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班级:姓名:学号:【课标要求】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到分裂与局部统一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2、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重点和难点】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区域开发与民族融合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背景:东汉末年,、、三大军事集团渐成鼎足之势2.过程:(二)西晋的建立与统一1.背景:263年,曹魏权臣___________发兵灭蜀2.建立:266年,_________代魏称帝,国号________,史称________3.统一:280年,西晋灭______,完成统一西晋的灭亡1.背景:(1)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到西晋,主要有、、、和活动在长城一带的(2)晋武帝死后,宗室王诸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内迁少数民族卷入其中,并且逐渐主导了局势。2.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贵族所灭3.影响: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比较长的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一、一、三国与两晋(1)魏国的建立:(1)魏国的建立:220年,取代东汉称帝,定都,国号(2)蜀国的建立:称帝,定都,国号,史称(3)吴国的建立:称帝,定都,国号一、三国与西晋一、三国与西晋技术出现广泛使用,得到推广②各国水利灌溉工程兴建,如、、芍陂(一)东晋1.建立:317年,在重建晋朝,史称2.士族的崛起:(1)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________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_________”(2)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二)南朝二、东晋与南朝1.建立: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_______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南方先后经历了_____、_二、东晋与南朝2.“六朝”:四个王朝均定都_____,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______和______,统称为“________”(三)江南的开发1.背景:北方人民为_____________,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也充实了_____________2.表现:①农业方面: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2.表现:②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3.影响:江南的开发促进了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________交融(四)南北对峙表现:东晋、南朝之交,东晋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__________附近。到陈朝,只能保有__________,上游又丢掉了________和__________,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覆亡大局已定(一)十六国时期1.十六国: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___________,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________,合称“___________”。2.北方的民族融合:①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采用了___________的国号、年号,学习________的典章制度2.北方的民族融合:②在长期混战中,原有________被打乱,各族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________仍然广泛存在三、十六国与北朝3.淝水之战:三、十六国与北朝(1)过程:4世纪下半叶,_________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________,被击败于淝水(2)战败原因:内部各族尚未交融,统治基础脆弱(3)影响:强大的_________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曾经的稍显缓和的_________又加剧了(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①4世纪末,_____________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②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________在位,大力推动_____________①迁都:将都城从_______迁到_______②籍贯: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_______,死后不得归葬_______2.主要内容:④姓氏:改_______姓为______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______⑤门第: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_____________⑥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_________通婚③2.主要内容:④姓氏:改_______姓为______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______⑤门第: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_____________⑥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_________通婚3.影响:三、十六国与北朝①顺应了北方民族___________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___________3.影响:三、十六国与北朝②促进了北魏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③为以后北方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三)北朝1.政权交替: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_______和________,稍后又分别被______、______取代。上述5个王朝合称________2.发展趋势:_______灭掉北齐,不久,________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___________局面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南朝梁武帝派大臣陈庆之出使北魏,他在宴会上大言不惭:“魏朝甚盛,犹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言词中充满对北魏的蔑视,自以为长江以南才是“正朔”的所在。但是当他亲眼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回到梁朝后观点大变:“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承认南朝自愧不如。

材料二

孝文帝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也为北魏后期的统治埋下了无穷的隐患,

特别是孝文帝大定姓族,移植门阀士族制度,在经济利益上一味向鲜卑贵族让步,这对尚无文化积淀可言的鲜卑贵族来说,无疑是给了他们滋生腐化的肥沃土壤。凡此种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

归于灭亡。

(1)根据材料一指出陈庆之在出使前后对北魏的看法有何变化,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北魏社会变化的主要原因。(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什么差异?你是否同意材料二的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选择题1.三国时期,造成鼎立局面持续的决定性因素是A.吴蜀联合对抗曹魏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C.司马氏夺权影响魏国统一D.三国经济发展形成相对均势2.“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李白的诗句中提到了永嘉五年,西晋都城被攻陷,中原人民大量南迁的情景。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南方经济发达C.北方战乱频繁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3.4世纪下半期,前秦苻坚励精图治,曾经一度统一了黄河流域,但是淝水之战以后,前秦迅速败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局面。出现这一后果的最重要原因是A.东晋力量强大,苻坚军队主力全部被歼B.各民族间的隔阂依然存在C.封建经济的分散性D.江南发展迅速,全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南方土地大量开垦B.南方自然条件利于农业发展C.北方人口南迁,带来生产技术和劳动力D.南方许多山区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5.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历代民族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少数民族A.内迁杂居的过程 B.汉族化的过程C.社会封建化的过程D.经济农耕化的过程6.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7.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大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范阳卢氏家族,其基本出发点是A.尽快缓和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B.加快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C.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系D.平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8.《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C.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D.我国经济重心南移9.匈奴、羯、氐、羌、鲜卑五族内迁后,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是A.鲜卑 B.匈奴 C.羌 D.氐10.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严重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违背了①民族融合的作用②江南经济的发展③人民群众的向心作用④科技文化的进步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问题与探究答案】变化:从蔑视北魏野蛮落后到承认它礼仪兴盛原因:孝文帝改革,北魏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差异:材料一肯定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发展进步,材料二认为全面汉化的改革导致了北魏的速亡同意:全面的汉化消磨了北魏政权的活力,滋生腐败,加速了北魏政权的灭亡不同意:经过孝文帝改革,北方经济逐渐恢复,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选择题答案】1.【答案】D【解析】经济格局决定政治格局,三国经济发展形成相对均势决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持续。2.【答案】C【解析】通过题干信息“三川北虏乱如麻”,可知北方战乱频繁导致北民南迁,因此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未体现,因此可排除。3.【答案】B【解析】淝水之战中前秦民族隔阂严重,民族矛盾尖锐,统治基础薄弱,导致其败亡,故B项正确。A、D两项不符合史实。当时北方少数民族还没有完成封建化,排除C项。4.【答案】C【解析】主要原因应该从生产力进步角度分析,而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应该是人的因素,所以C项正确。A、D两项都是江南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南方自然条件利于农业发展并非最主要原因,排除B项。5.【答案】C【解析】A项从地域角度;B项从民族变化的角度;C项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封建化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生产方式、思想等方面,C项符合题意;D项表述不全面。6.【答案】D【解析】由“伊洛中区...应当大庆”得知孝文帝迁都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故选D项。7.【答案】C【解析】孝文帝与汉族通婚,实质是政治联姻,其基本的出发点是把汉族和鲜卑族的利益和命运联系在一起,从而巩固统治。A、B两项不符合基本出发点,D项与通婚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