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测评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23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测评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23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测评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23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测评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23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测评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测评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书法,自东汉时期跨入自觉的艺术时代以后,便逐渐成为中国古代一门极为普及

的、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于是,关于书法的论著也日趋丰富。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有关各类

艺术形式的论著中,书法论著是最为丰富的。在众多的论著中,有关书法活动中心理现象和心理

规律的论述也多有出现,涉及的问题也颇多,诸如书法创作的一般心态,想象与书法、动机与书

法、灵感与书法、情绪与书法、个性与书法、品德与书法等方面,古人都有独到之思想。

在古人看来,书法创作一般包括两种心态:一种是虚静态,另一种是炽情态。虚静创作是收

视反听、绝虑凝神、居敬持志、人书相对的创作心态。东汉的蔡邕在《笔论》中最早提

出:“夫书,先默坐静思。”东晋的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也说:“夫欲书者,先于研

墨,凝神静思……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唐代的虞世南在《笔髓论》中也说广欲书之时,当收视

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明代的宋曹在《书法约言》中亦说:“志专神应,心平手

随。”这种剔除杂念、超越俗事的思想与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虚静观”是一致的。与此相对,

炽情态是情燃如炽、激情奔放、欲罢不能、一吐为快的创作心态。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

中写道:“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伎。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

于草书焉发之。“窦冀在《怀素上人草书歌》中也说:“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然

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苏轼在《送参蓼师》中也说:“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这是

一种酒神式的浪漫主义的创作心态。

古人论述情绪与书法创作的关系涉及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古人认为,书写内容对书写时的

情绪状态有影响,所谓写“悲'’则悲、写“忧'’则忧。其次,古人认为,不同情绪状态下,其书法风格

亦有相应的变化。再次,古人认为,书法创作可以使人排除消极情绪,达到心理平衡。韩愈曾说

“不平则鸣”,艺术就是一种“鸣”的工具,书法亦不例外。正因为如此,现代心理学家和医生常常劝

某些患者从事书法活动,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古人认为,书法创作就是塑造形象,从而表现书法家的个性,抒发其感情。书法之“象”是取

象异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事物均可作为书法之象的原型,如山川河流、鸟兽虫鱼、花

草树木、风雨雷电等。古人认为,想象的作用,就是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形象在大脑中所

形成的表象材料进行转换、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进而创造出书法之象。还需指出的是,古人

将取象异类而形成的“象”分为抽象之“象”和具象之“象”。抽象之象是追求神似黑象之象是追

求形似。前者如王羲之观鹅掌拨水而得笔法,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之法,黄庭坚观樵

夫荡桨而得笔势,等等;后者如所谓点如怪石、龙爪、杏仁、梅核、蟹目、菱米等,竖如悬针、

垂露、曲尺、铁柱等。前者是创造想象的功能,后者是再造想象的功能。

总而言之,在古代的书论家看来,书法活动是多种心理因素协同作用的过程。无论是虚静态

创作还是炽情态创作,都离不开动机、想象情绪、灵感等因素的重要作用。

(摘编自《书法心理与修养》)

材料二书法与字体的变化相互平行又交叉地发展。从篆籀文字开始,没有一种字体可以

与书法截然分开。宋代木板书籍有手书者,仍不失书法的一些韵味。东汉《熹平石经》是官方

校正儒家经典的刻石,注重文字的规范谨饬,从书法看,不失众多汉隶之一,应当视为书法的一体,

只是书味不浓。近代流行的印刷用宋体字,保持着汉字各种基本笔法以及楷书结构,却不能认其

为书法。至于篆、隶、行、草多种书体,我们未尝不可以找出它们最原始的基因,“还原”为“字

体”,但只能在理论上加以承认,实践中不存在。因为任何书写(刻),凭借特定的工具全出以个人

行为。书写中的思想,都倾向于个人意识的一部分,区别于他人,并且区别于自己而不会重复。

有以仿宋印刷体的笔法相对应于楷体书法,应是对楷书的误解。楷书不但与印刷体有别,楷书的

笔法,在每个书家那里也是不同的。所以即使教初学者写楷书,也不能以宋体字为准。倘要求点

画与宋体字相同,索性不叫书法了。

(摘编自沈鹏《书法,回归“心画”本体》)

L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法是中国一门普及度高的艺术形式:书法论著,在东汉时期跨入自觉的艺术时代以后,便逐

渐成为中国古代艺术论著中最丰富的艺术论著。

B.对于想象与书法、动机与书法、灵感与书法、情绪与书法、个性与书法、品德与书法等书

法心理方面的问题,古人都有独到之思想,书法创造与之息息相关。

C.在古人看来,虚静创作是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居敬持志、人书相对的创作心态,虚静态和书

法创作中另外一种心态即炽情态是截然相反的。

D.由东汉蔡邕的《笔论》、东晋王羲之的《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唐代虞世南的《笔髓

论》、明代宋曹的《书法约言》、刘勰的《文心雕龙》等例子可以知道他们对书法创作的心

态都有共同的了解。

答案:D

解析:D项,曲解文意。由材料一第2段“这种剔除杂念、超越俗事的思想与刘勰《文心雕龙》

中的'虚静观'是一致的”可知,刘勰的《文心雕龙》的“虚静观”不是关于书法创作的。实际

上,《文心雕龙》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名家在书法创作过程中,创作心态不同的一项是()(3分)

A.王羲之《兰亭集序》

B.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C.颜真卿《祭侄文稿》

D.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答案:B

解析:B项,“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属于虚静态,其余三项属于炽情态。王羲之酒酣之时写下

《兰亭集序》,感情和书法都酣畅淋漓;其余两项由题目皆可看出情感之奔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之法,黄庭坚观樵夫荡桨而得笔势,足以说明书法活动中想象

的作用。

B.韩愈曾说“不平则鸣”,艺术就是一种“鸣”的工具,书法亦不例外。因此,书法创作可以使人排除

消极情绪,达到心理平衡。

C.书法与印刷体在要求上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比如楷书的笔法就与仿宋字有区别,仿宋字是不

能称作书法的。

D.书法与字体的变化相互平行又交叉地发展,不同的字体体现了不同的书写者的个人意识,也体

现出书写者不同的思想与情感倾向。

答案:D

解析:D项,“也体现出书写者不同的思想与情感倾向”表述错误,材料二说“书写中的思想,都倾向

于个人意识的一部分,区别于他人”,并没有谈到情感倾向。

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给书法创作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参考答案:书法创作就是以篆、隶、楷、行、草某种字体为载体,以虚静态或者炽情态,塑造形

象,从而表现书法家的个性,抒发其感情的创作过程。

解析:本题要抓住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在古人看来,书法创作一般包括两种心态:一种是虚静态,另

一种是炽情态”“古人认为,书法创作就是塑造形象,从而表现书法家的个性,抒发其感情”“书法与

字体的变化相互平行又交叉地发展。从篆籀文字开始,没有一种字体可以与书法截然分开”“至

于篆、隶、行、草多种书体,我们未尝不可以找出它们最原始的基因,‘还原'为'字体',但

只能在理论上加以承认,实践中不存在“这些关键语句,综合分析,给书法创作下定义。

5.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1)论证语言准确严谨,如“最”“多有”“都有”“一般”等。(2)论证思路上,论证分析逻辑

严密,有条理。全文要用总分总思路,段落用“首先”“其次”等脉络词语。(31论证方法上,运用道

理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二)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夜雨漂流的回忆

叶紫

十六年——-九二七——底冬初十月,因为父亲和姊姊的遭难①,我单身从故乡流亡出来,到

长沙天心阁侧面的一家小客栈中搭住了。那时我的心境的悲伤和愤慨,是很难形容得出来的。

因为贪图便宜,客栈的主人便给了我一间非常阴暗的、潮霉的屋子,那屋子后面的窗门,靠着天

心阁的城垣,终年不能望见一丝天空和日月,我一进去,就像埋在活的墓场中似的,一连埋了八个

整天。

天老下着雨。因为不能出去,除吃饭外,我就只能终天地伴着一盏小洋油灯过日子。窗外的

雨点,从古旧的城墙砖上滴下来,均匀地敲打着。狂风呼啸着,盘旋着,不时从城墙的狭巷里偷偷

地爬进来,使室内更增加了阴森、寒冷的气息。

一到夜间,我就几乎惊惧得不能成梦。我记得最厉害的是第七夜——那刚刚是我父亲死难

的百日(也许还是什么其他的乡俗节气吧),通宵我都不曾合一合眼睛。我望着灯光的一跳一跳

的火焰,听着隔壁的钟声,呼吸着那刺心的、阴寒的空气,心中战栗着!并且想着父亲和姊姊临难

时的悲惨的情形,我不知道如何是好!而尤其是——自己的路途呢?交岔着在我的面前的,应

该走哪一条呢?……母亲呢?……其他的家中人又都漂流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窗外的狭巷中的风雨,趁着夜的沉静而更加疯狂起来。灯光从垂死的挣扎中摇晃着,放射着

最后的一线光芒,而终于幻灭了!屋子里突然地伸手看不见自己的拳头,我偷偷地爬起来了,摸着

穿鞋子,伤心地在黑暗中来回地走动着。一阵沙声的、战栗的夜的叫卖,夹杂于风雨声中,波传

过来了。听着——那就像一种耐不住饥寒的凄苦的创痛的哀号一般。

“结麻花哪!”

“油炸豆腐啊!...”

随后,我站着靠着床边,怀着一种哀怜的、焦灼的心情,听了一会。突然地,我的隔壁一家药

店,又开始喧腾起来了!时钟高声地敲了一下。

我不能忍耐地再躺将下来,横身将被窝蒙住着。我想,我或者已经得了病了,因为我的头痛

得厉害,而且还看见屋子里有许多灿烂的金光!

隔壁的人声渐渐地由喧腾而鼎沸!钟声、风雨的呼声和夜的叫卖,都被他的喧声遮拦着。

我打了一个翻身,闭上眼睛,耳朵便更加听得清楚了。

“拍!呜唉唉呜唉唉拍——拍...”

一种突然的鞭声和畜类的悲鸣将我惊悸着!我想,人们一定是在鞭赶一头畜生工作或进牢笼

吧!然而我错了,那鞭声并不只一声两声,而悲鸣也渐渐地变成锐声的号叫!

黑暗的、阴森的空气,骤然紧张了起来,人们的粗暴而凶残的叫骂和鞭挞,骡子(那时候我不

知道是怎样地确定那被打的是一头骡子)的垂死的挣扎和哀号,一阵阵的,都由风声中传开去。

全客栈的人们大都惊醒了,发出一种喃喃的梦吃似的骂詈。有的已经爬起来,不安地在室中

来回地走动!...

我死死地用被窝包蒙着头颅很久很久,一直到这些声音都逐渐地消沉之后。于是,旧有的焦

愁和悲愤,又都重新涌了上来。房子里——黑暗;外边——黑暗!骡子大概已经被他们鞭死了,而

风雨却仍然在悲号,流眼泪!……我深深地感到:展开在我的面前的艰难的前路,就恰如这黑暗的

怕人的长夜一般:马上,我就要变成——甚至还不如——一个饥寒无归宿的、深宵的叫卖者,或

者一头无代价的牺牲的骡子。要是自己不马上振作起来,不迅速地提起向人生搏战的巨大的勇

气——从这黑暗的长夜中冲锋出去,我将会得到一个怎样的结果呢?

父亲和姊姊临难时的悲惨的情形,又重新显现出来了,从窗外的狭巷的雨声之中,透过来了

一丝丝黎明的光亮。我沉痛地咬着牙关地想,并且决定:

“天明,我就要离开这里——这黑暗的阴森的长夜!并且要提起更大的勇气来,搏战地,去踏上

父亲和姊姊们曾经走过的艰难的棘途,去追寻和开拓那新的光明的道路!...”

(有删改)

注①1927年6月大革命失败后,叶紫的父亲和姊姊未能及时转移,两人不幸在县农会附近的余

家宗祠同时被捕,惨遭杀害。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写深夜的叫卖者,展现民众生活凄苦;写驱赶牲畜之人被客栈中人“骂詈”,揭示阶级矛盾

尖锐。

B.为了摆脱目前被压抑的状况,为自己找到新生之路,“我”最终决定继承父亲和姊姊的遗志,起来

抗争。

C.开篇紧扣题目,交代了“我”孤身“漂流”的原因、时间以及流亡所到之地——长沙天心阁侧面

的客栈。

D.“我”想起惨死的父亲和姊姊,想起自己渺茫的前途以及逃难在外、生死不明的亲人,彻夜难

眠。

答案:A

解析:A项,“揭示阶级矛盾尖锐”过度解读,从文本内容来看,因为有人竭力驱赶牲畜发出声音打

扰了客栈中人,客栈中人才会不满、骂詈。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搭住”“老下着雨”“小洋油灯”等方言俗语的运用,使作品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和独特的时代

气息。

B.“就像埋在活的墓场中似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我”所住客栈的阴暗和潮霉。

C.“狂风呼啸着,盘旋着,不时从城墙的狭巷里偷偷地爬进来”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幽默诙谐,写

出了风之大、屋之冷。

D.本文讲究气氛的渲染、场面的描写和细节的刻画,这增强了创作的真实性、生动性和吸引

力。

答案:C

解析:将狂风穿过狭巷、刮进室内的情形,比拟为“不时从城墙的狭巷里偷偷地爬进来”,生动形

象、简洁凝练。而“幽默诙谐”指富于风趣,引人发笑且意味深长,文中并无此意。

8.“第七夜”里“我”的心理有着怎样的变化过程?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①为自己所住的阴寒的环境而“战栗”;②想到家人以及自己的路途而感到“哀怜,,“焦

灼”;③因为突然的鞭声和畜类的悲鸣而“惊悸”;④听到屋外的挣扎和哀号,“旧有的焦愁和悲愤’’

重新涌了上来;⑤对比自己的前路后决定“振作起来”。

9.鲁迅先生评价叶紫的创作时说过,作者已经尽了当前的任务,也是对于压迫者的答复:文学是战

斗的!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表现“我”的战斗性的。(6分)

参考答案:①环境烘托。“我,,看见的景物、听见的声音、嗅到的气味都是苦的,这烘托出“我”最

终振作起来的坚强。②他人衬托。父亲和姊姊悲惨遇难衬托出“我”不怕艰险,“踏上父亲和姊姊

们曾经走过的艰难的棘途”去追寻光明的勇敢。③心理描写。“天明,我就要离开这里……去追

寻和开拓那新的光明的道路!”文章最后对“我”的心理描写,直接表现出“我'’的战斗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Qo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劝学(节选)

《荀子》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②。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

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名之渊,木茎非能长

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精③,君子不

近,息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

自取柱④,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

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

而螭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蹉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

学一之也。一出焉,一人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学个也。全之尽之,然后

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

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

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手由,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

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

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注①蒙鸠:即鹏鹦(ji白。的。),又名“巧妇鸟'’,是一种善筑巢的小鸟。②苇、苕(的。):皆植物名属芦

茅之类。③潴(Xi⑴:臭水。④柱:同“祝”,折断。⑤醯(XT):醋。

10.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陛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B.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度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C.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度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D.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品圭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答案:C

解析:这段文字句式整齐,有“不足谓”为标志。可根据句意和标志断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仞,古代八尺或七尺为一仞,形容极深或极高。

B.庶人,平民百姓,无官爵者,没有自由身份的劳动者。

C.盗跖,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大盗,在先秦古籍中用来形容坏人。

D.五声,即五音,古代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答案:B

解析:B项,“没有自由身份的劳动者”是奴隶,“庶人”是自由劳动者。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蒙鸠系巢于芦苇之上,风至苇折卵破子死的比喻,说明人应该注意立身的方式。

B.作者善于把深奥的道理寓于浅显的比喻之中,“醯酸而蜗聚”比喻人要善于选择良好的环境。

C.作者用“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来比喻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

D.作者认为,君子应该全面掌握学习的知识,追求修养的纯粹完美,达至『定”与“应”的统一。

答案:B

解析:B项,“醯酸而螭聚”不是比喻“人要善于选择良好的环境”,而是用来说明“要注重自身的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2)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参考答案:(1)所以君子居住一定要选择好乡邻,出游一定要结交有道德的人,这是为了防止受邪

恶人的影响,而接近于正道。(2)有了好的道德操行然后才能内心坚定不移,内心坚定不移然后

才能应付各种事变,能够内心自定,又能应对外物,这就叫作完美的人。

14“德操”是荀子提出的一种品德修养。荀子认为有德操的人应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参考答案:一个有德操的人,权势、利禄都不能使他倾倒,众人的反对也不能使他改变,从生到死

都能坚守正确而高尚的道德规范与行为标准。

参考译文南方有一种鸟,名字叫作蒙鸠,它用羽毛筑巢,并用毛发将它编织起来,系于芦苇

之上。一阵风吹来,苇条折断,鸟蛋摔碎,幼鸟也摔死了。不是它的巢不完善,而是巢所系的地方

使它这样。西方有一种草,名字叫作射干,茎长四寸,生在高山上面,俯临百丈深渊,并非它的茎能

长得这样高,而是它生长的地方使它这样。蓬蒿生长在麻中,不需要扶持就自然挺直;洁白的沙

子掺和在黑土中,就和黑土一样黑。兰槐的根叫作芷,把它浸泡在臭水中,君子不会接近它,百姓

也不会佩戴它,不是它的本质不好,而是被浸泡在臭水中的缘故。所以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好

乡邻,出游一定要结交有道德的人,这是为了防止受邪恶人的影响,而接近于正道。

各类事物的兴起,必定有它的起因。荣誉和耻辱的到来,必定与它的品德相一致。肉腐臭了

就会生蛆,鱼干枯了就会生虫。懈怠散漫而忘掉自身,灾祸就发生了。刚强的东西容易折断,某

弱的东西容易受约束。邪恶污秽集于一身,就会招致怨恨。同样是柴草放在地上,火总是从干的

地方烧起;同样是平地,水总是向低洼的方向流去。草木丛生,禽兽群居,万物总是与它们的同类

生活在一起。所以靶子一竖起,弓箭就射向那里;林木繁茂,斧头就砍伐到那里;树木成荫,众鸟就

栖息在那里;醋酸了,蚊她就聚集在那里。所以说话有时招来祸患,行为有时招来耻辱,君子一定

要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言论和行动的立脚点啊!

射出一百支箭,有一次没有射中,就不能叫作善于射箭;赶着车马走了一千里路,只差半步没

有赶到,就不能叫作善于驾车;礼法不能融会贯通,仁义不能始终如一,就不能叫作善于学习。学

习,本来就应专心致志,坚持如一。一会儿不学,一会儿学,那是街头巷尾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

少,坏的行为多,便是桀、纣、盗跖一类的人。全面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又尽力去实行,然后才

是一个好的学者。

君子知道学习不全面不纯粹不能算作完美,所以反复诵读以求贯通,用心思索以求理解,设

身处地地去领会它,除掉自身有害的东西来保养它。使眼睛与它无关的不去看,使耳朵与它无关

的不去听,使嘴巴与它无关的不去说,使心里与它无关的不去考虑。等到了极其爱好它的时候,

就好像眼睛喜欢五色,耳朵喜欢五声,嘴巴喜欢五味,心里想拥有天下一样。所以权利不能动摇

他,众人不能改变他,天下不能打动他。活着是这样,死时还是这样,这就叫作有好的道德操行。

有了好的道德操行然后才能内心坚定不移,内心坚定不移然后才能应付各种事变,能够内心自

定,又能应对外物,这就叫作完美的人。天显现出它的光明,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子贵在德行的

完美。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南朝陈]阴铿

依然临江渚,长望倚河津。

鼓声①随听绝,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

如何相背远,江汉与城闽2O

注①鼓声:古时开船以打鼓为号。此处指荡桨之声。②闻(yTn):古时城门外层的曲城,这里指城

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依然”表明诗人明知确实已赶不上送行,但他还是来到江津长望以送。

B.第四句写帆势与云相接,暗示船已走远,也表明诗人立于江津时间之长。

C.“空余鸟”比喻江津只剩下了自己,孤单之意、惆怅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D.尾联以江汉与城门相距远,写诗人与友人相距远,形象生动,写法别致。

答案:C

解析:C项,“空余鸟”不是比喻,而是诗人所见之实景。

16.诗的前四句与后六句,对诗人形象的刻画,侧重点各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①前四句侧重于写诗人的动作,描绘出了一个伫立在河津、长望友人船帆远去、听着

桨声渐渐消失的诗人形象。②后六句侧重于写诗人的心情,借景抒情,泊处鸟飞、离亭空空、寒

叶凋零、钓者收竿的孤独、凄凉景象,饱含了诗人送友人不及而产生的伤感之情。

解析:从内容看,前四句是细节描写,写诗人的动作;五至十句是景物描写,是借景抒情。能从这两

个角度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即可。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点出了李蟠的文

章爱好,而“”,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荀子・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话是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

的思想。

答案:(1)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书海就像真的海,我们既赞美它,又害怕它。远远地看,它澄碧一色,无边无际。一旦跳入其

间,你立即成为草芥,沉浮于汹涌的浪涛之间,怎么泅得出来?不管什么时候,在写字桌前坐下,扭

亮台灯,翻开书本,似乎都在享受优雅,逼近神圣。这种误会,制造了无数()时光的

游戏,而自己还深感欣慰。一些真正把书读通了的人反对“开卷有益”的说法,主张由学者们给社

会开出一些书目,以防止在阅读领域里价值观()o我赞成这种做法,但这种做法带

有()的性质,主要适合正在求学的年轻人。对于中年人来说,他们已经自立,阅读成

了他们与阅读对象之间的一个“能量交换”的过程,选择的重任主要靠自己来完成。因此,自设禁

区其实是成熟的表现。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这是我的基本原则。感觉极

好,为什么要少读呢?因为感觉极好是很不容易的事,①,就要细细

品味。这就像我看电影,突然遇上一部好片,看完后会一个人在江边走走,回味很久。交朋友也

是这样,天下值得交往的好人多得很,岂能都成为密友?()的有几个,也就够了。感

觉不对的文章不读,这一点不难理解,事实上却不易做到,因为在阅读时,我们常常处于被动状态,

我们很少打开感觉选择的雷达。其实,即便是公认的世界名著,年少时老师说必须读,到了中年

发觉某本名著与自己的感觉系统不对位,②O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抛撒迷失启发推心置腹

B.抛撒迷茫启蒙肝胆相照

C.抛掷迷失启蒙推心置腹

D.抛掷迷茫启发肝胆相照

答案C

解析:“抛撒”,撒出去(多用于固体)。“抛掷”,扔;抛弃,丢弃。此处与“时光”搭配,应选“抛掷”。“迷

失”,弄不清(方向);走错(道路)。“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神情)迷离恍惚。此处与“价值观”

搭配,应选“迷失”。“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普及新知识,使摆脱愚昧和迷

信。“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根据后文“主要适合正在求学的年轻人'’等信

息的提示,应选“启蒙"推心置腹’’,把自己的心放在对方的肚子里,形容待人真诚。“肝胆相

照”,指以真心相见。两个词语均可选填。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一旦跳入其间,你便沉浮于汹涌的浪涛之间,怎么泅得出来?”

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①原文以“草芥”喻读者,使表达更形象生动。②“草芥”这一喻体突出了读者之渺小,更

能有效地衬托书海之浩瀚。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8个字。(4分)

参考答案:①一旦找到好书②就有权拒绝阅读(大意对即可)

21.下面是某人发给朋友的一则手机短信中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5

分)

我于昨晚得知家母重病住院、急需手术、资金不足的消息。甚为挂念。现承蒙XXX捎去5

000元,以尽绵薄之力,请务必领受;他日抽闲我定当莅临医院探望。祝愿老人家病体早日康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