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汇编:文言文_第1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汇编:文言文_第2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汇编:文言文_第3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汇编:文言文_第4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汇编:文言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汇编:文言文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籍。大将军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节选自《世说新语·方正》)材料二:何充,字次道,庐江人。丞相王导妻之姊子,故少与导善,早历显官,明帝亦友昵之。成帝即位,迁给事黄门侍郎。平苏峻乱,稍迁东阳太守。在郡甚有德政,王导、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由是加吏部尚书。及导薨,转护军将军,与中书监庾冰参录尚书事。庾冰兄弟以舅氏辅王室,权侔人主,虑易世之后,戚属转疏,将为外物所攻,谋立康帝注,即帝母弟也。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帝从之。充建议曰:“父子相传,先王旧典,忽妄改易,惧非长计。故武王不授圣弟,即其义也。昔汉景亦欲传祚梁王,朝臣咸以为亏乱典制,据而弗听。今琅邪践阼,如孺子何?社稷宗庙将其危乎!”冰等不从。既而康帝立,帝临轩,冰、充侍坐。帝曰:“朕嗣鸿业,二君之力也。”充对曰:“陛下龙飞,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议,不睹升平之世。”帝有惭色。建元初,出为骠骑将军,假节,领徐州刺史,镇京口,以避诸庾。俄而帝疾笃,冰、翼意在简文帝,而充建议立皇太子,奏可。及帝崩,充奉遗旨,便立太子,是为穆帝,冰、翼甚恨之。充居宰相,强力有器局,临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凡所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此重之。然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于时郗愔及弟昙奉天师道,而充与弟准崇信释氏,谢万讥之云:“二郗谄于道,二何佞于佛。”永和二年卒,时年五十五,赠司空,谥曰文穆。(节选自《晋书·何充传》)【注】康帝,即后来的晋康帝,当时身份是琅邪王。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凡所选A用B皆以功臣C为先D不以私恩E树亲戚F谈者G以此H重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狼籍,文中指名声不好,与《赤壁赋》“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的“狼籍”意思不同。B.稍,即“逐渐”的意思,与《登泰山记》“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的“稍”意思相同。C.临,指执掌,与《赤壁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临”意思不同。D.卒,在这里指去世。按照古代礼制,士死谓之“卒”,大夫死谓之“不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将军王敦特意在众人面前夸赞担任庐江太守的哥哥王含政绩斐然、广受赞誉,作为下级的何充对此却持有异议。B.何充在东阳太守任上有很多有益于百姓的政治措施和成就,颇受王导和庾亮的赏识,在二人力荐之下,得到提拔重用。C.外戚庾冰兄弟权倾朝野,为了继续保有自己的地位,他们希望让太后的弟弟康帝即位,并最终实现了这一目标。D.何充担任宰相,才能度量出众,一心为公,正直无私,深受人们赞誉,但又笃信佛教,花费无度,受到时人讥讽。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帝从之。(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14.后世评价何充“抗直不谄”,文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B.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C.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D.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回头看,与《涉江采芙蓉》中“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的“顾”的词义相同。B.阴,指山南水北;阳,与“阴”相反,指山北水南。“泰山之阳”即指泰山的北面。C.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在古代人们常常以月相来确定日期,如每月初一为“朔”。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琵琶行并序》中“我从去年辞帝京”的“帝京”即此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从京城冒风雪出发,过齐河、长清,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到达泰安。B.作者按游踪进行描写。他从中谷登山,但是没有到古人所说的天门溪水即东谷去欣赏景色。C.姚鼐写景善用修辞,如“半山居雾若带然”用比喻写出了雄伟的泰山具有温柔飘逸的风韵。D.本文是清代桐城人姚鼐所写的游记,他当时与知府朱孝纯之子朱颖一同登上了泰山之顶。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2)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14.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在日观亭所观日出的景象。阅读本文第三段,请依据文本,完成以下表格。时间的词语表现景象的语句概括景象特点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①稍见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众山如骰子般白而小须臾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②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太阳红如朱砂,下面又有红光承托回视绛皓驳色,而皆若偻。③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清代姚鼐《登泰山记》节选)材料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逢逢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刺史,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与微之会于夷陵,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暨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乎?偕予而来者,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若予者,虽其穷曲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太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清代刘大櫆《游三游洞记》,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B.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C.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D.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烛,指照、照亮,名词用作动词,与“渔樵于江诸之上”中的“樵”用法相同。B.戊申,指用干支纪日,与《赤壁赋》“壬戌之秋”中的“壬戌”用法相同。C.绝,指断绝、停止,与《劝学》“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绝”意义不同。D.穷,指穷尽、到达,与《桃花源记》“欲穷其林”中“穷”意义和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写作者自京城至泰安,“乘”“历”“穿”“越”“至于”一贯而下,既写旅途很辛,又表现登山的迫切心情。B.材料一第一段写登项所见之景,描绘了一幅泰山夕照图,景象逼真,动静相宜,意境开阔,画面充满生机和情趣。C.材料二第三段叙述历代名人游洞情况,交代三游洞得名缘由和自己游洞的原因,叙中有议,并引出下文的议论。D.两则材料都是山水游记,一写登山一写游洞。姚文抒情客观节制,融情于景;刘文则先叙后议,直白浅近。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2)其后欧阳永叔暨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14.两则材料第二段均以写景为主,但描写景物的角度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选自《劝学》)材料二: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②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③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④。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⑤矣。学莫便乎近其人⑥。《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⑦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节选自《荀子·劝学篇》)【注】①数:指学习的具体科目。②箸:通“著”,附着。③蝡:同蠕,微动。④囋:多话。⑤向,通“响”。⑥人:指良师、贤师。⑦经:通“径”,途径。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义A则始乎为士B终乎C为圣人D真积力E久则入F学至乎没而后止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所编撰,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B.材料一“用心一也”与材料二“一可以为法则”两句中的“一”字词义相同。C.君子,古代可指地位高的人。材料一、二中的“君子”均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D.材料一“学不可以已”与材料二“顺《诗》《书》而已耳”中的“已”字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二认为君子学习入耳用心,其行为符合礼仪,且一举一动都能成为别人的榜样,但这并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B.材料二认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我,所以不能有别人没问就去告诉急躁,也不能有别人问一件事而告诉两件事的唠叨。C.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使论证浅显易懂。D.从“其数始乎诵经,终乎读礼”等句可知,材料二重在阐明学习要有始有终的观点,这与现代“终身学习”的理念相合。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14.材料一第四段与材料二第三、四段都围绕“学”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答案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BDF11.D12.C13.(1)(庾冰兄弟)经常用国家面临强敌威胁,应该立年长成熟的君主(的道理)来劝说晋成帝,成帝听从了他们的主张。(2)白茫茫的水汽笼罩江面,波光连接着天空。(我们)任凭小船去到哪里,越过茫茫的万顷江面。14.①不阿附上司王敦,敢于当众提出异议;②不畏权贵,在立储问题上坚持父子相传;③他当面表明不支持康帝即位,让刚登基并向他示好的晋康帝尴尬羞愧。【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凡是选任官员,无不以功臣为先,不因私情任用亲人,人们因此敬重他。“凡所选用”是所字结构翻译成名词性短语,作句子的主语,后面B处断开;“皆以功臣为先”与“不以私恩树亲戚”结构一致,应单独成句,前后DF断开。故选BDF处。【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名声不好/凌乱。句意:贪财纳贿,行为不检,声名败坏。/菜肴和果品已经吃完了,杯盘凌乱地放着。B.正确。句意:他逐渐升迁为东阳太守。/逐渐看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掷具一样的立着的东西。C.正确。执掌/面对。句意:执掌国政,正气凛然。/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赋诗。D.错误。大夫死谓之“卒”,士死谓之“不禄”。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太后的弟弟”错,根据原文“庾冰兄弟以舅氏辅王室……谋立康帝,即帝母弟也”可知,应是皇帝的同母弟弟。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每”,经常;“说”,劝说;“说帝以国有强敌”,状语后置,“以国有强敌说帝”;“长君”,年长的君主。(2)“白露”,白茫茫的水汽、雾气;“纵”,任凭,放任;“如”,去,到,往;“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应为“茫然万顷”。【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①由原文“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可知,不阿附上司王敦,敢于当众提出异议;②由原文“庾冰兄弟以舅氏辅王室……谋立康帝注,即帝母弟也。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帝从之。充建议曰:‘父子相传,先王旧典,忽妄改易,惧非长计’”可知,不畏权贵,在立储问题上坚持父子相传;③由原文“既而康帝立,帝临轩,冰、充侍坐。帝曰:‘朕嗣鸿业,二君之力也。’充对曰:‘陛下龙飞,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议,不睹升平之世。’帝有惭色”可知,他当面表明不支持康帝即位,让刚登基并向他示好的晋康帝尴尬羞愧。参考译文:材料一:王含任庐江郡太守,贪财纳贿,行为不检,声名败坏。大将军王敦袒护他哥哥,一次特意在大家面前赞扬说:“我哥哥在郡内一定政绩很好,庐江有名望的人都称颂他!”当时何充在王敦手下任主簿,也在座,严肃地说:“我就是庐江人,所到的和你说的这些不一样!”王敦哑口无言。旁边的人都替何充感到不安,何充却十分安定淡然,神情和平时一样。材料二:何充,字次道,庐江郡人。他是丞相王导妻姐的儿子,因此年少时便与王导关系融洽,很早就担任显要官职,明帝也喜爱他。成帝即位后,何充升任给事黄门侍郎。平定苏峻之乱后,他逐渐升迁为东阳太守。在郡为官有很多有益于百姓的政治措施和政绩,王导、庾亮一起向成帝进言说:“何充才识度量过人,端正有节操,有万夫所归的声望,必能掌管朝政。老臣辞世之日,希望陛下选用何充为近侍,天下将会安定,社稷无忧了。”因此何充升为吏部尚书。等到王导逝世后,何充转任护军将军,与中书监庾冰参与总领尚书事。庾冰兄弟以国舅身份辅佐朝廷,权势等同天子,担心新帝即位之后,自己与皇帝的关系疏远,将遭到外臣攻击,因而策划拥立康帝,就是成帝的胞弟。(他们)经常用国家面临强敌威胁,应该立年长成熟的君主的道理来劝说晋成帝,成帝听从了他们的主张。何充建议说:“父子传位,是先王既定的法典,忽然妄加改变,恐怕不是利国的良策。所以武王不传位给有圣德的弟弟,是遵循大义。从前汉景帝也打算传位给其弟梁王刘武,百官都以为毁乱典章制度,不能接受。如今琅邪王继位,年幼的太子怎么办!国家社稷,恐怕要危险了!”庾冰等不听。不久康帝继位,康帝来到前殿,庾冰、何充两边侍坐。康帝说:“朕继皇位,是二位爱卿之力啊。”何充回答说:“陛下即位,是臣子庾冰一人之力。如果依我的主张,陛下就不能君临天下了。”康帝脸上露出羞愧神情。建元初年,何充出任骠骑将军,代表皇帝出行,兼任徐州刺史,镇守京口,以回避庾氏兄弟。不久康帝病重,庾冰、庾翼想要立简文帝,而何充建议立皇太子,他的建议被康帝采纳。等到康帝驾崩,何充奉遗诏,立太子为帝,这便是晋穆帝,庾冰、庾翼十分怨恨何充。何充担任宰相,刚强果敢,才识度量过人,执掌国政,正气凛然,以国家兴旺为己任,凡是选任官员,无不以功臣为先,不因私情任用亲人,人们因此敬重他。然而他酷爱佛教,大修寺庙,供养的和尚以百计,浪费亿万而不吝惜。当时郗愔和他的弟弟郗昙信奉天师道,而何充和他的弟弟何准笃信佛教,谢万讥笑他们说:“二郗谄于道,二何佞于佛。”何充于永和二年去世,终年五十五岁。朝廷封赠为司空,谥号为文穆。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A11.B12.D13.(1)现在我们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世人都叫它天门。(2)这天我们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刻全部模糊或缺失了。14.①风雪扑面,云雾弥漫;②云彩成线,五彩缤纷;③颜色错杂,山峰若偻。【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郦道元所谓环水也”是一个判断句,前后断开,且“泰安城下”指的是地点,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BD;“循”意为顺着,修饰“入”,“以”相当于“而”,用于之间表修饰,在此表示进谷的方式,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C。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句意: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B.错误。阴是指山北水南,阳指山南水北。“泰山之阳”即指泰山的南面。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他当时与知府朱孝纯之子朱颖一同登上了泰山之顶”理解错误。“知府朱孝纯子颍”是同一个人,“孝纯”是其名,“子颍”是其字。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当”,挡在;“限”,门槛;“崖限当道者”,定语后置句,正确的语序是:限当道之崖。(2)“是日”,这一天;“远古刻”,更古老的石碑(石刻);“漫失”,模糊或缺失。【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本题概括景象特点,主要说是先将表现景象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进行概括。空①,“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的意思是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此句主要描写的对象是风雪和云雾,故可概括为:风雪扑面,云雾弥漫。空②,“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的意思是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此句主要描写的景象是云彩,写了它的变化。故可概括为:云彩成线,五彩缤纷。空③,“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的意思是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此句主要描写的是山峰在日光的照耀下的样子,颜色有变化,形态也有变化。故可概括为:颜色错杂,山峰若偻。参考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南面十五里。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逐渐可见云中几十个立着的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日观亭西面有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桐城姚鼐记述。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A11.B12.D13.(1)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鞠躬的样子。

(2)后来欧阳永叔及黄鲁直两人都因为被排斥,漂泊至此,相继来到此洞。14.①材料一:按时间顺序描写观日出的过程,侧重视觉描写,突出色彩鲜明。②材料二:按空间顺序描写洞中景象,侧重听觉描写,突出声音美妙。【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虽然这样,山川之美,如果是在交通方便的大城市,那么喜好游玩的人就会争先恐后地去游玩。“虽然”固定结构,可独立成句,句后断开,排除BD;“生于通都大邑”是状语后置句,其后断开;“好游者”指喜好游玩的人,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名词用作动词,指照、照亮;名词用作动词,砍柴。句意: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在江边捕鱼打柴。B.错误。干支纪日;干支纪年。句意:戊申日月底这一天。/壬戌年的秋天。C.正确。断绝,停止;横渡。句意:歌声缕缕不停于耳。/并非善于游泳,却能横渡长江黄河。D.正确。都是形容词作动词,指穷尽、到达。句意:即使走遍幽奇险峻的山水。/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直白浅近”不准确。刘文较之姚文,虽抒情议论更直接明了,但也深沉蕴藉,耐人咀嚼。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或”,有的;“绛皓”,红白;“驳色”,颜色错杂;“偻”,鞠躬的样子。(2)“以”,因为;“摈斥”,被排斥;“流离”,漂泊;“履”,到,来到。【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①由原文“五鼓,……待日出。……稍见……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可知,材料一:按时间顺序描写观日出的过程,侧重视觉描写,突出色彩鲜明。②由原文“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撞之则逢逢然鼓音……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可知,材料二:按空间顺序描写洞中景象,侧重听觉描写,突出声音美妙。参考译文:材料一: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经过齐河、长清,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个月的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子颍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阶,那些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顺着西边的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山顶。古时候登泰山,顺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挡在路上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城郭,汶水、徂徕山就像图画一般,半山腰处停留的云雾就像是一条飘带。戊申日月底这一天,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大风扬起积雪扑打在脸上。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都是云雾弥漫。逐渐看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掷具一样的立着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中有一线奇异的颜色,片刻之间就变成了五光十色的彩霞。太阳升起,颜色纯红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承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鞠躬的样子。材料二:有一个石洞隆起,高六十多尺,宽约十二丈。两根石柱屹立在洞口,把洞口分为三个门,就像三室的房子一样。中室像客厅,右室像厨房,左室像招待宾客的住所。洞中有一块下垂的钟乳石,敲它就会发出像钟声一样的声音。左室外有一块小石突出,形状方正,敲它就会发出磬声一样的声音。这地方还有些石头杂着土,撞它就会发出“逄逢”鼓音般的声音。后面还有一块石头像床,可以坐,我与几个朋友在洞内大声放歌,声音轰响,就像是钟磬等乐器加大了我们的音量,向下看是一条深溪,水声清越,就像是从地底传出来一样。深溪两岸,是高达千寻的山壁,下面还有小路,山中樵夫背着柴边走边唱,歌声缕缕不停于耳。以前白乐天(居易)从江州司马升为忠州刺史,他的好友元微之恰好从将通州回北方,乐天携同弟弟知退,和元稹在夷陵相会,所以一起来此洞游玩,洞因为这三人而得名。后来,欧阳永叔及黄鲁直两个人都因为被排斥,漂泊至此,相继来到此洞。我想到自己,不禁笑了,是谁排斥我吗?是谁把我贬到这里的吗?和我一起来游玩的,有学使陈公的儿子伯思、仲思。而陈公因为公务不能一起来。但是就算他来了,到底是有幸还是不幸呢?像乐天、微之这样的人就是世俗所说的高人,地位显赫,名重一时,所以凡是他们足迹经过的地方,都流传后世,而且那个地方也因为那些人出名。像我这样的人,即使走遍幽奇险峻的山水,和虫儿鸟儿来来去去又有什么不同呢?虽然这样,山川之美,如果是在交通方便的大城市,那么喜好游玩的人就会争先恐后地去游玩;然而把它放在荒远偏僻的地方,美好的风景就不能显现出来,人们也就不能亲自前来领略它的美好风光。唉!这哪里是一个人的不幸呢!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10.BDF11.B12.D13.(1)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见识明达,而行为没有过错了。(2)口、耳之间才不过四寸罢了,怎么能够靠它来使七尺长的身躯完美呢?14.材料一第四段侧重阐明学习需要积累、坚持、专一。材料二侧重阐明学习时需要接近贤师(向贤师学习),在内心对贤师心悦诚服,并能尊崇礼仪。【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从学习的意义来说,是从做一个读书人开始,到成为圣人为止。诚心积累,长期努力,就能深入,学到老死然后才停止。结合前文“其数则始乎诵经”与“其义则始乎为士”结构一致,分别成句,故在B处断开。结合前文“终乎为圣人”与“终乎读礼”结构一致,分别成句,故在D处断开。“则”表顺承,表示“真积力久”才会有“入”的结果,故在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错误。专一。/全,都。句意: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都可以成为别人效法的榜样。C.正确。D.正确。停止。/与“而”组成复音虚词,意为“罢了”。句意: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读顺了《诗经》《尚书》罢了。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阐明学习要有始有终的观点”错误。“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阐述了学习是从诵读《书》《诗》等经典开始,到阅读《礼》为止。“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阐述了学习要把有益的东西进入耳中,记在心中,贯彻到全身,表现在举止上。“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阐述了学习时需要接近贤师,在内心对贤师心悦诚服,并能尊崇礼仪。所以材料二重在阐释学习的途径与方法。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1)“博学”,广博地学习;“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参省”,检查反省;“明”,明达。(2)“口耳之间,则四寸耳”,省略句,应为:“口耳之间(距)则四寸耳”;第二个“耳”,罢了;“曷”,怎么;“美”,使……美。【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材料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两个事例,通过类比得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结论,即圣人也是不断学习而成的。说明学习需要积累。“骐骥”与“驽马”,“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对比,突出坚持的重要性。“蚓”与“蟹”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心浮气躁。根据材料二“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可知学习要接近良师益友;根据“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可知学习要心悦诚服地受教于贤师;根据“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可知学习要尊崇礼仪。参考译文: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