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事后抢劫的成立条件前言(二)研究背景及意义在指导案例441号古贵成抢劫案公布之后,事后抢劫案件引起了大家的重视,这是我国严厉打击抢劫罪,保障公民人身财产权益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随着盗窃、诈骗、抢夺案件的日益发生,事后抢劫的案件也愈演愈烈。因此需要正确认定事后抢劫,以保证司法公信力,维护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秩序,让公民的人身财产权益受到足够的保障,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正确定罪量刑,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我国刑法第269条的规定,实质上是是是一种法律拟制,即将条文规定的情形视为认定抢劫罪的一种情形,并对此适用抢劫罪的法律相关规定,倘若没有该条文规定,则只能视为前行为和后行为分别定罪量刑,因此,如何认定事后抢劫的成立需要正确界定前后行为的联系,而不能将其理解成转化犯。事后抢劫的主体(一)前提犯罪我国现行刑法第269条的规定,有三种犯罪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进而成立事后抢劫罪,即盗窃罪、抢夺罪、诈骗罪,但学界上对此三个前提犯罪行为的认定存在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成立事后抢劫的充分条件是前行为已经构成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从严格的罪刑法定原则和法条条文的文义解释看,法条明确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应当在前行为构成犯罪时才可以作为认定事后抢劫的前提犯罪,即只有当行为人盗窃、诈骗、抢夺足够金额的财产,满足对应犯罪的构成要件,构成犯罪时,才能进而成立事后抢劫。但此种观点与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存在冲突,我国目前抢劫罪的构罪条件是实施了抢劫暴力行为即可以构成抢劫罪,并无具体金额要求。因此若要求事后抢劫的前行为需要达到规定的金额才能进而成立事后抢劫,则与抢劫罪的认定存在冲突。另外,在我国大陆的相关规定,盗窃未遂不构成盗窃罪,不受刑罚处罚,若依照此种观点认定事后抢劫,若行为人对他人实施了盗窃行为,未能窃取财物,被他人发现,为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而实施了暴力行为,且并未能构成其他罪的构成条件时,因前行为未能盗窃既遂因此不能构成盗窃罪,进而不能构成事后抢劫,则该行为人实施了盗窃行为和暴力行为却并没有得到法律的处罚,且盗窃未遂后使用暴力抗拒抓捕、毁灭罪证的行为相对常见,若这样的行为法律不能对其进行处罚,一方面从法律的预防功能而言,行为人知道盗窃未遂后使用暴力的行为不能被认定为犯罪,行为人盗窃后实施暴力的行为将不可预防,则这样的法律漏洞将会被犯罪分子所利用;另一方面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而言,行为人盗窃未遂后,被害人进行了反抗行为或发现了罪证,反而可能遭遇行为人的暴力伤害,并且不能因此判定行为人构成事后抢劫,这样会让行为人实施盗窃更加肆无忌惮,违背了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功能,反而使法律成为了助长行为人实施盗窃未遂后实施暴力毁灭罪证、抗拒抓捕的无用条文,因此本文认为该观点不可取。第二种观点,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的行为,满足进而成立事后抢劫的前提条件。因为抢劫罪的成立不以数额较大为提,事后抢劫属于抢劫罪,所以,事后抢劫罪的成立不要求先前的盗窃等行为达到数额较大的要求,不要求先前的盗窃等行为构成犯罪,盗窃少量财物的行为也可能成立事后抢劫罪。郑泽善:《转化型抢劫罪新探》,《当代法学》,2013郑泽善:《转化型抢劫罪新探》,《当代法学》,2013年第1期,第35-36页。第三种观点认为,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6月8日颁布了《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了四种严重情况下,即使前提犯罪未到达“数额较大”的标准时也可以进而成立事后抢劫。此种观点是出于对司法解释的文义解释,但越来越多的严重情况,并不包含在上述的司法解释之中,这也是法律滞后性的表现,因此本文认为该观点不够完善。本文认为,前行为是否构罪不是认定是否能进而成立事后抢劫的单一条件。刑法条文明文规定事后抢劫的前提是犯三种罪,犯罪包括既遂和未遂,从打击犯罪的角度看,只要实施了三种前提犯罪行为,后采用了暴力措施毁灭罪证、窝藏赃物、抗拒抓捕就可以进而成立事后抢劫,依照刑法中关于抢劫的定罪量刑处理;从保障人权、预防犯罪的角度看,行为人实施了三种前提犯罪,且具有取得较大金额的故意和危险性,不管既遂还是未遂,都可以进而成立事后抢劫。(二)主体年龄认定我国规定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需要对8大重罪负刑事责任,抢劫罪也是其中之一,但是盗窃、诈骗、抢夺并不在其中,事后抢劫既涉及抢劫又涉及三个前提犯罪,该罪的主体年龄应当如何认定成为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主体年龄是一种主观阻却事由,是基于对主体违法性认识程度不同而影响其有责性的规定。对于这个问题,学界上有以下三种观点:肯定说认为事后抢劫并非结合犯,应当视为抢劫罪判断事后抢劫行为的违法性,再判断有责性,而不能先判断盗窃等犯罪的违法性与有责性,然后再判断转化型抢劫的违法性与有责性。此种观点把事后抢劫前后两个行为关联起来视为一个整体,等同于抢劫罪,既然法律规定了法律拟制,把事后抢劫拟制为抢劫,那么事后抢劫的主体也应当和抢劫罪的主体一样,既14周岁以上的人实施了事后抢劫行为就应该负抢劫罪的刑事责任,只需要满足事后抢劫的构成要件,而不是因为主观阻却事由否认了前行为构罪,而影响后面进而成立事后抢劫。否定说,有部分学者认为,法律规定了事后抢劫的前提犯罪是犯盗窃、诈骗、抢夺罪,那么成立事后抢劫首先要满足行为人的前行为构成前罪,需要从主客观方面满足前罪的构成标准,否则不能评价为前行为犯罪,进而不能成立事后抢劫,因此事后抢劫罪的主体要求是年满16周岁。事后抢劫是一个由前面的侵犯财产权益的行为和后续的暴力行为构成的,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实施了此两个行为,由于不满足构成前罪的条件,因此不能进而成立事后抢劫,对前行为根据相关规定认定为一般违法,对于后行为的暴力行为根据具体情形评价是否成立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本文认为,法律规定相对刑事责任能力是出于对未成年人对违法性认识不足的考虑,对于未成年刑事犯罪,我国一般采取“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司法实践中,对于未成年人刑事犯罪一般采取从轻处理,因此事后抢劫的主体年龄应当为年满16周岁,以保护未成年人。此外我国司法解释规定,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只对8种罪负刑事责任,且这8种罪是指对应的具体行为,既抢劫行为,而事后抢劫是一种法律拟制,既把这种行为视为抢劫罪,而其本身并不满足抢劫罪的行为构成要件。当然,该年龄阶段的人实施了前行为后实施了暴力行为,可以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等其他重大罪名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对于实施了严重暴力行为,达到一定程度的未成年人,也不会完全免责,既保障了未成年人的权利,也严格遵循了罪刑法定原则。二、事后抢劫的主观目的(一)是否仍需要非法占有目的我国现行刑法并没有规定事后抢劫后行为是否仍需要非法占有目的,那么事后抢劫是否仍需要非法占有目的?本文认为,事后抢劫只有当后行为的目的是窝藏赃物时才仍需要非法占有目的。事后抢劫的三个主观目的中,窝藏赃物是指行为人占有财物,拒不返还原所有人,并不是特指将违法所得藏匿,在窝藏赃物的行为过程中,行为人主观上仍有非法占有目的;毁灭罪证是指行为人在实施前提犯罪行为后,在结束行为是意图销毁相关的证明其前行为犯罪的证据,而实施了暴力等行为,在此过程中,由于行为人的前行为已经结束,无论是既遂或未遂,其主观目的是为了毁灭罪证,逃避法律的惩罚,因此不需要有非法占有目的,况且,若行为人前行为因客观条件阻碍无法取得财物,在逃跑时毁灭罪证而实施了暴力,此时行为人主观上已经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为了更好地打击犯罪,保障人权,此时不能要求行为人仍需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抗拒抓捕是指行为人在实施前提犯罪行为后,拒绝逮捕、拘留等而实施暴力行为,若行为人在实施前行为未遂后,意图逃跑,此时并没有非法占有目的,若此时抗拒抓捕实施了暴力行为,仍可以认定为事后抢劫。若行为人实施前行为未能取得财物时,为了继续取得财物实施了暴力行为,此时暴力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则构成犯意转化,转化为抢劫,这与本文讨论的事后抢劫不同。因此事后抢劫并不要求行为人实施后续暴力行为仍需要非法占有目的。(二)窝藏“赃物”前后的同一性窝藏赃物是成立事后抢劫的一种主观目的,行为人实施了三种前提犯罪行为,占有控制非法财产,拒不将该财产交还给原所有人。使其处于行为人的控制状态下,而实施了暴力行为,进而成立了事后抢劫。其中,所述赃物,是指因前行为盗窃、诈骗、抢夺所取得的违法所得财物,在事后抢劫的前后行为中,该“赃物”必须是同一财物。若实施暴力窝藏赃物的行为是为了窝藏其他犯罪所得的财物,则不能与前行为盗窃、诈骗、抢夺联系进而成立事后抢劫。例如:张某抢劫取得了一个手机,后盗窃窃取了一个钱包,后窝藏手机时被他人发现,对他人实施了暴力行为以窝藏手机,此时并不成立事后抢劫。三、事后抢劫的客体(一)毁灭罪证、窝藏赃物、抗拒抓捕的暴力对象事后抢劫是一种法律拟制的抢劫罪,事后抢劫具有财产权益和人身权益双重侵害性,因此事后抢劫的暴力对象也应当是人。例如,行为人实施盗窃行为,被警方抓捕,在抗拒抓捕的过程中,对警犬实施了暴力行为,此时,因为暴力行为没有对人的人身权益造成危险,所以不能认定为事后抢劫。此外,对于事后抢劫,关于暴力对象存在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事后抢劫的暴力对象仅限于认识到行为人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行为的被害人和追捕者。这是我国早期司法实践中采用的理论。例如,2006年的黄盛华、熊孝红盗窃案,在该案中,二审法院认为,黄盛华、熊孝红在实施盗窃后对保安队员实施了暴力行为,保安队员在此案中便是追捕者的角色,但是由于保队员在对行为人实施抓捕是只是因为他们的形迹可疑,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实施了前行为即盗窃行为,即使行为人对保安队员进行了殴打挣脱可以认定为抗拒抓捕,也不能将该案件认定为成立事后抢劫。第二种观点认为,事后抢劫罪中的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对象,虽然不要求针对被害人或追捕者,但要求必须针对特定人实施。例如,张某盗窃了李某的手机,后李某发现后追赶张某至市场,张某遂在路边的刀具店拿出水果刀示威。此时若依此种观点,由于张某拿出水果刀示威没有以暴力相威胁的特定对象,但其没有胁迫的具体对象,就不能认定张某的暴力行为程度达到了足以压制他人反抗的行为,进而难以成立事后抢劫罪。第三种观点认为,事后抢劫罪中的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对象不需要特定对象。在此观点下,上述的张某与李某的案例中,张某则成立事后抢劫罪。本文认同第三种观点,即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不需要特定对象。首先,对于第一种观点,我国刑法明文规定,实施暴力行为是成立事后抢劫的条件,并无要求暴力的对象仅限于被害人和追捕者,因此,第一种观点是对法条的一种限制解释。其次,对于第二种观点,如上述张某和李某的例子,张某的暴力威胁行为的对象是公共安全,该行为虽然没有特定对象,但在一般人的主观角度看,在公共场合中持刀威胁,足以达到压制他人反抗的程度,另外,以暴力相威胁某一特定对象可以认定为事后抢劫,那么以暴力相威胁公众安全,其危险性远高于前者,举轻以明重,更加可以成立事后抢劫。因此,我认为事后抢劫中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对象必须是人,但不需要特定对象。四、事后抢劫的客观行为(一)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程度认定在我国法律学界上,普遍认为一般抢劫罪中的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程度应该达到足以压制被害人,但不要求实际压制了被害人。事后抢劫,作为一种法律拟制的抢劫,和一般抢劫罪都有着“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构成要件,但其二者既存在共性又存在差异,因此,如何认定事后抢劫罪中的“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该构成要件,成为了实践中以及学界讨论中的一个争议点,对于此争议,有如下三个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事后抢劫作为一种法律拟制的抢劫,其相同的构成要件认定标准应当相同,即足以达到压制被害人反抗。本文认为,既然事后抢劫是一种法律拟制,法律拟制就是指将此种情况“视为”抢劫罪的一种情形,这证明事后抢劫的实质和一般抢劫是存在差异的,因此不能仅仅凭此将事后抢劫的暴力程度限定等同于一般抢劫。第二种观点认为,事后抢劫罪中大多都是前犯罪行为已经取得财物时实施的暴力、胁迫行为,不需要达到足以压制被害人反抗的程度就能实现目的,其暴力程度相较于一般抢劫中,为了取得财物而实施的暴力、胁迫行为来说较轻,因此为了达到打击犯罪的目的,事后抢劫罪的暴力程度要求不需达到一般抢劫罪的暴力程度。此种观点对于事后抢劫暴力程度较轻便足以实现目的的认定缺乏科学合理依据,属于主观臆测,另外,若依此观点,行为人未取得财物时的程度认定又是否和已经取得财物时实施的暴力、胁迫行为的暴力程度不同。如果照此观点,认定事后抢劫罪的暴力程度轻于一般抢劫罪,例如:行为人实施盗窃后,为了抗拒抓捕,挣脱追捕者的追捕而推开追捕者,有可能被认定为事后抢劫,但其主观目的只是摆脱追捕,并没有侵害他人人身权益的意图,则可能会造成事后抢劫处罚面过于宽的现象。第三种观点认为,只要行为人在后行为中没有侵害他人人身权益的故意,就不能认定为事后抢劫。此种观点存在争议,首先,如何认定行为人在实施暴力行为时的主观目的,这原本便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其次,在行为人以暴力相威胁时,如何界定行为人是否具有侵害他人人身权益的意图;此外,若行为人以伤害自身的人身权益作为威胁又能否认定为事后抢劫,例如:行为人在实施盗窃后,为了抗拒抓捕,持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威胁追捕者,此时行为人并没有伤害他人人身权益的意图,若依此种观点,则不能构成事后抢劫,那么现实中,犯罪分子都会用此种方法以达到抗拒抓捕或者销毁罪证等目的;最后,若行为人为了抗拒抓捕,挣脱追捕者,而推开了追捕者导致追捕者重伤等严重结果,但由于其没有伤害意图,便也不能认定成立事后抢劫,显然违背了刑法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第四种观点认为,应当严格限制事后抢劫中的暴力程度标准,即应当达到足以使抓捕者不敢或不能抓捕。本文认同第四种观点,事后抢劫由前后两个行为结合构成,在前行为中,行为人主观上只有取得财物的故意,没有侵害人身权益的主观目的,然而在一般抢劫罪中,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侵害被害人人身权益的故意,意图通过侵害人身权益而取得财物,相比之下事后抢劫中的主观恶意较轻,虽然事后抢劫中,在后行为也实施了暴力,但此时因为行为人已经实施了前一个犯罪行为,其实施暴力行为的主观目的是为了继续占有藏匿已经取得违法财物、销毁可能证明其犯罪的证据、逃避追捕者的追捕,主观上并没有恶劣的故意侵害他人人身权益的目的,该行为类似于事后不可罚行为,因为对后行为不具有期待可能性,例如:杀了人后毁尸灭迹,盗窃后销售藏匿赃物,但由于事后抢劫中,前犯罪行为侵害的是财产权益,而后行为侵害的是人身权益,由于后行为和前行为侵害的是不同法益,因此不能作为事后不可罚行为。另一方面,从量刑上,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盗窃罪的量刑最高可达到无期徒刑,但抢劫罪的量刑最高可达到死刑,抢劫罪的量刑比一般盗窃罪的量刑严重,出于保障行为人权力的角度,综上所述,我认为应当严格限制事后抢劫罪中的暴力程度认定,即应当达到使追捕者不敢或不能追捕的程度。(二)“当场”的认定事后抢劫是由前后两个行为联系构成的罪名,其关键在于如何认定前后行为的关联性,即“当场”的认定,因此如何认定行为人实施的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是否是当场实施的,成为了成立事后抢劫的关键,“当场”的认定,法学界有如述三种观点。第一种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大批量药品物流配送协议
- 2024年创业联盟:五位合伙人协议
- 2024年二手房装修改造合同样本
- 2024年专用:私宅装修木作工程合同
- 媒体内容合作协议书
- 2024年信贷协议:借款人与担保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明细
- 2024年双边利益借贷协议书
- 加盟连锁合作运营协议
- 2024年工业零部件采购合同
- 智能合同编码
- 24春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学》期末大作业
- 2024年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附答案(研优卷)
- MOOC 自然保护与生态安全:拯救地球家园-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基于PLC的自动灌溉控制系统设计-本科毕业设计
- 六年级信息科技上全册教案 浙教版2023年
- 【体能大循环】聚焦体能循环-探索运动奥秘-幼儿园探究体能大循环有效开展策略课件
- 乳房下垂个案护理
- AI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
- 《果树嫁接技术》课件
- 中考英语一模作文-征集“文化自信类”写作
- 中医合理膳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