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沉降监测专项方案_第1页
基坑沉降监测专项方案_第2页
基坑沉降监测专项方案_第3页
基坑沉降监测专项方案_第4页
基坑沉降监测专项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二期工程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基坑截水监测方案北京城建道桥建设集团2月14日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二期工程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基坑截水监测方案编制:审核:审批:北京城建道桥建设集团2月14日

目录TOC\o"1-2"\h\z\u第1章工程概况 41.1工程环境及施工条件 4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52.3本基坑工程概况 6第2章施工监测方案 72.1信息化施工和组织方法 72.2施工对周围建筑物及管线影响 72.3变形监控值及预警值 72.4施工监测项目 82.5监测点部署 89.6测点保护 109.7监控量测管理体系确保方法 10

第1章工程概况1.1工程环境及施工条件1.1.1地理位置及周围建筑本工程在北京市朝阳区小营北路6号,东临鼎成西路,西临育慧北路,北侧为小营北路。基坑南侧紧邻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一期建筑(最近处仅19m),西侧北侧较远处为现况住宅及商业楼区,东侧无显著建筑。1.2.2地下管线情况从现有资料看,基坑周围现实状况管线较多,具体位置及需拆改管线以下表所表示。【表2.1-1基坑周围管线现况表】部位和结构边线关系现况管线规格埋深(m)是否受影响北侧30m以外其中现况燃气距离30m否西侧6m处中水φ1501.7是南侧阳角处边线上电力2φ300.6是南侧阳角处基坑内电力2φ300.5是南侧阳角处基坑内电力不详0.4是南侧阳角处2.6m处电力φ801.1是南侧阳角处6.7m处电信60×401.4~1.5是南侧6.7m处电信60×401.6是东侧边线上电力不详0.4是东侧边线上中水φ1501.2是东侧1.5m处雨水φ4000.9~1.9~2.1是东侧4.1m处中水φ1501.0~1.3是东侧5.6m处上水φ1501.2是一二期连通通道部位现有管线较复杂,通道范围内共分布着电信、电力、雨水、污水、中水、给水等6条管线,条件许可管线改移后,对剩下管线采取悬吊保护,确保管线安全,确保基坑安全施工。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1.2.1工程地质情况拟建场地现在为景观草坪,东南侧现为微地貌小山丘。依据《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二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汇报》,此次岩土工程勘察勘探深度范围内(最深28.00m)地层,按成因类型、沉积年代可划分为人工堆积层和第四纪沉积层两大类,并按岩性及工程特征划分为7个大层及亚层,现分述以下:表层为人工堆积之通常厚度为1.30~2.40m(局部31#钻孔周围厚约6.00m,应为一期施工肥槽)粉质粘土素填土、粘质粉土素填土①及房渣土、碎石填土①1层。人工堆积层以下为第四纪沉积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层,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②1层,粘土、重粉质粘土②2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②3层及粉砂、细砂②4层;粘土、重粉质粘土③层,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③1层,砂质粉土③2层及粉砂、细砂③3层;细砂、中砂④层;粘质粉土、粉质粘土⑤层,砂质粉土⑤1层及粘土、重粉质粘土⑤2层;粘质粉土、粉质粘土⑥层,砂质粉土⑥1层,粘土、重粉质粘土⑥2层及粉砂、细砂⑥3层;细砂、中砂⑦层。1.2.2工程水文情况1.勘探期间地下水水位实测结果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期间(7月上旬)于钻孔深度范围内(最深28.00m)实测到3层地下水,现场实测各层地下水水位情况及类型参见下表:【表2.3-1地下水水位量测情况一览表】序号地下水类型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m)标高1台地潜水2.80~6.8033.95~37.662层间水8.10~10.3030.29~32.583层间水14.50~15.0025.47~26.112.浅层地下水动态工程场区台地潜水天然动态类型属渗透-蒸发、迳流型,关键接收大气降水入渗、地下水侧向迳流及管道渗漏等方法补给,以蒸发及地下水侧向迳流为关键排泄方法;其水位年动态改变规律通常为:6月份~9月份水位较高,其它月份水位相对较低,其水位年改变幅度通常为1~2m。拟建场区层间水天然动态类型属渗透-迳流型,关键接收地下水侧向迳流及越流等方法补给,以地下水侧向迳流及越流为关键排泄方法;其水位年改变幅度通常为1~3m。3.历史高水位调查拟建场区1959年最高地下水位靠近自然地面,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标高为39.40m左右。2.3本基坑工程概况本工程±0=41.10m,槽底标高为-13.25、-14.15m。原地面平均标高40.55m(暂定),基坑槽深12.7m、13.6m。第2章施工监测方案本工程基坑深度大,最深处13.60m。基坑东南侧阳角处及南侧为轨道交通Ⅰ期建筑,东侧、西侧、北侧为市政道路,地下管线复杂,结构关键影响大,且轨道交通Ⅰ期结构和本工程结构最近距离19m,所以做好基坑支护相关各项变形监测工作尤为关键,本工程关键做好支护结构本身变形观察、地表沉降观察、周围建筑物变形观察,使得各项变形信息处于受控状态之内,确保基坑本身安全,确保周围建筑物及管线安全,确保工程顺利进行。2.1信息化施工和组织方法施工监测是施工决议信息起源和施工管理控制对象。经过测量搜集到必需数据,绘制多种时态关系图,进行回归分析,对支护受力情况和施工安全做出综合判定,并立即反馈于施工中,调整施工方法,使施工过程完全进入信息化控制中。依据本工程规模和监测任务,甲方应委托含有相关资质第三方,明确检测要求,确定具体检测工期安排。成立专业监测组,负责监测点设计、部署和量测操作和数据处理,并将监测信息立即反馈给项目总工程师。2.2施工对周围建筑物及管线影响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因为地层中土体、地下水改变,造成土体内应力发生改变,破坏了地层原有稳定,施工现场周围一定范围内地表会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对这个范围内建筑物、地下管线等组成危害,致使建筑物、地下管线会发生沉降、倾斜甚至产生裂缝。立即、有效地对这些它们进行监测,调整基坑支护形式,能够减小对它们影响。2.3变形监控值及预警值1.沉降观察累积值监控值,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确定沉降监控值,预警值取监测值2/3,具体数值以下:确定为27mm;对于速率监控值,确定为3mm/d。2.水平位移累积值监控值,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确定沉降监控值以下,对于速率监控值,依据经验确定为3mm/d。2.4施工监测项目1、建筑物及构筑物沉降和倾斜观察2、关键管线监测3、护坡桩变形监测4、土钉墙位移监测5、地表监测6、周围环境描述2.5监测点部署具体部署见附图2.5.1护坡桩变形监测(1)监测仪器设备采取经纬仪、全站仪。(2)水平变形观察点及导管埋设桩顶变形:水平变形观察点使用第三方监测单位所部署观察点。(3)监测频率土方开挖深度≤5米时,监测频率为1次/2d;当开挖深度在5~10米时,监测频率为1次/1d;开挖深度≥10时,监测频率为2次/1d。土方开挖后、锚杆张拉锁定前后、下中大雪后均需测量。日常测量频率依据变形速度确定,当变形速度v>10mm/d时,1~2次/日;v=5~10mm/d时,1次/日;v=1~5mm/d时,1次/2日;v<1mm/d时,1次/周。(4)观察资料整理每次监测完成后必需将现场实测数据立即分析整理出汇报,立即汇报,便于对出现问题能立即得四处理。2.5.2土钉墙位移监测1、监测点设置(1)监测点包含观察基点和观察点。监测点设置采取“视准线法”,即在土钉墙坡顶散水或护坡桩冠梁上设置一条视准线,监测点布在视准线上。(2)观察点距离宜为15~20m;观察基点包含下视基点和远视基点分别在视准线两端,距基坑距离宜为3~5m。(3)观察点应确保其位置固定。下视基点可采取长钢筋垂直击入地面,周围用混凝土硬化固定;远视基点可用设在地面(同下视基点)或稳定建筑物上;观察点可用水泥钢钉钉在散水混凝土中。(4)监测点应用红油漆圈出标示,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监测点保护,不得随意扰动或破坏,以保持监测数据正确性和连续性。2、监测方法周期(1)监测方法A、采取电子经纬仪来进行观察,监测方法亦采取“视准线法”。B、测量读取视准线和钢钉垂直距离,定为初始值(通常见经纬仪正倒镜4次读数取中数,初始值应测2次以上,以确保无误)。C、以后每次测值(即视准线和钢钉垂直距离)和初始值差值即为基坑边坡水平位移量值。(2)监测周期基坑开挖前建立监测点,确定初始值。开挖过程中,天天定时观察1~2次。如发觉位移量较大或有突变时,应每隔数小时观察1次。基坑开挖至槽底1月后基坑位移改变不大,可每七天观察一次。(3)位移监测预警发觉坡顶位移和当初基坑开挖深度之比超出下列数值时立即采取方法处理:2‰本工程基坑土钉墙水平位移预警值为35mm;支护桩水平位移预警值为20mm。2.5.3地下水位观察(1)测量仪器钢卷尺、无沙井管。(2)测点设置基坑四角点部署测点,测点距基坑围护结构距离为3~5m左右,测管用Ф40mm无沙井管。测管外面用过滤布裹好,在观察井四面用0.5mm碎石填充。测管上端要设置封闭盖。(3)测量方法用水准仪测量出观察口高程。观察时,将钢卷尺或测绳沿测管缓慢下放,统计读数。(4)观察频率每2天观察1次。(5)数据处理依据观察搜集到资料,立即绘制每个观察孔水位时间改变曲线;水位工作面距离改变曲线。2.5.4周围环境描述观察统计开挖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支护间隙和拱架支护状态、临近建筑物及地面变形和裂缝等。依据这些状态分析沉降起源和处理方法。监测频率为基坑开挖后1次/1天2.6测点保护监测点是一切测试工作基础,所以尤其加强对各监测点保护工作,完善检验和验收方法,在每个监测点埋设完成后,立即检验埋设质量,发觉问题立即整改;对于全部埋设监测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