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概念解读:“丝绸之路广义:泛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包括“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等。狭义:特指“陆上丝绸之路”,指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称为“丝绸之路”。名称由来:材料一

在古代中西贸易中,丝绸是重要的物品之一。"游牧部落极为看重这种丝织品,因为它质地好、分量轻,铺床做衣都用得上。丝绸同样是一种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它作为"一种奢侈品的同时,还成为一种国际货币",具有特殊的影响力。"丝绸之路"的提出并不是突兀的,而是丝绸的特殊影响力和西方学者长期研究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概念史视野下的"丝绸之路"》为什么选择丝绸作为这条商路命名的核心要素?丝绸作为东西方贸易交流中重要的物品,具有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意义一、张骞通西域——陆上丝绸之路1.概况:目的:时间:路线:3.发展:为了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公元前138年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联通欧亚大陆,最远到达罗马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唐中期以后,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2.贡献:①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②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③促进了汉朝对西域的了解4.衰落:材料五至明清等时期,瓷器、茶叶是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交易内容,而随着中原王朝整体的发展态势出现内向化趋势,尤其是明清两朝错失近代工业化先机之后,传统中国遭遇了内生外发型资本主义国家的全方位的系统性挑战,传统丝绸之路贸易受到西方工业化造就的商品倾销式输出的极大冲击,并由于大航海时代的发展和成熟,陆上和海上资本主义霸权国家的崛起而走向式微和衰亡。——王超:《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概念、特点及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丝绸之路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怎样的特征?丝绸之路的路线及繁荣程度受到中国实力强盛与稳定的重要影响,呈现出与中原政权兴衰盛亡相同步的波动性变化特征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1.“草原丝绸之路”2.“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3.“海上丝绸之路”路线:从漠北草原或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作用: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多沿着这条商路进行路线: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竟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作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西汉:中国就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宋元:技术上:巨舟,帆索、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天文定位技术频次上: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都十分频繁;范围上: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联系;口岸上: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重要枢纽。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二、古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材料七

随着外销欧洲景德镇瓷器数量的激增,为满足欧洲人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的实用性需求,使之适应于欧洲市场大规模的需要,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订制一些仿制当时欧洲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银器、陶器和玻璃器等器形,景德镇陶工按照送来的画稿、木制模型或是欧洲玻璃和陶制器皿,"因需制宜"地对这些订制的新器形进行烧制。——牟晓林:《海外需求对明清景德镇瓷器的影响》材料九中国瓷器气孔率少、吸水率低,密封性能好,不利于病菌的粘附和繁殖,能保证食物的卫生清洁,非常适合盛装食品。……为了适合欧洲人生活方式,景德镇传统瓷器逐步西化,出现了欧式的剃须盘、梳妆用具、痰孟等卫生便具。-﹣詹嘉、袁胜根、胡伟:《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在欧洲文明进程中的作用》,载《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第4期根据材料,分析瓷器在欧洲受到消费者广泛喜爱的原因及瓷器对西方的影响。原因:结合欧洲市场需求,制作出符合欧洲居民生活习惯的瓷器。影响:中国的瓷器等物质文化产品传入欧洲后,改变了欧洲百姓的生活方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材料九

在唐以前,中国的工艺美术装饰中大多是人物、禽兽和抽象的几何纹样,很少有植物纹样。但在伊斯兰的世界和佛教的世界里,各类植物和花卉才是他们艺术表达的主题。由于商贸的流动,伊斯兰和佛教国家中律动变化、循环连续的"卷草纹",格式化的花卉,还有自由表现的莨蓉、棕榈叶、牡丹、荷花等各色花卉,都被僧侣和各式工匠模仿在无数佛窟、巨墓内,因而进入中国艺术的主流中,同样也进入中国的陶瓷装饰中,尤其是唐代以彩绘见长的长沙窑的装饰中。-﹣方李莉:《丝绸之路上的中国瓷器贸易与世界文明再生产》根据材料指出,丝路上的商品流通对中国的影响。国外的工艺美术、装饰纹样等融入中国古代艺术中,丰富了中国古代艺术文化。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古代商路为中西之间的物质技术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中国物质和技术西传

①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②()及()、()及()经由中亚向西传③中国古代的()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④8世纪起,()成为出口的大宗商品;()工匠大量仿制中国瓷器,反映出当地人在审美等方面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西方物质和技术东传中国①西汉从大宛国获得(),引进()及()等水果。②()和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带有()字的物种,原产自西亚、中亚、南亚等地,它们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③中亚和西亚的()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④棉花从路、海两个渠道传入中国,在()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⑤()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起基本来自海路。东罗马帝国漆器制漆技术铁器冶铁技术四大发明瓷器西亚和北非“汗血马”苜蓿葡萄西瓜“胡”服饰、饮食宋元香料、珠宝、金银器皿宋代P50思考点:如何理解将张骞通西域称为“凿空”这种说法?丝绸之路在张骞通西域之前虽已存在,但没有形成比较固定的路线,且断断续续,不为世人所知;张骞通西域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所以“凿空”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张骞两次通西域图周穆王2年西巡东归路线图“玉石之路”【思维火花】学识之窗(P52页):《汉书·张骞传》记载,张骞从西域返回后,向汉武帝汇报说:“臣在大夏(今阿富汗)时,见邛(今四川成都)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Yuandu,即古印度)国。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阅读材料,想一想:张骞提出了怎样的探险计划?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计划?原因:1.张骞在西域的大夏见到了四川地区的特产,了解到这些产品是经由印度贩运而来的。2.路途比较近,条件不是非常险恶,没有匈奴的威胁。计划:提出了从四川到印度,再由印度到大夏的新路线,这也就是“西南丝绸之路”主要线路【思维火花】1.分别指出汉、唐、宋三个时期商路的趋势,并概括古代商路的演变特点。特点:汉代以陆路为主,唐代海陆并举,宋之后以海陆为主,趋势:从陆路为主到以海路为主;外贸政策由开放到闭关;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2.结合所学分析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主要原因。①北方长期战乱,阻断了陆上“丝绸之路”;②南方经济的发展(农业发展,商业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③造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