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温度传感器》_第1页
《汽车用温度传感器》_第2页
《汽车用温度传感器》_第3页
《汽车用温度传感器》_第4页
《汽车用温度传感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43.040.10

T35

QC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QC/T821—××××

汽车用温度传感器

Temperaturesensorforautomobile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QC/T821—××××

汽车用温度传感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温度传感器(以下简称传感器)的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M、N、O类汽车用温度传感器(包括动力总成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机油温度传感器、

发动机进气温度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其它车用温度传感器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951道路车辆电气/电子部件对静电放电抗扰性的试验方法

GB/T28046.1-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1部分一般规定

GB/T28046.2-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2部分电气负荷

GB/T28046.3-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3部分机械负荷

GB/T28046.4-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4部分气候负荷

GB/T28046.5-2013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5部分化学负荷

GB/T30038-2013道路车辆电气电子设备防护等级(IP代码)

QC/T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

汽车用温度传感器Temperaturesensorforvehicle

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电输出信号的传感器。通常包括动力总成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机油温度传

感、发动机进气温度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其中环境温度传感器又分为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和室外

环境温度传感器。

3.2

响应时间Responsetime

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温度传感器的电阻值在两个不同温度间变化所需要的时间(单位s)。

响应时间一般采用τ63.2%。

τ63.2%是指初始保持T1温度的传感器放入恒定温度T2(T2建议85℃,也可根据应用适当调整)的介质

中后,传感器的温度由T1达到T1+(T2-T1)*63.2%温度所用的时间。

4要求

4.1一般要求

传感器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设计文件制造。

1

QC/T821—××××

4.2外观要求

传感器的外观应光滑,不得有飞边、毛刺、裂纹、气泡、气孔、划痕、变形及污损等缺陷。

4.3基本误差

传感器的基本误差应符合表1规定。

表1基本误差

汽车用温度传感器基本误差

-40℃~15℃:不超过被测点标称电阻值的±10%

动力总成冷却液温度传感器15℃~120℃:不超过被测点标称电阻值的±5%

120℃~140℃:不超过被测点标称电阻值的±10%

-40℃~15℃:不超过被测点标称电阻值的±10%

机油温度传感器15℃~120℃:不超过被测点标称电阻值的±5%

120℃~140℃:不超过被测点标称电阻值的±10%

-40℃~15℃:不超过被测点标称电阻值的±10%

发动机进气温度传感器15℃~120℃:不超过被测点标称电阻值的±5%

120℃~130℃:不超过被测点标称电阻值的±10%

-40℃~15℃:不超过被测点标称电阻值的±10%

环境温度传感器15℃~60℃:不超过被测点标称电阻值的±5%

60℃~85℃:不超过被测点标称电阻值的±10%

注:传感器基本误差的检测介质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选择,如冷却液、硅油、机油、空气……

4.4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应符合表2规定:

表2响应时间

汽车用温度传感器响应时间(τ63.2%)推荐检测介质

动力总成冷却液温度传感器≤15s冷却液或硅油

机油温度传感器≤15s硅油

发动机进气温度传感器≤10s空气或硅油

环境温度传感器≤20s空气或硅油

4.5耐温性能

4.5.1温度参数

传感器温度参数见表3。

2

QC/T821—××××

表3温度参数

温度参数

贮存温度工作温度

汽车用温度传感器

低温高温低温高温

TstorageminTstoragemaxTminTmax

动力总成冷却液温度传感器-40℃135℃-40℃130℃

机油温度传感器-40℃135℃-40℃130℃

发动机进气温度传感器-40℃135℃-40℃130℃

环境温度传感器-40℃90℃-40℃85℃

4.5.2耐低温贮存性能

传感器经Tstoragemin低温贮存试验后,性能应符合4.3基本误差的规定。

4.5.3耐高温贮存性能

传感器经Tstoragemax高温贮存试验后,性能应符合4.3基本误差的规定。

4.5.4耐低温工作性能

传感器经Tmin低温运行试验,试验过程中和试验后性能应符合4.3基本误差的规定。

4.5.5耐高温工作性能

传感器经Tmax高温运行试验,试验过程中和试验后性能应符合4.3基本误差的规定。

4.5.6耐湿热循环性能

传感器经湿热循环试验,试验过程中和试验后性能应符合4.3基本误差的规定。

4.5.7耐温度冲击性能

传感器经温度冲击试验后,性能应符合4.3基本误差的规定。

4.5.8耐温度循环性能

传感器经温度循环试验,性能应符合4.3基本误差的规定。

4.6耐防护性能

传感器防护等级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防护等级

汽车用温度传感器防护等级

动力总成冷却液温度传感器IP6K6K/IP6K7/IP6K9K

机油温度传感器IP6K6K/IP6K7/IP6K9K

发动机进气温度传感器IP6K6K/IP6K7/IP6K9K

IP6K6K/IP6K7(室外温度传感器)

环境温度传感器

IP5K0(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

3

QC/T821—××××

4.7耐过电压性能

传感器应能承受1.5Us的过电压试验后,性能应符合4.3基本误差的规定。

4.8耐绝缘强度性能

传感器应能承受DC500V、历时60s的试验,绝缘电阻>10MΩ。

4.9耐振动性能

传感器经振动试验,外观无明显损伤,试验过程中和试验后性能应符合4.3基本误差的规定。

4.10耐机械冲击性能

传感器经机械冲击试验,外观无明显损伤,试验过程中和试验后性能应符合4.3基本误差的规定。

4.11耐自由跌落性能

传感器进行自由跌落试验后,不允许有隐形损伤,且性能应符合4.3基本误差的规定。

4.12耐盐雾腐蚀性能

传感器经盐雾腐蚀试验后,性能应符合4.3基本误差的规定。

4.13耐化学试剂性能

传感器经化学试剂试验后,外观无明显损伤,追溯标记应保持清晰可见,且性能应符合4.3基本误

差的规定。

4.14耐静电放电性能(ESD)

传感器经静电放电试验后,性能应符合4.3基本误差规定。

5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5.1.1传感器基本误差试验应在5.1.7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5.1.2试验用电源为直流电源,其电压波纹系数应不大于0.1%。试验电压为Us,且标准电压表的精度

应不低于1.5级。

5.1.3毫安表的精度应不低于1.5级。

5.1.4标准压力表的精度应不低于1.0级。

5.1.5标准温度计的精度误差应不高于±0.1℃。

5.1.6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表5定义的测试环境参数和公差将会适用于所有的确认测试中:

表5参数允差

参数公差

室内环境温度(23±5)℃

室内环境相对湿度(60±15)%

5.2外观检查

目视检查。

4

QC/T821—××××

5.3基本误差试验

传感器的温度误差在图1或图2所示原理图的试验装置上进行。将传感器置于恒温槽中,待恒温槽温

度稳定后放置不小于5min,开始测量Tmin,室温,Tmax三个温度点下的电阻值,并计算误差。

图1图2

5.4响应时间试验(τ63.2%)

传感器在T1为25℃的恒温槽下放置不小于5min,然后迅速放入到T2(建议85℃)的恒温槽中并开始

计时,当传感器达到τ63.2%定义的温度对应的阻值时终止计时,此时的时间即为传感器的响应时间。

5.5耐温度性能试验

5.5.1耐低温贮存试验

按照GB/T28046.4-2011中5.1.1.1的规定进行相关试验,试验参数参见表6。

表6低温贮存试验参数

工作方式工作模式1.1

持续时间24h

试验温度Tstoragemin

5.5.2耐高温贮存试验

按照GB/T28046.4-2011中5.1.2.1的规定进行相关试验,试验参数参见表7。

表7高温贮存试验参数

工作方式工作模式1.1

持续时间48h

试验温度Tstoragemax

5.5.3耐低温工作试验

按照GB/T28046.4-2011中5.1.1.2的规定进行相关试验,试验参数参见表8。

表8低温工作试验参数

工作方式工作模式3.2

持续时间24h

试验温度Tmin

5

QC/T821—××××

5.5.4耐高温工作试验

按照GB/T28046.4-2011中5.1.2.2的规定进行相关试验,试验参数参见表9。

表9高温工作试验参数

工作方式工作模式3.2

持续时间96h

试验温度Tmax

5.5.5耐湿热循环试验

按照GB/T28046.4-2011中5.6.2.3的规定进行相关试验,试验参数参见表10。

表10湿热循环试验参数

工作方式工作模式3.2

循环次数10次

5.5.6耐温度冲击试验

按照GB/T28046.4-2011中5.3.2.2的规定进行相关试验,试验参数参见表11。

表11温度冲击试验参数

工作方式工作模式1.1

下限温度Tmin

上限温度Tmax

在上限温度/下限温度停留时间20min

温度转换时间<30s

介质空气

循环次数100次

5.5.7耐温度循环试验

按照GB/T28046.4-2011中5.3.1的规定进行相关试验,温度循环试验的温度和持续时间参数参见表

12,循环次数为30次。

表12温度循环试验的温度和持续时间参数

时间min温度℃

020

60Tmin

150Tmin

21020

300Tmax

410Tmax

48020

5.6耐防护性能试验

按照GB/T30038-2013具体条目的规定进行相关试验。

6

QC/T821—××××

5.7耐过电压试验

按照GB/T28046.2-2011中4.3.1.2的规定进行相关试验,试验参数参见表13。

表13过电压试验参数

工作方式工作模式3.2

试验电压1.5Us

持续时间60s

5.8耐绝缘强度试验

按照GB/T28046.2-2011中4.12的规定进行相关试验。

5.9耐振动试验

将传感器模拟实车安装方式进行固定,乘用车传感器按表14进行,商用车传感器按表15进行。

传感器在振动试验期间的温度循环和工作模式按照5.5.7执行。

表14乘用车振动试验参数

动力总成冷却液温发动机进气

机油温度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

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GB/TGB/TGB/T

正弦振动28046.3-2011中28046.3-2011中28046.3-2011中

GB/T

4.1.2.1.2.14.1.2.2.2.14.1.2.1.2.1

28046.3-2011中

GB/TGB/TGB/T

4.1.2.4.2

随机振动28046.3-2011中28046.3-2011中28046.3-2011中

4.1.2.1.2.24.1.2.2.2.24.1.2.1.2.2

表15商用车振动试验参数

动力总成冷却液温发动机进气

机油温度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

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GB/TGB/TGB/T

正弦振动28046.3-2011中28046.3-2011中28046.3-2011中

GB/T

4.1.2.6.2.14.1.2.6.2.14.1.2.6.2.1

28046.3-2011中

GB/TGB/TGB/T

4.1.2.7.2

随机振动28046.3-2011中28046.3-2011中28046.3-2011中

4.1.2.6.2.24.1.2.6.2.24.1.2.6.2.2

5.10耐机械冲击试验

将传感器模拟实车安装方式进行固定,传感器按表16进行,工作模式为3.2。

表16机械冲击试验参数

动力总成冷却液温发动机进气

机油温度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

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GB/T28046.3-2011GB/T28046.3-2011GB/T28046.3-2011GB/T28046.3-2011

中4.2.2.2中4.2.3.2中4.2.2.2中4.2.2.2

7

QC/T821—××××

5.11耐自由跌落试验

按照GB/T28046.3-2011中4.3的规定进行相关试验。

5.12耐盐雾腐蚀试验

按GB/T28046.4-2011中5.5的规定进行相关试验,试验参数参见表17。

表17盐雾腐蚀试验参数

工作方式工作模式1.2

室内温度传感器严酷等级3

严酷等级

其他温度传感器严酷等级4

5.13耐化学试剂试验

按GB/T28046.5-2013的规定进行相关试验,试剂的选择由供需双方协商决定。

5.14耐静电放电试验(ESD)

按GB/T19951的规定进行接触放电和空气放电相关试验,试验参数参见表18。

表18ESD试验参数

工作方式工作模式1.1

接触放电±8kV

严酷程度等级

空气放电±15kV

电容330pF±10%,150pF±10%

电阻2000Ω±10%

6检验规则

6.1合格文件和标记

传感器经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应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或标记。

6.2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传感器外观、基本误差(常温测量点)。

6.3型式检验

6.3.1应进行型式检验的几种情况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对传感器进行型式试验:

a)新的传感器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而影响传感器性能时;

c)成批或大量生产的传感器,每两年不少于一次;

d)传感器停产一年以上,再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注:电磁抗扰性试验仅适于a)、b)(电路更改时)。

8

QC/T821—××××

6.3.2抽样和分组

6.3.2.1样品数量

型式检验的产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同一批产品中抽取,数量应不少于26只。

6.3.2.2样品分组

传感器试验分组及测试顺序参见附录A。

6.3.3合格判定

传感器的型式检验项目应全部符合规定的要求。如有一项不合格,可重新抽取加倍数量的样品就该

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查,如仍有不合格时,则该批样品判为不合格,但对耐久性试验不合格时不应重新抽

取,直接判为不合格。

7标志、包装、贮存和保管

传感器的标志、包装、贮存和保管宜按QC/T413-2002第6章规定执行。

9

QC/T82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传感器试验分组及测试顺序

传感器试验分组及测试顺序

序号试验项目

123456789

1外观●●●●●●●●●

2基本误差●●●●●●●●●

3响应时间●●●●●●●●●

4低温贮存●

5高温贮存●

6低温工作●●●●●●

7高温工作●

8湿热循环●

9温度冲击●

10温度循环●

11防护性能●

12过电压●

13耐绝缘强度●

14振动●

15机械冲击●

16自由跌落●

17盐雾腐蚀●

18耐化学试剂●

19静电放电●

传感器数量333333332

注:

1)根据传感器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进行耐绝缘强度试验。

2)工作模式1.2、工作模式3.2均需连接到线束。

━━━━━━━━━━━

10

QC/T8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QC/T821—2009《汽车用发动机冷却水及润滑油温度传感器》进行修订。与QC/T

821—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的适用范围明显扩大,从原来的只适用于汽车用发动机冷却水及润滑油温度传感器,更改

为适用于汽车用动力总成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机油温度传感器、发动机进气温度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

器,并在一些参数上进行了区分。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因乘用车和商用车对传感器振动的不同要求,有关参数按车型分别给出。

——增加低温贮存、高温贮存等项目。

——多项性能要求都有所调整和提高。

——增加了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QC/T237—XXXX

附录A

(规范性)

制动力矩取值方法

图A.1制动试验过程及制动力矩取值示意图(最大制动力矩)

图A.2制动试验过程及制动力矩取值示意图(平均制动力矩)

8

QC/T82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传感器试验分组及测试顺序

传感器试验分组及测试顺序

序号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