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培训课件:《针灸学》_第1页
中医培训课件:《针灸学》_第2页
中医培训课件:《针灸学》_第3页
中医培训课件:《针灸学》_第4页
中医培训课件:《针灸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学目录经络、腧穴总论临床治疗中基、中诊理论本次课程内容经络总论腧穴总论经络是什么?经络总论1、经络的定义。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2、经络系统的组成、奇经八脉的分布及作用特点,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经络的含义

经络:经脉和络脉,是沟通表里,运行气血的通路。

经脉: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经: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络脉:经脉别出的细小分支。络:有网络之意,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络类比(如环无端)

经络系统

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孙络和浮络。经络组成经络络脉经脉十二经脉附属部分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孙脉浮络任督二脉等经别经筋皮部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十二经脉名称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十二经脉命名手足(循行上下肢)阴阳(循行内外侧)脏腑(与某脏腑相关)手太阴

肺经十二经脉流注概况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十二经脉循行经脉循行走向特点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胸腹手头足手三阴经足三阳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经络的生理功能

⑴沟通内外,联系脏腑和肢体⑵运行气血,濡养全身⑶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奇经八脉

“奇”有“奇特”“奇异”之意,奇经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的经脉。奇经八脉是不同于十二经脉的“别道而行”的八条经脉。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难经》: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奇经八脉特点:①有一定的循行路线②不直属脏腑③无表里关系④无逐经相接的关系⑤除任、督脉外无腧穴分布作用:①交错循行于十二经脉间,沟通十二经脉的联系②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阳脉之海:督脉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同处会阴腧穴总论

1.掌握腧穴的定义。腧穴的分类。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2.了解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腧穴定义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的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同时,亦是针灸和其他疗法施术的部位。俗称“穴位”

。腧穴的分类:1:

经穴2:

奇穴

3:

阿是穴经穴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经穴的数目: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361穴,其中:双穴(十二经穴)309穴

单穴(任、督脉)52穴奇穴十四经穴以外,而临床逐渐发现有奇效的穴位;或一个穴名有几个刺激点而无从归经的穴位,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四神聪、十宣穴、四缝穴、腰痛点、定喘穴阿是穴以痛点为穴位,“以痛为腧”。并有“天应穴”、“不定穴”等之称。

三类腧穴的特点

定经

定位

定名

主治作用

经穴有归经分布在十四经中有固定位置有专用穴名①局部作用②循经治本经本脏腑器官病奇穴无归经有固定

位置有专用穴名①主要对某病有特效②局部作用阿是穴无归经无固定位置

无专用穴名

治局部病变

腧穴的定位方法⑴骨度分寸法⑵体表标志法⑶手指比量法⑷简便取穴法

骨度分寸法

(骨度法、折量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

头部

前发际正中--后发际正中12寸前额两发角之间9寸如发际不明,从眉心量至大椎穴作18寸。眉心--前发际3寸,大椎--后发际3寸骨度分寸法-1骨度分寸法-2背腰部大椎以下至尾骶21椎,背部直寸根据脊椎定穴,背部横寸以两肩胛内缘作6寸下肢部臀横纹--腘窝中(腘横纹)14腘横纹--外踝尖16寸上肢部

腋前横纹---肘横纹9寸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下肢部

耻骨联合上缘---股骨内侧髁骨18寸

胫骨内侧髁下缘至内踝尖13寸臀横纹--腘窝中(腘横纹)14寸腘横纹--外踝尖16寸骨度分寸法-3体表标志法

(自然标志取穴)<1>固定标志法:背部的标志: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此处取大椎穴②肩胛冈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肺俞③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膈俞④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大肠俞<2>活动标志法:列缺、阳溪穴。手指比量法

(手指同身寸法、指寸法)特定穴特定穴五腧穴原穴络穴俞穴八会穴郄穴下合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十四经中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因主治功能不同,而各有其不同。

五输穴八会穴原穴郄穴络穴下合穴

俞穴交会穴

募穴八脉交会穴

俞穴俞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分布于背腰部。共12俞。

多用于脏病

俞穴歌诀:胸三肺俞四厥阴,心五肝九胆十临,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腰二肾,腰四骶一大小肠,膀胱骶二椎外寻。募穴脏腑经气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分布于胸腹部。共12募穴,多用于腑病。

募穴歌诀: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胃募中脘脾章门,三焦募在石门穴,膻中穴是包络募,从阴引阳是妙诀。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会聚的八个腧穴。治疗八种精气有关的病变八会穴歌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血会膈俞骨大杼,脉太渊气膻中存。郄穴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共十六郄穴(十二经、阴阳跷脉、阴阳维脉各有一郄穴)。治疗本经、本脏腑的重症、急症。

阳经郄穴—痛证、阴经郄穴—血证。郄穴歌诀:郄是孔隙意,气血深藏聚,病症反应点,临床能救急。阳维郄阳交,阴维郄筑宾,阳跷走跗阳,阴跷交信毕,肺郄孔最大温溜,脾郄地机胃梁丘,心包郄门焦会宗,膀郄金门肾里水泉求。五输穴十二经中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穴位。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古人以自然界的水流现象比喻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运行的动向是:由小→大,由浅→深。五腧穴五腧穴五腧穴原穴-络穴原穴: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共十二原。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以输代原。治脏腑病变。络穴: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有沟通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共十五络。有治疗本经及相表里经脉病变的作用。原穴十二原穴歌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十二原穴歌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络穴十五络穴歌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知。下合穴下合穴歌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俞穴-募穴俞穴-募穴郄穴八脉交会穴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交会的八个腧穴。治本经及奇经八脉的病变。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后溪督脉锐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列缺任脉连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可根据两脉相合的腧穴配合应用:①公孙通冲脉}合于心、胸、胃内关通阴维脉②后溪通督脉}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申脉通阳跷脉③临泣通带脉}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外关通阳维脉④列缺通任脉}合于肺系、咽喉、胸膈照海通阴跷脉交会穴两经及两经以上的经脉相交或会合的腧穴。始见于《甲乙经》。分布于头面、躯干部治本经及相交经脉的病变。刺灸法

针法的发展

针法(毫针、三棱针、皮肤针)

灸法、拔罐法

电针、穴位注射、穴位磁疗、埋线、腕踝针耳针、头针毫针刺法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藏二、针刺的练习三、针刺前的准备四、毫针的针刺方法五、行针与得气七、留针与出针八、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九、针刺注意事项六、针刺补泻一、毫针的构造、检查和规格针尖

松针状钩钝针柄

圈柄、花柄(盘龙针)

平柄、管柄针尾

角度艾灸针身光滑挺直弹性锈蚀弯曲针根牢固锈蚀松动构造与检查长短规格粗细规格寸11.522.5345毫米mm2540506575100125号数26272829303132毫米mm0.450.420.380.340.320.300.28规格二、针刺练习2.棉团练针

提插、速刺●指力、手法、灵活协调性/精神专注

1.纸垫练针

捻转与指力

3.自身练针

适应、体验

●步骤:短(粗)—长(细)针

●要求:进针快速无痛、行针自如、手法熟练、

指感(针下感)、得气快、受术者接受三、针刺前准备长短粗细+0,5

个人情况

年龄性别体质胖瘦

部位

头面四肢胸背腰臀

病情

虚实表里(深浅)寒热急慢

●注意:一穴一针

选择针具质量(地)不锈钢针金针银针磁极针检查各部选择体位

选择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施术便于留针、患者舒适仰卧位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前侧面)腧穴常用体位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俯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针刺前的准备侧卧位

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针刺前的准备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针刺前的准备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针刺前的准备侧伏坐位

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针刺前的准备消毒针具器械消毒高压蒸气灭菌法1-1.4kg/cm2115-123oC>30min药液浸泡消毒法75%酒精30-60min

煮沸消毒法水沸后15-20min医生手指消毒针刺部位消毒治疗室内消毒针刺前的准备持针法

●刺手

掌握针具相应手法●押手

固定腧穴协助进针多指持针法四、毫针的针刺方法减轻疼痛调节针感二指持针法进针法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管针进针法毫针的针刺方法单手进针法

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以押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切按在穴位旁,刺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本法适合于短针的进针毫针的针刺方法指切法挟持法舒张法提捏法双手进针法指切进针法

押手拇食两指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刺手拇食指执持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动作,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本法适合于长针的进针毫针的针刺方法双手进针法挟持进针法

用押手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刺手持针从其间将针刺入。双手进针法此法多适用于腹部腧穴的进针毫针的针刺方法舒张进针法

即用押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刺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毫针的针刺方法双手进针法提捏进针法管针进针法毫针的针刺方法以针管替代押手进针的方法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

直刺针刺的角度毫针的针刺方法适用于大部分腧穴斜刺肌肉浅薄重要器官血管疤痕平刺(横刺)皮薄肉少头面部透针针刺的方向毫针的针刺方法依腧穴所在部位依经脉循行依穴位与病位针刺的深度

个体差异

年龄、体质、胖瘦等

经络

阴经与阳经刺经与络

病情

虚实表里寒热/急慢

时令

春夏浅秋冬深

毫针的针刺方法部位

参考腧穴常用深度广义从进针至出针的整个过程狭义进针后为促使得气、调节针感和为使针感向某一方向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运针)●行针概念五、行针与得气行针法行针基本手法行针辅助手法

提针与插针结合,对穴位施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3-5分)

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行针与得气提插法幅度/层次/频率/时间

刺手挟持针柄前后、左右交替旋转捻动

(180-360)行针与得气基本手法捻转法辅助手法

方法经脉循行路线揉按作用疏通气血激发经气行针与得气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飞法震颤法循法

方法弹动针尾/针柄,使针体振动作用催气守气辅助手法行针与得气弹柄法

方法刮动针柄,使针体振动作用催气守气辅助手法行针与得气刮柄法方法直立而摇边摇边退卧针而摇不进不退作用泄气行气辅助手法行针与得气摇柄法

飞法

方法以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放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

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法。作用催气、行气辅助手法行针与得气

方法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作用催气守气辅助手法行针与得气震颤法针刺得气

得气的定义得气的表现

医者手下沉紧/如鱼吞钩饵/徐和

患者酸/麻/胀/重(热/凉)或传导或见局部肌肉跳动经气感应针感行针与得气得气的意义得气与疗效的关系

针若得气速,则病易痊而效亦速也,若气来迟,则病难愈而有不治之忧。《针灸大成》得气与虚实补泻的关系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灵枢九针十二原》若针下气至,当察其邪正,分清虚实《针灸大成》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灵枢终始》●注意一般与特殊勿片面追求行针与得气温度/噪音影响得气的因素

医生行针与得气取穴、方向/角度/深度、手法患者体质(类型)病情环境纠偏法促使得气的方法行针与得气查找原因纠正之候气法针置穴内安静留针,或间歇运针益气法施加艾灸以促经气来临六、针刺补泻●针刺补泻原则

《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灵枢九针十二原》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单式补泻手法

基本补泻手法提插补泻浅深、用力、幅度、频率、时间捻转补泻角度、用力、频率、时间

针刺补泻其他补泻手法疾徐补泻法

开阖补泻法

迎随补泻法

呼吸补泻法

平补平泻法

针刺补泻疾而徐之徐而疾之揉按针孔摇大针孔区分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