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广东省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和君贶题潞公东庄①司马光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国须柱石扶丕构②,人待楼航济巨川。萧相③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注】①诗人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退居洛阳。后曾任宰相的文彦博(潞国公)也因反对新法入洛定居。君贶(kuàng),即宣徽使王拱辰。东庄,文彦博在洛阳的宅第。②丕构:大厦。③萧相:汉代名相萧何,曾辅佐汉高祖,终遭猜忌,有人劝他“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贳贷:贷款。本处的意思是:写了买地的文书签字画押后,先不给钱,赊着,以后再给现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波澜起伏,感情抑扬有致,在严密的章法中写出诗人的不尽之意。B.第二句写伊浦水天相连、浑然一色,与王勃“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近。C.第五句运用借代手法,暗指国家这座大厦需要依靠辅弼大臣来支撑。D.第七句、第八句用典,萧何尚且需要玷污自己的名声以打消皇帝的疑心,暗中指出宋神宗如当年的汉高祖,将得力大臣排斥于朝廷之外。16.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使用萧何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答案】15.C16.①作者把潞公比作萧何,既含蓄地赞扬了潞公(也包括君贶、作者自己)如萧何一般有辅君治国之才,又同时委婉讽刺了当今皇帝如同猜忌功臣的汉高祖,在“国须柱石”之际,却将辅弼大臣放置于朝廷之外。

②对朋友的遭遇表达自己的愤懑不平。

③表达了对朋友的安慰、劝勉之意。【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C.“第五句运用借代手法”错,“国须柱石扶丕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国家必须有像柱石一样的臣子才能辅佐国家这一架构,本体是“臣子”“国家”,喻体是“柱石”“丕构”。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萧相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意思是“潞公像萧相国一样曾是左右臂膀,如今却在荒僻的村野造屋买田”。诗句中提到“萧何”,使用典故,结合注释中“汉代名相萧何,曾辅佐汉高祖,终遭猜忌,有人劝他‘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可知,当年的名相萧何辅佐汉高祖,曾被视为左右手,殊荣加身,然而终遭猜忌,经别人指点,萧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用这种方式来消除汉高祖的猜疑,“且”字点出了昔日的萧何、后来的潞国公并包括作者本人在内,买田建馆,投闲置散,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迫于形势,不得不以此自娱消遣,此处流露出无奈之情。结合诗歌标题标题中“题潞公东庄”和注释“后曾任宰相的文彦博(潞国公)也因反对新法入洛定居”“东庄,文彦博在洛阳的宅第”可知,这是一首和诗,是和君贶题潞公东庄,所以尾联提到萧何,其实是把潞国公比作萧何,同时也是自况,既含蓄地赞扬了潞国公(也包括他自己)的辅君治国才干,又隐隐讽喻了宋神宗如当年猜忌功臣的汉高祖,在“国须柱石”之际,却将得力大臣排斥于朝廷之外,含有一种愤懑不平和委婉的劝慰、自我安慰之情。广东省广州市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四、古诗赏析:本大题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晚归蓝田酬王维给事赠别①钱起卑栖却得性,每与白云归。徇禄仍怀橘②,看山免采薇③。暮禽先去马,新月待开扉。霄汉时回首,知音青琐闱④。[注]①时钱起为蓝田县尉,从长安归蓝田,王维(时任给事中)曾作《送钱少府还蓝田》赠别。②怀橘,《三国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③薇:野菜名。④青琐闱:宫门上用青色装饰的连环花纹,借指朝廷、皇宫。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下句中的“白云”与“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中的“白云”含义有所不同。B.颔联对仗工整,用典恰切,“仍”“免”二字相承,表意丰富,坐实了“卑栖却得性”这句。C.颈联上句意谓暮禽归飞,先于钱起所乘的马,用于反衬自己公务缠身不得早归的愤懑。D.前两联自抒怀抱以表心志;后两联叙晚归情景,“暮禽”“新月”“霄汉”扣题中“晚”字。18.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7.C18.①思乡孝亲之情。“徇禄仍怀橘”,写自己任职微官,求得俸禄.仍旧怀乡孝亲。②随性自适,追慕隐沦之心。自己虽“卑栖”而能恬然自得;“看山免采薇”,有美丽山居风景可赏,免遭采薇(野菜)而食之苦,暂可随遇而安。③思念朋友,珍重知音之意。晚归蓝田,而时时回首身居长安的知音,可见眷恋之深。【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用于反衬自己公务缠身不得早归的愤懑”说法错误,颈联“暮禽先去马,新月待开扉”的意思是:日暮鸟归才骑着马回去,弯弯的新月已升上来了,等待归人打开柴门。综合颈联上下句语义关系看并无反衬关系,也无愤懑之意。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颔联上句“徇禄仍怀橘”的意思是出仕在外仍然想着孝养父母。其中“怀橘”运用了《三国志·陆绩传》中陆绩怀橘遗母的典故,借典故写出了自己虽任职微官,但求得俸禄后仍旧怀乡孝亲的情感,抒发了诗人思乡孝亲之情。“卑栖却得性,每与白云归”的意思是诗人虽然官职低下却正合性情,常常飘然自在与白云一起归去。“看山免采薇”是说免遭采薇(野菜)而食之苦就能够欣赏美丽的山景。这三句写出了诗人虽“卑栖”却能随遇而安地与美景作伴,追慕隐沦之心,表现了作者随性自适,恬然自得之情。由题目可知这是诗人回赠朋友王维的一首诗,再结合诗句“霄汉时回首,知音青琐闱”可以看出,作者时时回首遥望京都,只因为知己仍在朝廷中,表达了作者思念朋友,珍重知音之意。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过陈琳⑴墓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石麟⑵埋没藏春草,铜雀⑶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注】①陈琳:建安七子,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为袁绍效力;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曹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②石麟:陵墓前的石雕的麒麟。③铜雀:指铜雀台,远在邺都,曹操所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对陈琳充满仰慕又饱含诗人的感慨,说自己昔日曾在史书上拜读过陈琳的文章,今天漂泊又正好经过陈琳的坟墓。B.诗人自谓生不逢时,颔联中“应”字不单有自负自信,还有世无知音的自伤和愤慨之情;“怜”写出自己与陈琳同命相怜的感伤之情。C.尾联写“文章无用,霸才无主,只能弃文就武”,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生不逢时之感。D.全诗贯穿着诗人和陈琳这样的人才在不同时代有不同际遇的对比,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对比,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16.请把“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翻译成现代汉语。17.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颈联。【答案】15.B16.请别怪我临风凭吊而倍感悲伤惆怅,我也想要效仿先贤携带书剑去从军。17.①颈联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荒凉寥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②前句写眼前实景,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中,冷落萧条,更显出古坟的荒凉寥落,寄托自己对前贤的追思缅怀,也暗示当代不重才士,任凭才人的坟墓荒废;③后句写联想之景,曾经重用陈琳的曹操修建的铜雀台,现在想必也只剩下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表达了对曹操这样一位重视贤才的明主的追思,也是对那个重才的时代的追恋。【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怜’写出自己与陈琳同命相怜的感伤之情”错,“始怜君”的“怜”,是怜慕、欣羡的意思,是对陈琳的际遇特别欣羡,流露了自己生不逢时的深沉感慨。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倍”,倍感;“学”,效仿。【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石麟埋没藏春草”意思是:墓前的石麒麟已经被萋萋荒草埋没。这句是墓前即景,年久失修,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被埋没在浓密的春草中了,显得古墓荒凉落寞。诗人借景传达自己对陈琳的追思,也暗表当世不重视人才,使先贤的坟墓荒芜寂寥。“铜雀荒凉对暮云”意思是:魏武帝的铜雀台一片荒凉对着暮云。这句是墓前遥想,缅怀陈琳的过程中诗人想起重用陈琳的曹操,想象远方的铜雀台,也荒废无人顾恋,只能独自与黯淡的暮云相对了吧。这不仅是缅怀重视人才的明主曹操,也流露了诗人对那个重才时代的追恋。颈联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荒凉寥落的景象,“铜雀荒凉”,象征了重才的时代已经消逝,这样就蕴含了诗人对当世不重人才的怨愤。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卖花声·题岳阳楼(北宋)张舜民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注】本词是作者在宋神宗元丰六年因讥议边事被贬南方,途经岳阳时所作。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两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秋天景象,渲染了浩渺凄迷的意境。B.楼内词人正在把酒,因即将离别远行,侍酒的女子满斟酒杯,显出庄重的颜容。C.词人安慰友人不必吟唱《阳关曲》来送别自己,表现了词人对离别的洒脱态度。D.词人凭栏远望,遥想南行的艰辛,字里行间也蕴含了人生之路充满艰危的感慨。16.本词和杜甫的《登岳阳楼》同为登楼名篇,两个作品分别提到“长安”和“关山北”两地,请简要分析这两地分别寄托了什么思想感情。【答案】15.C16.①长安是汉唐旧都,这里借指北宋京城。词人借回望长安,表达被贬南方的悲伤与怨愤,和对京都的思念、对朝廷的期待之情。②关山北指北方边境,是当时战火燃烧之地。诗人借遥望北方,表达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表现了词人对离别的洒脱态度”错。“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这两句是词人联系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告诉友人不必如古人那样吟唱《阳关曲》来送别自己。因为自己是南下,并非西行,且元二是出使,而自己则是被贬,此处有自嘲的意味。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卖花声》中的“长安”是汉唐古都,这里借指北宋京城汴京。词人被贬南方,前途可畏,故频频回首,遥望京城,内心矛盾,虽然对自己蒙冤遭贬心有怨愤,可还是期待皇帝能早日召还自己,有对朝廷的一片眷恋和期待。《登岳阳楼》中的“关山北”指北方边境,当时吐蕃入侵,战争不息,国家不安宁。诗人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看不到战火,但心中已呈现出外族入侵、国家危难的情景,禁不住老泪纵横,表达对国家时局的担忧和报国无门的哀伤。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晚泊浔阳望庐山【唐】孟浩然挂席①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②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③近,日暮空闻钟。注:①挂席:又作“挂帆”。②远公:晋代高僧慧远的尊称,曾在庐山隐居修行。③东林精舍:高僧慧远在庐山隐居修行时,当时的刺史桓伊为他修建的一座禅舍,是当时及后代的隐居者们神往的圣地。15.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不精雕细刻某个景物,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B.一、二联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香炉峰的挺拔秀丽、不同凡响。C.诗人仰慕远公,而现在泊舟浔阳,却只闻钟声,难觅高人踪影。D.本诗景物的选取,不刻意着笔奇景,对重点景物浓墨重彩。16.后人评价此诗说“诗人的感情一波三折”,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答案】15.D16.①诗人初见香炉峰的愉悦欣喜之情;②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倾慕;③不见高人,只闻晚钟的怅然。【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对重点景物浓墨重彩”错。本诗景物的选取不刻意着笔奇景,描写用淡笔,不着浓墨,色彩淡素,浑成无迹。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本诗是诗人“晚泊浔阳望庐山”的所见、所闻、所感,诗歌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情感,而且“一波三折”。一开篇便是“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淡笔轻轻挥洒,勾勒出一片宽广的大自然,不精雕细刻个别景物,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而且“名山都未逢”,又将诗人对于名山的热烈向往之情充分地抒写出来了。接着,“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只以“始见”二字轻轻点染,就描摹出诗人举头见到庐山在眼前突兀而起的惊喜神态。面对着香炉峰上烟云缭绕,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忽。他想起了曾经在香炉峰麓建造“东林精舍”,带领徒众“同修净业”的高僧慧远。他读过慧远的传记,深深地倾慕与怀念这位高僧弃绝尘俗的幽踪。“永怀尘外踪”写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此刻,东林精舍就在眼前,而远公早作了古人,诗人因此而感到惆怅和感伤。诗的末尾,写夕照中从东林寺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把诗人惆怅、怀念的感情抒写得更为深远。山寺都是朝暮鸣钟,“日暮”是“闻钟”的时间,“闻钟”又渲染了“日暮”的气氛。日暮闻钟,带给人忧郁感和神秘感。而“空”字,表明高僧已逝,钟声空闻,从而传达出诗人的怀念、惆怅等复杂的感情。广东省清远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盘陀岭驿楼①李德裕嵩少②心期杳莫攀,好山聊复一开颜。明朝便是南荒路,更上层楼望故关。【注】①唐宣宗大中年间,牛党白敏中、今狐绹等得势。年已六十二岁的李德裕遭李党诬陷,被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安县)司马,他苦心经营的会昌之政,也被牛党一一翻案,因家前途不堪设想。此诗就是李德裕赴潮州途经盘陀岭时所作。②嵩少:指嵩山、少室山。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嵩少心期杳莫攀”写自己过去登嵩山、少室山的愿望但根本无法实现,表达出了诗人的遗憾之情。B.第二句写诗人见到眼前“好山”,产生登山一开心颜的念头,“聊复”二字悲而含喜,凸显由悲转喜的心理。C.第三句中的“南荒”,突出了将赴之地的遥远荒凉。“明朝”则从时间上把内心悲愤渲染得更加浓郁。D.本诗是一首用感情凝成的诗。全诗一句一转,富有抑扬顿挫之妙;最后两句感情激昂,含蕴丰富。16.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试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对故乡的思念。最后一句写自己再一次登高转身北望,向故乡告别,凝聚着无限思乡之情。

②饱含着身世之感,家国之恨,以及对牛党当权者诬陷迫害的愤恨。诗人在垂暮之年离乡背井,被人诬害,远逐南荒,蕴含着无限的身世之感与愤恨。

③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通过注释可知,牛党上台,不仅诬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