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汇编-58海洋资源_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汇编-58海洋资源_第2页
广东省广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汇编-58海洋资源_第3页
广东省广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汇编-58海洋资源_第4页
广东省广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汇编-58海洋资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广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

汇编-58海洋资源

一、单选题

1.(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的主要反应是

NaCI+NH4HCO3=NaHCO3∣+NH4CI0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C时,NHCl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

B.分别将80℃饱和NH4CI溶液和饱和NaHCO3溶液降温到20C,NH4Cl析出固体多

C.NHCl溶液含有少量NaCl杂质,可以采取蒸发结晶的方式除去

D.“侯式制碱法”利用的是物质的溶解度差异性进行的物质制备

2.(2022•广东广州•统考模拟预测)下列过程中,主要原理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生石灰用作食品干燥剂B.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天然气用于发电

3.(2021・广东广州•一模)如图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四种不规范的操作,

其中精盐产率不变的是()

量取IonIL水

4.(2020・广东广州•统考一模)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B.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Wh)中提炼金属铝

C.活性炭净水

D.海水晒盐

ςς

5.(2020•广东广州・统考一模)NaCI+CO2+NH3+H2O=NaHCO3J,+NH4CI”是著名的“侯

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

中不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

6.(2021.广东广州.统考一模)领海主权不容侵犯,南海是我国的固有领海,蕴藏着丰

富的海洋资源。

(1)南海不仅蕴含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还蕴臧着大量的可燃冰。

试卷第2页,共12页

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可燃冰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南海还有

丰富的鱼业资源,海鱼的主要营养素是

(2)南海某岛对海水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综合利用。

反渗析法→淡水

过滤,淡化海水上,.

海水吸附L高盐度—「粗盐

浓缩海水

苦卤

用高分子材料

①反渗析法淡化海发生的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②将高盐度浓缩海水进行可以分离得到粗盐。

(3)用苦卤(含有氯化镁)制取金属镁的主要流程图如下:

苦卤舒氢氧化镁鹫氯化镁⅛镁

写出步骤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电解水的原理写出步骤In的化学方程式:

三、流程题

7.(2022.广东广州・统考一模)纯碱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

氏制碱法”,实现了工业制取纯碱,其模拟流程如图A:

纯碱、

NaHCO△A

3Co2、

固体反应②

H2O

NH4Cl溶酒

图A

【小资料】(1)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中大约能溶解700体积氨气1体积水中大约能溶

解1体积二氧化碳。

(2)饱和食盐水(溶液的温度控制为:30〜35。C)中主要发生以下2个反应:

I.NH3+CO2+H2O≈NH4HCO3ʌII.NH4HCO3+NaCl=NaHCO3l+NH4Cl

四种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B所示。

图B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操作a为,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该过程属于变

化。(填“物理”或“化学”)。

(3)为了提高产率,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CCh和NA两种气体时应先通入其中一种气体,

你认为应该先通入的是(填"NH3”或“C02”)。

(4)结合图B分析,饱和食盐水中发生反应∏时析出NaHCO3晶体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填序号)。

A.溶剂质量减少

B.与其他三种物质相比,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易达到饱和而析出

C.生成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大于消耗的氯化钠的质量

8.(2021•广东广州•统考二模)工业上利用重晶石(主要成分是BaSO4)生产高纯度的

BaSc)4工艺流程如下:

(1)“高温焙烧”时重晶石被还原为可溶性硫化钢,同时生成一种有毒气体(能与血红

蛋白结合),化学方程式为。

(2)分析本题流程,从中概括出提纯类似BaSe)4的无机盐的一般路径为。

(3)流程中所用硫酸钠溶液由芒硝(主要成分为Na2SO4-IOH2O,含少量MgSO4>

试卷第4页,共12页

CaSO4)经提纯制取,提纯时需要依次加入的试剂是(写化学式)。

9.(2021・广东广州•统考一模)氯化钠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①图中M是池。

②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填标号)。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M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在M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③海水在浓缩过程中,密度与析出盐的种类和质量(g)关系如表:

析出盐的种类和质量(g)

海水密度(g/mL)

CaSO4NaClMgCl2MgSO4NaBr

1.130.56

1.200.91

1.210.053.260.0040.008

1.220.0159.650.010.04

1.260.012.640.020.020.04

1.311.40.540.030.06

I,分析数据可知,普通海水的密度小于g/mL。

II.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母液的密度应控制在g/mL范围内,原因是。

(2)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IOO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

①实验中除了用到托盘天平(含祛码)、药匙、烧杯、量筒、试剂瓶外,还需用到的玻

璃仪器是。

②量取水时,应选用的量筒规格是mL(填“10”“100”或“250”);若仰视读数(其

它操作正确),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6%(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常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该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④要将配制好的IOO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变成质量分数为24%的氯化钠溶

液,需要再加入NaCl的质量是g(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0.(2020∙广东广州•统考一模)粗盐含有氯化镁、氯化钙以及泥沙等杂质。某教材设计

了如下粗盐提纯实验。

步骤I:称取20g粗盐于25OmL烧杯中,加80mL水,加热搅拌。

步骤H:加热溶液至近沸,边搅拌边滴加饱和Na2CO3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再多加0.5mLNa2CO3溶液,静置后过滤。

步骤IΠ:往滤液滴加试剂a,加热搅拌。(滴加试剂a到溶液PH值约为2-3为止)

步骤IV:将溶液倒入25OmL烧杯中,蒸发浓缩至出现大量晶体,冷却,过滤。用少量

蒸镭水洗涤晶体,将其转移到蒸发皿中,小火烘干。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实验中,“搅拌''常用—(填仪器名称)。

(2)步骤III中,测定溶液的PH值操作是:取待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

读出该溶液的pH。

(3)步骤∏“滴加饱和Na2CO3溶液'’的目的是O

下表是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

温度广C02035.4100

溶解度/g7.021.849.745.5

配制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方法为:称取____g碳酸钠,溶解于IOmL(1.OgZmL)蒸锵水

中,加盖煮沸后放凉,用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保存备用。

(4)试剂a是(填化学式)溶液,因为它具有性和性,能除去杂质又

不会引入新的杂质。

(5)步骤I的加水量,既要方便(填化学式)的溶解,又要尽量减少操作

的耗时。

11.(2020∙广东广州.统考一模)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试卷第6页,共12页

(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操作④⑤中用到的同一种仪器是一。

A研钵B漏斗C蒸发皿D玻璃棒

(2)操作⑤中,当观察到一时,停止加热。

(3)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其原因可能有(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②称量时祛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12.(2020•广东广州•统考一模)粗盐除去泥沙后还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等可溶性

杂质,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又作了如下处理(假定杂质只有MgCl2、CaCl2两种,

反应中所加试剂均过量)。

(1)白色沉淀含有物质的化学式为、;

(2)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

(3)选用蒸发结晶法而不用降温结晶法的理由是O

13.(2022春•广东广州•九年级专题练习)纯碱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

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实现了工业制取纯碱,其模拟流程如图A:

纯碱、

CO2、

H2O

【小资料】(1)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中大约能溶解700体积氨气,1体积水中大约能

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2)饱和食盐水(溶液的温度控制为:30〜35。C)中主要发生以下2个反应:

I.NH3+CO2+H2O=NH4HCOj>ILNH4HCO3+NaCI=NaHCO3∣+NH4CI

四种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B所示。

NH4HCO3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操作a为,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该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为了提高产率,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CCh和NH3两种气体时应先通入其中一种气体,

你认为应该先通入的是(填“NE''或"C02”)。

(4)结合图B分析,饱和食盐水中发生反应II时析出NaHCO3晶体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填序号)。

A.溶剂质量减少

B.与其他三种物质相比,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易达到饱和而析出

C.生成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大于消耗的氯化钠的质量

四、实验题

14.(2021.广东广州.统考一模)(1)实验室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主要实验步骤有:

I.溶解∏.过滤∏L(填操作名称)

上述三个步骤中,用到的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玻璃棒除外)是,当

时停止加热,该仪器在温度较高时取下需在实验桌上___________。常温下,

粗盐溶解的步骤如图1所示,从节约能源和提高产率的角度分析,图1中所需水的最佳

体积是mU(提示:水的密度为lg∙mLZ常温下,10O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

含有氯化钠25g)

试卷第8页,共12页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10225U

【规格】500tnL:葡萄糖25克,氯化钠4.5克

【贮藏】密闭保存

【密度】1.0g,mL

图1图2

(2)图2为医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取IOg上述溶液,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

分数是o用量筒取用该溶液时仰视量筒刻度,取用的葡萄糖的量比所需的

用量___________(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3)氯化钠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能制备84消毒液,其有效氯含量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实验1:20℃,钛电极间距ICm,电压10V,1L氯化钠溶液,通电一小时。

实验编号1-11-21-31-41-51-6

NaCl溶液浓度1%2%3%4%5%6%

有效氯含量/(g∕L)3.53.83.943,93.7

实验2:1L4%氯化钠溶液,通电1小时。

实验编号温度/℃电压/V钛电极间距/cm有效氯含量/(g∕L)

2-1202018.4

2-2302018.0

2-3402017.8

2-420200.58.2

2-520201.58

①设计实验2-1、2-4、2-5的目的是。

②由实验2可知,请写出一条有效氯含量随影响因素变化的规律是O

③能证明电压对有效氯含量有影响的实验是(填实验编号)。

15.(2020.广东广州.统考一模)氯化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1)①如C图所示,实验需要称量5g粗盐,实验过程中指针偏向左边,接下来需要进

行的操作是。

②粗盐的提纯如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字母)。

③A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当蒸发皿中时,停止加热。

(2)工业上常用电解廉价的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通电ʌ小

2NaCl+=2NaOH+H2↑+Cl2T0

(3)①如表是含碘食盐的说明书,请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是

②请给出“食用方法”建议

配料表精制海盐、碘酸钾(KK)3)

含碘量20~40mg.kg

储存方法防潮、放热、避光

食用方法

16.(2022・广东广州•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校考二模)实验室制取氧气、配制氯化钠溶液

等均是初中常见实验。

I、氧气

(1)从''节约能源''角度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最佳的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氧气在实验室中常用二氧化镒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现需将一定体积5%过氧化氢

溶液加到二氧化锦中,用秒表测量排水法收集50mL氧气的时间。请从下图中选择合适

的仪器(每种仪器限用一次)完成该实验,需要用到的是(填字母)。

试卷第10页,共12页

n、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杂质只含有泥沙)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Ioog溶

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请完成下列问题:

进行操作③时,当观察到时,停止加热。

(4)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o

(5)操作⑤中有一处明显的不正确,请你帮他们指出来o图中不正确改正后,粗盐

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填操作示意图的序号)。

(6)实验二:乙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IOo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假

设称量氯化钠时Ig以下用游码)。配制时,除图中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试剂瓶、镶

子和(填一种仪器名称)。

(7)称量氯化钠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侧,正确的操作是,如果称量时氯化钠和祛

码位置颠倒了,其它操作步骤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15%。

4,,

(8)量水时应选择量筒的规格是mL(填“10”、"50"或(100)o

(9)(反思拓展)经检测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原因可能是(列举一条

即可)。

(10)海水晒盐采用操作③的原理而不用冷却氯化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原因是o

五、科学探究题

17.(2022∙广东广州•校考二模)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发现除去泥沙等杂质的粗盐,可能

还含有CaCl2、MgCI2、Na2SO4等杂质。他们将该粗盐配成溶液,并对粗盐溶液进行探

究和除杂。

(1)配制溶液时,加速粗盐溶解的玻璃仪器是o

【探究过程】

(2)步骤1:向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未出现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无

杂质,向溶液中继续滴加过量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aCO3固体,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o

(3)步骤2:向步骤1的滤液中滴加过量Bae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

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即得NaCl溶液。加稀盐酸除去的物质是。

【初步结论】杂质成分已确定,且已完全除去。

【反思交流】

(4)小东认为Na2SO4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可向步骤2的沉淀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若

观察到的现象,证明粗盐中确实存在Na2Sθ4.

(5)小红认为杂质也未完全除去,可按照步骤1和步骤2重新实验,并对调其中两种

试剂的位置就能达到除杂目的,这两种试剂为(填序号)。

ANazCCh溶液、BaCl2溶液B稀盐酸、BaChMCNae)H溶液、NaCo3溶液

试卷第12页,共12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没有说溶液是否饱和,无法比较二者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故A错误;

B、没有给出两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多少,故B错误;

C、NH4Cl和NaCl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氯化镂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所以NH&C1溶液含有少量NaCI杂质,应采取降温结晶

的方式除去,故C错误;

D、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后,再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析出后加热

分解生成碳酸钠,则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故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A、生石灰用作食品干燥剂时: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涉及化学变化,故

A选项错误;

B、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是过滤操作,不涉及化学变化,故B选项正确。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名,呈碱性,氢氧化钙中和酸性物质,

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C选项错误;

D、天然气用于发电时,天然气在锅炉中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涉及化学变化,故D

选项错误;

故选:Bo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

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

变化。

3.A

【分析】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详解】A、量筒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量取水体积偏小,但对产率没有影响,符合

题意;

B、滤液高于滤纸边缘,会使没有过滤的液体进入滤液,导致精盐中含有一定的杂质,而使

精盐质量增加,产率偏高,不符合题意;

C、蒸发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液体飞溅,会使精盐质量减少,产率偏低,不符合题意;

D、称量时,物体和祛码放反了,且使用游码读数为0.1g,实际称得的烧杯和精盐的总质量

答案第1页,共10页

为祛码减游码,再减去烧杯的质量得到精盐质量,产率偏低,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点睛】精盐产率=黑兽XlOO%

样拍质里

4.B

【详解】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没有生成

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bCh)中提炼金属铝,是利用还原剂与铝的化合物反应,生成

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活性炭净水是利用活性炭将色素异味吸附在表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

符合题意;

D、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

5.C

【详解】A、此反应中NaHCo3以沉淀的形成析出,说明该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

故说法正确;

B、碳酸氢钠是小苏打,纯碱是碳酸钠,故说法正确;

C、析出碳酸氢钠,说明剩余的溶液为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故说法不正确;

D、生成的氯化筱属于氮肥,故说法正确。

【点睛】复分解反应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

6.混合物蛋白质物理蒸发结

,电解小

晶MgCl2+Ca(OH)2=Mg(OH)24<+CaCl2MgCl2^Mg+Cl2↑

【分析】本题考查燃料和盐的提纯。

【详解】(1)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所以可燃冰属于混合物;鱼类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故填:蛋白质;

(2)①根据题意可知,淡化海水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填:物理;②可以通

过蒸发结晶得到纯度较高的粗盐,故填:蒸发结晶;

(3)根据题意,苦卤中氯化镁和石灰乳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MgCl2+Ca(OH)2=Mg(OH)21+CaCl2,电解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反应方程式为:

答案第2页,共10页

MgCI2Mg+Cl2↑o

【点睛】粗盐的提纯中,涉及到了蒸发结晶。

7.(1)CaCO3-CaO+CO2↑分解反应

⑵过滤物理

(3)NH3

⑷B

【解析】⑴

反应①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高温.

CaCO3=CaO+CO√;反应②是碳酸氢钠加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

多变一的特征,该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2)

操作a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所以操作a时过滤;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是利用沸点

不同,将空气中的氮气分离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3)

往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气体时,应该先通入氨气,因为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先通氨气会吸

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生成较多的碳酸氢钠,故答案为:NH3;

(4)

根据图B溶解度曲线分析可知,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最易达到饱和而析出;故选B。

高温ʌ

8.BaSO4+4C-BaS+4CO↑先将原料中的无机盐转化为可溶于水的物质,溶于

水后滤去其他难溶杂质,再将可溶盐重新转化为难溶盐,过滤除去其他可溶性杂质,洗涤干

燥得至IJ纯净物NaOH.Na2COs.H2SO4

【详解】(1)重晶石被过量焦炭还原为可溶性BaS,焦炭被氧化为CO,化学方程式为:

BaSO4+4C=BaS+4CO↑;

(2)由流程知,含杂质的不溶性矿石最终转变为高纯度难溶物,经历了由难溶物转变为可

答案第3页,共10页

溶物、同时分离出不溶物,又将可溶物转变为难溶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得以提纯,故答案

为:先将原料中的无机盐转化为可溶于水的物质,溶于水后滤去其他难溶杂质,再将可溶盐

重新转化为难溶盐,过滤除去其他可溶性杂质,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物;

(3)芒硝(主要成分为Na2SO4-IOH2O,含少量MgSo公CaSO4),镁离子用略过量的NaOH.

钙离子用略过量的NazCCh沉淀除去,过量的NaOH、Na2CO3用适量的硫酸除去,则提纯时

需要依次加入的试剂是NaoH、Na2CO3>H2SO4O

高温ʌ

故答案为:①BaSo&+4C『BaS+4COT;②先将原料中的无机盐转化为可溶于水的物

质,溶于水后滤去其他难溶杂质,再将可溶盐重新转化为难溶盐,过滤除去其他可溶性杂质,

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物;③NaOH、Na2CO3>H2SO4o

9.蒸发池BD1.131.21~1.26尽可能使氯化钠析出,尽量减少杂质盐类的

析出玻璃棒、胶头滴管100小于不饱和10.5g

【详解】(1)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海水晒盐的原理是利用阳光和风力

的作用使水不断蒸发,氯化钠溶液越来越浓,当水蒸发到一定程度时,形成氯化钠的饱和溶

液再继续蒸发时,就会有氯化钠晶体析出,所以①图中M是蒸发池,故答案:蒸发池。

②A.海水进入贮水池,只是将海水引入贮水池中,而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故A正确;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在饱和以前或刚刚饱和时不变,在饱和以后,有氯

化钠晶体析出,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减小,故B错误;

C.在蒸发池中,水不断的蒸发掉,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小,故C正确;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仍然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故D错误:

故答案:BDo

③在海水浓缩的过程中会逐渐析出盐,在没有析出盐之前的水密度小于1.13g∙mP故答案:

1.13c

II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若得到纯度较高的粗盐和含浓度较高的卤水就是尽可能

使氯化钠析出,尽量减少杂质盐类的析出,故应将密度控制在1.21g∙mLT~1.26g.mL-1范

围内。故答案:1∙21~1.26;尽可能使氯化钠析出,尽量减少杂质盐类的析出。

(2)①实验室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时,需要用到的仪器为:托盘天平(含祛码)、药匙、烧

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故答案:玻璃棒、胶头滴管。

②因为要配置IOOg的氯化钠溶液,应用的量筒规格是IOomL;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

答案第4页,共10页

数,会比实际液体体积小,因此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100;小于。

③由题可知,10Og的水能溶解36g的氯化钠,在IOO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中,氯

化钠的质量为100g×16%=16g,水的质量为IOOg-16g=84g,设84g的水最多能溶解氯化钠

的质量为X,则石厂=房,解得:m30.24g,大于16g,故为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不饱

84gIOOg

和。

④设需要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y。则、^*xl00%=24%,解得:y=10.5g,故答案:10.5g。

10.玻璃棒与标准比色卡对比为了沉淀钙离子、镁离子等或者确保溶液总体积变

化不太大2.2HCl酸挥发NaCl蒸发

【详解】(1)上述实验中,“搅拌”常用玻璃棒;故填:玻璃棒。

(2)步骤HI中,测定溶液的PH值操作是:取待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

准比色卡对比,读出该溶液的pH;故填: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3)步骤II滴加碳酸钠溶液是为了除去氯化钙和氯化镁,而“滴加饱和Na2CO3溶液”的目的

是为了沉淀钙离子、镁离子等或者确保溶液总体积变化不太大;

室温下(20C),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8g,所以配制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方法为:称取2.2g

碳酸钠,溶解于IOmL(1.OgZmL)蒸储水中,加盖煮沸后放凉,用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保存备

用。故填:2.2。

(4)由题干信息可知,滴加到试剂显酸性,这是为了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加入的应该是盐

酸,因为盐酸显酸性,且具有挥发性,能除去杂质又不会引入新的杂质;故填:HC1;酸;

挥发。

(5)步骤I的加水量,既要方便氯化钠的溶解,又要尽量减少蒸发操作的耗时;故填:NaCl;

蒸发。

11.AD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①②③

【详解】(1)操作①将大颗粒粗盐研磨为较细粗盐,该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是:研钵;

故选A;

操作④实现了固液分离,故操作④是过滤,经过操作⑤,滤液变为精盐,故操作⑤是蒸发,

过滤和蒸发都需要的仪器是:玻璃棒,故选D;

(2)操作⑤为蒸发,蒸发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

余热使滤液蒸干;

答案第5页,共10页

(3)①氯化钠固体不纯,会使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②称量时祛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会使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

合题意;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会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溶液质量偏大,

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

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①②③。

12.Mg(OH)2CaCO3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的溶解

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分析】碳酸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微溶性的碳酸镁,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碳酸

钙沉淀;加入的碳酸钠过量,再用稀盐酸将过量的碳酸钠反应掉,最后对溶液蒸发结晶得到

氯化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分析可以看出,生成的白色沉淀中含有碳酸镁和碳酸钙,故填:Mg(OH)

2、CaCO3;

(2)实验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以尽可能将氯化镁、氯化钙反应完全,加入盐酸目的是将过

量的碳酸钠反应掉,故填: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

(3)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故应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

化钠,故填: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点睛】本题除杂质时用到了复分解反应,实质是在水溶液中两种物质互相交换成分,有沉

淀或者气体或者水生成。

高温a

13.(1)CaCO3Ca0+C02↑分解反应

⑵过滤物理

(3)NH3

(4)B

【解析】(1)

反应①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第6页,共10页

CaCO3=CaO+CO2↑:反应②是碳酸氢钠加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

多变一的特征,该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2)

操作a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所以操作a时过滤;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是利用沸点

不同,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3)

往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气体时,应该先通入氨气,因为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先通氨气会吸

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生成较多的碳酸氢钠,故答案为:NH3;

(4)

根据图B溶解度曲线分析可知,饱和食盐水中发生反应II时析出NaHCO3晶体主要原因是

与其他三种物质相比,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易达到饱和而析出:故选B。

14.蒸发结晶蒸发皿出现较多晶体垫上石棉网5.40.9%偏大探究

钛电极间距对有效氯含量的影响其它条件下相同时,温度越高,有效氯含量越低实验

1-4、实验2-1

【详解】(1)实验室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主要实验步骤有:I.溶解∏.过滤∏L蒸发结晶。

上述三个步骤中,用到的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玻璃棒除外)是蒸发皿,当出现较多晶体时,

停止加热,该仪器在温度较高时取下需在实验桌上垫上石棉网,以防烫坏桌面。水的密度为

lg-mL1;常温下,IOo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5g;溶解L8g氯化钠需要水的质量

为1.8gX10誓5g=5.4g,水的体积为5.4g÷lg∙mL-∣=5.4mL;故所需水的最佳体积是5.4mL。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取IOg上述溶液,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XlOo%=0∙9%;用量筒取该溶液时仰视量筒刻度,读数偏小,实际所取液

500nιL×1.0g∕mL

体体积偏大。

(3)①实验2-1、2-4、2-5的控制变量为钛电极间距,故目的是探究钛电极间距对有效氯含

量的影响。

②实验2-1、2-2.2-3的控制变量为温度,比较数据可知,其它条件下相同时,温度越高,

有效氯含量越低(其它合理也可)。

③证明电压对有效氯含量有影响的实验,那么需要控制的变量为电压,其它变量相同;比较

实验1、实验2可知,实验1-4、实验2-1变量只有电压,故填:实验1-4、实验2-1。

答案第7页,共10页

15.将粗盐取出,直到指针居中(或天平平衡)CBDA搅拌,防止液滴飞溅出

现较多固体时2出0见光受热不稳定(或易分解)在食物快煮熟时加入

【详解】(1)①如C图所示,实验需要称量5g粗盐,实验过程中指针偏向左边,说明粗盐

过量,接下来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将粗盐取出,直到指针居中(或天平平衡);

②粗盐的提纯的操作顺序为称量、溶解、过滤、蒸发,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B、D、A;

③A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

加热;

(2)由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反应:2NaCI+—2NaOH+H2↑+Cl2↑,反应前后钠

原子都是2个,氯原子都是2个,反应后氢原子是4个,反应前应该是4个,包含在未知物

质中,反应后氧原子是2个,反应前应该是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因此未知物质是水,

则应该填:2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