的环境和自然灾害问题日益严重,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据材料“人类正在迈入全方位认知、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可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海洋权益认知的变化客观上推动了海上格局的调整,以适应海洋时代的发展需要;据材料“‘海上多极’趋势明显”可知新世纪多极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加速了海上力量对比的变化,加速了海上格局的调整。13.(2023.6·浙江高考·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材料二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们先祖的伟大发明。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早在张骞开拓“丝绸之路”之前,就已出口国外。至明代,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太平洋航路的开通,欧洲一些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出现在东方,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品,贩运至第三国,从事赚取超额利润的大规模的“三角贸易”。——摘编自顾国达《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与世界市场》材料三“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随着逆全球化之风席卷西方世界,“一带一路”建设凭其巨大的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引自【美】卡里·托克《“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功》(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明欧洲国家在上述“三角贸易”中的经济获益。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丝绸在我国古代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方面的作用。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揭示“丝绸之路”蕴含的象征性意义。(8分)【答案】(20分)(1)关系:户籍制度是均田制的基础(或均田制以户籍制度为本),户籍制度是租庸调制实施的依据,均田制是租庸调制的基础。(3分)原因:土地兼并;均田制、户籍制度破坏、政府财政收入锐减;两税法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3分,4点答3点即可)(2)效益:①赚取超额利润;②增加资本原始积累;③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3分)角色:①传统的特色产品;②赋税征收的重要物品;③珍贵商品(贸易品)。(3分)(3)作用:①搭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②提供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③分享发展经验和资源;④提供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⑤促进经济现代化(或带来共赢的结果)。(4分,5点答4点即可)意义:①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主要桥梁(纽带);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符号。(4分,每点2分)【解析】(1)第一小问关系,据材料一“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结合所学得出户籍制度是均田制的基础(或均田制以户籍制度为本);据材料一“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结合所学得出户籍制度是租庸调制实施的依据;据材料一“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按丁征租也”结合所学得出均田制是租庸调制的基础。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得出土地兼并导致政府直接掌握的土地日益减少;据材料一“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结合所学得出均田制、户籍制度破坏、政府财政收入锐减;结合所学得出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2)第一小问效益,据材料二“从事赚取超额利润的大规模的‘三角贸易’”结合所学可从赚取超额利润、增加资本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角度入手。第二小问角色,据材料二“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结合所学得出传统的特色产品;据材料一“出绢而当庸直”“岁输绢绫纯绵”结合所学得出赋税征收的重要物品;据材料二“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品,贩运至第三国”结合所学得出珍贵商品(贸易品)。(3)第一小问作用,结合所学得出搭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据材料三“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结合所学得出提供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据材料三“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结合所学得出分享发展经验和资源;据材料三“凭其巨大的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结合所学得出提供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据材料三“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结合所学得出促进经济现代化(或带来共赢的结果)。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二“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出口国外”结合所学得出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主要桥梁(纽带);据材料三“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结合所学得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符号。14.(2023·湖南高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史料一《吉尔伽美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葡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史料二《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那些为凡人打开寺庙酒窖的女祭司,要被处以火刑。”史料三

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材料二公元前3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公元前2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公元前1000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公元前2世纪,葡萄酒传入中国。中世纪的欧洲,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是高级教士、贵族及城市富裕阶层。近代以后,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到社会各阶层。15~16世纪,西班牙人持葡萄酒带到拉丁美洲。18~19世纪,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入澳大利亚、新西兰。19世纪中期,美国葡葡种植业和酿造业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由法国制定的原产地命名葡萄酒法规在欧盟广泛推行。21世纪以来,中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葡萄酒的主要国家。——以上材料改编自【法】迪迪埃·努里松《杯酒人生:葡萄酒的历史》等(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10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葡萄酒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8分)【答案】(18分)(1)史料一和史料二是文献史料,史料三是实物史料。史料一描述了古代葡萄酒对工人的重要性,将其比喻为流淌的河,表明在古代社会,葡萄酒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作用。从中可以推断古代葡萄酒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从史料二可以推断出古代社会对于酒的管理和监管力度较大,并表明葡萄酒因其重要性而受到法律规范。史料三表明古代土耳其一带存在早期的葡萄酒生产,并且其制作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这一发现推断出古代葡萄酒制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5800年。三则史料揭示了葡萄酒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古代社会对于葡萄酒的管理和制作技术的发展。这些史料有助于我们了解葡萄酒的历史和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2)论题:葡萄酒的传播与其历史变迁。葡萄酒的历史可以从公元前3000年前后开始追溯,从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