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04(8-10章)【考点清单】-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串讲大通关(人教版)_第1页
清单04(8-10章)【考点清单】-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串讲大通关(人教版)_第2页
清单04(8-10章)【考点清单】-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串讲大通关(人教版)_第3页
清单04(8-10章)【考点清单】-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串讲大通关(人教版)_第4页
清单04(8-10章)【考点清单】-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串讲大通关(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西北地区【考点01】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草原和荒漠1.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域辽阔,国界绵长,邻国众多,面积约占全国的30%。2.位置和范围:位置大致位于A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③祁连山、=4\*GB3④阿尔金山、B昆仑山以北范围E新疆维吾尔自治区,F内蒙古自治区大部以及甘肃、宁夏北部3.地形地势和河流地形高原盆地为主,高原分布于东部,盆地分布于西部。西部地形具有‘三山夹两盆’的特征。地形区a准噶尔盆地、b塔里木盆地、c内蒙古高原气候气候干旱,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面积广大气河流内流河为主,最大的内流河是G塔里木河,该河流经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4.(1)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2)原因:①我国跨经度最广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②山脉对夏季风的阻挡,导致海上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5.降水对西北植被的影响(1)西北降水的特征:自东向西降水量不断减少。(2)原因:海陆因素——越往西距海越远降水越少。(3)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易错点】(1)错别字:“准噶尔”、“塔克拉玛干”。(2)西北大多是内流河,有一条我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2)植被类型的顺序,自西向东的变化和自东向西的变化。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1.灌溉农业(1)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源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2)当地地人民凭借河流、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等水源,发展农业生产,河西走廊与河套平原、银川平原成为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3)银川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河套平原称为“塞上米粮川”。2.畜牧业——是本区主要的生产方式和重要的经济支柱。(1)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广大,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畜牧业分布区,其中内蒙古牧区是我国最大的牧区;(2)主要牧区:牧场类型牧场类型主要优良畜种贺兰山以东内蒙古牧区,宁夏牧区温带草原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宁夏的滩羊贺兰山以西新疆牧区高山草场新疆细毛羊、伊犁马【易错点】(1)宁夏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主要的畜种是滩羊。(2)银川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水源来自于黄河,河西走廊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三、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1.土地退化的类型: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地污染等多种形式2.土地荒漠化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人为原因——过度放牧、樵采和垦荒等原因。3.土地荒漠化的危害:(1)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2)荒漠化导致沙漠面积扩大,埋没了村庄、道路和良田;(3)荒漠化还会影响到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如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频现。4.土地荒漠化的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防沙治沙等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易错点】土地退化和土地荒漠化的关系。【考点02】干旱得宝地——塔里木盆地一、自然环境与范围(1)主要的河流有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河流的补给来源是高山冰雪融水。(2)大沙漠占全国沙漠面积的2/3,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易错点】“三山夹两盆”的山脉和盆地顺序。二、新疆的绿洲农业1.绿洲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有地下水、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土质较好的冲积平原上,尤以天山北麓地带最为突出。2.绿洲面积虽然仅占全区总面积的8%,却集中了全区90%以上的人口和城市。3.绿洲农业是新疆农业的一大特色。小麦、玉米、棉花、甜菜等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哈密瓜、葡萄、番茄、啤酒花等是当地的名优特色产品。4.新疆长绒棉生长条件: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5.新疆瓜果甜的原因: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积累多,特别甜。7.坎儿井:通过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蒸发量小,流量稳定。【易错点】(1)绿洲农业的分布地区以及主要的灌溉水源。(2)新疆瓜果甜的主要原因是昼夜温差大。三、油气资源的开发1.能源的分布:有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资源。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储量大,是西气东输工程的源地。2.西气东输工程(1)一线工程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东至广州。(2)对输入地的影响: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东部大气环境质量。(3)对输出地的影响: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减少薪柴的砍伐,保护生态环境。【易错点】西气东输工程对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影响不同,输入地缓解能源紧张;输出地是经济发展。第九章青藏地区【考点01】自然特征与农业一、世界屋脊位置大致位于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喜马拉雅山脉以北范围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以及云南省和甘肃省的一小部分1.地形地势和河流地形主体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地貌冰川广布,雪山连绵。山峰之间高差不大,地形相对山区较为平坦,“远看是山,近看是川”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气候高山高原气候。冬寒夏凉,降水少,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日照资源丰富河流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发源地湖泊分布着最高的高原湖群,其中青海湖是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2.(1)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2)高寒的原因:①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一般来书海拔高,气温低;②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大。【易错点】(1)错别字:“屋脊”、“喜马拉雅”、“雅鲁藏布”。(2)青藏地区不止有西藏哈青海,还包括四川的西部以及云南,甘肃的一小部分。(3)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但不是最大的高原。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1.青藏地区草原面积广大,畜牧业是本区主要的生产方式。2.青藏地区的农业:畜牧业种植业类型高寒畜牧业高寒种植业分布地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农产品牦牛、藏绵羊、藏山羊青稞、小麦和豌豆3.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地带的原因:河谷地带海拔较低,水热条件较好。4.青稞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粮食作物,是藏族同胞的主要粮食作物,以青稞粉为主要原料做成的糌粑是藏族人民的主食。【易错点】青藏高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青稞,也种植小麦和豌豆能耐寒作物。(2)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地带,不是因为河谷地带的海拔很低,是相对青藏高原的海拔比较低。(3)保护措施: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防止青藏地区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三、青藏地区的资源开发1.矿产资源(1)青藏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铁、钾盐以及锂、镍、金等矿产资源。(2)柴达木盆地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当前,矿产开发主要集中在柴达木盆地,是名副其实的“聚宝盆”。2.清洁能源(1)青藏地区拥有开发潜力巨大的水能、太阳能和地热等清洁能源。(2)旅游资源:原生态的高原雪域风光,独特的藏族风情文化。【易错点】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考点0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一、江河的源地(1)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其中长江总水量的四分之一、黄河总水量的近二分之一都来自这里。(2)被称为“中华水塔”。(3)保护措施:①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以桥代路,草皮移植植。②2000年8月,全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易错点】三江源的三条河流。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1.生态脆弱的原因:(1)自然原因:海拔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土层瘠薄。(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2.生物多样性的破坏(1)独特动植物:藏羚羊、野牦牛﹔冬虫夏草、雪莲、藏红花;(2)破坏行为:过度采挖、盗猎;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考点01】举世瞩目的成就1.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成绩斐然。2.1978年,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再次加速,逐渐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考点02】发展中面临的挑战1.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