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黄金卷03
(本卷共20小题,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48分)
1.商代早期遗址盘龙城发现后,学者认为商代的疆域达到长江流域。但盘龙城仅仅是商王
朝南下的一个据点或臣服于商的一个重要方国中心,其控制的范围和具体的界限根本无
法确定。江西吴城商文化、新干大洋洲商代青铜器遗址发现后,又有学者认为商代的疆
域到达江西中部。西周疆域的四至虽然比商代清楚了许多,但也存在这类情况。出现这
类情况主要是由于()
A.国家顶层政治设计受到忽视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进程受阻
C.政治疆域的模糊性和多变性D.早期国家的统治力量还很有限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商代早期遗址盘龙城发现后,学者认为商代的疆域达到长江流域。
但盘龙城仅仅是商王朝南下的一个据点或臣服于商的一个重要方国中心,其控制的范围
和具体的界限根本无法确定。江西吴城商文化、新干大洋洲商代青铜器遗址发现后,又
有学者认为商代的疆域到达江西中部。西周疆域的四至虽然比商代清楚了许多,但也存
在这类情况”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对盘龙城遗址和江西吴城商文化、新干大洋洲商代
青铜器遗址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证明了早商政权在这些地方的势力扩张,使得人们对商
朝政治版图的已有认知逐步更新,但此时并未完成疆域的统一,故选D项;国家顶层政
治设计是指国家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的规划,材料仅涉
及到商代遗址的行政范围,没有明确其政治设计的具体情况,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到
商代遗址的行政范围,没有明确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具体表现及演化进程,排除B项;
政治强域具有固定的范围且不再发生改变,对历史遗迹的勘察和研究需要时间和实证,
逻辑错误,排除C项。
2.唐代,作为男性军事训练的蹴鞠在女子中开展得比较广泛,女子蹴鞠以踢高、踢花样为
能事,侧重于表演球技,甚至贵族女子以参与蹴鞠为荣;《旧唐书》也有记载:“(玄宗
年间)从驾宫人骑马者,皆用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
制,绝不行用。俄又露髻驰骋,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这体现了唐朝()
A.男女地位趋于平等B.社会尚武之风浓烈
C.文化生活丰富多彩D.开明开放兼容并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这段材料是说在唐朝女子与男子
一样喜欢蹴鞠,并在外出骑马游玩,都开始带着胡帽,不再以面纱遮挡脸部,穿着男装
大大方方的骑着马走上了街头。A项说法错误,材料并没有达到此效果,排除;B项符
合题意,是正确答案;C项不是普遍现象,“丰富多彩”有些夸张;D项说法在材料中没
有体现,两项都排除。
3.下图出自《清明上河图》,图中有三位运输货币的车夫,从他们的身高比例和铜钱的大
小看,这些铜钱比普通钱币大得多,基本可以认定是徽宗年间铸造的崇宁大钱。崇宁大
钱,每千”用铜9斤7两2钱、锡1斤9两2钱。北宋真宗天禧年间铸造小铜钱十贯用
铜36斤4两、锡5斤。两者相比,大铜钱含铜量不及小钱的33%,而含锡量不到31.5%。
据此可知()
A.民间私铸铜钱导致币制紊乱B.商品经济发展有效缓解钱荒
C.清明盛世背后掩臧经济危机D.北宋铜锡矿产资源日益枯竭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崇宁大钱,每千用铜9斤7两2钱、锡1斤9两2钱。北宋真宗天禧
年间铸造小铜钱十贯用铜36斤4两、锡5斤。两者相比,大铜钱含铜量不及小钱的33%,
而含锡量不到31.5%”并结合基础可知,大钱的含铜量、含锡量较小铜钱低,大钱较小
铜钱出现贬值,商业繁荣的背后可能会造成通货膨胀、经济不稳,故选C项;民间私铸
铜钱现象严重,但材料仅涉及到徽宗时期货币的金属合金成分比重,没有明确具体的货
币铸造来源,排除A项;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缓解钱荒,但材料仅涉及到徽宗时期货币
的金属合金成分比重,没有明确具体的经济发展形势,排除B项;北宋铜锡矿产资源自
哲宗时期以来不断下降,但材料仅涉及到徽宗时期货币的金属合金成分比重,没有明确
矿产资源的具体总量变化情况,排除D项。
4.1793年9月,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出的马戛尔尼使团以为乾隆皇帝祝寿的名义出使中
国。使团在觐见乾隆皇帝时在礼节上与清廷产生了分歧一一英国使节坚持行单膝下跪礼,
而清朝认为应该行三跪九拜礼。最终结果是个折衷方案,英国人下跪但不磕头,而清朝
官员则上奏皇帝说洋人的膝关节和中国人不同,无法磕头!访问也未达成任何实质性的
谈判成果。材料说明()
A.中英两国外交观念迥异B.中英两国政体根本不同
C.晚清政府天朝心态自居D.礼节纠缠导致谈判失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基感知识与历史解释能力。谈判中的礼节之争,反映了清朝奉行的是
“宗藩外交”思想,认为不知来自何处的红毛英国人属于夷人,当为''天朝上国”的藩
属臣国:而处于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下的英国人,虽执礼拜寿,但其真实目的是打开中
国市场,外交上则属于近代主权国家间的交往,自然不会行臣属三跪九拜礼,故选A
项。中英两国政体不同,中国是君主专制,英国是君主立宪,但材料更体现外交观念而
非政体差异,排除B项;C项表述也是原因之一,但缺少了英国南度,不如A项全面,
排除C项:无实质性谈判结果的原因是双方外交观念的差异且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使然,
礼节纠纷只是表面现象,排除D项。
5.清末民初,以前不受关注的墨子学说受到空前关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墨学竟有
全面复兴之势,“西学墨源”说广为流行。《民报》评选的世界四大伟人,有墨子而没有
孔子。这主要是由于()
A.墨家主张与西学一致B.儒家思想急剧衰落
C.民国建立提升墨家地位D.重建文化自信之需
【答案】D
【解析】清末民初墨家思想受到关注甚至是全面复兴之势,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文化
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冲击,因此中国通过“西学墨源”说去提升文化自信,故选D
项:墨家主张是战国时期的产物,近代西学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二者存在本质区别,
排除A项;儒家思想急剧衰落是在新文化运动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
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可知提升墨家地位与民国建立无关,排除C项。
6.图3表达的鲜明主题是()
中外关系:1915年“中日民四条约”列强支持下的军阀混战
北洋派:1913年“宋教仁案”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1916年1917年府院之争
袁世凯解散国民党总统制洪宪元年张勋复辟
革命党: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图3
A.现代性国家的构建B.宪政体制的实践
C.民主与专制的斗争D.社会共识的崩解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后,北洋派和革命党人进行了一系列斗争,这些斗
争的焦点是封建专制和民主共和之争,故选C项: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已经标志
现代性国家构建了,排除A项;中华民国的建立就意味着宪政体制的实践,排除B项;
革命党与北洋派之争说明中国内部民主和专制的斗争,社会共识是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并未崩解,排除D项。
7.据统计,1927年党的五大召开时,57967名党员中工人成分占50.8%;1928年6月,
130194名党员中工人成分占10.9%;1929年工人党员占比降为7%,1930年7月降为
5.5%,1930年9月下降为1.6%。这反映()
A.农村革命根据地工人革命性不足B.中共革命重心向农村转移
C.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不重视工人D.中共党内的“左”倾错误
【答案】B
【解析】据材料“1927年党的五大召开时,57967名党员中工人成分占50.8%;1928年
6月,130194名党员中工人成分占10.9%;1929年工人党员占比降为7%,1930年7月
降为5.5%,1930年9月下降为1.6%”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1927年至1930年中国共
产党党员的构成结构中工人的比重不断下降,工人作为城市工厂的无产阶级代表比重下
降的同时,中共党员人数在不断增加,无产阶级的党员人数并未因为工人数量降低而减
少,农业人口不断补充,这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实施密不可分,故选B项;材料
仅涉及到工人比重的降低,没有明确工人参与革命的具体表现,故“农村革命根据地工
人革命性不足”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到中国共产党的人员及占比变化,
没有明确对于工人的具体态度,故“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不重视工人”与材料不符,排
除C项;“左”倾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
的倾向,材料仅涉及到中国共产党的人员及占比变化,没有明确党内具体的政治思想表
现,故”中共党内的‘左'倾错误”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8.1947年5月,国民政府紧急颁布《戡乱期间维持社会秩序临时办法》,禁止10人以上
的请愿、罢课、罢工和示威游行,并授权各地政府可采取“必要措施”和“紧急处置”
办法。这些措施折射出()
A.战略反攻对国统区的冲击B.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加深
C.通货膨胀激化了社会矛盾D.蒋介石对战场指挥的失控
【答案】B
【解析】从材料看到,国民政府采取非常措施维系国统区秩序,这折射出国民党政权统
治危机加深,B项正确;A项所述“战略反攻”尚未发生,排除;C项说法无法从材料
得出,排除;D项“失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9.喷油嘴有着“发动机的心脏”的美誉,其制造难度远高于发动机其它零部件。新中国成
立后,我国只有上海等少数几个沿海城市才能生产少量喷油嘴,无法满足国内需要。1970
年,为支援三线建设而从上海来到成都的锦江厂生产出了“七一”牌喷油嘴,锦江厂也
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燃油喷射系统生产基地。由此可知,三线建设()
A.充分利用了西部的资源B.合理调整了工业布局
C.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D.打破了西方经济封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三线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七一”牌喷油嘴是从上海来
成都支援的锦江厂生产出来的,并不能反映充分利用了西部的资源,故排除A。我国工
业化基础的奠定是在一五计划期间,故排除C。三线建设主要是为应对日趋紧张的国际
形势和美苏的战争威胁,并非为了打破西方的经济封锁,故排除D。三线建设最主要的
作用就是改善了工业布局,材料中喷油嘴生产从沿海扩展到西部地区,就是工业布局调
整的体现,故选B。
10.1982年的春节刚过,吉林市的《江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上登了一张“招贤榜”:船
营区服装厂急需贤能,凡能在一年内实现产值120万元、利润1万元者,工资晋升一级,
发奖金500元。这张“招贤榜”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B.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
C.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显著成效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答案】A
【解析】据材料“船营区服装厂急需贤能,凡能在一年内实现产值120万元、利润1万
元者,工资晋升一级,发奖金500元”,可知国有企业允许通过激励措施自行招聘人才,
反映了国有企业经营权的扩大,故选A项;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政企
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国民经济调整的时间是1961—1965
年,排除C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D项。
11.《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说:“安努(众神之父)与恩利尔(大地和空气之神)为人类福
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
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太阳神和司法天神),昭临黔首,光耀大地。”对上述材料
理解准确的是()
A.君主专制王权高于法权B.君权神授追求司法公正
C.神意立法力求伸张正义D.法权至上协调社会矛盾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材料是《汉穆拉比法典》前言的一段文字,
据材料“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
昭临黔首,光耀大地”可知,汉漠拉比在神的旨意下,为人类伸张正义而立法,指明了
立法目的,故选C项;“神意立法力求伸张正义材料不涉及王权与法权的关系,而是
涉及的王在神的旨意下制定法律维护正义,排除A项;材料中有君权神授但没有指向“司
法”公正,排除B项;“法权至上协调社会矛盾”既不符合材料情景,也不符合当时时
代特征,排除D项。
12.公元2—3世纪,罗马奴隶主为了保证足够的劳动人手,把大田庄分成小块土地,逐渐
把部分奴隶固着在小块土地上,让他们自己经营,向他们征取一部分收成,准许有自己
的家室,他们随土地出售而转移。同时期,日耳曼氏族贵族把战俘变为奴隶,并非实行
古典式的奴隶占有制,奴隶每人都有自己的一所房屋和一个家庭;此外,氏族贵族拥有
很多亲兵,亲兵效忠首领,首领给养亲兵。据此可以推断()
A.上古欧洲已由奴隶社会转型至封建社会
B.西欧封建社会诞生于罗马帝国的废墟上
C.西欧奴隶社会时期产生了封君封臣制度
D.西欧封建制度植根于罗马和日耳曼因素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罗马奴隶主对奴隶制经济进行的改革:由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大庄园经
济到小农经营,意味着封建生产关系的孕育,而同时日耳曼氏族发生的变化,也表明着
社会的分化,意味着旧制度的瓦解,二者共同推动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故选D项;
欧洲转型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罗
马的经济改革影响了封建制度的形成,而不是指在帝国废墟上建立的封建社会,排除B
项:封君封臣制度是在11世纪后期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13.1360年,威尼斯颁布法令指出,“本因用于航海和增殖的资金却未能流通起来,反而化
为了一场浮华,导致我们国家日益衰弱”。1449年,热那亚法令指出“如果那些用于购
买珠宝华服的资金能投资于贸易,将为我国带来丰厚的回报和利润。”这些法令表明
()
A.政府注重资本原始积累B.欧洲深受禁欲主义影响
C.传统商路受阻影响经济D.政府试图限制教会腐败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威尼斯、热那亚颁布禁奢令,希望把资金用于航海、贸易,使资
金增值,即政府注重资本原始积累,故选A项;禁欲主义指要求人们克制欲望、放弃物
质享受的道德理论和生活方式,而材料中人们在奢侈享受,排除B项;材料强调政府注
重资本原始积累,与奥斯曼土耳其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传统亚欧商路受阻无关,排
除C项;材料是限制奢侈消费,注重资本原始积累,而非限制教会腐败,排除D项。
14.14—16世纪,欧洲鼠疫大流行,欧洲人口死亡过半。面对疫情,人们把目光从对天国
的期待转向尘世的享乐,甚至传教士和僧侣也都卷入这股潮流。这股“潮流”是指()
A.瘟疫横行束手无策B.教士僧侣改弦易张
C.人文主义悄然滋长D.教会权威荡然无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材料中“人们把目光从对天国的期待转向
尘世的享乐”可知,面对死亡,人们将注意力转移到现世,关注现实生活和人本身,“甚
至传教士和僧侣也都卷入这股潮流”反映出人文主义悄然滋长,C项说法符合题意,是
本题正确答案;A项说法材料中未有体现,排除;B项说法与题意关系不大,不能选;
材料没有体现D项说法,排除。
15.图3为第一国际各国或地区支部分布图(部分)。
A.推动欧洲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C.奠定各国共产党成立的组织基础D.巩固社会主义运动的国际联合
【答案】B
【解析】据题干可知,第一国际的支部遍布英、法、德、俄、意、西等西欧国家,有利
于宣传、实践马克思主义,故选B项:欧洲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在19世纪三四十
年代,排除A项;西欧共产党基本上成立于20世纪20年代,此时第一国际早已解散,
排除C项;“社会主义运动”不合史实,应为“国际工人运动”,排除D项。
16.“反事实推理”是西方史学的一种研究思维,探讨假设不发生该历史事件的前提下历史
的发展趋势。据此推知,下表相关研究反映了欧洲()
事实上欧洲人均年收入增长率%反事实下欧洲人均年收入增长率推测%
1700年一1760年0.441700年一1760年0.015
1760年一1800年0.521760年一1800年0.045
1800年一1830年1.611800年一1830年0.15
A.人民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B.战乱导致了收入增长缓慢
C.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日益显露D.经济转型推动生产力提高
【答案】D
【解析】据材料“1760年一1800年”“1800年—1830年”可知,假设没发生工业革命,
欧洲人均年收入增长率极低,而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欧洲人均年
收入增长率增长迅速,故选D项:据“事实上欧洲人均年收入增长率%”数据可知,欧
洲人均年收入增长率处于上升趋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排除A项;“缓慢”说法错误,
且材料强调工业革命,而非战乱,排除B项;工业革命促使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说明
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非弊端,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国的粮食储备历史从石器时代就已开始。夏、周时代粮食储备已发展成为一项财政制
度,中央、地方都已初步建仓,《周礼》中提出“荒政委积”是最早的粮食备荒储备。汉代
仓储制度逐渐丰满,中央设立太仓、常平仓,君人县两级另有常设之仓。至此中央与地方两
元储备制度基本建立。
——摘编自高瑛、储新元《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历史流变与问题研究综述》
材料二
隋朝粮食储备体系渐趋完备,包括太仓、转运仓等中央储备,正仓、常平仓等地方储备,
义仓等民间储备。正仓是指国家设置于各个州(郡)县的仓库,来自州(郡)仓和县仓收纳
百姓所交租税,用于上缴中央太仓、供应军队、支付地方官员的禄粮以及驿递丁夫的口粮。
常平仓粮食由地方政府在粮食丰收时高于市价购进,歉收时低于市价卖出,以平抑物价、赈
灾备荒。义仓是设在村社,由百姓自愿捐纳,委托社司管理,具有自治色彩的民间储备。隋
朝开创的中央、地方、民间三元储备体系在宋朝以后固定下来,对后世产生深远了影响。
——摘编自叶炜《隋唐时期的粮食储备政策》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粮食储备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粮食储备的历史意义。(6分)
【答案】(12分)
(1)特点:起源较早,历史悠久;由政府主导,统治者重视;官方储备与民间储备相结合;
体系与功能渐趋完备,兼具政治、经济、军事等功能。(每点2分,满分不超过6
分)
(2)意义: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对调节粮食供求情况、平抑
粮价、抵御灾荒、稳定民心、实现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战争年代克敌
制胜、和平年代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每点2分,满分不超过6分)
【解析】
(1)据材料一“中国的粮食储备历史从石器时代就已开始”,得出起源较早,历史悠久;据
材料一“夏、周时代粮食储备已发展成为一项财政制度,中央、地方都已初步建仓”
“至此中央与地方两元储备制度基本建立”等,得出由政府主导,统治者重视;据材
料二“隋朝粮食储备体系渐趋完备,包括太仓、转运仓等中央储备,正仓、常平仓等
地方储备,义仓等民间储备”等,得出官方储备与民间储备相结合:据材料二“正仓……
用于上缴中央太仓、供应军队、支付地方官员的禄粮以及驿递丁夫的口粮。常平仓……
以平抑物价、赈灾备荒。义仓……具有自治色彩的民间储备”“隋朝开创的中央、地方、
民间三元储备体系在宋朝以后固定下来,对后世产生深远了影响”等,得出体系与功
能渐趋完备,兼具政治、经济、军事等功能。
(2)从对政治、经济社会、长远等角度来思考得出,政治——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稳定
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社会——对调节粮食供求情况、平抑粮价、抵御灾荒、稳
定民心、实现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长远——是战争年代克敌制胜、和平年代长
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8.茶文化是文明交流与互鉴的使者.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在南宋留学期间从禅寺质朴的饮茶方式中有所领悟,便把茶带
回日本九州地区培植,期望在日本将茶文化发扬光大。当时的日本佛教已基本完成本土化,
并衍生出日本独特的佛教宗派。依托于佛教的茶文化也得以衍生出一种全新的形式——茶之
汤。“茶禅一味”恰是对日本茶道与佛教文化这种共生关系的最佳写照。1214年,荣西将自
己所著的《饮茶养生记》进献给当时的镰仓幕府将军源实朝,该书受到其推崇,日本本土的
茶文化得以从佛教界走向武士阶层。此后,幕府将军中喜爱茶道者辈出,如室町暮府第八代
将军足利义政将自己隐退后的居所命名为“同仁斋茶室”,这是日本最早的书院风格茶室。
——摘编自张博《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道的影响》
材料二
17世纪末,茶叶随同欧洲移民一起来到美洲大陆,并很快成为广受移民欢迎的饮料。
1784年,美国一艘名为“中国皇后号”的商船首航中国并运回茶叶等物资,开创了中美茶
叶贸易的时代,推动了饮茶之风在美国的兴起:日益频繁的茶叶贸易活动也大大促进了茶文
化的交流与发展。美国的饮茶习俗主要是以红茶泡用或用速溶茶冲泡,其中最流行的是速溶
冰茶,它在速溶茶的基础上,通过加柠檬、白糖、新鲜果汁、牛奶、可可等调味品配制而成,
最后加冰水冲饮,一般作为夏季清凉消暑、止渴提神的冷饮。其消费量仅次于可口可乐,被
称为第二号软性饮料。
——摘编自黄敏《中美两国茶文化特点及比较》
(1)概括古代日本茶文化和近现代美国茶文化的异同。(8分)
(2)分析茶文化在世界传播的重要意义。(6分)
【答案】(14分)
(1)同:都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影响;都实现了茶文化的本土化。(2分,答出一点即可)
异:日本引入茶文化以佛教为媒介,美国引入茶文化依托殖民和商贸活动;II本茶叶
以自身栽培为主,美国茶叶大多来自进口;日本茶文化得到了官方提倡,美国茶
文化主要在民间传播发展;日本茶文化追求精神境界,受众较小,美国茶文化注
重感官享受,受众广泛。(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意义:促进了全球物种的交流;提供了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丰富了人类的饮食
生活;有利于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6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1)相同点,据材料一、二''日本僧人荣西在南宋留学期间从禅寺质朴的饮茶方式中有所
领悟”“'中国皇后号'的商船首航中国并运回茶叶等物资”,可知古代日本茶文化和近
现代美国茶文化都深受中国茶文化的影响;据材料一、二“日本本土的茶文化得以从
佛教界走向武士阶层”“美国的饮茶习俗主要是以红茶泡用或用速溶茶冲泡”,可知古
代日本茶文化和近现代美国茶文化都分别结合了本国国情,实现了茶文化的本土化。
不同点,据材料一、二“依托于佛教的茶文化也得以衍生出一种全新的形式”“开创了
中芙茶叶贸易的时代”,可知日本茶文化的传入主要以佛教为基本媒介,美国的茶文化
是伴随着殖民扩张和商业贸易活动而进入美国;据材料一、二“幕府将军中喜爱茶道
者辈出”“一般作为夏季清凉消暑、止渴提神的冷饮”,可知日本茶文化得到了幕府将
军为代表的官方支持,美国茶文化主要作为普通饮品在民间传播;据材料一、二“'茶
禅一味'恰是对日本茶道与佛教文化这种共生关系的最佳写照”“其消费量仅次于可口
可乐,被称为第二号软性饮料”,可知日本茶文化与佛教文化紧密集合,体现了茶禅合
一的精神境界,美国的茶文化只是普通的消费饮料,主要面向普通民众消费。
(2)据材料一''便把茶带回日本九州地区培植”可知中国茶叶被带往日本培植,说明茶文
化的传播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物种交流;据材料二“一般作为夏季清凉消箸、止渴
提神的冷饮”可知中国茶文化在美国被改造成为日常生活的饮品,有利于丰富人类的
饮食生活:同时,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纽带紧密联系了中国、日本、美国之间的文化
交流,成为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最后,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逐渐融入了本
地生活,实现了本土化,有利于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9.(14分)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着国家政权和国家制度的重构,明确农村地区的土地产权关系成
为逐步理顺农村工作的前提。同时,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废除保甲制度、颁布《婚姻法》等治
理举措,崩解了农村社会原有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旧政治权威。1950年,政
务院颁布了《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
村政府与乡政府并立为基层政权。
——摘编自丁云《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发展变迁》
材料二
1958年,《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按此决议,原有的几十甚至上百个
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均的合作社合并为一个农村人民公社,将一切生产资料上交给人民公
社,统一分配。人民公社不仅要管生产、管政权,还要管社员生活,形成一种“政社合一”
模式。直至土地承包到户之后,农民才开始从高度集体化的治理体制中脱嵌出来,家户重新
成为独立的经营单位。农村社会重归分散,“政社^——”模式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经济基
础,1983年,全新的乡镇基层政权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同时,伴随农村经济活力的充分调
动,多元利益主体纷纷出现,村委会成为群众自治组织,也是整合农村社会的组织。
——摘编自祝传佳《新中国成立70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变迂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重构乡村秩序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6分)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演变。并结合所学,分
析不同阶段的治理体制产生的主要背景。(8分)
【答案】(14分)
(1)措施:进行土地改革;建立乡、村基层政权;废除保甲制度、颁布《婚姻法》。(3分)
影响:有利于巩固政权;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的恢复与发展。(3分)
(2)演变:1958—80年代初: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
改革开放后:建立乡镇政府和村委会。(2分)
背景:1958—80年代初: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左”倾错误的
影响。(3分)
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经济开放性和多元利
益主体的发展;民主法治的完善。(3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一“明确农村地区的土地产权关系”及所学建国初期农村经济
建设知识可知,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据材料一''废除保甲制度、颁布《婚姻法》”“崩
解了农村社会原有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旧政治权威”可知,废除保甲制
度、颁布《婚姻法》;据材料一“村政府与乡政府并立为基层政权”可知,建立乡、村
基层政权。第二小问影响,据所学土地改革和农村基层治理相关知识可知,党和政府
重构乡村秩序有利于巩固政权;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2)第一小问演变,据材料二“合并为一个农村人民公社”可知,1958—80年代初:实行
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据材料二“1983年,全新的乡镇基层政权体系逐步建立起
来"''村委会成为群众自治组织”可知,改革开放后:建立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第二小
问背景,1958—80年代初,人民公社体制的背景:据所学过渡阶段和探索阶段的经济
和思想方面的知识可知,人民公社的建立背景包括: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受
苏联影响,新中国在1953—1957年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由此产生了计划经济体制
逐渐确立;探索阶段,“左”倾错误的影响。改革开放后,建立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背
景:据所学改革开放相关知识可知,1978年开始对内改革,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对内改革的同时对外开放,推动了经济开放性和多元利益
主体的发展;1978年提出了十六字法建方针以及平反冤假错案,推动了民主法治的完
善。
20.(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世界金融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机构校长劳动合同3篇
- 新版项目软件合同3篇
- 提前终止月嫂合同3篇
- 安装工程合同中的技术解析3篇
- 数码相机购买合同3篇
- 摩托车位转让合同模板3篇
- 教育培训机构店长劳动合同3篇
- 旅游产品销售员招聘合同3篇
- 新版银行抵押贷款合同3篇
- 新媒体合作协议书3篇
- 华为错混料培训
- 中国蚕丝绸文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1389国开电大本科《理工英语4》网上形考任务(单元自测1至8)试题及答案
- 电化学储能电站检修规程
- 嵌入式系统智慧医疗应用技术研究
- 2024年云南昆明寻甸城乡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MOOC 家具·设计·生活-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方案特别维护应急处理预案
- 幕墙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审批流程
- 新视野英语教程(第四版)读写教程1 期末测试卷 测试卷A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