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分中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河南省南阳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清人赵翼赞誉崔颢的《黄鹤楼》“楼真千尺迥,地以一诗传",这一看法已见于南宋林希逸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评论“凤凰台著名,以李翰林一诗也”。凤凰台和黄鹤楼各自凭借李白和崔颢的一首诗而名传后世,这就是宇文所安所说的好文章创造一个地点的现象。这个地点可以大到名山和城市,小至一处胜迹,从一座楼台亭阁到一块墓碑。
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有关金陵凤凰台的记载始见于唐代,如《法苑珠林》记述东晋升平年间,“有凤凰集此地,因名其处为凤凰台",南宋马光祖的《重建凤凰台》以淳熙时期保宁寺的壁记为据,也得出了“晋升平已有台”的结论。将金陵凤凰台当作名胜来题写是自李白开始的。不过,从唐诗可知,金陵凤凰台此时即便存在,也还没有形成一处名胜地标。李白以《登金陵凤凰台》向崔颢的《黄鹤楼》致敬并与之竞争,对他来说,凤凰台不过是一个方便的借口或话题而已。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至宋代影响渐著,题写凤凰台自此蔚为风气。但入末之后,凤凰台屡遭破坏,长期处于荒废状态。建炎中遭兵火荼毒,1170年陆游所见凤凰台已“废为大军甲仗库"。两宋时期地方官曾多次重建凤凰台:祥符年间“尝著亭于斯,斯楼斯亭,威以凤字”;淳熙八年,“留守范成大重建,更榜曰凤凰台"。历史上的重建重修往往意味着改弦更张,另起炉灶,因为遗迹所剩无几,不足为凭。
既然如此,为什么反而是在入宋之后,出现了题写凤凰台的盛况并绵延不绝呢?在胜迹业已消逝或难以确认之际如何继续书写胜迹?书写胜迹又意味着什么?周宝供的《亭台类序》或许道出了其中奥秘:凡山川佳丽处,须起亭台楼阁乃足供游人之玩赏。然古迹多堙,倾颓殆半。其间可登览者固在所必纪,即有空名而无遗址可问者,亦必存焉,以俟考古者之穷探,更以期后贤之重建云尔。
这再次证实,题写名胜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写作。后世的诗人来到此地,不只是为了看到凤凰台当下的模样,更是为了将它从记忆中召唤回来。在所写的胜迹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之后,书写本身变成了对它的补偿与替代。消失的胜迹转化为文本,形成文本化的胜迹,并在文本中得以存活。题写胜迹既是关于胜迹的书写,又最终化作胜迹的一部分,甚至取胜迹而代之,或以其他的方式介入后世的胜迹修建与景观重构。在胜迹毁坏和消失后,正是题写胜迹的诗文继续锥系着。也不断襄新着关于它的历史记忆。
摘编自商伟《“地以一诗传”;题写胜地的“迹"与“文”》)
材料二:
就广义的书写而言,胜迹所关联的历史、文学、宗教甚至神话、民俗都至关重要,但最终既体现“文"而又显现为“迹”的,无疑是具有物质性的题刻,尤其是摩崖石刻。
对于胜迹而言,题刻不仅具有指认的作用,对其塑造也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山东境内那些以摩崖石刻著名的山川: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四山摩崖与云峰山刻石。泰山上有2500多处题刻,在巫鸿先生看来,它如同一座历史堆积起来的纪念碑,“山脚的碑铭年代相对较晚,越往上年代则越为久远,沿着这些题铭攀登而上,游客们感到自己正在一步一步地踏寻岁月的痕迹,深入历史。而岱顶的无字碑,则是沉寂的历史源头"。
明代文士往往通过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出游,来将自己与普通游人区别开来:而乾嘉以后,随着金石成为时尚,寻访碑刻亦成为文人旅游的重点,其时踵出的登岱图及其题诗之中常见碑刻的内容,就是一个显见的例证。黄易《铁桥先生登岱观摩崖碑》所描绘的是济宁金石收藏家李东琪观摩《纪泰山铭》的场景,两位游客对着唐玄宗书丹的摩崖指指点点,整个登岱活动,黄易只选取了这一场景作为定格,可知观碑已然成为文人登岱的重头戏。
一方面,文字的题写借助于政治、宗教、文学与书法,参与了风景的塑造,但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虽说没有《佥刚经》,便没有经石峪(或石经峪)这样的景点,但这丝毫不妨碍泰山仍是四海闻名的胜迹;另一方面,一些著名的摩崖石刻周边所汇集的种种题刻,相当于山水画中的题跋,比如宋人陈国瑞题刻、明人所刻《大学》一章、万恭所题写的《高山流水石壁记》、李邦珍题写的“经正”、汪坦所刻《周颂》中的《般》等,这些后起的题刻不惟讨论《金刚经》的字体与年代,也涉及儒、佛二教在这片摩崖上所展开的某种竞争。但即便如此,题跋亦不能争夺本幅的地位,《金刚经》仍然是经石峪真正的胜迹所在。
(摘编自薛龙春《点缀山林:摩崖石刻与胜迹的塑造》)
【注释】经石峪:位于泰山斗母宫东北,上刻隶书《金刚经》,明隆庆年间万恭书刻“曝经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林希逸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评论体现了“地以一诗传”的观念,这和宇文
所安对文学与名胜关系的认识有相通之处。
B.材料一指出,到了宋代,题写凤凰台蔚然成风,但此时凤凰台经历多次重建,遗迹所剩无几,早己不是它最初的面貌了。
C.材料二指出,题写在胜迹上的碑刻也在塑造着胜迹,往往能给胜迹带来一定的文化底蕴,受到文人喜爱。
D.材料二指出,经石峪上的《金刚经》及周围的其他石刻共同形成了经石峪景点,它们对经石峪景点而言同样重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字对现实的影响力在题写名胜这一文化行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平凡山水能借文人之手得以扬名。
B.从周宝供的《亭台类序》可以看出,胜迹书写不一定反映了胜迹的历史原貌,但这种书写仍然有价值。
C.从材料二可知,物质性的题刻较之胜迹所关联的文学、历史等书写方式,更能显示“文"
与“迹”的双重内涵。
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胜迹的流传方式,启发我们保护名胜古迹关键在于与之相关的题刻、
碑文。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的首联化用沈俭期的“龙池跃龙龙己飞"的句式,来向沈俭期的《龙池篇》致敬。
B.《题风台山亭子陈献司空》一诗题刻在金陵凤凰台上近两个世纪,它给人们留下了关于凤凰台的深刻记忆。
C.晚明时期,因崔颢的《黄鹤楼》命名的鹦鹉洲沉入长江,江边泥沙淤积,形成了一个新的洲屿,仍被命名为“鹦鹉洲”。
D.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王勃《滕王阁序》中有关“兰亭"的语句留给读者关于“兰亭”的历史记忆。
4.两则材料分别论述了“题写"“题刻”和名胜古迹的关系,其关系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
5.为什么说题写名胜古迹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写作?请以苏轼《赤壁赋》为例,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个长翅膀的老头
加西亚·马尔克斯
雨下到第三天,佩拉约两口子在屋里打死了成堆的螃蟹。佩拉约只好穿过被雨水淹没的院子把它们扔到海里去,因为他的孩子发了一夜烧,他寻思都是这些螃蟹招来的晦气。中午,光线十分微弱,佩拉约扔完螃蟹回到家里,模模糊糊地看见院子当中有一个什么东西在蠕动和呻吟。他走近~看,原来是一个老头儿趴在泥水里,他身上长着一对巨大的翅膀,很碍事,无论怎么挣扎都站不起来。佩拉约被眼前可怕的情景吓坏了,赶紧跑去找他的女人埃利森达。他女人当时正把凉毛巾敷在生病孩子的头上,被佩拉约一把拉到院子中间。两个人惊愕地望着倒在地上的人。那人衣衫褴褛,口中的牙齿稀稀拉拉,他那像落汤鸡似的老态龙钟的样子显得格外可怜。身上那对大兀鹫翅膀叉脏,羽毛又稀疏,一动不动地摊在泥水里。他们叫来了一位能掐会算的邻居来看看他。“他是一个天使,"她告诉他们说,“我可以肯定,他是为你们的孩子来的。只是因为这个可怜的家伙太老了,结果被雨打落在地上。”第二天,大家都知道了佩拉约家里捉到一个活脱脱的天使。整整一下午,佩拉约拿着他那根警棍站在厨房里守着,临睡前还把他从泥水里拽出来,同母鸡一起关进铁丝编的鸡笼里。半夜,孩子醒了,烧退了,想吃东西了。于是两口子大发慈悲,决计把天使放走。但是,当他们趁着晨曦走到院子里的时候,看到左邻右舍全都聚集在鸡笼前逗天使玩儿。这帮人对天使毫无敬畏之心,竟还从铁丝网往里给他扔吃的东西,仿佛他不是什么神灵,倒是马戏团里的一只动物。
这个耸人听闻的消息传开,惊动了贡萨加神父,他七点前赶到时,首先重温了一遍教义。当贡萨加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这位全然不懂人间言行的老者几乎连他那老态龙钟的眼睛也不抬一下。这证实了那东西并不懂得上帝使用的语言,也不知道问候上帝的使者。神父开始怀疑他在作假一一他那副可怜的模样与高贵的天使毫无共同之处。于是神父离开了鸡笼,简短地告诫好奇的人们,叫他们不要被天真蒙住了眼睛。捉住天使的消息不胫而走,几个小时后,院子里便像熙熙攘攘的市场一般。于是埃利森达想了个好主意:把院子筑起围墙,收五分钱门票看天使。
好奇的人们从老远的地方赶到这里。佩拉约和埃利森达甭提多高兴了,因为不到一个星期,家里所有的房间都堆满了钱,而等着朝圣的香客已经排得一眼望不到边了。这时,有人在村里搞了一个巡回展出,展出的是一个由于违背父母之命而变成蜘蛛的少女。看蜘蛛的门票不仅比看天使的门票便宜,而且允许观众就她的痛苦遭遇提出任何问题,还允许颠来倒去地观察她,好让所有的人都不怀疑这桩可怕的事实的真实性。
这是一只可怕的意大利狼蛛,身体有一只绵羊大小,长着一个忧伤的少女的脑袋。最叫人揪心的还不是她那离奇的外表,而是她原原本本地讲述她不幸经历时那种痛心疾首的表情。当她几乎还是一个小姑娘时,有一次她偷偷地溜出家门去参加一场舞会,当她跳了一宿舞从森林里回来的时候,突然一声炸雷劈裂长空,从裂缝中迸出一道可怕的闪电将她变成了蜘蛛。当那个变成蜘蛛的少女名声大噪的时候,而佩拉约家的院子就叉变得像连下三天暴雨时那么冷清,空无一人,只有螃蟹在屋里到处爬。房东两口子对此毫不惋惜。他们用收的门票钱造了一幢两层的住宅,有阳台花园,门槛修得高高的。偶尔佩拉约两口子会用克辽林消毒水清洗鸡笼或熏点卫生香,但这并不是为了恭维天使,而是为了驱除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全家蔓延的恶臭。天使不仅熬过了那个严酷的冬天,而且随着春天的到来开始恢复了,在十二月份,他那布满阴郁的瞳仁又渐渐地变得明亮起来,翅膀上开始长出又大又硬的羽毛。一天早上,埃利森达正在切洋葱片准备午饭,似乎觉得一阵海风吹开了阳台门的插销,刮进屋里。于是她从窗口探出头去,惊讶地看到天使正展翅欲飞。他十分笨拙,结果把菜地弄得一塌糊涂,那翅膀在阳光下一阵乱扑腾,差点儿没把棚子打翻。最后总算飞了起来。在看见他颤巍巍地扇动着老兀鹫翅膀飞过最后几家的房顶后,埃利森达为自己也为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一面切着葱头,一面盯着他,直到再也无法看见,因为这天使再也不会扰乱她的生活,而只是地平线上模模糊糊的一个小点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翅膀的老人是在雨下到第三天时在佩拉约家院子里被发现的,老人的到来完全出乎佩拉约的意料,夫妇二人对此感到惊愕。
B.小镇居民最初对长翅膀的老人充满好奇,后来戏弄、参观,最后将他遗忘,这是他们麻木冷漠、缺乏同情心的表现。
C.贡萨加神父到场后要先温习教义,认为不懂拉丁语便是“不懂上帝的语言",这突出了作为神父的他对教会的虔诚。
D.小说的故事虽然荒诞,但是给人一种真实感,这得益于文章细节之处描写逼真详尽,场景具体,情感表达真实。
7.关于文中蜘蛛少女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女变成蜘蛛,是由于违背父母之命,当时她参加完一场舞会,刚刚回来。
B.展出蜘蛛少女的人为了牟利而不顾少女感受,他与佩拉约是同一类人。
C.“忧伤”一词反映出少女内心的痛苦,名声大噪并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D.人们转而去关注蜘蛛少女是因为少女来自人间,她的讲述更具真实性。
8.马尔克斯在谈自己作品的共性时,曾说:“孤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请分析本篇小说是如何体现这句话的。
9.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作品采用“魔幻"“神奇”等手段展现一种荒诞、讽刺效果,加西亚·马尔克斯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其作品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请以本篇小说为例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韩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扦蔽,入则为席荐。秦特出锐师取地而韩随之,怨悬于天下,功归于强秦。且夫韩入贡职,与郡县无异也。今日臣窃闻贵臣之计,举兵将伐韩。夫赵氏聚士卒,养从徒,欲赘天下之兵,明秦不弱则诸侯必灭宗庙,欲西面行其意,非一日之计也。今释赵之患,而攘内臣之韩,则天下明赵氏之计矣。
夫韩,小国也,而以应天下四击,主辱臣苦,上下相与同忧久矣。修守备,戒强敌,有畜积,筑城池以守固。今伐韩,未可一年而灭,拔一城而退,则权轻于天下,天下摧我兵矣。韩叛,则魏应之,赵据齐以为援,如此,则以韩、魏资赵假齐以固其从,而以与争强,赵之福而秦之祸也。夫进而击赵不能取,退而攻韩弗能拔,则陷锐之卒勤于野战,负任之旅罢于内攻,则合群苦弱以敌而共二万乘,非所以亡赵之心也。均如贵人之计,则秦必为天下兵质矣。陛下虽以金石相毙,则兼天下之日未也。
(节选自《韩非子·存韩》)
材料二:
诏以韩客之所上书,书言韩子之未可举,下臣斯。甚以为不然。秦之有韩,若人之有腹心之病也,虚处则然,若居湿地,著而不去,以极走,则发矣。夫韩虽臣于秦未尝不为秦病今若有卒报之事韩不可信也。秦与赵为难,荆苏使齐,未知何如。以臣观之,则齐、赵之交未必以荆苏绝也;若不绝,是悉秦而应二万乘也。夫韩不服秦之义而服于强也。今专于齐、赵,则韩必为腹心之病而发矣。韩与荆有谋,诸侯应之,则秦必复见崤塞之患。
非之来也,未必不以其能存韩也为重于韩也。辩说属辞,饰非诈谋,以钓利于秦,而以韩利窥陛下。夫秦、韩之交亲,则非重矣,此自便之计也。臣视非之言,文其淫说靡辩,才甚。臣恐陛下淫非之辩而听其盗心,因不详察事情。
(节选自李斯《议存韩》)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夫韩A虽臣于秦B未尝不为C秦病D今若有卒E报之事F韩G不可H信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也代称朝廷或国家政权,文中指后者。
B.罢,指停止、结束,与《琵琶行并序》“曲罢曾教善才服"中的“罢”意思相同。
C.质,射箭的靶子,这里比喻攻击的目标,与“文质彬彬"中的“质”意思不同。
D.崤塞,指崤山,这里发生过“晋秦争霸"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崤山之战”。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认为,韩国侍奉秦国多年,能帮秦国阻挡他国的进攻,也能像草席和垫子一般供秦国使用,存韩对秦有利,而秦国的敌人应是赵国。
B.韩非认为,韩国虽小,但因应付四面八方的攻击,练就了强大的生存防御能力,进攻韩国不可能速战速决,如此,秦国的兵力会被天下轻视。
C.李斯认为,秦国身边有韩国存在,就像人的心腹有大病灶一样,韩国服从的不是秦国的道义,而是实实在在的军事威慑,秦国应除去韩国。
D.李斯强调,韩非是想用其“存韩"的计策来求得秦国的重用,他能言善辩,且擅长以文辞掩饰欺诈的计谋,为了韩国的利益来窥视秦王。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释赵之患,而攘内臣之韩,则天下明赵氏之计矣。
②臣恐陛下淫非之辩而听其盗心,因不详察事情。
14.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李斯是如何驳斥韩非“存韩”之论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踏莎行
洪迈
院落深沉,池塘寂静。帘钩卷上梨花影。宝筝拈得雁①难寻,篆香消尽山空冷。
钗风斜欹,鬓蝉不整。残红立褪慵看镜。杜鹃啼月一声声,等闲又是三春尽。
【注释】①雁指雁柱,是乐器筝上整齐排列的弦柱。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词写思妇怀人,通篇就没有一个字点破本题,算得上是善达言外之意。
B.开篇由“院落"、“池塘”写到“帘钩",让读者切身感受了主人公的生活天地。
C.这首词特别注意引寻、启发读者参与到词中意境来,一读即感,耐人寻味。
D.末尾两句借“杜鹃”喻游子,杜鹃因春尽而哀啼,正如游子因难归而以伤。
16.请结合该词内容谈谈作者是如何表现“思妇怀人"这一主题的。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十二章·学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了不追求吃住的“好学"的君子认真做的两件事。
(2)《礼记·大学之道》中,“___,___”两句强调了无论是谁都一律要把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当做做人的根基。
(3)《四章·第三十三章》中,“,"两句表达了保持立身之本的人会持久,有道之人即使去世但道会长存的道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是一次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并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人民团体代表参加的会议。这次会议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基本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召开的。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著名讲话。
阅读毛主席的这篇讲话稿,①要注意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历程,特别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②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③体会毛泽东这一宣告体现的深入透彻的深刻含义,④感受其中蕴含的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
毛泽东在改天换地的伟大时刻,在回顾过去中论证了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立足当下,对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作出了规划;在描绘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展望未来。学习时,注意分析作者围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阐述了哪些具体内容,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18.下列句子中的“发起”与文中加点的“发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现在到了京城,这情形还未改变,我也时时发起如此忧虑。
B.这一切都说明了全团正在准备对敌人发起一次突然的袭击。
C.这是个星期日,章一桐的朋友为他发起了一场洗尘的筵宴。
D.她准备向这种邪恶风气、向浸染党的肌体的毒菌发起冲刺。
19.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请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改为排比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湘大的四周没有高山,一眼望去是些低矮而平缓的丘陵。这里的人家,不像喜欢抱团聚居的瑶村,而是三三两两,散开在各个山洼中,很多还是独门独户。房子基本都掩映在青林间,跟人捉迷藏似的。有时你在林子里转来转去,到了人家的屋前,还不知道。突然间爆出的一声犬吠,就会吓得你一跳。心魂甫定,你一边后退,一边与狗对吼,狗愈发来劲了咆哮着追出来,几乎被咬到。主人这时会恰到好处地出来,喝住黄狗,然后笑着跟你打招呼。
站在稍高的地方放眼望去,是重重叠叠的苍翠,黛碧上的那一抹新绿,则像国画大师,醉酒后随意洒上去的笔墨。山场里袅娜着升起的炊烟,像几根新发茅的昂藤。不过得以青翠的山色为背景,一旦高出山脊,就淡了,虚了,散了,飘渺了,与云天一色,再也看不见了。
山洼的荒塘里,白水的中央,则娇娇俏俏地擎几枝新荷,像是舞台上一群少女,在音乐响起之前摆出的一种造型。动心之处,似乎比柔柔弱弱的花更胜二三分。最奇的是,每口池塘的水面都俏立着这么一群精灵,难怪湘潭被人称作莲城。
21.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重重叠叠、娇娇俏俏、柔柔弱弱”,说说它们和“重叠、娇俏、柔弱"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2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画横线部分,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狄更斯和他小说中的孤儿一样敏感、忧郁,但又坚强、乐观,从不放弃对幸福的追求。他写孤儿一个人在路上徒步历险,经历了很多磨难,但最终到达了终点。这种历险是一个隐喻,是主人公认识世界、探索人生的历程,也是其心理和道德成长的过程。
材料二:
阅读世界文学大师的作品,可以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人物、生活和世界,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人性、命运和生活,使我们拥有更宽广的胸怀和更坚定的态度来面对生活。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有人认为,阅读文学作品只为娱乐、应试,请结合材料内容辩驳这种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D
3.A
4.①相同之处在于两则材料都认为题写或题刻对于胜迹流传有作用;②不同之处在于材料一认为题写胜迹能“化作胜迹的一部分”,甚至能“取胜迹而代之",材料二认为“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
5.①题写的名胜古迹往往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比如《赤壁赋》里的赤壁在苏轼写作时已经改变旧貌(一说地址难以考证)。②题写是对名胜古迹的补偿与替代。如《赤壁赋》增加了赤壁的文化价值,使其在文本书写中内涵更为丰富。③在胜迹毁坏和消失后,正是题写胜迹的诗文继续维系着,也不断更新着关于它的历史记忆。《赤壁赋》在现代不断更新着读者对赤壁的体验与想象。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艺理论、文学评价类;论据支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首先明确题目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然后精读文本,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对应之处,对文章内容有所理解,找出各选项与文中不同之处,联系前后文选出正确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文本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做此类题,首先明确题干信息,其次回归文本,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概括,最后充分理解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首先分析材料论点,即文章中作者的观点。然后根据论点分析选项,看是否支撑材料观点。
(4)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先明确两则材料内容,然后进行相同和不同的比对概括,最后总结答案。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分条作答。
1.D.“它们对经石峪景点而言同样重要"错,材料二“没有《金刚经》,便没有经石峪(或石经峪)这样的景点”“题跋亦不能争夺本幅的地位,《金刚经》仍然是经石峪真正的胜迹所在",可见不是同等重要。故答案为:D。
2.D.“保护名胜古迹关键在于与之相关的题刻、碑文”错,于文无据,材料二认为“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
故答案为:D。
3.材料一观点是“题写名胜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写作”“题写胜迹既是关于胜迹的书写,又最终化为胜迹的一部分,甚至取胜迹而代之"
A.没有涉及题写名胜的非对象化的特点以及胜迹书写的意义。
故答案为:A。
4.材料一“题写胜迹既是关于胜迹的书写,又最终化为胜迹的一部分,甚至取胜迹而代之,或以其它的方式介入后世的胜迹修建与景观重构”,可见,材料一肯定题写或题刻对于胜迹流传有作用,认为题写胜迹能“化作胜迹的一部分",甚至能“取胜迹而代之”材料二“一方面,文字的题写借助于政治、宗教、文学与书法,参与了风景的塑造,但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肯定了题写或题刻对于胜迹流传有作用,但认为“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
5.①结合材料一“入宋之后,凤凰台屡遭破坏,长期处于荒废状态"“遗迹所剩无几,不足为凭”“所写的胜迹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可知,题写的名胜古迹往往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比如《赤壁赋》里的赤壁作为古战场在苏轼写作时已经改变旧貌(一说地址难以考证)。
②结合材料一“在所写的胜迹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之后,书写本身变成了对它的补偿与替代”可知,题写是对名胜古迹的补偿与替代。如《赤壁赋》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增加了赤壁的文化价值,使其在文本书写中内涵更为丰富。
③结合材料一“在胜迹毁坏和消失后,正是题写胜迹的诗文继续维系着,也不断更新着关于它的历史记忆"可知,在胜迹毁坏和消失后,正是题写胜迹的诗文继续维系着,也不断更新着关于它的历史记忆。《赤壁赋》描写了赤壁山水及文人墨客载酒中流、扣舷而歌的情形,在现代不断更新着读者对赤壁的体验与想象。
【答案】6.C
7.D
8.①长翅膀的老人自降临直到振翅离开,他一直是孤独的。②老人的孤独反映出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冷漠、精神扭曲和灵魂孤独。③作者以“孤独”表达对民族历史和现状的反思和批判,对人的生存状况、精神世界的关注,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期盼。
9.①首先,人的世界和神鬼的世界交织使文章具有魔幻的特点。一个本不可能存在的长翅膀的老天使居然降临尘世,人神世界交织,故事体现出奇幻的特点。②同时文章也反映着社会现实。文章采用象征、隐喻的表现手法,天使象征善良、神圣,佩拉约、贡萨加神父等人隐喻了社会各阶层人物;情节虽荒诞奇谲,但具体的生活细节描写却是真实的。③超现实的夸张变形描写也使文章呈现一种荒诞、讽刺效果。小说对老人翅膀、蛛形少女的描写极尽夸张,荒诞离奇;对某些人利欲薰心、唯利是图的卑劣思想和行径(如佩拉约和他的老婆埃利森达利用巨翅老人做展览品大发横财等)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和无情的嘲弄。
【知识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外国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主要涉及艺术手法、内容情感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根据议论抒情的语句明确主旨,关注手法。
(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从情节、人物、主旨、结构、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对于写人物的小说而言,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主要任务;而在众多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中,侧重从人物心理出发,以描绘人物的心灵世界来刻画人物是最常见而有效的艺术手段。通过人物的内心写人物,犹如用人物的眼睛来看世界,透过这个被主观化的世界,我们不但可以看到人物丰富的内心和独具一格的性格,还可由此窥见作家寄寓于人物身上的独特情怀,进而理解小说的创作意图。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分析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分析小说的体裁特征,一般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这几方面作答。“表现手法",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是要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具体的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回答这类题目一要做到所进行的探究分析都必须与原文有直接的联系,或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二要观点明确,表述合情合理。解答这一句要从文本的重要内容进行分析,把握文本的结构特点分析。
6.C.“这突出了作为神父的他对教会的虔诚”错误,由原文“当贡萨加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这证实了那东西并不懂得上帝使用的语言,也不知道问候上帝的使者。神父开始怀疑他在作假……"可知,小说里神父代表了以教皇为代表的基督教文化,在确认天使身份这件事上神父持教条主义且又滑稽可笑。故答案为:C。
7.D.“是因为少女来自人间,她的讲述更具真实性”错,人们放弃欣赏长翅膀的老人,转而关注蜘蛛少女,是因为他们已经消遣够了老人,且少女巡展票价更便宜,更重要的是少女详细的自述让他们能更愉快地欣赏到“展品"的痛苦。这充分揭露出他们内心的冷漠与麻木。
故答案为:D。
8.由“原来是一个老头儿趴在泥水里,他身上长着一对巨大的翅膀,很碍事,无论怎么挣扎都站不起来”“那人衣衫褴褛,口中的牙齿稀稀拉拉,他那像落汤鸡似的老态龙钟的样子显得格外可怜。身上那对大兀鹫翅膀又脏,羽毛又稀疏,一动不动地摊在泥水里"“佩拉约拿着他那根警棍站在厨房里守着,临睡前还把他从泥水里拽出来,同母鸡一起关进铁丝编的鸡笼里”“这位全然不懂人间言行的老者几乎连他那老态龙钟的眼睛也不抬一下"等内容可知,老人是孤独的。老人是落难的天使,他悲惨、弱小、无力,却完全不被众生同情和关怀,直到他振翅离开的那一刻,落难天使都是孤独的。
由“这帮人对天使毫无敬畏之心,竟还从铁丝网往里给他扔吃的东西,仿佛他不是什么神灵,倒是马戏团里的一只动物”“于是神父离开了鸡笼,简短地告诫好奇的人们,叫他们不要被天真蒙住了眼睛"“于是埃利森达想了个好主意:把院子筑起围墙,收五分钱门票看天使”“偶尔佩拉约两口子会用克辽林消毒水清洗鸡笼或熏点卫生香,但这并不是为了恭维天使,而是为了驱除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全家蔓延的恶臭"“她一面切着葱头,一面盯着他,直到再也无法看见,因为这天使再也不会扰乱她的生活,而只是地平线上模模糊糊的一个小点了”可知,众生是孤独的。他们对天使的亵渎甚至伤害体现出人类的愚昧、贪婪、自私。人们内心麻木不仁,信仰缺失,这种精神扭曲最终只能使人走向灵魂的孤独。
从表现主题上,在人们对待老人的各种态度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内心变得麻木不仁,人的生存状况孤独;神父也无法与老人交流,而他赖以交流的工具竟是基督教义以及上头的指令,而缺乏理解他人的能力,表现了精神世界的孤独;居民所表现出来的对老人各种荒唐甚至没有人性的行为又指向了另外一个事实: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理解和温情,这是人与人之间多么深刻的隔阂;“当那个变成蜘蛛的少女名声大噪的时候,而佩拉约家的院子就又变得像连下三天暴雨时那么冷清"人们纷纷为蜘蛛女的荒诞故事趋之若鹜,老人再次被“抛弃”,而小镇的居民在一场闹剧般的热闹过后恢复了平静,他们依旧不懂得关爱,不懂得理解;“他那布满阴郁的瞳仁又渐渐地变得明亮起来,翅膀上开始长出又大又硬的羽毛",也较为隐晦地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期盼。
9.小说虽然在总体构思上是魔幻的,在情节安排上是荒诞的,在形象塑造上是神异的,但在具体的细节描写上,却是真实、准确的。
“他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头儿趴在泥水里,他身上长着一对巨大的翅膀”“他是一个天使"“大家都知道了佩拉约家里捉到一个活脱脱的天使”“捉住天使的消息不胫而走",天使本是传说中的形象,作者却煞有介事地将其当作确有形象来写,人神世界交织,故事奇幻,耐人寻味,给小说涂上了一层荒诞的色彩。
“他身上长着一对巨大的翅膀,很碍事”“翅膀上开始长出又大又硬的羽毛"“惊讶地看到天使正展翅欲飞”“那翅膀在阳光下一阵乱扑腾,差点儿没把棚子打翻。最后总算飞了起来。在看见他颤巍巍地扇动着老兀鹫翅膀飞过最后几家的房顶后"“这是一只可怕的意大利狼蛛,身体有一只绵羊大小,长着一个忧伤的少女的脑袋”“……突然一声炸雷劈裂长空,从裂缝中迸出一道可怕的闪电将她变成了蜘蛛",长翅膀的老人,不听父母的话而变成蜘蛛的女孩等,超现实的夸张变形描写,荒诞离奇。
“雨下到第三天”这是神话隐喻。《圣经》神话中事关大洪水的经典描述的有意模拟,是对基督临世神话的完美模拟,让小说具有了神话精神。“他是一个天使",小镇上的村民说老人是天使,天使象征善良、神圣。“佩拉约拿着他那根警棍站在厨房里守着……”“贡萨加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神父开始怀疑他在作假……于是神父离开了鸡笼,简短地告诫好奇的人们,叫他们不要被天真蒙住了眼睛"“埃利森达为自己也为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因为这天使再也不会扰乱她的生活,……”等人物的描写隐喻了社会各阶层人物。
【答案】10.BDF
11.B
12.D
13.①现在放下赵国这祸害不管,却去排除如同国内臣子一般的韩国,那么天下各国就明白赵国(合纵攻秦)的计谋了。
②我恐怕陛下您被韩非的言辞所迷惑而顺从了他的盗贼之心,于是不详细考察事物的真相。
14.①开门见山,“甚不以为然"直接表明对“存韩”之论的否定态度。②揭露韩国真实面目,韩国做小伏低可能是烟雾弹,不能被表象迷惑。③针对韩非驳斥,韩非擅长蛊惑人心,这套说辞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断句首先要通读大意,其次要注意句子成分,根据人名、地名、文言虚词以及修饰关系,和句子结构等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积累文言知识,注意一些常考实词含义。不能把握时,可联系上下文猜测实词含义进行判断。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首先明确题干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其次对各选项逐一分析。要读懂文言文,注意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然后进行各选项判断。
(4)本文主要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文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重点字词的翻译,包含实词虚词等,一般采用直译、组词、替换等。二是重要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判断句等,一定要根据句式调整语序。
(5)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明确问题,再通读文言文,基本明确文言文大意。再根据问题去文中找对应,进行文言翻译,概括出答案。
【附参考译文】
材料一:
韩国侍奉秦国三十多年,在秦国的外事方面,它便是秦国的屏障,帮秦国阻挡他国的进攻;在秦国的内政方面,它便是秦国的草席和垫子,屈居在下供秦国使用。秦国只要一派出精锐的部队去夺取别国的土地,韩国便跟随在秦国后面作为后援,因而韩国与天下各国结下了怨仇,而功劳却属于强大的秦国。而且韩国向秦国进贡供职,与秦国的郡、县没有什么两样。现在我私下里听说权贵大臣的计谋,要起兵攻打韩国。(可是大王是否知道,)赵国聚集士兵,收养鼓吹合纵联盟的徒党,打算联合各国的军队,到处宣扬秦国如果不被削弱,那么各诸侯一定会亡国,他们想向西实现削弱秦国的意图,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计划了。现在放下赵国这祸害不管,却去排除如同国内臣子一般的韩国,那么天下各国就明白赵国(合纵攻秦)的计谋了。
韩国,是一个小国家,却要用来应付天下各国四面八方的攻击,(所以)君主受辱,臣下劳苦,君臣上下共同忧患的日子已经很长了。(因此)修筑防御工事,防备强大的敌人,储备了物资,修筑了城墙、开挖了护城河以便坚守。现在去攻打韩国,不可能一年就把它灭掉,如果攻下了一座城池便退兵,那么秦国的力量就会被天下各国所轻视,天下各国就会来摧毁我们秦国的军队了。韩国如果背叛了秦国,那么魏国就会响应韩国,赵国背靠齐国而把齐国作为后援,像这样的话,那么就是拿韩国、魏国去资助赵国而赵国又凭借齐国来巩固他的合纵联盟,从而来和秦国决一胜负,这是赵国的福气,却是秦国的祸害啊。向前推进去攻打赵国不能取胜,退回来攻打韩国不能攻下,那么深入敌阵去攻坚的士兵在野外的战斗中就劳苦万分,而背负着军用物资的运输队伍在内部的供给工作中也疲劳不堪,这就是在纠合一群劳苦疲弱的人去对抗那联合起来的赵、齐两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这不是用来灭掉赵国的主意啊。如果真是按照权贵大臣的计谋去做,那么秦国就一定会成为天下各国用兵的目标了。陛下即使寿命长得可与金石同时衰亡,那兼并天下的日子也不会到来。
材料二:
陛下下诏命令将韩非的上书,以及上书中所说的韩国不可攻取的事,下达给我李斯。我李斯对韩非的说法表示不同意。秦国身边有韩国存在,就像人的心腹有大病灶一样,平时无事的时候就已经很难受,如同居住在潮湿的地方,总觉得身上粘滞不快,一旦要快跑赶路,病就发了。韩国虽然向秦国称臣,但不一定不是秦国的心病,现在如果遇上有紧急上报的事情,韩国是不可信任的。秦国和赵国敌对,荆苏出使齐国,不知结果如何。依我看来,齐国、赵国之间的联盟未必因为荆苏的出使就会断绝;如果齐、赵联盟不断绝,这就是要秦国尽全力来应付两个万乘之国。韩国不会服从于秦国的道义而只会屈服于强权。现在如果秦国专注于齐国和赵国,那么韩国就一定会成为秦国的心腹之病而发作。韩国与楚国有合谋,诸侯国响应它们,那么秦国就会再现诸侯追兵逼近函谷关那样的祸事。
韩非到秦国来,未必不是因为他能保存韩国而求得韩国的重用。韩非能言善辩,且擅长以文辞掩饰欺诈的计谋,以便在秦国捞取好处,而为了韩国的利益来窥视陛下。如果秦国和韩国的交往亲密,那么韩非就重要了,这是他利于自己的打算。我考察韩非的言辞,他用华丽的言辞修饰惑乱人心,很有才华。我恐怕陛下您被韩非的言辞所迷惑而顺从了他的盗贼之心,于是不详细考察事物的真相。
10.句意:韩国虽然向秦国称臣,但不一定不是秦国的心病,现在如果遇上有紧急上报的事情,韩国是不可信任的。“韩"指韩国,是句子主语,“臣于秦”指臣服于秦国,是状语后置句,B处需要断开。“秦病"作“不为”的宾语,D处需要断开。“今若有卒报之事"是完整语意,“卒报之事”作“有"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F处需要断开。“信”作“不可"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故答案为:BDF。
11.A.正确。
B.错误。“罢”通“疲",指劳乏;指结束。句意:而背负着军用物资的运输队伍在内部的供给工作中也疲劳不堪。/弹罢曲子,曾赢得曲师的赞扬。
C.正确。射箭的靶子,这里比喻攻击的目标;质朴、朴实。句意:那么秦国就一定会成为天下各国用兵的目标了。/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D.正确。
故答案为:B。
12.D.“韩非是想用其‘存韩’的计策来求得秦国的重用”错,原文是“非之来也,未必不以其能存韩也为重于韩也",韩非是期望得到韩国的重用。
故答案为:D。
13.(1)“释”,放下;“攘",排除;“明”,明白。
(2)“淫",迷惑;“听”,顺从;“因",于是。
14.①由“诏以韩客之所上书,书言韩子之未可举,下臣斯甚以为不然”可知,开门见山,“甚不以为然"直接表明对“存韩”之论的否定态度。
②由“夫韩虽臣于秦,未尝不为秦病,今若有卒报之事,韩不可信也"“夫韩不服秦之义而服于强也。今专于齐、赵,则韩必为腹心之病而发矣。韩与荆有谋,诸侯应之,则秦必复见崤塞之患”可知,揭露韩国真实面目,韩国做小伏低可能是烟雾弹,不能被表象迷惑。
③由“非之来也,未必不以其能存韩也为重于韩也。辩说属辞,饰非诈谋,以钓利于秦,而以韩利窥陛下。夫秦、韩之交亲,则非重矣,此自便之计也。臣视非之言,文其淫说靡辩,才甚"可知,针对韩非驳斥,韩非擅长蛊惑人心,这套说辞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
【答案】15.D
16.①通过写环境的“深沉”“寂静"来烘托思妇的孤独寂寞。②通过写主人公弹筝、焚香燃尽来表现思妇彻夜难眠,内心凄凉。③通过写容貌不整、情态慵懒来表现思妇内心痛苦,相思成疾。④通过写杜鹃啼月(催归)来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注意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写作背景,找准诗歌意象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然后比对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明确诗歌内容,分析运用了什么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15.D.“借‘杜鹃’喻游子,杜鹃因春尽而哀啼,正如游子因难归而以伤”理解错误,“杜鹃啼月一声声"通过写杜鹃啼月(催归)来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故答案为:D。
16.作者通过典型的意境、意象描写突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词的前两句“院落深沉,池塘寂静”,通过描写“深沉"“寂静”的典型环境,营造出寂静、萧瑟的氛围,给读者以情感上的压抑感,烘托出思妇的孤独寂寞。
其次,“宝筝拈得雁难寻,篆香消尽山空冷"两句则是描写主人公弹筝、焚香燃尽,这是主人公百无聊赖的表现。她夜不能寐,靠弹琴、焚香来消解自己心中的苦闷,表达出她内心的凄凉。
再次,“钗凤斜欹,鬓蝉不整。残红立褪慵看镜”则是对主人公外貌和情态的描写。主人公因为内心的苦闷而无心整理妆容,也无心去注意自己的外貌。所以呈现出衣服容貌不整、情态慵懒的表象。一位少妇居然无心关心自己的外貌,可见其内心痛苦,相思成疾。
最后,“杜鹃啼月一声声"一句则是用杜鹃啼月的典型意象来表达思妇的情绪。杜鹃啼月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代表盼望远行之人快快回归。通过运用这一典型意象,表达出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17.【答案】(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易错字有:慎、焉、庶、壹。
故答案为:⑴
第1空、敏于事而慎于言
第2空、就有道而正焉
⑵
第1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第2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⑶
第1空、不失其所者久
第2空、死而不亡者寿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明确考试的篇目,对句子准确理解,做题时留意诗歌的出处以及语境,这需要平时多积累,重要的一点避免易错字。
【答案】18.C
19.①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一座大山’的革命历程”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调换位置;③句删除“深入透彻的”或“深刻"。
20.示例:回顾过去,论证了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立足当下,规划出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展望未来,描绘出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
【知识点】选用、变换句式;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字词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析】【点评】(1)本题是对词语含义的考查。学生首先根据平时积累正确理解词语含义,还要结合文本理解其含义。
(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题时应先找出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不当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找出有语病的地方,正确修改。
(3)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能力。要求改成排比句。可以在三句话中任选一句当做改为排比句标准句,然后把其他两句按照这个句式的特点改写。
18.材料中的“发起”的意思是“倡议做某件事"。
A.生长、产生、发生
B.发动、使开始。
C.倡议做某件事情。
D.发动、使开始。
故答案为:C。
19.①语序不当。句中两句话是递进关系,应该先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递进句应该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所以两句话要调换位置。
③重复累赘。“深入透彻”与“深刻"意思一样,两个词语只能保留一个。
故答案为:①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一座大山’的革命历程”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调换位置;③句删除“深入透彻的”或“深刻"。
20.可以在三句话中任选一句当做改为排比句标准句,然后把其他两句按照这个句式的特点改写。
比如把第一句当做标准句,其句式结构特征是“状语(在回顾过去中),谓语(论证),宾语的定语(革命胜利),宾语(历史必然)”,那么第二句就要修改为“在立足当下中规划了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等。当然,三句话中任何一句都可以作为标准向,只要三句话句式相同,字数大致一致即可。
故答案为:①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一座大山’的革命历程”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调换位置;③句删除“深入透彻的”或“深刻"。
【答案】21.①“重重叠叠”形容一层又一层地摞在一起的样子,比“重叠"数量更多,更能凸显苍翠的绿意。②“娇娇俏俏”意为柔美俊俏,比“娇俏"更能描慕荷花当时柔美娇羞的状态。③“柔柔弱弱”比“柔弱"表示的程度深,更能表现其他花娇小,令人怜惜的特点,更能凸显荷花的“娇羞”“俏皮",这才是更让人心动。
22.①三个逗号将“淡了”“虚了"“散了”“缥缈了"四个词分割开来,四个词分割开来起强调作用,②突出了炊烟按照时间依次变化的状态,凸显了炊烟的变化过程。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语句表达效果的对比、鉴赏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一般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先要解释词的本意,再答出在文中的意思。其作用是叠词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使表达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可以传达出强烈的情感色彩。
(2)本题考查理解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积累标点符号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境判断其作用。
21.(1)“重重叠叠”,形容一层又一层地摞在一起的样子。叠词。“重叠",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部分相一致,叠加。语境中“重重叠叠的苍翠,黛碧上的那一抹新绿”中的“重重叠叠"比“重叠”数量更多,更能凸显苍翠的绿意,(2)“娇娇俏俏",柔美俊俏。叠词。“娇俏”,美丽俊俏。“娇娇俏俏地擎几枝新荷,像是舞台上一群少女"中的“娇娇俏俏”比“娇俏"更能描摹荷花当时柔美娇羞的状态。(3)“柔柔弱弱”,柔软而脆弱,通常与女性的柔美、娇羞和脆弱的形象相联系。“柔弱",软弱,不刚强;柔软,不坚硬。“柔柔弱弱”比“柔弱"表示的程度深,“柔柔弱弱的花”更能表现其它花娇小,令人怜惜的特点,更能凸显荷花的娇羞、俏皮,更让人心动。故答案为:①“重重叠叠"形容一层又一层地摞在一起的样子,比“重叠”数量更多,更能凸显苍翠的绿意。②“娇娇俏俏"意为柔美俊俏,比“娇俏”更能描慕荷花当时柔美娇羞的状态。③“柔柔弱弱"比“柔弱”表示的程度深,更能表现其他花娇小,令人怜惜的特点,更能凸显荷花的“娇羞"“俏皮”,这才是更让人心动。
22.“就淡了,虚了,散了,飘渺了"中三个逗号将“虚了”“散了"“缥缈了”三个动词隔开,写出了炊烟的变化过程,强调炊烟按照时间依次变化的状态。如果去掉这三个逗号,语句间缺少停顿,强调作用减弱。
故答案为:①三个逗号将“淡了"“虚了”“散了"“缥缈了”四个词分割开来,四个词分割开来起强调作用,②突出了炊烟按照时间依次变化的状态,凸显了炊烟的变化过程。
23.【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提到一种观点——阅读文学作品只为娱乐、应试,要求辩驳这个观点。那首先结合材料思考,阅读文学作品为了什么?材料一告诉我们阅读要透过浅层次的故事讲述,透过人物传递文学大师们对世界的认知,感受他们对人生的解读,对命运的把握,对品德的磨砺。材料二告诉我们,阅读世界文学大师的作品,可以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人物、生活和世界,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人性、命运和生活,使我们拥有更宽广的胸怀和更坚定的态度来面对生活。而这些正是文学大师们的智慧结晶,隔着时空,穿越种族,越过国度,影响并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不同血统的人,这也正是经典作品魅力所在和经久不息的原因。题目要求考生驳斥“阅读文学作品只为娱乐、应试"的观点,可见文体是驳论文。这种错误的观点是肤浅的,是功利性的,考生要注意从深刻的、审美的、精神的层面去驳斥,强调阅读文学作品,除了给予我们知识上的充实,更多的是审美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悦,道德品质上的涵养,自我全方位的成长。
【点评】此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写作时可引用材料中的事例或名言来叙述,这样可以避免脱离材料主题,避免跑题。
1/1河南省南阳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清人赵翼赞誉崔颢的《黄鹤楼》“楼真千尺迥,地以一诗传”,这一看法已见于南宋林希逸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评论“凤凰台著名,以李翰林一诗也"。凤凰台和黄鹤楼各自凭借李白和崔颢的一首诗而名传后世,这就是宇文所安所说的好文章创造一个地点的现象。这个地点可以大到名山和城市,小至一处胜迹,从一座楼台亭阁到一块墓碑。
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有关金陵凤凰台的记载始见于唐代,如《法苑珠林》记述东晋升平年间,“有凤凰集此地,因名其处为凤凰台”,南宋马光祖的《重建凤凰台》以淳熙时期保宁寺的壁记为据,也得出了“晋升平已有台"的结论。将金陵凤凰台当作名胜来题写是自李白开始的。不过,从唐诗可知,金陵凤凰台此时即便存在,也还没有形成一处名胜地标。李白以《登金陵凤凰台》向崔颢的《黄鹤楼》致敬并与之竞争,对他来说,凤凰台不过是一个方便的借口或话题而已。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至宋代影响渐著,题写凤凰台自此蔚为风气。但入末之后,凤凰台屡遭破坏,长期处于荒废状态。建炎中遭兵火荼毒,1170年陆游所见凤凰台已“废为大军甲仗库”。两宋时期地方官曾多次重建凤凰台:祥符年间“尝著亭于斯,斯楼斯亭,威以凤字";淳熙八年,“留守范成大重建,更榜曰凤凰台”。历史上的重建重修往往意味着改弦更张,另起炉灶,因为遗迹所剩无几,不足为凭。
既然如此,为什么反而是在入宋之后,出现了题写凤凰台的盛况并绵延不绝呢?在胜迹业已消逝或难以确认之际如何继续书写胜迹?书写胜迹又意味着什么?周宝供的《亭台类序》或许道出了其中奥秘:凡山川佳丽处,须起亭台楼阁乃足供游人之玩赏。然古迹多堙,倾颓殆半。其间可登览者固在所必纪,即有空名而无遗址可问者,亦必存焉,以俟考古者之穷探,更以期后贤之重建云尔。
这再次证实,题写名胜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写作。后世的诗人来到此地,不只是为了看到凤凰台当下的模样,更是为了将它从记忆中召唤回来。在所写的胜迹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之后,书写本身变成了对它的补偿与替代。消失的胜迹转化为文本,形成文本化的胜迹,并在文本中得以存活。题写胜迹既是关于胜迹的书写,又最终化作胜迹的一部分,甚至取胜迹而代之,或以其他的方式介入后世的胜迹修建与景观重构。在胜迹毁坏和消失后,正是题写胜迹的诗文继续锥系着。也不断襄新着关于它的历史记忆。
摘编自商伟《“地以一诗传";题写胜地的“迹”与“文"》)
材料二:
就广义的书写而言,胜迹所关联的历史、文学、宗教甚至神话、民俗都至关重要,但最终既体现“文”而又显现为“迹"的,无疑是具有物质性的题刻,尤其是摩崖石刻。
对于胜迹而言,题刻不仅具有指认的作用,对其塑造也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山东境内那些以摩崖石刻著名的山川: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四山摩崖与云峰山刻石。泰山上有2500多处题刻,在巫鸿先生看来,它如同一座历史堆积起来的纪念碑,“山脚的碑铭年代相对较晚,越往上年代则越为久远,沿着这些题铭攀登而上,游客们感到自己正在一步一步地踏寻岁月的痕迹,深入历史。而岱顶的无字碑,则是沉寂的历史源头”。
明代文士往往通过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出游,来将自己与普通游人区别开来:而乾嘉以后,随着金石成为时尚,寻访碑刻亦成为文人旅游的重点,其时踵出的登岱图及其题诗之中常见碑刻的内容,就是一个显见的例证。黄易《铁桥先生登岱观摩崖碑》所描绘的是济宁金石收藏家李东琪观摩《纪泰山铭》的场景,两位游客对着唐玄宗书丹的摩崖指指点点,整个登岱活动,黄易只选取了这一场景作为定格,可知观碑已然成为文人登岱的重头戏。
一方面,文字的题写借助于政治、宗教、文学与书法,参与了风景的塑造,但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虽说没有《佥刚经》,便没有经石峪(或石经峪)这样的景点,但这丝毫不妨碍泰山仍是四海闻名的胜迹;另一方面,一些著名的摩崖石刻周边所汇集的种种题刻,相当于山水画中的题跋,比如宋人陈国瑞题刻、明人所刻《大学》一章、万恭所题写的《高山流水石壁记》、李邦珍题写的“经正"、汪坦所刻《周颂》中的《般》等,这些后起的题刻不惟讨论《金刚经》的字体与年代,也涉及儒、佛二教在这片摩崖上所展开的某种竞争。但即便如此,题跋亦不能争夺本幅的地位,《金刚经》仍然是经石峪真正的胜迹所在。
(摘编自薛龙春《点缀山林:摩崖石刻与胜迹的塑造》)
【注释】经石峪:位于泰山斗母宫东北,上刻隶书《金刚经》,明隆庆年间万恭书刻“曝经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林希逸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评论体现了“地以一诗传"的观念,这和宇文
所安对文学与名胜关系的认识有相通之处。
B.材料一指出,到了宋代,题写凤凰台蔚然成风,但此时凤凰台经历多次重建,遗迹所剩无几,早己不是它最初的面貌了。
C.材料二指出,题写在胜迹上的碑刻也在塑造着胜迹,往往能给胜迹带来一定的文化底蕴,受到文人喜爱。
D.材料二指出,经石峪上的《金刚经》及周围的其他石刻共同形成了经石峪景点,它们对经石峪景点而言同样重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字对现实的影响力在题写名胜这一文化行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平凡山水能借文人之手得以扬名。
B.从周宝供的《亭台类序》可以看出,胜迹书写不一定反映了胜迹的历史原貌,但这种书写仍然有价值。
C.从材料二可知,物质性的题刻较之胜迹所关联的文学、历史等书写方式,更能显示“文”
与“迹"的双重内涵。
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胜迹的流传方式,启发我们保护名胜古迹关键在于与之相关的题刻、
碑文。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的首联化用沈俭期的“龙池跃龙龙己飞”的句式,来向沈俭期的《龙池篇》致敬。
B.《题风台山亭子陈献司空》一诗题刻在金陵凤凰台上近两个世纪,它给人们留下了关于凤凰台的深刻记忆。
C.晚明时期,因崔颢的《黄鹤楼》命名的鹦鹉洲沉入长江,江边泥沙淤积,形成了一个新的洲屿,仍被命名为“鹦鹉洲"。
D.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王勃《滕王阁序》中有关“兰亭”的语句留给读者关于“兰亭"的历史记忆。
4.两则材料分别论述了“题写”“题刻"和名胜古迹的关系,其关系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
5.为什么说题写名胜古迹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写作?请以苏轼《赤壁赋》为例,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D
2.D
3.A
4.①相同之处在于两则材料都认为题写或题刻对于胜迹流传有作用;②不同之处在于材料一认为题写胜迹能“化作胜迹的一部分”,甚至能“取胜迹而代之",材料二认为“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
5.①题写的名胜古迹往往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比如《赤壁赋》里的赤壁在苏轼写作时已经改变旧貌(一说地址难以考证)。②题写是对名胜古迹的补偿与替代。如《赤壁赋》增加了赤壁的文化价值,使其在文本书写中内涵更为丰富。③在胜迹毁坏和消失后,正是题写胜迹的诗文继续维系着,也不断更新着关于它的历史记忆。《赤壁赋》在现代不断更新着读者对赤壁的体验与想象。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艺理论、文学评价类;论据支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首先明确题目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然后精读文本,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对应之处,对文章内容有所理解,找出各选项与文中不同之处,联系前后文选出正确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文本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做此类题,首先明确题干信息,其次回归文本,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概括,最后充分理解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首先分析材料论点,即文章中作者的观点。然后根据论点分析选项,看是否支撑材料观点。
(4)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先明确两则材料内容,然后进行相同和不同的比对概括,最后总结答案。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分条作答。
1.D.“它们对经石峪景点而言同样重要"错,材料二“没有《金刚经》,便没有经石峪(或石经峪)这样的景点”“题跋亦不能争夺本幅的地位,《金刚经》仍然是经石峪真正的胜迹所在",可见不是同等重要。故答案为:D。
2.D.“保护名胜古迹关键在于与之相关的题刻、碑文”错,于文无据,材料二认为“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
故答案为:D。
3.材料一观点是“题写名胜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写作”“题写胜迹既是关于胜迹的书写,又最终化为胜迹的一部分,甚至取胜迹而代之"
A.没有涉及题写名胜的非对象化的特点以及胜迹书写的意义。
故答案为:A。
4.材料一“题写胜迹既是关于胜迹的书写,又最终化为胜迹的一部分,甚至取胜迹而代之,或以其它的方式介入后世的胜迹修建与景观重构”,可见,材料一肯定题写或题刻对于胜迹流传有作用,认为题写胜迹能“化作胜迹的一部分",甚至能“取胜迹而代之”材料二“一方面,文字的题写借助于政治、宗教、文学与书法,参与了风景的塑造,但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肯定了题写或题刻对于胜迹流传有作用,但认为“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
5.①结合材料一“入宋之后,凤凰台屡遭破坏,长期处于荒废状态"“遗迹所剩无几,不足为凭”“所写的胜迹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可知,题写的名胜古迹往往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比如《赤壁赋》里的赤壁作为古战场在苏轼写作时已经改变旧貌(一说地址难以考证)。
②结合材料一“在所写的胜迹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之后,书写本身变成了对它的补偿与替代”可知,题写是对名胜古迹的补偿与替代。如《赤壁赋》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增加了赤壁的文化价值,使其在文本书写中内涵更为丰富。
③结合材料一“在胜迹毁坏和消失后,正是题写胜迹的诗文继续维系着,也不断更新着关于它的历史记忆"可知,在胜迹毁坏和消失后,正是题写胜迹的诗文继续维系着,也不断更新着关于它的历史记忆。《赤壁赋》描写了赤壁山水及文人墨客载酒中流、扣舷而歌的情形,在现代不断更新着读者对赤壁的体验与想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个长翅膀的老头
加西亚·马尔克斯
雨下到第三天,佩拉约两口子在屋里打死了成堆的螃蟹。佩拉约只好穿过被雨水淹没的院子把它们扔到海里去,因为他的孩子发了一夜烧,他寻思都是这些螃蟹招来的晦气。中午,光线十分微弱,佩拉约扔完螃蟹回到家里,模模糊糊地看见院子当中有一个什么东西在蠕动和呻吟。他走近~看,原来是一个老头儿趴在泥水里,他身上长着一对巨大的翅膀,很碍事,无论怎么挣扎都站不起来。佩拉约被眼前可怕的情景吓坏了,赶紧跑去找他的女人埃利森达。他女人当时正把凉毛巾敷在生病孩子的头上,被佩拉约一把拉到院子中间。两个人惊愕地望着倒在地上的人。那人衣衫褴褛,口中的牙齿稀稀拉拉,他那像落汤鸡似的老态龙钟的样子显得格外可怜。身上那对大兀鹫翅膀叉脏,羽毛又稀疏,一动不动地摊在泥水里。他们叫来了一位能掐会算的邻居来看看他。“他是一个天使,”她告诉他们说,“我可以肯定,他是为你们的孩子来的。只是因为这个可怜的家伙太老了,结果被雨打落在地上。"第二天,大家都知道了佩拉约家里捉到一个活脱脱的天使。整整一下午,佩拉约拿着他那根警棍站在厨房里守着,临睡前还把他从泥水里拽出来,同母鸡一起关进铁丝编的鸡笼里。半夜,孩子醒了,烧退了,想吃东西了。于是两口子大发慈悲,决计把天使放走。但是,当他们趁着晨曦走到院子里的时候,看到左邻右舍全都聚集在鸡笼前逗天使玩儿。这帮人对天使毫无敬畏之心,竟还从铁丝网往里给他扔吃的东西,仿佛他不是什么神灵,倒是马戏团里的一只动物。
这个耸人听闻的消息传开,惊动了贡萨加神父,他七点前赶到时,首先重温了一遍教义。当贡萨加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这位全然不懂人间言行的老者几乎连他那老态龙钟的眼睛也不抬一下。这证实了那东西并不懂得上帝使用的语言,也不知道问候上帝的使者。神父开始怀疑他在作假一一他那副可怜的模样与高贵的天使毫无共同之处。于是神父离开了鸡笼,简短地告诫好奇的人们,叫他们不要被天真蒙住了眼睛。捉住天使的消息不胫而走,几个小时后,院子里便像熙熙攘攘的市场一般。于是埃利森达想了个好主意:把院子筑起围墙,收五分钱门票看天使。
好奇的人们从老远的地方赶到这里。佩拉约和埃利森达甭提多高兴了,因为不到一个星期,家里所有的房间都堆满了钱,而等着朝圣的香客已经排得一眼望不到边了。这时,有人在村里搞了一个巡回展出,展出的是一个由于违背父母之命而变成蜘蛛的少女。看蜘蛛的门票不仅比看天使的门票便宜,而且允许观众就她的痛苦遭遇提出任何问题,还允许颠来倒去地观察她,好让所有的人都不怀疑这桩可怕的事实的真实性。
这是一只可怕的意大利狼蛛,身体有一只绵羊大小,长着一个忧伤的少女的脑袋。最叫人揪心的还不是她那离奇的外表,而是她原原本本地讲述她不幸经历时那种痛心疾首的表情。当她几乎还是一个小姑娘时,有一次她偷偷地溜出家门去参加一场舞会,当她跳了一宿舞从森林里回来的时候,突然一声炸雷劈裂长空,从裂缝中迸出一道可怕的闪电将她变成了蜘蛛。当那个变成蜘蛛的少女名声大噪的时候,而佩拉约家的院子就叉变得像连下三天暴雨时那么冷清,空无一人,只有螃蟹在屋里到处爬。房东两口子对此毫不惋惜。他们用收的门票钱造了一幢两层的住宅,有阳台花园,门槛修得高高的。偶尔佩拉约两口子会用克辽林消毒水清洗鸡笼或熏点卫生香,但这并不是为了恭维天使,而是为了驱除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全家蔓延的恶臭。天使不仅熬过了那个严酷的冬天,而且随着春天的到来开始恢复了,在十二月份,他那布满阴郁的瞳仁又渐渐地变得明亮起来,翅膀上开始长出又大又硬的羽毛。一天早上,埃利森达正在切洋葱片准备午饭,似乎觉得一阵海风吹开了阳台门的插销,刮进屋里。于是她从窗口探出头去,惊讶地看到天使正展翅欲飞。他十分笨拙,结果把菜地弄得一塌糊涂,那翅膀在阳光下一阵乱扑腾,差点儿没把棚子打翻。最后总算飞了起来。在看见他颤巍巍地扇动着老兀鹫翅膀飞过最后几家的房顶后,埃利森达为自己也为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一面切着葱头,一面盯着他,直到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大理石石材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合同12篇
- 2024年高风险项目利息支付借款协议3篇
- 2024蔬菜种子研发与推广合作协议范本3篇
- 2024版维修改造施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高压开关设备采购及调试合同
- 二零二五年电力公司运维检修人员劳动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核电站设备安装施工合同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医疗设备租赁与维修一体化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新型电子商务平台安全协议应用指南合同3篇
- 2024聘用至退休合同续签书:医疗行业专家续聘6篇
- 第二章 运营管理战略
- 《三本白皮书》全文内容及应知应会知识点
- 专题14 思想方法专题:线段与角计算中的思想方法压轴题四种模型全攻略(解析版)
- 医院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管理制度(4篇)
- 图像识别领域自适应技术-洞察分析
- 港口与港口工程概论
- 《念珠菌感染的治疗》课件
- 门店装修设计手册
-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考评试卷含答案(第49-56课)
- 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山东财经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财经大学
- 【奥运会奖牌榜预测建模实证探析120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