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汇编:诗歌默写_第1页
吉林省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汇编:诗歌默写_第2页
吉林省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汇编:诗歌默写_第3页
吉林省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汇编:诗歌默写_第4页
吉林省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汇编:诗歌默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汇编:诗歌默写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送襄陵①令李君欧阳修绿发襄陵新长官,面颜虽老渥②如丹。折腰聊为五斗屈,把酒犹能一笑欢。红枣林繁欣岁熟,紫檀皮软御春寒。民淳政简居多乐,无苦思归欲挂冠③。【注】①襄陵,县名。②渥,光润,光泽。③挂冠,语出《后汉书•逢萌传》,指辞官归乡。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为一首送别襄陵县令李君的诗,字里行间透露出欧阳修对李君治下民淳政简、百姓和乐的赞许。B.首联重在刻画李君意气风发的外在形象,李县令容光焕发,面容虽老而颜色红润。C.颈联对仗工整,给读者描绘了秋收时节红枣成熟,春寒之际百姓生活和美的景象。D.尾联勾勒出一幅政通人和的欢乐场景,诗人劝慰李君不要因为思乡之情而回故乡。16.本诗妙用了关于陶渊明的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一用典。(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认为,有好的开端的君主诚然多,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所以这样,并不在于“难易”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很多君主得志之后,(则)“_____________________”。(2)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杜甫《春望》中“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的繁盛反衬城市的荒凉衰败。(3)“鬓”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世人常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哀怨、愁思、欣喜、期待或抱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登岳阳楼二首(其一)①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②,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注】①公元1122年,陈与义升任符宝郎,但不久就被贬为陈留酒监。公元1127年4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宋高宗南逃建立南宋。是年秋,陈与义自陈留南迁避难,流落洞庭,其间多次登岳阳楼,先后写下《登岳阳楼二首》。②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诗人将岳阳楼置于广阔的洞庭湖、滚滚的长江水的背景之下,视野宏观,意境阔大。B.颔联上句写到了登临的地理位置,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下句写黄昏时分登楼景观,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C.颈联与杜甫《登高》的颈联都是从空间、时间两方面构成对仗,在表情达意上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D.尾联中“白头”与“老木”相照应,构思巧妙;不说伤今,而言“吊古”,意味深长;“风霜”指自然现象,表明秋意浓厚。16.陈与义在创作上立杜甫为学习典范,纪昀评价他的诗歌“真逼老杜”。本诗具有杜诗的“苍凉沉郁”的韵味,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星宿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颇具浪漫色彩的瑰宝。在古代文人的名篇中不乏涉及星宿的句子,例如《赤壁赋》中的“______”和《蜀道难》中的“______”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假如有人穿越到秦朝,乘直升飞机对阿房宫进行航拍,你可以用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两句进行线路导引。(3)芙蓉,历来为文人所钟爱,有时用以描绘夏日风光,有时用以象征高洁品格,有时用以比喻纯洁爱情或美好理想,比如:“______,______”。2024届吉林省高三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晚野望陈玉树①余霞红映暮云边,村北村南少夕烟。远树捧高沧海月,乱鸦点碎夕阳天。野人乞食扃蓬户,渔父施罛②入稻田。满地哀鸿听不得,江淮③何处是丰年?【注】①陈玉树,字惕庵,后更名玉澍,江苏建湖人,晚清爱国诗人,以优贡生中光绪戊子科举人,拣选知县。②罛(gū):一种大鱼网,③江淮:长江和淮河流域,古时多水患。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主要写秋野望中所见:着意渲染的是江淮水患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寄托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周褙。B.首联由近及远,上句写余霞,暮云红映,色彩绚丽,下句写村舍,炊烟寥落,一片旷野荒村,两句反差强烈。C.颈联正面写灾情:有人讨饭,但蓬门紧闭,茅屋空无一人;水田里不见割稻的农人,却只见渔夫在张网捕鱼。D.最后一句反问,激越悲怆,从眼前到江淮,由点到面,表现灾区地域之广,表达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谴责。16.本诗和李商隐的《锦瑟》都写到了“沧海月”,试分析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作用。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曹操这样的英雄也不复存在的感叹。(2)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富贵生活不值得珍视,只想一醉方休,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溢于言表。(3)小明参加登山游学活动,当他登上顶峰,四望远眺时,不仅吟诵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来。吉林省长春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子瞻新城道中注】苏辙春深溪路少人行,时听田间耒耜声。饥就野农分饷黍,迎嫌尉卒闹金钲。闲花开尽香仍在,白酒沽来厌未清。此味暂时犹觉胜,问兄何日便归耕。【注】子瞻新城道中:苏轼因厌弃朝廷党争而请求外调杭州,在出巡杭州西南新城途中有感而发,写下《新城道中》,诗中有“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之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春深时节乡间小路上行人稀少,农具之声不时传入耳中,衬托出宁静的气氛。B.颔联写农人努力耕作仍然饥馑穷困,尉卒不劳而获且到处扰民,前后形成了鲜明对照。C.未清的浊酒与留香的闲花都别具风味,此浊酒与杜甫《登高》中的浊酒意蕴截然不同。D.诗人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以“犹觉胜”的心态,勾画出了一幅田园生活图景。16.苏辙在这首诗中对苏轼发出的“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的感慨是怎样的?请结合诗句分析。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同样是描写塞外黄昏时的风景,王维的《使至塞上》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壮阔,而高适的《燕歌行》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凄凉与悲壮。(2)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历代君王创业容易而守业难的普遍规律。(3)古代文人常常描写水天相接之景象,寄寓或喜或悲的情思,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句子就描写了这样的胜景。答案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15.A(“字里行间透露出欧阳修对李君治下民淳政简、百姓和乐的赞许”理解错误,根据“绿发襄陵新长官”,“新”字表明李君还未赴任。)16.①“不为五斗米折腰”原指陶渊明不会为了五斗米的官俸而担任县令,向权贵屈服,而“折腰聊为五斗屈”则反用其意,说李君为了养家糊口担任襄陵县令。②从全诗来看,妙用关于陶渊明的典故使得诗歌含蓄隽永,内涵丰富。“不为五斗米折腰”有坚持自己志趣之乐,但参与政事、为民造福、服务人民的亦为可乐之事。(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17.(1)能克终者盖寡纵情以傲物(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尘满面鬓如霜/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2024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15.D(“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即政治局势的严峻,意蕴深长,语意双关。)16.(1)首联描写苍茫的暮色,帘旌一动不动,夕阳缓缓西沉,烘托苍凉空寂氛围,寄托了作者沉郁寂寥的心情。(2)颔联“吴蜀”诗人由眼前之景联想吴蜀两国争夺荆州的战事,具有厚重苍凉的历史感;“徙倚”,把诗人迷茫怅惘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一位愁苦异常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3)颈联“万里”从路途的遥远程度体现了作者流离辗转的艰辛,“三年”又从时间的长久程度说明了作者奔波中的劳累与苦难,“凭危”独自凭栏,写出诗人流亡之中不尽的苍凉沉郁。(4)尾联“白头”“老木”写出诗人未老先衰,“风霜”既指秋景凄凉,也暗喻政治局势的严峻,诗人的个人身世之悲与国破家亡之悲相互交融,体现出苍凉沉郁的色彩。(写出任何三条即可满分。也可以从情感、用词、意象、意境、诗人形象等方面作答。)17.(1)徘徊于斗牛之间扪参历井仰胁息(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3)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引》)//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五、六空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得分。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不得分。)2024届吉林省高三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答案】15.B16.①从沧海上升起的一轮新月,已浮到了远方天际的树丛间,新月是如此的无力,似乎只是被树丛捧着托着,才会慢慢高升。《秋晚野望》中的“沧海月”描绘了一幅阔大萧索、苍凉清冷的画面,折射了旧中国的现实,烘托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②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锦瑟》中诗人以美丽的民间传说,勾画了一幅明月坠落于沧海,明珠湮没于泪波的画面,辽阔清寥,透露出一种无言的寂寞与悲哀,象征诗人沉沦废弃、才能不为世用的寂寞身世。【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由近及远”分析错误,应为“由高到低”或“由远及近”。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意象和作用的能力。首先,我们要明确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意象通常是诗人用来表达情感、构建意境、传达主题的重要工具。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诗歌中,由于诗人的情感、背景、创作目的等因素的差异,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作用和意义。在本诗中:“沧海月”作为一个意象,出现在一个荒凉的秋晚场景中。它象征着高远、辽阔和寂静,与诗人所描绘的灾区景象形成鲜明对比。高远的沧海和明亮的月光,一方面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和对灾区百姓的同情,另一方面也加强了诗人对统治者不作为的谴责。这里的“沧海月”起到了烘托氛围、增强情感表达的作用。在李商隐的《锦瑟》中:“沧海月”象征诗人沉沦的寂寞身世。它出现在一个充满哀怨的情境中,明月坠落于沧海,明珠湮没于泪波,与诗人追忆的锦瑟年华形成呼应。诗人借用沧海珠泪的典故,有一种阔大的寂寥感,这里的“沧海月”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自然景象,而是被赋予了深刻的情感内涵,有对逝去时光的无限怀念和感慨,代表着诗人一种无言的寂寞与悲哀。【答案】①.固一世之雄也②.而今安在哉③.钟鼓馔玉不足贵④.但愿长醉不愿醒⑤.会当凌绝顶⑥.一览众山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要注意的字词有:“哉”“馔”“贵”“长”。吉林省长春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答案】15.B16.①苏轼的感慨表明他厌弃官场,并对乡间生活心动。②苏辙在诗中描写的乡间人情和谐、生活自在等美好情景,以坚定苏轼远离官场。③尾联直接追问苏轼何日归耕。④颈联写花虽开尽,酒虽不清,以此肯定了苏轼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苏辙对田间生活的喜爱,表现出与苏轼相同的志趣与意向,回归田园。【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农人努力耕作仍然饥馑穷困,尉卒不劳而获且到处扰民”错误。颔联写了肚子饿了就在野外老农那分点食物吃吃,听到迎面走来的官员摆着金钲催促着农耕,觉得厌烦。“前后形成了鲜明对照”也属无中生有,颔联突出乡间人情和睦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