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市长征中学2023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
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1题。(12分)
孔子表达的是守成的思想倾向。这种思想倾向肯定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强调历史
对于当下及未来的规范作用,侧重于维护社会生活的秩序性、稳定性、延续性。孔
子对于从夏商二代沿袭到周朝的礼乐制度高度礼赞,所表达的就是一种守成或传承
的态度。孔子的这种思想倾向,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思想史来说,长期盛
行的是“代圣人立言”,即使是最有创造力的思想家,比如朱熹,也要通过“集注
四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就政治史而论,数千年来,真正触及内核的政治
革新极为罕见,政治运作方式代代相袭,鲜有根本性的变化。譬如,从秦始皇开始
的“皇帝之下的三公制”一直到当代中国的“人代会之下的‘一府两院‘制",一
以贯之的政治结构似乎已经达到了“超稳定”的程度。
苏格拉底代表的则是批判的思想倾向。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缺陷、毛病;对于传统的
做法、普遍性的积习,绝不视为当然。这种具有批判精神、质疑性格的思想倾向从
苏格拉底后就一直流淌在西方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譬如,在中世纪,有哥白尼的
“日心说”对“地心说”的挑战;在资本主义革命时期,出现了洛克对于“君权神
授论”的驳斥;到了20世纪,早期的法兰克福学派也是以“批判理论”而著称
的。
苏格拉底坚守的质疑性格与批判精神,是他陷入不自由困境的重要根源。因为,这
样的坚守常常把他置于流行观念与大众趣味的对立面,因而会受到多数人的反对与
厌烦。然而,如果没有苏格拉底坚守的批判立场,整个社会就将缺乏自省自救的能
力,失去自我更新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以自己的不自由(死亡)作为
代价,为西方文化注入了自我省察、自我批判、自我革新的精神因子。
孔子的自由,源于他在年届七旬之后,终于为自己确立了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
整理者的角色。这种角色所承担的核心职责,就是承前启后,既总结、提炼人世间
的秩序,同时也为这套秩序赋予“意义”。孔子对“旧”文化的“守护”与整理,
既有助于民族精神的凝聚,更有助于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活。孔子晚年的文化劳
作,确实为中华民族规定了一种秩序与一套意义,从而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提供了一
颗最坚硬的内核。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相互对立的思想倾向,在现当代中国都处于相对贫困
的状态。一方面,在面对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要么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要
么彻底倒向另一边,认为只有儒家学说才能救中国、才能救人类。在这种非此即
彼、看似坚定的立场背后,实际上是生硬、武断、简单化,是对传统文化的轻慢。
另一方面,在面对社会现实的时候,我们更缺乏足够的批判意识与质疑性格。如果
没有苏格拉底式的批判精神,无论是一个小邦还是一个大国,都可能在浑浑噩噩的
状态下一直酣睡下去,不知东方之既白。
8.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历代的政治变革,可以说都是基本上没有触及制度核心的变化。
B.苏格拉底之后西方的许多思想观点与潮流,都受到其批判精神的影响。
C.苏格拉底的质疑性格与批判精神,能促使人们自省、自救,自我更新。
D.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守成”态度,而夸大儒学的作用则有违批判精神。
9.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孔子“守成”的思想的一项是
A.孔子对于从夏商二代沿袭到周朝的礼乐制度高度礼赞。
B.朱熹通过“集注四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C.秦始皇实行的“皇帝之下的三公制”
D.中国从古到今一以贯之的“超稳定”政治结构。
10.文章从哪些方面说明了孔子和苏格拉底代表的是两种“相互对立的思想倾
向”?请分点列出。(3分)
11.根据文意,在现当代中国,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孔子与苏格拉底两种互相对立的
思想倾向?(3分)
参考答案:
8.D(无论是历史虚无主义,还是夸大儒学的作用,其实都是“对传统文化的轻
慢”,都否定了孔子的“守成”态度。)
9.C(原文第二段表述的意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皇帝之下的三公制”一直到当
代中国的“人代会之下的‘一府两院‘制",政治运作方式鲜有根本性的变化,这
体现了孔子“守成”思想的影响。并非“皇帝之下的三公制”体现了“守成”思
想。)
10.①对历史的态度:孔子强调传承,苏格拉底则经常质疑。②对现实的态度:孔
子侧重于维护现实社会生活的秩序性、稳定性、延续性,苏格拉底则批判现实生活
中的缺陷、毛病。③对后世的影响:孔子使后世思想趋于保守,政治稳定;苏格拉
底鼓励了后世的质疑和批判精神。[3分。答对1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11.①在面对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需要孔子的守成态度;②在面对现实时,我们
需要苏格拉底的批判精神。③这两种思想倾向虽然对立,但对于一个民族的传承和
发展来说,都能起到有益的积极的影响。[3分。答对1点给1分,意思对即
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全域旅游是什么?就是把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旅游目的地来建设。简单点说,
就是处处可游的“大旅游”。旅游行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全域的图景日渐清晰。“旅游
+”是实现全域旅游的一大核心路径。选择“旅游+”,使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文
化、医药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共融共生,带来各种旅游产品的丰富多彩,较好满足了游
客知识获得、文化感知、休闲娱乐等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更为重要的是,“旅游
+”的产业融合,将实现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融合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增加
旅游综合消费,摆脱门票经济依赖,既为旅游业自身发展拓展了空间,也为带动其他产业
提供了动能,为整个经济结构调整注入了活力。
当然,转向全域旅游,不能误认为是处处建景点、处处建宾馆饭店、处处建游乐设
施、处处建旅游综合体,盲目开发只会破坏旅游资源的整体性;也不意味着要放弃景点景
区,而是要搞得更好,更加科学、更显品质、更有特色。“临清风,对朗月,登山泛水,
意酣歌。”每一位游客都希望有个诗意的出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全域发
力,让人们感受到快乐、幸福和有尊严,旅游产业才更有生命力。
(摘自商场《旅游升级需要“全域”发力》,《人民日报》2017年5月3日)
材料二
2067.2016中国旅游产业总收入及同比增长率
"窗市场规模(万亿元)。同比增长率%
2008-2019年中国在线度假旅游交易规模预测
圈交易规模(亿元人民币)。增长率
(数据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推动全域旅游发
展做出部署,就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意义等,新华社记者22日采访了文化和旅游部党
组副书记、副部长李金早。
李金早表示,随着旅游消费不断升级,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
展的需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旅游业综合管理滞后、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等问
题,要求相关部门创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促进
旅游业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
李金早说,指导意见的发布,标志着全域旅游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大众旅游时代
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的一次新提升。以全域旅游为载体,推动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旅游产
业融合发展、旅游公共服务优化、发展成果共建共享,有利于提升区域旅游业的整体实力
和综合竞争力,是旅游业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
(摘自齐中熙、叶吴鸣《推动全城旅游进一步发展》,《光明日报》2018年3月23
日)
材料四
网络订票遭遇捆绑,网络订房被无故取消,网络订车被中途倒客……这些都是消费者
选择线上旅游产品时会遇到的不合理待遇。近年来,线上旅游因便捷快速成为越来越多消
费者的选择,但也因为经营主体复杂、维权追溯渠道不畅成为旅游乱象集中的重灾区。
5月下旬,按照云南省进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的有关决策部署,全省工商和市场监管
部门开展旅游购物场所集中整治行动。针对线上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工商部门重拳
出击,紧盯其中存在的不合理低价游、虚假宣传、“霸王条款”、刷单炒信等突出问题开
展集中整治。
(摘自朱丹《云南:全面规范线上旅游》,《云南日报》2018年6月18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旅游行业必须转型升级,处处可游的全域旅游则是其发展的方向,但是全域旅
游不等同于全域范围内处处建景点、宾馆和游乐设施。
B.从材料二可以看出,2007〜2016年我国旅游产业总收入一直在增长,并且增幅喜人,
2008年以后年份的同比增长率都达到两位数。
C.从材料二可以看出,2008〜2016年我国在线度假旅游规模逐年上升,但此后在线旅游
的增长势头将越来越弱,游客将会远离在线旅游。
D.根据对李金早的采访,可知当前旅游消费不断升级,而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相对落
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旅游的美好需要。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坚持“旅游+”的全域旅游发展方式,有利于增加旅游综合消费,拓展了旅游业的发展
空间,这样旅游业可以由门票经济向其他产业转型。
B.“临清风,对朗月,登山泛水,意酣歌”,这是古人表达游览的乐趣,如今转向全域
旅游,游客面对美景,有个诗意的出行,也会感到快乐。
C.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是顺应时代潮流之举,也是
对全域旅游的正式官方定位,有助于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D.线上旅游虽给我们的旅游带来一些便捷,但也可能遇到一些不合理待遇,云南省相关
部门针对线上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了集中整治活动。
6.如何推动全域旅游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4.C5.A
6.①坚持政策引导,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旅游
公共服务优化、发展成果共建共享。②坚持“旅游+”,使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共
融共生,全面满足游客在知识获得、文化感知、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
需求。③规范线上旅游,对旅游市场秩序进行整治,积极维护消费者权益。(意思对即
可)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能力。解答本类题目,学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
容,最后进行一一比对,选出答案。C项,,“此后在线旅游的增长势头将越来越弱,游
客将会远离在线旅游”错误,选项推断有误,从材料二可以看出,2017年以后虽然在线旅
游的同比增长率平稳下降,但交易规模是在上涨,就说明在线游客还是会越来越多。故选
Co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
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这样旅游业可以由门票经济向其他产业
转型”错误,曲解文意,材料一只是说“‘旅游+'的产业融合……有利于增加旅游综合
消费,摆脱门票经济依赖,既为旅游业自身发展拓展了空间,也为带动其他产业提供了动
能”,不能简单转述为向其他产业转型。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本题是非连续性文
本阅读,解题时要审清题干,找出关键词语,把握答题方向;然后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
文章内容大意,理清要点,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或段落,并将需要的信息进行筛
选整合概括。最后归纳要点分点作答。从材料一中“‘旅游+'是实现全域旅游的一大核
心路径。选择'旅游+’,使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文化、医药等相关产业深度融
合、共融共生,带来各种旅游产品的丰富多彩,较好满足了游客知识获得、文化感知、休
闲娱乐等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可知,推动全域旅游健康发展可以从“旅游+”的
意义和将要取得的效果入手作答;从材料三''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促进全域旅
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可知,推动全域旅游健康发展要有政策引导,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副
书记、副部长李金早接受采访时表示,“要求相关部门创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旅游综合
改革,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促进旅游业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
变”,整合出答案,推动全域旅游健康发展,要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体制机制创新;
“以全域旅游为载体,推动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旅游公共服务优化、
发展成果共建共享”,整合出答案,推动全域旅游健康发展,要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旅游公共服务优化、发展成果共建共享。材料四说“消费者选择线上旅游产品时会遇到的
不合理待遇”,“经营主体复杂、维权追溯渠道不畅成为旅游乱象集中的重灾区”,可知
推动全域旅游健康发展,要规范线上旅游,“全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旅游购物场所
集中整治行动。针对线上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工商部门重拳出击,紧盯其中存在
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可见推动全域旅游健康发展,还要对旅游市场秩序进行
整治,积极维护消费者权益。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
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
答题技巧:
①通读材料,阅读文字材料,概括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读懂图表。通过分析、比较、综
合找准话题,探究材料之间的联系,明确不同点,找准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
共同点,从而归纳文本的主要内容及文本主题。
②整合文本重要信息,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
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归纳整合;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
比较选项和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
果等问题。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在反映客观事物时,不仅感知当时的直接作用于主体的事物,而且还能在头脑
中创造出新的形象,即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这种特殊的心理能力,称为想象。
想象这种心理能力,是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退步发生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
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想象中存在着,
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正由于人有这种想象的能力,人的有目的的创造性劳动才成为可
能。
想象与记忆有密切的联系。没有记忆就没有想象,想象凭借着记忆所供给的材料
进行活动。它是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也是过去经验中已
经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的过程,所以,它虽然具有很大的创造的性质,但实
质上仍是对现实反映的一种特殊形式。人不能想象在客观世界中没有任何客观根据的事
物。不管是人首蛇身或神话世界,都只是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在头脑中的特殊的组合。想象
具有形象的特点,井经常与人们实践活动中的一定的需要、愿望和情感相联系。
想象是一个具有广阔内容的心理范畴。但是艺术创作、艺术欣赏活动的想象,与
科学的想象是有区别的。审美中的想象,包括观赏风景的各种审美活动中的想象,区别于
工程设计等科学研究中的想象的特征之一,是不带直接的功利目的,并伴随着爱或憎等等
情感,与情感互相作用着。例如杜甫的《对雪》中的名句,“瓢弃樽无济,炉存火似
缸”,瓢里没有酒且不说,分明没有火而又觉得炉中似乎有火,这种幻觉的产生,是诗人
发挥想象的结果。而这种想象活动的引起,既与他的记忆相联系,也是此时此地的诗人感
到孤独和贫困的情绪状态所促成的。制造火炉的设计当然也需要想象,但它恰恰不满足于
构成幻象,而是紧紧和怎样才能发热的功利目的结合着。
按照想象内容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前人把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
和创造性想象两类。再造性想象是主体在经验记忆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再现出客观事物的
表象。创造性想象则不只是再现现成事物,而是能创造出新的形象。不论是艺术创作还是
艺术欣赏.一切审美活动总需要有所发现,有所增添,才能产生新鲜的愉快的感受,所以
它经常总是既熟悉叉不熟悉的,是再造性想象与创造性想象的结合和统一。
人们的想象活动与他的生活教养、经验密切相关。各种形式的想象是建立在人类
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础上的,是社会生活的复杂联系的能动的反映。想象是能动的,
却不是纯主观性的;是自由的,却不是任意性的。想象,不论自觉或不自觉,总是受客观
对象本身要求的规定和制约。它曲然地指向一定的方向,这样才能达到对对象的审美素质
的真正把握。
(摘自王朝闻主编《美学概论》)
1.下列不属于想象这种心理能力“特殊”之处的一项是
A.能即时感知直接作用于主体的客观事物。
B.能在头脑中创造出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C.在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进而创造新的形象。
D.在头脑中将过去经验中已有的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组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想象是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逐步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特有的心理能力.正是因为有了
这种能力,人才可能去从事有目的的创造性劳动。
B.现实中的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留下了记忆,人常出于某种愿望或情感的需要,将这些
记忆中的材料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形象,这就是想象。
C.从事艺术创作和进行艺术欣赏都离不开想象,这种想象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而是
伴随着爱或憎等情感的活动,与情感相互作用。
D.对杜甫创作《对雪》中诗句的心理分析,既阐释了艺术想象的特点,又论说了科学
想象与艺术想象的区别,深入浅出,形象易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在已有经验记忆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再现出某种事物的表象,这就是再造性想
象,这种想象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都相对较弱。
B.创造性想象不是再现头脑中已有的现成事物的表象,而是能创造出新的形象,在审
美活动尤其是艺术创作中就经常要用到这种想象。
C.想象实际上是人对社会生活的复杂联系的能动反映,与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它
是建立在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础之上的。
D.想象虽然是能动和自由的,但却不是纯主观和任意的,它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受着客
观对象本身要求的规定和制约而指向一定的方向。
参考答案:
1.A(这是感知,不是想象。)
2.D(对杜甫创作《对雪》中诗句的心理分析并没有论说“科学想象与艺术想象的区
别”。)
3.B(创造性想象是在再造性想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不能用“不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文中三个“口”为考查而设)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
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口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
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
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夸I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
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渝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
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口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
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
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
“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
耳。”到家,辞口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惹
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
或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
遂考竟②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日:“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
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
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
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
志•华佗传》)
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5.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沛相陈珪举孝廉举:推荐
B.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宥:宽容
C.太祖苦头风苦:痛苦
D.佗亦不强,索火烧之强:勉强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项是
()(3分)
①□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②乃多受其货口不加治
③辞口妻病,数乞期不反
A.①其②于③之B.①以②而③之
C.①其②而③以D.①以②且③于
7.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B.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C.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D.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
都不接受,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
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退还财物走掉了,还留下
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曹操让华佗专为自己医治头痛病,后来华佗回家,迟迟不肯再来。曹操很生气,认
为华佗不愿为自己根治头痛病,把他抓起来马上杀了。
9.根据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3分)
②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4分)
(2)在文章中找出两个表现华佗医术高明的例子。(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参考答案:
5.C(“苦”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应解释为“为……所苦,或感到痛苦”)
6.C
7.B
8.B(A.从“以医见业,意常自悔”这句话可以看出华佗还是常常产生后悔之情的;C.
华佗并没有退还财物,而是故意丢下郡守这个病人,自己跑开来激怒他;D.华佗是在狱中
拷打致死的。)
9.(1)①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3分)
(“出”1分,“活”1分,语意连贯1分)
②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
逮捕押送他回来。
(“若”1分,“信”1分,“收”1分,语意连贯1分)
(2)(3分)①华佗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病人服下药后离开后就痊愈
了;
②如果病人需要,华佗也不过灸疗一两个穴位,病人病痛就应手消除了;
③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华佗的“麻沸散”,一会
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华佗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人很快就能康复;
④病患如果在肠中,华佗就为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药膏,四五
天后,病人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
⑤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
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呕吐几升黑色的
血,病就好了。
⑥曹操的爱子曹冲病危,曹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
了。”
(答对1点给1分,答对2点给3分,答案不在以上范围之内的,只要是表现华佗医术高
明的事,例就可以给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沛国相陈圭
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
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年的容貌。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
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
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病痛就应手
消除。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
如果到了,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
患集结郁积在体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他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
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
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药膏,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
To
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
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赶捕杀华
佗。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几升黑色的
血,病就好了。
华佗的卓绝医技,大都像这些。曹操听说了,就召唤华佗来。曹操为头痛病所苦,每当发
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华佗只要针刺鬲这个部位(膈俞穴),病随手就好了。不过
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封建社会医生被视为
“贱业”)。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生病很沉重,让华佗专为他看病。华佗说:“这病
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于
是说:“刚收到家信,正要短期回家一趟呢。”到家后,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
回来。曹操多次写信召唤,华佗还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华佗妻
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
于是用传车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核实证据,本人服罪。荀豉向曹操求情说:“华佗
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
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把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
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取火
来把书烧掉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头痛病没有好。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种病。这小
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这办法来使自己显得重要。可是我不杀掉这小子,他
也终究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等到后来他的爱子仓舒(曹冲的字)病危,曹操才感叹
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
略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共8分,每小题2分
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
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
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
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7.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B.又欲肆其西
封(肆:扩张)
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成功)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
侵损)
8.下列加点的字与“夜缱而出”的“夜”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B.吾得兄事之
C.越国以鄙远D.从郦山下,道芷
阳间行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10.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
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了歉。
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
D.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仁义和明智。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②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参考答案:
7.C(渡过河)
8.C(ABD是名词作状语;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把……作为边邑)
9.D(夫人:那个人;其实:它的果实;行李:出使的人)
10.B(深明大义,为拯救郑国于危难之中)
11.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几次用眼光示意项
羽,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羽,项羽沉默着没有反应)
②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秦王有虎
狼一样大的野心,杀人的时候害怕不能杀尽,处罚人的时候害怕刑法不够严酷,天下的百
姓都背叛他)
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
知道是困难的)
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3分)
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
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
酒于前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日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痛顿愈。
(《晋书》)
参考答案:
于时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於前处/谓客曰/酒
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痛顿愈
(错两处扣1分)
翻译:乐广曾经有一个极为亲密的朋友,很长时间没有来了。乐广问他原因来。客
人回答说:“上次在你这儿玩,你请我喝酒。我正要喝的时候,突然看见杯中有一
条蛇,当时心里甚为厌恶。喝下去以后,我就病倒了。正当那个时候,乐广家里
的墙壁上挂着一支弓,那弓上用油漆画了一条蛇。乐广心里猜想客人所见杯中的
蛇,也许就是这支弓的影子。于是重倒了一杯酒,放在原先的位置上,问客人
道:“你在这酒中有没有看见什么?”客人回答说:“我所看到的,同上次见到的
一样。”乐广就向客人讲明了原因,使他明白杯中的蛇不过是弓的倒影。客人心中
的疑团一下子解开了,久治不愈的毛病不久就好了。
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尼泊尔震后游客废墟前自拍被指麻木不仁
据美国《赫芬顿邮报》27日报道,加德满都达拉哈拉
塔在地震中坍塌,救援人员已在废墟中找到180具遗体。命运多舛的达拉哈拉塔始建于
1832年,曾在1934年的特大地震中被毁,于1936年重建。与忙碌的救援工作者形成鲜明
对比的是,大量前来看热闹的“游客”聚集在废墟前,争相与达拉哈拉塔的断壁残垣“合
影留念”。
尼泊尔“震后游客”被媒体曝光后,各国网民纷纷留言谴责自拍者。
美国《华盛顿邮报》评论称,“麻木不仁的游客”其实是一种全球现象。美国一
些媒体有时也会通过让自拍游客“露脸”的方式发出警示:今年3月底,纽约市发生燃气
大爆炸,7名女性在爆炸现场举起自拍杆,兴高采烈地合了一张影。事发后第二天,美国
《纽约邮报》将7人自拍的现场图片刊登在头版头条。
(据2015年04月29日《环球时报》)
(1)上面文字中画线的句子属于消息的部分。(1分)
(2)你是否赞同媒体曝光“麻木不仁的游客”的自拍露脸照的做法?试写一则短
评。(5分)
答:
参考答案:
(1)背景
(2)【要点提示】
赞同。“震后游客”对紧张的救援视而不见,却忙于自拍“合影留念”,他们的行为
无异于见死不救,缺乏人性。这种“游客”实为看客,对这种麻木不仁、漠视生命的人就
应该曝光,一来警示、惩戒其本人,让其知错反省,二来也可以提醒其他民众,加强公德
意识,进而提升广大民众的文明素养,三来也彰显了媒体的社会责任。
不赞同。游客废墟前自拍的行为固然不妥,媒体有责任报道此类事件,以善意提醒、呼吁
游客文明出行,但曝光“麻木不仁的游客”的自拍露脸照的做法也欠妥,因为这样做不但
侵犯了这些游客的隐私和肖像权,而且会对他们造成身心的伤害,可能对他们今后的生活
带来严重的困扰。
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图腾”信仰是古代大自然信仰及动物信仰发展起来的一种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2968.2-2024集成电路电磁抗扰度测量第2部分:辐射抗扰度测量TEM小室和宽带TEM小室法
- 设备设施维修简单的合同
- 的美好的早安心语语录49条
- 儿童体育游戏教案
- 简短教师辞职信范文
- 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 《南方地区》课件
- 【初中数学课件】北师大版分解因式法课件
- 自然风景区沉浸式夜游休闲旅游度假景区总体规划案【旅游】【文旅】【景区规划】
- 机械设计课件
- 上海家政行业报告
- 2024年中粮集团中粮贸易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影视拍摄服务类标书之服务承诺书
- 《健康教育学》12-环境与健康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课件
- 职业生涯规划军人
- 2024公基常识试题及答案解析(980题)
- 《新时代高职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标准
- 《酒精性心肌病》
- 中医康复职业生涯规划
- 夜班人员的补贴和福利政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