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7_第1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7_第2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7_第3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7_第4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2024年1月26日

三门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提到“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如可言乎"。文质随着时代改变,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学,网络文学由时代催生、因时代而兴旺、也随着时代而变化。

回想这些年来的网络文学创作发展,很多作品完结之后,很少有人会记住它说了什么。那些被读者记住、视为经典、时不时就会去重温的作品,则穿越了时光的河流,以各种方式延续着它的生命,永不过时,这就是精品的力量。

不可否认,因为网络文学创作更新量大、更新速度快,部分作品在人物塑造、叙事逻辑、精神内核的表现上会显得比较薄弱,而恰恰这些要素就是影响作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果想要提升作品质量,打造精品,必须重视并加强这三方面在行文中的作用。

我们经常会点评一部网络文学作品是否具有“网感”,这种所谓的“网感",其实就是网络文学最突出的叙事优点和长处,即“代入感”,即故事情节带着读者往前走,让读者身临其境,与主角灵魂交融。读者在作品的世界里遨游,体验着主角的悲欢离合。很难想象,一个扁平化的、脸谱化的、虚妄的、没有真情实感的、处处透着“虚假"的主角,能够顺利完成这一项代入任务。可以说,一旦主角得不到读者的认可,这本书就已失败大半。

“人设”立住了,还需要叙事逻辑的流畅和自洽。好的作品逻辑应该是能够自洽的,即使是在作者虚构出来的世界观中,它也应该是完整的、能得到读者认可的,它会让读者相信其存在的合理性,从而获得沉浸式的阅读感,不会因为怀疑和不满。

再说到精神内核的表达,没有灵魂的作品是行尸走肉,不会被读者记住,更不会被市场记住。然而精神表达很需要技巧,如果生搬硬套喊口号,只会赶走读者。如同做菜,光有花架子而无真材实料,不香不好吃,等待它的只有被撤走、被嫌弃的命运。文艺无界别,纵观流传于世的所有文艺作品,包括诗词歌舞、音乐美术,无一不是以美动人,以情感人。它们不会喊口号,它们只是如同花香、月光、晨雾、春雨一般,在我们观赏、聆听它的时刻,无声无息地将我们包围其中,浸入到我们的肌肤和灵魂中,让我们体会到它的美,萌生出很多不同的感悟。这种穿透世俗和时光的力量,无坚不摧,网络文学创作也应该具备这样的美感和实力。

文艺作品的表达方式可以不同,但创作的道路是相通的,无论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都需要创作者沉心静气,在时代的洪流中用眼睛和心灵去认真观察、体会、积累、分析、提炼生活,精心打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自洽的逻辑、优美激昂的精神内涵,才能让作品具备“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找到和自己相似一面"的特质,从而和时代产生共鸣,打动读者,留住读者,流传于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发挥所长、创作经典、立体形象地全方面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网络文学的使命和责任。唯有精品方能长久,每一位网络文学创作者都应该为此而努力。

(摘编自意千重《精品化是网络文学创作的突破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能被读者记住、视为经典的精品网络文学作品,往往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以书籍、影视、游戏等方式延续生命。

B.网络文学创作更新数量大、速度快,那些在人物塑造、叙事逻辑、精神内核的表现上比较薄弱的作品会逐渐淹没在作品的洪流中。

C.好的网络文学作品,叙事逻辑完整合理,给读者很强的代入感,读者很难对其有怀疑与不满。

D.所有读者都能在网络文学中找到和自己相似的人物形象,而这也是网络文学能和时代产生共鸣、感动读者、流传于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文心雕龙·时序》之语,直接引出精品化是网络文学创作的突破口的观点。

B.以花香、月光、晨雾等作比喻,生动表现了优秀文艺作品润物无声的美感。

C.本文首尾呼应。第三到第六段为总分结构,强调了人物塑造、叙事逻辑、精神内核在行文中的作用。

D.精品化是网络文学创作的突破口。每一位网络文学创作者都应不负时代,努力创作文学精品。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论点的一项是()

A.互联网的普及、电子阅读的媒介转换,使网络文学创作的门槛较低,很多人可以通过注册账号成为写手,实现其文学梦想。

B.党的十八大以来,时代巨变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素材,书写现实、表现生活,成为网文创作的重要主题。

C.一部好的网络文学作品,应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同时也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

D.优秀的网络小说主角,应该有某种可以引发读者共鸣的特质,能抓住契机激发读者的情感燃点,使读者的心灵得到满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人体内都有数十万亿计的细胞,它们每天有序“工作”,人体才能正常运转。

但如果人体的正常细胞发生了病变,这个“生了病"的细胞就会变成另一副面孔。它不再有计划地正常分裂,而是变得极具掠夺性,疯狂抢占营养、恶性繁殖、生长失控,这就是癌细胞。所以,一旦人类遭遇细胞癌变,往往会陷入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面对癌细胞的“肆意妄为”,人类并非束手无策。药物治疗、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就成了人类消灭“肿瘤君"的三大手段。放射治疗是最常用的。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手段,放射治疗已有100多年历史。在放疗“1.0时代”,最常使用的射线是X射线,此外还有我们熟悉的伽马射线,它们都被称为传统放疗射线。

在对抗癌细胞时,传统射线就像是一个蒙着眼睛的“杀手",无法主动辨别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在进入人体后实施无差别杀伤。传统射线这种自带的属性,对于患者而言,随之而来的就是难以避免的副作用,甚至容易造成更为严重的并发症。最可怕的是,经常出现好细胞先死亡、癌细胞的生命力却特别顽强的结果。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放射技术也在进步,科研人员不断寻找、创造、改良着可以利用的新手段,最终找到了比传统射线这个“蒙眼杀手”更有智慧和本事的新一代“杀手",它的名字叫“重离子束”。

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研发的国内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离子治疗系统的出现,意味着在抗击癌症的放疗之路上,中国正式迈入了全面升级并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放疗“2.0时代"。

1903年,英国物理学家威廉·亨利·布拉格与克里曼在实验中观测到带电粒子束进入物质后,会在某个深度形成一个剂量高峰,科学界称之为“布拉格峰”。

这个“神奇"的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1946年,美国人威尔逊首次提出用布拉格峰进行肿瘤放疗,这就意味着,带电粒子束比传统放疗射线更具优势。1975年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实践了首例使用重离子束对肿瘤放疗的案例。此后,日本、德国、中国相继开展重离子束治疗肿瘤的研究。

重离子束在穿越生物组织的过程中,沉积的剂量较小,也就是说在穿透过程中,重离子束只是路过并不施加伤害,正常细胞终于可以不再躺枪,有利于保护正常组织和关键器官;当它到达癌细胞时,才开始放大招杀敌,就是所谓的剂量主要沉积在射程末端,这个现象就是前文提到的“布拉格峰”。布拉格峰精确落在肿瘤处,既可进行精准杀灭,同时也能关爱健康组织。

重离子束进入生物组织后,在癌细胞聚集的地方,沉积的能量密度高,这会使得癌细胞DNA产生双链断裂的比例较高。都双键断裂了,癌细胞再想恶性繁殖也是很难很难了……重离子相对生物学效应比传统放疗射线要高约3倍。因而,重离子束对癌细胞的“杀伤力"更大,治疗次数相应减少,从而缩短治疗周期。

重离子束与生物组织的原子核相互作用后会产生正电子发射体,利用正电子发射体层技术进行外部成像,并与治疗计划的CT图像比对,可以对重离子束照射到体内肿瘤的剂量分布进行在线验证,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重离子束可控制在毫米级范围内,能精确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且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达到最小,对于不宜手术、对常规射线不敏感、常规射线治疗后复发的部分肿瘤,均可接受重离子束的治疗。

由于自身独特的物理和生物学特性,重离子束被认为是21世纪最理想的放疗射线。

(摘编自《重离子束:打败癌细胞的新一代“杀手”》,《光明日报》2021年8月12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射线作为“蒙眼杀手",在对抗癌细胞过程中经常把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同时消灭。

B.人类细胞遭遇癌变后,会按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性治疗三个阶段来进行治疗。

C.详尽地介绍“布拉格峰”知识及引入治疗的过程,体现了科普文章的科学性、知识性的特点。

D.继美国、日本、德国之后,我国也开展重离子束治疗肿瘤的研究,这标志我国进入放疗的新时代。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常细胞“工作",癌细胞“肆意妄为”,比拟修辞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通俗易懂。

B.传统射线治疗癌症不仅无法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C.“重离子相对生物学效应比传统放疗射线要高约3倍",运用准确的数字,更有说服力。

D.“2.0时代”和“1.0时代"的对比,有力地证明重离子束是21世纪最理想的放疗射线。

6.重离子束治疗癌症具有哪些优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俗世奇人之罐儿

冯骥才

①罐儿是码头最穷的人。

他爹是要饭的,死得早,他娘靠给人家缝补衣服把他拉扯大。他娘没吃过一顿饱饭,省下来的吃的全塞进了他的嘴里,他却依旧瘦胳膊瘦腿,胸脯赛搓板。打他会走的时候,就去街上要饭。十五岁那年白河闹大水,水往城里灌。城内城外所有寺庙都成了龙王庙,人们拿木盆和门板当船往外逃。他娘带着他跑出了城,一直往南逃难,连饿带累,娘死在路上。②他孤单一个人只能再往下逃,可是拿嘛撑着,靠嘛活着,往哪儿去,全都不知道。

这天下晌,来到一个村子,身上没多大劲儿了,他想进村找个人家讨口吃的。忽然,他看见村口黑森森大槐树下有个窝棚,棚子上冒着软软的炊烟,一股煮饭的香味儿扑面而来。③这可是救命的气味儿!他赶紧奔过去,走到窝棚前,看到一个老汉正在煮粥。老汉看他一眼,没吭声,低头接着煮粥。

他站在那儿,半天不敢说话。忽听老汉说:“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

他听了一怔。罐儿是他的名字。他现在还不明白,爹娘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叫他有口饭吃。他爹是要饭的,要饭的手里不就是拿个罐儿吗?

可是,他现在两手空空,嘛也没有。

老汉说:“没罐儿?好办。那边地上有一堆和好的泥,你去拿泥捏一个罐儿,放在这边的火上烧烧就有了。"

罐儿看见那边地上果然有一堆泥,他过去抓起泥来捏罐儿。可是他从小没干过细活儿,拙手拙脚,罐儿捏得歪歪扭扭、鼓鼓瘪瘪,丑怪之极,像一个大号的烂柿子皮。老汉看了一眼,没说话,叫他放在这边火中烧,还给他一把蒲扇,扇火加温,不久罐儿就烧了出来。老汉叫他把罐子放在一个木案上,给他盛粥。他把罐儿捧起来往案子上一放,只听“咔嚓”一声,罐儿竟散成一堆碎块。他不明白一个烧好的罐儿,没磕没碰,怎么突然散了。

老汉还是不说话,扭身从那边地上捧起一堆泥,放在案上,自己干起来。他先用掌揉,再用拳捶,然后提起来用力往桌上“啪、啪"地一下下摔,不一会儿这堆泥就变得光滑、细腻、柔韧,并随着两只手上下翻卷,渐渐一个光溜溜的泥罐子就美妙地出现在眼前,好赛变戏法。老汉一边干活儿,一边说了两句:“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

这两句话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罐儿说的。他没弄明白老汉这两句话的意思,好像戏词,听起来似唱非唱。

老汉捏好罐儿,便放在火中烧,很快烧成,随即从锅里舀一勺热腾腾香喷喷的粥放在里边,叫他喝。他扑在地上跪谢老汉,边说:“我一个铜子也没给您。"

老汉伸手拦住他,嘴里又似唱非唱地说了两句:“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

等罐儿把热粥喝进肚里后,老汉对他说:“这一带的胶泥好烧陶。反正你也没事,就帮我把地上那些泥都捏成罐儿吧。你照我刚才的做法慢慢做,一时半时做不好也没关系。"

罐儿应声,开始捏罐。按照老汉的做法,一边琢磨一边做,做过百个之后,一个个开始像模像样起来。他回过头想对老汉说话,老汉却不见了。窝棚内外找遍了,影儿也没找着,怎么找也找不着。

窝棚里还有半锅粥,够他喝三天。原打算喝完粥接着往前走。可是他待在窝棚里这三天,慢慢把老汉那几句似唱非唱的话琢磨明白了——老汉不仅给他粥喝,救他一命,还教他做罐。

④前边的两句话“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是教他活下去的要领:后边两句话“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这是告诉他做人做事的道理。

这个烧陶的棚子不是老天爷给他安排的一个活路吗?那么老汉又是谁呢?没人告诉他。

多少年后,天津津南有个小村子,原本默默无闻,由于陶器做得好,众人都知道了。这人专做陶盆陶缸陶碗陶盏。这地方的胶泥很特别,烧过之后,赤红如霞,十分好看;外边再刷一道黑釉,结实耐用,轻敲一下,其声好听,有的如磬,有的如钟,人人喜欢,渐渐闻名,连百里之外的人也来买他的陶器用。这人的大名没人知道,都叫他罐儿。他铺子门口堆了一些罐子,那时逃荒逃难的年年都有,逃难路过这里,便可以拿个罐儿去要饭用,他从不要钱。有人也留在这里,向他学艺,挖泥烧陶,像他当年一样。

又过了许多年,外边的人不知这村子的村名,只知道这村子出产陶器,住着一些烧陶的人家。家家门口还放着一些小小的要饭用的陶罐,任由人拿。后来,人们就叫这村子“罐儿庄”或“罐子庄"。一个秀才听了,改了一个字,叫贯儿庄,这个字改得好,从此这个小村子就有了大名。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介绍罐儿父母先后去世的情况以及当时的背景信息,写出了罐儿家庭的悲惨以及罐儿生长环境的恶劣。

B.煮粥老汉说“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既指盛粥的罐儿,又暗示老汉知道罐儿的名字。

C.在罐儿初次捏罐儿时,所捏的罐儿不仅外形丑怪,而且烧制后还很不中用,这符合罐儿的身份和现实逻辑。

D.老汉在教会罐儿捏罐儿之后,竟然不见了,这看似不合情理,却又耐人寻味。

8.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独立成段,点明主人公的最显著特点,突出文章的主旨,又易于引起读者注意。

B.句子②承上文而来,写出了罐儿的“孤单"和走投无路,且“嘛”富有一定的地域色彩。

C.句子③中的“救命",符合当时罐儿的心理状态,又以感叹号写出了罐儿的强烈感情。

D.句子④两处引用老汉的原话,既写出老汉对罐儿的深刻影响,又明确罐儿的具体感悟。

9.小说为什么详细描写了老汉捏罐儿的情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0.小说讲述“俗世奇人”的故事,其中哪些人“奇"?奇在何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小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

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讳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而完;所至官舍虽卑陋,其庭宇洒扫,必肃而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从容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俊,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此类。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惟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生时,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

夫人享年三十七,用夫恩封南阳县君。二男一女。以其年七月七日卒于高邮。梅氏世葬宛陵,以贫不能归也,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润州之某县某原。

铭曰:高崖断谷兮,京口之原。山苍水深兮,土厚而坚。居之可乐兮,卜者曰然。骨肉归土兮,魂气升天。何必故乡兮,然后为安?

(选自《欧阳修诗文集笺注·居士集》卷三十六有删改)

1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必问曰A今日孰与饮B而乐乎C闻D其贤者也则悦E否则F叹曰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丐我以铭而葬焉,“丐”指“求,乞求,请求",与《〈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中“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的“丐"意思相同。

B.年二十以归吾,“归”表示“女子出嫁",与《项脊轩志》中“后五年,吾妻来归。”“归"意思相同。

C.殓以嫁时之衣,“殓”指“安葬",与《祭十二郎文》中“殓不凭其棺”“殓"意思相同。

D.抑吾妻之助也,“抑”指“或许",与《琵琶行》中“弦弦掩抑声声思”的“抑"意思不同。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以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关注民生疾苦,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

C.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D.谢氏出身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1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而完。

(2)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五首(其一)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①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释:①竹叶:即竹叶青酒。

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阳独酌,抱病登台,首联交代了诗人写作的时间、地点及生活情状。

B.菊花是实景,竹叶却非写实,然而此联字面工整贴切,倒也新鲜别致。

C.诗人虽登台却不能饮酒,连菊花也不开放,这让诗人倍感失落和无奈。

D.本诗感情饱满,诗人形象鲜活,颇能显示出杜甫晚年律诗的悲壮风格。

16.《杜诗镜铨》云,此诗“五、六写景,言外无限凄凉。”试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艺术价值很高,融写景、抒怀和哲理于一体。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离情和相思之诚意,诗中“_____________,"还表达着人事代谢变化、江月光耀恒久的真理。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有道者不失立身之基,人可谢世,而精神价值万古长存。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到了三门峡,才知道仰韶文化、道家文化和虢国文化都发源于三门峡,同时还是黄帝的铸鼎地、老子《道德经》的著经地、佛教禅宗始祖菩提达摩的圆寂地。到了三门峡,才知道这里盛产灵宝大枣、仰韶酒、渑池仰韶杏、牛心柿饼……而最让我难忘的,却是三门峡湿地公园的天鹅。

那景观,对词语匮乏的我来讲,只能用震撼二字来形容了!见过天鹅,一般是在公园里,七八只,黑白兼有,优雅地游弋在水塘或湖泊里。那天抵达湿地公园时,天有些阴沉,轻薄的雾气弥漫,远远地,我只望到密密麻麻蠕动着的白色斑点,近了些,才看清是一只只天鹅!那些天鹅,有的成群结队在湿地上散步,有的结伴在河水中觅食,还有的独自舒展翅膀,擦着水面或芦苇缓慢地飞翔。那是怎样的一种场景呢?在城市边缘,一条不算宽阔的河流将依稀可见的高楼大厦隔在一侧,而水的这边,在树木和芦苇的点缀下,体态优雅、神色自若的成千上万只天鹅在悠闲地过冬。让我意外的是,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天空中的小雪一片一片落下,由疏而密,由小及大,漫天雪色中,天鹅们拍打着翅膀欢歌,而眼神不济的我,已分不清是天鹅在雪色中舞蹈,还是雪花在鹅群中飘散了。

18.下列句子中的“才”与文中加点的“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为年轻人施展才能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B.青少年只有刻苦学习,将来才能成就大业。

C.天快亮了,她才回家。

D.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歌。

19.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这片的鸟儿很多,有麻雀、乌鸦、鹧鸪……夜莺却有六只。

B.我们齐声朗诵起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C.罗伯特说:“这些钱……都是……都是……我要存着买战斗机用的。"

D.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成“那些天鹅成群结队地在湿地上散步,觅食,舒展翅膀,擦着水面或芦苇缓慢地飞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高考考场上紧张,或许在所难免,①。在心理学中,压力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倒U型曲线来解释。如果以完全放松的状态作为零点,那么随着压力的逐步提升,紧张感来袭,人体反而能够逐渐激发出潜在能力,思考和行动的效率也会随之提升。所以适度的紧张对考生来说是好事。面对压力,紧张是正常现象,刻意追求过于放松的心态反而违背常理,会适得其反,进一步加剧紧张焦虑的心态。②,都要允许一定程度的紧张存在,不要对放松心态过于执着。尤其是对家长来说,切忌一味地反复劝诫考生不要紧张。高考从来都不只是考学生,③。

专家认为,高考期间,家长要负责好“后勤保障"工作,给予考生一个独立、安静、不被打扰的备考空间就是对其最大的帮助。不要总是围着孩子问“你考得怎么样?感觉如何?”给予考生过多的额外关注,会给考生带来额外的心理压力。高考期间家长更应该像往常一样,保证正常的生活节奏和规律,因为父母的状态只有稳定、正常,考生才能用平和的心态去应对考试。虽然高考是一场人生重要的“大考",但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都应理性地看到,在漫长的人生长河中,高考只是一个过程、一个阶段,是高中时代的结束,也昭示着新生活的开始,应以平常心看待。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选必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学习了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论说。这些论说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对修身养性的劝勉,至今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启迪。在新的时代,有些经典语句,如从新的角度或许还有新的理解或启示。从下列语句中任选其一,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理解。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2024年1月26日

三门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提到“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如可言乎”。文质随着时代改变,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学,网络文学由时代催生、因时代而兴旺、也随着时代而变化。

回想这些年来的网络文学创作发展,很多作品完结之后,很少有人会记住它说了什么。那些被读者记住、视为经典、时不时就会去重温的作品,则穿越了时光的河流,以各种方式延续着它的生命,永不过时,这就是精品的力量。

不可否认,因为网络文学创作更新量大、更新速度快,部分作品在人物塑造、叙事逻辑、精神内核的表现上会显得比较薄弱,而恰恰这些要素就是影响作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果想要提升作品质量,打造精品,必须重视并加强这三方面在行文中的作用。

我们经常会点评一部网络文学作品是否具有“网感",这种所谓的“网感”,其实就是网络文学最突出的叙事优点和长处,即“代入感",即故事情节带着读者往前走,让读者身临其境,与主角灵魂交融。读者在作品的世界里遨游,体验着主角的悲欢离合。很难想象,一个扁平化的、脸谱化的、虚妄的、没有真情实感的、处处透着“虚假”的主角,能够顺利完成这一项代入任务。可以说,一旦主角得不到读者的认可,这本书就已失败大半。

“人设"立住了,还需要叙事逻辑的流畅和自洽。好的作品逻辑应该是能够自洽的,即使是在作者虚构出来的世界观中,它也应该是完整的、能得到读者认可的,它会让读者相信其存在的合理性,从而获得沉浸式的阅读感,不会因为怀疑和不满。

再说到精神内核的表达,没有灵魂的作品是行尸走肉,不会被读者记住,更不会被市场记住。然而精神表达很需要技巧,如果生搬硬套喊口号,只会赶走读者。如同做菜,光有花架子而无真材实料,不香不好吃,等待它的只有被撤走、被嫌弃的命运。文艺无界别,纵观流传于世的所有文艺作品,包括诗词歌舞、音乐美术,无一不是以美动人,以情感人。它们不会喊口号,它们只是如同花香、月光、晨雾、春雨一般,在我们观赏、聆听它的时刻,无声无息地将我们包围其中,浸入到我们的肌肤和灵魂中,让我们体会到它的美,萌生出很多不同的感悟。这种穿透世俗和时光的力量,无坚不摧,网络文学创作也应该具备这样的美感和实力。

文艺作品的表达方式可以不同,但创作的道路是相通的,无论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都需要创作者沉心静气,在时代的洪流中用眼睛和心灵去认真观察、体会、积累、分析、提炼生活,精心打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自洽的逻辑、优美激昂的精神内涵,才能让作品具备“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找到和自己相似一面”的特质,从而和时代产生共鸣,打动读者,留住读者,流传于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发挥所长、创作经典、立体形象地全方面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网络文学的使命和责任。唯有精品方能长久,每一位网络文学创作者都应该为此而努力。

(摘编自意千重《精品化是网络文学创作的突破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能被读者记住、视为经典的精品网络文学作品,往往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以书籍、影视、游戏等方式延续生命。

B.网络文学创作更新数量大、速度快,那些在人物塑造、叙事逻辑、精神内核的表现上比较薄弱的作品会逐渐淹没在作品的洪流中。

C.好的网络文学作品,叙事逻辑完整合理,给读者很强的代入感,读者很难对其有怀疑与不满。

D.所有读者都能在网络文学中找到和自己相似人物形象,而这也是网络文学能和时代产生共鸣、感动读者、流传于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文心雕龙·时序》之语,直接引出精品化是网络文学创作的突破口的观点。

B.以花香、月光、晨雾等作比喻,生动表现了优秀文艺作品润物无声的美感。

C.本文首尾呼应。第三到第六段为总分结构,强调了人物塑造、叙事逻辑、精神内核在行文中的作用。

D.精品化是网络文学创作的突破口。每一位网络文学创作者都应不负时代,努力创作文学精品。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论点的一项是()

A.互联网的普及、电子阅读的媒介转换,使网络文学创作的门槛较低,很多人可以通过注册账号成为写手,实现其文学梦想。

B.党的十八大以来,时代巨变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素材,书写现实、表现生活,成为网文创作的重要主题。

C.一部好的网络文学作品,应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同时也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

D.优秀的网络小说主角,应该有某种可以引发读者共鸣的特质,能抓住契机激发读者的情感燃点,使读者的心灵得到满足。

【答案】1.D2.A3.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根据“才能让作品具备‘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找到和自己相似一面’的特质,从而和时代产生共鸣,打动读者,留住读者,流传于世"可知,“所有读者”错误,且无因果关系。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直接引出精品化是网络文学创作的突破口的观点"错误。根据原文第一段“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提到‘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如可言乎’。文质随着时代改变,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学。网络文学由时代催生,因时代而兴旺,也随着时代而变化”可知,引用《文心雕龙·时序》之语,引出的是网络对文学由时代催生而且会随时代变化的观点。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本文论点是:精品化是网络文学创作的突破口。

A.讲的是网络文学创作的门槛较低。

B.讲的是时代巨变对网络文学创作的影响。

C.讲的是好的网络文学作品应具备哪些品质。

A、B、C三项都与网络文学创作的精品化关系不大。

D.讲的是优秀的网络小说主角所县有的特质,对应了关于“人物塑造"的内容,能支撑论点。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人体内都有数十万亿计的细胞,它们每天有序“工作”,人体才能正常运转。

但如果人体的正常细胞发生了病变,这个“生了病"的细胞就会变成另一副面孔。它不再有计划地正常分裂,而是变得极具掠夺性,疯狂抢占营养、恶性繁殖、生长失控,这就是癌细胞。所以,一旦人类遭遇细胞癌变,往往会陷入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面对癌细胞的“肆意妄为”,人类并非束手无策。药物治疗、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就成了人类消灭“肿瘤君"的三大手段。放射治疗是最常用的。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手段,放射治疗已有100多年历史。在放疗“1.0时代”,最常使用的射线是X射线,此外还有我们熟悉的伽马射线,它们都被称为传统放疗射线。

在对抗癌细胞时,传统射线就像是一个蒙着眼睛的“杀手",无法主动辨别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在进入人体后实施无差别杀伤。传统射线这种自带的属性,对于患者而言,随之而来的就是难以避免的副作用,甚至容易造成更为严重的并发症。最可怕的是,经常出现好细胞先死亡、癌细胞的生命力却特别顽强的结果。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放射技术也在进步,科研人员不断寻找、创造、改良着可以利用的新手段,最终找到了比传统射线这个“蒙眼杀手”更有智慧和本事的新一代“杀手",它的名字叫“重离子束”。

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研发的国内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离子治疗系统的出现,意味着在抗击癌症的放疗之路上,中国正式迈入了全面升级并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放疗“20时代"。

1903年,英国物理学家威廉·亨利·布拉格与克里曼在实验中观测到带电粒子束进入物质后,会在某个深度形成一个剂量高峰,科学界称之为“布拉格峰”。

这个“神奇"的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1946年,美国人威尔逊首次提出用布拉格峰进行肿瘤放疗,这就意味着,带电粒子束比传统放疗射线更具优势。1975年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实践了首例使用重离子束对肿瘤放疗的案例。此后,日本、德国、中国相继开展重离子束治疗肿瘤的研究。

重离子束在穿越生物组织的过程中,沉积的剂量较小,也就是说在穿透过程中,重离子束只是路过并不施加伤害,正常细胞终于可以不再躺枪,有利于保护正常组织和关键器官;当它到达癌细胞时,才开始放大招杀敌,就是所谓的剂量主要沉积在射程末端,这个现象就是前文提到的“布拉格峰”。布拉格峰精确落在肿瘤处,既可进行精准杀灭,同时也能关爱健康组织。

重离子束进入生物组织后,在癌细胞聚集的地方,沉积的能量密度高,这会使得癌细胞DNA产生双链断裂的比例较高。都双键断裂了,癌细胞再想恶性繁殖也是很难很难了……重离子相对生物学效应比传统放疗射线要高约3倍。因而,重离子束对癌细胞的“杀伤力"更大,治疗次数相应减少,从而缩短治疗周期。

重离子束与生物组织的原子核相互作用后会产生正电子发射体,利用正电子发射体层技术进行外部成像,并与治疗计划的CT图像比对,可以对重离子束照射到体内肿瘤的剂量分布进行在线验证,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重离子束可控制在毫米级范围内,能精确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且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达到最小,对于不宜手术、对常规射线不敏感、常规射线治疗后复发的部分肿瘤,均可接受重离子束的治疗。

由于自身独特的物理和生物学特性,重离子束被认为是21世纪最理想的放疗射线。

(摘编自《重离子束:打败癌细胞的新一代“杀手”》,《光明日报》2021年8月12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射线作为“蒙眼杀手",在对抗癌细胞过程中经常把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同时消灭。

B.人类细胞遭遇癌变后,会按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性治疗三个阶段来进行治疗。

C.详尽地介绍“布拉格峰”知识及引入治疗的过程,体现了科普文章的科学性、知识性的特点。

D.继美国、日本、德国之后,我国也开展重离子束治疗肿瘤的研究,这标志我国进入放疗的新时代。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常细胞“工作",癌细胞“肆意妄为”,比拟修辞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通俗易懂。

B.传统射线治疗癌症不仅无法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C.“重离子相对生物学效应比传统放疗射线要高约3倍",运用准确的数字,更有说服力。

D.“2.0时代”和“1.0时代"的对比,有力地证明重离子束是21世纪最理想的放疗射线。

6.重离子束治疗癌症具有哪些优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答案】4.C5.B

6.①精准性高;②治疗周期短;③安全性高;④副作用小。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同时消灭”错误。原文是说“在对抗癌细胞时,传统射线就像是一个蒙着眼睛的‘杀手’,无法主动辨别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在进入人体后实施无差别杀伤",“无差别杀伤”不代表是“同时消灭"。

B.“会按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性治疗三个阶段来进行治疗”错误。三种治疗手段不是三个治疗阶段。

D.“这标志我国进入放疗的新时代"错误。标志我国进入放疗新时代的是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研发的国内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离子治疗系统的出现。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B.“还会引发严重并发症”错误。“甚至容易造成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并不是所有治疗都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选项以偏概全。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重离子束在穿越生物组织的过程中,沉积的剂量较小,也就是说在穿透过程中,重离子束只是路过并不施加伤害,正常细胞终于可以不再躺枪”“布拉格峰精确落在肿瘤处,既可进行精准杀灭,同时也能关爱健康组织"可知,重离子束治疗精准性高;

由“重离子相对生物学效应比传统放疗射线要高约3倍。因而,重离子束对癌细胞‘杀伤力’更大,治疗次数相应减少,从而缩短治疗周期”可知,重离子束治疗治疗周期短;

由“重离子束与生物组织的原子核相互作用后会产生正电子发射体,利用正电子发射体层技术进行外部成像,并与治疗计划的CT图像比对,可以对重离子束照射到体内肿瘤的剂量分布进行在线验证,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可知,重离子束治疗安全性高;

由“重离子束可控制在毫米级范围内,能精确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且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达到最小,对于不宜手术、对常规射线不敏感、常规射线治疗后复发的部分肿瘤,均可接受重离子束的治疗”可知,重离子束治疗副作用小。

(三)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俗世奇人之罐儿

冯骥才

①罐儿是码头最穷的人。

他爹是要饭的,死得早,他娘靠给人家缝补衣服把他拉扯大。他娘没吃过一顿饱饭,省下来的吃的全塞进了他的嘴里,他却依旧瘦胳膊瘦腿,胸脯赛搓板。打他会走的时候,就去街上要饭。十五岁那年白河闹大水,水往城里灌。城内城外所有寺庙都成了龙王庙,人们拿木盆和门板当船往外逃。他娘带着他跑出了城,一直往南逃难,连饿带累,娘死在路上。②他孤单一个人只能再往下逃,可是拿嘛撑着,靠嘛活着,往哪儿去,全都不知道。

这天下晌,来到一个村子,身上没多大劲儿了,他想进村找个人家讨口吃的。忽然,他看见村口黑森森大槐树下有个窝棚,棚子上冒着软软的炊烟,一股煮饭的香味儿扑面而来。③这可是救命的气味儿!他赶紧奔过去,走到窝棚前,看到一个老汉正在煮粥。老汉看他一眼,没吭声,低头接着煮粥。

他站在那儿,半天不敢说话。忽听老汉说:“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

他听了一怔。罐儿是他的名字。他现在还不明白,爹娘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叫他有口饭吃。他爹是要饭的,要饭的手里不就是拿个罐儿吗?

可是,他现在两手空空,嘛也没有。

老汉说:“没罐儿?好办。那边地上有一堆和好的泥,你去拿泥捏一个罐儿,放在这边的火上烧烧就有了。”

罐儿看见那边地上果然有一堆泥,他过去抓起泥来捏罐儿。可是他从小没干过细活儿,拙手拙脚,罐儿捏得歪歪扭扭、鼓鼓瘪瘪,丑怪之极,像一个大号的烂柿子皮。老汉看了一眼,没说话,叫他放在这边火中烧,还给他一把蒲扇,扇火加温,不久罐儿就烧了出来。老汉叫他把罐子放在一个木案上,给他盛粥。他把罐儿捧起来往案子上一放,只听“咔嚓"一声,罐儿竟散成一堆碎块。他不明白一个烧好的罐儿,没磕没碰,怎么突然散了。

老汉还是不说话,扭身从那边地上捧起一堆泥,放在案上,自己干起来。他先用掌揉,再用拳捶,然后提起来用力往桌上“啪、啪”地一下下摔,不一会儿这堆泥就变得光滑、细腻、柔韧,并随着两只手上下翻卷,渐渐一个光溜溜的泥罐子就美妙地出现在眼前,好赛变戏法。老汉一边干活儿,一边说了两句:“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

这两句话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罐儿说的。他没弄明白老汉这两句话的意思,好像戏词,听起来似唱非唱。

老汉捏好罐儿,便放在火中烧,很快烧成,随即从锅里舀一勺热腾腾香喷喷的粥放在里边,叫他喝。他扑在地上跪谢老汉,边说:“我一个铜子也没给您。”

老汉伸手拦住他,嘴里又似唱非唱地说了两句:“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

等罐儿把热粥喝进肚里后,老汉对他说:“这一带的胶泥好烧陶。反正你也没事,就帮我把地上那些泥都捏成罐儿吧。你照我刚才的做法慢慢做,一时半时做不好也没关系。”

罐儿应声,开始捏罐。按照老汉的做法,一边琢磨一边做,做过百个之后,一个个开始像模像样起来。他回过头想对老汉说话,老汉却不见了。窝棚内外找遍了,影儿也没找着,怎么找也找不着。

窝棚里还有半锅粥,够他喝三天。原打算喝完粥接着往前走。可是他待在窝棚里这三天,慢慢把老汉那几句似唱非唱的话琢磨明白了——老汉不仅给他粥喝,救他一命,还教他做罐。

④前边的两句话“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是教他活下去的要领:后边两句话“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这是告诉他做人做事的道理。

这个烧陶的棚子不是老天爷给他安排的一个活路吗?那么老汉又是谁呢?没人告诉他。

多少年后,天津津南有个小村子,原本默默无闻,由于陶器做得好,众人都知道了。这人专做陶盆陶缸陶碗陶盏。这地方的胶泥很特别,烧过之后,赤红如霞,十分好看;外边再刷一道黑釉,结实耐用,轻敲一下,其声好听,有的如磬,有的如钟,人人喜欢,渐渐闻名,连百里之外的人也来买他的陶器用。这人的大名没人知道,都叫他罐儿。他铺子门口堆了一些罐子,那时逃荒逃难的年年都有,逃难路过这里,便可以拿个罐儿去要饭用,他从不要钱。有人也留在这里,向他学艺,挖泥烧陶,像他当年一样。

又过了许多年,外边的人不知这村子的村名,只知道这村子出产陶器,住着一些烧陶的人家。家家门口还放着一些小小的要饭用的陶罐,任由人拿。后来,人们就叫这村子“罐儿庄"或“罐子庄”。一个秀才听了,改了一个字,叫贯儿庄,这个字改得好,从此这个小村子就有了大名。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介绍罐儿父母先后去世的情况以及当时的背景信息,写出了罐儿家庭的悲惨以及罐儿生长环境的恶劣。

B.煮粥老汉说“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既指盛粥的罐儿,又暗示老汉知道罐儿的名字。

C.在罐儿初次捏罐儿时,所捏的罐儿不仅外形丑怪,而且烧制后还很不中用,这符合罐儿的身份和现实逻辑。

D.老汉在教会罐儿捏罐儿之后,竟然不见了,这看似不合情理,却又耐人寻味。

8.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独立成段,点明主人公的最显著特点,突出文章的主旨,又易于引起读者注意。

B.句子②承上文而来,写出了罐儿的“孤单”和走投无路,且“嘛"富有一定的地域色彩。

C.句子③中的“救命”,符合当时罐儿的心理状态,又以感叹号写出了罐儿的强烈感情。

D.句子④两处引用老汉的原话,既写出老汉对罐儿的深刻影响,又明确罐儿的具体感悟。

9.小说为什么详细描写了老汉捏罐儿的情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0.小说讲述“俗世奇人"的故事,其中哪些人“奇”?奇在何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7.B8.A

9.①丰富了老汉的形象,展示了老汉精湛的捏罐手艺。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教罐儿捏罐手艺,罐儿靠制作陶器谋生做铺垫。③凸显了小说主旨,彰显了不求回报、乐于助人的主题。

10.①老汉。老汉在帮助罐儿学习制陶的技术之后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②罐儿。罐儿制陶技艺精湛,让津南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子变得众人皆知。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品相关内容的能力。

B.“又暗示老汉知道罐儿的名字"错误,从文本来看,老汉并不知道罐儿的名字,老汉说的罐儿只是盛粥的器具。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A.“突出文章的主旨”错误,本文的主旨不是表现罐儿的“贫穷",而是写其善良和对爱心的传递。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段作用的能力。

“老汉还是不说话,扭身从那边地上捧起一堆泥……不一会儿这堆泥就变得光滑、细腻、柔韧,并随着两只手上下翻卷,渐渐一个光溜溜的泥罐子就美妙地出现在眼前,好赛变戏法”“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文段内容展示了老汉精湛的捏罐手艺,再配以哲理性的自言自语,丰富了老汉的形象。

后文罐儿依照此处老汉的做法才慢慢学会了捏罐,并以之为生,此处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教罐儿捏罐手艺,罐儿靠制作陶器谋生做铺垫。老汉示范捏罐,只是为了帮助罐儿学个谋生的手艺,没有一点功利心,这一情节凸显了小说主旨,彰显了不求回报、乐于助人的主题。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文中两个主要人物老汉和罐儿都是奇人。

老汉。“罐儿应声,开始捏罐。按照老汉的做法,一边琢磨一边做,做过百个之后,一个个开始像模像样起来。他回过头想对老汉说话,老汉却不见了。窝棚内外找遍了,影儿也没找着,怎么找也找不着……这个烧陶的棚子不是老天爷给他安排的一个活路吗?那么老汉又是谁呢?没人告诉他”,老汉在帮助罐儿学习制陶的技术之后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罐儿。“多少年后,天津津南有个小村子,原本默默无闻,由于陶器做得好,众人都知道了。这人专做陶盆陶缸陶碗陶盏。这地方的胶泥很特别,烧过之后,赤红如霞,十分好看;外边再刷一道黑釉,结实耐用,轻敲一下,其声好听,有的如磬,有的如钟,人人喜欢,渐渐闻名,连百里之外的人也来买他的陶器用",罐儿制陶技艺精湛,让津南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子变得众人皆知。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小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

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讳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而完;所至官舍虽卑陋,其庭宇洒扫,必肃而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从容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俊,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此类。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惟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生时,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

夫人享年三十七,用夫恩封南阳县君。二男一女。以其年七月七日卒于高邮。梅氏世葬宛陵,以贫不能归也,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润州之某县某原。

铭曰:高崖断谷兮,京口之原。山苍水深兮,土厚而坚。居之可乐兮,卜者曰然。骨肉归土兮,魂气升天。何必故乡兮,然后为安?

(选自《欧阳修诗文集笺注·居士集》卷三十六有删改)

1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必问曰A今日孰与饮B而乐乎C闻D其贤者也则悦E否则F叹曰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丐我以铭而葬焉,“丐”指“求,乞求,请求",与《〈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中“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的“丐"意思相同。

B.年二十以归吾,“归”表示“女子出嫁",与《项脊轩志》中“后五年,吾妻来归。”的“归"意思相同。

C.殓以嫁时之衣,“殓”指“安葬",与《祭十二郎文》中“殓不凭其棺”的“殓"意思相同。

D.抑吾妻之助也,“抑”指“或许",与《琵琶行》中“弦弦掩抑声声思”的“抑"意思不同。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以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关注民生疾苦,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

C.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D.谢氏出身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1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而完。

(2)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

【答案】11.ACE12.C13.B

14.(1)家里的饮食器皿,虽然不是很多,但(饭菜)一定做得精细又有味;我们的衣服不论旧的新的,都一定清洗得干干净净,并缝补得整整齐齐

(2)死后能得到这样的墓志铭,希望能以此安慰她的灵魂,而且弥补我的悲痛。这是我经常向您请求为她写墓志铭的原因啊。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她一定会问:‘今日和谁饮酒这么快乐呢?’听说是与贤能的人饮酒就高兴;如果不是就感叹道。

“曰”后是说的内容,其后A处断开;

“乎"是句末语气助词,其后C处断开;

“闻其贤者也则悦”与“否则叹"是两种情况,中间E处断开。

故选ACE。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句意:请我写一篇墓志铭来安葬她。/邹海滨先生,拿他所编辑的黄花冈烈士的事迹请我作序。

B.正确。句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

C.“‘殓’指‘安葬’”错误。“殓",指给死者穿衣装进棺材。句意: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入殓时没能在棺前守灵。

D.正确。或许;低,深沉。句意:这或许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错误,由原文“西兵未解"“盗贼暴起于江淮”可知,是指西部边境战事未能解除,江淮地区盗贼作乱,并非指“西兵进攻江淮地区"。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旨”,滋味美;“无",不论;“浣濯”,清洗。

(2)“庶几",希望;“塞”,安慰;“所以",……的原因。

参考译文: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的秋天,我的朋友宛陵梅圣俞先生从吴兴来看我,拿出他悼念亡妻的诗作,并悲伤地说:“我的妻子谢氏死了。”请我写一篇墓志铭来安葬她。我当时没有空闲写作。过了一年,他写了七八封书信来,书信中没有不提到给谢氏写墓志铭的。

并且说:“我妻子是已故太子宾客谢涛的女儿、希深的妹妹。希深父子当时都是举世闻名的人,世家荣耀。谢氏生于一个富盛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死的时候,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可是谢氏却安适自在(不嫌弃)。治理家庭,有她自己的办法:家里的饮食器皿,虽然不是很多,但(饭菜)一定做得精细又有味;我们的衣服不论旧的新的,都一定清洗得干干净净,并缝补得整整齐齐;所居住的房舍虽然简陋卑微,但一定把庭院洒水清扫得干净整洁;她的一言一行和日常起居,都很和悦从容。我一世贫穷由来已久!外出时有幸能与贤士大夫共游而感到快乐,回家则能见到我妻子的淡静怡然从而忘掉烦忧。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或许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我经常与士大夫交谈,谢氏多从屏风后悄悄听我们谈话,过后,她对某人的才能、品德好坏以及时事的得失都能作出评价,都评说得有条有理。我在吴兴做官,有时从外面喝醉了回来,她一定会问:‘今日和谁饮酒这么快乐呢?’听说是与贤能的人饮酒就高兴;如果不是就感叹道:‘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这一年,南方大旱,她仰头看见飞蝗而感叹说:‘如今西夏的战争威胁还没有解除,天下苍生赋税很重、生活困难,盗贼又在江淮地区强势出来作乱,而且天又大旱、飞蝗灾害又来。我作为妇人,死了还得能有夫君埋葬我,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她之所以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是因为她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多才能如此。哎!她一生受我贫困所累,而去世后也没有得到厚葬,只有文字可以彰显她的不朽。而且她的平生尤其懂得文章是最珍贵的;死后能得到这样的墓志铭,希望能以此安慰她的灵魂,而且弥补我的悲痛。这是我经常向您请求为她写墓志铭的原因啊。"像这种情况,我能忍心不写吗?

夫人去世时三十七岁,因为丈夫的恩泽被封为南阳县君。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这年的七月七日死于高邮。梅氏一族世世代代葬在宛陵,谢氏因为贫困而不能归葬祖茔,某年某月某日,葬在润州某县的某原上。

铭文说:高岸深谷啊,京口的平地。山青水深啊,泥土厚实坚韧。住在这里能够快乐啊,占卜的人这么说道。身体虽然埋入泥土啊,灵魂升上天。何必一定要在故乡啊,然后才能获得安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五首(其一)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①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释:①竹叶:即竹叶青酒。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阳独酌,抱病登台,首联交代了诗人写作的时间、地点及生活情状。

B.菊花是实景,竹叶却非写实,然而此联字面工整贴切,倒也新鲜别致。

C.诗人虽登台却不能饮酒,连菊花也不开放,这让诗人倍感失落和无奈。

D.本诗感情饱满,诗人形象鲜活,颇能显示出杜甫晚年律诗的悲壮风格。

16.《杜诗镜铨》云,此诗“五、六写景,言外无限凄凉。”试简要分析。

【答案】15.C16.颈联因景伤情。独在异乡,日落时分听到猿啼惹人下泪;想到北方故乡正是秋晚霜寒,萧瑟凄冷,看到故乡白雁飞来,心生凄凉。诗人虚实结合,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对照,产生了年迈体衰、因病戒酒的感伤,流露出漂泊他乡的孤寂之感和对家乡亲人离散的牵念之意,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时局动乱的无奈之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C.“连菊花也不开放“错误,诗人“抱病"登台,却“无分”饮酒,遂也无心赏萄。于是诗人向菊花发号施令起来:“菊花从此不须开!"这一带着强烈主观情绪的诗句,证明诗人既喜饮酒,又爱赏菊。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句的能力。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日落黑猿啼哭,霜天白雁南飞,触景伤情,诗人不禁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猿"叫声凄厉,哀婉,如泣如诉,催人泪下,所以古诗用猿或猿的叫声来表达悲哀之情。鸿雁往往寄寓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音信的盼望和羁旅伤感之情。

颈联因景伤情。诗人虚实结合,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对照,南来的白雁带来长安的霜讯,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流露出漂泊他乡的孤寂之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艺术价值很高,融写景、抒怀和哲理于一体。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离情和相思之诚意,诗中“_____________,”还表达着人事代谢变化、江月光耀恒久的真理。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有道者不失立身之基,人可谢世,而精神价值万古长存。

【答案】①.人生代代无穷已②.江月年年望相似③.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④.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⑤.不失其所者久⑥.死而不亡者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已、庶、壹、寿。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到了三门峡,才知道仰韶文化、道家文化和虢国文化都发源于三门峡,同时还是黄帝的铸鼎地、老子《道德经》的著经地、佛教禅宗始祖菩提达摩的圆寂地。到了三门峡,才知道这里盛产灵宝大枣、仰韶酒、渑池仰韶杏、牛心柿饼……而最让我难忘的,却是三门峡湿地公园的天鹅。

那景观,对词语匮乏的我来讲,只能用震撼二字来形容了!见过天鹅,一般是在公园里,七八只,黑白兼有,优雅地游弋在水塘或湖泊里。那天抵达湿地公园时,天有些阴沉,轻薄的雾气弥漫,远远地,我只望到密密麻麻蠕动着的白色斑点,近了些,才看清是一只只天鹅!那些天鹅,有的成群结队在湿地上散步,有的结伴在河水中觅食,还有的独自舒展翅膀,擦着水面或芦苇缓慢地飞翔。那是怎样的一种场景呢?在城市边缘,一条不算宽阔的河流将依稀可见的高楼大厦隔在一侧,而水的这边,在树木和芦苇的点缀下,体态优雅、神色自若的成千上万只天鹅在悠闲地过冬。让我意外的是,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天空中的小雪一片一片落下,由疏而密,由小及大,漫天雪色中,天鹅们拍打着翅膀欢歌,而眼神不济的我,已分不清是天鹅在雪色中舞蹈,还是雪花在鹅群中飘散了。

18.下列句子中的“才"与文中加点的“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为年轻人施展才能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B.青少年只有刻苦学习,将来才能成就大业。

C.天快亮了,她才回家

D.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歌。

19.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这片的鸟儿很多,有麻雀、乌鸦、鹧鸪……夜莺却有六只。

B.我们齐声朗诵起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C.罗伯特说:“这些钱……都是……都是……我要存着买战斗机用的。”

D.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成“那些天鹅成群结队地在湿地上散步,觅食,舒展翅膀,擦着水面或芦苇缓慢地飞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案】18.B19.A

20.①原句连用三个短句,构成排比,读起来节奏明快,气韵流畅,意蕴和谐,富有画面感。

②原句连用三个“有的”,把天鹅三五成群,各自在湿地悠闲栖息的多种状态和场景描摹得形象生动,富有意趣。

③改句虽然保留了大意,但句子稍显冗长,意趣也不够饱满生动。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般词语含义的把握能力。

文中加点的“才"是副词,表条件关系,意为方才。

A.“才”表示才智和能力,是名词,与文中“才"意义用法不同。

B.“才”是副词,表条件关系。

C.“才"是副词,表示动作发生得晚,与文中“才”的意义用法不同。

D.“才"是名词,表示才智,与文中“才”意义用法不同。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原文画线句子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A.对鸟儿名字列举的省略;

B.表示引文的省略;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D.表示语意未尽。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

原句中“有的成群结队在湿地上散步"“有的结伴在河水中觅食”“还有的独自舒展翅膀,擦着水面或芦苇缓慢地飞翔"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