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各区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
现代文阅读二
2023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二)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清明、朱雀与家乡
叶开
①清明节,在我的记忆中,是一个快乐的日子。
②清明不只有上坟,也有踏青,也有放风筝,有吃各种春天的糕点。
③那时,孩子最盼望的是清明节。
④清明节有三天假期,全家出城返乡,到祖坟所在地。大人们洒扫,上坟,祭祖。孩子呢,主要是可
以在墓园周边的草地上撒欢,打滚,完整地过童年的欢脱生活。对于孩子来说,清明节完全就是自我的解
放。
⑤我小时候对学习记忆不深,念小学时,一半时间是学农种地,一半时间是胡乱上课。反正我们龙平
小学啊,老师都凑不齐,连杀猪的刘老师都当上了我们的班主任了,你还能盼望些什么?记得有一位女知
青老师,身材顾长,表情忧郁,穿着的确良衬衫,拖着一条长辫子,隐约在我的记忆中。在我们学校暮色
四合时,孑引然走过台湾相思树下,到偏隅处宿舍就淡去了。好像不爱说话,也不当着人吃饭。她像个仙
子一样,在人间飘着。
⑥后来三年级时,她不知道去哪里了。我还好一阵惆怅。不是小孩子开窍早,而是对美好事物消逝的
叹惋。
⑦我对清明节的记忆主要是美好。
⑧那美好是一上路就浑身敲了车铃般兴奋。清明时节,我们广东雷州半岛已经暑热纷纷了,常常上午
焦晒,下午雷阵雨,让你觉得老天是很够意思的。
⑨我特别爱的活动,是去老家九岭那里上坟。
⑩我们家住在坡脊镇,距离老家九岭好像不到十里路,可是当时都是黄泥道,骑自行车常常会陷入沙
道中,前后进退不得,有时干脆僵住不动,骑车的大姐,前面横杠打横的我,后面车架叠坐的弟弟和哥哥,
一伙四人,都囱固地倒在黄泥道上。一阵灰一阵沙,免不了是很愉快的。
⑪父亲在前头,自行车驮着各样各色祭品,主要有白煮鸡一只,白煮鸭一只,煮熟的猪肉若干条,米
饭几大碗。南方天热,肉类都要加盐煮了才能保鲜。这些祭品各处转悠,让祖先们享用过几遍后,因为天
热,已经有些不够新鲜了。我个人常常认为,我们应该及时就近把鸡鸭撕开吃了,但没有一次如愿。父亲
还是要带回家,上汤锅煮开(为了杀菌),取出,以刀砍块,上盘之后,才能满足我的饕赞之欲。
⑫我们乡村的生与死隔得不远,死去的祖先就像活着一样,没那么多讲究,也没有那么多可怕。据说,
唯有内心纯洁的孩子,才能看见祖宗的影迹。
⑬我父亲说,弟弟能看见,因为他那时只有五六岁。
⑭有一次,弟弟看见在某个祖坟旁有一只鹤鹑,不怎么慌忙地走出来。
⑮父亲说,这就是我们的祖先。
⑯可是,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不敢怀疑弟弟的纯洁,觉得自己内心太复杂,不配见到鹤鹑。祖宗化成
鹊鹑,这件事情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他们为何不能变成鹤鹑呢?
⑰我老家的春天,跟夏天差不多。没有江南这么繁复,这么做作,因此,也就没有江南这么多事,没
有江南这么多诗。我们老家,自古以来就是不被说起的喑■哑的。
⑱后来读《东坡志林》,书中提到在我老家经过,取道徐闻去海南,让我非常兴奋。觉得我自己如果
算是有那么点才华,一定是因为东坡先生先于我,走过我走过的路,留下一点什么遗风。东坡先生后来遇
救,从僚州北返,要经廉州去合浦,不料大雨泛滥,又耽搁在我老家附近好多天,期间以松树生火祛湿,
取暖,颇为流连,并作了一首诗。
⑲终于读到了美国汉学大家薛爱华教授的历史巨著《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的中译本,这本书里,
出现了我的家乡雷州半岛,说唐代时,孔雀的主要产地就是雷州半岛。
⑳我一直到十八岁考上大学离开家乡,从未在雷州半岛见过一只孔雀。离开家乡二十几年后,因薛爱
华教授在书里提到,凭空激动了好一阵。我自己都不知道家乡有什么珍贵的特产,有什么文化遗述。记忆
中的家乡,是一片荒芜,文化沙漠,空白,空白,空白。但从薛爱华教授著作里知道,唐代的雷州半岛照
样是有人烟的,而且颇为繁盛。只是,不被以中原为视角的史官记录,于是就沉寂,一直被沉寂着。
㉑朱雀,是那么神秘,那么灿烂,与孕有释迦牟尼佛的孔雀大明王是一家人。那样,我们的家乡,又
有了佛性。
8.第⑤⑥段的插叙内容与上下文毫无关联,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9.弟弟能看见祖宗的影迹,有人说体现了农民的迷信愚昧,也有人说这样写富有乡土气息,你怎么看?
10.结合语境,从语言表现力的角度,赏析画线部分的加点词语(任选其二)。
11.结尾部分提到东坡、朱雀等历史,分析这些内容在全文中的作用。
2023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风中的高粱
安宁
①高粱是村子里长得最仙气的一种庄稼,夏天的时候,它们细细长长地迎风而立,颇有诗仙李白醉酒
后的逍遥姿态。当然村子里的人们,是不懂什么李白或者杜甫的,他们只是喜欢饭后去田地里走上一圈,
或者蹲在村口,一边吸一袋烟,一边看那大片火红的高粱地,被晚霞染得更加地艳了。女人们纳着鞋底,
有那么片刻,她们会停下来,用针尾挠挠头发,而后看着风里摇摆的高粱们发会儿呆。男人想得深远,他
们从用高粱秸秆打成的房顶上的“箔”开始,延伸到给儿子娶一房像样的媳妇,再到给孙子编一方小凉席,
夏天的时候卷着出去乘凉用。
②关于高粱的记忆,基本上都是从被收割完之后开始的。高粱叶子和根首先被砍下来,堆积起来供冬
天烧火做饭。随后村民们会将高粱杆子剪下来,整齐地晾晒在平房上,或者院子里。几乎家家户户用来扫
地的省帚、刷锅的刷子,都是用高粱穗做成的。这活基本上归家里的男人们干,因为用铁丝将高粱穗捆绑
在一起,压紧,防止散开,算得上是一个技术活,铁丝的两端紧紧地扭在一起后,为了防止尖端扎手,还
要用钳子给插到高粱杆里面去。一把上好的苕帚,不仅仅是将高粱翎捆绑在一起,还要讲究美观大方,用
起来也舒适顺手,而且清扫的过程中,不会总是掉下高粱粒或者细小的草茎一样的翎子来。乡下的男人们
似乎天生就会做这些精细的活计,这跟女人们天生会纳鞋底、绣花、做衣服一样。
③高粱晒干后,田地里的活渐渐忙完了,初冬恰好闲来无事,村里的女人们便剪下细长的高粱莲,备
齐了料子,开始更新家里锅上蒸饺子用的篦子,或者晾面条用的锅配。锅配是用两面高粱莲以十字形拿麻
绳串在一起的,串完后会剪成所需要的大小,形状当然都是圆形。一个用来放刚刚包完的饺子、常好的面
条的锅配,可以用上几年时光,而不觉其旧。而且看到这样一个旧用具,会觉得心安,有家常的温暖的气
息。我总觉得,那旧味道是从高粱地里生长出来的,它们是有纹理的,不像塑料或者铁制品冰凉冷硬、缺
乏温度,更想到源头上,泥土的湿润和宽广。我还会因此想起女人们在冬天的煤油灯下,聚在一起一边用
麻线串着锅配,一边聊天的琐碎家常。好像有一些家长里短的乡村故事,也一起被串进了其中,并在蒸馒
头或者煮饺子的时候,浸涧到我们的肠胃里。村民们不懂这样的感觉,可是,他们却永远都是诗一样田园
生活不停息的缔造者。
④“打箔”是另外一种与高粱相关的乡村生活。“打箔”其实就是打秣秸箔棚的简称,跟打家具一样,
都属于技术和体力兼而有之的乡村活计,所以一般都是要请同一个家族里的男人来帮忙。秫桔箔大致有两
种用处,一种是日常用来晾晒地瓜干、棉花、玉米、白菜等东西的大垫子,一种是只有盖房子的时候才会
用到的房顶上的薄棚。晾晒东西的秫秸箔对用料没有那么讲究,差不多的高粱秆,都可以拿来使用,看起
来这活有些像纺线,只不过工人都是大老爷们。他们在院子里搭起一个木头架子,再用绳子吊起几个砖头,
用于固定秫秸箔,两根高粱秆之间用麻绳连接起来。一个面积不太大的秫桔箔,一下午就打好了,请来的
同族男人也不用吃饭,洗把手就回了家。秋天的时候,将秫桔箔摊开在田地里,用来晾晒棉花。那棉花如
果没有干,晚上也不用装起来,直接将秫秸箔卷起来,扛回家,第二天接着铺开来继续晒。有时候我很想
躺在上面,变成一团棉花,或者一片干豆角,被人卷起来,扛回家去。这样慵懒的永远无法实现的生活,
在我的想象中,总是又浪漫又诗意。尽管,真正的乡村生活,常常是琐碎枯燥,甚至孤独的。
⑤盖房子用的秫秸箔棚,就需要精挑细选最好的高粱秆,因为房顶的质量可大意不得。早在房顶上梁
之前,就已经有村里最好的师傅,给打好了林秸箔。只等着垒平屋口,上了梁,屋脊上的木头也弄好了,
然后开始披上林秸箔。在北方呼啸的冬天夜晚,家里生起炉子,暖暖和和的,人的脸也红通通的,也会想
起糊房子的人,说谁谁谁干活真实诚,瞧这顶棚糊得多密实,明年开了春打箔还叫他!
⑥大人们在絮叨这些人情冷暖的时候,我们小孩子就在旁边,用高粱廷扎手表或者眼镜玩。眼镜是我
最擅长扎的,将高粱莲的外皮剥下细细的4根来,再将里面的芯截取大小如指肚般的6块,而后便可以将
其中一个芯串进外皮中间,并用另外一个芯连接起两端来。同样的方法做成另外一个圆框,并用小的尖利
的皮连接起左右框,而后将两根外皮插进中间的芯,做成眼镜腿,剩下的两块芯在腿上做挡头,便可以戴
在鼻梁上。
⑦有时候实在无聊,我还会剥下高粱莲的外皮来,将里面的芯做成香烟的样子,而后点燃火柴,一个
人倚在墙根下,学着那些寂寞的老头,抬头看向天空,边吸着明明灭灭的“香烟”,边想着遥远的可以走
出乡村的未来。天空上什么也没有,连一朵云也没有,空空荡荡的,像我的心。我觉得自己还不如做一株
高粱,在秋天的地里,高高地随风飘摇,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关心,整个的秋天,都是属于我的。
(选自散文集《消失的乡下植物》,有删改〉
8.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③段描述锅配的内容。
9.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不同叙述视角交织的表达效果。
10.文章大量篇幅描述高粱收割之后的内容,却以“风中的高粱”为题,请从构思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11.请结合本文内容以及下列材料,探究本文的主旨。
材料一:消失的是世事,永存的是人情,所以即使是写作乡村的植物、动物系列,我的视角,依然不
曾离开过与春种秋收和鸡鸭牛羊密切相关的人情世故。乡村孕育了繁茂的生命,也孕育了千百年来中国人
独特的田园世界。
(选自散文集《消失的乡下植物•序》)
材料二:我知道村庄老了,人们也陆续地将土地出租,搬去了城里。他们在城里快乐吗?我很想知道,
却忽然间发现,我不过和他们一样,奋不顾身地离开了村庄,住进了城市,并在长久的孤独之后,忽然间
想要借助于文字,重新回到被时间遗忘了的乡村生活。
(选自欧文集《消失的乡下植物•后记》)
2023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家中养了玫瑰,没过多少天,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了花落的声音。起先是试探性的一声“啪”,
像一滴雨打在桌面。紧接着,纷至沓来的“啪啪”声中,无数中弹的蝴蝶纷纷从高空跌落下来。
②那一刻的夜真静啊,静得听自D的呼吸犹如颂听涨落的湖汐。整个人都被花落的声音吊在半空,尖
着耳朵,听得心里一惊一惊的,像听一个正在酝酿中的阴谋诡计。
③早晨,满桌的落花静卧在那里,安然而恬静。让人怎么也无法相信,它曾经历了那样一个惊心动魄
的夜晚。
④玫瑰花瓣即使落了,仍是活鲜鲜的,依然有一种脂的质感,缎的光泽和温暖。我根本不相信这是花
的尸体,总是不让母亲收拾干净。看着它们脱离枝头的拥挤,自由舒展地躺在那里,似乎比簇拥在枝头更
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丽。
⑤这个世界,每天似乎都能听到花落的声音。像樱、梨、桃这样轻柔飘逸的花,我从不将它们的谢落
看作一种死亡。它们只是在风的轻唤声中,觉悟到自己曾经是有翅膀的天使,它们便试着挣脱枝头,试着
飞,轻轻地就飞了出去....
⑥有一种花是令我害怕的。它不问青红皂白,没有任何预兆,在猝不及防间整朵整朵任性地鲁莽地不
负责任地骨碌碌地就滚了下来,真让人心惊肉跳。
⑦曾经养过一盆茶花,就是这样触目惊心的死法。我大骇,从此怕茶花。怕它的极端与刚烈,还有那
种自杀式的悲壮。不知那么温和淡定的茶树,怎会开出如此惨烈的花。
⑧只有乡间那种小雏菊,开得不事张扬,谢得也含蓄无声。它的凋谢不是风暴,说来就来,它只是依
然安静温暖地依偎在花托上,一点点地消瘦,一点点地憔悴,然后不露痕迹地在冬的萧瑟里,和整个季节
一起老去。
——张爱玲《花落的声音》
材料二:
①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
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劳顿,早早就入睡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②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有葫芦花和夜来香,也有牵牛花和合欢花,这些花差不多都是昼夜绽放
的。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
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③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
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
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这是我的实际感受,也是我的感叹。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
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举够可戈•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
么我有时就会不由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川端康成《花未眠》(节选)
材料三: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
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
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
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胸踽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
在这里做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
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摺■在那水里。我才搭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摆在水里不好。
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
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8.赏析材料一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9.结合材料二,分析作者在第③段感慨“难能可贵”的原因。
10.材料一第⑤段画线句和材料三画线句都描写了桃花谢落的场景,各具特色。请从文章构思角度,赏析
两者不同之处。
11.学校的校报有“花与生命”的栏目,将刊发以上三则材料,并配发一段导语。作为该栏目编辑,请你
围绕栏目名称,结合三则材料内容,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导语。
2023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二)(16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演讲
叶圣陶
①“就讲恋爱吧。”
②“不行,”他仿佛看见眼前竖着一根又粗又黑的棍子,这是“破折号”,表示忽转一个意思,早经
教育部颁布通行了的。
③他想恋爱之说现时正风行,你若把它淋头痛遏,痛快固然痛快,但青年的嘴比新妇的小姑还要尖刻,
要是他们给你一个“时代落伍者”的浑号,就比无关痛痒的“铁丝边眼镜”凶险得多:谁甘心去了旧浑号
换这样一个新浑号呢?至于说恋爱神圣,这又哪里可以!正是洪水泛滥的时代,你还要“扬其波”么!纵
使世人不相责怪,一念之良知是不可昧的,“哪里可以!”
④“那么讲学潮吧。”
⑤“也不行,”一根棍子又竖在眼前了。他想现在正是古往今来最难说话的时代,你说一句话,他们
就说你有某种作用,你再说一句话,他们又说你有某种作用:作用就是罪名。就说学生应该闹学潮吧,那
作用一定在讨学生之好了;反过来说学潮应该严行取缔吧,那作用一定在与学生为难,而且拍教育当局之
马屁了。“犯不着,随便讲讲,却去捅那么大的湿木梢!”
⑥“到底讲什么题目好呢?《从诗经里见到的古代人的宇宙观与人生观》吧。不,这个题目太博大精
微了,他们青年不一定消化得来;而且,这大有玄学的气味。《杜甫的研究》吧。可惜给梁任公讲过了;
我一提出这个题目,就会有人想'梁任公……梁任公……'这又算什么!李白吧——白乐天吧——白乐天
却病法吧。”
⑦''啊,有了!”他拍案而起,清清楚楚的一篇演讲稿,有OUtlin城],有趣味丰富的穿插,完全展陈
在面前了。“这个题目又时新,又有趣,怎么给我想到的!信哉,得来全不费功夫!”于是从长衫口袋里
摸出一颗朱古律糖⑵,才撕去了半张锡纸,便纳入口里。
⑧一阵拍掌声中,他被主席先生延请到铺着白竹布的桌子旁边。头脑里outline同趣味丰富的穿插都
有点象乱窜的山羊,虽然各各系着一根索子,但是牧羊人的一只手颇有把持不住之势。到鞠躬招呼时,掌
声已经寂然了;头略微左偏,徐徐地俯下去,温文尔雅,正是学者的态度。又温文尔雅地抬起头来。“拍!
拍!”突然又是两声击掌,虽然是余波,却特别怪,特别响,有如空山夜鸣的鹳鹤。
⑨“什么!”他心里这样想,眼光便射到那边去。却见好些瓜子形的鸡蛋形的棍棒形的“可爱的白里
泛红”,错杂在青竹布大衫之间,抬眉一想,这才明白“是男女同学么?——且慢怨愤。开口吧,开口吧,
要从容,要得体!”
⑩“诸位!生活是艺术啊,唯有艺术的生活才是真的美的善的生活。这里头大有讨究的余地。所以,
今天鄙人不讲关于史学文学社会学等等的话,单从这里头提出一个题目来谈谈,就是《当前的享乐》。”
他得意地望着前方,随手把眼镜略微抬起以助姿势。
⑪“三段式”,不知怎么这个名词滚出来了,他转身取一支粉笔,在黑板上一挥而就:“三段式”。
⑫“诸位一定知道伦理学里的三段式。三段式里不是有个前提么?”他轻捷地旋转身子,又挥成“前
提”二字。
⑬“现在先讲前提。我们的前提是:《古诗十九首》道,'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陶渊明道,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够了,不必多举了。”
⑭他回转身子又写“小前提”三字,比“前提”二字更大。
⑮“其次是小前提,小前提。小前提谁也知道,不用多讲了,自然是我们与《十九首》的作者,与陶
渊明陶老先生同样是人,同样是年命如朝露的。这下子答案就来了!”忽然提高嗓子以惊人的语调这么说,
便搭搭有声地写成顶天立地的两个大字:“答案”。他仿佛觉得身体扩展开来,至于非常伟大,简直同发
见新大陆的哥仑布不相上下,在他下边的,是一对对瞻望景仰的眼睛。
⑯''所以我们不要轻轻放过当前的享乐呵!”这样有力地把他的论旨阐明了。
⑰于是接下去讲第二节。
⑱”……已经说明了,自古以来要尝到畅然的'生的欢喜’的人们,差不多人同此心,第一是酷好文
艺,第二是耽爱美酒。文艺与美酒是多么足以叫人陶醉的东西呵!”这就结束了第二节。
⑲这里是总结束了:“……所以我们见好书就读书,逢好山水就游山水,遇好人就同他交朋友……这
个,我叫它‘刹那主义','我的刹那主义'。——刹那主义是什么意思,说来话长,不是短时间讲得了
的,现在且不讲:停几天想写篇文章专把它讲一讲,发表出来的时候,诸位再研究吧。”似乎成就了一件
大功劳,肩背上觉得轻松了不少;温文尔雅自然还在,于是头又略微左偏,徐徐地俯下去了。
⑳一阵结结实实的掌声。接着是听众窜散,脚步声同凳脚擦地声绞成一团,堂中顿时改变成另一个
世界。
1925年5
月29日写毕
注:[l]outline:概述。[2]朱古律:巧克力。
8.第⑦段有中英文混杂的语言现象,其作用是«
9.文中多次出现的''棍子”“棍棒”,其内涵是
10.请参考“演讲评价细则”,为本文中的演讲写一段点评。
演讲评价细则
评价角度具体要求
内容质量主题鲜明,针对性强,言之有物有说服力
现场表现思路清晰,态度诚恳,抑扬顿挫有吸引力
1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评价讽刺小说“讥刺之切,或逾锋刃。”叶圣陶这篇小说风格是否符合这一评
价,请加以探究。
2023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二)(16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小说
夜渔
莫言
①经过长时缠磨,九叔终于答应夜里带我去拿蟹子。吃过晚饭后,九叔带我出了村。
②那晚上月亮很大,不是八月十四就是八月十六。时令自然是中秋了,晚风很凉爽。月光皎洁,照在
高粱地间的水上,一片片烂银般放光。吵了一夏天的蛙类正忙着入蛰,所以很安静。
③等了很久,蟹子们还没出现,我有些焦急了。九叔也低声嘟哝着,起身到栅栏边上去查看。回来后
他说:怪事怪事真怪事,今夜里应该是过蟹子的大潮呀,又说西风响蟹脚痒,蟹子不来出了鬼了。
④九叔从河边的一棵灌木上,摘下一片亮晶晶的树叶,用双唇夹着,吹出一些唧唧啾啾的怪声。我感
到身上很冷,便说:九叔,你别吹了,俺娘说黑夜吹哨招鬼。九叔吹着树叶,回头看我一眼。他的目光绿
幽幽的,好生怪异。我心里一阵急跳,突然感到九叔十分陌生。我紧缩在蓑衣里,冷得浑身打战。
⑤天上不知道何时出现了一朵黄色的、孤零零的云,月亮恰好钻了进去。我感到这现象古怪极了,这
么大的天,月亮有的是宽广的道路好走,为什么偏要钻到那云团中去呢?
⑥清冷的光辉被阻挡了。河沟、原野都朦胧起来,那盏马灯的光芒强烈了许多。这时,我突然嗅到一
股淡淡的幽香。幽香来自河沟,沿着香味望过去,我看到水面上挺出一枝洁白的荷花。它在马灯的光芒之
内,那么水灵,那么圣洁,我们家门前池塘里盛开过许许多多荷花,没有一枝能比得上眼前这一枝。
⑦荷花的出现使我忘记了恐惧,使我沉浸在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洁白清凉的情绪中。我不知不觉地站起
来,脱掉蓑衣,向荷花走去。我的腿浸在温暖的水中,缓缓流淌的水轻轻抚摸着我,我感到很舒服。离荷
花本来只有几步路,但走起来却显得特别漫长。我与荷花之间的距离仿佛永远不变,好像我前进一步,它
便后退一步。我的心处于一种幸福的麻醉状态,我并不希望采摘这朵荷花,我希望永远保持着这种荷花走
我也走的状态,在这种缓慢的、有美丽的目标的追随中,温暖河水的抚摸,给了我终身难忘的幸福体脸。
⑧后来,月亮的光辉突然洒满河道,一瞬间,我看到它颤抖两下,放射出几道比闪电还要亮的灼目白
光,然后,那些宛若玉贝雕琢成的花瓣纷纷落下。花瓣打在水面上,碎成细小的圆片,旋转着消逝在光闪
闪的河水中,那枝高挑着花瓣的花茎,在花瓣凋落之后,也随即萎靡倾倒,在水面上委蛇几下,化成了水
的波纹....
⑨我不知不觉中眼睛里流淌出滚滚的热泪,心里充满甜蜜的忧伤。我心中并无悲痛,仅仅是忧伤。眼
前发生的一切,宛若一个美丽的梦境。但我正站在河水中,水淹至我的心脏,我的心脏的每一下跳动都使
河水轻轻翻腾,水面上泛起涟漪。荷花虽然消逝了,但清淡的幽香犹存,它在水面上漂漾着,与清冽的月
光、凄婉的虫鸣融为一体...
(节选自《莫言的奇奇怪怪的故事集》)
材料二:散文
池塘
莫言
①前面有一个池塘,所谓池塘,实际上就是原野上的洼地,至于如何成了洼地,洼地里的泥土去了什
么地方,没人知道,大概也没有人想知道。草甸子里有无数的池塘,有大的,有小的。夏天时,池塘里积
蓄着发黄的水。这些池塘无论大小,都以极圆的形状存在着,令人猜想不透,猜想不透的结果就是浮想联
翩。
②前年夏天,我带一位朋友来看这些池塘。刚下了一场大雨,草叶子上的雨水把我们的裤子都打湿了。
池水有些混浊,水底下一串串的气泡冒到水面上破裂,水中洋溢着一股腥甜的气味。有的池塘里生长着厚
厚的浮萍,看不到水面。有的池塘里生长着睡莲,油亮的叶片紧贴着水面,中间高挑起一枝两枝的花苞或
是花朵,带着十分人工的痕迹,但我知道它们绝对是自生自灭的,是野的不是家的。朦胧的月夜里,站在
这样的池塘边,望着那些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玉雕般的花朵,象征和暗示就油然而生了。四周寂静,月光如
水,虫声唧唧,格外深刻。使人想起日本的俳句:“蝉声渗到岩石中。”声音是一种力呢还是一种物质?
它既然能“渗透”到磁盘上,也必定能“渗透”到岩石里。原野里的声音渗透到我的脑海里,时时地想起
来,响起来。
③我站在池塘边倾听着唧唧虫鸣,美人的头发闪烁着迷人的光泽,美人的身上散发着蜂蜜的气味。突
然,一阵湿漉漉的蛙鸣从不远处的一个池塘传来,月亮的光彩纷纷扬扬,青蛙的气味凉森森地粘在我们的
皮肤上。仿佛高密东北乡的全体青蛙都集中在这个约有半亩大的池塘里了,看不到一点点水面,只能看到
层层叠叠地在月亮中蠕动鸣叫的青蛙和青蛙们腮边那些白色的气囊。月亮和青蛙们混在一起,声音原本就
是一体——自然是人的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节选自莫言《会唱歌的墙》)
材料三:散文
大地
毕飞宇
①作为乡下人,我喜欢乡下人莫言。他的鼻子是一个天才。我喜欢莫言所有的关于气味的描述,每一
次看到莫言的气味描写,我就知道了,我的鼻子是空的,有两个洞,从我的书房一直闻到莫言的书房,从
我的故乡一直闻到莫言的故乡。
②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这句话说得好。
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
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
③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
(节选自毕飞宇《大地》)
8.材料二第③段,词语搭配巧妙,对此加以赏析。
9.景物描写在不同的文体中常具有不同的作用,以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月光”为例,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10.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作者运用了小说和散文怎样的文体特点来书写“故乡”的。
11.每位作家都背靠属于自己的“大地”,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也总能找到一些“意象”,既是现实生活
中存在的,又具有象征意义,有时甚至还能体现作者的精神气质。请从鲁迅、沈从文、贾平凹的作品中选
取一个“意象”,加以分析。
2023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二)(16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子情
舒乙®
①“慈母”这个词讲得通,对“慈父”这个词我老觉着别扭。依我看,上一代中国男人不大能和这个
词挂上钩,他们大都严厉有余而慈爱不足。我的父亲老舍,既不是典型的慈父,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
见而生畏的人,所以是个复杂的父亲。
②我不知道,一个人的记忆力最早是几岁产生的。就我自己而言,我的第一个记忆是一岁多有的。那
是在青岛,门外来了个老道,什么也不要,只问有小孩没有。于是,父亲把我抱出去。看见了我,老道说
到十四号那天往小胖子左手腕上系一圈红线,就可以消灾避难。我被老道的样子吓得哇哇大哭,由此便产
生了我的第一个不可磨灭的记忆。使我遗憾终身的是,在我的第一个记忆里,竟没有父亲的形象。我记住
的只是可怕的老道和那扇大铁门。
③我童年时代的记忆中第一次真正出现父亲,是在我两岁的时候,在济南齐鲁大学常柏路的房子里。
不过,说起来有点泄气,这次记忆中的父亲正在撒尿。母亲带我到便所去撒尿,尿不出,父亲走了进来,
做示范,母亲说:“小乙,尿泡泡,爸也尿泡泡,你看,你们俩一样!”于是,我第一次看见了父亲,而
且明白了,我和他一样。
④在我两岁零三个月的时候,父亲离开济南南下武汉,加入到抗战洪流中。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八
岁。一见面,我觉得父亲很苍老。他刚割完盲肠,腰直不起来,站在那里两只手一齐压在手杖上。我怯生
生地喊他一声“爸”,他抬起一只手臂,摸摸我的头,叫我“小乙”。对他,对我,爷儿俩彼此都是陌生
的。他当时严重贫血,整天抱怨头昏,但还是天天不离书桌,写《四世同堂》。他很少到重庆去,最高兴
的时候是朋友来北路看望他。只有这个时候他的话才多,变得非常健谈,而且往往是一张嘴就是一串笑话,
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渐渐地,我把听他说话当成了一种最有吸引力的事,总是静静地在一边旁听,还免不
了跟着傻笑。父亲从不赶我走,还常常指着我不无亲切地叫我“傻小子”。他对孩子们的功课和成绩毫无
兴趣,一次也没问过,也没辅导过,采取了一种绝对超然的放任自流的态度。他表示赘同的,在我当时看
来,几乎都是和玩有关的事情,比如他十分欣赏我对书画有兴趣,对唱歌有兴趣,对参加学生会的社会活
动有兴趣。他很爱带我去访朋友,坐茶馆,上澡堂子。走在路上,总是他拄着手杖在前面,我紧紧地跟在
后面,他从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说话。我个子矮,跟在他后面,看见的总是他的腿和脚,还有那双磨歪
T后跟的旧皮鞋。就这样,跟着他的脚印,我走了两年多,直到他去了美国。现在,一闭眼,我还能看见
那双歪歪的鞋跟。我愿跟着它走到天涯海角,不必担心,不必说话,不必思索,却能知道整个世界。
⑤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是十五岁的少年了,是个初三学生。他给我从美国带回来的礼物是一盒矿石
标本,里面有二十多块可爱的小石头,闪着各种异样的光彩,每一块都有学名,还有简单的说明。
⑥我奇怪地发现,此时此刻的父亲已经把我当成了一个独立的人,采取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大人对大人
的平等态度。他见到我,不再叫“小乙”,而称呼“舒乙”,而且伸出手来和我握手,好像彼此是朋友一
样。他的手很软,很秀气,手掌很红,握着他伸过来的手,我的心充满了惊奇,顿时感到自己长大了,不
再是他的小小的“傻小子”了。高中毕业后,我通过了留学苏联的考试,父亲很高兴。五年里,他三次到
苏联去开会,都专程到列宁格勒去看我。他没有给我写过信,但是常常得意地对朋友们说:儿子是学理工
的,学的是由木头里炼酒精!
⑦虽然父亲诚心诚意地把我当成大人和朋友对待,还常常和我讨论一些严肃的问题,我反而常常强烈
地感觉到,在他的内心里我还是他的小孩子。有一次,我要去东北出差,临行前向他告别,他很关切地问
车票带了吗,我说带好了,他说:“拿给我瞧瞧!”直到我由口袋中掏出车票,他才放心了。接着又问:
“你带了几根皮带?”我说:"一根。”他说:“不成,要两根!”“干嘛要两根?”他说:“万一那根
断了呢,非抓瞎不可!来,把我这根也拿上。”父亲的这两个问题,让我笑了一路。
⑧对我的恋爱婚事,父亲同样采取了超然的态度,表示完全尊重孩子的选择。他送给我们一幅亲笔写
的大条幅,红纸上八个大字“勤俭持家,健康是福”,下署“老舍”。这是继矿石标本之后他送给我的第
二份礼物,以后,一直挂在我的床前。可惜,后来红卫兵把它撕成两半,扔在地上乱踩,等他们走后,我
从地上将它们拣起藏好,保存至今,虽然残破不堪,却是我的最珍贵的宝贝。
⑨直到前几年,我才从他的文章中发现,父亲对孩子教育竟有许多独特的见解,生前他并没有对我们
直接说过,可是他做了,全做了,做得很漂亮。我终于懂得了爱的价值。
⑩父亲死后,我一个人曾在太平湖畔陪伴他度过了一个漆黑的夜晚。我摸了他的脸,拉了他的手,把
泪洒在他满是伤痕的身上,我把人间的一点热气当作爱回报给他。
⑪我很悲伤,我也很幸运。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①舒乙:当代作家、画家、工程师,中国现代文学家老舍之子。
8.本文第①段以议论开篇,请分析其构思上的作用。
9.第④段画线句语言很有表现力,请对此加以赏析。
10.结合结尾画线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11.请以第③和第⑦段为例,分析本文独特的选材旨趣。
2023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者楷模——于漪
(1)2019年9月29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气氛热烈庄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
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2)在雄壮激昂的《向祖国致敬》乐曲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
自给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佩戴上金色的“人民教育家”奖章。
(3)这是共和国首次颁发“人民教育家”这一国家荣誉称号,于漪作为基础教育界的唯一代表获此
殊荣。她的教育事迹和贡献必将永远写在共和国史册上!“树中华教师魂,立民族教育根”,是她教育生
命的原动力。
(4)于漪从教68年,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共和国的人民教育家,最重要的动力何在?
(5)高度自觉的使命与信仰!
(6)自打从教那天起,于漪就有明确的使命追求。母校江苏省镇江中学的校训“一切为民族”伴随
她终身。“求学为什么?从愚昧走向文明,就要立志为解救苦难的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当年老师激
昂的话语引导着于漪的人生追求。“'一切为民族'这五个大字掷地铿锵,镌刻在我心中,成为我铸造师
魂的基因。”
(7)她念兹在兹的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过去,正是我们民族的奋斗精神与无数先贤的奉献牺
牲,才有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新中国;今天,祖国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依然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
与付出。作为中华儿女,我深感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8)她说,“树中华教师魂,立民族教育根”是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始终不变的精神追求。“我
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所谓合格,就
是不负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崇高的信仰,推动着于漪一步一步攀登上教育的“珠穆朗玛”。
(9)生活是信仰的重要源泉。生于1929年的于漪,早年饱受艰辛。“国家被侵略,遭灾难,普通老
百姓家同样遭殃、受罪,童年快乐美好的生活被炮火打得烟消云散。社会现实的教育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爱党爱国,为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早已成为他们的精神基因。
(10)炮火连天中,于漪根转求学:先是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苏教育学院附属师范学校;一年后因学校
调整,再考入省立淮安中学;读了一个学期,淮安中学搬迁,又考入刚刚复校的镇江中学。
(Il)初中教国文的黄老师,每堂课都全身心投入,走进教材与文中的人同悲同喜,身历其境,自己
感动,然后再向学生放射文字波、情感波。他的课堂深深感动了于漪。
(12)高中数学毛老师,不但教给了于漪严密的逻辑思维,而且教会了她严谨的做人道理。一次数学
期中考,同桌的女同学要于漪帮帮忙,免得再不及格。同学之间讲义气,考试时于漪把一道题的解法写在
纸条上递给她时,被毛老师发现了,他一把抓走了纸条。试卷发下来,她俩都是零分。“谁知毛老师还不
罢休,把我找去说了一顿。有几句至今我还记得:'你这是帮助同学吗?歪门邪道。她有困难,不懂,你
可以跟她一起学,讲给她听,还可来问我。用这种投机取巧,不诚实的方法,不是帮她,是害她。你好好
想想。'离开办公室时,他又加了一句:'学习和做人一样,老老实实,懂吗?'”这件事于漪刻骨铭心,
“从此,我做任何事情都要想一想:是否'老老实实'?是否想'投机取巧'?”
(13)上了复旦大学,于漪碰到了许多“大先生”。一年级国文老师是方令孺教授,课堂上旁征博引,
信手拈来,“引导我们超越阅读的具体文章,认识世事,了解人情,视野一下子拓宽了"。教世界教育史
的曹孚教授,上课时“手无片纸,口若悬河,各个国家教育的发生、发展、特点、利弊,讲得具体生动,
有理有据,似乎他在那些国家办过教育一般”。没有对民族文化的血肉亲情,就难有“为中华民族而教”
的高度自觉的教育信仰。
(14)于漪说,“对自己的母语不热爱,很难有浓烈的民族情、爱国情”“一个中国人,特别是求学
的学生,对自己的母语应该有一种血肉亲情”。
(15)是的,人生使命、教育信仰,也必须建基于文化自觉之上。古典诗词是走进中国文化世界的重
要途径。当年有一本别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于漪爱不释手。她说通过读这本诗集,自己领略
了家乡山山水水的非凡美丽,祖国大地山川的气象万千。
(16)但仅凭古典诗词,尤其是仅凭个人的兴趣爱好读书,是难以系统性地把握中华文化精髓的。走
进中华文化深处的那扇门在哪里?
(17)中国作家中,于漪最喜欢鲁迅。偶然间,她听说鲁迅为青年学生开过一张必读书单。她想办法
了解到了这张书单,其中列了《唐诗纪事》《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12种书。“这是一张很有见
地、很精到的书目单,教你读书要知门径,全局在胸,轻重得体,领会人物的精神风貌。这张书目单让我
领会到读书与做人一样:要识大体、知先后,知人论世、知世论人。”于漪说,这12种书她“并未——
读”,常读一读的是《世说新语》,常翻一翻的是《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这样对中国文学、中华文化就算
入“门”了。
(18)但这还不够!
(19)要让文化与自己的身心打成一片,则“必须专心致志地研读几部大作家的著作,随着他们的人
生足迹走一遍,才能真正领会他们的心路历程,领会他们生命的光辉”。为此,于漪先后通读了辛弃疾、
杜甫和陶渊明三位大家的著作,“深深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
(20)同时,为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她还读了许多思想哲学方面的书。不但读,她还提倡背一点经典。
“今天,我们要初步具备中华文化修养,粗知义理,从小应背哪些书呢?我想应该是构成中华文化不朽的
原典。”她列了三本书:《论语》《中庸》《老子》。不但要读和背,而且要“力行”。她说,读经典要做到
把自己的“思想活体”放进去,从而获得生命的力量。这就超越了一般的文学欣赏、文化研究,而进入以
文学文化滋养生命、丰富生命、提升生命的境界。教育信仰由此而坚定,而纯粹!
(节选自《人民教育》记者余慧娟赖配根李帆施久铭任国平)
8.分析第(1)(2)段场景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9.第(5)和第(18)段都独句成段,请选择一处赏析它的表达效果。
10.本文写作对象是于漪,但文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叙写于漪的“老师们”,是否削弱了人物通讯选材的
典型性?请分析。
11.班级读书会拟将本文作为单元拓展篇目,你觉得补充在教材的“劳动光荣”单元合适,还是“抱负与
使命”单元合适?请写一则推荐语,并在其中表述你的理由。
2023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二)(16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顶草帽被春天的槐花砸伤
毛云尔
①山坡上,破土而出的草木还是一副浅浅的样子。从草木铜钱一样大小的斑驳阴影里,传来了蝉的叫
声,此起彼伏。那是身体嫩黄的新生的蝉,因为害怕渐趋强烈的四月的阳光,或者,缘于少见世面的羞涩,
总是躲躲闪闪地将嫩黄的身体贴在某片叶子——比如毛茸茸的黄豆的叶子——的背后。这片并不阔大的叶
子,就成了蝉的一顶草帽。戴着一顶草帽的蝉,在阳光下面快乐而羞涩地歌唱着。这情形,和你的姐姐多
么相似。
②和往常的早晨一样,父亲一个劲地催促着大家。父亲想趁着早晨的露水未干,将对面山坳的土地锄
一遍草。母亲第一个从屋檐下走出来,手里提着一只笨重的瓦罐,里面装着的是一个上午的茶水。接着,
姐姐戴着一顶草帽从屋檐下走了出来。然后就是你,满脸慵懒的神情,一副还没有睡醒的样子。
③姐姐头顶上的草帽一下子就吸引住你的目光。这是昨天傍晚时分姐姐刚买回来的一顶草帽,你还记
得当时的情景。在村子西边的小杂货店里,几个年纪相仿的女孩子旁若无人地挑剔着,最后,各自手中有
了自己满意的草帽。那是金黄的麦秸编织而成的草帽。
④现在,一顶金黄的草帽戴在姐姐头上,仿佛头顶着一块金黄的麦地。你不由地嫉妒起来。你央求父
亲,你也要一顶草帽,父亲拒绝了你,理由很简单,一个男孩子根本不需要草帽,一如初中毕业那年父亲
对姐姐说一个女孩子不需要读书一样。初中毕业那年,姐姐就没有再去学校读书。
⑤你清楚地看见了草帽下面姐姐一闪而过的笑脸。一顶草帽就让姐姐笑了起来。你想起那年姐姐辍学
的情景,她紧紧地闭着嘴唇,她瘦小的胸脯在压抑中起伏着,那是一个人在悲痛欲绝的时候才拥有的样子。
现在,姐姐笑了,原来她是一个多么容易满足的人,一顶草帽给她带来了的慰藉,并且一顶微不足道的草
帽还似乎抵消了曾经的伤痛。
⑥你们在一条通往山坳的小道上走着。你听见草帽下面传来了姐姐的歌声,这时,山坡上的蝉也叫了,
两种声音仿佛两条宽窄不一的河流,却很和谐地汇合在一起。头顶上,风不紧不慢地吹拂着,草木的叶子
一会儿翻过来一会儿覆过去,姐姐头顶上的草帽一会儿左边高一会儿右边低,让人觉得,风在弹奏着她们,
而蝉和姐姐的歌声,便是风撒落的一地音符。
⑦在山坳,毛茸茸的黄豆已经有半尺左右高了,过不了多久,蓝白两色的细小花朵,就会一夜之间缀
满枝头。父亲母亲忙不迭地开始锄草,姐姐的身影也湮没在黄豆里。湮没在黄豆里的姐姐就像一只蝉。
⑧山坳一片静寂。只有蟀的声音,此起彼伏。你在一片毛茸茸的豆叶背后捉到一只蝉,那些源源不断
的或忧伤或喜悦的声音就是从嫩黄色的身体里流淌出来的。你惊讶这小小的身体里怎么盛得下这么多的忧
伤与喜悦呢?你知道,五月将尽的时候,一只蝉就会长大,它的声音不再流水一样清澈,变得嘶哑,粗砺。
而这一切变化,似乎是转眼间发生的事情。
⑨在你的记忆中,也似乎是转眼之间,那伫立在豆地中央,头戴一顶金黄草帽的姐姐骤然从十五岁长
大到十八岁,并且在父亲和母亲的安排下嫁人了,不久就做母亲了。做了母亲的姐姐不再羞涩与躲闪,⅛
大声呵斥着那些不听话的猪,不听话的鸡,以及不听话的孩子。那些不听话的孩子,不听话的鸡和不听话
的猪,常常让她声嘶力竭。
⑩而当年那顶草帽还在。那金黄的颜色褪尽了,翘起的帽檐软塌下来,如同一只蝉的翅膀折断了。-
顶草帽和一把废弃的锄头、一只摔破的瓦罐一起,蓬头垢面地呆在一个不起眼的墙角落里。父亲说:一顶
麦秸编织的草帽最怕雨了,姐姐的草帽之所以这样,是被雨淋湿了的缘故。多年前的那个上午,好端端的
天气骤然变化了,天空中出现了下雨的迹象。姐姐和你拼命地往家里跑,可是,人的脚步哪有雨的速度快
呢?刚到村口那株槐树下的时候,雨就撵上来了。四周响起雨点砸在泥土和树叶上的声音,而头顶上,你
只看见五月的槐花纷纷扬扬地飘落。所以你认为,是槐花,是那些槐花一样的美好事物,从高处往下坠落,
不小心将一顶麦秸编织的草帽砸伤。
⑪时过境迁,已经没有谁还念念不忘一个女孩子戴着草帽在豆地里出没的情景。
⑫后来,父亲为了做一个稻草人,将姐姐曾经戴过的被遗弃在墙角落里的草帽重新翻了出来。这顶受
伤的草帽找到了归宿似的,戴在稻草人头上,被风日复一日地撕扯着,最后烂在弥漫着腐殖质气息的泥土
里——那簇拥着金黄麦秸的地方,那绽开着篮白两色花朵的地方。
(有删改)
8.文章第①段对“山坡上”的描写有何作用?请加以分析。
9.第⑨段画线句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0.文章采用第二人称的方式讲述,请简析其在构思上的妙处。
11.文章的标题新颖而又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2023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菜园里的父亲
①父亲很年轻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又是独子,且长年在外地念书和工作,跟本村人交往甚少,常常
不苟言笑。到了晚年,他的性情似乎有了比较大的改变,待人接物变得随和起来,偶尔到他的堂兄弟们家
里坐一坐,拉拉家常,脸上带着温和亲切的笑容。
②其实,他当初何止是不太喜欢与人交往,甚至在言语中也明显表示过对乡土的不恭,尤其是在训导
我念书的时候。一生气,他就会说:“这片黄土地有什么好,你这么恋恋不舍,要这几亩破地干啥?”要
是我去村子里玩,他会把我找回家硬拽到书桌前,疾言厉色地嚷道:“难道甘家老屋(我们村)人的话都
是甜蜜做的,甘家老屋人放的屁都是香的?”——说这样的“粗话”,也不怕引起别人反感。
③我上大学以后,父亲年纪大了,心情比较放松,与村里人谈笑渐多,跟我也讲起家族往事,言谈间
流露出对逝去的亲人深深的怀念。他对他的三位姑母都早早弃世嗟叹不已。说二姑奶不仅人长得好看,性
情也温和,对他尤其好。二姑爹也很能干,曾经在我家的染坊做过大师傅,土匪即将破门而入的顷刻,他
还能临危不惧,将一匹匹白布捺入染缸,这样湿淋淋的就不会被抢走。可惜二姑奶去世后,他带着女儿入
赘他乡,年深月久便断了音问——听说是在某某地方,估计也早已过世;只不知女儿小兰后来怎样,什么
时候要去访问一下。
④我以为他不过这样说说而已,没想到,某个暑假的一天,他骑车出门几乎一整天不见人影,傍晚才
兴冲冲地回来,急切地跟我们说他今天见到小兰了。
⑤原来,他也不知从什么地方打听到小兰表姑长大后就嫁到了本县的白马乡,而父亲在与这个乡一河
之隔的一所小学还任过教。他这天骑车到了小兰表姑村上,又打听到她住处,就装作不经意间来此歇息一
下,与小兰拉话。父亲说要向她打听一个人。“谁?”“小兰!”“你打听她干什么?”“我有一位同事,
说他和小兰是表亲!”这时小兰承认自己就是“小兰”,而父亲却并没有表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小兰对他
说:“我是听说我有一位表兄在河那边教书。”“他现在已经不在那啦,调走了!”然后,各自介绍了家
庭情况,而父亲仍然是以自己同事的身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