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章文化 word版习题第页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方式一】PPT展示几张云、雨、雪的图片,简单介绍云、雨、雪是怎样形成的?师:云、雨、雪……它们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水变化万千,它不仅可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化为露、雾、霜等.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水的形态各有特点.那么一年四季我们靠什么来区分?水为什么有各种形态?让我们一起从“水之旅”谈起.【方式二】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使用火,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我们从这节课开始会对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大家希望了解什么内容?【方式三】请两名学生上台,一人先将手指插入热水中15s后放入温水中,将对温水的感受(凉)写在纸上;另一人先将手指插入凉水中15s后放入温水中,将对温水的感受(热)写在纸上.通过体验“冷”“热”的感觉,引出靠感觉描述物体冷、热是不准确、不可靠的.使用多媒体展台展示两张学生纸条,通过对比不同答案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吸引学生注意.详见本节电子资源包生活中已经对温度有一定的了解,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温度计”,但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范基本不了解,因此在上课时要注重训练学生正确读出温度值,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课题第1节温度与温度计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2.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教师PPT展示】PPT展示几张云、雨、雪的图片,简单介绍云、雨、雪是怎样形成的?师:云、雨、雪……它们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水变化万千,它不仅可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化为露、雾、霜等.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水的形态各有特点.那么一年四季我们靠什么来区分?水为什么有各种形态?让我们一起从“水之旅”谈起.新课教学教师板书课题并展示教学目标一、从水之旅谈起【教师布置任务】教师介绍教材P3“迷你实验室”.课前布置物理兴趣小组同学去做了人造“雨”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在加热的过程中,冰变成了水,水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在勺子上又复原成水.如果把水放入冰箱,水还能复原成冰.通过实验探究可知: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师讲授(板书)】物态变化:物理学中,将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教师总结】由于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云、雨、露、雾、霜、雪、雹等千姿百态的奇观,这些都与温度密切相关.二、温度【教师讲授】物体的冷热靠感觉描述是不可靠、不准确的,为了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就要引入温度这个物理量.越热的物体温度越高,越冷的物体温度越低.【PPT展示小结(板书)】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教师讲授】下面,介绍温度的两个单位,即两种温标.1.摄氏温标(常用)【PPT展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把0~100℃划分为100等份,那么,每一等份就是1℃,读作1摄氏度.【教师讲授】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37℃.【教师布置任务】请阅读教材P4图128,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物体的温度.2.热力学温标(国际单位制)【教师布置任务】阅读教材P5“信息窗”,知道T=t+273.15.三、温度计及其使用【教师讲授】人们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如教材P5图129.实验室里常用液体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那么大家知道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原理吗?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小实验.活动:老师进行实验或通过PPT播放视频我们用桌上的东西自制一个温度计.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大家做完了以后,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仔细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里,观察有什么现象并讨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现在我们看PPT图片,来认识它们.【教师PPT展示】展示真实温度计,引导学生观察真实温度计,总结出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包括玻璃泡、毛细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中使用的液体、刻度和符号“℃”.【教师提问】学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温度计的原理和结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正确去使用温度计.温度计的种类有很多,常用的温度计有三种,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我们先来学习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在使用温度计测量前,我们应该怎么办?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本P6,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活动:找3名同学说出使用的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其他学生观察上台学生操作是否正确.【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量程: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到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分度值就是一个小格所代表的示数.实验室温度计的量程一般是-20℃~105℃,分度值是1℃.使用前要看清量程、分度值和0℃位置;估测物体温度,不能使用温度计测量超过其量程的温度.使用时要注意: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估计被测物体温度是否在量程内.2.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的底部.3.待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在黑板温度计简图中画出俯视、仰视视线与刻度的交点,俯视时读数比真实值大,仰视时读数比真实值小,简称:俯大仰小)【学生实验】测量课桌上烧杯里水的温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PPT展示小结(板书)】三、温度计及其使用1.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2.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3.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三看、一不、四要【例题展示】例读出下列温度计的示数.四、体温计【过渡语】生活中,我们常常要测人体的体温,普通的液体温度计适合用来测量人体体温吗?医生是用什么工具来给病人测体温的呢?——体温计(学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各是多少?请观察、阅读教材P7“迷你实验室”.【学生自主阅读学习】阅读教材P7“迷你实验室”.【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量程:35~42℃,分度值:0.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体温计图片,继续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2)体温计为什么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前先要甩甩?【教师PPT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1)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细管.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2)读体温计示数时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来的温度.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重新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的温度不准确.【例题展示】例读出下列体温计的示数【PPT展示小结(板书)】四、体温计1.量程:35~42℃,分度值:0.1℃2.体温计可脱离待测物体读数3.使用方法:测量前要甩一甩通过实验引入,增加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学生纠正错误操作使学生具备找错的能力.课堂小结见PPT课件课堂检测见PPT课件课后作业见《名校课堂》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方式一】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吸收热量又变成了水.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说明物质的状态可以改变,它们是怎样变化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方式二】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热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详见本节电子资源包注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熔化和凝固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课题第2节熔化与凝固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像、利用图像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像表示出来.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热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新课教学教师板书课题并展示教学目标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活动一: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水.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板书)】一、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进行实验:(1)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探究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2)介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强调酒精灯和温度计的用法.※注意:实验时,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布铺盖.同学们在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不要让玻璃泡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固体中.(3)观察碎冰和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及状态的变化,每隔相同的时间将测得的温度值及对应状态填入表中,并分别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碎冰熔化的图像:石蜡熔化的图像:【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碎冰和石蜡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分析一下碎冰和石蜡熔化过程有什么异同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相同点:1.从固态变成了液态.2.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不同点:1.海波达到一定的熔化温度开始熔化,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2.石蜡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液共存状态.新课教学,【教师总结实验结论】实验结论:物质碎冰石蜡熔化条件在一定温度下熔化,熔化时吸热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吸热熔化时温度变化情况温度不变温度不断升高【PPT展示小结(板书)】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三、熔点和凝固点【过渡语】现在我们再通过熔化曲线图来分析一下碎冰和石蜡的熔化过程又有什么规律呢?【教师PPT展示】教师展示实验得到的碎冰和石蜡的熔化曲线图.【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看图片后思考:(1)AB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物质开始熔化?(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需要对它加热?(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回答】AB段——物质是固态,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物质吸热,温度升高.BC段——物质是固液共存状态,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物质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CD段——物质是液态,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物质吸热,温度升高.再根据石蜡熔化图像的特征,通过分析知道,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石蜡由固态慢慢地变软、变稠、变稀为液态,整个过程吸热,温度一直在升高,没有一个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教师陈述】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物理学中将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教师PPT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明矾矿石),水晶),,石膏),金属)非晶体,玻璃),蜂蜡),橡胶),塑料)【PPT展示小结(板书)】三、熔点和凝固点1.一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晶体;另一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非晶体.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3.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1.熔化条件:温度要达到熔点;要继续吸热.2.学生列举熔化、凝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饮料中加冰块;在我国寒冷的北方地区,为防止冬天地窖里的蔬菜被冻坏,常在地窖内放几桶水等.3.讨论熔化、凝固对我们产生的不利影响,应如何避免?【教师布置思考任务】请同学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中包含的科学道理.通过实验引入,增加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会看曲线图,会分析曲线图是学生应掌握的一种技能.课堂小结见PPT课件课堂检测见PPT课件课后作业见《名校课堂》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三节汽化与液化第1课时汽化【方式一】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夏天的清晨,草叶上的露珠又是怎么来的?【方式二】学生实验:手背上涂酒精.教师:酒精哪里去了?手上有什么感觉?学生:跑到空气中去了.手上很凉.猜测:酒精带走了热量.教师:如何证明?学生:在温度计玻璃泡上涂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证实猜想正确.详见本节电子资源包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水沸腾时发生的现象,应尽量缩短水沸腾前的加热时间.要求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节省时间的方法:①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但为了便于观察,水还应有相当的深度(约10cm左右),所以建议用小号烧杯,或使用大号试管(水约150mL)做此实验;②取热水进行实验;③从开始加热至温度为95℃左右,必须在烧杯或试管上加纸盖,95℃以后将纸盖拿掉;④拉长酒精灯灯芯,同时剪断烧焦的灯芯,在灯芯中加入细铜丝,使火焰更猛烈;⑤注意调整酒精灯和石棉网之间的距离,用酒精灯温度最高的外焰加热.课题第1课时汽化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通过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教师PPT展示】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夏天的清晨,草叶上的露珠又是怎么来的?新课教学教师板书课题并展示教学目标一、汽化【学生实验】活动1:按照PPT上的实验,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把口扎紧,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教师提问】你看到什么现象?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些变化?想提出什么疑问?你的想法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学生猜想: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汽化有两种形式:沸腾和蒸发.【PPT展示小结(板书)】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二、沸腾【过渡语】烧开水时如果不断加热会发现壶里的水会沸腾.你在家烧过开水吗?水烧开时你发现了什么呢?对于沸腾现象,你了解哪些?你能描述一下沸腾现象吗?【教师陈述】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实验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教师提问】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水的内部又是怎样的呢?气泡的生成和变化情况是怎样的?要进一步研究沸腾现象,还需要通过实验仔细观察.重点观察:(1)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2)气泡的生成和变化情况.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明确了实验目的,让学生根据需要确定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钟表.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学会分工合作,如计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酒精灯的正确操作在此得到进一步的复习巩固,要求同学们将观察到的数据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特别说明:实验中要告诉学生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和温度的变化;当水温升高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水沸腾后3~5min;实验后要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新课教学实验记录表格:分析和论证:(1)绘制“温度—时间”图像.实验结束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教材“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标出相应的坐标点,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2)利用PPT展示学生绘制的“水沸腾的温度—时间图像”.交流与评估:小组的同学在实验时,得出水的沸点不是100℃,这时教师要肯定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给予鼓励.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可能是实验使用的温度计存在质量问题,也可能是本地的气压不是一个标准大气压.交流、讨论:①水沸腾时,你从水中和水面各看到什么现象?水中气泡内的气体是从哪儿来的?②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变化吗?③曲线上的哪一段表示水沸腾前的过程?水的温度怎样变化?曲线上的哪一段对应水的沸腾过程?水的温度怎样变化?④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结合图像分析液体沸腾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沸腾前,气泡自下而上逐渐变小;沸腾时,气泡自下而上逐渐变大.液体沸腾的条件:(1)液体的温度要达到沸点;(2)液体要不断地吸热.液体沸腾的特点:(1)沸腾前不断吸热、温度上升;(2)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沸点)不变.【教师PPT展示】“纸锅烧水”,它的实验现象出乎学生意料,可以很好地说明由于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不会燃烧起来.【PPT展示小结(板书)】二、沸腾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液体沸腾的条件:(1)液体的温度要达到沸点;(2)液体要不断地吸热.3.液体沸腾的特点:(1)沸腾前不断吸热,温度上升;(2)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沸点)不变.三、蒸发【教师提问】(1)盛夏酷暑,奇热难熬,防暑降温,全靠风扇.思考问题:人吹电风扇时,为何会感到凉快?(2)农民们经常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把粮食放在通风处摊开来晒,这是为什么呢?(3)医生常将中暑患者扶到通风的地方,并在病人身上擦酒精,这样能使病人的体温很快下降,这一过程包含的物理原理是什么?【学生交流回答】(1)人吹风扇时,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而蒸发要吸热,所以降低了人体的温度,人会感到凉快.(2)将粮食放在通风处摊开来晒可以提高粮食中水分的温度,加快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增大了表面积,从而加快了粮食中的水分蒸发,使粮食干得更快.(3)通风处能加快酒精的蒸发,酒精蒸发时吸热,使病人的体温降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蒸发的快慢受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实验:(1)酒精擦在手背上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现象:擦酒精的皮肤有凉的感觉,吹一口气,感觉更凉.这说明什么呢?说明:酒精蒸发时要从人的皮肤上吸收热量,使人感到凉;吹气时,酒精蒸发加快,吸收热量更多,感觉更凉.(2)取两支温度计,先观察它们的示数.然后在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浸了酒精的棉花抹湿,再观察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现象:用浸了酒精的棉花抹湿过的温度计示数下降.这说明什么呢?说明:酒精蒸发时要从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吸收热量,使温度计示数下降.【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由以上现象我们可以知道,蒸发是吸热的.【PPT展示小结(板书)】课堂小结见PPT课件课堂检测见PPT课件课后作业见《名校课堂》板书设计汽化eq\b\lc\{(\a\vs4\al\co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吸热,沸腾\b\lc\{(\a\vs4\al\co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条件:①达到沸点;②持续吸热,特点:①沸腾前不断吸热,温度上升;②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蒸发\b\lc\{(\a\vs4\al\co1(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因素\b\lc\{(\a\vs4\al\co1(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教学反思第2课时液化【方式一】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夏天的清晨,草叶上的露珠又是怎么来的?【方式二】上节课讨论了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那么物质能不能从气态变成液态呢?详见本节电子资源包液化的概念相对比较抽象,授课过程中尽量多举生活中的例子.课题第2课时液化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液化.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具体现象了解液化的本质和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教师PPT展示】夏天的清晨,草叶上的露珠是怎么来的?新课教学教师板书课题并展示教学目标液化【教师提问】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请大家列举出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实例.学生举例“露珠”“玻璃上起雾”等等.【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我们现在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描述这个现象.活动:将一块玻璃板放在水已烧开的开水壶出水口的上方,观察现象.【教师陈述】我们发现有水珠在玻璃片上生成,这就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但水蒸气在壶口并没有立刻液化出现白雾,是因为壶口温度过高,水蒸气液化得很少.而玻璃板的温度相对较低,所以液化现象更明显.【教师强调】我们看到雾状的“白气”是已经液化了的细小的小水珠.切不可把这些雾状物误认为是水蒸气,水蒸气是我们看不到的.生活中大家见到人呼出的“白气”,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门口出现的“白气”,打开热水瓶盖子,瓶内冒出的“白气”等等,都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使气体液化的第一种方式:降低温度.自然界中露水的形成、雾的形成都是因为气温下降使水蒸气遇冷液化.【例题展示】例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C)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C.秋天,早晨草木上露珠的形成D.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过渡语】我们把热的水蒸气放入冷的环境中使它液化的方法称为冷却法.那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呢?想一想:家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通过什么方法将石油气变成液体装在钢瓶里的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通过压缩气体的方法使气体液化,这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称为加压法.这种方法使气体的贮存和运输变得更方便.生活、生产中常用此方法使气体液化.(如石油液化气、打火机中的液化气、液态氢等)【PPT展示小结(板书)】液化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放热2.使气体液化的方式:降低温度、压缩气体让学生主动举例,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小结见PPT课件课堂检测见PPT课件课后作业见《名校课堂》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四节升华与凝华【方式一】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实验:把樟脑丸碾成粉末后放入烧瓶中,用酒精灯对着烧瓶底部微微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过一会儿,放入烧瓶内的松枝上出现了洁白的“人造雪景”.你知道雪是怎么形成的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升华与凝华.【方式二】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习复习回顾物质可从固态变成液态(熔化),又可从液态变成气态(汽化),那它能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吗?反过来,它又能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吗?【方式三】多媒体展示图片:如图所示,放在卫生间的固体清新剂时间长了会逐渐变少,直至全部消失(图甲);严冬,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图乙);用久的灯泡内壁变黑(图丙).你能解释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吗?详见本节电子资源包学生在前面己经学过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现象虽不罕见(如樟脑块的升华、秋冬季的霜),却不易被学生注意,因为这些过程较为缓慢,气体又看不见,所以难以被直接观察到.大部分学生在潜意识里认为固态与气态之间的转化必然经历液态过程.因此教学中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从而引出升华凝华的概念是本课的重点之一.课题第四节升华与凝华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探究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道理.教学重点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形成完整的物态变化知识体系.本节课内容较少,可以将所学各种物态变化认识、比较,以形成统一的认识,将知识系统化.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要弄清开始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是属于何种物态变化.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这是一种液化现象。雾和云类似,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因此雾和云都是水蒸气液化现象。你见过雪、霜和雾凇吗?它们是怎样形成的?物质可从固态变成液态(熔化),又可从液态变成气态(汽化),那它能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吗?反过来,它又能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吗?回顾旧知识引出新问题新课教学教师板书课题并展示教学目标一、升华1.升华【教师布置任务】阅读教材P22第1~2自然段,总结什么是升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理学中将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演示实验】“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教师提问】(1)实验过程中,给碘加热,看到什么现象?有无液态碘出现?(2)冷却后,在试管壁看到了什么现象?(3)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回答】(1)紫色的碘蒸气充满了试管,无液态碘出现.(2)紫色的碘蒸气逐渐消失,在试管壁上附着固态的碘.(3)加热时,碘升华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冷却时,碘凝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2.生活中的升华现象【过渡设问】(1)一直冰冻的衣服是怎么“晾干”的?(2)柜子中的樟脑球是怎么消失的?(3)灯泡用久了为什么灯丝会变细?【教师引导学生回答】(1)固态冰升华成气态水蒸气.(2)固态樟脑丸升华成气态.(3)灯丝升华成气态.【PPT展示小结(板书)】一、升华:固态→气态吸热二、凝华1.凝华【教师布置任务】阅读教材P23“凝华”部分的第2自然段,总结什么是凝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教师讲解】前面的碘升华实验中,当停止加热后,试管内壁会出现碘微粒,这是碘的凝华现象.2.生活中的凝华现象【过渡设问】(1)在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的表面的“冰花”是怎么形成的?“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侧还是外侧?(2)雾凇、霜是怎么形成的?(3)灯泡用久了为什么会变黑?【教师引导学生回答】(1)凝华需要放热,冬天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室内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窗放热凝华成固态小冰晶,形成“冰花”,所以“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侧.(2)气态水蒸气凝华成固态小冰晶.(3)灯泡发光时温度高,钨丝先升华成钨蒸气,关灯后温度降低,钨蒸气又凝华成钨的颗粒附着在灯泡表面,时间久了就变黑了.【教师总结】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干了、灯泡的灯丝变细等.凝华现象: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雾凇的形成、灯泡变黑等.3.升华、凝华的应用【过渡设问】升华和凝华在我们生活中有那些应用呢?(1)人工降雨用高射炮或飞机在天空中撒下干冰,干冰会升华吸热,使云层中的温度急剧下降,从而使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者直接凝华成小冰晶,落到地上便形成雨.(2)舞台烟雾舞台上喷出的干冰瞬间升华,从周围吸热,导致温度下降,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悬浮在空气中,即我们所见到的烟雾.【PPT展示小结(板书)】二、凝华:气态→固态放热三、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教师布置任务】阅读教材P24-25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部分,总结主要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回答】问题1:根据教材P24图1242可知,__熔化__、__汽化__和__升华__是吸热过程,__凝固__、__液化__和__凝华__是放热过程.我们也可以总结为: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时,需要克服分子间引力而吸收能量,故分子之间距离变大的过程都是__吸热__过程;相反,当分子之间距离减小时,物质会放出能量,故分子之间距离减小的过程都是__放热__过程.图1242问题2: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如图1243所示,制冷剂在“蒸发器”发生__汽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__吸热__(填“吸热”或“放热”),在“冷凝器”发生__液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__放热__(填“吸热”或“放热”).图1243【PPT展示小结(板书)】三、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吸热:熔化汽化升华放热:凝固液化凝华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课堂小结见PPT课件课堂检测见PPT课件课后作业见《名校课堂》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五节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课前安排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有关信息,从电影、电视、录像、报刊、杂志、网络等各个方面获取信息.教师用多种方式展示学生从多个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活与生物校本课程设计
- 游戏系统课程设计
- 2024体育场馆场地租赁及赛事医疗保障合同3篇
- 2024年统编版2024九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535
- 电子图文课程设计
- 2024年沪科新版九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237
- 2024年度物业小区社区健身器材租赁与定期检修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标准冷冻仓储租赁协议模板
- 2025年小升初数学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填空题):式与方程(10题)
- 物流服务与管理课程设计
- 2024中国食药同源大健康产业消费洞察与产业发展分析白皮书
-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附完整答案【典优】
- 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60道附参考答案【典型题】
- 国开作业《公共关系学》实训项目1:公关三要素分析(六选一)参考552
- 寺庙规划设计方案
-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复习资料
- 湖北省竹山县四棵树钒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
- 设计质量提升措施
- 药理学(浙江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 品三国论领导艺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