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昌铺前中心渔港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环评报告_第1页
海南文昌铺前中心渔港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环评报告_第2页
海南文昌铺前中心渔港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环评报告_第3页
海南文昌铺前中心渔港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环评报告_第4页
海南文昌铺前中心渔港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影响类)项目名称:海南文昌铺前中心渔港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单位(盖章):文昌市农业农村局编制日期:二〇二三年八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 1 23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30 59 79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84 86 87 172海南文昌铺前中心渔港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项目名称海南文昌铺前中心渔港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代码--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美港村西侧海岸外侧地理坐标(东经110度34分9.574秒,北纬20度3分7.235秒)建设项目行业类别“五十四、海洋工程”中的“第158项海洋生态修复工程683007.73m2建设性质新建(迁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总投资(万元)818.77环保投资(万元)131.0316.00施工工期4个月是否开工建设否专项评价设置情况理由:项目位于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美港村西侧海岸外侧,项目占用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类型为新埠海海岸防护物理防护极重要区,为一般控制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影响类)》表1专项评价设置原则表,本项目涉及环境敏感区(不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的项目。需要设置生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规划情况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无海南文昌铺前中心渔港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2其他符合性分析1.1.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为生态修复项目工程,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中的“第一类鼓励类”中第四十三、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第二项“海洋环境保护及科学开发、海洋生态修复”。根据《海南省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2019年版)》,本项目不属于禁止类项目。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要求。1.1.2与《文昌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年)》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海南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叠置本项目用地用海范围,本项目占用4个不同地类(见图1.1.2-1),具体占用情况见表1.1.2-1。表1.1.2-1项目占用文昌市总体规划地类及面积表序号地类名称面积(平方米)工程1Ⅳ级保护林地4090沙滩修复工程2Ⅱ级保护林地471036404滩涂77205Ⅳ级保护林地滨海湿地修复工程6Ⅱ级保护林地213076308滩涂5340图1.1.2-1项目沙滩修复工程与《文昌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年)》叠置图(引自海南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图1.1.2-2项目滨海湿地修复工程与《文昌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年)》叠置图(引自海南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根据《文昌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分析项目建设与不同地类的符合性情况:(1)林地项目沙滩修复工程和滨海湿地修复工程占用林地22310m2(见图1.1.2-1和图1.1.2-2本项目沙滩修复工程占用Ⅳ级保护林地4090m2,Ⅱ级保护林地4710m2,滨海湿地修复工程占用Ⅳ级保护林地11380m2,Ⅱ级保护林地2130m2。依据《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令第35号)第四条占用和临时占用林地的建设项目应遵守林地分级管理的规定:国务院批准、同意的建设项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批准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民生建设项目,可以使用II级及其以下保护林地。项目建设涉及使用林地,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的通知(林资规[2021]5号)和《海南省省和市县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办法》(琼府[2022]8号)规定办理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2)其他农用地及未利用地根据《文昌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其他农用地及未利用地边界线包括一般耕地、其他农用地、园地、滩涂、自然保留地、未计入水库水面的河流湖泊水面。在《文昌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中明确水域(河流、湖泊、滩涂湿地)的管控要求如下:“加强水域管理与保护,建设项目占用水域,应当按照规定提出申请;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私自侵占、破坏、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1111法转让滩涂湿地资源,禁止建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和设施,严禁破坏水体,切实保护好动植物的生长条件和生存环境,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项目沙滩修复工程和滨海湿地修复工程占用园地1270m2,占用滩涂3060m2见图1.1.2-1和图1.1.2-2)。项目涉及的滩涂湿地,应当征求资规部门意见,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占用湿地审批。本项目是对“海南文昌铺前中心渔港工程”开展生态保护修复。针对占用的自然岸线长度,采取异地修复等措施开展砂质岸线修复。针对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沙滩侵蚀的现状,对部分区域进行人工补砂,维护沙滩的稳定,提升沙滩的生态涵养功能和灾害防御能力,美化生态景观,形成滨海旅游资源。通过在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砂质岸线后方开展防护林补种工程,提升防护林区域植被覆盖度,提升区域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因此,在完善占用相关手续的前提下,项目占用林地、园地、滩涂是合理的。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文昌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年)》。.1.3与《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准入管理目录》的符合性分析项目位于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美港村西侧海岸外侧,根据查询“海南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项目占用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类型为新埠海海岸防护物理防护极重要区,为一般控制区。见图1.1.3-1和图1.1.3-2。根据《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中第十五条,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人为活动,如重要生态修复工程。”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准入管理目录>的通知》(琼府办[2022]31号),其中“二、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内其他区域准入目录”中对于重要生态修复工程的准入项目类别如下:表1.1.3-1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内其他区域准入目录(摘录)项目类别项目类别重要生态修复工程(5)水土保持、防沙治沙、植被恢复、潟湖整治、海湾整治、岸线侵蚀防治整治等综合治理修复;本项目为铺前中心渔港项目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包括沙滩整治修复、滨海湿地修复、海洋生物资源恢复三部分。沙滩整治修复工程主要对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约750m范围内的沙滩进行环境整治,减少人为活动对沙滩环境的污染;且对侵蚀严重的沙滩进行人工补砂,主要目的是恢复原生环境,减缓人类活动对岸线的影响,对该海域起到良性作用。滨海湿地修复工程主要为在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补植防护林,增强该段岸线抵御海水侵蚀的能力,减少沙滩侵蚀,保持水土能力。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区域生态系统的恢复。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影响是正面的。本项目符合项目类别中“水土保持、防沙治沙、植被恢复、潟湖整治、海湾整治、岸线侵蚀防治整治等综合治理修复”,因此属于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内其他区域准入目录的内容。符合《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要求。图1.1.3-1项目沙滩整治修复工程与三区三线关系图(引自海南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图1.1.3-2项目滨海湿地修复工程与三区三线关系图(引自海南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1.1.4与《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海洋功能区划专篇符合性分析根据《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海洋功能区划专篇,项目沙滩整治修复、滨海湿地修复、海洋生物资源恢复所在功能区为七星岭-新埠海旅游休闲娱乐区(A5-06海洋生物资源恢复中贝类增殖放流区域所在功能区为七星岭-新埠海旅游休闲娱乐区(A5-06)和铺前港港口航运区(A2-04)。详见图图1.1.4-1项目与海洋功能区位置关系图(引自《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海洋功能区划专篇)表1.1.4-1项目建设与海洋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功能区名称管理要求符合性分析七星岭-新埠海旅游休闲娱乐区海域使用管理要求用途管制:主导用海类型为旅游娱乐用海,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浴场和水上运动用海,可兼顾农渔业用海,改造现有渔业设施,开展休闲渔业活动;涉海工程建设需征求相关部门意见。项目沙滩整治修复工程对岸滩进行人工补沙和岸滩垃圾清理;滨海湿地修复工程通过防护林补种工程,提升岸滩防风固沙、水土保持能力;提升沙滩的生态涵养功能和灾害防御能力,美化生态景观,形成滨海旅游资源。通过增殖放流增加海域海洋生物资源,有助于海域开展休闲渔业活动。项目建设符合七星岭-新埠海旅游休闲娱乐区用途管制的管理要用海方式:除新埠海浅海海域允许适当围填海外,其他区域应严格限制改项目沙滩整治修复工程、滨海湿地修复工程和海洋生物资源恢复工程未改变海域自然属变海域自然属性,新埠海浅海海域围填海主要用于旅游休闲度假。围海造地应采取人工岛形式,减少围填海对水动力环境和红树林的影响。性,不属于围填海工程。项目建设符合该海洋功能区的用海方式要求。海域整治:严格控制海水污染;补种防风林防止风沙侵蚀项目沙滩整治修复工程针对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沙滩侵蚀的现状,对部分区域进行人工补砂,阻止沙滩侵蚀后退。滨海湿地修复工程通过在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砂质岸线后方开展防护林补种工程,提升防护林区域植被覆盖度,提升岸滩防风固沙、水土保持能力,且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污染物均妥善处理,不排海,不会对周边水域产生影响。项目的实施符合该海洋功能区的海域整治要求。海洋环境保护要求重点保护目标:保护防风林、沙滩、沿岸地质地貌和红树林;保护旅游资源。本项目为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对围填海项目附近岸线侵蚀严重区域进行应急性补沙,阻止沙滩侵蚀后退;通过修复对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防护林进行补植,一定程度上增强该段岸线抵御海水侵蚀的能力,减少沙滩侵蚀,保护沙滩。提升沙滩的生态涵养功能和灾害防御能力,美化生态景观,形成滨海旅游资源,故项目的实施符合该海洋功能区的重点保护环境保护要求:执行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根据海南正永生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于2022年秋季在新埠海附近的调查结果,调查区域水质、沉积物环境现状良好。项目的实施符合该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铺前港港口航运区海域使用管理要求用途管制:主导用海类型为交通运输用海,可兼顾渔业基础设施和旅游娱乐设施建设用海。合理规划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保证船舶停靠、装卸作业、避风和调动、通航所需海域。满足跨海桥梁建设用海需要,协调好各专业码项目海洋生物资源恢复工程通过增殖放流增加海域海洋生物资源,有助于海域开展休闲渔业活动。项目建设符合该海洋功能区用途管制的管理要求。头的关系及通航航道与跨海桥梁的关系;涉海工程建设需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用海方式:允许适度改变海域自然属性。项目海洋生物资源恢复工程未改变海域自然属性,不属于围填海工程。项目建设符合该海洋功能区的用海方式要求。海域整治:疏浚航道。项目海洋生物资源恢复工程通过增殖鱼类、虾类、底播贝类资源修复的方式,弥补区域因围填海而受损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环境保护要求重点保护目标:保护港口、航道水深地形条件;保护水域宽度,防止淤积。项目海洋生物资源恢复工程修复因围填海而受损的海洋生物资源,未对港口、航道水深产生影响。故项目的实施符合该海洋功能区的重点保护目标。环境保护要求:执行不劣于三类海水水质标准,二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二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根据海南正永生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于2022年秋季在新埠海附近的调查结果,调查区域水质、沉积物环境现状良好。项目的实施符合该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本项目为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沙滩整治修复工程针对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沙滩侵蚀的现状,对部分区域进行人工补砂,阻止沙滩侵蚀后退;通过清理该岸线内的垃圾、杂物来改善沙滩环境。滨海湿地修复工程通过在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砂质岸线后方开展防护林补种工程,提升防护林区域植被覆盖度,提升岸滩防风固沙、水土保持能力,提升该段岸线的生态功能和灾害防御能力。项目海洋生物资源恢复工程通过增殖鱼类、虾类、底播贝类资源修复的方式,弥补区域因围填海而受损的海洋生物资源。本项目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改善该海域岸滩受到围填海建设活动的不良影响,有利于海岸带整治修复。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七星岭-新埠海旅游休闲娱乐区和铺前港港口航运区的要求。1.1.5与《海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海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项目涉及限制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根据《海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文昌市海洋限制开发区域属于重点海洋生态功能区,为重要地理生境保护型重点海洋生态功能区,其管制原则为:加强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严格控制开发规模和强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9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完整性,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在重要河口区域,禁止采挖海砂、围填海等破坏河口生态功能的开发活动;在重要滨海湿地区域,禁止开展围填海、城市建设开发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开发活动;在重要砂质岸线,禁止开展可能改变或影响沙滩自然属性的开发建设活动,岸线向海一侧1公里范围内禁止开展采挖海砂、围填海、倾倒废物等可能引发沙滩蚀退的开发活动;在重要渔业海域,禁止开展围填海及可能截断洄游通道等开发活动。根据《海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重点开发区域开发原则是注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注重该区域海洋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等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性,增强海洋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海洋工程建设等活动应注重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海洋开发利用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推进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各地区海洋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提升风暴潮和风暴海浪抵御能力。提高滨海城市堤防建设标准,对受损岸线进行修复工程建设,做好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本项目是对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开展生态保护修复,主要工程为沙滩整治修复、滨海湿地修复和海洋生物资源恢复三部分。项目沙滩整治修复工程对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沙滩侵蚀的现状,对部分区域进行人工补砂,阻止沙滩侵蚀后退;通过清理垃圾、杂物来改善岸线环境,防止垃圾进入海洋,恢复岸线生态功能;通过在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砂质岸线后方开展防护林补种工程,修复和恢复区域内的海洋生态环境,提高区域整体景观水平;通过鱼类增殖和贝类底播,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受损的海洋生物资源,使海洋生物资源水平不因围填海项目的开展而显著退化,恢复区域海洋生物资源总量和生物多样性。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该海域主体功能的发挥,符合重点开发区域和海洋限制开发区域的管制要求。因此项目实施符合《海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图1.1.5-1项目与主体功能区位置关系图1.1.6与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2010年修编)》,本项目占用七星岭度假旅游区(HN036BⅠ),位于文昌铺前镇铺前港北部至地太村林场沿海,总面积40.56平方公里,主导功能为旅游娱乐,执行一类海水水质保护目标。见图本项目是对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开展生态保护修复,主要工程为沙滩整治修复、滨海湿地修复和海洋生物资源恢复三部分。项目沙滩整治修复工程对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沙滩侵蚀的现状,对部分区域进行人工补砂,阻止沙滩侵蚀后退;通过清理垃圾、杂物来改善岸线环境,防止垃圾进入海洋,恢复岸线生态功能;通过在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砂质岸线后方开展防护林补种工程,修复和恢复区域内的海洋生态环境,提高区域整体景观水平;通过鱼类增殖和贝类底播,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受损的海洋生物资源,使海洋生物资源水平不因围填海项目的开展而显著退化,恢复区域海洋生物资源总量和生物多样性。项目的施工范围和强度均较小,邻近海域的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质量、海洋生物质量基本可以保持原有状态。施工时期将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对周边海洋水质、沉积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综上,本项目施工过程对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项目实施后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因此,项目实施符合《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2010年修编)》。图1.1.6-1项目补沙区域与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叠置图1.1.7与《海南省“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符合性分析《海南省“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于2021年12月发布,提出“修复退化砂质岸线。加强海岸侵蚀监测。在退化砂质岸段,实施岸滩防护、生态修复及人工补砂等保护、整治和修复工程。严格保护沿海防护林,开展沿海防护林建设。到2025年,岸线整治修复长度不低于70千米。”“扎实推进中央和地方生态环保及海洋督察查处的海洋生态破坏区整治修复”。本项目为生态修复工程,对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占用的自然岸线采取异地修复等措施开展砂质岸线修复。针对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沙滩侵蚀的现状,对部分区域进行人工补砂,维护沙滩的稳定。针对沙滩上的垃圾等,进行统一清理,收集沙滩上的生活垃圾、废弃养殖设施等垃圾,维护沙滩的环境整洁干净,提升该段岸线的生态功能。滨海湿地修复工程通过在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砂质岸线后方开展防护林补种工程,提升防护林区域植被覆盖度,提升岸滩防风固沙、水土保持能力。通过进行增殖放流,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受损的海洋生物资源。本项目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改善该海域岸滩受到围填海建设活动的不良影响,有利于海岸带整治修复。施工时期将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对周边海洋水质、沉积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综上,本项目施工过程对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项目实施后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海南省“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要1.1.8与《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符合性分析为加强海岸带的综合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海岸带,保障海岸带的可持续利用,2019年12月31日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决定对《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进行第二次修正,修改后的规定自2020年2月1日起施行。根据该规定,凡在本经济特区海岸带范围内从事保护治理、利用及其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海岸带保护治理与利用应当遵循陆海统筹、科学规划、生态优先合理利用、综合管理、协调发展的原则。同时还规定省人民政府和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对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严重污染、生态严重破坏等海岸带受损或者功能退化区域进行综合治理和修复。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海岸带范围内的湿地、河口、渴湖、半封闭海湾等生态环境敏感区排放污水、倾倒废弃物和垃圾。本项目为文昌铺前中心渔港项目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在铺前中心渔港北侧沙滩有轻微的侵蚀,滩肩宽度和厚度较小,在滩肩补砂加宽滩肩宽度和厚度,防止岸线继续侵蚀;开展岸线环境整洁,维护沙滩的环境整洁干净;滨海湿地修复工程通过在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砂质岸线后方开展防护林补种工程,提升防护林区域植被覆盖度,提升岸滩防风固沙、水土保持能力。通过进行增殖放流,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受损的海洋生物资源。同时本项目不向生态环境敏感区、海域排放污水倾倒废物和垃圾。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1.1.9与《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实施细则》根据《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实施细则》中的第二十二条“省政府和沿海市、县、自治县政府应当按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有关规划,组织对损毁的沿海防护林和海岸带防波堤等海岸防护设施进行修复,对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功能退化区域进行综合治理,恢复海岸带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本项目为文昌铺前中心渔港项目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在铺前中心渔港北侧沙滩有轻微的侵蚀,滩肩宽度和厚度较小,在滩肩补砂加宽滩肩宽度和厚度,防止岸线继续侵蚀;开展岸线环境整洁,维护沙滩的环境整洁干净;通过补种防护林,提升防护林区域植被覆盖度,提升岸滩防风固沙、水土保持能力。通过增殖放流,修复受损的海洋生物资源。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1.1.10与《海南省珊瑚礁和砗磲保护规定》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海南省珊瑚礁和砗磲保护规定》中第十四条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内围海造地和修建损害自然保护区的海上、海岸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填毁珊瑚礁。因国家和本省重点建设工程的需要,必须占用、填毁珊瑚礁的,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应当设专章评估建设工程对珊瑚礁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减少珊瑚礁损害的施工方案及应采取的保护措施,预防、控制或者减轻建设工程对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对受到影响的珊瑚礁提出生态损害赔偿方案;“第二十四条违反本规定,在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内围海造地和修建损害自然保护区的海上、海岸设施,或者非法占用、填毁珊瑚礁的,由海洋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对珊瑚礁造成破坏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本项目为生态修复工程,对铺前中心渔港北侧的岸线进行整治与修复,通过补砂和垃圾清理,美化海岸带环境;在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砂质岸线后方开展防护林补种工程,提升防护林区域植被覆盖度,提升岸滩防风固沙、水土保持能力。项目的施工范围和强度均较小,对近岸海域功能区的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质量、海洋生物质量影响均较小,近岸海域功能区的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质量、海洋生物质量基本可以保持原有状态。根据海南正永生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22年秋季对新埠海附近海域的珊瑚礁现状调查,项目区域内未有珊瑚礁分布。根据施工期通过低潮时施工手段,有效的避免悬浮泥沙扩散。因此,项目建设对周边用海区域的冲淤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综上所述,项目建设对珊瑚礁生境影响较小。项目建设符合《海南省珊瑚礁和砗磲保护规定》。图1.1.10-1项目补沙区域与珊瑚礁分布关系图1.1.11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的符合性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的第三条:湿地保护应当坚持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发挥湿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第十九条:国家严格控制占用湿地。禁止占用国家重要湿地,国家重大项目、防灾减灾项目、重要水利及保护设施项目、湿地保护项目等除外;第三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坚持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湿地修复工作,恢复湿地面积,提高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破碎化严重或者功能退化的自然湿地进行综合整治和修复,优先修复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的重要湿地;第四十条:红树林湿地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生态功能重要区域、海洋灾害风险等级较高地区、濒危物种保护区域或者造林条件较好地区的红树林湿地优先实施修复,对严重退化的红树林湿地进行抢救性修复,修复应当尽量采用本地树种。本项目为生态修复工程,海南铺前中心渔港项目造成的生态影响无法仅依靠自然修复,因此不得不开展人工修复,通过开展沙滩整治修复工程和滨海湿地修复工程,通过应急性补沙对侵蚀岸段进行生态防护,采取植被保育(防护林补植、厚藤补种)措施,提升防护林区域植被覆盖度,提高湿地生态系统质量,贯彻了“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因此,本项目实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的要求。1.1.12与《海南省湿地保护条例》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海南省湿地保护条例》第二十二条:除经依法批准的国家和本省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项目、重点区域的生态修复项目建设,以及湿地公园、生态旅游项目等的配套设施建设外,禁止征收、占用一般湿地。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并按规定给予湿地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补偿。本项目为铺前中心渔港项目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属于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内其他区域准入目录中的重要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开展沙滩整治修复工程和滨海湿地修复工程,通过应急性补沙对侵蚀岸段进行生态防护,采取植被保育(防护林补植、厚藤补种)措施,提升防护林区域植被覆盖度,提高湿地生态系统质量。项目涉及的滩涂湿地,应当征求资规部门意见,并依照《海南省湿地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占用湿地审批。因此,在完善占用相关手续的前提下,项目占用湿地是合理的。1.1.13与《文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征求公众意见版)》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文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征求公众意见版)》“6.6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中“近岸海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以环岛旅游公路周边岸线及海域为重点,针对典型生态系统、入海河流水体、海防林、砂质岸线等,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本项目为铺前中心渔港项目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通过开展沙滩整治修复17171工程、滨海湿地修复工程和海洋生物资源恢复工程改善铺前中心渔港项目产生的生态影响,符合《文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征求公众意见版)》.1.14与《海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符合性分析2021年7月22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海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琼府办〔2021〕36号(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特别对“十四五”期间海洋保护提出明确要求,坚持陆海规划统筹、功能协调、环境质量标准衔接,以“美丽海湾”为总抓手,建设“碧海蓝天、洁净沙滩”的美丽海湾,提升公众临海亲海的幸福感,建设陆海统筹保护发展实践区。《规划》中提出推进海洋塑料垃圾治理,“开展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现状调查及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健全海上环卫制度,以海口、三亚、洋浦、文昌为试点区域全面启动海上环卫工作,推进岸滩和海漂垃圾统筹治理”。本项目的沙滩整治修复工程包括拟开展岸滩垃圾清理20542.2m2(岸线长度约50m,宽度约20-40m),符合《规划》中对于海洋塑料垃圾治理提出的要求。《规划》中还提出“充分挖掘沿海市县适宜亲海区域,因地制宜拓展亲水岸滩岸线,最大程度增加自然岸线和生活岸线。实施亲海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开展砂质岸滩和亲水岸线整治与修复,清退非法、不合理的人工构筑物等,恢复海滩自然风貌。在公众亲海区域严格落实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禁止在退缩线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及构筑物,切实保障亲海岸线的公共开放性”。本项目通过开展沙滩整治修复工程对部分侵蚀区域进行人工补砂,阻止沙滩侵蚀后退,通过在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砂质岸线后方开展防护林补种工程,提升防护林区域植被覆盖度,提升岸滩防风固沙、水土保持能力,有利于恢复海滩自然风貌。.1.15与《海南省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2021-2035年)》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海南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2021-2035年)》,本项目沙滩整治修复工程和滨海湿地修复工程位于“新埠海海岸生态保护区”(代码:A0003)内,海洋生物资源恢复工程位于“新埠海游憩用海区”(代码:F0005)内。表1.1.15本项目与各功能区用途管制符合性分析表代码功能区名称用途管制符合性分析11A0003新埠海海岸生态保护区空间准入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仅允许开展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严格按照自然保护地管理规定、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红树林保护规定等进行管理。本项目位于生态保护红线的一般控制区,属于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内其他区域准入目录中的重要生态修复工程。符合空间准入要求利用方式禁止改变海域自然属本项目沙滩整治修复工程和滨海湿地修复工程未改变海域自然属性。保护要求保护沙滩、海湾形态、沿岸地形地貌;保护红树林及其生态系统。本项目通过对围填海项目附近岸线侵蚀严重区域进行应急性补沙,阻止沙滩侵蚀后退;通过修复对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防护林进行补植,一定程度上增强该段岸线抵御海水侵蚀的能力,减少沙滩侵蚀,保护沙滩。符合保护要求其他要求无-F0005新埠海游憩用海区空间准入主导用海类型为游憩用海,兼顾渔业用海、交通运输用海、海底电缆管道用海和特殊用海,可适度开展休闲渔业活动。本项目通过增殖放流增加海域海洋生物资源,有助于海域开展休闲渔业活动。符合空间准入要求利用方式严格限制改变海域自然属性。本项目海洋生物资源恢复工程未改变海域自然属保护要求保护沙滩、沿岸地质地貌、自然岸线和防护林。本项目海洋生物资源恢复工程不破坏沙滩、沿岸地质地貌、自然岸线和防护林。符合保护要求其他要求无-.1.16与《海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海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专栏5-2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子项目海湾生态系统修复项目:在铺前湾、海口湾开展海域清淤、本项目为生态修复工程,对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占用的自然岸线采取异地修复等措施开展砂质岸线修复。针对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沙滩侵蚀的现状,对部分区域进行人工补砂,维护沙滩的稳定,符合《海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11(112021-2035)》。.1.17与《文昌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一铺前湾片区(2020-2035年)》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文昌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一铺前湾片区(2020-2035年)》第4.1.3重点工程:“铺前中心渔港工程围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1)岸滩清理。通过工程机械结合人工捡拾,清理修复范围内潮流垃圾、生活垃圾、枯木、建筑废料,并由城市垃圾车打包外运至周边的垃圾处理点进行处理,避免对修复范围外的岸滩、海域造成污染。(2)沙滩养护。对铺前中心渔港北侧600米范围内的沙滩进行整平,并通过适度的人工补沙,美化沙滩。种植厚藤等固沙植物,增强沙滩固沙、抵御侵蚀的能力。(3)补植防护林。在铺前中心渔港北侧补植防护林,修复滨海湿地面积约2公顷。(4)增殖放流。通过鱼类增殖和贝类资源修复,开展贝类资源底播、鱼类资源增殖建设,补偿海洋生物资源损失,增殖紫红笛鲷、斑节对虾等鱼苗共约120万尾,增殖文蛤、菲律宾蛤仔共约60万粒。”本项目为海南文昌铺前中心渔港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在修复规划范围内,符合《文昌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一铺前湾片区(2020-2035年)》。.1.18“三线一单”的符合性分析根据2021年4月9日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海南“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为“分区管控方案”)和《文昌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本项目所在区域隶属于东部片区。(1)生态保护红线项目位于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美港村西侧海岸外侧,根据查询“海南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项目占用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类型为新埠海海岸防护物理防护极重要区,为一般控制区。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准入管理目录>的通知》(琼府办[2022]31号),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内其他区域准入目录重要生态修复工程中的项目类别见表1.1.18-1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内其他区域准入目录(摘录)项目类别项目类别重要生态修复工程水土保持、防沙治沙、植被恢复、潟湖整治、海湾整治、岸线侵蚀防治整治等综合治理修复。本项目属于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内其他区域准入目录中的重要生态修复工程,本项目为铺前中心渔港项目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包括沙滩整治修复、滨海湿地修复、海洋生物资源恢复三部分。沙滩整治修复工程主要对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约750m范围内的沙滩进行环境整治,减少人为活动对沙滩环境的污染;且对侵蚀严重的沙滩进行人工补砂,提升该段岸线的生态功能和灾害防御能力。滨海湿地修复工程主要为在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补植防护林,增强该段岸线抵御海水侵蚀的能力,减少沙滩侵蚀,保持水土能力。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区域生态系统的恢复。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影响是正面的。本项目符合项目类别中“水土保持、防沙治沙、植被恢复、潟湖整治、海湾整治、岸线侵蚀防治整治等综合治理修复”,因此属于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内其他区域准入目录的内容。符合《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要求。(2)环境质量底线根据《文昌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年)》,文昌市环境质量底线要求如下:①大气环境质量底线:保持现状空气质量水平不降低并进一步改善,203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99.0%,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较2020年水平进一步降低。②地表水环境质量底线:按照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原则,到2030年,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100%,入海河流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③土壤环境质量底线: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到2020年,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不低于现状水平。④生态环境质量底线: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2030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值均不低于75。根据《2021年文昌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文昌市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百分比为99.7%,各项指标均满足二类标准,项目区大气环境属于达标区。本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所引起的扬尘及车辆尾气,运营期无废气污染物,本项目排放的废气均属于移动源产生的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排放强度低,经稀释扩散后,对大气环境影响程度小,不会降低现状空气质量水平,项目建设可满足空气质量底线。项目生活废水经收集妥善处置,严禁排海,同时项目运营期不产生废水,不会对水环境质量造成恶化,符合水环境质量底线。项目为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对土壤环境基本无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满足《文昌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年)》中环境质量底线要求。(3)资源利用上线林地:文昌市林地保有量1061平方公里(159.15万亩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3.14%,森林覆盖率不低于43%。海岸线和岸段:文昌市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60%以上,维持现有砂质岸线长度,自然岸段保有量达到40%以上。水资源:2030年2.965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按省下达指标控制。森林资源:按照国家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严格控制年均使用林地定额,严格控制森林采伐量。2030年,不突破2020年的控制量。本项目为铺前中心渔港项目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包括沙滩整治修复、滨海湿地修复、海洋生物资源恢复三部分。主要对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约750m范围内的沙滩进行环境整治;对侵蚀严重的沙滩进行人工补砂,减缓人类活动对岸线的影响,对该海域起到良性作用;进行防护林补种工程,增强该段岸线抵御海水侵蚀的能力,减少沙滩侵蚀,保持水土能力。项目实施后区域的林地资源和湿地资源增加。项目建设过程主要消耗的资源为水资源,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用水,消耗量较少,不会达到文昌市用水总量的上线。因此,项目建设符合文昌市资源利用上线的要求。(4)《海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年)》的符合性分析经查询“海南省三线一单成果发布系统”,项目位于优先保护单元、一般管控单元、海南省文昌市近岸海域优先保护区。分别为文昌市一般管控单元(ZH46900530001)、文昌市优先保护单元18(ZH46900510018)、海南省文昌市近岸海域优先保护区4(HY46900510004),根据《海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年)》,单元管控要求详见表1.1.18-2。表1118-2项目所在区域管控要求(与本项目相关)环境管控单元编码管控区分管控维度管控要求(节选)符合性ZH46900530001文昌市一般管控单元空间布局约束1.执行全省要素类(一般管控区)普适性管控要求。ZH46900510018文昌市优先保护单元空间布局约束1.执行生态空间(陆域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海岸带自然岸段、海岸带自然岸段生态缓冲)普适性管控要求。HY46900510004海南省文昌市近岸海域优先空间布局约束禁止实施围填海、采挖海沙等可能改变海域自然属性或影响沙滩自然属性的开发建设活动。合理布置海水养殖废水排保护区4放口,对受损沙质岸线进行修表1.1.18-3项目与《海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年)相符性分析表(与项目有关)类型管控要求(与本项目有本项目情况符合性全省要素管控区)普适性大气环境:建设施工和运输车辆应全封闭围挡、堆土覆盖、洒水压尘、使用防尘墩和高效洗轮机等防尘措施。自然资源:省政府和沿海市县政府应当按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有关规划,组织对损毁的沿海防护林和海岸带防波堤等海岸防护设施进行修复,对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功能退化区域进行综合治理,恢复海岸带生态环境和生态功本项目未占用陆域生态保护红线,本项目属于《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准入管理目录》项目类别中“水土保持、防沙治沙、植被恢复、潟湖整治、海湾整治、岸线侵蚀防治整治等综合治理修复”的内容,通过应急性补沙工程对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受损的岸线采进行生态修复;进行防护林补种工程,增强该段岸线抵御海水侵蚀的能力,减少沙滩侵蚀,保持水土能力。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生活污水、固体废物等均妥善进行收集处置。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恢复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符合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前提下,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重要生态修复工程。符合海岸带自然岸段、海岸带自然岸段生态缓冲、海岸防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允许经依法批准的国家和省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项目、生态保护与修复类项目建设。符合表1.1.18-4项目与《海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年)》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准入要求相符性分析表(与项目有关)类型管控要求(与本项目有本项目情况符合性海南省文昌市近岸海域优先保护区4(HY46900510004)禁止实施围填海、采挖海沙等可能改变海域自然属性或影响沙滩自然属性的开发建设活动。合理布置海水养殖废水排放口,对受损本项目为生态修复项目,旨在修复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围填海造成对海洋生物生态产生的影响,采取岸滩清理,并进行人工补沙、种植厚藤等固沙植物等措施,以维持沙滩的整符合沙质岸线进行修复。洁与稳定,保护修复海岸自然属性。(5)与《文昌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意见》符合性分析根据《文昌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意见》,本项目所在区域位于优先保护保护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优先保护单元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突出空间布局约束,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规模开发活动,确保生态环境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一般管控单元以改善和维护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落实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本项目是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在铺前中心渔港北侧岸线开展人工补砂,清理垃圾,美化沙滩环境;修复滨海湿地,种植木麻黄、厚藤,增强该段岸线抵御海水侵蚀的能力,减少沙滩侵蚀,保持水土能力。项目的施工范围和强度均较小,对近岸海域功能区的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质量、海洋生物质量影响均较小。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施工人员污水及生活垃圾等均经收集上岸处置,不排入区域海域。工程实施后区域生态环境将得到改善,确保生态环境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故项目符合优先保护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的管控要求。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三线一单的要求。海南文昌铺前中心渔港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美港村西侧海岸外侧海域。项目的具体地理位置坐标为110°34′9.574″E,20°03′7.235″N。地理位置图见图2.1-1。图2.1-1工程地理位置图项目组成及规模2.2.1项目区域环境现状(1)铺前中心渔港生态问题根据《海南文昌铺前中心渔港项目生态影响评估报告》,铺前中心渔港拟填区域施工后对海洋生物生态有一定的影响,影响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占用岸线及海域:根据海岸线测量结果,结合实地调查结果,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工程建设将形成人工岸线2734m,将占用修测岸线长度约1682.1m,其中占用人工岸线938.6m,自然岸线743.5m,造成被占用岸线资源的损失,形成人工岸线长度为2734m。②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工程建设直接占用滩涂及近岸海域,将导致项目周边海域氧气生产和气候调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损,海南文昌铺前中心渔港围填海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总计每年为5.90万元,20年累计损失量为118.09万元。③生物资源损失:工程基槽开挖、港池、航道疏浚施工,破坏或改变了项目所在海域生物原有栖息环境,对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渔业资源等产生一定影响。海南文昌铺前中心渔港工程填海、防波堤用海和疏浚造成底栖生物损失量约9.85t,浮游植物损失量5.73×1013cells,浮游动物1.2t,游泳生物的资源损失量1.29t,鱼卵资源损失量4.11×107粒,仔稚鱼资源损失量2.48×107尾,项目用海活动需对海洋生物资源造成的损害进行生态补偿,补偿总金额约为481.6万元。(2)项目区域现状铺前中心渔港北侧为砂质海滩,沙滩整体的砂质较细,沙滩上有各种生活、生产垃圾(包括渔网、泡沫箱等),沙滩高潮以上区域分布有厚藤。由于潮流、采砂、人工填海等因素影响,砂质海滩受到侵蚀,沙砾流失现象较多。为保护沙滩,维护沙滩的稳定,拟针对该段拟建项目北侧750m范围内的沙滩进行修复。根据现场踏勘,结合无人机及遥感影像,沙滩后方有木麻黄等植株构成区域性的防护林,受恶劣天气影响,部分植株被损坏;受到海水侵蚀的影响,沙滩退蚀明显,沙滩上植被覆盖少、固沙植物少,不易抵御海水进一步的侵蚀。图2.2.1-1项目沙滩现状图2.2.1-2现有防护林现状2.2.2建设规模与内容本项目主要修复内容分为沙滩整治修复、滨海湿地修复和海洋生物资源恢复。(1)沙滩整治修复: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开展环境整治,清理沿岸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并进行沙滩平整,再进行人工补砂,拟开展岸滩清理20542.2m2,补砂面积约20542.2m2,修复岸线约750m,补砂量约25358.85m3。(2)滨海湿地修复:在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补植防护林,修复滨海湿地面积约2公顷。(3)海洋生物资源恢复:通过鱼类增殖和贝类资源修复,开展贝类资源底播、鱼类资源增殖建设,补偿海洋生物资源损失,增殖紫红笛鲷、红笛鲷、青石斑鱼共30万尾,斑节对虾约300万尾,增殖文蛤、菲律宾蛤仔各150万粒。2.2.3项目组成项目组成见表2.2.3-1所示。表2.2.3-1主要建设工程内容一览表工程组成工程名称主要内容主体工程沙滩修复沙滩整治工程开展岸滩清理20542.2m2(岸线长度750m,整治宽度20~40m)。沙滩修复工程在铺前中心渔港北侧沿海沙滩开展人工补砂,补砂面积20542.2m2,平均补砂厚度1.1m,修复沙滩长度750m,补砂量25358.85m3。滨海湿地修复拟修复滨海湿地面积约2公顷,其中计划进行人工补种木麻黄4160颗,厚藤3.9万颗。海洋生物资源恢复拟增殖鱼类30万尾(其中紫红笛鲷10万尾、红笛鲷10万尾、青石斑鱼10万尾),增殖虾类300万尾(斑节对虾300万尾),底播贝类300万粒(其中文蛤150万粒,菲律宾蛤仔150万粒)。辅助工程施工道路连接施工区域与后方陆域,面积1440m2。环保工程废水本项目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居住租赁周边居民房,项目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周边居民现有的环保措施,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用作农肥。废气施工机械采用符合要求的燃料。减少高噪设备的使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现场设置3个垃圾桶。生态水土保持措施;施工便道复绿工作。表2.2.3-2主要生态保护修复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修复措施单位数量1沙滩整治修复工程岸线整洁工程m220542.2补砂量m325358.852滨海湿地修复工程整理绿化用地m22000木麻黄颗4160厚藤颗39000竹竿根3030m22730.63海洋生物资源修复工程鱼类资源增殖万尾30虾类资源底播万尾300贝类资源增殖万粒300总平面及现场布置2.3.1总平面布置方案本项目修复区域分为沙滩整治修复工程、滨海湿地修复工程和海洋生物资源恢复工程三部分。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1。2.3.2沙滩整治修复工程设计方案(1)补沙平面设计方案沙滩平面设计布局沿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岸线修复750m,由于现有修复岸线范围有一处由后方鱼塘汇流排水形成的出水口,考虑该出水口的作用,因此本方案采取避开该出水口进行总长750m的沙滩整治,分为两部分区域进行补砂工作。详见沙滩修复平面图(附件2)。(2)补沙断面设计方案补砂滩面设计平均宽度30m,滩肩顶高程为2.5m,滩肩平缓段10m宽度补砂坡度设置为1:50,坡肩斜坡段补砂坡度采用1:10,沙滩滩面补沙宽度为20~40m。详见补砂结构断面图(附图3~附图7)。2.3.3滨海湿地修复工程在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砂质岸线后方开展防护林补种工程,补种长度600m,补种面积2公顷。该岸段0~300m范围内已有小片防护林生长,树种主要为木麻黄和厚藤,在该范围内对其补植(无清理植被、无砍伐),并沿外侧补植木麻黄和沿海一侧在木麻黄边缘补植厚藤;300m~600m范围内进行木麻黄种植,并在沿海一侧沿木麻黄边缘种植厚藤。平面布置详见附图8~附图10。施工方案2.4.1沙滩整治修复沙滩整治工程根据铺前中心渔港北侧沿海沙滩环境现状,对沙滩上的垃圾进行全面清理。清理岸线长度750m,整治宽度20~40m的岸滩,主要清理潮流垃圾、生活垃圾、枯木等岸滩垃圾。(1)清理方式潮流垃圾、生活垃圾可收集由环卫部门统一外运并安全处置,枯木等垃圾可通过填埋处理作为有机肥添加物。(2)防护管理措施垃圾清除完成后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树立宣传牌、设置垃圾桶,防止岸线再次受到污染。沙滩修复工程铺前中心渔港北侧沙滩有轻微的侵蚀,滩肩宽度和厚度较小,对清理后的沙滩进行平整及人工补砂,在滩肩补砂加宽滩肩宽度和厚度,防止岸线继续侵蚀。补砂面积20542.2m2,平均补砂厚度1.1m,修复沙滩长度750m,补砂量25358.85m3。(1)砂料①砂料质量要求根据现场采样分析报告可知,铺前渔港中值粒径范围在0.3-0.6mm之间,平均中值粒径为0.45mm。补砂选用与当地海滩沙粒径较为接近的砂源。回填砂粒径控制:采用中粗砂,粒径范围为0.3~0.5mm;回填砂矿物成份控制:表层砂质量标准为石英>80%,石英+长石>96%,含泥量<0.5%,贝壳含量<2%;填沙中值粒径和碎屑矿物指标分析测定参照《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规范》(GB/T12763.8-2007第8部分)相关条款之规定;补砂沉积物质量应不低于GB18668规定的第二类海洋沉积物质量的要求。②砂料来源选择具有采砂许可,满足本工程砂源质量和数量的外购单位。(2)主要工序垃圾清理→外购砂料→砂料分选→补砂施工。(3)施工顺序补砂工程总体施工顺序:施工准备→补砂滩面垃圾及障碍物清理→外购砂料→砂料分选→补砂施工→沙滩平整→验收。(4)施工方案①施工前需要进行清基处理。②砂源通过外购等方式获得,在施工区域内平均潮位线之上的区域堆放,采用装载机等工程机械在适宜位置完成补沙作业。③砂料进场前进行试验检测,粒径及含泥量满足设计要求方可使用,严格控制含泥量,减少砂料中泥混入海水造成大量悬浮物产生,污染环境。2.4.2滨海湿地修复工程(1)补植品种选择①木麻黄树喜高温多湿气候,耐干旱、抗风固沙、抗沙埋和耐盐碱,适生于海岸的疏松沙地,木麻黄不仅可在城市及郊区做行道树,更是中国南方滨海防风固林的优良树种,因此建议种植木麻黄树作为防护林补植树种。②厚藤生长于贫瘠的砂土地,植株根系极深,有良好的定砂能力,可作海滩固沙或覆盖植物,因此建议种植厚藤作为固沙植物,增强沙滩固沙、抵御侵蚀的能力。③种植木麻黄4160棵,厚藤3.9万棵。(2)主要施工工序整平区域→栽植→后期管护。(3)施工方法①对地势较高区域进行平整,降低地势,形成较为平缓的滩涂,保证整地后的防护林种植区的滩涂高程降到略高于平均海平面30cm~50cm。②木麻黄种植:取部分沙土盖住基肥,避免苗木与基肥直接接触导致肥料烧苗→脱除薄膜袋,将苗木直立放入穴中→将沙土拨入穴内固定苗木→踏实,种苗后应将比较大棵苗木的下半部枝叶脱除,以减小苗木的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③厚藤种植:厚藤可在海边沙滩直接挖沟埋种,枝条埋深8~10cm,埋沙长度20~40cm,埋入沙中的长度偏长些更有利于厚藤的成活,扦插后每天喷水两次,使沙地2cm以下保持湿润即可。④在修复区边界外1m设置围网以拦截海漂垃圾以及防止动物和人为破坏等,围网用竹竿支撑,竹竿间距2m,围网可用旧渔网,竹竿长3m左右,插入泥土1m,围网高1.8m。围网和竹竿应在工程验收后一两年再进行拆除。2.4.3海洋生物资源恢复工程(1)增殖放流品种经过对比本海域的调查情况、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十四五”水深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建议的适宜在文昌海域放流的物种、海南育苗资源、根据2021年秋季调查所得的物种名录并结合历史调查数据,贝类菲律宾蛤仔在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调查中均有获得,因此选择以下物种作为本次增殖放流的物种:①虾类:斑节对虾300万尾;②鱼类:紫红笛鲷10万尾、红笛鲷10万尾、青石斑鱼10万尾;③贝类:菲律宾蛤仔150万粒、文蛤150万粒。(2)增殖放流时间3-7月份及11-12月,选择晴朗、多云或阴天、风力七级以下进行增殖放流,避开极端天气。(3)增殖放流地点虾类、鱼类增殖放流点为妈祖人工岛西侧,贝类增殖放流区域为铺前中心渔港防波堤以外区域。(4)增殖放流投放方式租用当地渔船若干艘,将苗种装船运至指定海域投放苗种。苗种置于薄膜袋内充氧加水。投放苗种时应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下。苗种投放过程中,根据要求测量并记录投苗区水深、表层水温、盐度等参数,根据当地当日气象预报情况记录天气、风向和风力,填写增殖放流记录表。(5)苗种大小:鱼苗体长5cm以上;虾苗体长2cm以上;贝类壳长2cm以上。2.4.4临时用地施工项目区域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食宿租用周边居住区。项目实施所需的沙源直接运至现场不设置临时堆放场。增殖放流区域已有相应道路,针对补砂、种植防护林因通行不便设置两条相应临时道路。临时施工道路各长180m,平整清理现有路面,用地面积约1440m2,施工临时道路布置图见附图11。2.4.5施工条件(1)交通条件本工程位于文昌市铺前镇美港村西侧海域,本工程目前通过美港村道路连接至后方的206省道,距离约7km。水路交通,可供千吨轮船入港,至海口只有18海里,项目水、陆交通运输均比较方便。本项目后方多为渔塘和湿地,工程范围内与后方有一些简易通道,个别难于通行连接处需要建设临时施工便道,辅助通行。(2)水、电、通信供应条件本工程位于铺前镇,后方为美港村、佳港村等村镇,本工程主要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清理补砂、种植为主,用电量不大,施工可考虑自行发电处理或从后方村镇接引;工程所需要的有线电话可以通过室外通信电缆或者光缆从港区外接引。(3)材料供应本项目的砂石料来源从专业的生产厂家处购获得。(4)施工队伍本项目工程施工在省内和邻省已有大批的专业队伍可根据本工程需要选择富有施工经验、技术和装备的单位承建。2.4.6施工设备本项目施工期主要的施工设备如下:表2.4.6-1项目施工设备表序号16辆22辆32辆2.4.7施工进度安排根据本项目的规模和施工特点,项目施工工期拟定为4个月,项目施工进度安排见表2.4.7-1。表2.4.7-1施工进度表项目工程内容月1234前期工作沙滩整治修复工程滨海湿地修复工程海洋生物资源恢复工程验收竣工其他无海南文昌铺前中心渔港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环境现状3.1.1区域环境功能区划(1)海洋环境功能区划根据《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岛保护专篇,本项目沙滩整治修复、滨海湿地修复、海洋生物资源恢复所在功能区为七星岭-新埠海旅游休闲娱乐区(A5-06),海洋生物资源恢复中贝类增殖放流区域所在功能区为七星岭-新埠海旅游休闲娱乐区(A5-06)和铺前港港口航运区(A2-04)。见图1.1.4-1。(2)海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海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项目涉及限制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见(3)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根据《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2010年修编)》,本项目占用七星岭度假旅游区(HN036BⅠ),位于文昌铺前镇铺前港北部至地太村林场沿海,总面积40.56平方公里,主导功能为旅游娱乐,执行一类海水水质保护目标。见图1.1.6-1。(4)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位于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美港村西侧海岸外侧。项目所在区域未划分大气功能区划,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项目区域大气环境参照二类大气环境功能区执行。(5)声环境功能区划项目区未划分声环境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区域位于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北侧,美港村西侧海岸外侧,200m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声功能区分类,项目边界参照二类功能区执行。(6)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根据《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项目修复区处于I-2-1东寨港红树林保护生态功能区。I-2-1东寨港红树林保护生态功能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养殖业的发展使部分海岸带生态功能退化,海岸线后退、海岸防护林破碎化”,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岸带防护”,主要生态保护措施为“红树林和海防林保护,赤潮防治,防止图3.1.1-1项目在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中的位置3.1.2海域开发利用现状根据海南省海域使用动态监管中心的数据、收集历史资料和现场勘查结果,项目评价范围内确权用海项目较多,用海类型为旅游娱乐用海、交通运输用海、渔业用海、特殊用海等。详见表3.1.2-1和图3.1.2-1。表3.1.2-1项目周边海域开发现状一览表序号149.5148资源恢复工程)2铺前新埠海人工岛围填海项目海南亿创达科技投资有限公司45.91040.16(海洋生物资源恢复工程)3海南文昌铺前中心渔港项目(公益性部分)文昌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渔业用海72.95280.03(滨海湿地修复工程)4海南文昌铺前中心渔港工程项目(经营性部分)海南益宇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渔业用海21.01880.62(滨海湿地修复工程)5海南铺前大桥项目海南省交通运输厅13.40461.83(滨海湿地修复工程)6铺前渔业补给码头填海造地项目文昌木兰湾商贸有限公司0.242.08(滨海湿地修复工程)7海南省海洋灾害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海洋站验潮室建设项目(文昌铺前验潮室建设)海南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0.0162.56(滨海湿地修复工程)8文昌铺前码头项目海航国际旅游岛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0.49462.57(滨海湿地修复工程)9海南省文昌铺前海防执勤码头工程文昌市海防与口岸办公室0.11582.69(滨海湿地修复工程)海口市北港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项目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政府1.95982.67(海洋生物资源恢复工程)海南鑫益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贝类开放式养殖海南鑫益水产养殖有限公司24.48864.08(滨海湿地修复工程)曲口海水养殖试验场海南省水产研45.46966.14(海洋生物资源恢复工程)图3.1.2-1项目评价范围内海域开发利用现状3.1.3气象环境概况蒸发量大、夏秋季节热带气旋影响频繁等气候特征。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春秋两季则是季风转换季节。由于项目位置无实测的气象资料,因此本报告气温、降水、风况、湿度等资料均采用海口市气象站1990~2019年的观测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热带气旋采用《热带气旋年鉴》1975年~2015年的资料进行分析。(1)气温海口气象站1990-2019年的气温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年平均气温为24.6℃,年平均气温变化呈多峰性,其中有五个峰值比较明显,分别是1999、2007年气温为25.42015年年气温为25.3℃;2019年年气温为25.9℃;最低气温出现在2011年,为23.3℃。月平均气温为24.6℃,月平均气温峰值出现在6月份,为28.9℃,月平均气温最小值出(2)降水海口气象站1990-2019年月降水量统计结果显示,月降水量差异性显著。月平均降水量为150.0mm,月降水量最高为8月份,达到289.1mm,最低为1月份,仅为28.0mm。降水主要集中5-10月,其中,6-10月月降水量均大于200mm。统计分析海口气象站1990-2019年30年季(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海口地区主要降水出现在夏秋两季,占全年降水量的77%,其中,季降水量以夏季为最高,总降水量达到785.0mm,占年总降水量的44%;秋季降水为598.5mm,占年总降水的33%。春季降水为318.3mm,占年总降水的18%。冬季节降水最少,为98.2mm,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春、冬季降水大幅度减少。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781.2mm,最大年降水量为2628.2mm(2009年最小年降水量为983.6mm(2004年),降水量年变化相对较大。(3)风况统计海口气象站1990-2019年平均风速结果显示,30年平均风速为2.6m/s,年平均风速最大值出现2008年,为4.2m/s。1990-2006年平均风速为2.0m/s,2007-2019年平均风速为3.4m/s。2007-2019年平均风速普遍高于1990-2006年,月平均风速最大值出现在3月份,为3.0m/s,8月平均风速最小,为2.2m/s。根据海口逐日风向数据统计得到风向的季节及年变化。从季节演变来看,春、夏季的主导风向为东南偏南风(SSE),出现频率分别为17.7%、20.7%;秋、冬季的主导风向为东北偏东风(ENE),频率分别为18.2%、22.0%。可以看出,春夏季节海口主要由东南偏南风控制,秋冬季节主要由东北偏东风控制。从年风向频率可以看出,海口年出现频率最高风向是东北偏东风(ENE频率为13.4%,年频率次高风向是东南偏南风(SSE频率为11.8%。根据海口气象站的实测资料绘制出的风玫瑰图见图3.1.3-1。图3.1.3-1风玫瑰图(4)雾况年平均雾日有25.8天,年雾日数最大值为58天,出现在1968年,次大值出现年,为53天,最小值出现在2003年,为5天,总体来看,逐年雾日呈下降的趋势。雾主要出现在11月份到翌年4月份,集中在冬季和春季,最大值日出现在1月份,为5.56天,夏季基本无雾,秋季为少雾。(5)热带气旋热带气旋几乎为大部分海洋灾害的诱因,它产生大风的同时,引发灾害性巨浪和风暴潮。根据《台风年鉴》资料,以台风中心进入109.5°~111.5°,19°~21°为影响标准,1975~2015年期间,登陆或影响海口的热带气旋共有81个,年平均2个,年最多为3个热带气旋登陆或影响海口,见表3.1.3-1。表3.1.3-11975~2015年登录或影响海口湾热带气旋统计(单位:个)热带气旋等级(m/s)4月合计超强台风≥25.111强台风41.5~50.9121432.7~41.415332强热带风暴24.5~32.6385622热带风暴172~24.456312热带低压10.8计(个)12266频率(%)2.4732.1023.467.41热带气旋的影响范围通常很广,有些台风的大风半径甚至达300km左右,会对该范围内的海上作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统计的2001~2019年31个热带气旋中,其中台风及以上热带气旋有8个,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有23个。热带气旋一般出现在每年的4~11月,主要集中在7~9月,见表3.1.3-2。表3.1.3-2各月登陆海南的热带气旋统计(2001~2019年)月份类别456789合计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102342023台风及以上热带气旋000213118合计102473131热带气旋直径往往达600km以上,在海南岛东部、北部登陆或靠近海南岛东部、北部的热带气旋都会严重影响文昌海域,近年来对海南西部影响最强的台风为发生在2014年7月18日在文昌市翁田镇登陆的140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和2014年9月16日在文昌市翁田镇沿海登陆的1415号台风“海鸥”。2018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29个台风,较常年(1981年~2015年)平均值25.5个多3.5个;有9个台风进入南海或在南海生成,其中强热带风暴级别以上有5个,有2个台风登陆海南岛。3.1.4水文动力环境现状引用海南正永生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于2022年秋季在新埠海附近海域的调查资料。详见“生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观测期间工程海域潮流特征如下:实测海流统计分析(1)各观测站中、底层,呈现出较好的往复流形态。(2)大潮期,A1、A2、A3、A4站实测潮流最大流速分别为54.3cm/s、48.5cm/s、46.8cm/s、87.3cm/s。(3)从潮流流速平均值来看,涨潮流强度和落潮流基本相当,A4站落潮流较强。(4)大潮期各观测站潮流流速最大值出现在落潮期间半潮面附近。余流大潮期A1、A2和A3站底层余流略大,A4站表层和中层较大,余流速度在2~13cm/s之间,表层流向在113.0~346.1之间。悬浮泥沙(1)观测期间工程区含沙量较大,悬沙平均值介于11~36mg/L之间。(2)各站含沙量垂向方向上分层不明显,底层略大。(3)大潮期观测站含沙量浓度最大出现在落潮期A3站底层,浓度为93.6mg/L。3.1.5地形、地貌与岸滩冲淤地形、地貌铺前湾位于海南岛北部、海口琼山区与文昌市之间,该港湾岸线西起新埠岛,东至东营。以铺前湾-北港-塔市区海水养殖连线为界,由内湾和外湾两部分组成,南部的内湾称东寨港,北部的外湾称铺前湾。海湾总面积145km2,从整体形态来看呈SE-NW向展布,港湾东西宽26km。南北长24km,海湾海岸线总长37.5km。湾口朝向西北,口门宽铺前湾为半心形海湾,向琼州海峡东口敞开,水深0~10m,5m等深线至岸距离东边为4.2km,西边为0.6km,形成大片沿岸浅滩,在10m等深线西段,由于受南渡江径流输沙的沉积作用,发育0.4~5.0m水深的白沙浅滩,横亘湾口西部。铺前湾海底地貌类型较多,尤其内湾更为复杂,东寨港水域开阔,主要以潮滩为主,绝大部分水域的水深小于1m,红树林生长茂密。东、西有两条潮汐通道贯穿南北,东侧水道较深,在4~6m之间,是东寨港的主航道,外湾地势起伏不大,呈盆状,由岸边向外海(由南向北)倾斜至湾口。铺前湾岸段为滨海平原,内弯岸线曲折,曲口半岛深入湾内,外湾岸线较平直,口门较稳定。区域地貌图见图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