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_第1页
中国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_第2页
中国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_第3页
中国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_第4页
中国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在中国,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不仅关系到文化产业自身的健康发展,更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关键环节。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研究中国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历程、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梳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市场经济时期的制度变迁。接着,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文化产业中的运行状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产权不明晰、管理效率低下、市场化程度不高等。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优化管理机制、推动市场化运作等对策建议。文章展望了中国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未来发展趋势,认为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的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将逐渐实现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为中国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中国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增强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与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相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当前,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层级,管理职责分散,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这种多头管理的模式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难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缺乏市场化运作机制。国有文化企业在市场运营中往往受到行政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不够。这限制了国有文化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国有文化资产难以充分发挥其市场价值。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目前,国有文化资产的监督和评估主要依赖于政府部门和上级管理机构,缺乏有效的第三方监督和评估机制。这导致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往往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难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实现国有文化资产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需要推动国有文化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加强市场导向,激发企业活力和创新能力。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引入第三方监督和评估机构,提高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三、中国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当前,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导致管理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同时,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和有效的监管机制,使得国有文化资产在运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产权关系不明确。国有文化企业的产权归属不明确,导致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国有文化资产的评估和监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面临挑战。再次,市场化程度不够。国有文化企业在市场化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整体上仍面临市场化程度不够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不足、缺乏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对于国有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和政策优惠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明确产权关系,加强监管和评估,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市场化改革,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四、中国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与原则在当前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应是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和监管体系。这一改革目标的设定,旨在提升国有文化资产的运营效率,增强国有文化企业的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第一,坚持市场化导向。改革应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推动国有文化资产的市场化运作,通过市场竞争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第二,强化法治建设。改革应依法进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国有文化资产管理、运营和监管的法治化、规范化。第三,注重创新驱动。改革应鼓励和支持国有文化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以创新驱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第四,保护文化多样性。改革应在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进行,尊重和保护不同文化形态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第五,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改革应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国有文化资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通过以上目标与原则的贯彻实施,我们期待中国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我国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五、中国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与措施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旨在通过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创新力,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引入战略投资者,增强企业活力。同时,明确界定产权关系,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体制创新:优化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市场化改革:加强市场竞争机制,推动文化产业国有资产市场化运营。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化水平。政策支持与监管: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同时,加强对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人才培养与引进:重视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人才保障。通过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需要从产权制度改革、管理体制创新、市场化改革、政策支持与监管以及人才培养与引进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改革进程,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六、中国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保障措施在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实施一系列保障措施,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和预期目标的实现。这些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改革顺利进行的基础。应制定和完善与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职责和权益,规范市场行为,为改革提供法制保障。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确保各项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是保障改革的重要手段。应加强对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第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保障改革的关键。应加大对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同时,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第四,推进信息化建设是保障改革的重要手段。应加强对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同时,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测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保障改革的重要途径。应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产业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手段,推动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国际化发展。要加强与国际文化产业组织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保障中国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措施。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措施的实施,可以为中国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有力保障。七、结论与展望经过对中国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文化产业作为国家的软实力,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文化竞争力的提升。过去,由于体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国有文化资产存在严重的流失和浪费现象。因此,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市场化、法治化和专业化。这意味着国有文化企业需要更加灵活地参与市场竞争,同时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和监督,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和机构也是必不可少的,他们能够为国有文化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再次,改革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应该逐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也要承担起监管的职责,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和有序。展望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需要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改革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国有文化企业的监管和评估,确保他们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要鼓励和支持更多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参与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来,形成多元化的市场格局。中国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才能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之路。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文化产业能够在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的管理体制下迎来更加繁荣和发展的春天。参考资料:七是把管资本为主作为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抓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之间紧密,对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具有强烈的牵引作用。国有企业改革长期面临的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等体制性矛盾和问题,需要通过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来解决;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需要通过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来实现。根据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同时强调,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组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和投资公司。从管国有企业为主转向管国有资本为主,这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大创新,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动力。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前,国企改革一直致力于通过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施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手段给国企“松绑”,15年的“热身”训练为国企进入市场奠定了基础。从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始,国有企业真正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在这个长达10年之久的“预赛”中,由于社会负担重、历史包袱多、企业冗员严重等诸多问题的困扰,与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相比,国企一度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1998年到2000年,针对大中型国有企业严重亏损状况,国家开始实施国企三年脱困攻坚计划。三年攻坚,减轻了国企的负担,促进国企优胜劣汰,实现整体扭亏为盈。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国企改革进入了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新阶段,开始解决制约国企改革发展的体制性矛盾。中央、省、市(地)三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相继组建,“九龙治水”管国资的局面不复存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State-ownedAssetManagementSystem)是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职责以及管理方式和方法等有关制度的总称。国家以产权为基础,以提高国有资产营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以资产的占有者和使用者为对象开展的管理活动。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政府),但它是以产权所有为基础的,资产所有者与资产经营者的身份是平等的,不具有超经济的强制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划分和确定调控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基本制度体系,是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管理过程中产权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国家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健全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的运行机制。根据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需要,正确地划分各级政府和各级、各类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也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需要目标。组织机构的设置,为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手段,它使管理职责权限的划分得以落实。调控方式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活的灵魂,它不仅为体制的运行输入动力,而且不断地矫正体制的运行方向,决定着体制运行的效率。可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由职责权限划分、组织机构设置和调控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调控对象,是全社会的所有经济资源及其配置运营过程。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调控的对象,则是产权为国家所有的经济资源及其配置运营过程。在我国,国有经济资源是全社会经济资源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所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整个国民经济管理体制一样,运行中都需要规范和协调国民经济发展中涉及的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其中一些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如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内部所有者之间的关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所有者内部各个监管主体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必须经过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规范和协调,才能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这说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国民经济管理过程中产权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从总体上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全民所有制生产关系的具体化;同时,它又直接与上层建筑相联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实质上是正确处理国有经济内部各种经济关系以及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之间各种经济关系的问题,同时涉及国家、地方、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各经济主管部门、中介机构、经营单位和职工之间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中的责、权、利的协调和处理问题,本质上体现了国家作为国有资产终极所有者对国有资产运营全过程的组织、协调、监管的一系列活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组织形式可以作多重设置。但从管理体制各组织形式的地位、职责、管理职能及管辖范围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划分,可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归于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管理体制两大类。按照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基本框架的构想,国有资产宏观管理体制应当包含两大基本的组织形式: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由国务院组建并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向国务院负责并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其主要职责是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的最高所有权,依照《宪法》行使国有资产的投资收益权、资产处置权和监督管理权,颁布国有资产管理的法规和条例,起草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并在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组织实施。各级人民政府成立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代表本级政府行使本地区国有资产所有权,并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国有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决议、决定,代表其行使日常行政管理职能,组织制定有关法规、制度,对产权经营者和企业法人进行监督,负责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如产权市场、资产评估、清产核资、产权界定、收益分配、产权登记和各种文书工作等。国有资产营运机构,是指由国家独资设立、对国家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具体行使所有者权利、以持股运作方式从事国有资本营运的企业法人或机关法人。是以所有者代表身份对国有资产进行产权管理,主要负责登记、管理企业的存量资产;负责管理国家以资本金投资形式投入企业的国有资产以及所形成的红利;按国家投入资本的比例,负责选派股权代表和监事会成员;负责审核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并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政府财政部门述职。(1)由国家依法投资设立的法人实体,不兼有行政和行业管理职能;(2)经国家授权对一定范围内的国有资产具体行使资产受益、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产权转让等所有者权利;(3)以持股运作方式从事国有资本营运,通过参股、控股等行为,调整企业的国有资本金的数量或注册资本金的构成,以取得的产权收益改造老企业,投资新建企业,或者兼并、购买其他企业,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增值,壮大国有经济实力。国有资产经营单位指占有资产,从事生产、流通等经营活动的企业。国有资产经营单位直接占有并运用国有资产从事经营业务活动是国有资产的实际经营者和使用者。国有资产宏观管理体制,从其整体上说,是从社会管理层次上对全部国有资产行使所有权管理的制度体系。无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还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它们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凭借资产的所有权来行使管理职能,这种管理是对全部国有资产经营活动的宏观管理。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对国有资产的宏观管理不同于对一般性的经营活动的管理,它是一种具有权威性、行政性特征的管理职能。因此,国有资产的宏观管理体系不是一个资产的“经营总部”,而是通过这样一个宏观体制确立的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法规、制度来管理国有资产。国有资产宏观管理体制涉及对全部国有资产经营活动的管理。从资产经营角度来看,它所着眼的是国有资产的宏观配置,立足于通过宏观经营政策的制定和宏观经济产业结构、地区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等方面的合理化和现代化。它还注重于正确处理国有资产商业性经营目标与非商业性经营目标的关系,分别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建立相应的所有权约束机制,以保证最大效益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由此看出,国有资产的管理机构本身不是经济实体,不直接从事资产经营,国有资产的经营者应是微观管理体制上的具体组织形式,既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中介性的机构。就后者而言,它是按照“两权分离”和“政企分开”的原则,在政府和一般企业之间建立的资产经营中介机构,如投资公司、控股公司、资产经营公司和企业集团等。这些中介机构,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既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产权代理机构,又是行使国有资产产权经营管理的经济实体。它们依据国家授权和客观形成的产权关系,按照市场法则,代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向所控企业派出产权代表,并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如在整体资产的处置中进行资产评估,建立资产交易市场,组织资产公平交易,对企业进行控股和股票的吞吐,进行资产收益的回收和再投资等都由中介机构直接操作。中介机构对资产的管理,直接对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负责。这样,一方面把过去的由政府行政部门对企业及国有资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管理,变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通过中介机构对国有资产的间接管理;另一方面,通过中介机构的凝聚力作用,增强了企业经营行为的有序性和集团之间的竞争性,使国有资产得到有效管理。党的十六大依据我国国情和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描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他国有资产由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继续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根据建立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构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理顺产权关系,前提是实行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双重职能分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政企职责分开,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关键是落实国有企业独立的法人财产权。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在以下方面建立起清晰明确、相互促进、效率极高的新机制,以实现国有资产的高效运营:从机构设置上,应明确国有资产管理者职能,中介经营者职能和企业法人财产所有者职能的划分;从产权关系上,应明确国家所有者,国家授权、委托的产权代表者,企业法人产权经营者三个产权主体的划分;从投资体制上,应明确国有资产总投资者,国家部分资产的授权委托投资者,国有资产投资的接受者等不同投资主体的划分;从收益分配上,应明确国有资产收益的总代表,国有资产收益的分代表,国有资产直接收益的企业法人实体等不同受益者的划分。由此,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结构为:政府是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总代表;企业法人是国有资产经营的基层组织;介于二者之间的是总代表授权委托经营国有资产的职能部门,作为产权管理的中介机构。进而可以明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中央政府是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总代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管辖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行使所有者权能;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经国务院及各级政府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特设机构,即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各级政府授权、委托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投资公司,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或公司,以产权所有者代表的身份经营国有资产产权;企业法人对投入企业的国有资产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我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本身的自我完善。改革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而是根据我国国情和现存国有资产的状况,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以往僵化的、压抑企业经营自主权和积极性发挥的资产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促使公有制企业增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优势和主导地位。因此,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不是改变国有资产的产权属性,而只是改进国有资产运行的实现形式。国有资产任何改革方案、措施、步骤的制定与实施,都必须以提高国有资产营运效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此来衡量改革的成败得失。坚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经济效益原则,最根本的是要正确认识改革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改革效益观念。必须注意国有资产经营活动和整体效益与企业效益的有机联系,做到众多企业效益组成的国有资产经营效益系统的优化。这要求既要增强企业活力,又要提高企业经营行为的有序性。政府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职能只涉及国有资产,目标是保证国有资产权益不受侵犯。而执行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是面向全社会各种经济成分,目标是推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由于保证国有资产权益和管理全社会经济是两类不同的经济活动,管理方式自然也是不同的。同时,出于政府分工和专业化的要求,也必须将两种职能分离。如将两种职能合一,则可能存在亲疏之分,难以保证不同经济成分的政策平等和公平竞争。这一原则是处理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与国有企业经营的关系的原则。它强调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不能直接经营企业。贯彻这一原则,必须明确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两个层次:一是政府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二是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两者的区别在于:一是政府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是一种行政性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是国家的一个经济职能部门的职能,而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是一个独立的“经营总部”;二是政府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是一种宏观管理职能,是对全部国有企业资产的宏观管理,而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是一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职能。坚持国有资产经营活动中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并不是削弱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作为所有者代表对企业国有资产经营活动的产权管理和约束,而是还要加强产权管理,使产权约束机制进入企业。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选择,一是在企业中建立类似董事会、监事会的权利机构;二是在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与一般企业之间建立类似控股公司的产权经营机构。这样,在实现企业职责分开的同时,强化了国有资产的产权约束。实行这一原则的目的是要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落实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竞争主体,成为拥有独立法人财产权的经济实体。传统观点认为,国家管理经济,就是政府部门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直接指挥国有企业的人、财、物,供产销等具体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