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10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10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10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10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10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四川省成都市10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成都市10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语文

(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测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解析;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解析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测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曹雪芹说《红楼梦》“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的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在曹雪芹《红楼梦》一百二十回的回目里,大约三分之一的回目都有对这些女子命运的概述,下面是部分回目的梳理:

回目女性人物命运

第三十二回……含耻辱情烈死金钏金钏情烈死

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尤三姐归地府

第七十七回丫鬟抱屈天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晴雯;芳官、蕊官、藕官抱屈夭归水月(出家)

第七十九回……贾迎春误嫁中山狼贾迎春误嫁(后被虐待致死)

第八十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棒……香菱(甄英莲)屈受棒(后抑郁而死)

第一百十一回鸳鸯女殉主登太虚……鸳鸯殉主

第一百十二回活冤孽妙姑遭大劫……妙玉遭大劫(被劫掳)

第一百十五回惑偏私惜春矢素志……贾惜春矢素志(出家)

材料二:

以女角为舞台审美中心,关注女性命运,重视女角塑造,这是东方戏曲的一个优良传统。以悲剧为例,西方传统观念高度看重男主角之于悲剧的作用,而中国古典悲剧的主角则绝大多数是女性。反观戏曲文学史,从表露平民意识的宋元杂剧到倾吐浪漫情怀的明清传奇及至富于启蒙色彩的近现代剧作,都无可置疑地向我们指证着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女性的人性觉醒、女性的人生价值为一代又一代具有良知的剧作家所深切关注,他们满怀同情并倾注极大热情描写她们的命运、表现她们的痛苦、赞扬她们的品质、歌颂她们的抗争,从而在中国戏剧史上演绎出一幕幕动人的女性故事,塑造出一个个亮丽的女性形象。

首先,戏曲让女性扬眉吐气。在女卑男尊的宗法制社会里,“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女诫·敬顺》)是数千年奉守不变的人格审美准则。在此男权目光审视下,小女子总是一副弱不禁风、可怜兮兮、期待保护的模样。但是,古典戏曲里却不乏扬女性风采的开明文本,如《望江亭》即借洋溢喜剧光辉的“智女斗恶男”,故事让受压迫的女性一吐胸中恶气,从而为向来被扼制在封建“菲勒斯”强权话语下的她们大长志气。

其次,戏曲为女性打抱不平。许多像关汉卿这样的进步戏剧家,实际上也具有一副专好打抱不平的侠义心肠,他们同情弱者,同情下层妇女被抛弃、遭损害、受践踏的悲惨命运,深深地替之鸣不平。他们虽无力也无条件扭转整个乾坤,可作为“社会良心”,他们一刻也不曾放弃以笔向不合理现实抗议、呐喊的权利。他们在舞台上塑造有胆有识、能文能武的强者女性形象,真诚希望“第二性”们自立自强;他们也同样真诚地期待官场上有公正的男子汉出现,能够替小女子仗义执言、申述冤屈。后一种心理情结投射入戏,便有了《铡美案》之类剧作中额悬明月的黑脸老包的凛然形象。

作为不约而同的创作模式,戏曲艺术代中国女性吐露心声,常常采用两性角色对比来实现道义上的抑扬褒贬。歌颂型文本中,多写女性优于男性、美于男性;同情型文本中,多以恶少的丑行反衬弱女的美德;而有的剧作则是重在描写、渲染、揭露、嘲弄封建男权世界的丑恶肮脏,由此来间接达到代女性鸣不平的目的。

戏曲替女权呐喊,不因人物身份、地位作取舍,其诚心诚意颂扬的对象,可以是侯门千金也可以是小家妇道,可以是女英雄、女才子也可以是贫寒妇、风尘女。正是这种性别乃至阶级观念上的开明态度和民主精神,为载歌载舞的东方戏曲艺术镀上了千秋不泯的生命亮色。

(摘编自李祥林《东方戏曲文学史上的女权呐喊》)

材料三:

“社会性别”(gender)是在女性主义思潮影响下,社会学家用以区别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性别”(sex)的一个概念。社会性别理论认为,男女所扮演的性别角色并非由生理所决定,而是由社会文化所规范的、与价值观相联系的观念决定的。古典时代的历史学,从来就不是一个性别公正的场域,其对于女性的排斥,早已从一般观念外化而成为了社会性别制度,并深刻地渗透到历史书写当中,构建出“烈女”“孝女”等系列女性形象。而这些历史的书写,在生产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建构、强化着这样一种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制度文化。

上古以来一直支配人们思想世界的所谓阴阳平衡的世界观,并没有给妇女提供一个有别于男性的独立的“他者”的位置。传统的历史书写中的女性形象与女性的历史书写中的价值取向,体现的实际也是历史知识生产背后的权力博弊。

回顾、分析古典时代的史学史,无论是历史书写中的女性,还是女性本身的历史书写,我们都会看到权力与知识是如此紧密地勾结,一起建构了对于妇女从身体到灵魂的完全控制。依循以男性为中心建立的阴阳平衡理论,中国传统从一开始就把女性身体放在一个相对低等的位置上进行观照,在形成以男性权力系统操控下的身体哲学的同时,也建构了与之相应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制度,以手中掌控的话语权力制造“真理”或“理性”,然后再通过历史知识的生产使“妇德”成为文化传统进一步规训妇女,使之进入女性的潜意识并构成妇女对于自身的自觉要求,最终完成对女性身体控制更强的精神控制,完成对女性的规训或精神的形塑。传统社会的男性正是在“知识”的支持下,攫取了对于女性的控制权,而女性也在这为“知识”所支持、装备的权力之下,自觉地让渡出了自己的权益。

(摘编自向燕南《史的回顾与批判:传统历史书写中的女性与传统女性的历史书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一所选回目即可窥见曹雪芹要呈现的“几个异样的女子”惨淡的人生历程与艰难的挣扎,感知她们女性的人性觉醒。

B.东方戏曲以女角为舞台审美中心,关注女性命运,重视女角塑造;西方戏剧多将其主角定格在代表强者与力量的男性身上。

C.进步戏剧家通过塑造有胆识、能文武的女强者形象或一些秉承公正,能替女子仗义执言并做主的官场男性形象来为女性发声。

D.男性权力系统不仅控制妇女身体,而且控制其精神。如:把“妇德”作为文化传统来规训妇女并使之成为她们的精神自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目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曹公所拟回目可谓一字千钧,寄寓深情,如“情烈死”的“烈”、“情小妹”的“情”、“矢素志”的“矢”等。

B.材料二从东方戏曲的内容入手,聚焦人物形象的塑造,逻辑清晰地论述了东方戏曲怎样为女性发声,并总结了其发声的三种具体方式。

C.材料三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结合社会性别理论分析了传统历史书写中的女性形象与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制度文化。

D.材料二所提到的《女诫》一书中“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正是材料三所说“以男性为中心建立的阴阳平衡理论”的历史书写。

3.下列对材料三的阐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兄”“女弟”“女君”“女公子”“女豪杰”“女秀才”……这些称呼其实都是长期以来男权社会控制妇女身体和灵魂的一种体现。

B.窦娥被卖、被冤、被害,命运完全无法自控,死后冤屈得伸也靠父亲中第做官完成,整个过程正是男权社会控制妇女身心命运的写照。

C.繁漪是追求个性自由的“五四”新女性,被周平始乱终弃,被周朴园钳制,一路抗争一路失败,这形象说明了男权社会的控制根深蒂固。

D.屠呦呦专注研究,终获大奖。家务事都由丈夫李廷钊操持,两个孩子或托老人或寄幼儿园,这表现出现代妇女已完全不受男权系统操控。

4.请简要说明三则材料分别是从什么视角来体现女性形象的历史书写的。

5.5月27日,大型民族舞剧《花木兰》成都站震撼上演。舞剧承继了木兰的历史形象,但新增了木兰的军营恋人卫将军,让他与木兰并肩战斗、轰轰烈烈恋爱,而后为木兰挡箭而死。请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从“女权呐喊”与“被规训”角度简述你对木兰形象的认识和对舞剧这一改编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I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送一个人上路

张学东

他现在就剩下一口渐渐变凉变弱的气,细微地喘着,轻若游丝……

他就躺在祖父的上屋里,迄今为止,他已经在这间屋子里整整躺了六年七个月零二

十一天——他躺进来的时候我还没来得及上学,而现在我已经念了六年的书。六年以前的某一天(其时祖母刚刚过世不久),村里的人看见那个叫韩老七的人讨吃似的夹着一团破破烂烂的铺盖卷蹒跚着朝我们家方向走来。至少有十多个大人紧紧跟随着他,他的前面还有一群小孩嬉戏追闹着,大人们有些幸灾乐祸地诡秘不语,不谙时世的孩子只是觉得有趣,一味地追逐、起哄。就从那天起,他和祖父睡在同一面炕上,像是祖父的一个伴,这听起来有点突兀。那以后,我们就很少进祖父的那间上屋。那屋子的确是又臭又脏的,不信,你就想一想吧!所有人都在说我们家是拿好饭喂死狗,简直就是在造孽。

事实上,韩老七还没有咽下最后一口残气,他只是看上去像个将死的人,印堂青亮,面颊和两腮像是被某种肉眼看不见的神奇的力量拼命地挤压下去了,两片干瘪的嘴唇毫无意义地从中间张开着,给人一种虚张声势的感觉,嘴巴形成一只黑色的洞,一个隧道,一直通连到另一个世界里去了。

有时,他会突然睁大了双眼,刻意吓唬人似的,可奇怪的是,一旦跟他对视,却又并不是想象中那么惊恐,相反,会莫名地觉着他的目光竟然有一丝对人的眷恋和亲切,或者又不尽是对某个人,而是对所有活者、对生的一种罕见的尊崇与眷顾。

……

听说,祖父曾经亲口对韩老七许下过这样的承诺:你来,老七,一块住吧!只要不走在你前头,到时候我送你上路。

……

祖父开始为韩老七很细致地擦拭身体。这绝对是一项艰巨的劳动,我敢打赌除了祖父不会再有第二个人乐意做这件事情,因为韩老七的身体实在太脏了。韩老七已经被剥得一丝不挂,祖父一只手里捏着潮湿的抹布在他的身体上来来回回地擦弄着,那架势仿佛是在清理一件刚刚出土的古董。祖父很是悉心,他的嘴里始终耐心地咕哝着,就像父亲在跟儿子说悄悄话在逗儿子开心。

……

韩老七死后,没有人为这件事痛哭,除非是疯子。都说这是喜丧,高兴还来不及,怎么能哭呢。入验之前,应祖父的强烈请求,阴阳用河里的胶泥塑成一双卵状东西,晾干后,同尸体一并放进棺木中,合上盖,有人用几根长钉将棺盖牢牢钉死。这样,韩老七走时又成为一个完完整整的人。

祖父在韩老七的坟头上点了三灶香,又跪在那里慢慢地将纸钱化了。祖父起身之前落下一串晶莹的泪,泪光中他好像在自语着:到那头再好好成个家吧,老七。

补记:韩老七,贫下中农。早年给生产队放过牲口,曾受命调驯队里的一匹暴烈的军马,遭受意外伤害而永久丧失生育能力,之后,他老婆改嫁或跟人跑了?不详。

其时,祖父尚任生产队长。

(有大量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曾做过生产队长的祖父为原先的饲养员韩老七送终的故事,表现了祖父的仁义守信,让读者感受到人性的可贵。

B.小说对入殓过程的描写庄重而有仪式感,表现了祖父对韩老七的敬重。这与村里人对韩老七的漠然与蔑视形成反差。

C.小说中祖父称呼韩老七为“老七”,而“我”却直呼其“韩老七”而非“七叔叔”,这是为表现“我”的不懂事与不礼貌。

D.小说开篇并未说明韩老七是“我”家的什么人,直到结尾补记才交代出他与祖父的身份关系,彰显了主题;发人深省。

7.关于小说鉴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发事件”是小说情节运行的动力。本篇小说的突发事件“韩老七六年前突然住进家里”与《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突发事件“结婚风波”均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个性化的语言能鲜明表现人物性格。别里科夫常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就鲜明表现了其胆小守旧的性格,而本篇小说几乎没有直接的对话描写,但也颇具表现力。

C.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小说中“又臭又脏的上屋”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朔风”“大雪”等环境描写的作用不完全相同。

D.鲁迅说:“要极简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小说写韩老七“突然睁大了双眼”与鲁迅写祥林嫂“眼睛窈陷下去”一样,凝练地表现了人物的凄苦。

8.请结合人物关系,谈谈你对小说中“祖父的承诺”的理解。

9.说,本篇小说的创作受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请简析文中画线句是如何将“现实的刻画”与“魔幻的想象”结合起来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谏论(上)

苏洵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如得其术,则人君有少不为桀、纣者,吾百谏而百听矣,况虚己者乎?不得其术,则人君有少不若尧舜者,吾百谏而百不听矣,况逆忠者乎?

然则溪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赵卒以两贤王之意语燕,而立归武臣,此理而谕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鲁连以烹醢惧垣衍,而魏不果帝秦,此势而禁之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邹阳以爱幸悦长君,而乐王释,此利而诱之也。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睢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郦生以助秦凌汉,而沛公辍洗听计,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蒯通以娶妇悟齐相,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诐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①。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

(有删改)

①唐魏郑公即魏征。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读,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

B.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

C.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

D.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与”是“赞成”的意思,与“吾与点也”的“与”词义相同。

B.文中“危”是“险恶,不安全”的意思,与“居安思危”的“危”词义相同。

C.文中“旋”是“掉转”的意思,与“旋见鸡伸颈摆扑”中的“旋”词义不同。

D.文中“奋”是“振奋”的意思,与“奋楫扬帆”的“奋”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语言艺术上看,苏洵散文通常以气势胜,具有荀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辩之风,本文的风格也是如此。

B.从内容主旨来看,本文主要论述臣子进谏的良方,旨在点明臣子进谏之道,和《六国论》一样是为了匡正时政。

C.从论证过程来看,本文以大量史实为例,采用对比论证,紧扣中心论点来展开论证,逻辑严密,论证充分。

D.苏洵赞赏苏秦、张仪等游说之士,对龙逢、比干等颇不以为然。而五种进谏方式则是对游说方法的全盘吸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以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2)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

14.苏洵在文中提到了五种谏法,而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用到了除“激怒之”以外的四种方法,请任选其中的一种方法,举例说明魏征是如何具体运用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①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咏白海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②。

欲偿白帝③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①月窟仙人:月宫嫦娥。②痕:指泪痕。其实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态或含露的样子。③白帝:古代传说的西方之神,管辖秋事。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位诗人都以花自况托物言志,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与情怀,表现出二人非同寻常的才情和孤傲自赏的性情。

B.林诗颔联写白海棠似洁净的梨蕊,且具有梅的精魂风韵;“偷来”贬词褒用,“借得”朴词见新,巧妙别致。

C.薛诗首句以“珍重芳姿”一语双关,既写其珍惜白海棠,又写其珍重自我,尽显其大家闺秀的端庄与矜持。

D.“半掩门”可知黛玉追求自由的“风流别致”,“昼掩门”则足见宝钗恪守并极力维护妇德的“含蓄浑厚”。

16.这两首诗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社长李纨认为“要推宝钗这诗有身份”,众人也都认为“潇湘妃子当居第二,含蓄深厚,终让蘅稿”,贾宝玉却提出“蘅潇二首还要斟酌”。请你根据对《红楼梦》的阅读理解,简析李纨、探春等人推崇薛诗和贾宝玉独推黛玉的原因。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曾皙不直言其志,而是描述了一幅与冠者、童子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路酣歌而归的动人景象,含蓄地表述出“礼治”的社会理想。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绘了阿房宫楼阁众多、不计其数的情形,其中展示出“走廊”和“屋檐”的特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木叶”》所谈的“暗示性”在古代诗歌中颇为多见,如“云”这一物象,既具有自然的物质属性,又被诗人们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文化意蕴。我们所学诗歌中含有这样特性的“云”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淄博是齐文化发祥地,演绎了“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盛况,诞生了太公封齐、管鲍之交、管晏辅国等故事,成就了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美谈,孕育了《孙子兵法》《齐民要术》《考工记》《聊斋志异》等巨著,留下了齐长城、齐国故城遗址、东周殉马坑、世界足球起源地等文化遗存。陶琉文化、黄河文化、聊斋文化、渔洋文化等地域文化①,悠长的文脉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陶瓷、琉璃、蚕丝织巾是淄博更具韵味的文化灵魂“三件套”。泱泱齐风,美美齐地。境内齐山、鲁山、原山、潭溪山峰峨奇异,马踏湖、文昌湖、五阳湖、天鹅湖②,开元溶洞、樵岭前溶洞、沂源溶洞绵延不绝,博山菜、周村烧饼、沂源苹果、高青黑牛和清水小龙虾唇齿留香。

一场始于烟火、归于真诚的邂逅,让八方游人了解淄博、走进淄博,相逢八大局,牵手海岱楼,欢聚烧烤店……从曾经的齐文化发祥地到如今以文化旅游助推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网红城市,淄博这座③的城市显示了更大的活力,传递出了更多的温暖。

“进淄赶烤”,是一道联结缘分的桥,是一首温暖彼此的歌,是一幅双向奔赴的景。感谢您与淄博结下了深厚情,感谢您给淄博注入了正能量,感谢您为淄博传递了好声音。“五一”期间中心城区的酒店已基本售罄,但淄博五区三县各具特色的美景美食和滋滋作响、念念不忘的烧烤一直都在,欢迎大家错峰出游,择时体验。

美景美食不止淄博,好客山东应有尽有,欢迎您到处走一走、看一看,感受“好客山东好品山东”的独特魅力。

(选自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致广大游客朋友的一封信》,有删改)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与表述效果。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多处语病,请找出两处并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ChatGPT一鸣惊人。谷歌将其视为“A类竞争对手”,不仅是因为它背后有微软这样的行业巨头,①:上线即火爆,2个月用户就破亿,随即成为全球用户最快破亿的产品。

实际上,无论你见或不见,②。数月前,AI绘画工具火爆网络;而几乎在同一时间,AI面试又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人工智能方兴未艾,技术从未如此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也从未如此真切地令人感觉到焦虑:当习以为常的生活被人工智能打乱了节奏,③?或者更确切一点说,当人工智能占据了人类的工作岗位,人的尊严与价值应该如何体现?

追问未来的同时,我们不妨回望历史。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科技创新,都意味着原有格局被打破重塑,同时也意味着有人要走出舒适区,重新定义自己的位置。科技能够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思考和创造是无穷的——那里才是孕育无限可能的星辰大海。

(选自河南日报《人工智能时代,人依然是主宰》,有删改)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学校拟举办“人类与科技”主题辩论赛,现面向全校同学征集辩题。请你根据文段内容拟写一则辩题投稿,并选择正反双方中的任意一方为其一辩发言稿拟写一个论点。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7岁的马克思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奋斗终生,成为革命导师;钱学森秉承科技报国初心,初选铁道工程,再选航空工程,成就了自己,有功于国家;加来道雄因为两件童年趣事从此开启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探索世界,推动科学进步;留守女孩钟芳蓉因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而选择报考“冷门”的考古专业,心之所向,勇敢追梦;安徽90后小伙王恒奎自主创业,本着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创立了具有浓厚民族特征的矿石自然文化资源品牌“磐石坊”……

青史如镜,鉴照峥嵘岁月;初心如炬,辉映复兴之路。

请联系自身实际情况,以“时代·爱好·选择”为主题,写一封信,阐释你的职业规划是怎样与时代要求相应、与爱好相和的。收信人可以是父母、老师,也可以是同学、朋友。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成都市10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语文解析解答

(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测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解析;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解析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测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曹雪芹说《红楼梦》“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的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在曹雪芹《红楼梦》一百二十回的回目里,大约三分之一的回目都有对这些女子命运的概述,下面是部分回目的梳理:

回目女性人物命运

第三十二回……含耻辱情烈死金钏金钏情烈死

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尤三姐归地府

第七十七回丫鬟抱屈天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晴雯;芳官、蕊官、藕官抱屈夭归水月(出家)

第七十九回……贾迎春误嫁中山狼贾迎春误嫁(后被虐待致死)

第八十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棒……香菱(甄英莲)屈受棒(后抑郁而死)

第一百十一回鸳鸯女殉主登太虚……鸳鸯殉主

第一百十二回活冤孽妙姑遭大劫……妙玉遭大劫(被劫掳)

第一百十五回惑偏私惜春矢素志……贾惜春矢素志(出家)

材料二:

以女角为舞台审美中心,关注女性命运,重视女角塑造,这是东方戏曲的一个优良传统。以悲剧为例,西方传统观念高度看重男主角之于悲剧的作用,而中国古典悲剧的主角则绝大多数是女性。反观戏曲文学史,从表露平民意识的宋元杂剧到倾吐浪漫情怀的明清传奇及至富于启蒙色彩的近现代剧作,都无可置疑地向我们指证着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女性的人性觉醒、女性的人生价值为一代又一代具有良知的剧作家所深切关注,他们满怀同情并倾注极大热情描写她们的命运、表现她们的痛苦、赞扬她们的品质、歌颂她们的抗争,从而在中国戏剧史上演绎出一幕幕动人的女性故事,塑造出一个个亮丽的女性形象。

首先,戏曲让女性扬眉吐气。在女卑男尊的宗法制社会里,“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女诫·敬顺》)是数千年奉守不变的人格审美准则。在此男权目光审视下,小女子总是一副弱不禁风、可怜兮兮、期待保护的模样。但是,古典戏曲里却不乏扬女性风采的开明文本,如《望江亭》即借洋溢喜剧光辉的“智女斗恶男”,故事让受压迫的女性一吐胸中恶气,从而为向来被扼制在封建“菲勒斯”强权话语下的她们大长志气。

其次,戏曲为女性打抱不平。许多像关汉卿这样的进步戏剧家,实际上也具有一副专好打抱不平的侠义心肠,他们同情弱者,同情下层妇女被抛弃、遭损害、受践踏的悲惨命运,深深地替之鸣不平。他们虽无力也无条件扭转整个乾坤,可作为“社会良心”,他们一刻也不曾放弃以笔向不合理现实抗议、呐喊的权利。他们在舞台上塑造有胆有识、能文能武的强者女性形象,真诚希望“第二性”们自立自强;他们也同样真诚地期待官场上有公正的男子汉出现,能够替小女子仗义执言、申述冤屈。后一种心理情结投射入戏,便有了《铡美案》之类剧作中额悬明月的黑脸老包的凛然形象。

作为不约而同的创作模式,戏曲艺术代中国女性吐露心声,常常采用两性角色对比来实现道义上的抑扬褒贬。歌颂型文本中,多写女性优于男性、美于男性;同情型文本中,多以恶少的丑行反衬弱女的美德;而有的剧作则是重在描写、渲染、揭露、嘲弄封建男权世界的丑恶肮脏,由此来间接达到代女性鸣不平的目的。

戏曲替女权呐喊,不因人物身份、地位作取舍,其诚心诚意颂扬的对象,可以是侯门千金也可以是小家妇道,可以是女英雄、女才子也可以是贫寒妇、风尘女。正是这种性别乃至阶级观念上的开明态度和民主精神,为载歌载舞的东方戏曲艺术镀上了千秋不泯的生命亮色。

(摘编自李祥林《东方戏曲文学史上的女权呐喊》)

材料三:

“社会性别”(gender)是在女性主义思潮影响下,社会学家用以区别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性别”(sex)的一个概念。社会性别理论认为,男女所扮演的性别角色并非由生理所决定,而是由社会文化所规范的、与价值观相联系的观念决定的。古典时代的历史学,从来就不是一个性别公正的场域,其对于女性的排斥,早已从一般观念外化而成为了社会性别制度,并深刻地渗透到历史书写当中,构建出“烈女”“孝女”等系列女性形象。而这些历史的书写,在生产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建构、强化着这样一种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制度文化。

上古以来一直支配人们思想世界的所谓阴阳平衡的世界观,并没有给妇女提供一个有别于男性的独立的“他者”的位置。传统的历史书写中的女性形象与女性的历史书写中的价值取向,体现的实际也是历史知识生产背后的权力博弊。

回顾、分析古典时代的史学史,无论是历史书写中的女性,还是女性本身的历史书写,我们都会看到权力与知识是如此紧密地勾结,一起建构了对于妇女从身体到灵魂的完全控制。依循以男性为中心建立的阴阳平衡理论,中国传统从一开始就把女性身体放在一个相对低等的位置上进行观照,在形成以男性权力系统操控下的身体哲学的同时,也建构了与之相应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制度,以手中掌控的话语权力制造“真理”或“理性”,然后再通过历史知识的生产使“妇德”成为文化传统进一步规训妇女,使之进入女性的潜意识并构成妇女对于自身的自觉要求,最终完成对女性身体控制更强的精神控制,完成对女性的规训或精神的形塑。传统社会的男性正是在“知识”的支持下,攫取了对于女性的控制权,而女性也在这为“知识”所支持、装备的权力之下,自觉地让渡出了自己的权益。

(摘编自向燕南《史的回顾与批判:传统历史书写中的女性与传统女性的历史书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一所选回目即可窥见曹雪芹要呈现的“几个异样的女子”惨淡的人生历程与艰难的挣扎,感知她们女性的人性觉醒。

B.东方戏曲以女角为舞台审美中心,关注女性命运,重视女角塑造;西方戏剧多将其主角定格在代表强者与力量的男性身上。

C.进步戏剧家通过塑造有胆识、能文武的女强者形象或一些秉承公正,能替女子仗义执言并做主的官场男性形象来为女性发声。

D.男性权力系统不仅控制妇女身体,而且控制其精神。如:把“妇德”作为文化传统来规训妇女并使之成为她们的精神自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目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曹公所拟回目可谓一字千钧,寄寓深情,如“情烈死”的“烈”、“情小妹”的“情”、“矢素志”的“矢”等。

B.材料二从东方戏曲的内容入手,聚焦人物形象的塑造,逻辑清晰地论述了东方戏曲怎样为女性发声,并总结了其发声的三种具体方式。

C.材料三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结合社会性别理论分析了传统历史书写中的女性形象与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制度文化。

D.材料二所提到的《女诫》一书中“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正是材料三所说“以男性为中心建立的阴阳平衡理论”的历史书写。

3.下列对材料三的阐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兄”“女弟”“女君”“女公子”“女豪杰”“女秀才”……这些称呼其实都是长期以来男权社会控制妇女身体和灵魂的一种体现。

B.窦娥被卖、被冤、被害,命运完全无法自控,死后冤屈得伸也靠父亲中第做官完成,整个过程正是男权社会控制妇女身心命运的写照。

C.繁漪是追求个性自由的“五四”新女性,被周平始乱终弃,被周朴园钳制,一路抗争一路失败,这形象说明了男权社会的控制根深蒂固。

D.屠呦呦专注研究,终获大奖。家务事都由丈夫李廷钊操持,两个孩子或托老人或寄幼儿园,这表现出现代妇女已完全不受男权系统操控。

4.请简要说明三则材料分别是从什么视角来体现女性形象的历史书写的。

5.5月27日,大型民族舞剧《花木兰》成都站震撼上演。舞剧承继了木兰的历史形象,但新增了木兰的军营恋人卫将军,让他与木兰并肩战斗、轰轰烈烈恋爱,而后为木兰挡箭而死。请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从“女权呐喊”与“被规训”角度简述你对木兰形象的认识和对舞剧这一改编的看法。

1.A2.C3.D

4.①材料一从《红楼梦》中“几个异样的女子”的视角表现女性形象的历史书写;

②材料二是从女权的角度来体现女性形象的历史书写;

③材料三从社会性别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传统历史书写中的女性形象。

5.①民族舞剧《花木兰》让女性扬眉吐气、替女权呐喊,一改男权目光审视下女子弱不禁风、可怜兮兮、期待保护的形象。

②民族舞剧《花木兰》新增了卫将军这一人物形象,弱化了木兰本身的形象以及赋予的历史意义,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制度对女性的规训。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观点态度的能力。

A.“感知她们女性的人性觉醒”错误。从原文“曹雪芹说《红楼梦》‘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的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来看,材料一展现的是红楼里几个命运坎坷的女性,但并能感知她们女性的人性觉醒。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C.“举例论证”错误。材料三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没有举例论证。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观点的能力。

D.“这表现出现代妇女已完全不受男权系统操控”错误。不符合社会实际情况,屠呦呦的事例表现了她对科学事业的付出与努力,其丈夫对她的支持,并不能说明现代妇女已完全不受男权系统操控。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曹雪芹说《红楼梦》‘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的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以及所选回目中所呈现的“几个异样的女子”惨淡的人生历程与艰难的挣扎可知,材料一从《红楼梦》中“几个异样的女子”的视角表现女性形象的历史书写。

由“以女角为舞台审美中心,关注女性命运,重视女角塑造,这是东方戏曲的一个优良传统”以及标题“东方戏曲文学史上的女权呐喊”可知,材料二是从女权的角度来体现女性形象的历史书写。

由“古典时代的历史学,从来就不是一个性别公正的场域,其对于女性的排斥,早已从一般观念外化而成为了社会性别制度,并深刻地渗透到历史书写当中,构建出‘烈女’‘孝女’等系列女性形象。而这些历史的书写,在生产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建构、强化着这样一种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制度文化”以及标题“史的回顾与批判:传统历史书写中的女性与传统女性的历史书写”可知,材料三从社会性别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传统历史书写中的女性形象。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首先,戏曲让女性扬眉吐气……古典戏曲里却不乏扬女性风采的开明文本,如《望江亭》即借洋溢喜剧光辉的‘智女斗恶男’,故事让受压迫的女性一吐胸中恶气,从而为向来被扼制在封建‘菲勒斯’强权话语下的她们大长志气”“戏曲替女权呐喊,不因人物身份、地位作取舍,其诚心诚意颂扬的对象,可以是侯门千金也可以是小家妇道,可以是女英雄、女才子也可以是贫寒妇、风尘女”“大型民族舞剧《花木兰》成都站震撼上演。舞剧承继了木兰的历史形象”可知,民族舞剧《花木兰》让女性扬眉吐气、替女权呐喊,一改男权目光审视下女子弱不禁风、可怜兮兮、期待保护的形象。

由“依循以男性为中心建立的阴阳平衡理论,中国传统从一开始就把女性身体放在一个相对低等的位置上进行观照,在形成以男性权力系统操控下的身体哲学的同时,也建构了与之相应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制度,以手中掌控的话语权力制造‘真理’或‘理性’,然后再通过历史知识的生产使‘妇德’成为文化传统进一步规训妇女,使之进入女性的潜意识并构成妇女对于自身的自觉要求,最终完成对女性身体控制更强的精神控制,完成对女性的规训或精神的形塑”可知,民族舞剧《花木兰》新增了卫将军这一人物形象,弱化了木兰本身的形象以及赋予的历史意义,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制度对女性的规训。

(二)现代文阅读I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送一个人上路

张学东

他现在就剩下一口渐渐变凉变弱的气,细微地喘着,轻若游丝……

他就躺在祖父的上屋里,迄今为止,他已经在这间屋子里整整躺了六年七个月零二

十一天——他躺进来的时候我还没来得及上学,而现在我已经念了六年的书。六年以前的某一天(其时祖母刚刚过世不久),村里的人看见那个叫韩老七的人讨吃似的夹着一团破破烂烂的铺盖卷蹒跚着朝我们家方向走来。至少有十多个大人紧紧跟随着他,他的前面还有一群小孩嬉戏追闹着,大人们有些幸灾乐祸地诡秘不语,不谙时世的孩子只是觉得有趣,一味地追逐、起哄。就从那天起,他和祖父睡在同一面炕上,像是祖父的一个伴,这听起来有点突兀。那以后,我们就很少进祖父的那间上屋。那屋子的确是又臭又脏的,不信,你就想一想吧!所有人都在说我们家是拿好饭喂死狗,简直就是在造孽。

事实上,韩老七还没有咽下最后一口残气,他只是看上去像个将死的人,印堂青亮,面颊和两腮像是被某种肉眼看不见的神奇的力量拼命地挤压下去了,两片干瘪的嘴唇毫无意义地从中间张开着,给人一种虚张声势的感觉,嘴巴形成一只黑色的洞,一个隧道,一直通连到另一个世界里去了。

有时,他会突然睁大了双眼,刻意吓唬人似的,可奇怪的是,一旦跟他对视,却又并不是想象中那么惊恐,相反,会莫名地觉着他的目光竟然有一丝对人的眷恋和亲切,或者又不尽是对某个人,而是对所有活者、对生的一种罕见的尊崇与眷顾。

……

听说,祖父曾经亲口对韩老七许下过这样的承诺:你来,老七,一块住吧!只要不走在你前头,到时候我送你上路。

……

祖父开始为韩老七很细致地擦拭身体。这绝对是一项艰巨的劳动,我敢打赌除了祖父不会再有第二个人乐意做这件事情,因为韩老七的身体实在太脏了。韩老七已经被剥得一丝不挂,祖父一只手里捏着潮湿的抹布在他的身体上来来回回地擦弄着,那架势仿佛是在清理一件刚刚出土的古董。祖父很是悉心,他的嘴里始终耐心地咕哝着,就像父亲在跟儿子说悄悄话在逗儿子开心。

……

韩老七死后,没有人为这件事痛哭,除非是疯子。都说这是喜丧,高兴还来不及,怎么能哭呢。入验之前,应祖父的强烈请求,阴阳用河里的胶泥塑成一双卵状东西,晾干后,同尸体一并放进棺木中,合上盖,有人用几根长钉将棺盖牢牢钉死。这样,韩老七走时又成为一个完完整整的人。

祖父在韩老七的坟头上点了三灶香,又跪在那里慢慢地将纸钱化了。祖父起身之前落下一串晶莹的泪,泪光中他好像在自语着:到那头再好好成个家吧,老七。

补记:韩老七,贫下中农。早年给生产队放过牲口,曾受命调驯队里的一匹暴烈的军马,遭受意外伤害而永久丧失生育能力,之后,他老婆改嫁或跟人跑了?不详。

其时,祖父尚任生产队长。

(有大量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曾做过生产队长的祖父为原先的饲养员韩老七送终的故事,表现了祖父的仁义守信,让读者感受到人性的可贵。

B.小说对入殓过程的描写庄重而有仪式感,表现了祖父对韩老七的敬重。这与村里人对韩老七的漠然与蔑视形成反差。

C.小说中祖父称呼韩老七为“老七”,而“我”却直呼其“韩老七”而非“七叔叔”,这是为表现“我”的不懂事与不礼貌。

D.小说开篇并未说明韩老七是“我”家的什么人,直到结尾补记才交代出他与祖父的身份关系,彰显了主题;发人深省。

7.关于小说鉴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发事件”是小说情节运行的动力。本篇小说的突发事件“韩老七六年前突然住进家里”与《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突发事件“结婚风波”均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个性化的语言能鲜明表现人物性格。别里科夫常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就鲜明表现了其胆小守旧的性格,而本篇小说几乎没有直接的对话描写,但也颇具表现力。

C.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小说中“又臭又脏的上屋”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朔风”“大雪”等环境描写的作用不完全相同。

D.鲁迅说:“要极简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小说写韩老七“突然睁大了双眼”与鲁迅写祥林嫂“眼睛窈陷下去”一样,凝练地表现了人物的凄苦。

8.请结合人物关系,谈谈你对小说中“祖父的承诺”的理解。

9.说,本篇小说的创作受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请简析文中画线句是如何将“现实的刻画”与“魔幻的想象”结合起来的。

6.C7.D

8.祖父曾是韩老七的队长,在祖父当队长其间韩老七受伤后失去了家庭。祖父自觉对韩老七有愧,也有怜悯和同情,担负起照顾韩老七生活的重任直至他去世。祖父信守承诺,包含着古老中国传统质朴的仁义,是善良人性的体现。

9.①小说对人物的面颊、两腮、嘴唇和嘴巴的描绘是现实的刻画内容;

②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形容脸颊的消瘦,嘴巴张开的情形描绘的神奇、魔幻,表述了人物离奇的特征;

③小说在描绘人物的样貌时,创造出一种魔幻和现实融为一体、“魔幻”而不失其真实的独特风格。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C.“这是为表现‘我’的不懂事与不礼貌”错误。小说以“韩老七”称呼主人公是以客观的视角叙事人物的故事,暗藏的观点和态度,引导读者独立思考。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D.“凝练地表现了人物的凄苦”错误。依据原文“有时,他会突然睁大了双眼,刻意吓唬人似的,可奇怪的是,一旦跟他对视,却又并不是想象中那么惊恐,相反,会莫名地觉着他的目光竟然有一丝对人的眷恋和亲切,或者又不尽是对某个人,而是对所有活者、对生的一种罕见的尊崇与眷顾”可知,本文对主人公眼睛的刻画是为了描述“他”内心的对人的亲切感,“刻意吓唬人似的,可奇怪的是”说明“他”对他人怀抱希望和热忱。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由原文“你来,老七,一块住吧!只要不走在你前头,到时候我送你上路”“祖父很是悉心,他的嘴里始终耐心地咕哝着,就像父亲在跟儿子说悄悄话在逗儿子开心”“祖父起身之前落下一串晶莹的泪,泪光中他好像在自语着:到那头再好好成个家吧,老七”“韩老七,贫下中农。早年给生产队放过牲口,曾受命调驯队里的一匹暴烈的军马,遭受意外伤害而永久丧失生育能力,之后,他老婆改嫁或跟人跑了?不详。其时,祖父尚任生产队长”可知,祖父曾是韩老七的队长,在祖父当队长其间韩老七受伤后失去了家庭。祖父自觉对韩老七有愧,也有怜悯和同情,担负起照顾韩老七生活的重任直至他去世。祖父信守承诺,包含着古老中国传统质朴的仁义,是善良人性的体现。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原文“面颊和两腮像是被某种肉眼看不见的神奇的力量拼命地挤压下去了,两片干瘪的嘴唇毫无意义地从中间张开着,给人一种虚张声势的感觉,嘴巴形成一只黑色的洞,一个隧道,一直通连到另一个世界里去了”中可知,小说对人物的面颊、两腮、嘴唇和嘴巴的描绘是现实的刻画内容;

“被某种肉眼看不见的神奇的力量拼命地挤压下去了”“一只黑色的洞,一个隧道,一直通连到另一个世界里去了”可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形容脸颊的消瘦,嘴巴张开的情形描绘的神奇、魔幻,表述了人物离奇的特征;

从本质上说,魔幻现实主义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现实的刻画”与“魔幻的想象”在本段中是结合在一起来欣赏的,小说在描绘人物的样貌时,创造出一种魔幻和现实融为一体、“魔幻”而不失其真实的独特风格。因此,划线部分内容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谏论(上)

苏洵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如得其术,则人君有少不为桀、纣者,吾百谏而百听矣,况虚己者乎?不得其术,则人君有少不若尧舜者,吾百谏而百不听矣,况逆忠者乎?

然则溪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赵卒以两贤王之意语燕,而立归武臣,此理而谕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鲁连以烹醢惧垣衍,而魏不果帝秦,此势而禁之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邹阳以爱幸悦长君,而乐王释,此利而诱之也。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睢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郦生以助秦凌汉,而沛公辍洗听计,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蒯通以娶妇悟齐相,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诐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①。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

(有删改)

①唐魏郑公即魏征。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读,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

B.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

C.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

D.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与”是“赞成”的意思,与“吾与点也”的“与”词义相同。

B.文中“危”是“险恶,不安全”的意思,与“居安思危”的“危”词义相同。

C.文中“旋”是“掉转”的意思,与“旋见鸡伸颈摆扑”中的“旋”词义不同。

D.文中“奋”是“振奋”的意思,与“奋楫扬帆”的“奋”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语言艺术上看,苏洵的散文通常以气势胜,具有荀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辩之风,本文的风格也是如此。

B.从内容主旨来看,本文主要论述臣子进谏的良方,旨在点明臣子进谏之道,和《六国论》一样是为了匡正时政。

C.从论证过程来看,本文以大量史实为例,采用对比论证,紧扣中心论点来展开论证,逻辑严密,论证充分。

D.苏洵赞赏苏秦、张仪等游说之士,对龙逢、比干等颇不以为然。而五种进谏方式则是对游说方法的全盘吸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2)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

14.苏洵在文中提到了五种谏法,而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用到了除“激怒之”以外的四种方法,请任选其中的一种方法,举例说明魏征是如何具体运用的。

10.B11.B12.D

13.(1)我认为,讽谏、直谏是一样的,只看使用的方法怎么样罢了。

(2)照我看来,从前做臣子的,提出意见必定听从,治理政事必定成功,没有谁比得上唐代魏郑公。当初,他其实学的纵横家的学说,这就是所谓能掌握适当方法的人吧?

14.以理服人,“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以利诱人,“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以势压人,“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用隐语启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只是对这种现象感到奇怪:进谏君主而被听从仅有百分之一,游说君主而被听从的却占十分之九,进谏君主因而丧命的比比皆是,游说君主因而丧命的却没有听说过,然而触犯君主的禁忌,戳到君主的痛处,有时游说比进谏还严重。

“谏而从者百一”与“说而从者十九”结构一致,都为主谓结构,应在“百一”和“十九”后断开,排除AC;

“说”是“或甚于谏”的主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与,是“赞成”的意思。句意:往往赞成讽谏,贬低直谏/我赞成曾点(的观点)。

B.“‘险恶,不安全’意思”“词义相同”错。危,正直/危险。句意:茅焦解开衣服正言进谏/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C.旋,掉转/随即。句意:眨眼之间长安君就出国做人质去了/随即又见鸡伸长脖子扭摆着头。

D.奋,振奋/奋力。句意:君主即使怠惰也一定会振奋起来/奋力划浆。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苏洵赞赏苏秦、张仪等游说之士,对龙逢、比干等颇不以为然”错。原文“龙逢、比干不获称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意思是龙逢、比干进谏国君,招致杀身之祸,也不能称为好臣子,因为他们没有苏秦、张仪的得力方法;苏秦、张仪游说国君,取得功名利禄,可是不免被人讥为游说之徒,因为他们没有龙逢、比干的耿耿忠心。可看出并非赞赏苏秦、张仪。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一”,一样;“顾”,只是;“术”,方法。

(2)“昔”,从前;“济”,成功;“莫”,没有人;“实”,其实;“得”,掌握。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苏洵的五种劝谏方法可从“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看出。

《谏太宗十思疏》用到了其中四种方法:

第一种,以理服人。先概述历史现象:殷忧道著,功成德衰;善始者繁,克终者寡。再分析其中道理:殷忧则竭诚待下,功成则纵情傲物。进而引出不同结果:竭诚待下则吴越这样的仇敌也能结成一家;纵情傲物则骨肉亲人也会形同陌路,到那时,即使施以严刑,百姓也不会心服怀仁,国家就会有覆亡的危险。

第二种,以利诱人。“文武争驰”“垂拱”而治,不必自己劳神费思地去代替百官行使职权了。

第三种,以势压人。用历史规律讽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直陈人君最怕看到的局面以警醒太宗。

第四种,用隐语启人。“自然之道”——要树长得高必须固其根,要水流得远必须浚其源,引出“人君之道”——要国家安定则必须积其德。再从反面一一对比,强调德不厚而国治是不可能的。接着小结,当人器之重的人君若无德,则与用违反“自然之道”的手段去追求“木茂”“流长”一样,是荒谬的。

参考译文:

不论古时还是现代,人们议论进谏,往往赞成讽谏,贬低直谏,这种说法大概是由孔子首先提出来的。我认为讽谏、直谏是一样的,只看使用的方法怎么样罢了。伍举使用隐语进谏,楚王荒淫放纵更加厉害;茅焦解开衣服正言进谏,秦帝立即省悟过来。讽谏当然不能一概赞成,直谏也不能轻易贬低的。所以我说:只看使用的方法怎么样罢了。如果能掌握适当的方法,那么君主比夏桀、商纣还稍强一些,我进谏一百次他会听从一百次的,何况是虚心纳谏的君主呢?如果不能掌握适当的方法,那么君主比唐尧、虞舜还稍差一些,我进谏一百次他会不听从一百次的,何况是拒绝忠言的君主呢?

情况如此,那么什么方法才可以呢?答道: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就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就可以了。我只是对这种现象感到奇怪:进谏君主而被听从的仅有百分之一,游说君主而被听从的却占十分之九,进谏君主因而丧命的比比皆是,游说君主因而丧命的却没有听说过,然而触犯君主的禁忌,戳到君主的痛处,有时游说比进谏还严重呢。由此可知,关键不一定在讽谏上,而一定在方法上。

游说的方法可供进谏时取法的有五种:讲清道理开导他,从形势上禁止他,使用利益引诱他,刺激他以便警醒他,含蓄委婉地讽谕他,这些就是所说的五种方法。触龙认为赵太后爱女儿胜过爱儿子,眨眼之间长安君就出国做人质去了;甘罗拿武安君死在杜邮这件事诘问张唐,张唐答应去做燕相并且定了出发日期;赵国一个役卒把张耳、陈馀两位贤王“各欲南门而王”、“亦欲分赵而王”、“名为求赵王,实欲杀之”,若分赵而王,则局面将更难应付的道理告诉燕将,燕将立即把武臣释放了,归还给赵国。这些就是讲清道理开导他的事例呀。子贡用忧虑国内就不应征伐强国来指教田常,于是齐国就只好不征伐鲁国了;武公用麋鹿披上虎皮,必将招来众人攻击威胁顷襄王,于是楚国就不敢谋划进攻西周了;齐国的高士鲁仲连用“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秦帝将变易诸侯之大臣”等辩论之词来使辛垣衍感到恐惧,于是魏国就不敢尊秦王为帝了。这些就是从形势上禁止他的事例呀。田生用万户侯打动张卿,(让他按照吕后的意图暗示群臣,请求封吕后为王,并且建议吕后加封刘泽,巩固吕的地位)于是刘泽被封王了;朱建用富贵引诱闳孺,(让他劝说惠帝释放辟阳侯)于是辟阳侯就被赦免了;齐地人邹阳用盖侯王长君(景帝王娡皇后之兄)之妹可获太后及景帝的宠爱、亲幸的理由诱导他,王长君果然向景帝进谏,勿复追查袁盎等被刺案,梁孝王遂得解脱。这些就是使用利益引诱他的事例呀。苏秦用韩国本是大国,却落了个“牛后”的名义羞辱韩惠王,于是韩惠王手按宝剑,仰天长吁一声;范睢用四大贵人独断专行,秦国简直等于没有国王耻笑秦昭王,于是秦昭王跪下请教;郦食其用“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刺激沛公,并以“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说之,使刘邦立即停止洗脚,听取计策,并且封他为广野君,担任谋士之职。这些就是刺激他以便警醒他的事例呀。苏代用土偶人至死不离故土的故事讥笑田文,楚国射雁猎手用弋射诸侯鼓动顷襄王;齐人蒯通用“娶妇当娶幽居守寡不出门者”的道理启发齐相曹参,曹参终于以“隐居不嫁,未尝卑节下意以求仕”的东郭先生、梁石君为上宾。这些就是含蓄委婉地讽谕他的事例呀。以上五种,都是见解偏颇、不够公平的说法,虽然如此,由忠臣来运用它,完全可以成功。什么缘故呢?讲清道理开导他,君主即使昏庸,也一定会醒悟;从形势上禁止他,君主即使骄傲,也一定会害怕;使用利益引诱他,君主即使怠惰也一定会振奋起来;刺激他以便警醒他,君主即使懦弱,也一定会坚强起来;含蓄委婉地讽谕他,君主即使凶暴,也一定会接受意见。醒悟就会明白,害怕就会谨慎,振奋就会勤劳,坚强就会勇敢,接受就会宽厚。辅助君主的正确方法,全在这里了。

照我看来,从前做臣子的,提出意见必定听从,治理政事必定成功,没有谁比得上唐代魏郑公。当初,他其实学的纵横家的学说,这就是所谓能掌握适当方法的人吧?唉!龙逢、比干进谏国君,招致杀身之祸,也不能称为好臣子,因为他们没有苏秦、张仪的得力方法;苏秦、张仪游说国君,取得功名利禄,可是不免被人讥为游说之徒,因为他们没有龙逢、比干的耿耿忠心。因此,对于龙逢、比干,我肯定并学习他们的心地,但是却不肯定并学习他们的方法;对于苏秦、张仪,我肯定并学习他们的方法,但是却不肯定并学习他们的心地,以便供进谏时取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①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咏白海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②。

欲偿白帝③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①月窟仙人:月宫嫦娥。②痕:指泪痕。其实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态或含露的样子。③白帝:古代传说的西方之神,管辖秋事。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位诗人都以花自况托物言志,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与情怀,表现出二人非同寻常的才情和孤傲自赏的性情。

B.林诗颔联写白海棠似洁净的梨蕊,且具有梅的精魂风韵;“偷来”贬词褒用,“借得”朴词见新,巧妙别致。

C.薛诗首句以“珍重芳姿”一语双关,既写其珍惜白海棠,又写其珍重自我,尽显其大家闺秀的端庄与矜持。

D.“半掩门”可知黛玉追求自由的“风流别致”,“昼掩门”则足见宝钗恪守并极力维护妇德的“含蓄浑厚”。

16.这两首诗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社长李纨认为“要推宝钗这诗有身份”,众人也都认为“潇湘妃子当居第二,含蓄深厚,终让蘅稿”,贾宝玉却提出“蘅潇二首还要斟酌”。请你根据对《红楼梦》的阅读理解,简析李纨、探春等人推崇薛诗和贾宝玉独推黛玉的原因。

15.A16.①薛诗中抒情主人公稳重、矜持、淡雅、清洁、守拙,属闺中之秀。而李纨、探春等人偏爱薛宝钗的诗,很大程度上因为其诗句暗合李纨等人的人生观。薛宝钗诗中颂扬的朴素高洁、端庄持重的人生观,深深契合李纨等人的心意,所以她们推崇薛诗。

②林诗中物象白海棠表现出的高洁、多愁善感、深情的形象,充分体现了林黛玉鄙弃世俗、纯洁坚贞、深情孤傲的思想性格。而贾宝玉独推黛玉,一方面是他引黛玉为知己,另一方面则是诗歌也体现宝玉鄙弃世俗功名的态度。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表现出二人非同寻常的才情和孤傲自赏的性情”说法有误。薛诗写白海棠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而非孤傲自赏。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名著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薛诗中,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亭亭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

而李纨等人偏爱薛宝钗的诗,很大程度上因为其诗句暗合李纨、探春等人的人生观。对李纨来说,她出身仕宦大家,乃国子监祭酒之女,从小接受“贞洁烈女”的传统礼法教育,嫁入贾家后,青春守寡,从此深居简出,时时处处维护自己“贞洁寡妇”的名声。而对于探春而言,她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抗争意识,但本质上还是出身仕宦大家的深闺少女,一样从小接受传统礼法教育,在思想观念上更偏向薛宝钗。

而林黛玉诗中的种花人、白海棠花以及拟花之“秋闺怨女”,都是她的自我写照。首联“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中,种花之人“碾冰为土”以“玉为盆”,写出了种花人对白海棠的重视,也借冰玉来暗示种花人的品格的高洁。此处是借种花人来暗喻林黛玉。颔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梨蕊三分白”形容白海棠花的洁白,而“梅花一缕魂”则是说白海棠有着梅花一样的坚贞性格。此处以白海棠来喻指林黛玉,突出林黛玉的高洁与孤傲。颈联“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则是描绘了一个幽怨、悲愁的白海棠形象,联系林黛玉的遭遇可知,她本是生在官宦之家,自幼受到父母的宠爱,饱读诗书,但不幸母亲早亡,只能寄居在外婆家,此处是借白海棠的遭遇来突出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寂寞与孤独。尾联“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则是描写白海棠无处诉说的情态,这也是林黛玉自身的写照,她虽然多情,但不敢表露,只有压在心底。所以此联是突出林黛玉的多情。所以诗中描绘出一个高洁、哀愁、深情的白海棠形象,这也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化身。

而结合对《红楼梦》的阅读可知,宝玉不稀罕功名,行动上也不为世人观阅称赞,因而不拘于世俗也远离世俗,因此在思想上轻功名,远世俗。就比如他在为晴雯写祭词时就曾自言“若学那世俗之奠礼,断然不可……悲则以言志痛,辞达意尽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间哉”。所以,黛玉诗中展现出的孤高自傲、不落于凡尘俗世的形象,最切合贾宝玉心意。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曾皙不直言其志,而是描述了一幅与冠者、童子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路酣歌而归的动人景象,含蓄地表述出“礼治”的社会理想。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绘了阿房宫楼阁众多、不计其数的情形,其中展示出“走廊”和“屋檐”的特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木叶”》所谈的“暗示性”在古代诗歌中颇为多见,如“云”这一物象,既具有自然的物质属性,又被诗人们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文化意蕴。我们所学诗歌中含有这样特性的“云”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浴乎沂②.风乎舞雩③.廊腰缦回④.檐牙高啄⑤.云树绕堤沙⑥.怒涛卷霜雪(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沂,舞,雩,廊,缦,檐,啄,澹。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淄博是齐文化发祥地,演绎了“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盛况,诞生了太公封齐、管鲍之交、管晏辅国等故事,成就了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美谈,孕育了《孙子兵法》《齐民要术》《考工记》《聊斋志异》等巨著,留下了齐长城、齐国故城遗址、东周殉马坑、世界足球起源地等文化遗存。陶琉文化、黄河文化、聊斋文化、渔洋文化等地域文化①,悠长的文脉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陶瓷、琉璃、蚕丝织巾是淄博更具韵味的文化灵魂“三件套”。泱泱齐风,美美齐地。境内齐山、鲁山、原山、潭溪山峰峨奇异,马踏湖、文昌湖、五阳湖、天鹅湖②,开元溶洞、樵岭前溶洞、沂源溶洞绵延不绝,博山菜、周村烧饼、沂源苹果、高青黑牛和清水小龙虾唇齿留香。

一场始于烟火、归于真诚的邂逅,让八方游人了解淄博、走进淄博,相逢八大局,牵手海岱楼,欢聚烧烤店……从曾经的齐文化发祥地到如今以文化旅游助推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网红城市,淄博这座③的城市显示了更大的活力,传递出了更多的温暖。

“进淄赶烤”,是一道联结缘分的桥,是一首温暖彼此的歌,是一幅双向奔赴的景。感谢您与淄博结下了深厚情,感谢您给淄博注入了正能量,感谢您为淄博传递了好声音。“五一”期间中心城区的酒店已基本售罄,但淄博五区三县各具特色的美景美食和滋滋作响、念念不忘的烧烤一直都在,欢迎大家错峰出游,择时体验。

美景美食不止淄博,好客山东应有尽有,欢迎您到处走一走、看一看,感受“好客山东好品山东”的独特魅力。

(选自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致广大游客朋友的一封信》,有删改)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与表述效果。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多处语病,请找出两处并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8.构成:画波浪线的句子用“演绎了……”“诞生了……”“成就了……”“孕育了……”“留下了……”五个动宾结构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表述效果:排比的运用,使句子的句式整齐,富有气势,同时语言灵动,富有文采,一气呵成地从五个角度列举出淄博文旅资源,凸显其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的特点。

19.①交相辉映

②一望无垠

③古而弥今

20.①应将“但淄博五区三县各具特色的美景美食和滋滋作响、念念不忘的烧烤一直都在”改为“但淄博的五区三县,都有各具特色的美景美食,也都有滋滋作响、念念不忘的烧烤”。

②“售罄”指全部销售完“基本”表示大多数,两者不能连用。应将“基本”删除。

③因为上文所说的有美食,美食应该是品尝,故应将“择时体验”改为“择时品尝体验”。

改后句子为:“五一”期间中心城区的酒店已售罄,但淄博的五区三县,都有各具特色的美景美食,也都有滋滋作响、念念不忘的烧烤,欢迎大家错峰出游,择时品尝体验。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构成及表述效果的能力。

句中用了“演绎了……”“诞生了……”“成就了……”“孕育了……”“留下了……”来形容淄博文化的丰富性,几个句子构成了排比的修辞。运用排比句式,让句子形式看起来整齐划一,富有形式美。因为是几个相同的句式,增强了句子的语势,让句子的表述更有气势,也让句子具有了音韵美。同时,这几句话语言灵动,富有文采。五个句子一气呵成,从五个角度列举出淄博文旅资源,凸显其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的特点。让句子更有感染力。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语境,填入成语应是形容各种文化互相辉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