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生物质能系列_第1页
第3章 生物质能系列_第2页
第3章 生物质能系列_第3页
第3章 生物质能系列_第4页
第3章 生物质能系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质能的利用第三章23本章主要内容生物质能简介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与应用前景生物质能的发电及应用生物质能发电的经济技术性评价4生物质能简介

生物质主要包括农业废弃物(如植物的秸秆、枝叶)、水生植物、油科植物、动物粪便等。生物质是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组成的复合体,主要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淀粉、蛋白质、脂质等。

生物质能是蕴藏在生物质中的能量,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贮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目前广泛使用的化石能源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也是由生物质能转变而来的。生物质能源是一种理想的可再生能源,具有以下特点:①可再生性;②低污染性;③广泛的分布性生物质能的利用拾柴背秸秆的老大爷晾晒在墙上的干牛粪生物质能在能源系统中的地位

生物质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生物质能是可持续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1世纪中叶,采用新技术生产的各种生物质替代燃料将占全球总能耗的40%以上。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正在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改变能源结构、生产和消费方式,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资源对建立可持续供给的能源系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910利用生物质能的途径有:(P43)物理转化化学转化生物转化11生物质能存在形式(P41)

1.森林能源及其废弃物

2.农作物及其副产物

3.禽畜粪便

4.生活垃圾

5.(水生植物)6.(油料植物)12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前景

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常规能源不可能完全满足广大农村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且由于国际上各种有关环境问题的公约,限制CO2等温室气体排放,这就要求改变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传统格局。因此,立足于农村现有的生物质资源,研究新型转换技术,开发新型装备既是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减少排放、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也就是生物质能的转化技术,将生物质能转化为人们所需要的热能或进一步转化为清洁二次能源,如电能。

131.生物质可以转化的能源形式(1)直接燃烧获取热能(2)沼气(3)乙醇(4)甲醇(5)生物质气化产生的可燃气体及裂解产品142.生物质能的实用转化技术

(1)生物质压缩成型和固体燃料制取技术(2)生物质气化技术

(3)生物质热裂解液化制取生物油技术(4)干湿法厌氧消化制取沼气技术

15生物质燃气炉生物质水暖锅炉16生物质洁燃锅炉生物质洁燃气化锅炉1、直接燃烧点燃(C6H10O5)n+6nO26nCO2+5nH2O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1、直接燃烧注释:用纤维素(C6H10O5)n代表植物枝叶的主要成分(C6H10O5)n+6nCO26nCO2+5nH2O点燃缺点:

生物质燃烧过程的生物质能的净转化效率在20-40%之间。2、生物化学转换(1)制沼气:利用植物的秸杆、枝叶、杂草和动物粪便等生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过细菌发酵制取沼气。(P61)条件:厌氧主要成分:甲烷主要优点:气体燃料、环保副产肥料利用植物的秸杆、枝叶、杂草等制取沼气(2)制乙醇:用含糖类、淀粉(C6H10O5)n较多的农作物(如玉米、高粱)为原料,通过水解、发酵制乙醇。(P54)酶(C6H10O5)n+nH2OnC6H12O6C6H12O62C2H5OH+2CO2↑酶生物化学转换乙醇汽油(P57)90%汽油+10%乙醇一、可增加汽油中的含氧量,使燃烧更充分,降低尾气中有害物质含量二、提高汽油的标号,使发动机运行更平稳;三,能消除发动机内积炭,可延长发动机寿命

3、热化学转换(生物质气化)复杂的化学反应生物质可燃性气体生物质能源特点储量大,地球上每年生物质能总量约1400-1800亿吨(干重),相当于目前每年总能耗的十倍;低含量的N,S,可以大量减少NOx,SOx等有毒气体排放,被称为“绿色石油”;兼容性最好,同时是唯一的可储存和运输的可再生能源。CO2以及SOx、NOx减少排放每利用一万吨秸秆代替燃煤,可以减少CO2排放1.4万t,SO240t,烟尘100t.生物质燃料的燃烧

生物质能与化石能源相比,具有可再生和低污染的优势,因此受到全世界普遍的重视,并已成为新能源的发展方向之一生物质因具有挥发分高、炭活性高、N和S含量低,灰分低,生命周期内燃烧过程CO2零排放等特点,特别适合燃烧转化利用,是一种优质燃料生物质燃烧原理(P44)燃烧过程是燃料和空气间的传热、传质过程。直接燃烧反应时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是发生在碳表面和氧化剂之间的气固两相反应。燃烧机理:静态渗透式扩散燃烧

燃料表面可燃挥发物燃烧,形成火焰燃料表层部分的碳处于过渡燃烧区,形成较长火焰燃料更深层渗透,焦炭的扩散燃烧,产物CO继续燃烧在层内进行碳燃烧,形成CO,球表面CO燃烧可燃物基本燃尽生物质的燃烧特性

生物质燃料的燃烧过程主要分为挥发分的析出、燃烧和残余焦炭的燃烧、燃尽两个独立阶段。其燃烧过程的特点是:

(1)生物质水分含量较多,燃烧需要较高的干燥温度和较长的干燥时间,产生的烟气体积较大,排烟热损失较高;

(2)生物质燃料的密度小,结构比较松散,迎风面积大,容易被吹起,悬浮燃烧的比例较大;

(3)生物质发热量低,炉内温度场偏低,形成稳定的燃烧比较困难;

(4)由于生物质挥发份含量高,燃料着火温度较低,一般在250℃~350℃温度下挥发分就大量析出并开始剧烈燃烧,此时若空气供应量不足,将会增大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损失;

(5)挥发分燃尽后,受到灰烬包裹和空气渗透困难的影响,焦炭颗粒燃烧速度缓慢、燃尽困难,如不采取适当的必要措施,将会导致灰烬中残留较多的余碳,增大不完全燃烧损失。由此可见,生物质燃烧设备的设计和运行方式的选择应从生物质的燃烧特性出发,保证生物质燃烧设备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提高生物质开发利用的效率。生物质燃烧技术生物质直接燃烧生物质直接送入燃烧室燃烧,产生的能量主要用于发电或集中供热。生物质与煤的混合燃烧

燃烧过程:水分蒸发、前期生物质及挥发分的燃烧、后期煤的燃烧.

优点:废物利用,同时减少了NOx的排放。原因:生物质的含N量比煤少,并且生物质中的水分使燃烧过程冷却,减少了NOx的热形成。生物质的气化燃烧高温条件下,利用部分氧化法,使可燃物转化成可燃气体并燃烧的过程。生物质燃烧应用生物质燃烧直接发电生物质与过量空气在锅炉中燃烧,产生的热烟气和锅炉的热交换部件换热,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在蒸汽轮机中膨胀做功发出电能。

应用:高效燃烧、热电联产、过程控制、烟气净化、减少排放量与提高效率等技术领域。生物质气化(P48)生物质气化及其特点(P48)以生物质为原料,以氧气、水蒸气或氢气等作为气化剂,在高温条件下通过热化学反应将生物质中可以燃烧的部分转化为可燃气的过程。主要有效成分:CO、H2、CH4、CO2生物质气化原理:包括生物质碳与氧的氧化反应;碳与CO2、H2O的还原反应;生物质的热分解反应气化炉四个区域:干燥层:原料中的水分蒸发热解层:挥发分大量析出氧化层:热解残余木炭及挥发分与空气反应还原层:以上燃烧产物及水蒸气与木炭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和CO。生物质气化工艺(P49)

原料在限量供应的空气或氧气及高温条件下被转化为燃料气。三个阶段:

1)物料干燥失水

2)热解形成小分子气态产物、焦油及焦炭

3)热解产物在高温下进一步生成气态烟类产物、氢气等可燃物质,固态碳则生成CO。生物质气化分类:

1)空气气化;2)氧气气化;3)蒸汽气化;

4)干馏气化;5)蒸汽---空气气化;6)氢气气化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概念:生物质转化为可燃气,在利用可燃气推动燃气发电设备进行发电过程:生物质气化---气体净化---燃气发电特点:技术灵活;洁净;经济生物质热解技术(P50)生物质热解及其特点生物质在无空气等无氧情况下发生不完全热降解生成炭、可冷凝液体和气体产物的过程。产物:炭、液体和气体生物质热解原理物理变化-----热量传递化学变化-----复杂的化学反应生物质热解工艺工艺流程:干燥—粉碎—热解—产物炭和灰的分离—气态生物油的冷却—生物油的收集等。(1)原料干燥和粉碎;(2)热裂解;(3)焦炭和灰的分离;(4)液态生物油的收集。生物质热解产物:生物油(用作燃料油);不可凝气体;灰等。生物质直接液化(P52)生物质液化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将生物质转化为液态产品的过程。直接液化是一个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热化学过程,是将生物质与一定量溶剂混合放在高压釜(fu)中,抽真空或通入保护气体,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将生物质转化为高热值的液体燃料。生物质液化的实质是将固态的大分子有机聚合物转化为液态的小分子有机物质。过程三阶段:首先,破坏生物质的宏观结构,分解为大分子化合物;然后,大分子链状有机物解聚,反应介质溶解之;最后,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经水解或溶剂溶解获得液态小分子有机物。生物质直接液化工艺流程(见53页图)液化产物及应用(53页)生物燃料乙醇(P54)生物燃料乙醇及其特点概念:以高糖分生物质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制成乙醇,进一步脱水使乙醇含量达99.6%以上,再加上适量变性剂而制成。经适当加工,燃料乙醇可以制成乙醇汽油、乙醇柴油、乙醇润滑油等。燃料乙醇燃烧充分,节能环保,抗爆性能好。燃烧过程CO2及含硫气体排放低于汽油燃料。加入10%燃料乙醇的乙醇汽油燃烧:CO排量下降30.8%,碳氢化合物排量下降13.4%,CO2排量下降3.9%。生物燃料乙醇的应用(见57页)生物燃料乙醇的制备工艺包括:淀粉质原料制备生物燃料乙醇;纤维素原料制备生物燃料乙醇。工艺实质:乙醇发酵。(54-56)非粮食类生物质酶水解乙醇经济预测生物柴油生物柴油---又叫生物甲酯、酯化油脂,即脂肪酸甲酯的混合物,它与柴油分子碳数相近。制备原料:食用油及餐饮废油、动物脂肪、油籽、树种等----含有丰富的脂肪酸甘油酯。制备原理:脂肪酸甘油酯与低碳醇之间的转酯化反应,即催化剂存在下的酯交换。一、化学法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法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包括均相化学催化法和非均相化学催化法

均相催化法包括碱催化和酸催化:催化剂为NaOH、KOH、H2SO4、HCl等非均相催化法:采用固体催化剂,如ZnO、ZnCO3、K2CO3、硫酸锡、氧化锆、钨酸锆等。反应快、寿命长、不受皂化反应影响、易分离。生物酶催化法生产生物柴油原理:油脂+低碳醇---脂肪酶----转酯化反应------相应的脂肪酸甲酯及乙酯脂肪酶:酵母脂肪酶、根霉脂肪酶、毛霉脂肪酶等为高效利用脂肪酶,减低成本,工艺上常采用脂肪酶固定化技术。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原理:植物油和超临界甲醇之间的酯交换反应,不用催化剂。超临界状态下,甲醇和油脂成为均相,反应速率常数大,反应时间短。不使用催化剂,分离工艺简单,不排放废酸、碱液。油脂在200°C以上会迅速发生水解,生产游离脂肪酸、单甘油酯、二甘油酯等。而游离脂肪酸在水和甲醇共同形成微酸性体系中具有较高活性,故能和甲醇发生酯化反应,且不影响酯交换反应继续进行生物柴油的应用:见60页生物质燃料油发电技术46

生物柴油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以大豆、油菜籽等油料作物以及油棕、黄连木等油料林木果实为原料制成的液体燃料,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可再生性强、污染性低等特点,是优质的石油、柴油代用品。471.生物柴油特性

(1)比普通柴油更优异的产品性能1)较好的低温流动性和燃烧性能2)具有无腐蚀性的特点3)较好的润滑性

(2)比普通柴油更多元的环保特质1)排放烟度低、保护大气环境2)不含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3)可再生的原料2.国际及国内生物柴油技术状况48

生物柴油产业在发达国家发展迅速,美国、德国、日本、巴西,包括印度都推动这项产业的发展,累计总产量已超过1000万吨,生物燃料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应用。2005年,全世界生物燃料乙醇的总产量约为3×107t,其中巴西和美国的产量均约为1.2×107t;生物柴油总产量约2.2×106t,其中德国约为1.5×106t。我国提出发展各种石油替代品,将发展生物液体燃料确定为国家产业发展方向。

3.生物质燃料油发电的技术经济性49

生物质燃料油比重油廉价,与天然气相当。生物质燃料油一般采用快速裂解工艺生产,其生产成本比天然气的低。生物质燃料油在天然气发电站通过二级燃烧可获得70%能量,而在火力发电站中,生物质燃料油与木炭混合燃烧可获得85%能量,因而生物质燃料油可以十分方便地作为发电站的主要燃料之一,而且其二氧化碳的排放完全达到环保标准。

3.生物燃料油发电方式生物质燃料油发电方式50生物质发电-规模与发电机选择生物质

DirectCombustion内燃机电能生物质IGCC燃气轮机电能生物质蒸汽轮机电能IGCCη=10-15%η=30-35%η=35-45%规模<200KW200KW<规模<1MW1MW<规模国内学者对生物质发电的经济评估电价超过0.5¥/KW·h,值得投资。生物质发电主要技术障碍之一

---燃气除焦技术电机要求焦油含量:0.02-0.05g/m3;H2<15%汽化后焦油含量:2-50g/m3;除焦技术:1燃气高温过滤;2水洗除焦;3静电除焦;4热裂解法,温度过高,产生NOx;5催化裂解法,最理想,技术不成熟。沼气技术沼气的成分和性质沼气发酵微生物学原理沼气发酵微生物:不产甲烷微生物群落和为产甲烷微生物群落。不产甲烷微生物群落:兼性厌氧菌,具有水解和发酵大分子有机物而产生酸的功能,为产甲烷微生物提高营养物质和能量。产甲烷微生物群落:甲烷细菌。在厌氧条件下,甲烷细菌可利用不产甲烷微生物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代谢物作为营养物质和能量而生长繁殖,并最终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沼气发酵二阶段:产酸阶段和产气阶段(62页)机械工业出版社561.沼气的产生原理沼气是由多种厌氧微生物混合作用产生发酵而产生的。在这些厌氧微生物中,按微生物的作用不同,可分为纤维素分解菌、脂肪分解菌和果胶分解菌等。在发酵过程中,这些微生物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完成沼气发酵过程。沼气发酵产生的物质主要有三种:一是沼气,以甲烷和CO2为主,其中甲烷含量在55%~70%,是一种清洁能源;二是消化液(沼液),含可溶性N、P、K,是优质肥料;三是消化污泥(沼渣),主要成分是菌体、难分解的有机残渣和无机物,是一种优良有机肥,具有土壤改良功效,沼气的生成物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图3-1为我国农村推广使用的水压式沼气池的结构。正常情况下,这种家用沼气池在中国南方可年产沼气250~300m3,提供一个农户8~10个月的生活燃料。

图3-1

水压式沼气池结构

1-进料口2—0压水位3—输出阀门4—盖板5—溢流口

6—贮留室7—水压箱8—渗井9—发酵室10—贮气室沼气发酵有四个特点:58沼气微生物自身耗能少沼气发酵能够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物沼气发酵能处理的废物种类多沼气发酵受温度影响较大

59生物质能的发电及应用由于电能具有清洁、易传输、易使用等优良特性,只要提供电能,几乎所有的设备都可以满足各自的需要。因而生物质能除了直接转化成热能供消费外,最终消费形式还是以转化成电能为主。生物质能的发电主要有沼气发电、垃圾焚烧发电以及生物质燃料发电等形式。沼气发电、电能变换与控制策略61沼气发电机原理:沼气发电的实现62沼气发电主要有沼气燃烧发电与沼气燃料电池发电

(1)沼气燃烧发电

沼气以燃烧方式进行发电,是利用沼气燃烧产生的热能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机械能并带动发电机而发电。沼气可以被多种动力设备使用,如内燃机、燃气轮机、锅炉等。图3-2是采用沼气发动机(内燃机)、燃气轮机和锅炉(蒸汽轮机)发电的结构示意图,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通过动力发电机组和热交换器转换再利用,相对于不进行余热利用的机组,其综合热效率要高。从图中可见,采用发动机方式的结构最简单,而且还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图3-2沼气燃烧发电类型内燃机64图3-2沼气燃烧发电类型(续)

图3-3是采用不同种类动力发电装置的效率比较。从中可见,在4000

kW以下的功率范围内,采用内燃机具有较高的利用效率。相对燃煤、燃油发电来说,沼气发电的特点是功率小,对于这种类型的发电动力设备,国际上普遍采用内燃机发电机组进行发电,否则在经济性上不可行。图3-3不同动力设备的能量利用率

沼气与几种典型燃气低位热值与燃--空混合气低位热值的比较情况如表3-1所示。沼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从表3-1中可以知道,它的低位热值仅次于天然气,而在燃烧时,其燃--空混合气的低位热值也是比较高的,因而沼气是一种优质的燃气。表5-1几种典型燃气及燃――空混合气的低位热值比较气体种类气体低位热值(kJ/m3)理论空气量/燃气(m3)理论燃烧度(0C)燃-空混合气低位热值(kJ/m3)天然气365869.6419703438焦炉煤气176154.2119983381混合煤气138583.1819863315沼气212235.5619403191秸秆煤气53160.91810279867

典型的沼气内燃机发电系统的工艺流程如图3-4所示。沼气发电系统主要由消化池、贮气罐、供气泵、沼气发动机、交流发电机、沼气锅炉、废热回收装置(冷却器、预热器、热交换器、汽水分离器、废热锅炉等)、脱硫化氢及二氧化碳塔、稳压箱、配电系统、并网输电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沼气发电、电能变换与控制策略68图3-4沼气内燃机发电系统的工艺流程图沼气发电、电能变换与控制策略70

图3-5是广东省佛山市利用城市垃圾综合处理产生沼气,用于发电的工艺流程图。

1—污泥进料口2—发酵池3—循环管道4—循环泵5—溢流管6—沼气储气罐7—沼气发动机8—三相交流发电机9—消化污泥阀10—沉淀池11—溢流管12—排渣阀13—贮留池14—排污管图3-5沼气发电工艺流程图71

图3-6是利用沼气与天然气双气源的锅炉,在沼气可以满足锅炉燃烧要求时,采用由沼气供气的方式;当沼气不能满足锅炉燃烧要求时,切换至天然气供气方式。这种方式是共用了一个燃烧器,即采用一拖二的方式使两种气源合用一个燃烧控制器。

图3-6沼气与天然气双气源锅炉

锅炉燃烧产生高温高压饱和蒸汽,进入蒸汽轮机,并带动发电机高速旋转实现发电。其实现发电原理的控制框图如图3-7所示。沼气发生装置沼气储存装置气源自动选择天然气供气系统温度控制发酵反应控制燃烧控制器锅炉系统蒸汽轮机发电机中央控制器控制电源系统供用户或并网图3-7沼气和天然气双气源锅炉发电系统的控制框图

(2)沼气燃料电池发电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储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当源源不断地从外部向燃料电池供给燃料和氧化剂时,它就可以连续发电。

依据电解质的不同,燃料电池分为碱性燃料电池、磷酸型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等。沼气燃料电池是将沼气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装置,它所用的“燃料”并不燃烧,而是直接产生电能。

沼气燃料电池系统的组成燃料处理单元发电单元电流转换单元7475

1)燃料处理单元。该单元主要部件是改质器,它以镍为催化剂,将甲烷转化为氢气,反应过程如式3-1(参与反应的水蒸汽来自发电单元)

为了降低CO的浓度,在铜和锌的催化作用下,混合气体在改质器后的变成器中得到进一步的改良,反应式如式

(3-1)(3-2)2)发电单元。发电单元基本部件由两个电极和电解质组成,氢气和氧化剂(O2)在两个电极上进行电化学反应,电解质则构成电池的内回路,其工作原理简图如图3-8所示。电解质可采用磷酸,其发电效率虽然较低,但温度低(约200℃)。在磷酸电解质中,电池反应为阳极阴极(3-3)(3-4)图3-8沼气燃料电池(磷酸型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电流转换系统主要任务是把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供交流负载使用还可以实现并网供电。

沼气燃料电池所用的沼气,其纯度要求较高,因而需要对沼气进行提纯。双塔式吸收法是沼气提纯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装置简图如图3-9所示。这种装置具有组成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的特点。第一吸收塔用处理水吸收大部分CO2和H2S,第二吸收塔用NaOH水溶液溶解吸收,这样可节省NaOH的用量。用此装置提纯沼气,CH4的回收率高,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沼气发电的控制策略78围绕着提高沼气燃烧发电或沼气燃料电池的转化效率,沼气发电的控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1)净化及提纯沼气

沼气发动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沼气的净化处理和混合。

1)沼气的净化处理。

2)沼气发电机组的防腐处理。

3)电控混合器技术。

79图3-9双塔式吸收法提纯沼气

图3-10沼气热、电、冷三联供系统

利用沼气热、电、冷三联供,提高沼气发电系统的总体利用率,系统如图3-10所示。

81项目名称指标发力输出功率200kW输出电压(频率)400V(50Hz),480V(60Hz)发电效率40%余热利用效率/温度41%/60℃热水燃料/消耗量天然气/43m3/h有害排放物NOX:低于5ppmSOX:可忽略不计噪音约60分贝(距设备10米处)排水净水(接近于零污染)应用时供应水自来水或纯净水(接近于零)应用时供应氮气N24个圆柱型容器存有7m3

的氮气用于一次启动与停机循环(保护)操作自动,可远程控制表3-2

PC25TMC主要性能及技术指标广州市番禺水门种猪场正在建设的由日本政府提供的200kW的沼气燃料电池装置。该200kW燃料电池设备由东芝公司下属的ONSI公司提供,型号为PC25TMC,主要技术指标,见表3-2。(2)沼气燃料电池的发电控制82

一套完整的沼气燃料电池发电系统除了具备沼气燃料电池组、沼气供气系统、沼气净化及提纯系统、直流稳压器、逆变器以及冷却系统之外,最重要的是燃料电池控制器,这样才能对系统中的气、水、电、热等进行综合管理,形成能够自动运行的发电系统。其交流发电系统如图3-11所示。

图3-11沼气燃料电池的交流发电系统框图

垃圾焚烧发电、电能变换与控制策略84目前我国对垃圾的处理手段主要集中在填埋和焚烧两种方式。填埋是大量消纳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方法,所谓直接填埋法是将垃圾填入已预备好的坑中盖上压实,使其发生生物、物理、化学变化,分解有机物,达到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焚烧法是将垃圾置于高温炉中,使其中可燃成分充分氧化的一种方法,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和供暖。随着中国“十二五”规划对发展新能源,提倡环保型循环经济的进一步重视,国家对垃圾发电产业的政策扶持会继续加强。

1.垃圾焚烧发电的工艺流程85(1)垃圾焚烧前无分检处理图3-12为垃圾焚烧前无分检处理的工艺流程,美国洛杉矶市LongBeach垃圾发电就是采用这个工艺流程。

图3-12无分检场垃圾发电工艺流程

86

(2)垃圾焚烧前有分检处理图3-13为垃圾焚烧前有分检场垃圾发电工艺流程,美国夏威夷市垃圾发电就是采用这种流程。图3-13有分检场垃圾发电工艺流程

2.建设垃圾发电的必备条件87(1)城市生活垃圾热值应较高(2)城市经济实力应较强(3)较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和转运系统(4)较完善的环保处理系统3.垃圾焚烧发电的电能变换及控制策略88

垃圾焚烧发电的控制包括电厂的自动控制,以及发电后的电能变换控制。根据垃圾焚烧电厂控制系统的规模以及要求达到的控制水平,目前技术水平先进的垃圾焚烧发电站(厂)普遍采用基于以太网、具有远程通讯和监控能力的现场总线构筑分布式控制系统,采用多种化学成份检测传感器(气体、液体、固体等)及电力电子变换器(变频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