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发明成果对专利制度的挑战以遗传编程为例_第1页
人工智能发明成果对专利制度的挑战以遗传编程为例_第2页
人工智能发明成果对专利制度的挑战以遗传编程为例_第3页
人工智能发明成果对专利制度的挑战以遗传编程为例_第4页
人工智能发明成果对专利制度的挑战以遗传编程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工智能发明成果对专利制度的挑战以遗传编程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已成为驱动现代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在诸多领域中,遗传编程作为的一个重要分支,正逐渐展现出其巨大的应用潜力和价值。然而,这一创新技术的崛起也对传统的专利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发明成果,特别是遗传编程在专利制度中的定位与影响,分析现行专利法在应对新型发明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本文首先将对及遗传编程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阐述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接着,将深入探讨遗传编程等发明对现有专利制度的冲击,包括可专利性标准的模糊性、创新主体的认定难题以及专利审查的复杂性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分析现有专利制度在应对这些挑战时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国际社会在探索解决方案方面的努力和尝试。本文将提出针对发明成果的专利制度改进建议。通过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完善专利法规定,以适应技术的发展,促进创新成果的合理保护和应用转化。本文旨在为推动领域的专利制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和实务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启示。二、人工智能与遗传编程的发展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已对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包括遗传编程。遗传编程,作为一种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学原理的优化算法,已经在多个领域中展现出其强大的能力,如机器学习、自动化控制、图像处理等。与遗传编程的结合,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了遗传编程的进步。通过利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遗传编程能够更高效地搜索和优化问题空间。同时,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算法的优化,遗传编程在处理大规模、高维度、复杂约束的优化问题时,表现出了更高的效率和稳定性。遗传编程的发展也对专利制度提出了挑战。传统的专利制度主要关注人类创新者的发明创造,然而,在遗传编程等自动化技术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可能由人工智能系统独立完成。这引发了关于谁应成为专利持有者、如何评估人工智能创新成果的专利性、以及专利制度如何适应和涵盖这种新型创新模式等一系列问题。遗传编程的发展还带来了关于知识产权归属和保护的复杂问题。在遗传编程中,优化算法可能基于大量的数据、算法和模型进行迭代和优化,而这些元素可能涉及多个创新者和权利持有者。如何合理划分和保护各方在遗传编程创新过程中的贡献和权益,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与遗传编程的发展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同时也对传统的专利制度提出了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完善专利制度,以适应新型创新模式的发展需求。三、专利制度对AI发明成果的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产生的发明成果对现有的专利制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遗传编程作为的一种重要应用,其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遗传编程等AI技术的发明成果往往涉及大量的数据和算法,而这些数据和算法往往难以符合传统专利法对于“发明”的定义。传统专利法主要关注的是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的具体产品或者方法,而AI的发明成果往往是基于大量数据和复杂算法形成的,这些数据和算法本身并不具备直接实用性,而是需要通过特定的应用场景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如何将这些数据和算法纳入专利保护范围,是专利制度面临的一大挑战。AI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专利审查的难度大大增加。遗传编程等AI技术的发明成果往往涉及复杂的算法和深度学习模型,这些技术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判断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深入的技术理解和分析。然而,现有的专利审查人员往往难以具备这样的技术背景和能力,这就导致了很多AI发明成果在专利审查过程中被误判或者遗漏,从而影响了专利制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技术的发明成果对于专利权的归属和行使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传统的专利制度中,专利权的归属往往比较明确,一般是归属于发明人或者其所在的单位。然而,在技术中,发明成果的产生往往涉及多个主体,包括研发人员、投资者、数据提供者等,这就导致了专利权的归属变得复杂和模糊。技术的发明成果往往需要通过商业化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而商业化应用的过程中又涉及到了技术许可、技术转让等一系列复杂的法律问题,这也给专利权的行使带来了新的挑战。遗传编程等技术的发明成果对专利制度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专利制度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技术发展的需求。例如,可以通过完善专利法规定、加强专利审查人员的技术培训、明确发明成果的专利权归属和行使规则等方式来改进专利制度,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促进技术的发展。四、遗传编程对专利制度的特殊挑战遗传编程,作为一种前沿的技术,对专利制度提出了特殊的挑战。遗传编程涉及复杂的算法和生物信息学知识,其创新性和实用性往往难以被准确评估和界定。在专利制度框架下,这些特性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争议。遗传编程技术的创新性常常超出传统专利审查员的专业知识范围。由于遗传编程涉及高度专业化的领域,传统的专利审查员可能难以全面理解和评估其创新性和实用性。这可能导致一些具有重大创新价值的遗传编程技术被错误地拒绝或低估,从而抑制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遗传编程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难以界定。由于遗传编程涉及复杂的算法和生物信息学知识,其专利保护范围往往难以明确界定。这可能导致专利权的冲突和纠纷,增加了法律成本和不确定性。过于宽泛的专利保护范围可能限制其他研究者的创新空间,不利于科学的整体进步。遗传编程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对专利制度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遗传编程技术往往涉及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等敏感信息,而专利制度要求公开专利申请和授权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公众的知情权和利益,但也可能泄露敏感信息,损害技术创新者的商业利益。因此,如何在保护技术创新者和公众利益之间寻求平衡,是遗传编程技术对专利制度提出的又一挑战。遗传编程技术对专利制度提出了多方面的特殊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完善专利制度,提高专利审查员的专业素养,明确专利保护范围,并加强技术创新的保护和管理。我们也需要关注公众利益和商业利益之间的平衡问题,促进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五、应对挑战的策略与建议面对发明成果对专利制度的挑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出发,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策略与建议,以适应这一技术革新带来的变革。专利审查机构应提升审查员的技术背景和专业能力,特别是在遗传编程等前沿科技领域。通过定期的培训和知识更新,确保审查员能够准确理解和评估人工智能生成的创新成果,避免由于技术认知不足而导致的专利误判。针对人工智能生成的创新成果,应建立专门的评估标准和审查流程。这些标准应综合考虑人工智能的创新性、实用性以及对现有技术的贡献等因素,确保人工智能生成的创新成果能够得到合理的专利保护。我们还应鼓励更多的交叉学科研究,特别是在人工智能与法律、伦理等领域的结合。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人工智能发明成果对专利制度带来的挑战,同时推动相关法律的完善和更新。在国际层面,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完善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保护规则。通过国际合作,我们可以共享经验、资源和知识,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推动全球科技创新的健康发展。我们还应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让更多人了解和专利制度的关系。通过普及相关知识,我们可以增强公众对发明成果的认知和保护意识,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应对发明成果对专利制度的挑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出发,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策略与建议。通过提升审查员能力、建立专门评估标准、加强交叉学科研究、推动国际合作以及提升公众意识等方式,我们可以逐步适应并引领这一技术革新带来的变革。六、结论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遗传编程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专利制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遗传编程以其独特的方式,重新定义了创新和发明的边界,使得我们对创新的认知和理解得以深化。然而,这种技术的高度复杂性和快速迭代性,给专利制度的适用性和效率带来了严峻考验。专利制度作为保护创新成果的重要法律机制,其核心在于平衡创新者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在遗传编程领域,这一平衡变得尤为微妙。一方面,过度的专利保护可能会阻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另一方面,保护不足则可能打击创新者的积极性,阻碍技术创新的步伐。因此,面对遗传编程等技术的挑战,专利制度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这包括但不限于:对专利审查标准进行更新,以适应新技术的特点;加强专利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度,促进技术的交流和共享;以及建立更为灵活和高效的专利纠纷解决机制,确保各方利益的平衡。遗传编程等技术的出现,对专利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完善专利制度,确保其能够在保护创新成果的促进技术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整体进步。参考资料:本文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发明专利为例,对基于维持时间的发明专利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分析专利维持时间与专利质量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提高我国专利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各国对发明专利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专利申请国,其发明专利的质量备受。专利维持时间是指专利从申请到失效所经历的时间,是衡量专利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基于维持时间的发明专利质量实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了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发明专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分析和文献综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具体包括:通过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库,收集了近十年授权的发明专利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了与专利质量相关的信息,如专利维持时间、申请人类型、申请领域等。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通过分析,探讨了专利维持时间与专利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近十年授权的发明专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类型和领域的专利维持时间存在差异。其中,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利维持时间相对较长,而企业的专利维持时间相对较短。这可能与高校和科研机构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和技术积累有关。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专利维持时间与专利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具体表现为:随着专利维持时间的延长,专利质量呈现上升趋势。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专利的质量得到提高。申请人类型和申请领域也与专利质量存在相关性。其中,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利质量相对较高,而新兴领域的专利质量相对较低。不同类型和领域的专利维持时间存在差异,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利维持时间相对较长,企业的专利维持时间相对较短。这可能与高校和科研机构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和技术积累有关。专利维持时间与专利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随着专利维持时间的延长,专利质量呈现上升趋势。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专利的质量得到提高。申请人类型和申请领域也与专利质量存在相关性。其中,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利质量相对较高,而新兴领域的专利质量相对较低。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建设,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工作,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和专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服务。高校和科研机构应注重基础研究和技术积累,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提高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能力。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发明专利质量的和研究,共同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同时,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意识。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发明成果的数量也日益增多。这些发明成果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也对传统的专利制度带来了挑战。在本文中,将以遗传编程为例,探讨发明成果对专利制度的挑战。遗传编程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机器可以自动生成解决方案。在许多领域,包括医学、工程和金融等,遗传编程都可以产生极其有用的解决方案。然而,对于专利制度来说,遗传编程带来的挑战在于如何保护和确认这些由机器生成的解决方案。传统的专利制度主要是为了保护人类的创造力和发明。但是,在遗传编程中,机器是主要的“发明者”。因此,现有的专利制度可能无法完全适用于这些情况。由于遗传编程生成的解决方案通常是创新的、复杂的,甚至可能是出乎意料的,这使得对其的保护变得更具挑战性。确认遗传编程生成的解决方案的专利性也存在问题。目前,专利审查通常依赖于人类审查员的判断,然而,对于机器生成的解决方案,这种判断可能会变得复杂和困难。审查员可能无法理解或评估由遗传编程算法生成的创新和复杂的解决方案。另一个挑战是如何确保遗传编程生成的解决方案的利益得到合理的分配。虽然遗传编程可以产生有用的解决方案,但无法保证其所有生成的解决方案都能为人类带来利益。因此,如何确保只有那些对社会有益的解决方案才能获得专利保护,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人工智能发明成果对专利制度带来了挑战。以遗传编程为例,我们需要重新考虑传统的专利制度是否适用于这些由机器生成的解决方案,如何确认这些解决方案的专利性,以及如何确保利益的合理分配。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对现有的专利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包括制定新的审查标准和程序,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等。我们还需要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审查员对这些技术的理解和评估能力。在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认识到遗传编程等技术带来的潜在风险。由于这些技术可以自动生成解决方案,因此可能涉及到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因此,我们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确保这些技术的使用不会侵犯到个人或团体的利益。我们需要认识到发明成果的价值和潜力。尽管存在挑战,但这些成果可以为社会带来巨大的利益。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应对挑战,同时也要充分利用这些技术带来的机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专利制度能够适应新的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发明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一起,构成我国专利法所保护的对象。《专利审查指南》指出,技术方案,是指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利用了自然规律的技术手段的集合。技术手段通常是由技术特征来决定的。发明必须是技术方案,而且必须是新的技术方案。2023年,中国授权发明专利1万件,同比增长4%。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万件,同比增长4%,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在这400多万件有效发明专利中,高价值发明专利所占比重达到4成以上。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持续为全球创新发展贡献重要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发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内容:第二条,规定了发明创造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第二十二条规定了授予专利权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的条件;第九条规定了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但是同一申请人同日对同样的发明创造既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又申请发明专利,先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权尚未终止,且申请人声明放弃该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可以授予发明专利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2010修订),发布部门:国务院,内容:第八条规定了专利法第十九条所称在中国完成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含义。《专利审查指南》,发布部门:国家知识产权局,内容:为了客观、公正、准确、及时地依法处理有关专利的申请和请求。《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发布部门:证监会,内容:第一条规定了支持和鼓励科创板定位规定的相关行业领域中,同时符合3项指标的企业申报科创板上市,其中之一便包括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第二条规定了支持和鼓励科创板定位规定的相关行业领域中,虽未达到前述指标,但符合某些情形的企业申报科创板上市,其中之一便包括形成核心技术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合计50项以上。发明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自然也具有知识产权的普遍特征,即时间性、地域性、无体性、专有性。但与其他类型的专利相比,发明专利有其自身的特点。针对发明专利的创造性,我国要求该发明与申请日以前的已有技术相比,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而针对实用新型则只要求与申请日以前的已有技术相比,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对发明强调了“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可见发明专利的创造性要求要高于实用新型专利,其申请难度更大。由于发明专利的申请对技术方案的创造性要求较高,而且不仅需要进行形式审查,还需要进行实质审查,所以最终获得相应专利权的发明的技术价值较高。例如,在证监会《科创属性评价指引》中规定了发明专利的数量可作为申请科创板上市的重要指标。如果企业拥有一定数量的发明专利也有利于被认定为高新企业、申请政府资助补贴项目等。即便专利申请获得了授权,但专利权仍有可能会在后续被提出无效。相对于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发明由于在授权程序中经过了实质审查,其稳定性往往也较高。较高的稳定性使得发明专利在合作中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不同类型的发明创造保护期限有所不同。在我国,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20年,自申请日起计算,其保护期相对其他两种类型的专利而言要更长。在最新修订的《专利法》中,针对发明专利还增加了期限补偿制度。在保护期过后,专利便进入了公共领域。发明可以是产品发明,也可以是方法发明,而实用新型的客体仅限于产品的形状、构成或者其组合所提出的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制造方法不能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与形状、构造或其组合无关的产品也不可能产生实用新型专利。可见,发明的客体范围比实用新型更宽,不仅仅限于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组合有关的新设计,也可以是新的制作方法。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认为符合要求的,自申请日起满十八个月即行公布,也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早日公布,自申请日起三年内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可见,专利申请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审查流程。实践中,一个发明申请通常需要花费2~3年以上才能获得授权。随着我国专利优先审查制度、专利预审制度以及专利审查高速路(PPH)等制度的完善,专利审查时间较长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相比,发明无论是在申请费用、登记费用,还是在授权后的年费、复审请求费用、无效请求费用上均需要更高的金额。由于发明申请的难度更高,因此专利申请代理机构针对发明专利往往也要收取相对更高的代理费用。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面广,包括两种类型:(1)产品发明;(2)方法发明。产品发明是指创造出包含新技术方案的物品。例如,对机器、设备、工具、用品等物品进行改进而做出的发明创造。方法发明是指利用规律使用、制造或测试产品的新的步骤和手段。例如,适用于某种物品的加工方法、测试方法、制造工艺等。发明可以是产生新的产品或方法,也可以是对现有产品或方法的改进。当前我国的发明以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占大多数,如为现有产品增添新的技术特征,或对某些技术特征进行新的组合等,只要这种添加和组合能够产生新的技术效果,解决技术问题,就属于发明,能够获得专利权的保护。新颖性,是指该发明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现有技术,是指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现有技术为公众所知的形式主要有:(1)在申请日以前已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2)在申请日以前已经在国内外公开使用;(3)其他为公众所知的方式。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是指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是非显而易见的。发明具有显著的进步是指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产生有益的技术效果。通常认为具有显著进步的情形有:(1)取得质量改善、产量提高、节约能源等更好的技术效果;(2)代表了某种新技术的发展趋势;(3)虽然技术效果达到或基本达到现有技术的水平,但是提供了一种技术构思不同的方案;(4)其他辅助因素,包括克服技术偏见、商业上取得成功等。实用性,是指该发明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其包含了三个方面:(1)必须能够在产业上制造或使用;(2)必须能够应用于解决技术问题;(3)必须具有积极的效果。不具有实用性的情形主要有:(1)不可再现,即该技术方案只是偶然实现了,不能重复地实现;(2)无法实施,即只公开了一种构思或愿望,本领域技术人员以该公开的技术方案不能准确实施;(3)违背自然规律,比如永动机等,包含了不可能达到的目的;(4)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外科手术方法,这些方法均不属于在产业上可以使用的方法,从而不具有实用性。申请发明应当提交请求书、说明书及其摘要和权利要求书等文件。请求书应写明发明的名称,发明人的姓名,申请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以及其他事项。说明书应当对发明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必要的时候,应当有附图。摘要应当简要说明发明的技术要点。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清楚、简要地限定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公式。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对符合受理条件的申请,将为其确定申请日和申请号,并发出受理通知书。专利行政部门收到专利申请文件之日为申请日。如果申请文件是邮寄的,以寄出的邮戳日为申请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收到发明专利申请后,经初步审查认为符合本法要求的,自申请日起满十八个月即行公布,也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早日公布。自申请日起三年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申请人随时提出的请求,对其申请进行实质审查,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请求实质审查的,该申请即被视为撤回。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认为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自行进行实质审查。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授予发明专利权的决定,发给发明专利证书,同时予以登记和公告。发明专利权自公告之日起生效,自专利生效之日起,对专利权人而言,专利权人拥有专利权,可以行使相应的权利,如诉讼维权和许可专利权等;对公众而言,在专利生效日之前对专利的利用并不构成专利侵权。根据《专利法》第十三条规定,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申请人可以要求实施其发明的单位或者个人支付适当的费用。发明专利申请人可以在被授予专利权之前随时撤回其专利申请。申请人也可以对其专利申请文件进行修改,但是,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不得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对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不得超出原图片或者照片表示的范围。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实质审查后,认为不符合本法规定的,应当通知申请人,要求其在指定的期限内陈述意见,或者对其申请进行修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答复的,该申请即被视为撤回。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20年,自申请日起计算。在最新修订的《专利法》中,针对发明专利还增加了期限补偿制度:自发明专利申请日起满四年,且自实质审查请求之日起满三年后授予发明专利权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应专利权人的请求,就发明专利在授权过程中的不合理延迟给予专利权期限补偿,但由申请人引起的不合理延迟除外。为补偿新药上市审评审批占用的时间,对在中国获得上市许可的新药相关发明专利,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应专利权人的请求给予专利权期限补偿。补偿期限不超过五年,新药批准上市后总有效专利权期限不超过十四年。专利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发明专利,对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决定在批准的范围内推广应用,允许指定的单位实施,由实施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向专利权人支付使用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根据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的申请,可以给予实施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1)专利权人自专利权被授予之日起满三年,且自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满四年,无正当理由未实施或者未充分实施其专利的;(2)专利权人行使专利权的行为被依法认定为垄断行为,为消除或者减少该行为对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的。在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或者非常情况时,或者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给予实施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第三,专利权人自愿以书面方式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声明愿意许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其专利,并明确许可使用费支付方式、标准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予以公告,实行开放许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意愿实施开放许可的专利的,以书面方式通知专利权人,并依照公告的许可使用费支付方式、标准支付许可使用费后,即获得专利实施许可。开放许可实施期间,对专利权人缴纳专利年费相应给予减免。实行开放许可的专利权人可以与被许可人就许可使用费进行协商后给予普通许可,但不得就该专利给予独占或者排他许可。据统计,2020年公告的发明专利授权总量为530128件,而发明专利审结量约为4万件,可见发明专利的授权率较低,仅有9%。针对发明专利的申请,从国别上看,申请人来自86个国家和地区,约13%的申请人国别为中国;从国内省市上看,广东省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从申请人类型来看,企业申请人占比为26%左右,其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2020年度发明授权量遥遥领先;从高校主体上看,申请人中大专院校的占比为01%左右,浙江大学位列榜首;从代理机构上看,2020年度代理机构的发明授权量排名第一的为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发明专利由于其技术价值较高,因此能够更加客观度量我国创新能力,能够更加准确评价我国技术竞争力。近年来“高价值发明专利”一词不断被决策层、产业界提起,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知识产权特别是高价值发明专利的重要支撑。国家知识产权局对“高价值发明专利”给出了定义,明确将以下5种情况的有效发明专利纳入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统计范围:(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2)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发明专利;(3)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发明专利;(4)实现较高质押融资金额的发明专利;(5)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或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专利。《“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更好地保护和激励高价值专利,并首次将“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期目标为从2020年底的每万人3件,到2025年增加到每万人12件。2022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7%,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中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创近五年新高,其中,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1%,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较2018年提高1个百分点。2023年4月24日,国新办举行202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2022年全年授权发明专利8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件。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8万件,同比增长9%。2023年,中国共授权发明专利1万件,同比增长4%;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09万件、外观设计专利8万件;注册商标3万件,登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3万件。截至2023年底,中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1万件。其中,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为5万件。中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件。徐某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专利行政纠纷案,案号:(2012)一中知行初字第1623号。原告徐某不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简称专利复审委员会)于2011年12月5日作出的第37981号复审请求审查决定(简称第37981号决定),于法定期限内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专利复审委员会在第37981号决定中认为原告的发明专利申请中权利要求7的保护范围不清楚,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简称《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据此专利复审委员会决定维持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的驳回决定。原告则诉称该权利要求7有说明书附图帮助理解,而且权利要求1也已经对联箱的结构形式作了详细论述,从属权利要求只是对其进行补充和改进,故请求法院撤销第37981号决定。本案的主要争议焦点为原告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7的保护范围是否清楚。权利要求书应当说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清楚、简要地表述请求保护的范围。本案法院认为,本申请权利要求1限定了“所述流体联箱为单层或双层,流体联箱底面开孔上安装有定位管嘴,太阳真空集热器的管口内表面套装于定位管嘴上,太阳真空集热管的管腔内安装有通过支撑卡定位的导流器,导流器的上部开口直接与流体联箱连通;或导流器的上部开口通过密封圈与流体联箱开孔密封连接”。权利要求7引用权利要求1,进一步限定了“流体联箱为水箱,或为水管,流体联箱与蓄水装置连接,或为流体联箱与蓄水装置双层一体,与流体联箱连接的蓄水装置底面容腔上设有安装导流器的开孔,与蓄水装置底部连接的流体联箱,设有安装太阳真空集热管的底面开孔;流体联箱上设有安装太阳真空集热管的底面开孔和安装导流器的顶面开孔,太阳真空集热管通过定位密封组件固定于流体联箱底面开孔上,太阳真空集热管内置的导流器通过密封圈安装于双层流体联箱的下流体联箱的顶面开孔上”。权利要求7所限定的技术方案中流体联箱分为单层流体联箱和双层流体联箱两种结构,而又与蓄水装置以连接或者双层一体两种方式设置,其中与导流器位置相关的要求包括与流体联箱底面开孔、顶面开孔等之间的关系,但根据权利要求7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清楚在流体联箱与蓄水装置不同设置方式下,导流器如何在满足与单层或者双层流体联箱相连通的同时,满足与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