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教育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教育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教育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教育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传播学复习资料一、传播〔P2-P6〕概念: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应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以到达相互了解和影响的过程。注意点:〔P3〕①传播一般是在两个以上的假设干人中进行。②传播是一个过程。③传播是一种互动。④传播必带信息、必经通道。⑤传播以符号、信号为中介。⑥传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音乐等手段传递。⑦传播的目的在于分享信息、互相影响。⑧广义的传播还包括:自然、机器、动物传播等。构成要素:①信息——传播行为的内容。②流动——传播行为的方式。因此,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类型:〔P3-P5〕功能:〔P5-P6〕1、拉斯韦尔的传播功能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①监视环境〔认识世界的功能〕②应付环境〔改造世界的功能〕③传递遗产〔教育功能〕2、施拉姆的传播功能说: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详见P6表〕3、一般的传播功能说:沟通、协调、教育、娱乐〔详见P5-P6〕二、教育传播〔P6-P14〕定义: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适宜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与群众传播的异同点:〔P7〕相同点:两者都是人的传播活动,都是以信息传递为核心。不同点:①目的;②对象;③传者;④形式;⑤方向性;⑥信息选择。教育传播的根本特点:〔P7〕①明确的目的性②内容的严格规定性③受者的特定性④媒体和通道的多样性教育传播的构成要素:〔P7〕1、二要素说:教育者、受教育者。2、三要素说:教育者、受教育者、教材。3、四要素说: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受教育者。〔本书采用四要素说〕4、五要素说: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受教育者、教育效果。5、六要素说: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受教育者、教育效果、教育环境。教育传播系统各要素关系:〔P9〕教育传播的演进:〔P11-P13〕1、口语传播阶段2、文字传播阶段3、电子传播阶段4、网络传播阶段教育传播变革:〔P13-P14〕1、教育传播观念的变革2、教育传播要素的变革3、教育传播方式的变革三、★教育传播学〔P15-P17〕1、教育传播学的性质〔P15〕:①是交叉学科中的边缘学科。②它属于社会科学。③是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揭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与规律,以求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2、教育传播学和视听教育学、电化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的异同点〔P16-P17〕:区别点:①视听教育学以教育媒体为核心,电化教育以现代教育媒体为核心,教育传播学没有核心,同等对待教育系统中所要的组成要素。②教育传播是从整体〔所有教育资源〕出发,来探索新的教育方式,以到达优化的教育效果。视听教育学和电化教育学是从局部〔教育媒体或现代教育媒体〕出发,来探索新的教育方式,以到达优化的教育效果。③教育传播学主要研究“是什么”、“为什么”,而教育技术学主要研究“做什么”、“怎么做”。相同点:①它们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在探索新的教育方式,都是为了改良教育,实现教育过程的优化。②它们在研究中,都很重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四、编码和译码〔P21〕五、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P23-P30〕1、教学信息的设计:①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1〕分析内容,找出知识点。2〕组织内容,安排顺序。②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1〕先行组织者策略:提出先行组织者——逐步分化——综合贯穿2〕五段教学策略: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稳固→检查效果3〕▲九段教学策略〔加涅〕:引起注意→告知学生目标→刺激回忆前提性的学习→呈现侧记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引出作业→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应→评价作业→促进保持和迁移2、受教育者特征的分析:①一般特征分析;②学习风格分析;③初始能力分析。3、教学媒体的设计:①真实性情境②意境性情境③示范性情境④原理性情境⑤探究性情境4、教师与学生活动的设计:①问题/工程的设计:问题重要性。②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③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竞争、辩论、伙伴、设计、问题解决、角色扮演。④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信息海洋的导航者、情境观察的引导者、问题的设计者、协作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辅导者。六、★教育传播的根本模式〔P32-P38〕〔举例存在一定错误,请辩证性参考〕〔一〕“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举例与分析①简述: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模式。“5W”模式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根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5W”模式是:谁(Who)→说什么(SaysWhat)→通过什么渠道(InWhichChannel)→对谁(To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s)。②图示:③优缺点:5W模式的地位不可撼动,因为它最早明确地将传播过程划分为5个局部或者要素,并且相对应地限定了5个研究领域,有效地描述了传播和规划了传播学研究。对它的批评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1、这个模式将传播视作劝服性过程,认为传播是传播者打算影响接受者,并且总能取得一定效果——对此人们表示理解,因为拉斯韦尔是从研究政治传播和宣传的角度进入传播学的;2、这个模式忽略了反应;3、这个模式忽略了传播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影响;4、将传播划分为5个局部,忽略了传播行为的复杂性;同时将研究领域划分为5个局部,忽略了相互之间的关联——事实上,传播在不断进行,很难独立出一个具体和单一的传播行为。④举例与分析:物理课上,老师给学生介绍伽利略自由落体的实验,通过ppt演示和“斜板实验”形象深刻的向同学们传授了自由落体的知识,同学们很快明白了其中的原理。谁〔who〕:物理老师说什么〔sayswhat〕:讲授伽利略自由落体实验通过什么渠道〔inwhichchannel〕:ppt演示和“斜板实验”对谁〔towhom〕:所有学生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s〕:学生很快的学会了新知识〔二〕“香农—韦弗”传播模式的举例与分析①简述:C.香农〔ClaudShannon〕和W.韦弗〔Weaver〕在《传播的数学理论》(mathematicaltheoryofcommunication,1949)中提出的用以解释电报通信过程的传播模式。该模式中,信息源从许多可能的信息中确定要传播的讯息,发射器将讯息转换成适合于通道使用的信号形式。通道即将信号从发射器传递到接收器的媒体。接收器的任务是将信号转换为讯息,并发送到传播目的地即信宿。信宿是讯息所要到达的人或事。②图示:③优缺点:该传播模式系统地考虑了“信息”与“信号”之间的转换关系,运用数学模式测量信息量、信号与通道容量。同时还分析了传播中不可防止的障碍因素——噪音的问题,唯一的缺乏是它将传播描述成一种直线的单向传播过程。④举例与分析:高中课堂上,学习认识千分尺即游标卡尺以及其使用方法时,物理老师采用ppt图像展示游标卡尺的结构,口头并用文字说明的方法讲解其使用方法以及考前须知。最后老师请学生简单口述其操作,以便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信源——游标卡尺的根本内容及使用方法。编码——老师将相关知识信息通过ppt展示。整个教学传播过程其中用到了图像符号、口头语言符号、文字符号等,然后通过声音信号与光信号呈现出来。信道——声音以及光信号在教室空间传递。译码——学生将所听到和所看到的声音及光学信号转化相应的符号,然后解释为信息意义。信宿——学生本身。反应——学习结束后的行为变化,如学生能够讲述千分尺的根本结构,能够正确操作使用。老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对讲课内容进行相应调整,以便提高教学效率。干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干扰因素,如教室内外的环境,噪音,ppt图像的不清晰等因素。〔三〕“奥斯古德—施拉姆”传播模式的举例与分析〔骆利锋〕①简述:循环模式是施拉姆在奥斯古德的根底上提出的。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提出了这个新的过程模式。这一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应,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②图示:③优缺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相互连接性和交织性,已经初步具有了系统模式的特点。但是,它未能区分传受双方的地位差异,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传授双方的地位很少是完全平等的。其次,这个模式虽然能够较好地表达人际传播尤其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对群众传播过程却不能适用。同时,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平等的关系中,与社会传播的现实情况不符合。④举例与分析:A和B两人在听了教授的讲授之后,就开始进行交流了,运用自己之前所掌握得知识,分别向对方阐述自己的观点,由于观点分歧,他们便争论得面红耳赤了。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他们自身内部的一个传播过程,他们在自己共有的一个经验范围之内进行传播。两个人即是自己原有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别人传与知识的接受者,这样讯息就在他们之间流传,构成了一个循环过程。〔四〕“德弗勒”传播模式的举例与分析①简述: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又称群众传播双循环模式。50年代后期由美国社会学家M.L.德弗勒提出。在闭路循环传播系统中,受传者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送者,噪音可以出现于传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此模式突出双向性,被认为是描绘群众传播过程的一个比拟完整的模式。②图示:③优缺点:该模式的优点是:它克服了单项直线模式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应的环节和渠道,使传播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拓展了噪音的概念。显示了传者与受者含义不一致的原因,就是噪音的干扰。该模式的缺点:对群众传播过程要素的众多性和复杂性反映不够,有简单化倾向。对人类传播的新媒介和新技术未能足够重视。④举例与分析:小恬他们学校紧挨马路。在一次英语考试中,英语老师用学校里的多媒体设备给他们播放听力测试局部的听力,但是由于马路上的车辆来来往往,车鸣声很大严重影响了小恬他们的听力测试。于是他们向英语老师反映,英语老师叫他们把窗户关上并且把多媒体设备的声音调大了一点,这样就保证了小恬他们都能够听到英语听力。这个例子的信源是英语老师。信宿是学生。媒体设施是学校里的多媒体设备。噪音是马路上的车鸣声。小恬他们听力受到影响,他们向英语老师反映就是一个反应的过程。这个例子证明了德弗勒的互动传播模式。〔五〕“贝罗”传播模式的举例与分析①简述:贝罗(DBerlo)传播模式综合了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群众传播学、行为科学等新理论,去解释在传播过程中的各个不同要素。这一模式把传播过程分解为四个根本要素:信源、信息、通道和受传者。贝罗模式也叫SMCR模式,S代表信息源source,M代表信息message,C代表通道channel,R代表接受者receiver。贝罗模式明确而形象地说明了影响信息源、接受者和信息实现其传播功能的条件。②图示:③优缺点:贝罗的传播模式,原本是一般传播的模式,由于其揭示了教育传播的规律,后来被人们认同为教育传播模式。这个模式的出现,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物”引向人,从信源引向受传者,是一个了不起的奉献。然而,由于该模式是单向和线性的,缺少一定的反应环节,仍然有所缺乏。④举例与分析:初中的科学课上,老师在讲解《食盐的溶解》的实验内容,老师先后让学生通过触摸、闻气味、尝味道等手段了解食盐的品性,之后,老师播放了一段关于“食盐的溶解”实验的讲解视频,然后,老师亲自现场演示了食盐溶解的过程,最后,老师结合课本相关知识对食盐的特性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总结。信源〔S〕:-传播技能:语言、手势、表情、课程安排等。-态度:老师上课的热情度等。-知识:老师对课程相关内容的了解。-社会背景:初中教师。-文化:本科毕业。信息〔M〕:-内容:《食盐的溶解》实验。-成分:《食盐的溶解》实验讲解视频、相关讲稿等。-处理:通过讲解视频、现场演示等。-结构:各种形态均有。-符号:图片、实物、语言、文字、视频等。通道〔C〕:-视:观看老师现场演示。-听:实验讲解视频的讲说词。-触:老师让学生触摸食盐的质感。-嗅:老师让学生闻食盐的气味。-味:老师让学生品尝食盐的味道。受传者〔R〕:-传播技能:语言、手势、表情等。-态度:学生对课程的专注程度等。-知识:对相关科学知识的了解。-社会背景:学生。-文化:初中水平。〔六〕“加涅”传播模式的举例与分析①简述:加涅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之一。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假设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在各个信息加工阶段发生的事件,称为学习事件。学习事件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它形成了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的根本结构。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因而,教学阶段与学习阶段是完全对应的。在每一教学阶段发生的事情,即教学事件,这是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而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学习阶段与教学阶段的完全吻合。②图示:③优缺点:加涅的传播模式充分分析了信息在人脑中的加工处理和储存强化的过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人的信息加工的机制与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而至今尚未被人们彻底弄清的过程,加涅的传播理论仍有一定的片面性。④举例与分析:英语课上,老师教授了UNIT1的全部单词内容,并要求同学们回家后稳固复习,第二天听写。小明回家后,又重新复习了今天所学的单词内容,并进行了强化记忆。第二天的听写中,小明有2个单词没有写出来。听写后,小明又翻出英语书,对没听出来的2个单词又进行了再次记忆,保证每个单词都熟记于心。-信息的输入:老师教授了UNIT1的全部单词内容。-信息的存储:包括课堂上小明形成对单词的短时记忆以及课后小明复习所获得的强化记忆。-信息的加工处理:小明通过自己的记忆方法复习并强化记忆所学单词。-信息的输出:小明参加第二天的听写,检查单词记忆效果。-信息的反应:小明2个单词没写出来,又进行了再次地稳固。七、信息的特征〔P55-P56〕①信息是一种可以共享的资源。②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③信息可以传输和存储。④信息可以提取和加工变换。八、教育信息的概念〔P63〕①信息:自然信息、社会信息。②狭义教育信息:教育内容。③广义教育信息:包括与传递教育内容有关的其他所有信息。九、教育信息的特征〔P64-P65〕:科学性、目的性、系统性、共享性、多样性十、★符号的分类〔P69-P70〕〔案例分析〕十一、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的运用〔P78-P80〕1、教育传播中的语言符号及其作用:〔1〕教科书〔文字教材〕中的语言符号。〔2〕教师语言-教学语言、提问与讨论语、评论语。〔3〕校园播送语。2、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运用的原那么:(1)目的性;(2)针对性;(3)强化性;(4)调整性;(5)整体性;十二、★非语言符号〔P82〕〔案例分析〕视觉性非语言符号:1、动态的视觉非语言符号①体语〔bodylanguage〕②运动画面③人际距离2、静态的视觉非语言符号①静止体态;②象征符号;③实义符号;④环境;⑤静态图片;听觉性非语言符号:1、类语言①声音要素:音调、音量、音素、音质②功能性发声:哭、笑、哼、哈、呻吟、口头语2、其他声音符号①自然界;②动物;③火车、轮船;④上下课铃声;⑤人的脚步声;⑥音乐;十三、非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的应用〔P86-P89〕教育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原那么:辅助性;②准确性;③适宜性;④稳定性;⑤情感性;十四、传播通道〔P92-P94〕十五、★教育传播通道中的干扰〔P96-P97〕〔案例分析〕①来自信源的干扰:信源混乱、质量不高;三人成虎、谣言等。②来自编码的干扰:乱用成语、语义不清等。③来自信道的干扰:线路不佳;设备不良;环境不好;④来自译码的干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断句。十六、戴尔的经验之塔〔P103〕①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越抽象。②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到抽象。③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开展,要形成概念。④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得学习更为具体、从而造成更好的抽象。⑤位于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起到桥梁的作用。⑥应该不应该把直接经验过分看重?从具体情况出发。十七、★★教师的角色〔把关人〕〔P114〕〔教师该具备哪些品质P120〕库尔特.卢因1947年在《群体生活渠道》中提出“把关人”概念。把关人:就是信息传递线路上有权决定让哪些信息通过的人。起到过滤、把关的作用。十八、教师的传播行为〔P116〕1、教育信息的收集:①明确目标和内容;②选择信息源;③考虑收集方法:文献/访谈/测验/仪器;2、教育信息的加工:①去粗取精、去伪成真,选择性整理;②变无序为有序,有序化加工;③转换与再组织,优化编码;3、教育信息的传递:①传递的信息要有针对性。②传递的信息应该是完备的。③要注意信息的时效。④要注意学生的反应信息。⑤要注意克服信息传递中的干扰。十九、环境〔P137〕1、什么是环境:生物学:所谓环境,是指主体周围与主体密切相关的一切要素构成的体系。教育学:是指人周围的一切事物,这些事物能够给人以一定的影响。系统论:是指系统赖以存在和开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2、环境与人的关系:①环境影响人:狼孩、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②人改造环境:人类是能动地积极地接受环境的影响,也给环境以反作用,改变环境。二十、★教育传播环境〔P138〕〔校园环境的分析【下接】〕:1、定义:是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开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2、主要因素:①校园环境;②教室环境;③社会信息;④人际关系;⑤校风班风;⑥电、光、色、空气、温度;二十一、★温大校园根底环境的分析〔仅供参考/以自己小组分析报告为主〕:〔一〕校园根底环境的分析:1、天气:温州大学地处温州,温州空气情况良好,气温适宜,冬天较温暖,但天气多变,难以预测。温州大学位于茶山高教园区,空气质量较高,舒适度较高。2、交通:处于茶山高教园区,车辆较少,交通环境相对乐观,但仍存在交通平安风险。3、户外活动场所:大学城内设有学子广场、商务中心等,提供了休闲娱乐去处及活动场地。另外,茶山镇上的物资也相对丰富,能满足大学生日常生活所需。4、平安设施:教学楼、宿舍区灭火器、消防栓等设施齐全,宿舍区一层都有安装防护栅栏,整体消防、防盗系数较高。5、噪音:大学城车辆较小,车辆较少,周边也无工厂等工业设施,生活环境比拟安静,适合学习与生活。〔二〕校园建筑布局的分析:我们学校的建筑没有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根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学校没建在地震断裂带、地质塌裂、暗河、洪涝等自然易发及人为风险高的地段和污染超标的地段,校园场地与垃圾箱有足够的距离,学校教学楼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要求,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场地、设施及建筑,校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面地采用透水地面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阳,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停车场设计合理,校区建有足够的地下车库。我们学校分南白校区,南北校区对称分布,学校建筑坐白朝南,布局非常合理。学校的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安排得当,适合学生学习、生活、休息、活动。〔三〕教室物质设施的分析:1.教室规模适中,属于扁平型,这样便于师生互动。而且,即使是最后一排学生也能看到到黑板,不会影响学习效果。2.窗户很大,能通过更多的光线。而且有利于空气的流通3.音响、投影的摆放位置适宜,保证了学生看得见,听得清。4.电风扇,日光灯充,保证学生在炎热,黑暗的条件下也能安心学习。5.教室四周设计风格单一固定,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上课情绪。〔四〕教室空间设施的分析:1.教室课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