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技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_第1页
火针技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_第2页
火针技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_第3页
火针技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_第4页
火针技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火针技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火针技术,是用一种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的手法刺入到人体腧穴或患处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火针作为针灸技术中的一种特殊针法,具有温通经络、扶正助阳、祛邪引热的功效,临床可以单独或与其他针法结合应用。常用于颈、肩、腰腿、关节痛,以及带状疱疹、湿疹、白癜风、银屑病等临床常见病和难治性疾病的治疗。一、常用器具和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器具火针作为一种特殊针具,其制作的材料不同于一般毫针,根据临床需要分为粗、中粗、细3类。细火针为针体直径不超过0.5mm的火针,适用于面部、四肢等皮肉浅薄部位;中粗火针的直径0.8mm,适用范围较广泛,除面部穴位及肌肉浅薄的部位外,其他部位包括四肢、躯干、所有压痛点和病灶周围均可应用;粗火针,直径1.1mm或更粗,主要用于针刺病灶部位,如窦道、痔漏、淋巴结核、痈疽、乳痈、臁疮、腱鞘囊肿、皮肤病变等。(二)基本操作方法操作步骤:包括消毒、烧针、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确定好穴位或针刺部位以后,以75%乙醇局部消毒,以点燃的酒精灯或止血钳夹持的95%乙醇棉球为火源,左手将火源移近针刺的穴位或部位,右手以握笔式持针,将针尖针体伸入火焰的外层,根据针刺深度,确定针体烧红的长度。将针烧至通红时,迅速准确地将针刺入穴位,并迅速将针拔出,这一过程不超过一秒。一般情况下不留针,特殊情况需留针时,可以配合行针手法。出针后需要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火针的进针角度以直刺为多,对于疣、赘生物等可采用斜刺法。进针深度由针刺部位、疾病、体质等多因素决定。胸背部一般不超过3mm,四肢可刺入超过10mm。(三)刺法可分为经穴刺法、痛点刺法、密刺法、围刺法、散刺法等。1.经穴刺法根据临床表现辨证选穴,在经穴上施以火针。本法主要适用于内科疾病,针具以细火针、中粗火针为主。进针的深浅较毫针要相对浅一些。2.痛点刺法(即点刺法)根据临床症状、辨证归经,在经络上选择一定的穴位,或在病灶部位寻找最明显的压痛点,在该点上施以点刺。本法适用于各种肌肉、关节、神经痛,针具以中粗火针为主。进针的深度较经穴刺法可以适当深一些。3.密刺法是一种使用中粗火针密集地刺激病灶局部的刺法。密集程度取决于病变的轻重,病情重趋于密,每针相隔1cm;病情轻趋于疏,每针相隔1.5cm。主要适用于增生性、角化性皮肤疾病,如神经性皮炎等。针刺深浅要适度,一般以火针针尖透过皮肤病变组织而又刚接触到正常组织的深度为宜。4.围刺法是围绕病灶周围行针刺的一种刺法。其进针点多选择在病灶与正常组织交界之处,主要适用于皮科、外科疾患,以中粗火针为宜,进针的间隔距离以1~1.5cm为宜。针刺的深浅应视病灶深浅而定。有时可直接刺络脉出血,以祛除瘀滞,可促进局部红肿消退。5.散刺法是以火针疏散地刺在病灶部位上的一种刺法,多用于治疗麻木、瘙痒、拘挛和痛证。一般每隔1.5cm刺1针。针具最好选用细火针,刺激以较浅为宜。亦可分为快针法和慢针法:1.快针法是进针后迅速出针的一种最常用的刺法,即进针后不停留迅速出针。2.慢针法火针刺入穴位或部位后,留针1~5分钟后出针。留针期间可行各种补泻手法。本法主要适用于淋巴结核、痈疽、囊肿等各种组织坏死和异常增生等疾病。二、常见疾病的火针技术(一)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本病多因外伤劳损,筋脉失养;或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不能濡养筋骨;或外感风寒湿邪,脉络拘急所致。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肩关节周围有广泛的压痛,并可向颈部及肘部放射,外展功能明显受限。本病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治法】散寒除痹,活血通经。【常用取穴】取局部阿是穴、条口。行火针点刺。【操作步骤】选取局部疼痛点,以中粗火针加热烧红后局部点刺不留针;疼痛面积较大者,可予局部多针点刺。条口以细火针直刺,深度约为40mm,不留针。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二)腰痛病(腰部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肌筋膜炎)腰痛病是以自觉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多因感受外邪、跌仆损伤或劳欲过度等引起,表现为腰部重痛、酸麻、活动障碍,或见痛连臀腿,或因咳嗽、喷嚏等使疼痛加剧。本病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诊断。【治则治法】驱寒除湿,通痹止痛。【常用取穴】以腰部督脉和膀胱经穴为主。取穴为肾俞、大肠俞、委中和局部阿是穴。【操作步骤】患者取俯卧位,背腰部皮肤充分暴露,以中粗火针快刺,深度约为20mm。局部阿是穴可以重复点刺,每次深度6~10mm。刺后可于局部拔火罐以除瘀血。每周2~3次,5次为一疗程。【特别提示】注意针后防止受凉,减少腰部过度活动。(三)腕筋结(腱鞘囊肿)本病是发生在腕关节背侧或掌侧腱鞘附近的囊性肿物,囊内为白色胶状液体,多因慢性劳损、外伤所致。其临床表现为在手腕背部有半球形或梭形包块,直径多大于1cm,表面光滑不与皮肤相连,基底固定,质地为橡皮样或有囊性感,局部酸胀不适,握物或按压时可有痛感。本病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治则治法】行气活血,舒筋通络。【常用取穴】局部阿是穴。【操作步骤】局部消毒,以中粗火针快刺,以囊肿最高处为中心,点刺肿胀隆起处3~5点,或向囊肿中心围刺。出针后,从针孔处挤出胶状物,再敷以干棉球予以包扎。(四)蛇串疮(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以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且疼痛剧烈为特征的皮肤病,春秋季节多发,多因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毒所致。其前驱症状可表现为患部灼热、疼痛等,继而皮肤出现簇集成群、累累如串珠的红斑、水疱,伴发剧烈的疼痛。多发生在腰胁部,又可见于头面、下肢等处,可伴有全身症状。日久不愈,经脉气血瘀滞,局部可遗留程度不等的疼痛。本病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治法】疏利肝胆,清热化湿,祛瘀止痛。【常用取穴】局部阿是穴。【操作步骤】局部消毒,以中粗火针点刺疱疹的头、中、尾部,不留针,深度6~10mm。可加用火罐以祛除瘀滞。较大水疱可用火针点破,使液体流出,复以干棉球擦拭。对有全身症状者,可结合其他针、药治法。【特别提示】针后局部皮肤可予碘伏外涂,以防止感染并减少渗出。(五)面瘫病(周围性面瘫)面瘫病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多因络脉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致经气阻滞,筋脉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表现为一侧面部松弛,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被牵向健侧,不能蹙额、皱眉、鼓颊等动作,部分患者初期耳后疼痛,还可出现味觉减退或听觉过敏,甚至外耳道出现疱疹等。本病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治则治法】温经通络,疏风祛邪。【常用取穴】四白、阳白、地仓、颊车、牵正。【操作步骤】局部消毒,以细火针快刺,进针3~6mm,不留针。【特别提示】火针技术在面瘫的治疗中多用在重度面瘫和面瘫恢复后期的治疗阶段。操作时避开五官和面部的神经、血管。三、禁忌症1.精神过于紧张的患者,饥饿、劳累及醉酒者。2.严重的心脏病患者。3.患有出血性疾病者。4.孕妇。5.糖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