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西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西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西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西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西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语文试题(解析版)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著书立说,为何要作序?一般说来,不外两种情况:

一是发乎衷愫,诚意推介。即在阅读时,被原著所__________,心有戚戚,于是付诸笔端,为之作序。其所序者,或翻出新意,似山路赏景,豁人耳目;或钩沉索隐,如深林寻宝,得之不易。较为典型的,如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所序很短,但却被后世倍加__________,清代文学家沈德潜甚至赞其“__________,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二是承人之请,为序体现的是文友之间的一种情谊。譬如明代王思任的杂序九十七篇,绝大部分都是为旧雨新知而写。他绝非那种写捧场应酬之文的“好好先生”,更非乡愿口中的陈词滥调,而具有载道明理、文采斐然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其中许多段落,读来不禁令人,一赞三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触动推崇抑扬顿挫拍案叫绝B.感动推荐朗朗上口拍案而起

C.感动推崇朗朗上口拍案叫绝D.触动推荐抑扬顿挫拍案而起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B.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D.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绝非那种写捧场应酬之文的“好好先生",更非满口陈词滥调的乡愿,而具有文采斐然,载道明理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

B.他绝非那种写捧场应酬之文的“好好先生”,更非满口陈词滥调的乡愿,而具有载道明理,文采斐然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

C.他的序文,绝非“好好先生"那种捧场的应酬之文,更非乡愿口中的陈词滥调,而具有文采斐然、载道明理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

D.他的序文,绝非“好好先生”那种捧场的应酬之文,更非乡愿口中的陈词滥调,而具有载道明理、文采斐然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

4.下面语言表达没有逻辑错误的一项是()

A.公鸡打鸣是公鸡脑部的松果体在一定时间分泌的褪黑素造成的.

B.他的小说写的都是小人物的故事,因而文笔细腻,富有故事性.

C.或者采纳他的意见,或者不采纳他的意见,我都不赞成。

D.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黔首,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与“氓隶之人"“迁徙之徒”意思相同,都指百姓.

B.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他们披发左衽.

C.连横,战国时张仪等游说六国诸侯使他们各自同秦国横向联合,从而便于各个击破的政策.

D.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伶官指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欧阳修曾为伶官作传。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①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镇定)②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同“旨",意旨)

B.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拘泥,执着)②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洁白的样子)

C.①新沐者必弹冠(刚洗完澡)___②乃令张仪详去秦(同“佯”,假装)

D.①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治理国家)②靡不毕见(看见)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___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_________见犯乃死,重负国

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D.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___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天下云集响应

A.外连衡而斗诸侯___B.却匈奴七百余里

C.序八州而朝同列___D.赢粮而景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每小题2分,共6分)

材料一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地理解并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地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嬗变。近几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大博物馆纷纷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与互动的需求,加强观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都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中,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日常生活,提升生活品位。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受到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缺乏像《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既具备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符合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的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多数人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曾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由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同时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人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贯穿生活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意境"“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等)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中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三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证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摘编自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9.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

B.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C.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出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D.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有条件地借助数字技术。

10.下列关于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论述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作用,可见传统文化创新表现形式可借助数字技术.

B.材料一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从反面论述了当前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C.材料二围绕着中国文化,论及时间轴上的古代与现代,空间轴上的中国与西方,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内容丰富,论证充分.

D.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者的异同,包含对二者的褒贬评价,指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

11.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它特色的文化形态,恒定不变的是文化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B.材料二认为任何时期的文学所遭受的由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所构成的压力都不尽相同.

C.材料三认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多种文明共同发展,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D.三则材料虽然论述角度不同,但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要创新性发展,而且还要立足于中华民族最本质的文化基因。

三、(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

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始毕得启,谓其大臣曰:“隋主为人,我所知也。若迎唐公以来,必害唐公而击我无疑矣。苟唐公自为天子,我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助之。"即命以此意为复书。使者七日而返,将佐皆喜,请从突厥之言,渊不可。裴寂刘文静等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需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渊曰:“诸君宜更思其次。”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渊曰:“此可谓‘掩耳盗钟’,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乃许之,遣使以此议告突厥。

西河郡不从渊命,甲申,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命太原令温大有与之偕行。时军士新集,咸未阅习。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先之。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慨。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听其入。郡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已丑,攻拔之。执德儒至军门,世民数之曰:“汝指野鸟为鸾,以欺人主,取高官,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遂斩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慰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建成等引兵还晋阳,往返几九日。渊喜曰:“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遂定入关之计。渊开仓以赈贫民,应募者日益多。渊命为三军,分左右,通谓之义士。

突厥遣其柱国康鞘利等送马千匹诣李渊为互市,许发兵送渊入关,多少随所欲。丁酉,渊引见康鞘利等,受可汗书,礼容尽恭。赠遣康鞘利等甚厚,择其马之善者,止市其半。义士请以私钱市其余,渊曰:“虏饶马而贪利,其来将不已,恐汝不能市也。吾所以少取者,示贫,且不以为急故也。当为汝贳之,不足为汝费。”康鞘利北还。

(节选自《资治通鉴·隋纪》)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裴寂刘文静等/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

B.裴寂刘文静等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

C.裴寂刘文静等/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

D.裴寂刘文静等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其士马以益兵势增加

B.自为手启成为

C.遗始毕可汗赠送

D.亦不诘窃者责备

14.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汗,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西域各民族也把唐太宗称为“天可汗"。

B.太上皇,又称太上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

C.甲申,是古代常用的天干地支纪年法.从文中的“甲申”年到“己丑"年,已经过了五年.

D.互市,中国历史上指对外贸易或同边境民族间贸易,最早为汉初同南越和匈奴通商.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渊和可汗交往时辞卑礼厚,在得到突厥愿意支持自己的回复以后,他依然保持清醒头脑,小心谨慎地应对着复杂局势。

B.李渊之子李建成、李世民兄弟行兵作战仁义为怀,他们从不与百姓为难;攻克西河郡之后只将郡丞处死,其余不杀一人。

C.李渊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吸引更多人士前来投奔,在壮大军事力量之后,他将军队编为左右两路,通称军士们为义士。

D.李渊看到了胡人贪婪,预计胡人会不断送马前来交易,他担心义士们将来买不起马匹,于是就同意他们用私钱买下胡马.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

四、(14分)

16.把下面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赠遣康鞘利等甚厚,择其马之善者,止市其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4分)

卜算子①

朱敦儒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②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①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本词作于此时。②矰缴: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短箭。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中的“旅雁”形象是:失群孤危、饥渴辛劳、孤宿寒汀、哀怨忧惧、无所依托、无力续飞。

B.次句的“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喻指如风雨骤来的战争。

C.下片第一句,承接上句“寒汀立”,写旅雁下到寒汀后,未获同类的同情,有鸥鹭难亲之苦。

D.失群的孤雁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如李清照的“雁过也,正伤心"

(2)本词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国风》_______,《小雅》_______。

(2)当是时也,商君佐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

五、(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挖光阴过日子

荆爱民

①乡下老家常有人来,来了人,我总是问东问西的。宾主之间话稠得很,说得最多的,就是谁的日子过得宽裕,谁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老家人走半天了,心里总是牵牵挂挂的,忽然就感悟到了中国汉字实在是太伟大太神奇了。

②人活一世,就是过日子。这日子就是太阳,谁的阳光充足,谁的生活就好;谁生活在山坳里,能照到的太阳光就少,日子就紧巴巴的。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的日子就黑乎乎的,就缺面无光。

③在靠北的办公室里工作了二十多年,深深感到向阳与背阴的巨大差距,在寒冷的冬天,向阳的房子本来有暖气,再加上明晃晃的太阳,在这面办公的人穿着夹衣上班,而背阴处虽有暖气,但还是觉得太冷,人要穿着厚厚的棉衣上班,即使是这样,暖气稍微跟不上,背阴的房间就冷得坐不住。背阴房间养的几盆花,花叶小.长得不旺,很少能有开花的机会。花儿的日子也不好过啊。在同一个季度,甚至在同一层楼里,只是因为背阴向阳的不同,这日子的差别可就大多了.同样生活在地球村里的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同呢?就是因为各人过的日子不同,也即拥有阳光的多少不同啊。

④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

⑤同一片树林中刚长出的小树苗,几乎大小一个模样,但几个月后就有了变化,那些叶儿大一些个子稍微高一点点的,就能多得一份光和热,就能多承接一份雨和露,几年时间后,同一片树林子中的树木就变得大大小小的,几十年过去后,大树就把小树荫蔽死了,应了那句古话:大树底下不长小树。当大树参天而立之时,谁还想得到那大树下灰黑僵卧的枯枝与大树是一娘所生的。

⑥曾经看过一篇短文,题目记得很清楚:《一米阳光》。大意是说一个青年与奶奶相依为命,因为生活在两个高楼中间的一个小房子里,每天只有一米阳光,他把最美好的一米阳光让与奶奶享受,整篇文章是积极向上的。但在我看来,一米阳光总是有限的,是万不得已,是没办法的办法。因为那样,老奶奶的床就放在那狭窄的小房子中间,如果那老奶奶不用去捧那一米阳光,而是天天坐在阴凉处纳凉那多好啊。

⑦老家在陇东农村,童年的生活曾经在地坑庄子里度过,在漫长的冬天里,地坑庄子里的阳光总是来得迟走得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蹲在阳凹窝窝里晒暖暖,那是多么让人向往的时光啊。

⑧长大了东奔西走,偶然的一天才省悟自己受尽磨难也就是寻找阳光,寻找冬天里晒暖的地方啊。

⑨寻找阳光的过程就是过日子,母亲在世时总是劝我,要好好过日子。这好好过日子就是寻找阳光寻找温暖的过程,过日子要积极行动,要善于奔走。在我们家乡,把会过日子的人家称之为光阴好,把能过上好日子的人称之为能挖光阴。原来这光阴也能挖来啊。农民辛苦,经历春风秋雨夏暑,就是一种挖光阴的行为,挖光阴讲究的是行动,要积极去挖,才有自己的好光阴可言,才有好日子可过。农村人常有的一句话就是人有懒筋,把懒筋拉开了人就勤劳了。

⑩街面上多的是美容美甲店,电视上多的是养生养颜术,在我们普通人来说,那是相当遥远的事,美容与养生离我们劳动人民还很远,我们要做的事是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挖光阴,这才想到人类生活了几千上万年,还在祖祖辈辈地挖光阴,看电视上传播的一些所谓大片,也仍然是强调挖光阴的,弘扬崇尚的是一种力量、技术与勤劳,无论是哪个国度哪个朝代的艺术品都演绎的是同样一个主题,即挖光阴。

汉字的妙处还在于:光阴,不但有光还有阴,也即热了往凉处挪,冷了往热处走。光阴一词充满了哲学意味,光阴是阴阳二极,是人生的正负两面。挖光阴不但要挖光也要挖阴,于是盛夏就创造了空调,冬天就有了暖气。

小时候读过一篇故事《火龙衣》,说是一个长工因为顶撞了地主,被地主关在磨坊中,长工冷得受不了,推上空磨转了一晚上,早上起来对地主说他穿了件火龙衣,简直热得受不了。故事的后半段不用说了,我想说的是长工靠智慧赢得了生存的机会,故事的本身也说明,日子要过好,就得行动起来,就得积极去挖光阴。

如果住在地坑庄子里,就要早早地收拾柴火,种好庄稼,多收一些玉米秆、麦草,或者扫些树叶,把土炕烧得热腾腾的,把日子过富足。或者勤劳致富挣下钱买来大块大块的炭,把火炉生得旺旺的,火炉上熬上罐罐茶,烤上洋芋,那日子才叫过得有滋有味呢。

如果生在北极,就能依靠祖上的遗传基因,刚出生后就可以在冷水中受得洗礼,更要在后天的生活中把身体历练得棒棒的,卧得冷雪,受得寒冻,并且在这样的地方生存繁衍,只有这样去做,光阴也就挖下了.

思绪万千地正在往下写,几年不见的一个熟人来看我,张嘴就问,老荆,日子过得怎么样?

正在挖光阴呢,我顺口答道。

(有删改)

19.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中写在向阳和背阴的房间里工作的不同与同一片树林中小树苗成长的不同,都意在说明阳光对生命的重要性。

B.在作者看来,《一米阳光》中的老奶奶“去捧那一米阳光”值得赞赏;但若换个思路,“天天坐在阴凉处纳凉"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生活方式。

C.作者建议我们,作为普通人,不要做那些不切合我们生活实际的事情,而要立足于自己的现实情况,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好好过日子”。

D.作者说“光阴是阴阳二极,是人生的正负两面"“挖光阴不但要挖光也要挖阴”,这启发人们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顽强拼搏。

20.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第②段通过比喻和对比,形象地解说了什么样的日子是“宽裕"的,什么样的日子是“紧巴巴”的,具体而生动。

B.文章第⑧段借助议论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为下文进一步揭示“寻找阳光"的内涵做铺垫。

C.作者善于借助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表达哲思,比如通过记叙读《火龙衣》的故事,说明“日子要过好,就得行动起来,就得积极去挖光阴”的生活道理。

D.这篇议论性散文围绕“过日子"展开联想,循着“什么是过日子→过日子的艰难→怎样过日子”来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有条理。

21.第④段中提到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这句话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22.文章以“正在挖光阴呢,我顺口答道”结尾,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六、整本书阅读(4分)

23.

(1)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的话剧《红楼梦》以全本演出形式呈现在世界舞台,演出由上部“春夏·风月繁华"和下部“秋冬·食尽鸟归”组成,跨越四季,岁月沧桑,再现原著经典场景。下列经典场景不能被选入“上部"的是()(2分)

A.元妃省亲B.群芳夜宴C.湘云醉卧D.迎春误嫁

(2)“一字评语”是以一个字来评价人物的形象特征,用语虽短小、却常能给出恰当准确的评价,《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但各自形象鲜明,请仿照示例,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中任选一位,写出你的“一字评语",并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阐述你的理由。(50字以内)(2分)

王熙凤精:因为王熙凤精明能干,且精于人情世故,所以用“精”字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七、(4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

界限是不同事物之间的分界,或某种事物、状态的限度、止境。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界限:人际界限、学科界限、文化界限、民族界限、认知界限、道德界限……有人认为界限需要坚守和尊重,有人认为界限需要打破和融通。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50字。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著书立说,为何要作序?一般说来,不外两种情况:

一是发乎衷愫,诚意推介。即在阅读时,被原著所__________,心有戚戚,于是付诸笔端,为之作序。其所序者,或翻出新意,似山路赏景,豁人耳目;或钩沉索隐,如深林寻宝,得之不易。较为典型的,如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所序很短,但却被后世倍加__________,清代文学家沈德潜甚至赞其“__________,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二是承人之请,为序体现的是文友之间的一种情谊。譬如明代王思任的杂序九十七篇,绝大部分都是为旧雨新知而写。他绝非那种写捧场应酬之文的“好好先生”,更非乡愿口中的陈词滥调,而具有载道明理、文采斐然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其中许多段落,读来不禁令人,一赞三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触动推崇抑扬顿挫拍案叫绝B.感动推荐朗朗上口拍案而起

C.感动推崇朗朗上口拍案叫绝D.触动推荐抑扬顿挫拍案而起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B.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D.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绝非那种写捧场应酬之文的“好好先生",更非满口陈词滥调的乡愿,而具有文采斐然,载道明理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

B.他绝非那种写捧场应酬之文的“好好先生”,更非满口陈词滥调的乡愿,而具有载道明理,文采斐然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

C.他的序文,绝非“好好先生"那种捧场的应酬之文,更非乡愿口中的陈词滥调,而具有文采斐然、载道明理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

D.他的序文,绝非“好好先生”那种捧场的应酬之文,更非乡愿口中的陈词滥调,而具有载道明理、文采斐然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使用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判断修辞手法的运用。

(3)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修改,正确选择。

【解答】(1)第一空,触动:因外界某种因素而激发思想、情感等。感动:引起同情、支持或向慕。语境为读书激发了思想感情而要写作,应选用“触动"。

第二空,推崇:推重崇敬。推荐:把好的人或事物向人或组织介绍,希望任用或接受。与“倍加”搭配,应选“推崇"。

第三空,抑扬顿挫:指声音的大小起伏和停顿转折。朗朗上口:指诵读诗词文章时的声音大而顺口。语境不是指诵读文章,指语言特点,应选用“抑扬顿挫”。

第四空,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拍案而起:一拍桌子猛地站起来,形容非常愤慨。语境是赞赏文段好,应选用“拍案叫绝"。

故选:A。

(2)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有新意的文章比喻为赏心悦目的美景;把深邃的思想比作难寻到的宝物。

A.借代,“红袖”代“女子"。

B.借代,“参”“井"代“星星”。

C.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意思是“主客下马上船”;借代,“管弦"代音乐。

D.比喻,把“月光”比作“流霜"。

故选:D。

(3)画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主宾搭配不当,除第一句外,其他句子的主语都是他的序文,可将第一句改为“他的序文,绝非‘好好先生’那种捧场的应酬之文”。

二是语序不当,“载道明理"比“文采斐然”更深一层,应放在后面。

故选:C。

答案:

(1)A

(2)D

(3)C

【点评】常见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

4.下面语言表达没有逻辑错误的一项是()

A.公鸡打鸣是公鸡脑部的松果体在一定时间分泌的褪黑素造成的.

B.他的小说写的都是小人物的故事,因而文笔细腻,富有故事性.

C.或者采纳他的意见,或者不采纳他的意见,我都不赞成。

D.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掌握逻辑知识以及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各个选项的句子,仔细比对,正确选择。

【解答】A.正确。

B.“小人物的故事"与“文笔细腻,富有故事性”无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

C.采纳他的意见与否,不能同时否定,也不能同时肯定,违反了排中律。排中律是指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排中律要求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都否定,必须肯定其中的一个,否则,,就会犯“两不可"的错误。“或者采纳”“或者抛弃"“都不赞成”是对两个矛盾判断的全部否定,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D.违者“一触即死”,自然不能再法办,违反了矛盾律。矛盾律是指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反对或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承认它们都是真的,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如果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就会出现思维上的前后不一,自相矛盾。“一触即死"和“违者法办”出现矛盾,已经死了如何法办?

故选A。

【点评】常见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黔首,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与“氓隶之人"“迁徙之徒”意思相同,都指百姓.

B.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他们披发左衽.

C.连横,战国时张仪等游说六国诸侯使他们各自同秦国横向联合,从而便于各个击破的政策.

D.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伶官指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欧阳修曾为伶官作传。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进行判断。

【解答】A.“迁徙之徒"不是指百姓,而是指被征发戍守边关的人。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文化常识识记能力。对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考核,侧重于课文中出现的比较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内容:①中国古代某些常见作家的字、号、别名、笔名,所处的朝代,外国作家的国籍。他们的代表作品及艺术风格。②对于与课本有关的中国著名作品的体例、命名,以及作品里的主要人物形象,典型的故事情节;作品中出现过的名言警句。③对于文学作品的分类;古代诗词曲、史传、小说、论文、杂记的特点及分类。④在中国文学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文学团体、诗人作家的合称和文学运动等等。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①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镇定)②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同“旨”,意旨)

B.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拘泥,执着)②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洁白的样子)

C.①新沐者必弹冠(刚洗完澡)___②乃令张仪详去秦(同“佯",假装)

D.①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治理国家)②靡不毕见(看见)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作出正确的选择。

【解答】A.“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中的“从容",应译为“委婉得体”,句意:但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

B.正确。

C.“新沐者必弹冠"中的“新沐”,应译为“刚洗完头",句意: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

D.“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中的“治国",应译为“安定太平的国家”,句意: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

“靡不毕见"中的“见”,应译为“同‘现’,表现",句意:没有不全表现出来的。

故选:B。

【点评】实词的意义推断:

1.语境分析法;2.结构分析法;3.语法分析法;4.联想推断法;5.邻字借推法;6.成语对应法;7.古今对比法;8.代入检验法;9.依形推义法。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___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_________见犯乃死,重负国

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D.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___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分析能力。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解答】A.动词,沿袭/介词,凭借。

B.代词,你的/动词,表判断,是。

C.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

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

故选:C。

【点评】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天下云集响应

A.外连衡而斗诸侯___B.却匈奴七百余里

C.序八州而朝同列___D.赢粮而景从

【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后面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

【解答】例句:云,像云一样,名词作状语;响,像回声一样,名词作状语。

A.斗,使……斗,动词使动用法。

B.却,使……退,动词使动用法。

C.朝,使……朝拜,动词使动用法。

D.景: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故选:D。

【点评】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有:

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

辨别词类活用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成分分析,就是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看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每小题2分,共6分)

材料一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地理解并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地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嬗变。近几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大博物馆纷纷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与互动的需求,加强观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都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中,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日常生活,提升生活品位。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受到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缺乏像《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既具备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符合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的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多数人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曾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由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同时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人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贯穿生活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意境"“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等)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中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三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证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摘编自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9.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

B.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C.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出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D.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有条件地借助数字技术。

10.下列关于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论述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作用,可见传统文化创新表现形式可借助数字技术.

B.材料一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从反面论述了当前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C.材料二围绕着中国文化,论及时间轴上的古代与现代,空间轴上的中国与西方,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内容丰富,论证充分.

D.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者的异同,包含对二者的褒贬评价,指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

11.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它特色的文化形态,恒定不变的是文化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B.材料二认为任何时期的文学所遭受的由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所构成的压力都不尽相同.

C.材料三认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多种文明共同发展,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D.三则材料虽然论述角度不同,但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要创新性发展,而且还要立足于中华民族最本质的文化基因。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论述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解答】(1)A.“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错误,材料一原文为“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B.“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于文无据;

C.“只要……就……”说法绝对化,原文为“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D.正确。

故选D。

(2)D.“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说法错误,材料二原文为“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故选D。

(3)A.“恒定不变的是文化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曲解文意,材料一原文第二段“即便那恒定不变的价值,表现形式也不断嬗变",只是让步假设,并没有强调“恒定不变的是文化的价值”,也并非“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

故选A。

答案:

(1)D

(2)D

(3)A

【点评】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

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10.断章取义。

三、(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

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始毕得启,谓其大臣曰:“隋主为人,我所知也。若迎唐公以来,必害唐公而击我无疑矣。苟唐公自为天子,我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助之。”即命以此意为复书。使者七日而返,将佐皆喜,请从突厥之言,渊不可。裴寂刘文静等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需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渊曰:“诸君宜更思其次。"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渊曰:“此可谓‘掩耳盗钟’,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乃许之,遣使以此议告突厥。

西河郡不从渊命,甲申,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命太原令温大有与之偕行。时军士新集,咸未阅习。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先之。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慨。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听其入。郡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已丑,攻拔之。执德儒至军门,世民数之曰:“汝指野鸟为鸾,以欺人主,取高官,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遂斩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慰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建成等引兵还晋阳,往返几九日。渊喜曰:“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遂定入关之计。渊开仓以赈贫民,应募者日益多。渊命为三军,分左右,通谓之义士。

突厥遣其柱国康鞘利等送马千匹诣李渊为互市,许发兵送渊入关,多少随所欲。丁酉,渊引见康鞘利等,受可汗书,礼容尽恭。赠遣康鞘利等甚厚,择其马之善者,止市其半。义士请以私钱市其余,渊曰:“虏饶马而贪利,其来将不已,恐汝不能市也。吾所以少取者,示贫,且不以为急故也。当为汝贳之,不足为汝费。"康鞘利北还。

(节选自《资治通鉴·隋纪》)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裴寂刘文静等/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

B.裴寂刘文静等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

C.裴寂刘文静等/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

D.裴寂刘文静等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其士马以益兵势增加

B.自为手启成为

C.遗始毕可汗赠送

D.亦不诘窃者责备

14.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汗,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西域各民族也把唐太宗称为“天可汗”。

B.太上皇,又称太上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

C.甲申,是古代常用的天干地支纪年法.从文中的“甲申"年到“己丑”年,已经过了五年.

D.互市,中国历史上指对外贸易或同边境民族间贸易,最早为汉初同南越和匈奴通商.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渊和可汗交往时辞卑礼厚,在得到突厥愿意支持自己的回复以后,他依然保持清醒头脑,小心谨慎地应对着复杂局势。

B.李渊之子李建成、李世民兄弟行兵作战仁义为怀,他们从不与百姓为难;攻克西河郡之后只将郡丞处死,其余不杀一人。

C.李渊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吸引更多人士前来投奔,在壮大军事力量之后,他将军队编为左右两路,通称军士们为义士。

D.李渊看到了胡人贪婪,预计胡人会不断送马前来交易,他担心义士们将来买不起马匹,于是就同意他们用私钱买下胡马.

16.把下面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赠遣康鞘利等甚厚,择其马之善者,止市其半。

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作出正确的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相关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解答】(1)句意:裴寂、刘文静都说:“如今义兵虽然召集来了,但是军马还极为缺乏,胡兵并不是所需的,但胡人的马匹不可失去,如果再拖延而不回信,恐怕对方反悔。"

“裴寂刘文静等皆曰”中“裴寂刘文静等"为主语,“皆曰”为谓语,不能断开,排除AC。“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两句为转折关系,中间要断开,排除B。

故选D。

(2)B.为:写。句意:他亲笔写信。

故选B。

(3)C.“已经过了五年"错,文中的“甲申”“己丑"是记日的,文中的“甲申”到“己丑",指已经过了五天。

故选C。

(4)D.“同意他们用私钱买下胡马”错,原文是“当为汝贳之,不足为汝费",应该是李渊替义士们付了买马钱。

故选D。

(5)“遣”,赠送;“马之善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善马”;“止",通“只”。译文:李渊赠送给康鞘利等人的礼物也很丰厚,挑选了他们的优良马匹,只买取其中的一半。

答案:

(1)D

(2)B

(3)C

(4)D

(5)李渊赠送给康鞘利等人的礼物也很丰厚,挑选了他们的优良马匹,只买取其中的一半。

参考译文:

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人相结交,凭借他们的兵马以壮大兵势,李渊听从了这个意见。他亲笔写信,言辞卑屈,送给始毕可汗的礼物十分丰厚。始毕可汗得到李渊的信,对他的大臣说:“隋朝皇帝的为人我是了解的,若是把他迎接回来,必定会加害唐公而且向我进攻,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唐公自称天子,我应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去帮助他。"始毕立即命令将这个意思写成回信。使者七天后返回,见信,李渊的将领僚佐们都很高兴,请李渊听从突厥人的话,李渊认为不可。裴寂、刘文静都说:“如今义兵虽然召集来了,但是军马还极为缺乏,胡兵并不是所需的,但胡人的马匹不可失去,如果再拖延而不回信,恐怕对方反悔。”李渊说:“大家最好再想想别的办法。"裴寂等人就请李渊尊炀帝为太上皇,立代王杨侑为皇帝,以安定隋王室;传布檄文到各郡县;改换旗帜,用红白掺杂的颜色,以此向突厥示意不完全与隋室相同。李渊说:“这可以说是‘掩耳盗钟’,但这是形势所迫,不得不如此啊。”于是就同意这样做,派使者将这个决定通知突厥。

西河郡不服从李渊的命令,甲申日,李渊派李建成、李世民率兵进攻西河郡。命太原令太原人温大有与李建成等人同行。当时军队的士兵都是新近招募的,没有经过训练检阅。李建成、李世民与士卒同甘苦,遇到敌人身先士卒,附近道旁的蔬菜瓜果,不是买的不准吃,有偷吃的兵士,立刻找物主进行赔偿,也不责备偷窃者,士兵及百姓们都心悦诚服。李建成等率军到达西河城下,有想进城的百姓,都听任其进入。西河郡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己丑日,李建成攻克西河城,将高德儒押到军营门口,李世民历数他的罪过说:“你指野鸟为鸾鸟来欺骗君主,骗取高官,我们兴义兵,正是要诛灭奸佞之人!"于是将高德儒处死,其余官员一个不杀。军队不侵犯吏民一丝一毫利益,还分头派人安抚吏民让他们恢复旧业,远近的百姓听到后都非常高兴。李建成等人率兵返回晋阳,往返共九日。李渊高兴地说:“像这样用兵,就是横行天下也可以了!”于是就定下了入关计划。李渊开仓赈济贫民,应募当兵的人日益增多。李渊命令将招募来的人分为三军,分左、右军,通称为义士。

突厥派他们的柱国康鞘利等人押送一千匹马到李渊处进行交易,并答应发兵送李渊入关,人数的多少随李渊定。丁酉日,李渊会见了康鞘利等人,接受了可汗的书信,礼仪容止都极为恭敬。李渊赠送给康鞘利等人的礼物也很丰厚,挑选了他们的优良马匹,只买取其中的一半。义士们请求用自己的私钱买下其余的马匹。李渊说:“胡人马匹多但是贪利,他们会不断地来,恐怕你们就买不起了。我所以少买的原因就是向他们表示贫穷,而且也不是那么急用。我应当替你们付钱,不至于让你们破费。"康鞘利返回北方。

【点评】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1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4分)

卜算子①

朱敦儒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②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①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本词作于此时。②矰缴: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短箭。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中的“旅雁”形象是:失群孤危、饥渴辛劳、孤宿寒汀、哀怨忧惧、无所依托、无力续飞。

B.次句的“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喻指如风雨骤来的战争。

C.下片第一句,承接上句“寒汀立”,写旅雁下到寒汀后,未获同类的同情,有鸥鹭难亲之苦。

D.失群的孤雁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如李清照的“雁过也,正伤心"

(2)本词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

【解答】(1)D.“失群的孤雁是古诗中常见意象,如李清照的‘雁过也,正伤心’”错误。“雁过也,正伤心",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该词句中的“雁”并非“孤雁"。

故选D。

(2)朱敦儒离开洛阳南逃是在靖康元年的冬天,词的起拍便指出冬天。旅雁在南飞途中遭到了风雨的侵袭,行列凌乱,孤雁失群。这风雨既是自然界的风雨,也是借指如风雨骤来的战争。遭受风雨袭击的旅雁,沿途饥渴劳累,疲惫不堪,翅垂翼重,无法高飞,只好独宿寒汀,处境孤苦。以此比喻他在流亡途中忍饥受渴,孤苦无依,困顿不堪的遭遇。过片紧承上片结句,旅雁下到寒汀后,并未获得同类应有的同情,有鸥鹭难亲之苦,在天上则有矰缴相逼之忧。朱敦儒笔下的旅雁却是饥渴辛勤两翅垂,飞也飞不动,只能独下寒汀,何言千里?只好听任矰缴相逼了。这与白居易的旅雁遭到江童网捕有类似之处。故这首词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作者借南飞的失群旅雁,倾诉了个人孤寂凄凉的痛苦,也反映了广大民众流离转徙的苦难生活,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深哀巨痛。

答案:

(1)D

(2)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作者借南飞的失群旅雁,倾诉了个人孤寂凄凉的痛苦,也反映了广大民众流离转徙的苦难生活,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深哀巨痛。

译文:

大雁南飞,风雨中与雁群失散。饥渴辛苦的大雁双翅无力地下垂,只好独宿在冷落凄清的河中小洲。

苦于和沙鹞、白鹭难以亲近,时刻担心被弓箭射杀。云海茫茫归处又在何方?有谁来听鸿雁的声声哀号。

赏析:

该词上片写失群旅雁遭遇风雨后的疲累饥渴之状与孤独之感,下片写他乡的不适、危机与迷惘感。同时词人运用象征手法,借所遇到的景物来为自己写照,抒发自己的心声。

上阕写失群旅雁遭遇风雨后的疲累饥渴之状与孤独之感。

词的首句写冬天雁由北向南迁徙。“情沿物应”,才发而为词,“道寄人知",借以表达因雁而兴起的伤感。“风雨群相失”的“风雨",表面是指自然的风雨,骨子里却是喻指人世社会的风雨,是骤然袭来的战祸。接下去便以雁之饥渴辛劳、无力续飞与孤宿寒汀的情景,来比喻人们在逃难途中忍饥受寒、疲惫不堪和孤苦无依的惨状。

下阕以雁之忧惧被人弋射和茫茫无处归宿,以及哀鸣而无人怜顾的孤危,象征他与广大人民当时类似的处境与心情。

“鸥鹭苦难亲”一句,承上句“寒汀立"而有所深入。鸥、鹭与雁,都是栖宿于沙洲汀渚之间的鸟类,而说“难亲”,便有地下亦难宁处之苦;“赠缴忧相逼",则天空中更怕有性命之忧。《史记留侯世家》载汉高祖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虽有赠缴。尚安所施!”而这里的鸿雁苦于身心交瘁,无力高飞,便易被猎人所射杀。如此借旅雁的困厄以写人间的忧患,可谓入木三分。结尾续写旅雁之苦。“云海茫茫"亦即人海茫茫,一语双关,余悲不尽。

全词处处写雁,但又处处在写自身的处境与心绪,收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艺术效果。词人写的虽然是个人在逃难途中的遭遇与感受,但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却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普遍的意义。

【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18.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国风》_______,《小雅》_______。

(2)当是时也,商君佐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1)好色而不淫怨诽而不乱(重点字:淫)

(2)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重点字:衡)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五、(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挖光阴过日子

荆爱民

①乡下老家常有人来,来了人,我总是问东问西的。宾主之间话稠得很,说得最多的,就是谁的日子过得宽裕,谁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老家人走半天了,心里总是牵牵挂挂的,忽然就感悟到了中国汉字实在是太伟大太神奇了。

②人活一世,就是过日子。这日子就是太阳,谁的阳光充足,谁的生活就好;谁生活在山坳里,能照到的太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