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0C/11/wKhkGWX2eY-AeQunAAMu4qSQ_Zk125.jpg)
![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0C/11/wKhkGWX2eY-AeQunAAMu4qSQ_Zk1252.jpg)
![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0C/11/wKhkGWX2eY-AeQunAAMu4qSQ_Zk1253.jpg)
![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0C/11/wKhkGWX2eY-AeQunAAMu4qSQ_Zk1254.jpg)
![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0C/11/wKhkGWX2eY-AeQunAAMu4qSQ_Zk12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猨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B.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C.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D.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胡,古代称西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文中指匈奴。B.中郎,官名,秦代始设,是皇帝的近侍武官,汉代沿设。C.“度不中不发”与“度我至军中”(《鸿门宴》)两句中“度”字的含义不同。D.“及死之日”与“今恩足以及禽兽”(《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及”字的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广家世代学习骑射,李广也因为擅长骑马射箭、表现优异而受到文帝的称赞。B.李广根据中贵人的口述和当时的伤情,准确判断出那三个匈奴人一定是射雕手。C.李广总是把得到的赏赐分给下属,吃喝跟士兵在一起,对待士兵宽厚和缓而不苛刻。D.太史公给了李广很高的评价,认为他品行端正,这话虽浅近,但可用来说明大道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4分)(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4分)14.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李广将军的性格特点。(3分)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20分)允则,字垂范,以父任为济州衙内指挥使。少以材略闻。太平兴国七年,初置静戎军榷场,特命允则领之。初,允则在阁门,凡下诸路宣敕,真宗必付允则视审而后行。京师诸河水门及郑州水硙,皆淳化中允则所开。治湖南,民岁输绢,谓之地税绢,又屋每间出绢一丈三尺谓之屋税绢。始户给一牛,岁输米四斛,牛毙犹输,谓之枯骨税,皆马氏暴敛之余,允则治潭州,悉奏除之。湖湘山田,民不耕垦。允则下令给诸军刍皆输粟稿,由是山田遂无遗利。潭州旧分兵戍邵州,允则谓蛮不扰而益戍兵,是长边患也,亦遂奏罢。初至沧州葺营垒多开井泉言者以为扰。未几,契丹围城,近郊老幼皆入城保,而水不乏,又斫冰代炮,虏兵遂解。真宗召而语之曰:“顷有言卿扰民者,及寇至,始见利也。”雄州榷场禁通异物,逻者获珉玉带及妇人首饰交易者,允则纵之曰:“此以我无用,易彼有用也。”周世宗始以瓦桥关置州,居民惟结茆,允则教以陶,公私营造皆易为瓦璧矣。又合外旧瓮城与大城为一,先建东岳祠,自以黄金百两为供器,导以鼓吹。民间竟以金银器献,久之,密撤去,而捕盗移文北界,因以护祠为言,兴版筑,城就而虏不知也。雄州上元旧不放灯,允则结采山,聚优乐,纵民夜游。谍知虏人欲观灯,乃率同僚会城北,俄有衣紫胡人至,延之传舍,剧饮而罢。即幽州统军也,后数日闻为虏主所诛矣。尝宴兵而甲仗库火,终宴不救,后真宗问其故,曰:“兵械警火甚严,当宴而爆,奸人欲以计见动。若舍宴救火,其谁不它窥测也?”真宗善之。景德以后,国信往还,仪制及所费用,皆其所裁定。智识开敏,处事审当。其方略施设,虽游观、亭传,莫不有所寓也。(节选自《隆平集·卷十六》,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写明。(3分)初A至沧州B葺营C垒D多开E井泉F言者G以H为扰。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京师诸河水门及郑州水硙”中的“京师”,与姚鼐《登泰山记》中“自京师乘风雪”中的“京师”含义相同,都是首都、都城之意。B.“久之,密撤去”中的“之”,与《师说》中“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的“之”均为助词,作用相同。C.“居民惟结茆,允则教以陶”中的“陶”,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云青青兮欲雨”的“雨”字用法相同。D.“乃率同僚会城北”句省略介词,状语后置,与《归园田居》中“开荒南野际”的句式一致。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允则得到了宋真宗等人的认可,包括政令的发布以及文书符节、礼仪制度的制定等都有他的参与。B.在治理湖南期间,李允则不赞同马氏遗留下的税收政策,他废除了马氏的苛捐杂税政策,然后将这件事上奏给朝廷。C.李允则在做地方官的时候注重给百姓谋福利,比如教百姓烧陶制砖瓦等技术,制作砖瓦结构的房子等。D.李允则智谋过人,曾借刀杀人,他让敌军主子除掉敌军幽州统帅的策略是在有意无意之间延请了幽州统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允则谓蛮不扰而益戍兵,是长边患也,亦遂奏罢。(2)俄有衣紫胡人至,延之传舍,剧饮而罢。14.在“合外旧瓮城与大城为一”这件事情上,如何体现李允则的“智识开敏”?请作简要分析。(3分)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也。幼聪敏,年数岁,诵左思《蜀都赋》。年十五,谣博坟典,阴阳纬候,无不通涉。任成王潜为定州刺史,重其才,召入州馆。朝夕同游,烟均师友,不为君民礼数。尝语德林云:“窃闻蔽贤蒙显戮。久全君沈滞、善独得润身,翅延纵不见尤,亦惧明灵所谴。”于是举秀才入那,王因遗尚书令杨遵座书云:“燕赵因多士,此言诚不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因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字,终为栋梁之用。至如经国大体,是贾生、尾错之侍;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今虽尧彝君世,俊义益朝,然修大厦者,岂厌夫良材之多也?”遵座即命德林制《让尚书全表》、提笔立成,不加治点。时进彦铨街,深慎选举,秀才握第,军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智为上,投殿中将军。武平初,加通直散骑侍郎。寻丁母艰去职,勺饮不入口五日。因发越病,遍体生疮,而裹泣不绝。诸士友为合汤药,德林不肯进,遍体洪肿,一时顿症,身力平复。诸人皆云孝感所致。开皇五年,救今撰录作相时文输,勒成五卷,谓之《霜朝杂集》。高祖谓德林曰:“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异人辅佐。我昨读《霸朝集》,方知感应之理。必令公贵与国始终。”于是追赠其父恒州剩史。未几,复赠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曰孝,以德林袭焉。德林既少有全名重以责显凡制文章动行于世或有不知者,谓为古人焉。初,德林称父为太尉语议,以取蹭官,李元操与陈茂等阴泰之曰。“德林之父终于校书,安称语议。”上甚的之。因出为湖州刻史,德林拜谢曰,“臣不敢复望内史全,请预散参。待陛下登封金成,一现盛礼,然后放独五园,死且不恨,”上不许,精怀州制业。在州逢尤早,课民掘非溉田,空致劳扰,意无补益,为者司所疑,岁杂,卒官,时年六十一。(节选自《隋书·李德林传》,有删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德林既少A有令国名C重D以贵显E凡制F文章G动H行于世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朝廷纵不见尤”的“见”与《劝学》中“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的“见”意思相同。B.文中“王因遗尚书令杨遵座书云”的“边”与《赤壁赋》中“托遗响于悲风”的“遗”意思不同。C.文中“以德林袭焉”的“以”与《登秦山记》中“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的“以”用法相同,意思不同。D.文中“因出为湖州刺史”的“因”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欲因之梦吴越”的“因”用法不同,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任城王高潜与李德林亦师亦友,他认为不应该因为一己之私而埋没人才,所以支持李德林到朝廷做官。B.任城王高潜给尚书令杨遵虚写信,信中称李德林治国才能堪比贾谊、晁错,写作才能基比司马相如、扬雄。C.李德林为官期间母亲去世,他因此离职,五天颗米不进、滴水不沾,浑身发热生疮,仍哀哭不绝。D.李德林假称自己父亲是太厨诸议,被贬为怀州刺史,任上劳而无功,考核成绩差,后因病车于任上。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4)朝夕同游,殆均师友,不为君民礼数。(2)今虽尧彝君世,俊义益朝,然修大厦者,岂厌夫良材之多也?14.李德林为什么会受到杨遵彦的货识?请分条陈述。(3分)河北省枣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第二周周测语文试题二、文言文阅读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①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②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选自《战国策•东周策》)[注]①醯壶酱甀:醋瓶子或酱罐子。②漓然:流动的样子。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B.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C.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D.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是夏,商,周三代传国的宝物,象征九州。B.“致”意为“运到”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家贫,无以致书以观。”中的“致”不同。C.弊邑,破败的小城镇。文中因东周时期天下支离破碎,故称之。D.殷,商朝盘庚迁都于殷,商亦称为“殷”,后世称之为“殷商”。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秦国兵临城下索要九鼎的要求,周君忧心忡忡,将这件事告诉了颜率,颜率主动请求为周君去齐国借兵救援。B.颜率为了让齐国发兵救援东周,承诺将九鼎送给齐国,齐王权衡再三后,派遣五万大军救助东周,秦兵果然撤退。C.当齐王准备向周君索要九鼎,让东周兑现诺言时,周君忧心忡忡,颜率再次请求出使齐国,并为周君解除了忧患。D.颜率见到齐王之后,先表示东周甘愿把九鼎献给齐王,然后又极力陈说运送九鼎的难处,最终打消了齐王的念头。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
分)(1)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4
分)(2)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4
分)(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
分)9.颜率前往齐国借兵和让齐国放弃九鼎,分别采用了怎样的劝说策略?请简要概括(3分)文言文阅读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猨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B.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C.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D.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胡,古代称西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文中指匈奴。B.中郎,官名,秦代始设,是皇帝的近侍武官,汉代沿设。C.“度不中不发”与“度我至军中”(《鸿门宴》)两句中“度”字的含义不同。D.“及死之日”与“今恩足以及禽兽”(《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及”字的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广家世代学习骑射,李广也因为擅长骑马射箭、表现优异而受到文帝的称赞。B.李广根据中贵人的口述和当时的伤情,准确判断出那三个匈奴人一定是射雕手。C.李广总是把得到的赏赐分给下属,吃喝跟士兵在一起,对待士兵宽厚和缓而不苛刻。D.太史公给了李广很高的评价,认为他品行端正,这话虽浅近,但可用来说明大道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4分)(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4分)14.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李广将军的性格特点。(3分)10.D(原文标点: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11.C(两句中“度”字的含义相同,都指“估计”)12.D(“可用来说明大道理”的不是太史公的评价,而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俗话)13.(1)(李广)曾经跟随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突破险阻和格杀猛兽的表现。(2)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奉行;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不端正,即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遵从。[第(1)小题的关键点:“尝”译为“曾经”;“冲陷折关”译为“冲锋陷阵、突破险阻”;“格”译为“格杀”。第(2)小题的关键点:“行”译为“奉行”;“虽”译为“即使”;“从”译为“遵从”。每小题关键点各1分,大意1分]14.①骁勇善战,箭术高强。②体恤宽待下属,与士卒同甘共苦。③廉洁清贫,诚恳质朴。(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符合人物特征亦可)【参考译文】李将军名广,是陇西郡成纪县人。他的祖先叫李信,秦朝时担任过将军,曾追获过燕国太子丹。李家原来住在槐里县。后来迁移到成纪县。李广家世世代代学习射箭。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擅长骑马射箭,杀死、俘虏了很多敌人,当上了汉代皇帝的近侍——中郎。(李广)曾经跟随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突破险阻和格杀猛兽的表现,文帝说:“可惜啊,你生不逢时!假使你生在高帝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算什么呢!”匈奴大举侵入上郡,皇帝派中贵人随李广统率亲兵抗击匈奴。中贵人带着几十名骑兵放马驰骋时,遇见了三个匈奴人,就和他们打起来。三个匈奴人转身射箭,射伤了中贵人,把他带去的骑兵快要杀光了。中贵人逃到李广跟前。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手。”李广于是就带领一百名骑兵追那三人。那三个人没有骑马而是徒步而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李广亲自射那三个人,射死其中二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李广为人廉洁,得到赏赐总是分给他的部下,吃喝跟士兵在一起。终李广一生,做了四十多年俸禄二千石的官,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始终不谈购置家产的事。李广身材高大,两只胳膊像猿臂一样,他擅长射箭也是有天赋的,虽然他的子孙还有外人都向他学习射箭,但是没有人能赶得上他。李广口才迟钝,不多说话,和别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军阵,射箭比远近,输了的罚喝酒。李广专以射箭作为游戏,一直到死。李广带兵行军,遇到缺水断粮的时候,一旦找到水源,士兵没有全部喝到水的话,他就不靠近水边;士兵没有全部吃到饭的话,他就不尝饭食。他对待士兵宽厚和缓而不苛刻,士兵因此甘愿听他调用。他的射法,看见敌人逼近,不到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箭,一发箭,弓弦一响敌人就应声而倒。因此,他带兵作战,屡次遭围困受辱,他射猛兽也被猛兽扑伤过。太史公说;书《传》上说:“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奉行;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不端正,即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遵从。”这说的是李将军吧?我看到李将军诚恳质朴像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等到他死的时候,天下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他极尽哀痛。他那种忠实的品质确实得到士大夫的信任啊!俗话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可是树下自然地被人们踩出了一条小路”。这话虽然浅近,但是可以用来说明大道理啊。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20分)允则,字垂范,以父任为济州衙内指挥使。少以材略闻。太平兴国七年,初置静戎军榷场,特命允则领之。初,允则在阁门,凡下诸路宣敕,真宗必付允则视审而后行。京师诸河水门及郑州水硙,皆淳化中允则所开。治湖南,民岁输绢,谓之地税绢,又屋每间出绢一丈三尺谓之屋税绢。始户给一牛,岁输米四斛,牛毙犹输,谓之枯骨税,皆马氏暴敛之余,允则治潭州,悉奏除之。湖湘山田,民不耕垦。允则下令给诸军刍皆输粟稿,由是山田遂无遗利。潭州旧分兵戍邵州,允则谓蛮不扰而益戍兵,是长边患也,亦遂奏罢。初至沧州葺营垒多开井泉言者以为扰。未几,契丹围城,近郊老幼皆入城保,而水不乏,又斫冰代炮,虏兵遂解。真宗召而语之曰:“顷有言卿扰民者,及寇至,始见利也。”雄州榷场禁通异物,逻者获珉玉带及妇人首饰交易者,允则纵之曰:“此以我无用,易彼有用也。”周世宗始以瓦桥关置州,居民惟结茆,允则教以陶,公私营造皆易为瓦璧矣。又合外旧瓮城与大城为一,先建东岳祠,自以黄金百两为供器,导以鼓吹。民间竟以金银器献,久之,密撤去,而捕盗移文北界,因以护祠为言,兴版筑,城就而虏不知也。雄州上元旧不放灯,允则结采山,聚优乐,纵民夜游。谍知虏人欲观灯,乃率同僚会城北,俄有衣紫胡人至,延之传舍,剧饮而罢。即幽州统军也,后数日闻为虏主所诛矣。尝宴兵而甲仗库火,终宴不救,后真宗问其故,曰:“兵械警火甚严,当宴而爆,奸人欲以计见动。若舍宴救火,其谁不它窥测也?”真宗善之。景德以后,国信往还,仪制及所费用,皆其所裁定。智识开敏,处事审当。其方略施设,虽游观、亭传,莫不有所寓也。(节选自《隆平集·卷十六》,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写明。(3分)初A至沧州B葺营C垒D多开E井泉F言者G以H为扰。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京师诸河水门及郑州水硙”中的“京师”,与姚鼐《登泰山记》中“自京师乘风雪”中的“京师”含义相同,都是首都、都城之意。B.“久之,密撤去”中的“之”,与《师说》中“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的“之”均为助词,作用相同。C.“居民惟结茆,允则教以陶”中的“陶”,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云青青兮欲雨”的“雨”字用法相同。D.“乃率同僚会城北”句省略介词,状语后置,与《归园田居》中“开荒南野际”的句式一致。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允则得到了宋真宗等人的认可,包括政令的发布以及文书符节、礼仪制度的制定等都有他的参与。B.在治理湖南期间,李允则不赞同马氏遗留下的税收政策,他废除了马氏的苛捐杂税政策,然后将这件事上奏给朝廷。C.李允则在做地方官的时候注重给百姓谋福利,比如教百姓烧陶制砖瓦等技术,制作砖瓦结构的房子等。D.李允则智谋过人,曾借刀杀人,他让敌军主子除掉敌军幽州统帅的策略是在有意无意之间延请了幽州统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允则谓蛮不扰而益戍兵,是长边患也,亦遂奏罢。(2)俄有衣紫胡人至,延之传舍,剧饮而罢。14.在“合外旧瓮城与大城为一”这件事情上,如何体现李允则的“智识开敏”?请作简要分析。(3分)10.BDF11.B12.B13.(1)李允则说,蛮夷之人不来扰乱,却增加戍守的兵力,这样做滋长了边地的隐患,于是奏请免除。(2)一会儿有穿紫色衣服的人来了,李允则邀请他们一起进入供行人休息的房舍,(只是)豪爽地痛饮而归。14.①先建东岳祠,以信仰、崇拜笼络民众。②先献供器而又“密撤去”来嫁祸给北方的盗贼。③借助保护东岳祠的名义而完成工程。【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李允则)初到沧州时,(让百姓)修葺营垒,并且广泛开凿井泉,有人认为这是扰民。“沧州”是“至”的宾语,宾语后B处断开;“营垒”是“葺”的宾语,宾语后D处断开;“井泉”是“开”的宾语,宾语后F处断开。故选BDF。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句意:京城各河道的水门和郑州的水磨。/从京城冒着风雪。B.“作用相同”错误。音节助词词,无实在意义;助词,主谓之间,无义。句意:过了一段时间,李允则秘密地将这些器物撤走了。/想要人没有疑惑也很难了!C.正确。名词作动词,烧陶;名词作动词,下雨。句意:李允则教他们烧陶。/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D.正确。都是省略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乃率同僚(于)城北会”“(于)南野际开荒”。句意:李允则带领同僚躲在城北观察。/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他废除了马氏的苛捐杂税政策,然后将这件事上奏给朝廷”错。原文说“治湖南……皆马氏暴敛之余,允则治潭州,悉奏除之”,意思是李允则上奏朝廷,让朝廷废除这些税收政策。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益”,增加;“是”,这,这样;“罢”,废除,免除。(2)“俄”,一会儿;“延”,邀请;“剧饮”,豪爽地痛饮。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先建东岳祠”可知,先建东岳祠,以信仰、崇拜笼络民众。②由原文“自以黄金百两为供器,导以鼓吹。民间竟以金银器献,久之,密撤去,而捕盗移文北界”可知,先献供器而又“密撤去”来嫁祸给北方的盗贼。③由原文“因以护祠为言,兴版筑,城就而虏不知也”可知,借助保护东岳祠的名义而完成工程。参考译文:李允则,字垂范,凭借父亲的功业被任命为济州衙内指挥使。少年时就凭借才能和谋略而闻名。太平兴国七年,(朝廷)开始设置静戎军这一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专门任命李允则掌管榷场之事。当初,李允则在阁门时,凡是向各路发布的政令,宋真宗一定先交付给李允则仔细审查后再发布施行。京城各河道的水门和郑州的水磨,都是李允则在淳化年间创设的。(先前)治理湖南(的官员),每年让百姓缴纳绢税,称为地税绢,又要百姓按每间房屋缴纳一丈三尺的绢税,叫作屋税绢。开始每户养一头牛,每年缴纳米四斛,牛死了仍需纳税,叫作枯骨税,这都是马氏横征暴敛遗留下来的,(等到)李允则治理潭州的时候,他上奏朝廷全部免除了这些税收。湖湘一带山田居多,百姓不愿耕种。李允则下令提供给各军的草料都是真正的草料(目的是让百姓垦荒),因此山田再也没有荒芜。按照潭州旧例要分兵戍守邵州,李允则说,蛮夷之人不来扰乱,却增加戍守的兵力,这样做滋长了边地的隐患,于是奏请免除。(李允则)初到沧州时,(让百姓)修葺营垒,并且广泛开凿井泉,有人认为这是扰民。不久,契丹兴兵围攻沧州,近郊老少百姓都入住营垒,而用水却不缺乏,又凿冰代替炮石,契丹只好撤退了。真宗召见李允则对他说:“以前有人说你(凿井修屋是)劳民伤财,等到现在契丹来侵犯时,才知道你这种做法的好处。”雄州禁止在交易场买卖除了专卖品外的其他物品,那些巡逻的人发现一些人在交易珉玉带及妇女的首饰,李允则任凭其交易,说:“这是用我们没用的东西交换别人有用的东西。”周世宗的时候在瓦桥关设置州郡,当地的居民都是结草为屋,李允则教他们烧陶制砖瓦,无论是官府还是民宅都换上了砖瓦。李允则又将城北面旧的瓮城与大城合为一体,于是首先建造了东岳祠,自己拿出百两黄金做成供奉的器物,并到处宣扬。当地的居民也争相献出金银器物,过了一段时间,李允则秘密地将这些器物撤走了,对外却声称从北面来了盗匪,扬言说是要保护东岳祠,趁机修筑城墙,新城落成而敌人还没有察觉。雄州一带过去在上元节时都不燃灯赏玩,李允则下令结彩灯山,聚集戏子和乐工,让人们彻夜游玩。有探子报告说敌人想偷偷入城观看,李允则带领同僚躲在城北观察,一会儿有穿紫色衣服的人来了,李允则邀请他们一起进入供行人休息的房舍,(只是)豪爽地痛饮而归。这个紫衣胡人是幽州的统军,过了几天后听说那个人已经被虏主诛杀了。李允则曾经在军中设宴,而甲仗库着火,李允则直到宴会结束也没有救火,后来真宗皇帝问起原因,李允则说:“兵械库禁火森严,会时烧起来了,(这一定是)奸人想利用计策来观察我们的动向。如果我离开宴席去救火,谁能料到会有什么不测之事(发生)呢?”真宗皇帝认可了他的观点。宋真宗景德年后,国信往来、礼制及开支费用等都由李允则斟酌决定。李允则有智慧有知识,处理事务通达明敏。他的方策谋略、陈设布置中,即使是供游览的楼台、供旅客和传递公文的人途中歇宿的处所,没有不寄托着他的智慧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也。幼聪敏,年数岁,诵左思《蜀都赋》。年十五,谣博坟典,阴阳纬候,无不通涉。任成王潜为定州刺史,重其才,召入州馆。朝夕同游,烟均师友,不为君民礼数。尝语德林云:“窃闻蔽贤蒙显戮。久全君沈滞、善独得润身,翅延纵不见尤,亦惧明灵所谴。”于是举秀才入那,王因遗尚书令杨遵座书云:“燕赵因多士,此言诚不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因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字,终为栋梁之用。至如经国大体,是贾生、尾错之侍;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今虽尧彝君世,俊义益朝,然修大厦者,岂厌夫良材之多也?”遵座即命德林制《让尚书全表》、提笔立成,不加治点。时进彦铨街,深慎选举,秀才握第,军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智为上,投殿中将军。武平初,加通直散骑侍郎。寻丁母艰去职,勺饮不入口五日。因发越病,遍体生疮,而裹泣不绝。诸士友为合汤药,德林不肯进,遍体洪肿,一时顿症,身力平复。诸人皆云孝感所致。开皇五年,救今撰录作相时文输,勒成五卷,谓之《霜朝杂集》。高祖谓德林曰:“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异人辅佐。我昨读《霸朝集》,方知感应之理。必令公贵与国始终。”于是追赠其父恒州剩史。未几,复赠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曰孝,以德林袭焉。德林既少有全名重以责显凡制文章动行于世或有不知者,谓为古人焉。初,德林称父为太尉语议,以取蹭官,李元操与陈茂等阴泰之曰。“德林之父终于校书,安称语议。”上甚的之。因出为湖州刻史,德林拜谢曰,“臣不敢复望内史全,请预散参。待陛下登封金成,一现盛礼,然后放独五园,死且不恨,”上不许,精怀州制业。在州逢尤早,课民掘非溉田,空致劳扰,意无补益,为者司所疑,岁杂,卒官,时年六十一。(节选自《隋书·李德林传》,有删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德林既少A有令国名C重D以贵显E凡制F文章G动H行于世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朝廷纵不见尤”的“见”与《劝学》中“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的“见”意思相同。B.文中“王因遗尚书令杨遵座书云”的“边”与《赤壁赋》中“托遗响于悲风”的“遗”意思不同。C.文中“以德林袭焉”的“以”与《登秦山记》中“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的“以”用法相同,意思不同。D.文中“因出为湖州刺史”的“因”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欲因之梦吴越”的“因”用法不同,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任城王高潜与李德林亦师亦友,他认为不应该因为一己之私而埋没人才,所以支持李德林到朝廷做官。B.任城王高潜给尚书令杨遵虚写信,信中称李德林治国才能堪比贾谊、晁错,写作才能基比司马相如、扬雄。C.李德林为官期间母亲去世,他因此离职,五天颗米不进、滴水不沾,浑身发热生疮,仍哀哭不绝。D.李德林假称自己父亲是太厨诸议,被贬为怀州刺史,任上劳而无功,考核成绩差,后因病车于任上。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4)朝夕同游,殆均师友,不为君民礼数。(2)今虽尧彝君世,俊义益朝,然修大厦者,岂厌夫良材之多也?14.李德林为什么会受到杨遵彦的货识?请分条陈述。(3分)10.CEG(每处1分,共3分)11.A【解析】选项A“见”意思不同,分别为第一人称“我”和看到、看见的意思。选项B前一个“遗”是给,后一个“遗”是余下的;选项C以,“让”在现代汉语中当介词时理解成“被”;选项D两个“因”,前一个为连词“于是”,后一个为介词“依据”。12.D【解析】应为被贬湖州刺史,转任怀州刺史。13.(1)他们俩早晚相随,几乎成了师生和朋友,不拘于君民间的礼仪。(采分点:补充主语“他们俩”。游,交往,相随。殆,几乎。)(2)现在即使尧舜临世,贤才豪杰满朝,然而建造大厦的人,怎么会嫌栋梁之才太多呢?(采分点:虽,即使;盈,满;厌,嫌、满足。)(共8分,每句4分;每个采分点1分,句意1分)14.①任城王高潜极力推荐。②奉命起草《让尚书令表》,一气呵成,不需做修改。③参加秀才考试所答试题都为上等。(每点1分,答对两点就得满分)参考译文: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年幼时,天资聪慧,只有几岁时,读左思的《蜀都赋》。十五岁时对于古代典籍、天文地理、阴阳之学,无不通晓。任城王高潜做了定州的刺史,看重李德林的才能,把他召入州府。他们俩早晚相随,几乎成了师生和朋友,不拘于君民间的礼仪。高潜曾经对李德林说:“我私下里听说埋没人才就应受戮。让你长久地呆在我身边得不到升职,而只让我自身受益,纵然朝廷不怪罪我,我也害怕受到神灵的谴责。”于是李德林被举荐为秀才,送入邺京。任城王给尚书令杨遵彦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燕赵本来多奇才,这话确实不错。今年所选拔的秀才李德林,文章学识,自不必多说,只看他的风度神采,就知他终究会成为栋梁之材。至于说到他治理国家的本领,可与贾谊、晁错同列;作文赋诗的能力,可与相如、子云相比。现在即使尧舜临世,贤才豪杰满朝,然而建造大厦的人,怎么会嫌栋梁之才太多呢?”杨遵彦随即令李德林起草《让尚书令表》,他拿起笔,顷刻间写成,不需做丝毫修改润色。当时杨遵彦主管选拔人才的事务,他非常谨慎地选拔,举行秀才考试,很少有甲等成绩的。而李德林所回答的五道试题,都为上等,被授为殿中将军。武平初年,升为通直散骑侍郎。不久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五天颗米不进、滴水不沾。因此发热病,浑身生疮,还是哀哭不绝。许多为官的好友,亲自替他调制汤药,但李德林不愿喝,浑身红肿,几天过去,竟出人意料病愈了,身体很快恢复。大家都说是因他的一片孝心,感动天地所致。开皇五年,皇上诏令李德林写篇文章,记述他做宰相时的国家大事,完成后,编为五卷,命名为《霸朝杂集》。高祖对李德林说:“自古以来,无论哪个帝王的兴盛,一定都有奇才贤士辅佐。我昨天读了您的《霸朝杂集》,才知道因皇上盛德而感动天地降贤人于世的道理。我一定要让您处于尊贵的地位,与国家相始终。”于是追封李德林的父亲为恒州刺史。不久又追赠他的父亲为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号为孝,让李德林承袭。李德林本来少年就有才名,现在又身居显贵,凡是所写的文章,动辄广泛流传于世。有些不知道他的人,还以为他是古人呢。当初,李德林说他的父亲是太尉谘议,以此获取赠官,李元操与陈茂等人暗地里上奏道:“李德林的父亲,去世时为校书,而他自己妄称谘议。”皇上非常恨他。于是贬他为湖州刺史。李德林叩拜谢罪道:“我不敢希望再任内史令了,只请给我一个闲散的官职。等陛下登封告成之时,好让我一观那时的盛况,然后回我故土,死而无憾。”皇上没有答允,他转任怀州刺史。在怀州,逢大旱,李德林责成人民挖井灌溉田地,空废劳力,竟然无丝毫好处,被考司贬官。过了一年多,李德林在任上去世,时年六十一岁。河北省枣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第二周周测语文试题二、文言文阅读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①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②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选自《战国策•东周策》)[注]①醯壶酱甀:醋瓶子或酱罐子。②漓然:流动的样子。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B.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C.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D.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是夏,商,周三代传国的宝物,象征九州。B.“致”意为“运到”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家贫,无以致书以观。”中的“致”不同。C.弊邑,破败的小城镇。文中因东周时期天下支离破碎,故称之。D.殷,商朝盘庚迁都于殷,商亦称为“殷”,后世称之为“殷商”。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秦国兵临城下索要九鼎的要求,周君忧心忡忡,将这件事告诉了颜率,颜率主动请求为周君去齐国借兵救援。B.颜率为了让齐国发兵救援东周,承诺将九鼎送给齐国,齐王权衡再三后,派遣五万大军救助东周,秦兵果然撤退。C.当齐王准备向周君索要九鼎,让东周兑现诺言时,周君忧心忡忡,颜率再次请求出使齐国,并为周君解除了忧患。D.颜率见到齐王之后,先表示东周甘愿把九鼎献给齐王,然后又极力陈说运送九鼎的难处,最终打消了齐王的念头。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
分)(1)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4
分)(2)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4
分)(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
分)9.颜率前往齐国借兵和让齐国放弃九鼎,分别采用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岸坡抛石工程施工方案
- 环保技术引领未来环境科学与城市发展
- 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方案
- 现代通信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 2024年四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5 Unit 2 Can Sam play football说课稿 外研版(三起)001
- 2024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2 Plant a PlantLesson 7 Planting Trees说课稿(新版)冀教版
- 2024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说课稿 部编版必修2
- Module4 Unit1 Mum bought a new T-shirt for me(说课稿)-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上册
- 《6 蛋壳与薄壳结构》(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
- 2025北京市劳务分包合同范本问题范本
- 未成年上班知情协议书
- 2024年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7-1 立足职场有法宝 课件(34张)
- 2024年高考语文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大全(新标准)
- 恩施州巴东县核桃树煤矿有限公司核桃树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大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 学生平板电脑使用规则
- 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北京生命科技研究院招聘笔试真题2022
- 光伏风电储能介绍
- 娱乐直播行业发展趋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