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初步评估_第1页
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初步评估_第2页
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初步评估_第3页
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初步评估_第4页
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初步评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初步评估一、本文概述《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初步评估》旨在全面审视和评估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现状、成效与挑战。本文首先对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背景、重要性和保护目标进行概述,进而介绍评估的目的、方法和过程。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对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成效进行初步分析。文章还将探讨保护区管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二、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概况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这些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布广泛,涵盖了湖泊、河流、沼泽、滩涂等多种湿地类型,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多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数百万公顷。这些保护区不仅保护了众多珍稀濒危物种,也为众多候鸟提供了重要的迁徙通道和栖息地。同时,湿地自然保护区在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持水土、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实施保护项目、加强科研监测等措施,不断提升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和保护成效。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保护氛围。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湿地自然保护区面临着诸多挑战。人类活动对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因此,进一步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体而言,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加大保护力度,完善管理体系,提升保护成效,为构建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三、评估方法与数据来源为了对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进行初步评估,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估方法。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过去十年内关于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政策、规划、研究报告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结合实地考察,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对其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管理状况等进行了深入调查。还运用了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对湿地的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等进行了监测和分析。本评估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政府部门发布的官方数据,如环境保护部、林业和草原局等关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报告、统计数据等;二是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包括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发表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三是实地考察获取的一手数据,包括现场观测记录、问卷调查等;四是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支持,用于分析湿地的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等。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和数据来源,我们力求对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为未来的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四、保护成效分析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保护成效,这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以及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通过对这些保护区的深入分析和评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在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方面,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和管理有效地遏制了湿地的退化和萎缩。通过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如限制人类活动、恢复湿地植被、改善水环境等,这些保护区成功地维持了湿地的生态结构和功能,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保护区不仅为众多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安全的避难所,还促进了物种的繁衍生息。通过监测和研究,我们发现许多物种的数量和分布范围在保护区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充分证明了保护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也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推广生态科普教育等方式,这些保护区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还提高了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这种以生态保护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保护模式,为我国的湿地保护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保护成效。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湿地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保护成效,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作出更大的贡献。五、存在问题与挑战尽管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目前,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多头管理现象依然存在,这导致资源分配不均、政策执行不力、监管效率不高。部分保护区缺乏有效的跨部门协调机制,难以形成合力。资金投入不足:湿地保护是一项长期且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工作。然而,目前许多保护区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这限制了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如生态修复、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等。公众参与度低:湿地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然而,目前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仍然较低,这影响了湿地保护工作的推进。人类活动干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干扰日益加剧。如过度开发、污染排放、非法捕捞等行为,都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气候变化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极端气候事件、海平面上升、降水模式改变等,都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造成了威胁。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为了进一步提升保护成效,需要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公众参与度、减少人类活动干扰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六、对策建议与展望面对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的现状和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以期在未来的湿地保护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效。完善湿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湿地保护的目标、责任和措施。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确保湿地保护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增加对湿地保护的资金投入,用于湿地生态修复、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科研监测等方面。同时,鼓励科技创新,推动湿地保护技术和管理手段的不断进步。通过宣传教育、科普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加强与当地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强与国际湿地保护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我国湿地保护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湿地保护行动,共同维护全球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各级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我们期待通过不断完善保护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和公众参与,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构建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七、结论通过对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进行初步评估,可以得出以下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许多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部分物种的数量和分布范围得到了恢复和扩大。然而,也应清醒地看到,湿地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干扰、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对湿地的长期健康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总体来看,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显著,但也需要持续加大保护力度,完善保护策略,强化法规建设,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深入探索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为湿地保护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还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带来的挑战,推动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参考资料: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虎林市东部,完达山南麓,以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联邦隔水相望,是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地区。保护区总面积44364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29275公顷。珍宝岛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6种。黑龙江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乌苏里江沿岸重要的生态环境系统组成部分,为赖以湿地环境生存的生物提供生长、栖息、繁殖及迁徙停歇地。2017年12月20日,入选“中国森林氧吧”。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黑龙江虎林珍宝岛东北虎重要栖息地入选。2008年1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年成立了黑龙江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黑龙江虎林珍宝岛东北虎重要栖息地入选。黑龙江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虎林市境内东部,乌苏里江左岸,完达山南麓,以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联邦隔水相望,是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地区。范围在北纬45°52′00″-46°17′23″、东经133°28′44″-133°47′40″之间。行政区划分别隶属于虎头镇和珍宝岛乡。保护区内虎头隆起是黑龙江省最早的陆核,是八面通隆起呗敦化——密山断裂切错东移部分。麻山群构成其主体,其时代为距今25亿年前。其后长期处于剥蚀状态。晚远古代末期-早侏罗纪早期,保护区北部完达山-西锡霍特地槽褶皱系经过了几次海侵海退的旋回,在三叠纪到早侏罗纪完达山区断陷为深海槽,形成巨厚的硅质岩和泥质岩。在燕山晚期及海西期侵入了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斜长花岗岩。中生代时期发生大的断裂沉陷,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终处于沉降运动之中,出现了三叠系沉积,处于海陆相交互沉积的时期。第四系以来,又不断堆积河湖相松散的亚粘土和沙砾。由于敦化密山岩石圈断裂经由本区北部完达山前地带,一小木河为界,将保护区分为平原和丘陵两部分。北部为完达山余脉,为丘陵地形,海拔在130~170m之间;组成物质为硅质岩、砾岩、凝灰质粉砂岩、板岩,起伏和缓。最高为烧炭山,海拔为6m。低缓的山丘之间为较为宽广的幼沟谷地,谷底平坦常有泥炭沼泽或小叶章草甸发育。小木河以南主要为地势低缓的冲积平原。平均海拔为60m左右,平均坡降约为1/80000。沿乌苏里江流向,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平原内中尺度地貌类型有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两种类型。一级阶梯主要分布在虎头镇-小木河一线、北部丘陵南麓,方正公路沿线。阶段相对高度为10~15m,组成物质以中更新统的兴凯湖组和晚更新的别拉洪河组。在方虎公路南侧一级阶地分布最广泛。保护区内尚有部分残留的二级阶梯,主要分布在珍宝岛乡附近,为从北向南舌状延伸,组成物质为早更新统的冲积湖积层。虎头镇附近有零星分布的孤山残丘,海拔80~130m之间,最高在虎头镇西北侧,海拔为148m。丘陵岩性为太古代麻山群地层及麻山期侵入岩。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穆棱-兴凯平原的局部微承浅水区,主要涵水层为细砂、中粗砂、沙砾石夹亚粘土。境内地下水埋藏较深,并有粘土层间隔,切断了与地表面水的联系,所以对土壤的形成影响很小。含水层厚度一般为40~80m,靠近东方红林业局一带为10~40m,地下水含水层为中细砂,沙砾,大部分地表覆盖有3m左右的亚粘土,形成微承压水,有的靠近河岸地段,砂层直接露出地面,形成潜水。含水层厚度为30~50m,北部丘陵区一般在30m左右,水位埋深,低洼地带2m左右,部分较高地区5m左右,北部低山丘陵30~50m,实测单井出水量70~170T/h。水质以重碳酸钠型为主,矿化度均小于5g/L,大部分地区小于2g/L,是地矿化淡水,水质良好。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建成为一个集自然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水源涵养、生态旅游和多种经营为一体的多功能自然保护区,最终达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珍宝岛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建管并重,实施了保护区湿地恢复项目工程,投入资金521万元新建了动物救护站、湿地检测站等基础设施。严格控制土地使用,严打非法毁林毁湿、开采资源、放牧捕捞等行为。经过努力,珍宝岛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保护区内有东北虎、棕熊、丹顶鹤、东方白鹳等诸多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和“三花五罗”等名贵淡水鱼,有国家珍稀濒危植物胡桃楸、水曲柳、乌苏里狐尾藻等植物。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44364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为18378公顷,缓冲区面积为11263公顷,实验区面积为14723公顷。南从乌苏里江起,沿乌苏里江向东北至三小公路与乌苏里江交汇处,再沿三小公路向西北至虎饶公路,沿虎饶公路至西南岔公路,沿西南岔公路至保护区最北端,再沿西北河至阿北公路,沿阿北公路、虎饶公路、方虎公路至月牙检查站,沿检查站东大车道至穆棱河与乌苏里江交汇处,沿乌苏里江向东至保护区最南端止。黑龙江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省穆棱—兴凯低平原东南侧,乌苏里江冲积低平原,是三江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保护区去内共有脊椎动物289种,隶属于34目82科。其中鸟类物种数最多,计171种,隶属于16目43科,占保护区动物种数的9%;其次为鱼形类,计61种,隶属于2纲7目14科,占保护区动物种数的9%;兽类41种,隶属于6目15科,占保护区动物种数的6%;两栖类爬行类最少,各为8种,占保护区动物种数的8%.珍宝岛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30种。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其中鸟类4种,即丹顶鹤(Grusjaponesis)、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金雕(Aguilachrysaetoskamtschatiea)、白尾海雕(Halaeetusalbicilla)。兽类2种,分别是东北虎(PantheratigrisAltaica)、原麝(Moschusmoschiferus)。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4种,其中鸟类20种。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珍宝岛保护区鸟类区系属古北界、东北区,长白山亚区。同时由于保护区处东南山地省的边缘,因此具有东南山地省的区系特征。拒不完全统计,保护区共有鸟类171种,其中古北界种111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8%,广布种59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5%,东洋界种仅1种。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三江平原的乌苏里江滨,地势低平,河流江叉繁多,在江心岛和滩地上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6%,在保护区的北部丘陵岗地和江心岛分布有夏绿林,据初步调查黑龙江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种类有87科221属393种。其中高等植物有:蕨类植物3科6属9种;裸子植物1科2属3种;被子植物有83科213属381种。保护区内有国家级保护物种有6种:水曲柳(Frazinusmandshurica)、黄檗(Phellodenronamurenes)、胡桃楸(Juglansmandshurica)、刺五加(Acadntopanaxsessiliflorus)、紫椴(Tiliaamurensis)和野大豆(Glycinesoja)在被子植物中以菊科最多,37种;其次为毛茛科32种;再次为蓼科23种,禾本科和莎草科各22种和蔷薇科21种,唇形科和豆科各13种。其余科均在10种以下。10种以下的植物中百合科有8种,桔梗科,堇菜科各7种,虎耳草科、石竹科、十字花科、桦木科、报春花科各6种,紫草科、旋花科、杨柳科、牤牛儿苗科、玄参科、藜科各有5种,其余科的植物种均小于5种植物。乌苏里江是中俄界江,以其美丽、富饶、纯净、无污染而闻名天下。江水波光潋滟,岛屿星罗棋布,江鸥翔集,柳绿烟霞,俄罗斯风光尽收眼底。乌苏里江盛产“三花五罗”等名贵淡水鱼,更以特产“大马哈鱼”而驰名中外。乌苏里江长度890公里,流域面积187000平方米,流量2000立方米/秒。乌苏里江是黑龙江的一条主要支流,其上游由乌拉河与道比河汇合而成,向东北流至伯力一带急转折向西南,注入黑龙江。乌苏里江全长八百八十公里,流域面积几近十九万平方公里。自其支流松阿察河注入之处起,至江水与黑龙江汇合之处止,是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珍宝岛是乌苏里江上有个约长二公里的小岛,名为珍宝岛,位于北纬5度、东经134度附近。原是从中国方面伸入乌苏里江的半岛,经过长期的水流冲击,才成为一个小岛。珍宝岛面积仅74平方公里小岛,却因20世纪60年代末的珍宝岛事件令世人瞩目。珍宝岛是守岛战士的家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成为虎林的一处著名旅游胜地。虎头要塞是黑龙江著名旅游景点。虎头要塞位于虎林市境内,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约3公顷,是国内现存同类遗址中地上、地下工事最为复杂、规模最大、设施最全、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反映“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旅游景区。1939年,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形成。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英、法等国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了这场战争。1945年5月红军攻入德国首都柏林,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法西斯阵营由此灭忙。由于固守虎头要塞的日军仍作垂死挣扎,直至26日苏军攻克要塞,二战最终谢幕,虎头因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该纪念园区建设以战争为主题,按照二战第一枪打响,到虎头最后一枪结束,用景墙、雕塑、石刻向人们展示了二战主要事件和著名的战役,概括地反映了二战整个过程。园区风貌大气、凝重,发人深省,彰显了多国共同抗击法西斯的磅礴气势,讴歌世界和平。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湿地的典型性、多样性、景观结构的独特复杂性和稀有性,在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医学等领域均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美国环境基金会首席经济师杜丹德博士,中国人民大学马中教授,曾为全球环境基金项目(GEF)来保护区考察,对本区的湿地的典型性与独特性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以沼泽湿地和岛状林为主,大面积的淡水湿地集中连片,是同纬度地区保护原始区域最具有代表性和类型最为典型的沼泽生态系统。湿地大部分保持原始状态,已成为亚洲北部水禽南迁的必经之地和东北亚地区水禽繁殖中心。这些湿地主要分布于乌苏里江中游右岸的江漫滩上,在调节江河径流、保护全流域的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区内容纳了三江平原地区所有的生物物种,其中包括大量濒危的稀有物种,是一个丰富的物质资源基因库。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境内,总面积64027公顷,其中陆地面积31458公顷,水域32969公顷,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以保护水生和陆栖野生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次生内陆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区域内有中国一级保护动物白鹤、朱鹮等,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鸳鸯、隼、锦鸡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香果树、杜仲、银杏等。保护区的兴建,对保护物种资源、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等方面将产生重要作用。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河南淅川丹江湿地候鸟重要栖息地入选。2001年8月,经河南省批准建立河南淅川丹江口水库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河南淅川丹江湿地候鸟重要栖息地入选。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淅川县境内,地处河南、陕西、湖北三省交界处,北邻西峡县,东接内乡县和邓州市,南靠湖北省丹江口市和老河口市,西与陕西省商南县和湖北郧县相邻。地理坐标为东径111°12′34″~111°39′49″,北纬32°45′25″~33°05′27″。保护区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风速8米/秒。年平均气温8℃,极端最高温度6℃,极端最低温度-2℃。一月份平均气温4℃,七月份平均气温4℃。大于℃的年积温5600℃以上;大于5℃的积温5500℃以上;大于10℃的年积温平均为52℃,无霜期为228天,初霜期约在11月上旬,终霜期约为3月下旬。年平均降水量为3毫米,且多集中在7-9月份,蒸发量为18毫米。保护区地处秦岭山脉东南余脉的延伸地段,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呈现山地、丘陵、河川平原3种地貌类型。境内有海拔900米左右的猴山、香炉山、封子山、肖山、角子山,淅川县西和西南部有秦岭、大巴山,与湖北交界的泰山系走马岭呈东西两峰,分别海拔1033米和1086米,为淅川县最高峰。库南山区的朱连山、三尖山、马头山,海拔在450-500米之间,库东属南阳盆地西南边缘,形成西北突起向东展开的马蹄形地形。保护区自代兴沟—玉皇顶—和尚头山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北部多为古老变质岩,主要是片麻岩;南部多为深积岩,以石灰岩为主,土壤多为黄褐土亚类的石碴土。丹江、灌河中下游为沉积岩变质岩。土壤分为淋溶土、初育土、半水成土3个土纲,湿暖淋溶土、石质初育土、淡半水成土3个亚纲,黄棕壤、黄褐土、紫色土、潮土4个土类,典型黄棕壤、典型黄褐土、中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典型潮土、灰潮土6个亚类。保护区内有丹江口水库、丹江干流及滔河、淇河、鹳河、刁河等支流。丹江口水库入库水源主要为丹江及其支流,出水汇入汉水,为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水源地。保护区总面积64027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21358公顷,缓冲区面积17609公顷,实验区面积25060公顷。范围涉及淅川县的大石桥乡、滔河乡、金河镇、盛湾镇、老城镇、仓房镇和马蹬镇7个乡镇。保护区东界以马蹬镇四棱寨(531米高程点)向南经老母崖、太白寨东至马蹬镇与香花镇分界,沿水面分界线至仓房镇东沟村梁脊;南界以仓房镇东沟村梁脊经石膏山285米高程点、毕家营197米高程点、范家营245米高程点到王庄323米高程点止;西界以豫鄂省界,向北经太白岩16米高程点至女花寨1086米高程点止,经杨家脑789米、896米、881米高程点到阴坡,沿河流经杨岗362米高程点、盛湾镇政府东289米高程点到宋湾210米高程点,再向西北经滔河乡牛头寨363米高程点、豫鄂省界、凤凰头303米高程点至大石桥乡磨峪湾南部6米山顶止;北界以大石桥乡磨峪湾南部6米山顶向东经凤凰寨713米高程点、雷峰垭621米高程点、马沟286米高程点到秧田7米高程点,沿大石桥乡—老城镇公路向西南经老城镇政府南210米高程点、天井漫5米高程点到金河镇杜湾西北梁脊至杜湾对面梁脊,向南到马蹬镇四棱寨(531米高程点)止。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湿地及水域生态类型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典型完整的次生内陆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及其水源涵养林;以黑鹳、白鹤等为代表的珍稀水禽及其栖息地;珍稀动植物资源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截至2004年,保护区内木本植物有63科461种,灌木有酸枣、冬青、胡枝子等156种,藤本植物有野蔷薇、青藤、葛条等26种,草本植物有白草、茅草、莎草等410种。其中,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连香树、香果树、杜仲、银杏等7种。截至2004年,保护区内兽类有豹、獐、狍、狼、豺等20种,鸟禽类有秃鹫、猫头鹰、红腹雉鸡、鱼鹰、鹌鹑等23种,两栖类有沼蛙、大鲵、中华蟾蜍、水獭、鳖、龟6种,爬行类有菜花蛇、黄杆蛇、腹蛇等8种,水生类有鲢鱼、鲤鱼、鲫鱼等13种,昆虫类有瓢虫、蚯蚓、蜘蛛、蝶类等500多种。其中,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的有白鹳、黑鹳、大鸨;例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的有鸳鸯、大天鹅、小天鹅、灰鹤,及列入中日鸟类保护协定的有绿头鸭、绿翅鸭、花脸鸭、赤膀鸭等。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单位为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为副处级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资源保护科、社区事务科、科教科,下辖丹江桥、老城、马蹬、城郊、盛湾、仓房6个管理站和9个保护点。核心区进行绝对保护,实验区进行适量的生物利用活动;确定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拟定了保护区的规章、技术标准和管理细则;制定出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掌握生物资源的消长规律;制定封山禁猎制度、珍贵树种保护制度、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制度、森林消防制度;区内建护林防火瞭望塔、保护管理站及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配备有科研设备、防火设备等设施。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速生林及防护林建设工程,开展经济林种植、芦苇和苇竹加工业、养殖业、农家乐等项目,减轻社区对保护区资源的依赖和破坏。截至2010年,保护区共有旅游资源8大主类,23个亚类,49个基本类型。其中地文景观29处,水域风光20处,生物景观33处等。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典型的次生内陆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监测和以育演化研究的野外天然实验室。保护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区,保护区对保证京津地区人民饮用水质量、水资源战略安全和华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对保护特有物种资源、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极具现实意义。一是加强湿地保护名录管理。共发布两批市级湿地名录,47块重要湿地列入市级保护名录,总面积达7万余公顷。二是完善保护管理体系。共建成湿地自然保护区6处,国家和市级湿地公园12处,湿地自然保护小区10处。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湿地公园为主体、以湿地保护小区为补充的全市湿地保护体系初步形成。三是推进建立保护协商机制。建立了湿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和湿地保护专家咨询机制。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会同市水务、农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北京市湿地保护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四是强化湿地日宣传活动。北京市作为全国第一个拥有专属“湿地日”的城市,连续10年积极举办多样化的主题宣传活动。五是加强标准化建设。制定了湿地保护恢复与建设、湿地生态质量评价等6部地方标准。六是积极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制度。出台了《北京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工作方案》;完成了《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解读;湿地保护率纳入了全市“十三五”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湿地保有量纳入全市“十四五”林长制目标责任体系;湿地面积纳入生态涵养区综合性生态补偿政策。七是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10年来,全市累计恢复建设湿地2万余公顷。根据2020年度“国土三调”成果,按照《国际湿地公约》标准统计,全市湿地面积为21万公顷,为全市近50%的植物种类、76%的野生动物种类提供了生长栖息环境。洪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北岸,行政区划隶属荆州市,地跨洪湖市和监利县,介于东经113°12′-113°26′,北纬29°40′-29°58′之间。保护区以洪湖围堤为界,总面积41412公顷,其中核心区12851公顷,缓冲区4336公顷,实验区24225公顷,边界线总长度5公里。洪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洪湖大湖为主体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区,始建于1996年,2000年被湖北省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1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洪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保护洪湖水生和陆生生物及其生境共同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未受污染的淡水资源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湖北荆州洪湖湿地候鸟重要栖息地入选。2004年,保护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拉开了“洪湖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重建江湖联系项目”序幕。2006年11月,在第十一届世界生命湖泊大会上,保护区被授予“世界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称号。2007年,保护区通过前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家会议评审。2008年,湖北洪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1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保护区正式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湖北荆州洪湖湿地候鸟重要栖息地入选。洪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北岸,行政区划隶属荆州市,地跨洪湖市和监利县。洪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的四湖地区属中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的江汉沉降区,是由燕山运动开始形成的内陆断陷盆地,其构造格局受西北、西北西和东北北向构造线所控制。该区在燕山运动以后形成的两组基岩断裂将区内切成许多块断体;前第四纪受地质外营力的作用形成一个巨大深厚的山麓相洪积、河湖相沉积;全新世以来形成了若干个河流洼地,其中之一就是长江和东荆河之间的河间洼地。在洼地中,两侧为河流沉积物,天然堤或人工堤堆积,中间洼地处潜水不畅,雍塞成湖,洪湖就此形成。洪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的四湖地区的地貌类型比较单一,主要是冲积、湖积平原,但由于基本上是一系列河间洼地组成,因而微地貌形态分异比较明显,既有沿江高亢平原也有河间低湿平原。河间低湿平原是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的地貌类型,其内部又为湖泊和湖垸所构成,湖泊所占的面积是保护区总面积的82%。洪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温暖的北亚热带中纬度南缘,属中国季风气候较明显的地区,近地层为季风环境所控制,所以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是保护区的基本气候特征。洪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盛行东北季风;夏季气候炎热多雨,多为东南季风或西南季风控制;而春、秋两季为过渡季节,两种季风交替出现。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洪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区具有光能充足,降水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季的特点。该地区7月平均气温9℃,1月平均气温8℃,年平均气温9~6℃。地区年辐射总量为440~460千焦/平方厘米,年降水量平均在1000~1300毫米之间,年均蒸发量为1354毫米。洪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体洪湖位于长江中游江汉湖群四湖流域下游,是流域内主要调蓄型湖泊,洪湖的汇水区域为12000平方千米。汇水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000~1300毫米,地表水年均径流量1×108立方米,过境客水年均径流量8×108立方米,多年平均入湖水量6×108立方米,年均入湖流量为513立方米/秒,年最大流量727立方米/秒。洪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类型主要有水稻土和潮土,在湖洲滩地有少面积的草甸土分布。水稻土是现代沼泽化土经过自然演化和围垦,在长期水耕熟化过程中发育起来的,其中主要有潜育型水稻土和沼泽型水稻土,这两种土壤的形成主要受洪湖地下水位起落影响,土壤剖面构型多呈AG型和APG型。水稻土的分布面积广大。潮土类主要分布在洪湖和长江之间的地势较高地带,是在长期旱耕熟化过程中发育起来的。洪湖湿地国家级保护区以洪湖围堤为界,总面积41412公顷,其中核心区12851公顷,缓冲区4336公顷,实验区24225公顷,边界线总长度5公里。保护区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13°12′-113°26′,北纬29°40′-29°58′。核心区范围是从金坛向北经西北部龚老墩到蓝田生态养殖区10号监测哨棚,向南经陈场抵高潮村(东港子),再向赤湖渔场西南经示范区东南角,向东至金坛闭合。缓冲区范围是东北南在核心区外围800米范围内,西边包括高潮村(东港子)以南大片滩地、沼泽和低矮围堰;其余为实验区。洪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湖北省植被分区中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江汉平原栽培植被、水生植被区、江汉平原滨湖岗地枫杨柳树栽培植被水生植被小区,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内陆淡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和栖息于湿地中的各类珍稀水禽。共57种,隶属7目18科,其中鲤科鱼类占5%。有国家Ⅱ级保护鱼类胭脂鱼、鳗鲡(历史记录);省级重点保护鱼类有大湖短吻银鱼、鳤。凶猛和肉食性鱼类占4%,如乌鳢、鳜、黄颡鱼、黄鳝、青鱼;杂食性鱼类,占2%,如鲫、鳤、泥鳅、胭脂鱼;以水草为食的仅占4%,如草鱼、鳊鱼;以藻类和腐屑为食的有鰟鮍鱼和鲴类共7种,占13%;而食浮游生物的仅鲢、鳙2种。共138种,隶属16目38科。属国家I级保护的有东方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白肩雕、大鸨6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白额雁、大天鹅、小天鹅、鸳鸯、鸢、松雀鹰、大鵟、普通鵟、红脚隼、斑头鸺鶹、短耳鸮、草鸮、白琵鹭共13种;另外还有湖北省重点保护的鸟类有38种,如:苍鹭、大白鹭、白鹭、绿头鸭、杜鹃、灰喜雀等。共6种,隶属1目2科,如:虎纹蛙、中华大蟾蜍、黑斑蛙、湖北金线蛙、泽蛙、饰纹姬蛙。其中虎纹蛙为国家级重点保护蛙类。共12种,隶属2目7科,如:乌龟、中华鳖、多疣壁虎、兰尾石龙子、蝘蜓、虎斑游蛇、黑眉锦蛇、王锦蛇、红点锦蛇、乌梢蛇、蝮蛇、银环蛇。其中王锦蛇、黑眉锦蛇、乌梢蛇和银环蛇为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13种,隶属6目7科。如刺猬、蝙蝠、华南兔、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黑线姬鼠、沼泽田鼠、黄鼬、猪獾、狗獾等。其中黑麂和獐均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共477种,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底栖无脊椎动物等。其中原生动物,隶属8纲、29目、63科、198种;轮虫103种,隶属于轮虫纲的14科,45属;枝角类和桡足类,隶属1纲、4目、12科、78种;底栖动物98种,隶属于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和线形动物4个门。其中腹足纲17种,瓣鳃纲4种,寡毛纲13种,蛭纲9种,甲壳纲6种,昆虫纲46种,其它底栖动物3种。(注:以上统计数据来自2005/2006年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官网“基础数据库”,参考来源:)共280种(包括变种、变型种),隶属7门77属,按种类多少依次有:绿藻门32属133种;硅藻门20属97种;蓝藻门13属26种;还有裸藻门、金藻门、甲藻门、隐藻门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