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生物一模试题汇编1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_第1页
2023年高考生物一模试题汇编1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_第2页
2023年高考生物一模试题汇编1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_第3页
2023年高考生物一模试题汇编1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_第4页
2023年高考生物一模试题汇编1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023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13.如图所示,在有髓神经纤维上,具有较厚的髓鞘,每

间隔1毫米左右髓鞘中断,在两段髓鞘之间是无髓鞘的部分,称为郎飞氏结,其电阻要比有髓鞘部分小得

多。在神经冲动传导时,局部电流可由一个郎飞氏结跳跃到邻近的下一个郎飞氏结,这种传导方式称为跳

跃传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轴突髓成

A.跳跃传导方式极大地加快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

B.参与构成髓鞘的细胞是具有支持、保护等功能的特殊神经元

C.兴奋传导至郎飞氏结部位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D.有髓鞘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随传导距离的增加,兴奋强度会下降

【答案】A

【解析】

【分析】1、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是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辅助作用,二者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

(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详解】A、郎飞氏结的电阻较小,在冲动传导时,局部电流可由一个郎飞结跳跃到邻近的下一个郎飞氏

结,该传导称为跳跃传导,郎飞氏结的形成极大地加快了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A正确;

B、参与构成髓鞘的细胞是具有支持、保护等功能的神经胶质细胞,B错误;

C、兴奋传导至郎飞氏结部位时,Na+内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C错误;

D、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具有不衰减性,因此兴奋强度不会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D错误。

故选Ao

(2023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23.运动性横纹肌溶解征是指过度运动致使体内横纹肌细

胞缺血、缺氧并发生破损,大量的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内容物释放进入内环境,引起代谢紊乱或脏器功

能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运动过程中部分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I)剧烈运动时,缺氧导致横纹肌细胞,机体出现肌肉酸胀现象。

(2)运动时横纹肌细胞对能量的需求增加,[Y]激素含量增加使糖类等物质的分解加快。由于糖

类等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过度运动可引起肌肉高热,体温升高,使某些酶活力增加,

导致横纹肌细胞溶解、坏死。

(3)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进入内环境后,导致内环境渗透压的变化是,引发[Z]激素含量升高,

使患者尿量_____o肌红蛋白一方面会堵塞肾小管,另一方面会对肾小管产生毒性作用,患者可能出现急

性肾衰竭。

(4)结合运动性横纹肌溶解征的成因,提出参与体育运动时有效预防该病症发生的2点措施o

【答案】(1)无氧呼吸产生并积累大量乳酸

(2)①.甲状腺②.以热能形式散失

(3)①.升高②.减少

(4)避免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剧烈运动,运动前后都应充分休息;避免在高温炎热的环境中进行体育

运动,可选择凉爽的早晨或傍晚,有利于身体散热;在运动过程中充分补充水、无机盐及维生素等,保证

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稳态

【解析】

【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接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信号,分泌促甲状

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的分泌功能。X是促甲状腺激素,Y是甲状腺激素,Z是抗利尿激素。

【小问1详解】

剧烈运动时,横纹肌细胞因缺氧而导致无氧呼吸增强,产生的乳酸积累而导致机体出现肌肉酸胀现象。

【小问2详解】

Y是甲状腺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物质氧化分解。糖类等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

散失,因此过度运动可引起肌肉高热,体温升高,使某些酶活力增加,导致横纹肌细胞溶解,坏死。

【小问3详解】

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进入内环境后,会增大内环境渗透压,引发[Z]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促进肾小

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患者尿量减少。

【小问4详解】

运动时横纹肌细胞对能量的需求增加,细胞代谢加快,释放的热量增加,过度运动可引起肌肉高热,体温

升高,使某些酶活力增加,导致横纹肌细胞溶解,坏死。因此为有效预防该病症发生,需避免进行高强度、

长时间的剧烈运动,运动前后都应充分休息;避免在高温炎热的环境中进行体育运动,可选择凉爽的早晨

或傍晚,有利于身体散热;在运动过程中充分补充水、无机盐及维生素等,保证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的

稳态。

(2023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一模)13.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一直以来,针对AD的

研究都是以神经元为主。2022年8月初,Amit团队和SChWartZ团队在AD中发现了一类“疾病相关的神经

胶质细胞(DOLS)”,并比较了不同年龄段野生型和AD模型小鼠中的DoLS的占比,结果如下图。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φ3O

κπ

卬o

次2

醛o_

31-

Oo

aπ■I■L

■_■

模鼻(月)

54

1024

A.该病患者受到刺激导致大脑皮层产痛觉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B.神经系统中多数为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到辅助作用

C.实验结果表明DoLS在AD模型小鼠细胞中的占比随年龄增大面上升

D.通过鉴定DOLS的特征基因产物,可能为AD的治疗提供潜在的靶点

【答案】A

【解析】

【分析】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以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

2、“胆碱能神经元”是一种能合成乙酰胆碱,并在兴奋时能从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传出神经元。目前认

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

【详解】A、该病患者受到刺激导致大脑皮层产痛觉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

A错误:

B、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大约是神经元的50倍,B正确;

C、据图可知,随着AD模型小鼠年龄的增大,DoLS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增加,C正确;

D、表中结果说明DoLS可能与AD有关,则通过鉴定DoLS的特征基因产物,可能为AD的治疗提供潜

在的靶点,D正确.

故选Ao

(2023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一模)14.临床研究证实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与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呈正相

关。肝脏是人体进行胆固醇代谢最重要的器官,肝细胞表面有TSH受体,TSH可以通过信号转导促进胆

固醇的合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参与TSH分泌的调节

B.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往往伴随有血胆固醇浓度的升高

C.TSH通过血液运输,其靶细胞的种类远比甲状腺激素的少

D.在动物的肝脏细胞中还能发生葡萄糖和糖原的相互转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

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详解】A、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

体,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参与TSH分泌的调节,A

正确;

B、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由于负反馈调节,患者中TSH浓度较低,因此该患者中血胆固醇浓度的降低,

B错误;

C、激素释放后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TSH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而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人体

全部细胞,C正确;

D、在动物的肝脏细胞中,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肝糖原,肝糖原也可以分解为葡萄糖,故在动物肝脏细胞中

可发生葡萄糖与糖原的相互转化过程,D正确。

故选Bt,

(2023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一模)23.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是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来自五大洲的32支球

队进行了激烈的对抗,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体内进行了生命活动的调节。回答下列问题:

(1)比赛中,足球运动员骨骼肌细胞产生的热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机体在大量排汗维持

体温恒定的同时,也会(填“促进”或“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以减少尿液的形成。

(2)足球运动员在奔跑抢球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葡萄糖,胰岛A细胞分泌的(填激素名称)

参与了维持血糖含量稳定的调节。

(3)德国队小组赛未能出线,有些球迷产生消极情绪,甚至有抑郁倾向。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脑内的5-

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的含量不足以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临床上使用的抗抑郁症药物“普鲁扎克”

可选择性地抑制对5-羟色胺的回收,使得处的5-羟色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有

利于神经系统活动的正常进行。

(4)有研究表明:抗抑郁症药物“普鲁扎克”作用于脑内,它的副作用有失眠、焦虑、头痛等。请以抑郁模

型大鼠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来探究抗抑郁症药物普鲁扎克最佳使用剂量。(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答案】(1)①.代谢产热##氧化放能##氧化分解②.促进

(2)胰高血糖素(3)①.突触前膜②.突触间隙

(4)配制一系列等浓度梯度的普鲁扎克,分别处理多组实验大鼠,一段时间后,检测并比较各组实验大

鼠的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和观察各组小鼠状态

【解析】

【分析】I、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胰岛素能够抑制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并促进细胞利用葡萄糖、或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或转化成脂肪和非必

需氨基酸.当血糖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该激素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

的转化。

2、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T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一下丘

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T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T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T尿量减

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3、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小问1详解】

足球运动员的骨骼肌细胞会产生很多热量,这些热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机体在大量排汗维持

体温恒定的同时,也会促进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以减少尿液的形成。

【小问2详解】

足球运动员在奔跑抢球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葡萄糖,血糖降低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升高。

【小问3详解】

为减轻抑郁症,临床上常使用抗抑郁症药物作用于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之间的

接触部位突触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抗抑郁症药物普鲁扎克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

收,使得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从而有利于神经系统活动的正常进行。

【小问4详解】

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探究“抗抑郁症药物普鲁扎克的作用''则实验的自变量为普鲁扎克的浓度。实

验设计思路及预期结果:配制一系列等浓度梯度的普鲁扎克溶液,分别处理多组实验大鼠,检测并比较各

组大鼠状态,若普鲁扎克达到某一浓度时,实验大鼠的载体无异常的前提下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最大,

则此值为普鲁扎克最佳使用剂量。

(2023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一模理综)4.科学家以果蝇为研究对象揭示了“被热醒”的原因。研究发现夜间环

境温度升高时,果蝇的AC神经元感知温度变化产生兴奋。该信号通过神经传导,最终抑制脑间PI神经元

的活动(Pl的功能相当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从而促进夜晚觉醒,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Pl神经兀

A.递质CNMa与CNMa受体结合可使Pl神经元相应的膜发生Na+内流

B.若某药物能促进突触间隙中CNMa的分解,则可降低高温对夜晚睡眠质量的影响

C.AC神经元接受高温刺激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D.Pl相当于哺乳动物的脑干

【答案】B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

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化学信号),

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详解】A、根据题意“夜间环境温度升高时,果蝇的AC神经元感知温度变化产生兴奋。该信号通过神经

传导,最终抑制脑间PI神经元的活动”,因此说明CNMa为抑制性递质,递质CNMa与CNMa受体结合

不能使PI神经元相应的膜发生Na+内流,A错误;

B、若某药物能促进突触间隙中CNMa的分解,则可导致CNMa对PI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减弱或不会受到

抑制,不会导致夜晚觉醒,即可降低高温对夜晚睡眠质量的影响,B正确;

C、由于兴奋在反射弧上是单向传递的,因此在体内的神经纤维上兴奋是单向传导的,即AC神经元接受

高温刺激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C错误;

D、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不是脑干,因此Pl相当于哺乳动物的下丘脑,D错误。

故选B0

(2023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一模理综)8.垂体和下丘脑发生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现有甲、乙两人

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通过给两人注射适量的某种物质,分别测定每个人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

30min的TSH浓度来鉴别病变的部位是垂体还是下丘脑。测定结果如下表。

TSH浓度(mU∕L)

组别

注射前30min注射后30min

健康人930

甲229

乙12

(1)该实验中,给两人注射适量的某种物质是(填“TRH”或“甲状腺激素”),理由是

(2)根据上述结果可以推测,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判断的依据是。

(3)某甲状腺癌患者切除甲状腺后,医生让该患者要终生服用甲状腺激素类药物,请分析其原因是

【答案】(1)①.TRH②.因为TRH会促进TSH的分泌,甲状腺激素过量会抑制TSH的分泌,而

健康人注射该物质后,TSH浓度升高,所以该物质是TRH

(2)①.垂体②.因为适量注射TRH后,垂体分泌的TSH水平并未明显恢复,所以乙发生病变

的部位可能是垂体

(3)因为甲状腺激素对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等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故该患者要终生服用甲状腺激素类

药物

【解析】

【分析】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可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就会反过

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这属于激素的反馈调节。

【小问1详解】

因为TRH会促进TSH的分泌,甲状腺激素过量会抑制TSH的分泌,根据表格中健康人注射该物质后,TSH

浓度升高(9→30),可知注射的该物质是TRH,而不是甲状腺激素。

【小问2详解】

乙注射前,TSH浓度低于健康人,而注射TRH后,TSH水平并未明显恢复,可知注射的TRH没有发挥作

用,即垂体异常。

【小问3详解】

因为甲状腺激素对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等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故该患者要终生服用甲状腺激素类药物。

(2023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一模)理综)5.现已发现两种与甲状腺相关的自身免疫

病一Graves病和桥本氏病。GraVeS病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其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桥本氏病患者

体内产生一种抗体,会攻击自身甲状腺细胞,导致甲状腺细胞死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高,后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低

B.前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高,后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低

C.两种病患者体内产生相应抗体的是不同种类的浆细胞

D.两种抗体都能与甲状腺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特异性结合

【答案】A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

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

【详解】AB、由于GraVeS氏病患者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作用效果与促甲状腺激素相

同,因此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故GraVeS病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

水平低;桥本氏病病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会攻击自身甲状腺细胞,导致甲状腺细胞死亡,分泌的甲状

腺激素减少,对垂体的抑制效果降低,故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多,A错误,B正确;

C、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故两种病患者体内产生相应抗体的是不同种类的浆细胞,C正确;

D、GraVeS病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其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能与甲状腺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特异

性结合:桥本氏病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会攻击自身甲状腺细胞,同样能与甲状腺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

特异性结合,D正确。

故选A»

(2023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质量检测(二))5.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承担了多种多样的功能,下

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供体器官的主要HLA和受体的不一致,会引发自身免疫病

B.可卡因会导致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减少,从而产生依赖性

C.静息时,神经细胞通过载体蛋白排出钾离子形成静息电位

D.饥饿时,肌肉细胞通过受体接受胰高血糖素信息将糖原分解

【答案】B

【解析】

【分析】1、突触小泡(神经递质)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一经过突触间隙一与突触后膜上受体

结合一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中,细胞内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经离子通道跨膜流动是不需要消耗

能量的,属于被动运输;而离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需要离子泵,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人供体器官的主要HLA和受体的不一致,会引发免疫排斥,A错误;

B、可卡因会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长期吸食可卡因会导致突触后膜对多巴胺的敏感性降低,

从而产生可卡因依赖性,B正确;

C、K+外流是通过钾离子的通道蛋白,K+外流导致形成了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C错误;

D、血糖浓度降低时,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D错误。

故选B。

(2023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质量检测(二))8.人在疲劳过度、精神紧张时可能出现换气过度综合征,患者

呼吸频率加快,吸入的氧气、呼出的二氧化碳都增加。该患者()

A.血浆CO2浓度升高B.副交感神经兴奋

C.肾上腺素分泌增多D.需要吸入氧气缓解症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

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

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减慢,但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

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详解】A、细胞呼吸释放CO2增多时,增加的二氧化碳大部分从肺部排出,另外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也可

使二氧化碳降低,因此血浆CO2浓度不会升高,A错误;

B、人在疲劳过度、精神紧张时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支气管扩张,患者呼吸频率加快,B错误;

C、患者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主要与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升高有关,C正确:

D、由题干可知,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吸入的氧气和呼吸的二氧化碳都增加,因此应让过度换气综合征患

者减少的吸入,D错误。

故选C。

(2023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质量检测(二))21.长期压力往往引起情绪失调甚至产生焦虑,同时免疫功能

有所降低。为探究免疫系统与长期压力导致焦虑之间的关系,我国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动物展开一系列

实验研究,以揭示长期压力导致焦虑的机制,并为开发缓解焦虑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一:科研人员以野生型小鼠(WT)和T细胞发育阻滞的突变体小鼠(RagrD为实验对象,进行“压

力一焦虑”电击模拟实验[小鼠放置室内2分钟后,进行足部电击刺激(ES),连续8天,每天5次,每次3

秒,共120秒,以模拟长期压力],然后将小鼠置于“旷场”装置中,用跟踪仪器跟踪记录小鼠在旷场中的活

动轨迹,电击模拟实验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足部电击刺激(ES)连续8天,

每天5次,每次3秒,共120秒

跟踪记录活动轨迹

WT或RagΓ~——1——>

012345678天

WT活动轨迹

进入中心区域行进入中心区域时间

走距离百分比(%)

行走距离(nɪ)百分比(%)

4018

30‹6

20-4

10-11112Wl

0.0

NHTESUNTESNTESNTESNTESNTES

WTRagJ-WTRagL-WTRagl^z^

(注:黑色线条表示小鼠活动轨迹,虚线框代表中心区域)

(1)对对照组小鼠进行的处理是:(NT)»

(2)WT小鼠在经受ES处理后很快表现出焦虑。其具体行为表现为。

a、活动能力增强,愿意运动

b、活动能力减弱,运动意愿减弱

c、身处“旷场”时常常贴着墙边打转

d、身处“旷场”时频繁穿越中心区域

(3)实验结果显示,RagH-小鼠经ES处理后(填“表现”或“不表现”)出焦虑。由此表明,长期压力

导致焦虑与免疫系统的T细胞有关。

实验二:为进一步探究长期压力导致焦虑与哪种T细胞有关,从下列选项中选取所需实验材料和操作,完

善两个实验组的方案。

实验材料和操作:

a、WTb、RagΓ'c,NT处理d、ES处理e、静脉注射抗CD4+T细胞抗体f、静脉注射抗CD8*T细胞

抗体

(注:①CD4+T细胞属于辅助性T细胞,CD8+T细胞属于细胞毒性T细胞。②抗T细胞抗体能特异性破坏

相应T细胞。)

实验方案(填写相应字母):

(4)实验组1:→→T跟踪记录活动轨迹及数据处理(同实验一)。

(5)实验组2:→→—跟踪记录活动轨迹及数据处理(同实验一)。

科研人员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压力导致焦虑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CD4÷T细胞。

实验三:科研人员采集ES处理的WT体内的CD4+T细胞,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现细胞膜受

损,绝大多数线粒体高度破碎。

科研人员进一步分别检测ES处理的WT、代谢紊乱非焦虑模型小鼠(TKo)的CD4+T细胞内线粒体代谢

产物变化,以及不同处理的WT血清中的相关代谢产物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血清中黄噂吟相对值

(6)已有研究表明,杏仁核在产生恐惧和持续焦虑中起着关键作用。结合实验一、二、三分析,长期压

力引起焦虑的机制可能是:

(7)基于以上研究,拟开发用于缓解焦虑的药物,请提出一个可行性思路:o

【答案】(1)不进行足部电击(刺激)

(2)b、c(3)不表现

(4)①.a②.e③.d

(5)①.a②.f③.d

(6)CD4+T线粒体中产生大量黄喋吟,细胞膜受损,线粒体破碎,黄喋吟释放到细胞外,(血清中黄喋吟

含量显著增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至大脑(并与脑区杏仁核的神经细胞上的受体结合)。

(7)抑制CD4+T细胞合成黄喋吟:减少CD4+T细胞分泌黄喋吟;阻止黄喋吟与脑区杏仁核的神经细胞上

的受体结合。

【解析】

【分析】实验一的目的是“探究进行足部电击刺激(ES)对野生型小鼠(WT)和T细胞发育阻滞的突变体

小鼠(RagrD的影响”,自变量为是否进行足部电击刺激和小鼠的类型,因变量为小鼠在旷场中的活动轨

迹、行走距离、进入中心区域行走的距离、进入中心区域的时间;实验二的自变量为小鼠体内保留的T细

胞的种类,因变量为小鼠在旷场中的活动轨迹、行走距离、进入中心区域行走的距离、进入中心区域的时

间。

【小问1详解】

根据实验及结果图示,并结合题意可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进行足部电击刺激(ES)对野生型小鼠(WT)

和T细胞发育阻滞的突变体小鼠(Ragl1-)的影响”,自变量为是否进行足部电击刺激和小鼠的类型,因变

量为小鼠在旷场中的活动轨迹、行走距离、进入中心区域行走的距离、进入中心区域的时间。对实验组小

鼠进行足部电击,故对对照组小鼠进行的处理是不进行足部电击(刺激)。

【小问2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WT小鼠在未接受ES处理时,小鼠活动轨迹分布较为均匀,身处“旷场’'时频繁穿越中心区

域,且行走距离、进入中心区域行走距离、进入中心区域的时间均较长;WT小鼠经ES处理后,小鼠的

活动轨迹紧靠“旷场”的墙边,行走距离有所减少,进入中心区域行走距离、进入中心区域的时间均明显下

降。故WT小鼠在经受ES处理后,b、活动能力减弱,运动意愿减弱;c、身处“旷场”时常常贴着墙边打

转,表现出焦虑的行为。

故选be«

【小问3详解】

由实验及结果图示可知,ES处理对RagH•小鼠的活动轨迹、行走距离、进入中心区域行走距离、进入中心

区域的时间几乎无影响,故RagH-小鼠经ES处理后不表现出焦虑。由此表明,长期压力导致焦虑与免疫

系统的T细胞有关。

【小问4详解】

实验为进一步探究长期压力导致焦虑与哪种T细胞有关,故自变量为小鼠体内保留的T细胞的种类,因变

量为小鼠在旷场中的活动轨迹、行走距离、进入中心区域行走的距离、进入中心区域的时间。由于RagH

小鼠的T细胞发育阻滞,其体内没有T细胞,故以WT小鼠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组1:给WT小鼠静脉注射适量的抗CD4+T细胞抗体,以特异性破坏小鼠体内的辅助性T细胞,再对

其进行ES处理,跟踪记录活动轨迹及数据处理(同实验一);

【小问5详解】

实验组2:给WT小鼠静脉注射抗CD8+T细胞抗体,以特异性破坏小鼠体内的细胞毒性T细胞,再对其进

行ES处理,跟踪记录活动轨迹及数据处理(同实验一)。

结果表明:在长期压力导致焦虑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CD4+T细胞。

【小问6详解】

由图示可知,ES处理后,ES处理的WT与TKO的线粒体代谢产物中黄喋吟的值明显高于腺喋吟和次黄

喋吟,血清中的黄喋吟相对值也显著增大,据题意“采集ES处理的WT体内的CD4+T细胞,用显微镜观

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现细胞膜受损,绝大多数线粒体高度破碎”、"杏仁核在产生恐惧和持续焦虑中起着

关键作用“,推测长期压力引起焦虑的机制可能是:CD4+T的线粒体中产生大量黄喋吟,细胞膜受损,线

粒体破碎,黄喋吟释放到细胞外,(血清中黄喋吟含量显著增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至大脑(并与脑区杏

仁核的神经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引起焦虑。

【小问7详解】

结合以上实验结论,可通过抑制CD4+T细胞合成黄喋吟、减少CD4+T细胞分泌黄嘿吟或阻止黄噂吟与脑

区杏仁核的神经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以开发用于缓解焦虑的药物。

(2023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2.某科研小组利用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设计实验研究神

经系统的功能,下列实验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实验处理实验结果分析

也坐骨神经神经细胞具有接受

A腓肠肌收缩刺激并传递兴奋的

------腓肠肌作用

(那坐骨神经

腓肠肌细胞是可兴

B腓肠肌收缩

奋细胞

------腓肠肌

兴奋在离体神经纤

(用坐骨神经

三定K、ɪ微电流传感器

C腓肠肌收缩,出现微电流波形曲线维上的传导是双向

-------腓肠肌的

(第—次一坐骨神经第一次刺激,腓肠肌收缩;第二次坐骨神经受刺激后

DW7≤⅛≡刺激,腓肠肌收缩,没有出现微电释放抑制性神经递

『理之——腓肠肌

流波形曲线质

第二次刺激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过程:轴突末端兴奋,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改变,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详解】A、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说明神经细胞具有接受刺激并传递兴奋的作用,即坐骨神经细

胞接受刺激,并将兴奋传递至腓肠肌,使腓肠肌做出应答,A正确;

B、刺激腓肠肌,腓肠肌自身发生收缩,说明腓肠肌是可兴奋细胞,即腓肠肌细胞可接受刺激并产生应答,

B正确;

C、刺激位于微电流传感器和腓肠肌之间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且出现微电流波形曲线,说明兴奋在

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即兴奋可传递至坐骨神经和腓肠肌,C正确;

D、先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后刺激腓肠肌,腓肠肌收缩,但没有出现微电流波形曲线,说明兴奋

不能由腓肠肌传向坐骨神经,即兴奋在突触处(神经肌肉接点处)的传递是单向的,D错误。

故选D。

(2023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11.糖皮质激素对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以及免疫功能起着

重要调节作用,是临床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刺激注:CRH——促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ACTH--------促糖皮质激素

神经系统

Iɪ)I

递质一►下丘脑三才垂体上肾上腺一►糖皮质激素

A.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的调节机理相同

B.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

C.切除垂体会使血液中CRH增多,糖皮质激素减少

D.使用一定量的糖皮质激素可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下丘脑分泌促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作

用于垂体,使垂体释放促糖皮质激素(ACTH),促糖皮质激素(ACTH)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分泌糖

皮质激素,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A、肾上腺素的分泌过程属于神经调节,不存在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髓质轴,A错误:

B、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高,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ACTH分泌减少,

肾上腺皮质的分泌功能减弱,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B正确;

C、CRH通过促进垂体分泌ACTH来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切除垂体,ACTH减少,反馈作用下糖皮质

激素减少,CRH分泌增多,C正确;

D、由题意可知,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D正确。

故选Ao

(2023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14.“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调节类似恒温器的调节,它的调

定点是顶定某一数值,如果体温偏离此值,则由反馈系统的调节使体温回到调定点。研究发现,调定点的

高低与下丘脑后部Na'和Ca?+的含量有关。为验证该观点,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用Na+浓度增高1倍、Ca?+浓度正常的溶液灌注猫下丘脑后部T猫的体温迅速升高;

实验2:用Na+浓度正常、Ca?+浓度增高1倍的溶液灌注猫下丘脑后部T猫的体温迅速下降;

实验3:用Na+和Ca?+浓度均增高1倍的溶液灌注猫下丘脑后部一猫的体温保持不变。

对上述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1中,猫的体温调定点上移,机体可能会出现寒战以增加产热

B.实验2中,猫体内的冷觉感受器会兴奋,同时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C.影响调定点高低的是Na+和Ca?+的相对含量,而不是绝对含量

D.上述实验需增加正常浓度的Na+和Ca?+的溶液灌注猫下丘脑后部的实验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

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

血管舒张。

【详解】A、实验I中猫的体温迅速上升,说明产热增多,此时体温调定点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机体可能

出现寒战以增加产热,A正确;

B、实验2中,猫的体温迅速下降,说明此时猫的体温调定点低于环境温度,热觉感受器兴奋,猫会通过

增加散热来降低体温,B错误:

C、由实验3可知,Na+和Ca?*的绝对含量升高,并未改变体温,但实验1和实验2中,相对含量改变,

改变了体温,故体温调定点的高低由相对含量决定而不是绝对含量,C正确;

D、为增加实验的严谨性,应增加正常浓度的Na'和Ca2'的溶液灌注猫下丘脑后部作对照实验,D正确。

故选B„

(2023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8.为了研究性激素在胚胎生殖系统发育中的作用,科学家

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家兔(性别决定为XY型)胚胎生殖系统分化前,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

当幼兔生下来之后,观察其外生殖器表现,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与肯送的是()

组别

外生殖器表现不做摘除手术进行摘除手术

处理

甲组雄性雌性

乙组雌性雌性

A.甲组幼兔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乙组幼兔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

B.手术摘除未成熟的组织依据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C.实验结果验证了发育出雌性器官需要来自组织提供的激素信号

D.若摘除甲组组织的同时给予适量睾酮刺激,则会发育出雄性外生殖器官

【答案】C

【解析】

【分析】性激素可根据雌雄不同,分为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雄性激素能够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雄

性生殖细胞的发生,维持雄性第二性征,同理雌性激素能够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雌性生殖细胞的发

生,维持雌性第二性征。

【详解】A、不做摘除手术甲组表现为雄性则性染色体组成为XY,一组表现为雌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X,

A正确;

B、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手术摘除未成熟的组织依据了实验变量控制中

的“减法原理”,B正确;

C、实验结果验证了发育出雄性器官需要来自组织提供的激素信号,C错误;

D、据实验结果可知,发育出雄性器官需要雄性激素的刺激,所以若摘除甲组组织的同时给予适量睾酮刺

激,则会发育出雄性外生殖器官,D正确。

故选C。

(2023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14.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人体在长期应激状态下容易出

现的一种胃肠道疾病,典型症状为腹痛、腹胀和排便频率改变等。皮质酮(CORT,一种激素)以及促炎

细胞因子增加可能是IBS发病的主要原因,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专肯考的是()

(+)肠道运动紊乱

长期应激一❷下丘脑ɪ垂体ɪ骨上腺皮质W肠黑慝乱

I传导.

相关神经中枢

副交加经一L.巨噬细胞卷煞冷一

乙酰胆碱释放细胞因子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CRH表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表示促

肾上腺皮质激索、CoRT表示皮质阴。

A.长期应激导致Ce)RT增加是神经一体液调节的结果

B.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促进巨噬细胞释放多种促炎细胞因子

C.CRH、乙酰胆碱等信息分子均需要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D.1BS的发生说明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机制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而下丘脑则是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枢

纽。

【详解】A、结合题图可知,长期应激作为一种刺激,引起下丘脑分泌CRH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CRH

作用于垂体促进ACTH的合成及分泌,ACTH促进肾上腺髓质合成分泌CORT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故长

期应激导致CORT增加是神经一体液调节的结果,A正确;

B、由题图可知,巨噬细胞能促进多种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而副交感神经则释放乙酰胆碱,抑制巨噬细

胞释放多种促炎细胞因子,B错误;

C、CRH属于激素、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两者均为信息分子,均需要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其调节作用,

C正确;

D、IBS是人体在长期应激状态下容易出现的一种胃肠道疾病,IBS的发生过程涉及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

免疫调节,说明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机制,D正确。

故选Bo

(2023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17.某同学在校运会百米赛跑中采用蹲踞式起跑,在“各就

位”、“预备”、“鸣枪”三个环节中,完成一系列起跑动作后冲出去。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听到枪声做出起跑反应,属于(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这个过程主要通过

系统进行调节。

(2)与安静状态相比,该同学在百米赛跑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的两个部分活动强弱的变化是。

(3)该同学在跑步训练时,为了增加通气量,常采用口鼻并用的方式呼吸。Cc)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因

素,其调节机理如图所示。

图中的“?,,处应填,参与上述调节过程的信息分子有。该同学跑步训练时可以有意识地调整

呼吸频率,原因是O

【答案】⑴①.条件②.神经

(2)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

(3)①.脑干②.CCh、神经递质③.高级中枢可调节低级中枢的活动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

传入神经(有神经节)一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一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小问1详解】

听到枪声的刺激是条件刺激,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形成迅速起跑的反应,所以是条件

反射。

【小问2详解】

百米赛跑过程中比较兴奋,所以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

【小问3详解】

调节呼吸的中枢在脑干,所以图中“?”处是脑干,参与呼吸调节过程的信息分子有CO2和神经递质。由于

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低级中枢,所以该同学跑步训练时可以有意识地调整呼吸频率。

(2023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10.EP(内啡肽)是一种内成性(脑下垂体分泌)激素,它能

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的止痛效果和愉悦感,等同天然的镇痛剂。一定强度的运动、

吃辣(科学证实辣是一种痛觉感受)、深呼吸也是分泌内啡肽的条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内啡肽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并为其它神经细胞提供能量产生愉悦的感觉

B.内啡肽分泌增加以消除吃辣引起的疼痛,“顺便”在人体内制造了类似于快乐的感觉

C.运动导致内啡肽分泌增加,内啡肽与毒品竞争受体,从而达到运动辅助戒毒的作用

D.坚持适量运动、引吭高歌能刺激人体产生内啡肽,有助于“轻松备考,心向阳光”

【答案】A

【解析】

【分析】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使靶细胞或靶器官原有的生理活

动发生变化;内啡肽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的止痛效果和愉悦感,一定强度的运动、

吃辣(科学证实辣是一种痛觉感受)、深呼吸也是分泌内啡肽的条件。

【详解】A、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使靶细胞或靶器官原有的生

理活动发生变化,EP(内啡肽)是一种内成性(脑下垂体分泌)激素,不能为其它神经细胞提供能量,A

错误:

B、据题意可知,内啡肽是一种内成性激素,它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的止痛效果

和愉悦感,吃辣是分泌内啡肽的条件,据此推测内啡肽分泌增加以消除吃辣引起的疼痛,“顺便”在人体内

制造了类似于快乐的感觉,B正确;

C、一定强度的运动是分泌内啡肽的条件,运动导致内啡肽分泌增加,内啡肽与毒品竞争受体,从而达到

运动辅助戒毒的作用,C正确;

D、内啡肽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的止痛效果和愉悦感,一定强度的运动、深呼吸

是分泌内啡肽的条件,因此坚持适量运动、引吭高歌能刺激人体产生内啡肽,有助于“轻松备考,心向阳

光”,D正确。

故选Ao

(2023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11.某同学在玩密室逃脱游戏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当受到剧

情中所扮演角色的惊吓时,会出现心跳加快、打寒颤、出冷汗、呼吸急促等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受到惊吓后,消化系统的各项功能将下降,肌糖原转化为葡萄糖加剧

B.该同学受到惊吓后,打寒颤使产热增加,出冷汗使散热量增加

C.密室里的细节储存进了某同学大脑皮层的某个区域,成为经验的一部分

D.该同学进入安全地点后,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使呼吸平稳

【答案】A

【解析】

【分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力口强,

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肾上腺素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兴奋性增高,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增多,

有利于通气;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

【详解】A、受到惊吓后,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减弱,消化系统的各项功能将下降,肾上腺素增加,

代谢增强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加剧,A错误;

B、机体正常情况下产热与散热相等,受到惊吓后,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增加,代谢增强,打寒颤使产

热增加,出冷汗使散热量增加,B正确;

C、密室里这一幕的细节储存在大脑皮层中的某个区域,成为经验的一部分,C正确;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该同学进入安全地点后,交感神经与

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使呼吸平稳,D正确。

故选Ao

(2023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12.药物“吠塞米”可使血压降低,下列对其生理作用的推测合

理的是()

A.使交感神经兴奋B.使心率加快

C使尿液量增加D.使主动脉收缩

【答案】C

【解析】

【分析】1、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

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