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易错重难提升导学案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老高考版】_第1页
(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易错重难提升导学案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老高考版】_第2页
(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易错重难提升导学案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老高考版】_第3页
(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易错重难提升导学案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老高考版】_第4页
(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易错重难提升导学案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老高考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易混易错】▲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国共两党关系发展演变的阶段特征、演变原因、结果或影响▲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异同点【习题跟踪】1.《哈佛中国史》指出,“清朝赔上民族国家理应有的主权……对于一个‘追赶性工业化’的帝国来说,这造成了无法设置保护性关税来扶植新兴工业的严重后果”。这突出反映了()A.《南京条约》妨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B.《北京条约》使中国主权遭到严重侵犯C.《马关条约》使列强获取掠夺工矿之利D.《辛丑条约》标志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2.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对在中国的西洋人如何管理并没有想好,清政府能想到的简单办法就是古代中国的“羁縻政策”和“以夷制夷”,让洋人自己管理自己,总比让中国人管理更省心,这样清政府就轻易认可了“领事裁判权”。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传统治理模式影响近代外交 B.统治阶层腐朽导致丧权辱国C.主权意识淡薄造成利益受损 D.天朝上国观念误判民族危机3.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农民政权,大批封建官吏、恶霸地主被杀或逃亡、农村自耕农数据增加;在进军过程中,太平军毁孔庙、碎牌位、删改“四书”“五经”。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A.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B.具有反封建反侵略性质C.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D.促使小农经济加速解体4.梁启超称“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这说明甲午一战()A.引发边疆危机出现 B.导致国际格局变化C.推动洋务运动实施 D.激发民族意识觉醒5.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野心,而且给当时的资产阶级政治斗争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新的发展契机”是指义和团运动()A.引发资产阶级对时局进行深刻反思 B.沉重打击了满清政府的腐朽统治C.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奠定群众基础 D.为资产阶级革命指明了发展方向6.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清政府虽然每次战败后均与侵略者签订了割地、赔款、开放商埠或允许在华建厂等丧权辱国的条约,但就其主要倾向来讲,仍是“仇外”“排夷”的。然而,自《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对外国的侵略就再也不抵抗了。这一变化()A.催生了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出现 B.加速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使列强侵华经济方式发生了转变 D.使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日益合流7.光绪末年,地方督抚愈来愈频繁地与各国接触,并且自借外债,用这些钱来办新政、建军队、弥补地方财政的亏空。对这种情况,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嗣后各属与各国领事交涉,须将详细情形,详明上司,转报农工商部立案”。这说明晚清时期()A.旧有政体阻碍社会转型 B.中央统治秩序受到冲击C.列强侵略激化社会矛盾 D.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强大8.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各地纷纷筹建立宪公会,鼓吹君主立宪政体,并发起国会请愿运动。1910年,十八个督抚、将军迫于请愿运动的压力,联名奏请中央立即组织内阁,翌年开设国会。同年11月,清政府宣布缩短预备立宪为五年,国会开设之前先设责任内阁。这反映出当时()A.社会舆论决定政局的变化B.地方割据势力的日益膨胀C.政治民主化已是大势所趋D.清政府预备立宪的虚伪性9.武昌起义后,孙中山指出,“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女子将来有参政权,盖所必至”。之后,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此后,女子参政团体纷纷出现。这说明辛亥革命()A.改变了女性受歧视的地位 B.开启了中国妇女解放先河C.有利于扩大政治统治基础 D.使男女平权得到真正实现10.1915年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后,很快护国运动便取消了帝制;1917年张勋复辟仅仅维持了十二天就被迫逃亡。这实质上反映出当时()A.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B.资产阶级无法领导民主革命C.各派政治力量不断分化重组 D.军阀割据使共和制名存实亡11.从1915年反对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抵制运动,到1919.年抗议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处理结果的五四运动,再到1925年抗议日本工厂枪杀顾正红的五卅运动,这三次事件的“危机程度”一次比一次减弱,而群众运动的规模却一次比一次增大。这主要是因为()A.民族资本主义持续发展 B.革命政党势力的不断推动C.民族国家意识日益强化 D.北洋军阀的统治日益腐朽12.下表是抗战时期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国共不同部队所抗击的日军占这些地区全部日军的比例。(表格材料改编自阎治才《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1938年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八路军、新四军58.8%62%58%75%63%58%国民党军队41.2%38%42%25%37%42%由此可知()A.中共指导全民族团结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B.抗战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C.抗战时期八路军和新四军付出了巨大牺牲D.相持阶段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从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探索和抗争,虽然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华民族勇于探索的追梦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摘编自刘文《近现代中国各阶级追逐“中国梦”的历史考察》材料二:五四前后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与深化之最集中表现,即在自觉理解了反帝反封建二者的统一、并以日趋自觉的态势推进爱国斗争。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兴起正反映了这一新的历史场景。——摘编自卫金贵《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开展的运动(每个阶级各列举两例),并简要分析为什么说这些运动都是失败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与深化”的表现。14.【传言与历史】以下是一位山西太原农村知识分子的日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8年四月二十日(5月19日)晚间传述,今日午前红、日两军在黄楼沟口外开战,红军用枪击毙日兵三名。众闻日军受伤,莫不喜欢,可见众恨日军之甚矣。四月二十七日(5月26日)近日红、日两军不闻有开战之处,惟闻各村雇人送饷需于红军,入风峪中,每日不断。七月初一日(7月27日)太原县公署(日军扶植的伪政权)知事武克恭所用之属员,君子少而小人多,由是横征厚敛。警务局长张继德,往往没收村民财物,惹怒红军,乃于上月下峪、风峪中之红军将警务局长张继德在古寨村捆绑上山……县公署及在县常驻日军亦无法挽救。1939年二月二十七日(4月16日)传言:昨日清源高白镇之红军缴截日军之运输汽车两辆,捆去日军三名……三月二十七日(5月16日)“攻剿”红军之县政府日军,集合清原县城、晋祠镇堡、太原县城之处之日军五六百名,昨晚上山……不见一个红军……日军大肆搜寻,毫无踪影,惟将杜里坪、杏坪两村之房舍,并所存之粮全部烧毁,其牛、驴、马匹收牵而去,猪、羊、鸡用刀杀毙。所有衣物等件均被日军劫掠。……——据刘大鹏遗著乔志强标注《退想斋日记》整理(注:日记中红军即八路军。括号中日期为日记标注者所加阳历日期。)(1)任选材料中的两个群体,概括其行为,并据此说明当时抗战的形势。(2)日记中有很多关于“红军”攻击日军的“传述”“传言”,你如何看待这些“传述”“传言”的史料价值?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清朝赔上民族国家理应有的主权……对于一个‘追赶性工业化’的帝国来说,这造成了无法设置保护性关税来扶植新兴工业的严重后果”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清朝进出口货物的关税是在英国同意之下才能调整,这样将无法设置保护性关税来扶持新兴的工业。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内容,关税协定阻碍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因此材料反映了《南京条约》妨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协定关税对民族工业的影响,这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错误。故选:A。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清政府通过中国传统以来的“羁縻政策”和“以夷制夷”思想来管理在中国的西洋人,从而导致了中国主权的丧失,由此说明传统的治理模式影响近代外交,A项正确;清政府是不谙近代外交的规则导致主权的丧失,并不能体现统治阶层的腐朽和主权意识淡薄,排除BC项;清政府是受传统治理模式的影响,而不是天朝上国观念导致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3.答案:A解析:由材料太平天国运动的举措可以看到,太平天国运动反对封建传统思想,反对地主阶级统治,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反封建,排除B项;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促使小农经济加速解体与材料“农村自耕农数举增加”意思不符,排除D项。4.答案:D解析:材料“我皇上赫然发愤……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等信息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故D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事实,排除;B是无关项,排除;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故排除C。故选:D。5.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使国人进一步认清了帝国主义列强、清朝统治的反动本质。使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看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反抗力量,认识到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把近代思想启蒙运动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因此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维护的清王朝统治,B项排除;义和团运动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C项错误;受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影响,义和团运动不可能为资产阶级革命指明方向,D项排除。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晚清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革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与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抵御外辱的态度日益消极,这促使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合流,故选D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就随之出现,故排除A项;《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排除B项;《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侵华方式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故排除C项。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光绪末年,地方督抚的财政自主权逐渐扩大,甚至使得中央被迫允许其事后汇报,这反映了中央集权遭到削弱,中央统治秩序受到冲击,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旧有政体的阻碍作用,A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不是社会矛盾,C项错误。材料中地方督抚并未形成割据势力,D项错误。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各地纷纷响应,甚至迫使地方势力向中央施压,加快立宪进程,这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民主政治的向往,即民主政治已是大势所趋,故C项正确。“决定”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A项;材料中地方势力向中央施压是迫于地方民主团体的压力,这与割据势力膨胀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末立宪受到社会压力而被迫加快进程,这与立宪的虚伪性无关,排除D项。9.答案:C解析: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女子参政团体纷纷出现,参政群体的扩大,有利于扩大政治统治基础,故选C项;仅是辛亥革命后妇女逐渐有了参政权,但是女性受歧视地位并未真正改变,排除A项;妇女解放运动出现于19世纪末,排除B项;辛亥革命后,出现了男女平权思想,但并未得到真正实现,排除D项。10.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两件民国初年复辟帝制都走向失败的事件,从本质上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正确。资产阶级在五四运动后继续领导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故排除

B项;各派政治力量的分化重组、军阀割据与材料帝制失败无直接关联,故排除C、D两项。11.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三次“危机程度”一次比一次减弱,而群众运动的规模却一次比一次增大,这说明民族国家意识日益强化,故C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持续发展是群众运动规模增大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革命政党势力的不断扩大是群众运动规模增大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北洋军阀的统治日益腐朽是群众运动规模增大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12.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路军、新四军主要是在敌后战场抗日,题干显示,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承担抗击大部分日军任务,说明相持阶段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故D正确;A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题干不能体现,排除;题干不能体现八路军和新四军付出了巨大牺牲的相关信息,故排除C。故选:D。13.答案:(1)运动: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简析: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历史使命/没有完成反封建反侵略的历史使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表现:爱国学生起了先锋作用,首先开始示威游行;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响应,直至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解析:(1)第一小问运动:地主阶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主阶级开展的运动是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农民阶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民阶级开展的运动是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开展的运动是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第二小问简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没完成民主革命的历史使命,没有完成反封建反侵略的历史使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是失败的。(2)深化表现: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爱国学生起了先锋作用,首先开始示威游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响应,直至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根据材料“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兴起正反映了这一新的历史场景。”可知,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14.答案:(1)红军(八路军):不断袭击日军,打击汉奸;沦陷区民众:遭受日本侵略者和汉奸的压迫,渴望驱逐侵略者,并给予八路军支持;日本侵略者:压迫、剥削沦陷区人民、攻击八路军;汉奸:投靠日本侵略者,压迫中国人民。抗战形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抗战由防御阶段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给日本侵略者和汉奸以沉重打击,得到沦陷区人民群众的支持,鼓舞了民众胜利的信心,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日本侵略者无力发动全面进攻,遭到中国人民的痛恨和八路军的不断攻击,逐渐走向失败。汉奸遭到人民的痛恨与八路军的打击,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2)史料来源辨析:史料来源为当时一个普通乡绅的日记,所记为作者所见所闻,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史料内容辨析:上述传闻可以用于研究当时普通民众对八路军、日军以及汉奸的态度,反映了沦陷区人民痛恨侵略者,大力支持八路军的历史事实;上述传闻可以用于研究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效。局限性分析:作为日记,在记述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方面仍需要考证,可以进一步搜集相关史料进行印证,如当时北方的官方文件以及报纸予以印证。解析:(1)第一小问行为,据材料“红军用枪击毙日兵三名”、“红军……捆去日军三名”、“红军将警务局长张继德在古寨村捆绑上山”可知,红军(八路军):不断袭击日军,打击汉奸;据材料“警务局长张继德,往往没收村民财物”、“可见众恨日军之甚矣”、“各村雇人送饷需于红军”可知,沦陷区民众:遭受日本侵略者和汉奸的压迫,渴望驱逐侵略者,并给予八路军支持;据材料“日军大肆搜寻”、“所有衣物等件均被日军劫掠”可知,日本侵略者:压迫、剥削沦陷区人民、攻击八路军;据材料“(日军扶植的伪政权)……横征厚敛”可知,汉奸:投靠日本侵略者,压迫中国人民。第二小问抗战形势,据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