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高级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南充市高级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南充市高级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南充市高级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南充市高级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四川省南充市高级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测试

高2021级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命、审题人:叶茂郑秀梅)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①顾拜旦重视体育对于塑造人格的作用,他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期间的一次招待会上发表讲话说:“对于人生而言,重要的绝非凯旋,而是战斗。这意味着主要不是已经获胜,而是进行战斗。传播这些格言,是为了造就更健壮的人类—从而使人类更加严谨审慎而又勇敢高贵。”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顾拜旦强调比名次更为重要的人的“审慎”“勇敢”和“高贵”。而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一定能体会到顾拜旦的思想与儒家教化观念的一致之处。儒家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培养君子人格及人的社会责任感。孔子以“六艺”教人,这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与现代体育运动最具关联性的是“射”与“御”。

②相比于“御”,传统儒家对于“射”的讨论更为丰富复杂,一方面是因为射礼在礼仪活动中的地位更为重要;另一方面,“射礼”体现了许多为儒家所肯定的道德品质,从而成为人格培育的重要途径。在许多礼仪活动中,“射礼”都担负着重要的功能。但“射礼”在儒家礼乐活动中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其所承载的儒家道德理念。

③早期的人类文明都十分强调“勇敢”的德性,孔子将“智”“仁”“勇”视为“天下之达德”,这跟早期人类严酷的生存环境有一定关系。比如,《礼记聘义》在介绍“聘射之礼”时就点出这种礼节所包含的“勇”的特质。“聘义”是诸侯之间的通问修好之礼,这种礼仪活动,“非强有力者弗能行也”。因为这种礼节要从天刚亮的时候,持续到日暮。在和平时期,这些“勇敢强有力者”主要用之于礼仪,而当战乱时期,则要上阵作战,“用之于战胜则无敌;用之于礼义则顺治,外无敌,内顺治,此之谓盛德”(《礼记聘义》)。

④“射”就其仪式本身,就能展现一个君子的德行,《礼记射义》中说:“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射的仪式十分隆重,其挺直的身体形态和内心的专注,都是君子之仪表和内心状态的写照。而持弓矢时的审慎和沉稳才能让箭射中目标,这个过程也是君子动机和目标完美结合的体现。

⑤《礼记射义》甚至将“射礼”的过程誉之为“仁之道”,因为仁者必先正己,而射礼也要求射者先正诸己,然后才开始发射。如果射出的箭不能射中目标,既不会怨外在环境,也不会对胜过自己的箭手心存怨念,而是首先要反省自己什么环节没有准备得当,这也与君子反求诸己、不断内省的特质一致。射礼还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既可以考察其社交能力,也能从中观察其德行。

⑥然而,射礼与顾拜旦所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最为接近的,是对于“竞争”和“谦让”关系的描述,我们先来看《论语八佾》中的一句话:“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按照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解释,大射之礼,竞赛双方要三作揖然后才开始比赛。在朱熹看来,君子向来不与人争,若要有所争,那一定是参与射箭比赛。但比赛中,他一定会表现出从容谦逊的态度,而不是采取不当的手段去竞争胜利。

(摘编自高富贵、干春松《传统文化与奥运精神的融合--以“射礼”为例》,《光明日报》2021年7月17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体育赛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为比赛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战斗”更富有价值。

B.在培养君子人格方面,中国儒家教化观念和顾拜旦的一些体育思想有共通之处。

C.中国古代存在这样的情况,和平时期射礼用于礼仪活动,战争时御礼用于作战。

D.《论语》及朱熹注对竞争和谦让关系的理解,与顾拜旦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最接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借助求同思维,阐述了儒家“射礼”与现代体育精神在诸多方面的相通之处。

B.第二段文字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揭示传统儒家对于“射”的讨论更为丰富复杂的原因。

C.第四段引用《礼记射义》中的说法,意在阐释历练“射”这一素养的基本动作与流程。

D.结尾段采用辩证分析方法,阐述了君子对“竞争”与“谦让”时机的理解与把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体育有塑造人格的功能,而顾拜旦将“严谨审慎而又勇敢高贵”的人格看得很重。

B.“射”和“御”是儒家“六艺”中与现代体育运动最具关联性的方面,前者与其关联更为复杂。

C.射礼被誉为“仁之道”,因为君子通过射礼练习正己和反求诸己而铸炼仁的品格。

D.君子即便身处比赛之中,也定要表现出从容谦虚,因而不适于参加奥林匹克比赛。

1.C2.C3.A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和平时期射礼用于礼仪活动,战争时御礼用于作战”错误。第三段有“因为这种礼节要从天刚亮的时候,持续到日暮。在和平时期,这些‘勇敢强有力者’主要用之于礼仪,而当战乱时期,则要上阵作战”,其中“这种礼节”都是指“射礼”,可见选项偷换概念张冠李戴,将“御礼”误解为“射礼”了。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能力。

C.“历练‘射’这一素养的基本动作与流程”错误。原文第四段信息是“‘射’就其仪式本身,就能展现一个君子的德行,《礼记·射义》中说:‘……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可见意在论证该段第一句(观点句)“展现一个君子的德行”。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观点态度并结合文意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B.“前者与其关联更为复杂”错误。原文只是说“相比于‘御’,传统儒家对于‘射’的讨论更为丰富复杂”,选项扩展了范围。

C.“射礼被誉为‘仁之道’,因为君子……”错误。原文⑤段说“《礼记·射义》甚至将‘射礼’的过程誉之为‘仁之道’,因为仁者必先正己,而射礼也要求射者先正诸己,然后才开始发射”,可见选项偷换概念,遗漏了“过程”二字,另外原因提取错误,曲解文意。

D.“因而不适于参加奥林匹克比赛”错误。结合首尾两段“其中与现代体育运动最具关联性的是‘射’与‘御’”“在朱熹看来,君子向来不与人争,若要有所争,那一定是参与射箭比赛。但比赛中,他一定会表现出从容谦逊的态度,而不是采取不当的手段去竞争胜利”分析,可见参加奥林匹克竞赛者应该是“君子”,因为奥林匹克赛也反对采取不当的手段。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人类发射的近200个深空探测器中,绝大部分都是探测月球和火星的。月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也是最容易到达的天体。然而,因为月球的活动在数十亿年前已经终止,从其科学内容的丰富性来讲,并不十分吸引人。人类发现距离地球稍远的火星更接近地球的地质条件,甚至在某些低海拔的山谷中,在其正午时分,表面温度会上升到零度以上。从此,火星就成为了近40年来深空探测最主要的天体目标。迄今为止,人类发射到火星的探测器已经超过30个,有7次成功的着陆以及3次成功的表面巡视。然而,人类并没有忘记走向更远的深空。特别是最近10年来,人类对太阳系小天体的兴趣逐渐增加,试图发现地球上难以获得的稀有资源,并将其带回地球。

在太阳系所有的岩体类天体中,地球的引力场最大。因此,要达到离开地球所需的加速度也是最大的。100多年前,俄罗斯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经过计算,提出了第一、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的概念。进入深空的第一个技术挑战是脱离地球引力,即将探测器的速度从起飞时的0km/s,加速到11.2km/s的第二宇宙速度,这与火箭发动机及燃料有很大关系。

深空探测器在太阳系飞行的轨道,是受行星位置和其引力场影响的。因此,需要事先优化设计发射窗口和轨道。设计的目的一般有两个:一是做到燃料最省,二是做到尽快到达。为达到这两个目的,需要利用行星际中两个特殊的引力效应。一个是可以利用各天体之间的引力平衡点,探测器在该点受到的引力作用最小。在此处做变轨,可以做到最节省燃料。另一个可以利用的是特殊的引力效应,即借助天体的引力来加速。具体的做法是令探测器飞向需要借力的行星,并使其贴近行星飞过。在飞向行星的时候,行星引力将对探测器加速,在其达到与行星距离最近时速度达到最大。探测器会以这个速度飞离行星,尽管行星的引力会使其速度再减下来,但是剩余的速度仍然会高于其在进入行星引力场被加速前的速度。

探测器到达地外天体,比较容易的是进入其引力场,进行环绕探测和遥感成像探测。但是,如果需要着陆探测,甚至在其表面起飞并将样品带回地球,目前人类所掌握的技术并不成熟。

由于地外天体各不相同,分为无大气、有稀薄大气和有稠密大气3种。人类在地球上着陆和返回的经验,几乎无法在其他天体上直接应用,在地外天体上着陆和起飞都非常困难,目前人类所掌握的技术并不成熟。在没有大气的天体上着陆,无法使用降落伞减速,必须使用反推火箭,这将消耗较多的燃料。而从地外天体起飞,将样品返回地球,将耗费更多的燃料。

但在小天体上着陆与起飞是完全不同的技术。首先,由于小天体引力场非常小,甚至可以忽略,与其说在其上着陆还不如说是与其轨道交汇。因为无法借助其自身引力的力量,所以需要拥有非常精准的轨道设计和自动控制能力。其次,着陆时可以说是某种程度的碰撞,如果无法将探测器在相互接触的一刹那相互锚定,探测器将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很快弹跳起来。

第四个技术挑战是远距离通信。通讯距离越远,无线电波经过长距离传输,能量将会依据球面的面积与其半径的关系,也即与通信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扩散和衰减。因此,激光星际通信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其次,远距离通信会带来时间延迟,使得探测器必须具备自主判断和运行的能力,即高度智能化。

核能源的利用可以优化行星际飞行,核能源的火箭发动机可以在行星际飞行中对探测器持续加速,大大缩短飞行时间。其次,探测器在向外行星际飞行时,将逐渐远离太阳,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将逐渐增大。因此,研发小型核能发电机是必备技术。

最后,变轨、着陆、起飞都需要很多能源,即燃料的支持。最好的办法不是从地球上携带这些能源,而是在行星际中就地获取能源。这项技术将是未来人类能否更有效和大范围开发利用太阳系深空的必备技术。到目前为止,除了太阳能以外,人类还没有实现对任何太空资源的就地利用。

(摘编自吴季《深空探测的现状、展望与建议》)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近40年来火星成为深空探测最主要的天体目标,但人类也试图从其它天体获得稀有资源。

B.为了脱离地球引力,需要将探测器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这受火箭发动机及燃料影响。

C.核能源的火箭发动机可以在行星际飞行中对探测器持续加速,缩短飞行时间。由此可见,核能源的利用可以优化行星际飞行。

D.远距离通信会造成延时,深空探测中,只要探测器无法自主判断和运行,就会遇到危险。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人类已经向月球和火星发射了近200个深空探测器,但前者收获小,后者成功少。

B.从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情况可以看出,探测器对目标天体进行表面巡航比着陆探测更困难。

C.探测器的变轨、着陆、起飞等都需要燃料,在行星际中就地取材有助于解决燃料问题。

D.探测器在任何地外天体着陆都不能使用降落伞减速,而必须借助反推火箭。

6.文中探讨了人类深空探测所面临的多项技术挑战,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4.D5.C

6.①载重火箭(探测器)要脱离地球的引力飞入太空。

②要针对不同的探测目的事先优化设计发射窗口和轨道。

③探测器在地外天体着陆和起飞。

④探测器激光星际通信(行星际中的远距离通信)。

⑤火箭和探测器对核能源的利用。

⑥探测器在地外天体上就地获取能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

D.“只要探测器无法自主判断和运行,就会遇到危险”错误,表述绝对化。从“远距离通信会带来时间延迟,使得探测器必须具备自主判断和运行的能力”可知,探测器如果无法自主判断和运行,可能会遇到危险。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A.“虽然人类已经向月球和火星发射了近200个深空探测器,但前者收获小,后者成功少”错误。从原文“在人类发射的近200个深空探测器中,绝大部分都是探测月球和火星的”来看,近200个深空探测器“绝大部分都是探测月球和火星的”,选项过于绝对;“前者收获小,后者成功少”的论断文中没有涉及,只是说“因为月球的活动在数十亿年前已经终止,从其科学内容的丰富性来讲,并不十分吸引人”,不能说收获小;“有7次成功的着陆以及3次成功的表面巡视”,也不能表明火星研究成功少。

B.“探测器对目标天体进行表面巡航比着陆探测更困难”错误。依据“探测器到达地外天体,比较容易的是进入其引力场,进行环绕探测和遥感成像探测。但是,如果需要着陆探测,甚至在其表面起飞并将样品带回地球,目前人类所掌握的技术并不成熟”可见,着陆探测更难。

D.“探测器在任何地外天体着陆都不能使用降落伞减速,而必须借助反推火箭”错误,从“在没有大气的天体上着陆,无法使用降落伞减速,必须使用反推火箭”可知,探测器不能使用降落伞减速、必须使用反推火箭的情况是“天体上没有大气”。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在太阳系所有的岩体类天体中,地球的引力场最大。因此,要达到离开地球所需的加速度也是最大的”可知,载重火箭(探测器)要脱离地球的引力飞入太空;

由“深空探测器在太阳系飞行的轨道,是受行星位置和其引力场影响的。因此,需要事先优化设计发射窗口和轨道”可知,要针对不同的探测目的事先优化设计发射窗口和轨道;

由“探测器到达地外天体,比较容易的是进入其引力场,进行环绕探测和遥感成像探测。但是,如果需要着陆探测,甚至在其表面起飞并将样品带回地球,目前人类所掌握的技术并不成熟”“在地外天体上着陆和起飞都非常困难,目前人类所掌握的技术并不成熟。在没有大气的天体上着陆,无法使用降落伞减速,必须使用反推火箭,这将消耗较多的燃料。而从地外天体起飞,将样品返回地球,将耗费更多的燃料”可知,要实现探测器在地外天体着陆和起飞;

由“第四个技术挑战是远距离通信”“激光星际通信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可知,探测器激光星际通信(行星际中的远距离通信);

由“核能源的利用可以优化行星际飞行,核能源的火箭发动机可以在行星际飞行中对探测器持续加速,大大缩短飞行时间”可知,火箭和探测器对核能源的利用;

由“最后,变轨、着陆、起飞都需要很多能源,即燃料的支持。最好的办法不是从地球上携带这些能源,而是在行星际中就地获取能源”可知,探测器要在地外天体上就地获取能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

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

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这样的丝子。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棂,到处的乱爬,但到底它们也怀着恐惧的心理。

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根,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根上开花了。

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

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

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馆就见不着天日了。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透。从此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了。

但是从外边看起来,那窗子实在好看,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满窗是黄瓜了。

还有一棵倭瓜秧,也顺着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顶去了,就在房檐上结了一个大倭瓜。那倭瓜不像是从秧子上长出来的,好像是由人搬着坐在那屋瓦上晒太阳似的。实在好看。

夏天,我在后园玩的时候,冯歪嘴子就喊我,他向我要黄瓜。

我就摘了黄瓜,从窗子递进去。那窗子被黄瓜秧封闭得严密得很,冯歪嘴子用手扒开那满窗的叶子,从一条小缝中伸出手来把黄瓜拿进去。

有时候,他停止了打他的梆子。他问我,黄瓜长了多大了?西红柿红了没有?他与这后园只隔了一张窗子,就像关着多远似的。

祖父在园子里的时候,他和祖父谈话。他说拉着磨的小驴,驴蹄子坏了,一走一瘸。祖父说请个兽医给它看看。冯歪嘴子说,看过了,也不见好。祖父问那驴吃的什么药?冯歪嘴子说是吃的黄瓜子拌高梁醋。

冯歪嘴子在窗里,祖父在窗外,祖父看不见冯歪嘴子,冯歪嘴子看不见祖父。

有的时候,祖父走远了,回屋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磨房的墙根下边坐着玩,我听到了冯歪嘴子还说:

“老太爷今年没下乡去看看哪!”

有的时候,我听了这话,我故意的不出声,听听他往下还说什么。

有的时候,我心里觉得可笑,忍也不能忍住,我就跳了起来了,用手敲打着窗子,笑得我把窗上挂着的黄瓜都敲打掉了。而后我一溜烟地跑进屋去,把这情形告诉了祖父。祖父也一样和我似的,笑得不能停了,眼睛笑出眼泪来。但是总是说,不要笑啦,不要笑啦,看他听见。有的时候祖父竟把后门关起来再笑。祖父怕冯歪嘴子听见了不好意思。

秋天,大榆树的叶子黄了,墙头上的狗尾草干倒了,园里一天一天地荒凉起来了。

这时候冯歪嘴子的窗子也露出来了。因为那些纠缠缠的黄瓜秧也都蔫败了,舍弃了窗模而脱落下来了。

于是站在后园里就可看到冯歪嘴子,扒着窗子就可以看到在拉磨的小驴。那小驴竖着耳朵,戴着眼罩。走了三五步就响一次鼻子,每一抬脚那只后腿就有点痛,每一停下来,小驴就用三条腿站着。

冯歪嘴子说小驴的一条腿坏了。

这窗子上的黄瓜秧一干掉了,磨房里的冯歪嘴子就天天可以看到的。

冯歪嘴子喝酒了,冯歪嘴子睡觉了,冯歪嘴子打柳子了,冯歪嘴子拉胡琴了,冯歪嘴子唱唱本了,冯歪嘴子摇风车了。只要一执着那窗台,就什么都可以看见的。

一到了秋天,新鲜粘米一下来的时候,冯歪嘴子就三天一拉磨,两天一拉粘糕。黄米粘糕,撒上大云豆。一层黄,一层红,黄的金黄,红的通红。三个铜板一条,两个铜板一片的用刀切着卖。愿意加红糖的有红糖,愿意加白糖的有白糖。加了糖不另要钱。

冯歪嘴子推着单轮车在街上一走,小孩子们就在后边跟了一大帮,有的花钱买,有的围着看。

祖父最喜欢吃这粘糕,母亲也喜欢,而我更喜欢。母亲有时让老厨子去买,有的时候让我去买。

不过买了来是有数的,一人只能吃手掌那么大的一片,不准多吃,吃多了怕不能消化。祖父一边吃着,一边说够了够了,意思是怕我多吃。母亲吃完了也说够了,意思是怕我还要买。其实我真的觉得不够,觉得再吃两块也还不多呢!不过经别人这样一说,我也就没有什么办法了,也就不好意思喊着再去买,但是实在话是没有吃够的。

当我在大门外玩的时候,推着单轮车的冯歪嘴子总是在那块粘糕上切下一片来送给我吃,于是我就接受了。

当我在院子里玩的时候,冯歪嘴子一喊着“粘糕”“粘糕”地从大墙外经过,我就爬上墙头去了。

因为西南角上的那段土墙,因为年久了出了一个豁,我就扒着那墙豁往外看着。果然冯歪嘴子推着粘糕的单轮车由远而近了。来到我的旁边,就问着:

“要吃一片吗?”

而我也不说吃,也不说不吃。但我也不从墙头上下来,还是若无其事地呆在那里。

冯歪嘴子把车子一停,于是切好一片粘糕送上来了。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画线部分,使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黄瓜蔓蓬勃的生命活力,而且每句都用“了”字,反复强调黄瓜生长迅速。

B.给冯歪嘴子摘递黄瓜,可见“我”的友善。“故意的不出声”,逗冯歪嘴子说话,又表现出“我”调皮可爱的一面。

C.祖父最喜欢吃粘糕,母亲也喜欢,而“我”更喜欢。但却不准多吃,吃多了怕不能消化。冯歪嘴子就经常偷偷地给“我”送粘糕。

D.选段的语言生动活泼,句式上长短交错,语调轻快,传达出叙述者的喜悦之情。

8.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9.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磨房里外”还是“冯歪嘴子”?为什么?

7.C8.①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

②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

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

④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

9.(1)选“磨房里外”。

理由: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空间。

②小说通过“磨房里外”来架构故事情节。

③富有意蕴:磨房外的后园是个童话般的美好世界,磨房内则是艰难的现实世界,但“我”与冯歪嘴子能够友好相处。

(2)选“冯歪嘴子”。

理由:

①他是本文的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

②本文通过冯歪嘴子这一形象牵出小说其他人物,串联故事情节。

③关涉小说主旨:寄托了对善良又寂寞的底层劳动者的亲近和同情。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C.“冯歪嘴子就经常偷偷地给‘我’送粘糕”错。根据原文“不过经别人这样一说,我也就没有什么办法了,也就不好意思喊着再去买,但是实在话是没有吃够的。当我在大门外玩的时候,推着单轮车的冯歪嘴子总是在那块粘糕上切下一片来送给我吃,于是我就接受了”可知,文中并没有明说冯歪嘴子知道母亲不让“我”多吃而送给“我”吃。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先看叙述人称,本文所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我”,通过“我”的所见所闻讲述故事,这就让小说故事情节显得真实、自然、亲切;

再看叙述视角,文中的“我”是一个孩子,小说从儿童视角来叙事,儿童感受到的世界往往更能接近事物的真相,能看到成人看不到或不愿看到的隐秘世界,也能看到被成人忽略或遮蔽的生活细节,如“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这样的丝子”,对事物的感受非常细腻;还有写冯歪嘴子给“我”吃粘糕,“当我在大门外玩的时候,推着单轮车的冯歪嘴子总是在那块粘糕上切下一片来送给我吃,于是我就接受了”,写出人性的温暖美好;而且“我”又是有限视角,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这就给了读者思考的空间;

从叙述的方式来看,小说是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的,先写黄瓜、倭瓜等长蔓、开花、结果,遮住了磨坊的窗户,到秋天瓜藤蔫败,磨坊的窗户露了出来,情节发展脉络清晰分明,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

除了这些,本文应属于散文化小说,兼具散文的特点,如文中注重对场景的细节描绘,“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棂,到处的乱爬,但到底它们也怀着恐惧的心理”“还有一棵倭瓜秧,也顺着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顶去了,就在房檐上结了一个大倭瓜。那倭瓜不像是从秧子上长出来的,好像是由人搬着坐在那屋瓦上晒太阳似的”,生动展现景物的特点。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标题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先看“磨房里外”:

这是故事发生的地点,以此为题,给故事发生提供了场景;从情节角度来看,小说中发生的故事都是在“磨房”里外,如磨房外是“我”和祖父在后园中的生活,是植物热闹生长的世界,而磨房内是冯歪嘴子的生活,所以标题架构起整个故事的情节;从标题意蕴的角度来看,磨房外的后园植物热闹地生长,好似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而磨房里的冯歪嘴子却是艰难地生活,身处两个世界的“我”和“冯歪嘴子”却能友好相处,让读者感受到温情。

再看“冯歪嘴子”:

这是以小说的主人公来命名,能够凸显人物的形象;从情节的角度来看,由冯歪嘴子这一人物牵连出“我”、祖父、母亲等人,串起小说的情节,如“我”给冯歪嘴子摘黄瓜、冯歪嘴子和祖父谈话、“我”和祖父、母亲吃冯歪嘴子买的粘糕等;从主旨的角度来看,冯歪嘴子的生活展现了底层劳动者的状况,而冯歪嘴子对我的态度(给“我”吃粘糕)又让读者感受到他的善良,所以用他来给小说命名可以凸显主旨,寄托对善良又寂寞的底层劳动者的亲近和同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其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

贞观五年有司上书言皇太子将行冠礼宜用二月为吉请追兵以备仪注太宗曰今东作方兴恐妨农事令改用十月。太子少保萧瑀奏言:“准阴阳家,用二月为胜。”太宗曰:“阴阳拘忌,朕所不行。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佑,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

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值五钱,其尤贱处,计斗值三钱,因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朕为亿兆人父母,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但令天下皆然,朕不听管弦,不从暾猎,乐在其中矣。”

《贞观政要论务农》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五年/有司上书言/皇太子将行冠/礼宜用二月/吉请追兵以备仪注/太宗曰/今东作方兴/恐妨农事/令改用十月

B.贞观五年/有司上书言/皇太子将行冠/礼宜用二月为吉/请追兵以备仪注/太宗曰/今东作方兴/恐妨农事令/改用十月

C.贞观五年/有司上书言/皇太子将行冠礼/宜用二月为吉/请追兵以备仪注/太宗曰/今东作方兴/恐妨农事/令改用十月

D.贞观五年/有司上书言/皇太子将行冠礼/宜用二月/为吉请追兵以备仪注/太宗曰/今东作方兴/恐妨农事令/改用十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凡事皆须务本”的“务”与《过秦论》中“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的“务”含义不相同。

B.文中“殷鉴不远”的“鉴”字与《阿房宫赋》中“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鉴”字用法不相同。

C.文中“知所以易之”的“所以”与《师说》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用法相同。

D.兆庶,古称天子之民,后来泛指百姓,类似的称谓还有黔首、生民、黎庶、元元、黎元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国以民为根本,民以衣食为根本,君主不能生事劳民以致错过经营农桑衣食的时机。

B.太宗皇帝善纳雅言。王珪认为做事始易终难,君主安民宁国的举措应该慎始敬终,太宗对此十分赞同。

C.太宗不赞同一举一动都依据阴阳家的话进行,认为不遵循天理道义不可能求得福佑,吉凶取决于人。

D.天下米价一律一斗五钱,后降价为一斗三钱,太宗因此对大臣说粮食对民生意义重大,自己要克勤克俭。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0.C11.C12.D

13.(1)假若连年打仗,营建不停,而又想不耽误农时,能办得到吗?

(2)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贞观五年,主管大臣上书说:“皇太子即将举行加冠礼,在二月里举行才吉祥,请陛下增加兵卫仪仗的规模,使礼节齐备。”太宗说:“如今百姓春耕刚开始,这样做怕要妨碍农事。”于是下令将礼仪改在十月。

“冠礼”做“行”的宾语,中间不断开,排除AB;

“宜用二月为吉”主谓宾俱全,语意完整,其后断开;“改用十月”是“令”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务”:追求,要求得到/从事;致力于。句意:任何事情都必须掌握根本/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工具。

B.正确。“鉴”:名词,经验教训/动词,借鉴。句意:隋朝灭亡的教训距今不远/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鉴戒吸取教训。

C.错误。“所以”:……的原因/是用来……的。句意:所以很容易知道用来改变它的办法/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天下米价一律一斗五钱,后降价为一斗三钱”错误。结合原文“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值五钱,其尤贱处,计斗值三钱”可知,文中并不是说后来降价为一斗三钱。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兵戈”,指代战争;“土木”,指营建;“夺”,耽误。

(2)“假”,借助;“水”,名词作动词,游泳;“绝”,横渡。

参考译文: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任何事情都必须掌握根本。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衣食为根本,经营农桑衣食,以不失时机为根本。要不失时机,只有君主不生劳民才能做到。假若连年打仗,营建不停,而又想不耽误农时,能办得到吗?”大臣王珪说:“从前,秦始皇、汉武帝,对外大肆征战,对内崇尚奢侈的宫室,民力耗尽之后,祸患灾难就产生了。他们难道不想让百姓安定吗?只不过没有找到用来让百姓安定的正确方法罢了。隋朝灭亡的教训距今不远,陛下亲身经历过隋朝的弊病,所以很容易知道用来改变它的办法。但是(这)在开始容易,完成它却实在困难。我真希望陛下自始至终都能小心谨慎,从而善始善终,才能尽善尽美。”太宗说:“你讲得很对。安定百姓和国家,关键在于君主。君主能与民休息,百姓就欢乐,君主多私欲,百姓就痛苦。这就是我之所以不敢任情纵欲,而不断克制告诫自己的原因。”

贞观二年,京城大旱,蝗虫成灾。唐太宗亲自到田野去看稻谷,看见蝗虫(猖獗),就捡起了几只并骂道:“百姓视稻谷为生命,你却把谷子吃了,你是在危害百姓啊。如果说老百姓有罪过,那么责任也只在于国君一人,如果你真的有灵性,就应当只啃噬我的心脏,不要危害百姓。”(说完)就要把蝗虫吃掉,左右的臣子大惊,连忙制止说:“(吃了)恐怕要生病,万万不可。”唐太宗说:“我只希望把灾祸转移到我身上,还怕什么疾病呢?”(说完)便(一口)将蝗虫吞下。从此,蝗虫不再成灾。

贞观五年,主管大臣上书说:“皇太子即将举行加冠礼,在二月里举行才吉祥,请陛下增加兵卫仪仗的规模,使礼节齐备。”太宗说:“如今百姓春耕刚开始,这样做怕要妨碍农事。”于是下令将礼仪改在十月。太子少保萧瑀上奏说:“按照阴阳家的推算,在二月里举行最好。”太宗说:“阴阳讲究禁忌,我从不信那一套。如果一举一动都必须依照阴阳家的话去办,不顾天理道义,而想求得福佑吉祥,怎么可能呢?如果所做的都遵照正道,自然会万事吉祥。并且,吉凶取决于人,怎能听信阴阳禁忌呢?农时很要紧,不能耽误片刻。”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因为天下米价大都一斗值五个钱,更便宜的,一斗只值三个钱,因此对侍臣说:“国家以百姓为根本,百姓以粮食为生命。如果粮食不丰收,百姓就不再为国家所有了。既然粮食对国计民生关系如此重大,我又是百姓的衣食父母,只希望能够克勤克俭,不奢侈浮华(造福于民)。我常常想赏赐天下百姓,使他们都富裕尊贵,现在我减少力役和赋税,不占用他们农耕的时间,使他们能够顺应天时,把庄稼种好,其实,这就是(使他们)富裕。(我还)重视推行礼仪谦让(的风气),让乡间的百姓,年轻的尊敬年长的,妻子尊敬丈夫,其实,这就是(使他们)尊贵。只要让天下人都这样,我不欣赏音乐,不带人打猎,快乐就在那里面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中陆务观数来问讯,用其韵奉赠①

曾几

江湖迥不见飞禽,陆子殷勤有使临。

问我居家谁暖眼,为言忧国只寒心。

官军渡口战复战,贼垒淮堧②深又深。

坐看天威扫除了,一壶相贺小丛林③。

[注]①用其韵:即步韵,用他人诗作韵脚的原字及其先后次第来写诗唱和。曾几是陆游的父辈,又是忘年交,这是回复陆游的一首和诗。②堧:城郭旁、宫殿庙宇外或河边的空地。③小丛林:陆游的庵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题,“不见飞禽”暗合“雪中”,“有使临”紧扣“用其韵奉赠”。

B.颔联一问一答,一个亲切感人、心忧国事的爱国老人形象就展现在眼前。

C.颈联的对比,把“忧国”“寒心”写得更为具体形象,感情也愈见深沉。

D.全诗不用典故,含蓄蕴藉,显示了曾几诗歌“工夫深处却平夷”的特色。

15.同是表现爱国之情,本诗的尾联和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的末句“铁马冰河入梦来”有何不同?

14.D15.①本诗尾联通过想象,表现出对官军收复祖国河山的热切盼望和抗金的乐观态度。②陆诗末句写梦境,一方面反映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的可悲的政治现实;另一方面借风雨和梦境抒发了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语言、情感和表述技巧的能力。

D.“含蓄蕴藉”错,通过诗中“忧国”“寒心”“坐看”“相贺”等处可看出强烈深沉的爱国情感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诗句直白晓畅,其风格并不含蓄蕴藉。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情感和表述技巧的能力。

两首诗歌的末尾都运用虚写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是曾诗尾联是通过想象,写王朝的军队胜利后,携樽同陆游一起庆贺的情形,表述了爱国老人的热切期望和乐观精神。

而陆诗是在风雨之夜,梦见自己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对于一个伤病缠身的老人,在将近古稀之年,犹有如此豪迈的梦想,真是可歌可叹。借助梦境反映有心报国却遭排斥的可悲的政治现实所处的现实;而这梦境也正是他日思夜想的映射,淋漓尽致地表述了慷慨悲壮的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咏怀古迹(其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山水景象蓄势,运用拟人手法烘托王昭君的形象。

(2)《阿房宫赋》中写楼阁依地势而建,相互连接环绕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和《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似。

①.群山万壑赴荆门②.生长明妃尚有村③.各抱地势④.钩心斗角⑤.(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⑥.师不必贤于弟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壑”“荆”“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摆脱贫困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历经多年奋斗,我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这是一首激荡人心的动人歌谣,这是一个的人间奇迹!奇迹从来不会从天而降,脱贫攻坚的煌煌伟业,伴随着多少奉献和牺牲!大山深处、田间地头,有着扶贫工质朴的笑脸、忙碌的身影。他们怀着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助力脱贫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上的丰收催生了精神上的硕果。脱贫攻坚的伟大斗争,锻造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种精神激励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脱贫群众的精神风貌,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勇气大增。征途漫漫,精神永恒。将脱贫攻坚精神发扬光大,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的奋斗姿态,我们定能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再创新辉煌。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孜孜不倦永垂青史焕然一新一往无前

B孜孜以求彪炳史册焕然一新一往无前

C.孜孜以求永垂青史耳目一新勇往直前

D.孜孜不倦彪炳史册耳目一新勇往直前

18.下列语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木兰诗》《孔雀东南飞》两首叙事诗被称为“乐府双璧”。

B.李白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写出了蜀道之“难”。

C.学习《氓》要感受诗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特征。

D.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改成“各地都有扶贫工”与原文意思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述效果更好,请分析。

17.B18.C

19.①原句“大山深处、田间地头”强调扶贫工工作的主要地点山村和农村,“朴实”和“忙碌”强调扶贫工品质和工作状态,“笑脸”“身影”富有画面感,生动形象。

②原句短句强调,语意丰富,利于下文“脱贫攻坚精神”的总结。

③语言干瘪而没有情感,无法凸显对扶贫工奉献的讴歌和赞美之情。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孜孜以求,不知疲倦地探求。语境是说中国人民追求的梦想,应用“孜孜以求”。

第二处,永垂青史,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在历史上。彪炳史册,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前者指人,后者可以指事业,此处是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果,应使用“彪炳史册”。

第三处,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一样,感到很新鲜。此处是形容脱贫群众崭新的精神面貌,应使用“焕然一新”。

第四处,一往无前,一直往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勇往直前,不怕艰险,奋勇地一直往前进。此处是形容无所阻挡的奋斗姿态,应使用“一往无前”。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引号表示引用。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强调。

C.表示引用。

D.表示特殊含义。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语言表述效果的能力。

首先分析二者的不同之处,明确文中所用句式、手法等,然后分析文中的表述效果。

“大山深处、田间地头,有着扶贫工质朴的笑脸、忙碌的身影”,从内容来看,文中的内容更具体,“大山深处、田间地头”是扶贫工工作的主要地点,有“无所不在”的意思;“质朴的笑脸、忙碌的身影”是形容扶贫工的工作状态,更有画面感,更为生动形象,同时更能展现出对脱贫工这种奉献精神的赞美。

从句式来看,文中“大山深处、田间地头”“质朴的笑脸、忙碌的身影”句式简短,更能展现脱贫工的精神,后文提到“脱贫攻坚精神”,文中的表述有利于后文的总结。

而题干中“各地都有扶贫工”这种表述显得干瘪,缺少感染力。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发酵食品是指人们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如酸奶、干酪、酒酿、泡菜、酱油、食醋、豆豉、黄酒、啤酒、葡萄酒等。它的魅力在于其有与药品媲美的奇特功效,每天摄取一种发酵食品,①。

目前,发酵食品受到不少健康质疑,②。食品发酵过程中,有可能受到来自土壤、水源、空气的多种污染;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如果储存温度和时间控制不当,也会积累下过量亚硝酸盐及有害物质,进而带来潜在的危险;③,比如香肠类的发酵肉制品不宜高温油煎,以防产生致癌的亚硝基化合物;还有,发酵食品尤其是腌菜、豆酱、腐乳等都大量含有盐分,容易让血压升高,这也是大家公认发酵食品有害健康。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①有益于身体健康②原因有很多③烹饪方式不当也是危险因素

21.发酵食品尤其是腌菜、豆酱、腐乳等都含有大量盐分,容易让血压升高,这也是大家认为发酵食品有害健康原因(这也是公认的发酵食品有害健康的原因)。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能力。

第一句,上文“它的魅力在于其有与药品媲美的奇特功效,每天摄取一种发酵食品”强调的是发酵食品的好处,所以最后总结的句子可填入“有益于身体健康”。

第二句,位于段落首句,属于总括句,根据下文的四个分句,谈到的都是“大家认为发酵食品有害健康的原因”,所以前文应填“原因有很多”。

第三句,根据下文“比如香肠类的发酵肉制品不宜高温油煎,以防产生致癌的亚硝基化合物”可知,此处是谈发酵食品有害健康的原因和烹饪方式不当有关,再根据上文“如果储存温度和时间控制不当”的句式,此处应填“烹饪方式不当也是危险因素”。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线句共有三处语病:

一是“大量含有盐分”语序不当,应为“含有大量盐分”;

二是“大家公认”语义重复,“大家”与“公认”中的“公”重复,可以将“公认”改为“认为”或将“大家”去掉;

三是“这也是大家公认发酵食品有害健康”成分残缺,缺少“是”的宾语中心语,根据语境可知应在句末加“的原因”。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两次飞行、三次太空授课的航天员王亚平是英雄,那曾受胯下之辱的韩信是英雄吗?圣地亚哥连续84天在海上一无所获是英雄吗?坚守岗位、履职尽责的基层和社区工作人员是英雄吗?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请你回眸历史,关注现实,谈谈什么样的人才能算得上英雄。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议论文。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例文:

我心中的英雄

昔有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如今我们也来议议,究竟何为英雄。

在我看来,生死关头选择“义”的人是英雄。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坚守道义,多次严词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再次问他是否愿意改变主意,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慨慷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憾人心弦的《正气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试想,为了“义”,宁愿死,这种大丈夫难道不是英雄吗?

遇到挫折,不轻言放弃的人是英雄。

李白明知“多歧路”“行路难”,却一直勇敢向前,笑对红尘,洒脱自在。一壶浊酒,“举杯邀明月”;一束月光,“欲上青天览明月”;一叶扁舟,“惟见长江天际流”。上苍嫉妒他,并没有让他的路走得那么平坦明朗,他却泰然面对。翰林遭贬,他说“仰天长叹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说“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如一块宝玉,在浑浊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容不得半点玷污和磨损!试想,遇到挫折,不轻言放弃,坚守自我,笑对人生,在所有人退缩之际仍旧毅然前行的人,难道不是英雄吗

真诚爱国,宽容平和的人也是英雄。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有记者问到台湾问题,温总理这样回答:“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走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走不动爬也愿意去,这是一位多么真诚爱国的老人啊!他又何尝不是民族的英雄?“渡尽劫难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温总理真诚爱国,对内对外都有一颗宽容平和的心,这样的人难道不是英雄吗?

何谓英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但在我眼中,生死关头选择“义”的人;遇到挫折,不轻言放弃的人;真诚爱国,宽容平和的人可称得上是真正的英雄。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三句话,连用三个反问句,指出对于英雄的不同评判标准,引发我们的思考。其中,王亚平毫无疑问代表了功成名就的成功者。韩信和圣地亚哥,虽败犹荣,可以认为是失败者之英雄。而最后一类,坚守岗位、履职尽责的基层和社区工作人员,他们看似没有为社会与时代发展做出轰轰烈烈的改变,却也尽忠职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可见,材料的主旨是胜利英雄、失败英雄,以及平凡者都是一个民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具有思辨性。

何谓英雄?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英雄是指具备高尚品质、才能勇武过人,或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他们或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他们或肩扛正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他们或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为国效力,无私奉献,无怨无悔。……英雄是一种道德的楷模,他们的行为和精神能够引领人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英雄的品质和精神能够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美好,让人们更加珍视生命、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热爱祖国。英雄精神能够让人们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也能够关注他人的需要,无私奉献、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为了正义和真理而不断奋斗,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当然,英雄固然是民族最重要的部分,但是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如同高楼大厦,需要大梁和中流砥柱,同样需要一砖一瓦。占大多数的平凡人,虽然默默无闻,毫不起眼,却也在各自的位置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任劳任怨,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共同汇聚成一股洪流,推动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见,不论何种英雄,都是一个民族必不可少的部分。平凡人坚韧不拔,攻坚克难,见义勇为,不求回报,同样也是英雄,是无名英雄,是自己的英雄。

写作时,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阐述何为英雄。如可以列举武汉疫情肆虐、人心惶惶之际,快递员汪勇坚守在疫情最严重的金银潭医院,逆流而上、八方统筹,以凡人之力书写一段传奇的事例,论证“英雄”的内涵。也可以进行对比论证,将不屈不挠的“英雄”人生与躺平懦弱、得过且过的后果形成对比,从而论证中心论点。

立意:

1.舍己为人,舍生取义者是英雄。

2.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的是英雄。

3.无私奉献者是英雄。

4.不负时代使命者是英雄。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测试

高2021级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命、审题人:叶茂郑秀梅)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①顾拜旦重视体育对于塑造人格的作用,他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期间的一次招待会上发表讲话说:“对于人生而言,重要的绝非凯旋,而是战斗。这意味着主要不是已经获胜,而是进行战斗。传播这些格言,是为了造就更健壮的人类—从而使人类更加严谨审慎而又勇敢高贵。”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顾拜旦强调比名次更为重要的人的“审慎”“勇敢”和“高贵”。而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一定能体会到顾拜旦的思想与儒家教化观念的一致之处。儒家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培养君子人格及人的社会责任感。孔子以“六艺”教人,这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与现代体育运动最具关联性的是“射”与“御”。

②相比于“御”,传统儒家对于“射”的讨论更为丰富复杂,一方面是因为射礼在礼仪活动中的地位更为重要;另一方面,“射礼”体现了许多为儒家所肯定的道德品质,从而成为人格培育的重要途径。在许多礼仪活动中,“射礼”都担负着重要的功能。但“射礼”在儒家礼乐活动中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其所承载的儒家道德理念。

③早期的人类文明都十分强调“勇敢”的德性,孔子将“智”“仁”“勇”视为“天下之达德”,这跟早期人类严酷的生存环境有一定关系。比如,《礼记聘义》在介绍“聘射之礼”时就点出这种礼节所包含的“勇”的特质。“聘义”是诸侯之间的通问修好之礼,这种礼仪活动,“非强有力者弗能行也”。因为这种礼节要从天刚亮的时候,持续到日暮。在和平时期,这些“勇敢强有力者”主要用之于礼仪,而当战乱时期,则要上阵作战,“用之于战胜则无敌;用之于礼义则顺治,外无敌,内顺治,此之谓盛德”(《礼记聘义》)。

④“射”就其仪式本身,就能展现一个君子的德行,《礼记射义》中说:“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射的仪式十分隆重,其挺直的身体形态和内心的专注,都是君子之仪表和内心状态的写照。而持弓矢时的审慎和沉稳才能让箭射中目标,这个过程也是君子动机和目标完美结合的体现。

⑤《礼记射义》甚至将“射礼”的过程誉之为“仁之道”,因为仁者必先正己,而射礼也要求射者先正诸己,然后才开始发射。如果射出的箭不能射中目标,既不会怨外在环境,也不会对胜过自己的箭手心存怨念,而是首先要反省自己什么环节没有准备得当,这也与君子反求诸己、不断内省的特质一致。射礼还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既可以考察其社交能力,也能从中观察其德行。

⑥然而,射礼与顾拜旦所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最为接近的,是对于“竞争”和“谦让”关系的描述,我们先来看《论语八佾》中的一句话:“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按照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解释,大射之礼,竞赛双方要三作揖然后才开始比赛。在朱熹看来,君子向来不与人争,若要有所争,那一定是参与射箭比赛。但比赛中,他一定会表现出从容谦逊的态度,而不是采取不当的手段去竞争胜利。

(摘编自高富贵、干春松《传统文化与奥运精神的融合--以“射礼”为例》,《光明日报》2021年7月17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体育赛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为比赛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战斗”更富有价值。

B.在培养君子人格方面,中国儒家教化观念和顾拜旦的一些体育思想有共通之处。

C.中国古代存在这样的情况,和平时期射礼用于礼仪活动,战争时御礼用于作战。

D.《论语》及朱熹注对竞争和谦让关系的理解,与顾拜旦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最接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借助求同思维,阐述了儒家“射礼”与现代体育精神在诸多方面的相通之处。

B.第二段文字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揭示传统儒家对于“射”的讨论更为丰富复杂的原因。

C.第四段引用《礼记射义》中的说法,意在阐释历练“射”这一素养的基本动作与流程。

D.结尾段采用辩证分析方法,阐述了君子对“竞争”与“谦让”时机的理解与把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体育有塑造人格的功能,而顾拜旦将“严谨审慎而又勇敢高贵”的人格看得很重。

B.“射”和“御”是儒家“六艺”中与现代体育运动最具关联性的方面,前者与其关联更为复杂。

C.射礼被誉为“仁之道”,因为君子通过射礼练习正己和反求诸己而铸炼仁的品格。

D.君子即便身处比赛之中,也定要表现出从容谦虚,因而不适于参加奥林匹克比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人类发射的近200个深空探测器中,绝大部分都是探测月球和火星的。月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也是最容易到达的天体。然而,因为月球的活动在数十亿年前已经终止,从其科学内容的丰富性来讲,并不十分吸引人。人类发现距离地球稍远的火星更接近地球的地质条件,甚至在某些低海拔的山谷中,在其正午时分,表面温度会上升到零度以上。从此,火星就成为了近40年来深空探测最主要的天体目标。迄今为止,人类发射到火星的探测器已经超过30个,有7次成功的着陆以及3次成功的表面巡视。然而,人类并没有忘记走向更远的深空。特别是最近10年来,人类对太阳系小天体的兴趣逐渐增加,试图发现地球上难以获得的稀有资源,并将其带回地球。

在太阳系所有的岩体类天体中,地球的引力场最大。因此,要达到离开地球所需的加速度也是最大的。100多年前,俄罗斯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经过计算,提出了第一、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的概念。进入深空的第一个技术挑战是脱离地球引力,即将探测器的速度从起飞时的0km/s,加速到11.2km/s的第二宇宙速度,这与火箭发动机及燃料有很大关系。

深空探测器在太阳系飞行的轨道,是受行星位置和其引力场影响的。因此,需要事先优化设计发射窗口和轨道。设计的目的一般有两个:一是做到燃料最省,二是做到尽快到达。为达到这两个目的,需要利用行星际中两个特殊的引力效应。一个是可以利用各天体之间的引力平衡点,探测器在该点受到的引力作用最小。在此处做变轨,可以做到最节省燃料。另一个可以利用的是特殊的引力效应,即借助天体的引力来加速。具体的做法是令探测器飞向需要借力的行星,并使其贴近行星飞过。在飞向行星的时候,行星引力将对探测器加速,在其达到与行星距离最近时速度达到最大。探测器会以这个速度飞离行星,尽管行星的引力会使其速度再减下来,但是剩余的速度仍然会高于其在进入行星引力场被加速前的速度。

探测器到达地外天体,比较容易的是进入其引力场,进行环绕探测和遥感成像探测。但是,如果需要着陆探测,甚至在其表面起飞并将样品带回地球,目前人类所掌握的技术并不成熟。

由于地外天体各不相同,分为无大气、有稀薄大气和有稠密大气3种。人类在地球上着陆和返回的经验,几乎无法在其他天体上直接应用,在地外天体上着陆和起飞都非常困难,目前人类所掌握的技术并不成熟。在没有大气的天体上着陆,无法使用降落伞减速,必须使用反推火箭,这将消耗较多的燃料。而从地外天体起飞,将样品返回地球,将耗费更多的燃料。

但在小天体上着陆与起飞是完全不同的技术。首先,由于小天体引力场非常小,甚至可以忽略,与其说在其上着陆还不如说是与其轨道交汇。因为无法借助其自身引力的力量,所以需要拥有非常精准的轨道设计和自动控制能力。其次,着陆时可以说是某种程度的碰撞,如果无法将探测器在相互接触的一刹那相互锚定,探测器将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很快弹跳起来。

第四个技术挑战是远距离通信。通讯距离越远,无线电波经过长距离传输,能量将会依据球面的面积与其半径的关系,也即与通信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扩散和衰减。因此,激光星际通信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其次,远距离通信会带来时间延迟,使得探测器必须具备自主判断和运行的能力,即高度智能化。

核能源的利用可以优化行星际飞行,核能源的火箭发动机可以在行星际飞行中对探测器持续加速,大大缩短飞行时间。其次,探测器在向外行星际飞行时,将逐渐远离太阳,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将逐渐增大。因此,研发小型核能发电机是必备技术。

最后,变轨、着陆、起飞都需要很多能源,即燃料的支持。最好的办法不是从地球上携带这些能源,而是在行星际中就地获取能源。这项技术将是未来人类能否更有效和大范围开发利用太阳系深空的必备技术。到目前为止,除了太阳能以外,人类还没有实现对任何太空资源的就地利用。

(摘编自吴季《深空探测的现状、展望与建议》)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近40年来火星成为深空探测最主要的天体目标,但人类也试图从其它天体获得稀有资源。

B.为了脱离地球引力,需要将探测器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这受火箭发动机及燃料影响。

C.核能源的火箭发动机可以在行星际飞行中对探测器持续加速,缩短飞行时间。由此可见,核能源的利用可以优化行星际飞行。

D.远距离通信会造成延时,深空探测中,只要探测器无法自主判断和运行,就会遇到危险。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人类已经向月球和火星发射了近200个深空探测器,但前者收获小,后者成功少。

B.从人类对火星探索情况可以看出,探测器对目标天体进行表面巡航比着陆探测更困难。

C.探测器的变轨、着陆、起飞等都需要燃料,在行星际中就地取材有助于解决燃料问题。

D.探测器在任何地外天体着陆都不能使用降落伞减速,而必须借助反推火箭。

6.文中探讨了人类深空探测所面临的多项技术挑战,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

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

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这样的丝子。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棂,到处的乱爬,但到底它们也怀着恐惧的心理。

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根,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根上开花了。

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

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

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馆就见不着天日了。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透。从此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了。

但是从外边看起来,那窗子实在好看,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满窗是黄瓜了。

还有一棵倭瓜秧,也顺着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顶去了,就在房檐上结了一个大倭瓜。那倭瓜不像是从秧子上长出来的,好像是由人搬着坐在那屋瓦上晒太阳似的。实在好看。

夏天,我在后园玩的时候,冯歪嘴子就喊我,他向我要黄瓜。

我就摘了黄瓜,从窗子递进去。那窗子被黄瓜秧封闭得严密得很,冯歪嘴子用手扒开那满窗的叶子,从一条小缝中伸出手来把黄瓜拿进去。

有时候,他停止了打他的梆子。他问我,黄瓜长了多大了?西红柿红了没有?他与这后园只隔了一张窗子,就像关着多远似的。

祖父在园子里的时候,他和祖父谈话。他说拉着磨的小驴,驴蹄子坏了,一走一瘸。祖父说请个兽医给它看看。冯歪嘴子说,看过了,也不见好。祖父问那驴吃的什么药?冯歪嘴子说是吃的黄瓜子拌高梁醋。

冯歪嘴子在窗里,祖父在窗外,祖父看不见冯歪嘴子,冯歪嘴子看不见祖父。

有的时候,祖父走远了,回屋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磨房的墙根下边坐着玩,我听到了冯歪嘴子还说:

“老太爷今年没下乡去看看哪!”

有的时候,我听了这话,我故意的不出声,听听他往下还说什么。

有的时候,我心里觉得可笑,忍也不能忍住,我就跳了起来了,用手敲打着窗子,笑得我把窗上挂着的黄瓜都敲打掉了。而后我一溜烟地跑进屋去,把这情形告诉了祖父。祖父也一样和我似的,笑得不能停了,眼睛笑出眼泪来。但是总是说,不要笑啦,不要笑啦,看他听见。有的时候祖父竟把后门关起来再笑。祖父怕冯歪嘴子听见了不好意思。

秋天,大榆树的叶子黄了,墙头上的狗尾草干倒了,园里一天一天地荒凉起来了。

这时候冯歪嘴子的窗子也露出来了。因为那些纠缠缠的黄瓜秧也都蔫败了,舍弃了窗模而脱落下来了。

于是站在后园里就可看到冯歪嘴子,扒着窗子就可以看到在拉磨的小驴。那小驴竖着耳朵,戴着眼罩。走了三五步就响一次鼻子,每一抬脚那只后腿就有点痛,每一停下来,小驴就用三条腿站着。

冯歪嘴子说小驴的一条腿坏了。

这窗子上的黄瓜秧一干掉了,磨房里的冯歪嘴子就天天可以看到的。

冯歪嘴子喝酒了,冯歪嘴子睡觉了,冯歪嘴子打柳子了,冯歪嘴子拉胡琴了,冯歪嘴子唱唱本了,冯歪嘴子摇风车了。只要一执着那窗台,就什么都可以看见的。

一到了秋天,新鲜粘米一下来的时候,冯歪嘴子就三天一拉磨,两天一拉粘糕。黄米粘糕,撒上大云豆。一层黄,一层红,黄的金黄,红的通红。三个铜板一条,两个铜板一片的用刀切着卖。愿意加红糖的有红糖,愿意加白糖的有白糖。加了糖不另要钱。

冯歪嘴子推着单轮车在街上一走,小孩子们就在后边跟了一大帮,有的花钱买,有的围着看。

祖父最喜欢吃这粘糕,母亲也喜欢,而我更喜欢。母亲有时让老厨子去买,有的时候让我去买。

不过买了来是有数的,一人只能吃手掌那么大的一片,不准多吃,吃多了怕不能消化。祖父一边吃着,一边说够了够了,意思是怕我多吃。母亲吃完了也说够了,意思是怕我还要买。其实我真的觉得不够,觉得再吃两块也还不多呢!不过经别人这样一说,我也就没有什么办法了,也就不好意思喊着再去买,但是实在话是没有吃够的。

当我在大门外玩的时候,推着单轮车的冯歪嘴子总是在那块粘糕上切下一片来送给我吃,于是我就接受了。

当我在院子里玩的时候,冯歪嘴子一喊着“粘糕”“粘糕”地从大墙外经过,我就爬上墙头去了。

因为西南角上的那段土墙,因为年久了出了一个豁,我就扒着那墙豁往外看着。果然冯歪嘴子推着粘糕的单轮车由远而近了。来到我的旁边,就问着:

“要吃一片吗?”

而我也不说吃,也不说不吃。但我也不从墙头上下来,还是若无其事地呆在那里。

冯歪嘴子把车子一停,于是切好一片粘糕送上来了。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画线部分,使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黄瓜蔓蓬勃的生命活力,而且每句都用“了”字,反复强调黄瓜生长迅速。

B.给冯歪嘴子摘递黄瓜,可见“我”的友善。“故意的不出声”,逗冯歪嘴子说话,又表现出“我”调皮可爱的一面。

C.祖父最喜欢吃粘糕,母亲也喜欢,而“我”更喜欢。但却不准多吃,吃多了怕不能消化。冯歪嘴子就经常偷偷地给“我”送粘糕。

D.选段语言生动活泼,句式上长短交错,语调轻快,传达出叙述者的喜悦之情。

8.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9.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磨房里外”还是“冯歪嘴子”?为什么?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其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

贞观五年有司上书言皇太子将行冠礼宜用二月为吉请追兵以备仪注太宗曰今东作方兴恐妨农事令改用十月。太子少保萧瑀奏言:“准阴阳家,用二月为胜。”太宗曰:“阴阳拘忌,朕所不行。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佑,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

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值五钱,其尤贱处,计斗值三钱,因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朕为亿兆人父母,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但令天下皆然,朕不听管弦,不从暾猎,乐在其中矣。”

《贞观政要论务农》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