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框架结构体系样本_第1页
建筑框架结构体系样本_第2页
建筑框架结构体系样本_第3页
建筑框架结构体系样本_第4页
建筑框架结构体系样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框架(框-剪)构造国内《高层建筑混凝土构造技术规程》(JGJ3—)将l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不不大于28m建筑物定义为高层建筑,2~9层且高度不不不大于28m为多层建筑。当前,多层与高层建筑最惯用构造体系有框架体系、剪力墙体系、框架-剪力墙体系和筒体体系等。(一)框架构造构成与特点框架构造.重要由楼板、梁、柱及基本等承重构件构成。由框架梁、柱与基本形成平面框架,作为重要承重构造。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系梁联系起来,形成一种空间构造体系.框架构造具备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获得较大空间,承受竖向荷载作用合理、构造自重较轻特点。但由于框架其侧向刚度小、水平位移较大,因而使用高度受到限制。在高度不大多高层建筑中,框架构造是一种较好构造体系。从受力合理和控制造价角度,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高度普通不超过45m;(二)框架构造材料强度级别(1)混凝土强度级别非抗震设计时,现浇框架混凝土强度级别不应低于C20。抗震设计时,当按一级抗震设计时,现浇框架混凝土强度级别不适当低于C30,当按二至四级抗震级别设计时,不成低于C20。为减小柱子轴压比和截面,提高承载能力,宜在荷载较大柱子中采用较高强度混凝土。(2)钢筋级别普通状况下,框架梁、柱内纵筋采用HRB335级、HRB400级或RRB400级,箍筋采用HPB235级HRB335级。(3)梁柱节点混凝土梁混凝土强度级别宜与柱相似或不低于柱混凝土强度级别5MPa以上。二、钢筋混凝土框架构造构造规定节点设计是框架构造设计中极其重要内容。通过构造办法来保证。(一)普通构造(1)框架梁在非抗震设防区,框架节点承载力是经济合理且便于施工原则。框架梁除应满足普通梁关于构造规定外,在跨中上部至少应配备2根12钢筋与横梁支座负弯矩钢筋搭接,搭接长度不应不大于1.2z。(z。为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2)框架柱框架柱除应满足普通柱关于构造规定外还应符合如下规定:1)柱中纵向钢筋搭接长度不得不大于规范规定关于构造规定,且不应不大于300mm;(二)现浇框架节点构造现浇框架节点普通均为刚接节点,框架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级别应不低于柱混凝土强度级别。(1)中间层中间节点(见图6—4.2所示)框架梁下部纵向钢筋伸人中间节点范畴内锚固长度应按下列规定取用:1)当计算中不运用其强度时,伸入节点锚固长度当为带肋钢筋时不应不大于12d,当为光面钢筋时不应不大于15d。2)当计算中充分运用钢筋抗拉强度时,应锚固在节点内。(2)中间层端节点梁上部纵向钢筋在端节点锚固长度应满足如下规定:1)采用直线锚固形式时,不应不大于Za,且伸过柱中心线不不大于5d,如图6-4-3(a)2)当柱截面尺寸较小时,可采用弯折锚固形式,应将梁上部纵向钢筋伸至节点对边并向下弯折,其弯折前水平投影长度不应不大于O.4Za,弯折后垂直投影长度为15d,如图6-4-3(b)所示。梁下部纵向钢筋伸人端点范畴内锚固规定与中间层节点相似。框架柱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层中间节点和中间层端节点,柱纵向钢筋接头应设在节点区外。(3)顶层中间节点柱内纵向钢筋应伸人顶层中间节点并在梁中锚固。柱纵向钢筋可采用直线方式锚固,其锚固长度不应不大于Za,且必要伸至柱顶,如图6-4-4(a)所示。当顶层节点处梁截面高度局限性时,柱纵向钢筋应伸至柱顶然后向节点内水平弯折,弯折前垂直投影长度不应月、于O.5Za,弯折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不大于12d,如图6-4-4(b)所示;(4)顶层端节点柱内侧纵向钢筋锚固规定同顶层中间节点纵向钢筋。柱外侧纵向钢筋相应某些弯人梁内作梁上部纵向钢筋使用,也可将梁上部纵向钢筋与柱外侧纵向钢筋在顶层端节点及其附近部位搭接,如图6-4-5所示。搭接可采用下列方式:1)搭接接头可沿顶层端节点外侧及梁端顶部布置,如图6-4-5(a)所示。搭接长度不应不大于1.5za,其中伸人梁内外侧柱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不适当不大于外侧柱纵向钢筋所有截面面积65%;梁宽范畴以外外侧柱纵向钢筋宜沿节点顶部伸至柱内边,当柱纵向钢筋位于柱顶第一层时柱内边后宜向下弯折不不大于8d后截断;当柱纵向钢筋位于柱顶第二层时,可不向下弯折。当有现浇板且板厚不不大于80mm、混凝土强度级别不低于C20时,I梁宽范畴以外外侧柱纵向钢筋可伸入现浇板内,其长度与伸人梁内柱纵向钢筋相似。当外侧柱纵向钢筋配筋率不不大于1.2%时,伸人梁内柱纵向钢筋应满足以上规定,且宜分一两批截断,其截断点之间距离不适当不大于20d。梁上部纵向钢筋应伸至节点外侧并向下弯至梁下边沿高度后截断。此处,d为柱纵向钢筋直径。I2)搭接接头也可沿柱顶外侧布置,如图6-4-5(b)所示,此时搭接长度竖直段不应不大于1.7za,当梁上部纵向钢筋配筋率不不大于1.2%时,弯人柱外侧梁上部纵向钢筋应满足以上规定搭接长度,且宜分两批截断,其截断点之间距离不适当不大于20d(d为梁上部纵向钢筋直径)。柱外侧纵向钢筋伸至柱顶后宜向节点内水平弯折,弯折段水平投影长度不适当不大于12d(d为柱外侧纵向钢筋直径)。(5)节点箍筋在框架节点内应设水平箍筋,箍筋应符合柱中箍筋构造规定,但间距不适当不不大于250mm。对四边均有梁与之相连中间节点,节点内可只设立沿周边矩形箍筋。当顶层端节点内设有梁上部纵向钢筋和柱外侧纵向钢筋搭接接头时,节点内水平箍筋应符合规范对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畴内箍筋构造规定。(三)框架填充墙构造规定在隔墙位置较为固定建筑中,常采用砌体填充墙。砌体填充墙必要与框架牢固地连接。三、钢筋混凝土框架构造抗震构造办法(一)框架抗震普通概念(1)震害及其特点钢筋混凝土框架震害重要发生在梁端、柱端和梁柱节点处。普通来说,柱震害重于梁,柱顶震害重于柱底,角柱震害重于内柱,短柱震害重于普通柱。框架梁由于梁端处弯矩、剪力均为较大,并且是重复受力,故破坏常发生在梁端。梁端也许会由于纵筋配筋局限性、钢筋端部锚固不好、箍筋配备局限性等因素而引起破坏o’框架柱由于柱两端弯矩大,破坏普通发生在柱两端,多发生于柱顶,且角柱震害比中柱和边柱严重。梁柱节点多由于节点内未设箍筋或箍筋局限性以及核芯区钢筋过密而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引起破坏。此外,嵌固于框架中砌体填充墙由于受剪承载力低,与框架缺少有效连接,易发生墙面斜裂缝,并沿柱周边开裂。填充墙震害呈现“下重上轻"现象。’(2)抗震级别为了体当前不同烈度下不同构造钢筋混凝土房屋有不同抗震规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依照房屋烈度、构造类型和房屋高度,将框架构造划分为四个抗震级别,其中一级抗震规定最高。钢筋混凝土框架构造抗震级别划分如表6.4.(二)框架构造抗震构造办法(1)普通构造办法1)混凝土强度级别:抗震级别为一级框架梁、柱和节点核芯区,不应低于C30,其她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并且在9度时不适当超过C60,8度时不适当超过C70。2)钢筋选取:框架梁、柱中受力钢筋宜选用HRB400级和HRB335级钢筋,箍筋宜选用HRB335、HRB400和HPB235级钢筋。5)箍筋:箍筋须做成封闭式,端部设1350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不大于10d(d为箍筋直径)。箍筋应与纵向钢筋紧贴。当设立附加拉结钢筋时,拉结钢筋必要同步钩住箍筋和纵筋(图6-4-6)。(2)框架梁抗震构造办法1)梁截面尺寸梁截面宽度宜不大于200mm,截面高宽比不适当不不大于4,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适当不大于4。2)梁纵向钢筋梁纵向钢筋配备,应符合下规定:①框架梁端截面底面和顶面配筋量比值,一级不应不大于O.5,二三级不应不大于O.3。3)梁箍筋:梁端箍筋应加密。箍筋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4-2采用。当梁端纵筋配筋率不不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3)框架柱抗震构造办法1)柱截面尺寸:柱截面宽度和高度不适当不大于300mm;圆柱直径不适当不大于350mm;2)柱纵向钢筋:柱中纵向钢筋配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对称配备。(2)当截面尺寸不不大于400mm时,纵向钢筋间距不适当不不大于200mm。(3)柱总配筋率不应不不大于5%。(4)一级且剪跨比不不不大于2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适当不不大于1.2%。(5)柱纵向钢筋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箍筋加密区。3)柱箍筋:柱上下端箍筋应加密。柱两端加密区范畴和构造规定应按表6-4-3采用。(4)框架节点构造框架节点内应设箍筋,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与柱加密区相似。柱中纵向受力钢筋不适当在节点区截断,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框架梁、柱中钢筋在节点配筋构造参见非抗震设防规定现浇框架,但钢筋锚固长度应满足相应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ZaE。1.1框架(框-剪)构造构成和布置1.1.1框架构造分类、构成1.多层框架分类按施工办法不同,框架可分为整体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三种。整体式框架也称全现浇框架,其长处是整体性好,建筑布置灵活,有助于抗震,但施工相对复杂,模板耗费多,工期长。随着施工新工艺不断浮现,其应用已越来越广泛。装配式框架构件所有为预制,在施工现场进行吊装和连接。其长处是节约模板,缩短工期,有助于施工机械化。但预埋件多,用钢量大,节点解决规定高,整体性差,在地震区不适当采用。装配整体式框架是将预制梁、柱和板现场安装就位后,在构件连接处浇捣混凝土,使之形成整体。其长处是,省去了预埋件,减少了用钢量,整体性比装配式提高,但节点施工复杂。当前工程中基本上采用是全现浇框架。1.1.3变形缝设立变形缝涉及伸缩缝、沉降缝,地震区还应考虑抗震缝。1.伸缩缝伸缩缝仅将基本顶面以上构造分开,其目是为了避免由于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而使房屋产生裂缝。伸缩缝设立重要与施工办法和房屋长度关于。当构造未采用可靠办法时,伸缩缝最大间距应满足表1.2规定。框架构造伸缩缝最大间距(m)表1.2施工办法室内或土中露天现浇框架5535装配式框架7550如果距离较长,不设伸缩缝时,需采用如下办法:(1)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某些如顶层,底层山墙和内纵墙端开间,提高配筋率。(2)施工中留后浇带。每隔40m留宽700~1000mm混凝土后浇带,钢筋搭接35d,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由于初期收缩占总收缩70%~80%,从而减少了收缩应力。后浇带普通采用高强混凝土填充,浇筑宜在主体混凝土浇筑后两个月进行,至少不低于一种月。伸缩缝宽度普通为20~40mm。2.沉降缝沉降缝将基本至屋顶全某些开,其目是为了避免因房屋过大不均匀沉降而导致基本、地面、墙体、楼面、屋面拉裂。当有下列状况之一时应考虑设立沉降缝:(1)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处。(2)地基基本解决办法不同处。(3)房屋平面形状变化凹角处。(4)房屋高度、重量、刚度有较大变化处。(5)新建某些与原有建筑结合处。解决地基不均匀沉降办法有三种。一种是“放”,即沉降缝让建筑物各某些自由沉降互不影响;另一种是“抗”,采用刚性较大基本,运用自身刚度来抵抗沉降差,不需设沉降缝;第三种是“调”,施工过程中,在相应于变形位置基本及楼(屋)盖构造梁板不断开,钢筋持续通过,而在该处约800mm宽留暂时后浇段,待沉降基本完毕后再连成整体,不设永久沉降缝。在既需设伸缩缝又需设沉降缝时,应二缝合一,以使整个房屋缝数减少,缝宽普通不不大于50mm,当房屋高度超过10m时,缝宽应不不大于70mm。沉降缝可运用挑梁或搁置预制板、预制梁办法做成(图1.4)。图1.4沉降缝做法(a)设预制板(b)设挑梁(板)3.抗震缝国内外许多震害表白,多层建筑在造型复杂,质量和刚度分布差别明显,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在地震作用下,由于构造各部位产生变形不协调,导致构造某些部位破坏。在这种状况下,设立抗震缝,将基本顶面以上构造断开,把房屋提成若干独立单元体,使其在地震作用下互不影响,《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规定下列状况宜设抗震缝:(1)平面形状复杂而无加强办法。(2)房屋有较大错层。(3)各某些构造刚度或荷载相差悬殊。当需要同步设立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时,应三缝合一。抗震缝宽度详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8、9度框架构造房屋,当抗震缝两侧构造高度、刚度或层高相差较大时,可在缝两侧房屋尽端沿全高设立垂直于抗震缝抗撞墙(图1.5),每一侧抗撞墙数量不应少于2道,宜分别对称布置,墙肢长度可不不不大于一种柱距,抗震缝两侧抗撞墙端柱和框架边柱,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图1.5框架构造抗撞墙示意图框架—剪力墙构造房屋抗震缝宽度可采用框架构造规定数值70%,且不适当不大于70mm。抗震缝宽度不够,相邻构造仍也许局部碰撞而损坏,而抗震缝过宽会给建筑解决导致困难,故高层建筑宜选用合理建筑构造方案,不设抗震缝。框架构造体系构造规定(1)框架构造受力与变形特点框架构造是一种空间构造体系,沿房屋长向和短向可分别视为纵向框架和横向框架。纵、横向框架分别承受纵向和横向水平荷载。框架构造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受力变形特点如图3.72所示。其侧移由两某些构成:第一某些侧移由柱和梁弯曲变形产生。柱和梁均有反弯点,形成侧向变形。框架下部梁、柱内力大,层间变形也大,愈到上部层间变形愈小(图3.72a)。第二某些侧移由柱轴向变形产生。在水平力作用下,柱拉伸和压缩使构造浮现侧移。这种侧移在上部各层较大,愈究竟部层间变形愈小(图3.72b)。在两某些侧移中第一某些侧移是重要,随着建筑高度加大,第二某些变形比例逐渐加大。构造过大侧向变形不但会使人不舒服,影响使用;会使填充墙或建筑装修浮现裂缝或损坏;还会使主体构造浮现裂缝,损坏,甚至崩塌。因而,高层建筑不但需要较大承载力,并且需要较大刚度(抗侧刚度),以使其构造层间侧移和顶层总侧移控制在容许范畴内。框架抗侧刚度重要取决于梁、柱截面尺寸。普通梁柱截面惯性矩小,侧向变形较大,因此称框架构造为柔性构造。虽然通过合理设计,可以使钢筋混凝土框架获得良好延性,但由于框架构造层间变形较大,在地震区,高层框架构造容易引起非构造构件破坏。这是框架构造重要缺陷,也因而而限制了框架构造使用高度。图3.72框架构造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受力变形图3.73框架梁、柱纵向钢筋构造规定②框架梁箍筋梁箍筋沿梁全长范畴内设立,第一排箍筋普通设立在距离节点边沿50mm处。2)框架柱①框架柱纵向钢筋框架也许受到来自两个方向水平荷载作用,框架柱纵向钢筋宜采用对称配筋。框架柱纵筋最小直径不应不大于12mm,所有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ρmin≥O.6%,最大配筋率ρmax≤5%。为了对柱截面核心混凝土形成良好约束,减小箍筋自由长度,纵向钢筋间距不应不不大于300mm;为了保证纵向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较好粘结能力,纵筋之间净距不应不大于50mm。②框架柱箍筋箍筋应为封闭式,箍筋间距不应不不大于400mm及柱截面短边尺寸,且不应大干15d,d为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同步,在绑扎骨架中,箍筋直径不应不大于d/4,且不应不大于6mm,d为纵向钢筋最大直径。当柱中所有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超过3%时,箍筋直径不适当不大于8mm,间距不应不不大于10d,且不应不不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不大于箍筋直径l0倍,最佳焊接成封闭式。3)框架节点①现浇框架节点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层端节点锚固长度,当采用直线锚固形式时,不应不大于la,且伸过柱中心线不适当不大于梁上部纵向钢筋直径5倍。当柱截面尺寸局限性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伸至节点对边并向下弯折,其包括弯弧段在内水平投影长度不应不大于0.4la,包括弯弧段在内竖直投影长度应取为15d,参见图3.74。图3.74梁上部纵向钢筋在框架中间层端节点内锚固②框架梁或持续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或中间支座范畴(图3.75),该钢筋自节点或支座边沿伸向跨中截断位置参见受弯构件纵筋在支座处截断构造或图3.73。③框架梁或持续梁下部纵向钢筋在中间节点或中间支座处应满足下列锚固规定(在端节点处锚固相似):a.当计算中不运用该钢筋强度时,其伸入节点或支座锚固长度为:带肋钢筋10d,光面钢筋15d.b.当计算中充分运用钢筋抗拉强度时,下部钢筋可锚固在节点或支座内,此时,可采用直线锚固形式[图3.75(a)],锚固长度不应不大于la;下部纵向钢筋也可采用带90°弯折锚固形式[图3.75(b)];下部纵向钢筋也可伸过节点或支座范畴,并在梁中弯矩较小处设立搭接接头[图3.75(c)]。图3.75梁下部纵向钢筋在中间节点或支座范畴锚固与搭接(a)节点中直线锚固;(b)节点中弯折锚固(c)节点或支座范畴外搭接c.当计算中充分运用钢筋抗压强度时,下部纵向钢筋应按受压钢筋锚固在中间节点或支座内,此时,其直线锚固长度不应不大于O.7la;下部钢筋也可伸过节点或支座范畴,并在梁中弯矩较小处没置搭接接头。④框架柱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或中间层端节点,柱纵向钢筋接头应设在节点区以外。顶层中间节点柱纵向钢筋及顶层端节点内侧柱纵向钢筋可用直线方式锚入顶层节点,其自梁底标高算起锚固长度不应不大于la,且柱纵向钢筋必要伸至柱顶。当顶层节点处梁截面高度局限性时,柱纵向钢筋应伸至柱顶并向节点内水平弯折。当充分运用柱纵向钢筋抗拉强度时,柱纵向钢筋锚固段弯折前竖直投影长度不应不大于O.5la,弯折后水平投影长度不适当不大于12d。当柱顶有现浇板且板厚不不大于80mm、混凝土强度级别不低于C20时,也可向外弯折,弯折后水平投影长度不适当不大于12d(d为纵向钢筋直径)。⑤框架顶层端节点处,可将柱外侧纵向钢筋相应某些弯入梁内作梁上部纵向钢筋使用,也可将梁上部纵向钢筋与柱外侧纵向钢筋在顶层端节点及其附近部位搭接。搭接可采用下列方式:a.搭接接头可沿顶层端节点外侧及梁端顶部布置[图3.76(a)]。搭接长度不应不大于1.5la,其中,伸入梁内外侧柱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不适当不大于外侧柱纵向钢筋所有截面面积65%;梁宽范畴以外外侧柱纵向钢筋宜沿节点顶部伸至柱内边,当柱纵向钢筋位于柱顶第一层时,至柱内边后宜向下弯折不不大于8d后截断;当位于柱顶第二层时,可不向下弯折。当有现浇板且板厚不不大于80mm、混凝±强度级别不低于C20时,梁宽范畴以外外侧柱纵向钢筋可伸入现浇板内,其长度与伸入梁内柱纵向钢筋相似。当外侧柱纵向钢筋配筋率不不大于1.2%时,伸入梁内柱纵向钢筋应满足以上规定,且宜分两批截断,其截断点之间距离不适当不大于20d。梁上部钢筋应伸至节点外侧并向下弯至梁下边沿高度后截断。(d为柱外侧纵向钢筋直径)。图3.76梁上部纵向钢筋与柱外侧钢筋在顶层端节点搭接4)装配式及装配整体式框架节点装配式及装配整体式框架节点是构造薄弱部位,在设计和施工中应采用有效办法保证梁柱在节点形成刚结,使得框架构造可以整体受力。5)连接构造规定①钢筋连接可分为两类: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受力钢筋接头宜设立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当受拉钢筋直径d>28mm及受压钢筋直径d>32mm时,不适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②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接头宜互相错开。在任何状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搭接长度均不应不大于300mm。③构件中纵向受压钢筋,当采用搭接连接时,其搭接长度不应不大于O.7ll,且在任何状况下不应不大于200mm。(3)框架构造抗震构造办法1)材料①混凝土混凝土构造混凝土强度级别不适当过高,否则将减少构件延性;混凝土强度级别也不能过低,过低则会削弱混凝土与钢筋粘结作用导致钢筋在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滑移。近年来,国内工程中开始应用高强度混凝±,由于高强度混凝土脆性性质明显,对其在高烈度区应用应有所限制。有抗震设防规定混凝土构造混凝土强度级别应符合下列规定:设防烈度为9度时,混凝土强度级别不适当超过C60;设防烈度为8度时,混凝土强度级别不适当超过C70。当按一级抗震级别设计时,混凝土强度级别不应低于C30;当按二、三级抗震级别设计时,混凝士强度级别不应低于C20。②钢筋钢筋变形性能直接影响构造构件在地震作用下延性,为了使得构件中产生塑性铰具备良好变形能力,来吸取和耗散地震能量,构造构件中应采用延性较好钢筋。普通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RB400、HRB335级热轧钢筋;箍筋宜选用HRB335、HRB400、HPB235级热轧钢筋。为了使得构造浮现塑性铰后来截面具备足够转动能力,钢筋不致过早拉断,按一、二级抗震级别设计中,规定纵向受力钢筋屈强比不不大于1.25,即规定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比屈服强度实测值至少高出25%。为了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设计原则,对一、二级抗震级别框架构造,规定钢筋实际屈服强度不能超过钢筋强度原则值过大,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原则值比值不应不不大于1.3。2)框架梁①截面尺寸梁截面宽度不适当不大于200mm,且不适当不大于柱宽一半,梁截面高宽比不适当不不大于4;梁计算跨度与截面高度之比(跨高比)不适当不大于5。②梁纵向钢筋配备梁截面最大配筋率和受压区相对高度应满足如下规定: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不适当不不大于2.5%,且考虑受压钢筋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框架梁不应不不大于0.25,二、三级框架梁不应不不大于0.35。此外为增长构件延性,抗震设计中梁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较非抗震设计梁有所提高,应满足表3.11规定。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表3.11由于地震作用不拟定性,框架梁反弯点位置也许有变化,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设立通长钢筋,一、二级框架不应少于2Φ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1/4,三、四级框架不应少于2Φ12。梁内贯通中柱每根纵向钢筋直径,不适当不不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1/20。③梁内纵筋锚固在重复地震作用下,钢筋与混凝±之间粘结作用较单调加载时有所减少。因而,框架构造抗震设计应比非抗震设计有更为严格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纵向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aE应按表3.12采用。la为非抗震时纵向钢筋锚固长度。抗震时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aE表3.12④梁内箍筋震害和实验表白,梁端塑性铰区约在1.O~1.5倍梁高长度范畴内。为了增长对混凝土约束,提高梁变形能力,必要在梁端塑性铰区段内设立加密封闭式箍筋。梁端箍筋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按表3.13规定取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不不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梁端箍筋加密区构造规定表3.13图3.77抗震时框架梁纵向钢筋构造规定3)框架柱①截面尺寸框架柱是弯、压、剪复合受力构件,为了防止柱发生脆性剪切破坏,使其具备较好延性,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规定: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均不适当不大于300mm;柱净高与截面高度比宜不不大于4,以防止形成易发生脆性剪切破坏短柱;柱截面高宽比不适当不不大于3。②柱内纵筋配备实验研究表白,柱屈服位移角重要受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影响,并且大体随配筋率增长线性增大,为提高柱端屈服弯矩变形能力,框架柱中所有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不大于表3.14规定数值,同步,应满足每一侧配筋率不不大于0.2%规定;框架柱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表3.14图3.78抗震框架柱箍筋加密区范畴框架柱箍筋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表3.15注:表中d为纵筋直径;柱根指框架底层柱嵌固部位。剪力墙构造规定框一剪构造中,剪力墙是重要抗侧力构件,承担着大某些剪力,因而在构造上应加强。1)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级别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级别不应低于C20,带有筒体和短肢剪力墙构造混凝土强度级别不应低于C25。2)剪力墙截面厚度①一、二级抗震级别剪力墙截面厚度,底部加强部位不应不大于层高1/16,且不应不大于200mm;其她部位不应不大于层高1/20,且不应不大于160mm。高层建筑时,当为无端柱或无翼墙一字形剪力墙时,底部加强部位截面厚度不应不大于层高1/12,其他部位不应不大于层高1/15,且不应不大于180mm。②三、四级抗震级别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应不大于层高1/25,且不应不大于140mm。高层建筑时,三、四级抗震级别剪力墙截面厚度,底部加强部位不应不大于层高1/20,且不应不大于160mm;其她部位不应不大于层高1/25,且不应不大于160mm。③剪力墙井筒中,分隔电梯井或管道井墙肢截面厚度可恰当减小,但不适当不大于160mm。④非抗震设计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应不大于层高1/25;高层建筑时,且不应不大于160mm,多层建筑时,且不应不大于140mm。3)剪力墙轴压比限值抗震设计时,一、二级抗震级别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其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轴压比不适当超过表2.4限值;底部加强部位以上普通部位,墙体平均轴压比不适当不不大于底部加强部位墙体平均轴压比。剪力墙轴压比限值表2.4轴压比一级(9度)一级(8度)二级N/(fcA)0.40.50.64)剪力墙分布钢筋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向分布钢筋配筋率,一、二、三级抗震设计时均不应不大于0.25%,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不大于0.20%;分布钢筋间距不应不不大于300mm;分布钢筋直径不应不大于8mm,不适当不不大于墙肢截面厚度1/10。剪力墙中竖向和水平向分布钢筋,当剪力墙截面厚度不不大于140mm,但不不不大于400mm可采用双排配筋;当剪力墙截面厚度不不大于400mm,但不不不大于700mm时,宜采用三排配筋;当剪力墙截面厚度不不大于700mm,宜采用四排配筋。多层建筑剪力墙中竖向和水平向分布钢筋,当剪力墙截面厚度不不大于160mm或构造中重要部位剪力墙应采用双排配筋。分布钢筋应沿墙两个侧面布置,竖向分布钢筋布置在内侧,水平向分布钢筋布置在外侧。各排分布钢筋之间应设立拉筋,拉筋间距不应不不大于600mm,直径不应不大于6mm。5)剪力墙边沿构件剪力墙墙肢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立边沿构件。剪力墙边沿构件分为约束边沿构件和构造边沿构件两类。约束边沿构件涉及暗柱、端柱、转角墙和翼墙;构造边沿构件涉及暗柱、端柱和翼柱。①剪力墙边沿构件设立部位一、二级抗震设计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墙肢端部应设立约束边沿构件;一、二级抗震设计剪力墙其她部位以及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剪力墙墙肢端部,均应设立构造边沿构件。6)剪力墙分布钢筋锚固与连接①非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纵向钢筋最小锚固长度应取la;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纵向钢筋最小锚固长度应取laE。②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搭接连接,一、二级抗震级别剪力墙加强部位,接头位置应错开,每次连接钢筋数量不适当超过总数量50%,错开净距不适当不大于500mm;其他部位,可在同一部位连接(图2.18)。③剪力墙同排水平分布钢筋搭接接头之间以及上、下相邻水平分布钢筋搭接接头之间沿水平方向净距不适当不大于500mm。图2.18剪力墙身竖向分布钢筋连接构造图2.19约束边沿构件纵向钢筋连接构造图2.20构造边沿构件纵向钢筋连接构造图2.21剪力墙身竖向钢筋顶部构造图2.22剪力墙变截面处竖向钢筋构造图2.18剪力墙身竖向分布钢筋连接构造(a)一、二级抗震级别钢筋搭接连接;(b)大直径钢筋机械连接;(c)三、四级抗震级别钢筋搭接连接图2.19约束边沿构件纵向钢筋连接构造图2.20构造边沿构件纵向钢筋连接构造图2.21剪力墙身竖向钢筋顶部构造图2.22剪力墙变截面处竖向钢筋构造第五节多层砌体房屋构造规定由于多层砌体房屋具备整体性差,抗拉、抗剪强度低,材料质脆、匀质性差等弱点,因而不但要满足承载力,且要采用必要构造办法,以加强房屋整体性。提高变形能力和抗崩塌能力。1.由砖、石或各种砌块用砂浆砌筑而成构造,称为砌体构造。2.砌体构造应用范畴砌体构造抗压承载力较高,因而重要用于承受压力构件,如混合构造房屋中墙、柱及基本等。无筋砌体房屋普通可建5~7层。在中、小型工业厂房和农村居住建筑中,砌体也可作为围护或承重构造。砌体结均由于承载力低,整体性差、抗震性差,在地震区应用时,应采用必要抗震办法。3.普通构造规定

①五层及五层以上房屋墙,以及受振动或层高不不大于6m墙、柱所用材料最低强度级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a.砖采用MU10;

b.砌块采用MU7.5;

c.石材采用MU30;

d.砂浆采用M5。

注:对安全级别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不不大于50年房屋,墙、柱所用材料最低强度级别应至少提高一级。②地面如下或防潮层如下砌体,潮湿房间墙,所用材料最低强度级别应符合表3.4规定。地面如下或防潮层如下砌体、潮湿房间墙所用材料最低强度级别表3.4基土潮湿限度烧结普通砖、蒸压灰砂砖混凝土砌块石材水泥砂浆寒冷地区普通地区稍潮湿MU10MU10MU7.5MU30M5很潮湿MU15MU10MU7.5MU30M7.5含水饱和MU20MU15MU10MU40M10③承重独立砖柱截面尺寸不应不大于240mm×370mm。毛石墙厚度不适当不大于350mm,毛料石柱较小边长不适当不大于400mm。当有振动荷载时,墙、柱不适当采用毛石砌体。④跨度不不大于6m屋架和跨度不不大于下列数值梁,应在支承处砌体上设立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当墙中设有圈梁时,垫块与圈梁宜浇成整体。1)对砖砌体为9m2)对砌块和料石砌体为7.2m。(2)填充墙、隔墙应分别采用办法与周边构件可靠连接。(3)山墙处壁柱宜砌至山墙顶部,屋面构件应与山墙可靠拉结。

⑤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支承长度,在墙上不适当不大于100mm;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不适当不大于80mm;当运用板端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其支承长度可为40mm,但板端缝宽不不大于80mm,灌缝混凝土不适当低于C20。(四)连接锚固规定(1)支承在墙、柱上吊车梁、屋架及跨度不不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预制梁端部,应采用锚固件与墙、柱上垫块锚固:(五)砌体中留槽洞及埋设管道规定(1)不应在截面长边不大于500mm承重墙体、独立柱内埋设管线;(2)不适当在墙体中穿行暗线或预留、开凿沟槽,无法避免时应采用必要办法或按削弱后截面验算墙体承载力。(六)设立垫块条件跨度不不大于6m屋架和跨度不不大于下列数值梁,应在支承处砌体上设立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当墙中设有圈梁时,垫块与圈梁宜浇成整体。(1)对砖砌体为4.8m;(2)对砌块和料石砌体为4.2m;(3)对毛石砌体为3.9m。(七)设立壁柱条件当梁跨度不不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用其她加强办法:(1)对240mm砖墙为6m,对180mm砖墙为4.8m;防止墙体开裂办法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重要办法(1)为了防止或减轻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当温度变化或材料收缩时,混合构造房屋钢筋混凝土屋盖、楼盖和砖墙由于线膨胀系数和收缩率不同,将产生各自不同变形,必然引起彼此约束作用而产生应力,此即所谓约束变形引起对构造构件间接作用。当温度升高时,由于钢筋混凝土温度变形大,砖砌体温度变形小,砖墙阻碍屋盖或楼盖伸长,必然在屋盖或楼盖中引起压应力和切应力,在墙体中引起拉应力和切应力;当墙体中主拉应力超过砌体抗拉强度时,将产生斜裂缝。反之,当温度减少或钢筋混凝土收缩时,将在砖墙中引起压应力和切应力,在屋盖或楼盖中引起拉应力和切应力;当主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在屋盖或楼盖中将浮现裂缝。采用钢筋混凝土屋盖混合构造房屋顶层墙体常浮现裂缝,如内外纵墙和横墙八字形裂缝、沿屋盖支承面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女儿墙裂缝等。顶层屋面梁靠外墙端部斜裂缝,就是由于上述因素产生。温度和收缩裂缝同样要减少房屋整体剐度,影响建筑物合用性、耐久性和外型美观。设计时也应妥善布置墙体,采用有效构造办法,尽量减少和避免这种裂缝。设立伸缩缝,将过长房屋提成几种长度较小独立伸缩区段是减少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防止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墙体竖向裂缝有效办法。伸缩缝应设在温度和干缩变形也许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也许性最大地方。在伸缩缝处只需将墙体断开,而不必将基本断开。温度伸缩缝间距可按表3.6采用,也可通过计算拟定。砌体房屋伸缩缝最大间距表3.6屋盖或楼盖类别间距/m整体式或装配体式钢筋混凝土构造有保温层或隔热层屋盖、楼盖50无保温层或隔热层屋盖40装配式无檩体系钢筋混凝土构造有保温层或隔热层屋盖、楼盖60无保温层或隔热层屋盖50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构造有保温层或隔热层屋盖75无保温层或隔热层屋盖60瓦材屋盖、木屋盖或楼盖、轻钢屋盖100(2)防止或减轻房屋顶层墙体裂缝,可依照状况采用下列办法:1)屋面应设立保温、隔热层;2)屋面保温(隔热)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应设立分隔缝,分隔缝间距不适当不不大于6m,并与女儿墙隔开,其缝宽不不大于30mm;5)顶层屋面板下设立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并沿内外墙拉通,房屋两端圈梁下墙体内宜恰当设立水平钢筋;7)顶层墙体有门窗等洞口时,在过梁上水平灰缝内设立2~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2≯6钢筋,并应伸人过梁两端墙内不不大于600mm;8)顶层及女儿墙砂浆强度级别不低于M5;9)女儿墙应设立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适当不不大于4m,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lO)房屋顶层端部墙体内恰当增设构造柱。(3)防止或减轻房屋底层墙体裂缝,可依照状况采用下列办法:1)增大基本圈梁刚度;2)在底层窗台下墙体灰缝内设立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2≯6钢筋,并伸人两边窗间墙内不不大于600mm;3)采用钢筋混凝土窗台板,窗台板嵌人窗间墙内不不大于600mm。二、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普通规定(一)房屋层数和高度限制大量地震灾害表白,砌体构造房屋层数愈多,高度愈高,破坏限度和概率就愈大,因而《抗震规范》规定砌体房屋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6—5.3规定。对医院、教学楼等及横墙较少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表6—5—3规定减少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多层砖房屋,还应依照详细状况再恰当减少总高度和减少层数(对横墙较少多层砖砌体住宅楼,当按规定采用加强办法,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规定,其高度和层数仍可按表6—5.3规定采用)。(二)房屋高宽比限制为保证房屋有足够稳定性和整体抗弯能力,规定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最大比值宜符合:6度、7度时不不不大于2.5,8度时不不不大于2.O,9度时不不不大于1.5。在计算单面走廊房屋总宽度时不把走廊宽度计在内。当建筑平面接近正方形时,高宽比宜恰当减小。(三)房屋抗震横墙间距限制(四)房屋局部尺寸限制(五)房屋构造体系选取合理构造体系对于提高房屋整体抗震能力非常重要,选取多层砌体房屋构造体系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构造体系。(2)纵横墙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持续。同一轴线上窗间墙宽度宜均匀。(3)房屋有下列状况之一时宜设立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立墙体,缝宽应依照烈度和房屋高度拟定,可采用50-100mm。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3)各某些构造刚度、质量截然不同。(4)楼梯间不适当设立在房屋尽端和转角处。(5)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当墙体被削弱时,应对墙体采用加强办法。不适当采用无竖向配筋附墙烟囱及出屋面烟囱。(6)不应采用无锚固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六)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构造布置对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构造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2)房屋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立一定数量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6度、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容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砌体抗震墙,但应计人砌体墙对框架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别的状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3)底层框架一抗震墙房屋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6度、7度时不应不不大于2.5,8度时不应不不大于2.O,且均不应不大于1.O。(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比值,6度、7度时不应不不大于2.O,8度时不应不不大于1.5,且均不应不大于1.O。(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墙应设立条形基本、筏式基本或桩基。三、多层黏土砖房抗震构造办法(一)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如下简称构造柱)构造柱与圈梁、墙体连接,对墙体约束作用非常明显。(1)构造柱设立原则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应按下列规定设立构造柱:1)构造柱设立部位,普通状况下应符合表6-5—6规定。(2)构造柱构造规定1)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240mm×18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根直径12,箍筋间距不适当不不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恰当加密;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14,箍筋间距不应不不大于200mm;房屋四角构造柱可恰当加大截面及配筋。.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拉结钢筋,每边伸人墙内不适当不大于1m。3)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立基本,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ram,或与埋深不大于500mm基本圈梁相连。5)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表6-5-3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间距尚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示意图如图3.19所示。(二)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是在房屋檐口、窗顶、楼层、吊车梁顶或基本顶面标高处,沿砌体墙水平方向设立封闭状按构造配筋混凝土梁式构件。它作用是增强房屋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引起不利影响。(1)圈梁设计原则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立应符合下列规定: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或木楼、屋盖砖房,横墙承重时应按表6-5-7规定设立圈梁;纵墙承重时每层均应设立圈梁,且抗震横墙上圈梁间距应比表内规定恰当加密。2)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与墙体有可靠连接房屋,应容许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表6-5-7砖房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立规定砖房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立规定表3.7墙类烈度6、789外墙和内纵墙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内横墙同上;屋盖处间距不应不不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不不大于15m;构造柱相应部位同上;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不不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不不大于7m;构造柱相应部位同上;各层所有横墙圈梁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圈梁应上下搭接,如图3.18所示。图3.18附加圈梁与圈梁搭接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圈梁在表3.5规定间距内无横墙时,应运用梁或板缝中配筋代替圈梁。圈梁截面高度不适当不大于120mm,配筋应符合表3.8规定。圈梁宽度宜与墙厚相似,在寒冷地区可略不大于墙厚,当墙厚不不大于240mm时,其宽度不适当不大于2/3墙厚。砖房圈梁配筋规定表3.8配筋烈度6、789最小纵筋4φ104φ124φ14最大箍筋间距(mm)250200150(三)楼、屋盖楼、屋盖是房屋重要横隔,能传递水平作用、保证房屋整体性。对多层普通砖、砖房屋楼、屋盖,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长度,均不应不大于120mm。(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长度不应不大于120mm,伸进内墙长度不应不大于100mm,在梁上不应不大于80mm。(3)当板跨度不不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4)房屋端部大房间楼盖,8度时房屋屋盖和9度时房屋楼、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互相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5)楼、屋盖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涉及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接。(四)楼梯间因楼梯间横墙、大梁等部位震害较严重,故楼梯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8度和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通长钢筋;9度时其她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立60mm厚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其砂浆强度级别不应低于M7.5,纵向钢筋不应少于2≯100(2)8度和9度时,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不大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3)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梁可靠连接,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4)突出屋顶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人墙内不应不大于1m。(五)其她构造规定(1)门窗洞处不应采用无筋砖过梁,过梁支承长度,6~8度时不应不大于240mm,9度时不应不大于360mm。(2)7度时长度不不大于7.2m大房间,及8度和9度时,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500mm配备2≯6拉结钢筋,并每边伸人墙内不适当不大于1m。四、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构造办法(一)上部多层砌体规定(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设立部位,应依照房屋总层数(表6-5-6规定)设立、,过渡层尚应在底部框架柱相应位置处设立构造柱。2)构造柱截面,不适当不大于240mm×240mm;构造柱纵向钢筋不适当少于4≯14,箍筋间距不适当不不大于200mm3)过渡层构造柱纵向钢筋,7度时不适当少于4声16,8度时不适当少于6声16。普通状况下,纵向钢筋应锚人下部框架柱内。当纵向钢筋锚固在框架梁内时,框架梁相应位置应加强。4)构造柱应与每层圈梁连接,或与现浇楼板可靠拉结。(2)楼盖1)过渡层底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厚不应不大于120mm,并应少开洞、开小洞,当洞口尺寸不不大于800mm时,洞口周边应设立边梁。2)其她楼层,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均应设现浇圈梁,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应容许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构造柱可靠连接。(二)钢筋混凝土托墙梁1)梁截面宽度不应不大于300mm,梁截面高度不应不大于跨度1/10。2)箍筋直径不应不大于8mm,间距不应不不大于200mm。梁端在1.5倍梁高且不不大于1/5梁净跨范畴内,以及上部墙体洞口处和洞口两侧各500mm且不不大于梁高范畴,箍筋间距不应不不大于100mm。3)沿梁高应设腰筋,数量不应不大于2≯14,间距不应不不大于200mm4)梁主筋和腰筋应按受拉钢筋规定锚固在柱内,且支座上部纵向钢筋在柱内锚固长度应符合钢筋混凝土框支梁关于规定。(三)底部抗震墙规定(1)钢筋混凝土抗震墙1)抗震墙周边应设立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构成边框,边框梁截面宽度不适当不大于墙板厚度1.5倍,截面高度不适当不大于墙板厚度2.5倍。边框柱截面高度不适当不大于墙板厚度2倍o2)抗震墙墙板厚度不适当不大于160mm,且不应不大于墙板净高l/20。抗震墙宜开设洞口形成若干墙段,各墙段高宽比不适当不大于203)抗震墙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不大于O.25%,并应采用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间距不应不不大于600mm,直径不应不大于6mm4)抗震墙边沿构件可按《抗震规范》第6.4节关于普通部位规定设立。(2)底层采用普通砖抗震墙1)墙厚不应不大于240mm2)沿框架柱每隔500mm配备2≯6拉结钢筋,并沿砖墙全长设立。在墙体半高处尚应设立与框架柱相连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墙长不不大于5m时,应在墙内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四)材料强度级别规定1)框架柱、抗震墙和托墙梁混凝土强度级别,不应低于C302)过渡层墙体砌筑砂浆强度级别,不应低于M7.5。复习思考题第一节1.何谓浅基本?浅基本有哪些类型?2.为什么无筋扩展基本台阶宽高必要满足容许值规定?3.何为深基本?深基本有哪些常用类型?4.基本底板受力钢筋钢筋保护层厚度是如何规定?5.桩基本由哪几某些构成?合用范畴?第二节1.钢筋混凝土梁、板中普通配备哪几种钢筋?各种钢筋作用是什么?2.梁、板纵向受力钢筋直径、根数、间距有何规定?3.混凝土保护层作用、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是如何规定?4.梁箍筋有哪些重要构造规定?5.何种条件下梁要设纵向构造钢筋?直径、间距有何规定?第三节1.何谓单向板?何谓双向板?如何鉴别?2.现浇整体式楼盖可分为哪几种类型?3.单向板中有哪些受力钢筋和构造钢筋?如何设立?4.肋形楼盖板中受力钢筋有哪两种配备方式?各有何特点?5.次梁中受力钢筋是如何弯起与切断?6.主梁在与次梁相交处增设附加钢筋作用是什么?如何设立?7.双向板中受力钢筋是如何布置?支座负筋伸出支座边长度应为多少?8.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有何区别?各合用于哪种状况?两者踏步板配筋有何不同?第四节1.多高层建筑如何定义?多高层建筑构造体系有哪些?2.现浇框架顶层边节点梁柱钢筋搭接方案有哪两种?3.需抗震设防时梁、柱箍筋加密区是如何规定?4.框架节点构造有哪些?熟悉框架节点构造。5。框架构造对材料选取有哪些基本规定。第五节1.防止墙体开裂办法?2.试述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普通规定。3.分别试述多层黏土砖、和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抗震构造办法。框架构造钢筋绑扎工程技术交底一、施工准备(一)、作业条件1.钢筋进场后应检查与否有出厂材质证明、做完复试,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位置,按规格、使用部位、编号分别加垫木堆放。2.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3.熟悉图纸、按设计规定检查已加工好钢筋规格、形状、数量与否对的。4.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5.依照弹好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规定期,应进行解决。绑扎前先整顿调直下层伸出搭接筋,并将锈蚀、水泥砂浆等污垢清除干净。6.依照标高检查下层伸出搭接筋处混凝土表面标高(柱顶、墙顶)与否符合图纸规定,砼施工缝处要剔凿到露石子并清理干净。7.按规定搭好脚手架。8.依照设计图纸及工艺原则规定,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二)、材质规定1.钢筋原材:应有供应商资格证书,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和见证取样实验。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状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查。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2.成型钢筋:必要符合配料单规格、型号、尺寸、形状、数量,并应进行标记。成型钢筋必要进行覆盖,防止雨淋生锈。3.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铁丝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规定。4.垫块:用水泥砂浆制成,50mm见方,厚度同保护层,垫块内预埋20~22号火烧丝。或用塑料卡、拉筋、支撑筋。(三)、工器具钢筋钩子、撬棍、扳于、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二、质量规定按本工程设计图纸规定及国家关于规范规定施工。三、工艺流程1.柱子钢筋绑扎:套柱箍筋→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2.剪力墙钢筋绑扎:立2~4根竖筋→画水平筋间距→绑定位横筋→绑别的横竖筋3.梁钢筋绑扎: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并与箍筋固定→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4.楼板钢筋绑扎: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矩钢筋5.楼梯钢筋绑扎:划位置线→绑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四、操作工艺(一)、柱钢筋绑扎1.套柱箍筋:按图纸规定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往中心。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准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弯钩应与模板成90°。2.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之后,接头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如设计无规定期,应按表1采用。混凝土强度级别C15C20C25C30C35≥C40钢筋类型光圆钢筋HPB235级45d35d30d25d带肋钢筋HRB335级55d45d35d30d注:两根直径不同钢筋搭接长度,以较细钢筋直径计算。3.柱竖向筋采用机械或焊接连接时,按规范规定同一段面50%接头位置。第一步接头距楼板面不不大于500mm且不不大于H/6,不在箍筋加密区。4.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规定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5.柱箍筋绑扎按已划好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箍筋注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2)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某些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3)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4)有抗震规定地区,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度,平直某些长度不不大于10d(d为箍筋直径)。(5)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不不不大于100mm且不不不大于5d规定(d为主筋直径)。如设计规定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钧住箍筋。(6)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规定,如主筋外皮为25m,垫块应绑在往竖筋外皮上,间距普通1000mm,(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精确。同步,可采用钢筋定距框来保证钢筋位置对的性。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应在板内弯折,弯后尺寸要符合设计规定。(7)墙体拉接筋或埋件,依照墙体所用材料,按关于图集留置。(8)柱筋到构造封顶时,要特别注意边柱外侧柱筋锚固长度为1.7Lae,详细参见97G329(一)(民用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某些框支剪力墙)中关于作法。同步在钢筋连接时要注意柱筋锚固方向,保证柱筋对的锚入梁和板内。(二)、剪力墙钢筋绑扎1.工艺流程:立2~4根竖筋→画水平筋间距→绑定位横筋→绑别的横竖筋2.立2~4根竖筋:将竖筋与下层伸出搭接筋绑扎,在竖筋上画好水平筋分档标志,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竖筋分档标志,接着绑别的竖筋,最后再绑别的横筋。横筋在竖筋里面或外面应符合设计规定。3.竖筋与伸出搭接筋搭接处需绑3根水平筋,其搭接长度及位置均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无规定期,按表2施工。混凝土强度级别C15C20~C25C30~C35≥C40钢筋类型光圆钢筋HPB235级45d35d30d25d带肋钢筋HRB335级55d45d35d30d注:两根直径不同钢筋搭接长度,以较细钢筋直径计算。4.剪力墙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筋或支撑筋,其纵横间距不不不大于600mm,钢筋外皮绑扎垫块或用塑料卡。5.剪力墙与框架柱连接处,剪力墙水平横筋应锚固到框架柱内,其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规定。如先浇筑柱混凝土后绑剪力墙筋时,柱内要预留连接筋或柱内预埋铁件,待柱拆模绑墙筋时作为连接用。其预留长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规定。6.剪力墙水平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连梁等部位锚固长度以及洞口周边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规定。7.合模后对伸出竖向钢筋应进行修整,在模板上口加角铁或用梯子筋将伸出竖向钢筋加以固定,浇筑混凝土时应有专人看护,浇筑后再次调节以保证钢筋位置精确。(三)、梁钢筋绑扎1.工艺流程: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并与箍筋固定→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2.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3.先穿主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节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规定,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同步配合进行。次梁上部纵向钢筋应放在主梁上部纵向钢筋之上,为了保证次梁钢筋保护层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将主梁上部钢鞘减少一种次梁上部主筋直径距离加以解决。4.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长度要符合设计规定。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规定。普通不不大于45d。梁上部纵向筋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5.箍筋在叠合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布置,箍筋弯钩采用135°,平直某些长度为10d。6.梁端第一种箍筋应设立在距离柱节点边沿50m处。梁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规定。梁柱节点处,由于梁筋穿在柱筋内侧,导致梁筋保护层加大,应采用渐变箍筋,渐变长度普通为600mm,以保证箍筋与梁筋紧密绑扎到位。7.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规范规定。8.梁筋搭接:梁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不不大于22m时,宜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不大于22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规定。搭接长度未端与钢筋弯折处距离,不得不大于钢筋直径10倍。接头不适当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未端应做弯钧(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头位置应互相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任一区段内有接头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不不大于50%。(四)、板钢筋绑扎1.工艺流程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矩钢筋2.清理模板上面杂物,用墨斗在模板上弹好主筋,分布筋间距线。3.按划好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4.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绑扎板筋时普通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相交点应所有绑扎外,别的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所有绑扎)。5.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保证上部钢筋位置。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6.在钢筋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5m。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规定,如设计元规定期,板保护层厚度应为15mm。盖铁下部安装马凳,位置同垫块。(五)、楼梯钢筋绑扎1.工艺流程划位置线→绑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2.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位置线。3.依照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筋后绑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4.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规范规定。(六)、成品保护1.楼板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浇筑混凝土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保证负弯矩筋位置对的性。2.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动预埋件及洞口模板。3.钢模板内面涂隔离剂时不要污染钢筋。4.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她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七)、应注意质量问题1.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与否对的,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浇筑混凝土后及时修整甩筋位置,防止柱筋、墙筋位移。2.梁钢筋骨架尺寸不大于设计尺寸:配制箍筋时应按内皮尺寸计算。3.梁、柱核心区箍筋应加密,熟悉图纸按规定施工。4.箍筋未端应弯成135度,平直某些长度为10d。5.梁主筋进支座长度要符合设计规定,弯起钢筋位置精确。6.板弯起钢筋和负弯矩钢筋位置应精确,施工时不应踩倒。7.绑板盖铁钢筋应拉通线,绑扎时随时找正调直,防止板筋不顺直,位置不准,观感不好。8.绑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搭接部位绑3个扣,绑扣不能用同一方向顺扣。层高超过4m时,搭架子进行绑扎,并采用办法固定钢筋,防止柱、墙钢筋骨架不垂直。9.在钢筋配料加工时要注意,端头有对焊接头时,要避开搭接范畴,防止绑扎接头内混入对焊接头。现浇框架构造钢筋绑扎技术交底从事现场施工技术人员不妨看看,欢迎交流!单位工程施工质量技术交底卡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项目名称现浇框架构造钢筋绑扎

交底内容共6页

承办单位或班组承办人:

交底单位或部门交底人:

交底内容: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四层工业建筑,强夯地基独立柱砼基本,主体为现浇钢筋砼框架构造,按七度抗震设防,框架抗震级别为三级。本工程施工图按照原则图集96G101《混凝土构造施工图平面整体表达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设计制作,现场施工时应配合使用。二、施工准备材料及重要机具:1.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状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查。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2.成型钢筋:必要符合施工图规格、尺寸、形状、数量。3.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铁丝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规定。4.垫块:用水泥砂浆制成,50mm见方,厚度同保护层,垫块内预埋20~22号火烧丝。或用塑料卡、拉筋、支撑筋。5.重要机具:钢筋钩子、撬棍、扳子女、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作业条件:1.钢筋进场后应检查与否有出厂证明、复试报告,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位置,按规格、使用部位、编号分别加垫木堆放。2.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3.熟悉图纸、按设计规定检查已加工好钢筋规格、形状、数量与否对的。4.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填外皮尺寸线。5.依照弹好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规定期,应进行解决。绑扎前先整顿调直下层伸出搭接筋,并将锈蚀、水泥砂浆等污垢清除干净。6.依照标高检查下层伸出搭接筋处混凝土表面标高(柱顶、墙顶)与否符合图纸规定,如有松散不实之处,要剔除并清理干净。7.模板安装完并办理预检,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

8.按规定搭好脚手架。9.依照设计图纸及工艺原则规定,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三、操作工艺绑柱子钢筋:1.工艺流程:套柱箍筋à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à画箍筋间距线à绑箍筋2.套柱箍筋:按图纸规定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3.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之后,绑扎接头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如设计无规定期,应按下表采用。受拉钢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

项次钢

型混凝土强度级别

C20C25C30

1I级钢筋35d30d25d

2II级钢筋(月牙型)45d40d35d

3III级钢筋(月牙型)55d50d45d

注:1.当I、II级钢筋d>25mm时,其搭接长度应按表中数值增长5d。

2.当螺纹钢筋直径[25mm时,其受拉钢筋搭接长度按表中数值减少5d采用。

3.任何状况下搭接长度均不不大于300mm。绑扎接头位置应互相错开。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到搭接长度1.3倍区段范畴内,有绑扎接头受力钢筋截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当采用焊接接头时,从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35倍且不不大于500mm区段内,有接头钢筋面积占钢筋总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适当超过50%;受压区不限制。4.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规定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5.柱箍筋绑扎:a.按已划好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b.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某些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c.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d.有抗震规定地区,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0,平直某些长度不不大于10d(d为箍筋直径)。如箍筋采用900搭接,搭接处应焊接,焊缝长度单面焊缝不不大于5d。e.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规定。如设计规定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f.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规定,主筋外皮为25mm,垫块应绑在柱竖筋上,间距普通1000mm,(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精确。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应在板内弯折,弯后尺寸要符合设计规定。绑剪力墙钢筋:

1.工艺流程:立2~4根竖筋à画水平筋间距à绑定位横筋à绑别的横竖筋

2.立2~4根竖筋:将竖筋与下层伸出搭接筋绑扎,在竖筋上画好水平筋分档标志,在

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竖筋分档标志,接着绑别的竖筋,最后再绑别的横筋。横筋在竖筋里面或外面应符合设计规定。3.竖筋与伸出搭接筋搭接处需绑3根水平筋,其搭接长度及位置均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无规定期,按下表施工。

项次钢

型混凝土强度级别

C20C25C30

1I级钢筋35d(30d)30d(25d)25d(20d)

2II级钢筋(月牙型)45d40d35d

3III级钢筋(月牙型)55d50d45d

4.剪力墙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筋或支撑筋,其纵横间距不不不大于600mm,钢筋外皮绑扎垫块或用塑料卡。5.剪力墙与框架柱连接处,剪力墙水平横筋应锚固到框架柱内,其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规定。如先浇筑柱混凝土后绑剪力墙筋时,柱内要预留连接筋或柱内预埋铁件,待柱拆模绑墙筋时作为连接用。其预留长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规定。6.剪力墙水平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联梁等部位锚固长度以及洞口周边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规定。7.合模后对伸出竖向钢筋应进行修整,宜在搭接处绑一道横筋定位,浇筑混凝土时应有专人看守,浇筑后再次调节以保证钢筋位置精确。梁钢筋绑扎:1.工艺流程:模内绑扎:画主次梁箍间距à放主梁次梁箍筋à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à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à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à按箍筋间距绑扎à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à按箍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