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相关内容_第1页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相关内容_第2页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相关内容_第3页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相关内容_第4页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相关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目录一、ISO9000族标准的由来和发展二、ISO9000族标准构成及其核心标准三、ISO9000-2005管理原则四、ISO9001:两个管理机制五、ISO9000-2005基础和术语六、ISO9001标准条款一、ISO9000族标准的由来和发展20世纪中叶,随着军事工业的迅速发展,武器装备日趋先进,生产过程日益复杂,许多产品的质量问题往往在使用过程才逐渐暴露,促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如果组织的管理体系不完善,产品就不可能始终提供和支持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从而导致采购方不但对产品特性提出要求,还对供方质量管理体系提出要求,并以此作为产品规范中有关产品要求的一种补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由此产生。

ISO系列标准体系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Org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缩写为ISO)在总结过去质量检验和统计质量管理的成果的基础上而制定的一系列质量保证模式,到目前为止已有四个版本,分别是1987版,1994版,2000版和2008版

标准起源与发展——

1987——1994——2000——2008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QA——QC——TQC——ISO9000一、ISO9000族标准的由来和发展

ISO9000族——2008版本核心标准

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ISO19011:2003《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二、ISO9000族标准构成及其核心标准二、ISO9000族标准构成及其核心标准ISO9000族标准由一组密切相关的核心标准和其他支持性的标准和文件组成。其中核心标准4个分别为:(一)、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标准表述了ISO9000族标准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确定了84个相关术语及其定义,标准明确提出了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强调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ISO9000族标准的基础。标准提出了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鼓励采用过程方法管理组织。(二)、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以证实组织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进顾客满意。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可供组织内部使用,也可用于认证或合同目的。在满足顾客要求方面,该标准关注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二、ISO9000簇标准构成及其核心标准

(三)、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标准提供了超出ISO9001要求的指南,以便组织考虑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进而考虑开发组织业绩的潜能。与ISO9001相比,该标准将顾客满意和产品质量的目标扩展为包括相关方满意和组织的业绩。(四)、ISO19011:2003《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标准为审核原则、审核方案的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实施提供了指南,也对审核员的能力和评价提供了指南。三、ISO9000-2005管理原则1.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一个中心: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二个根本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一个目标:持续改进三个方法:过程方法、系统方法、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一个关系: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三、ISO9000-2005管理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赖于顾客,因此组织应该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从而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其期望。《①客户永远是对的;②如果客户不对,则执行①》。

怎样做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a、三部曲:理解满足超越

b、关键在于对要求的理解和满足,不仅要理解和满足必须履行的和明示的要求,更要理解和满足通常隐含的要求。(即:你要什么我做什么,你想什么我做什么)案例一:

三、ISO9000-2005管理原则2.领导作用领导者将本组织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统一起来,并创造使员工能够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环境。80%质量问题与管理有关,20%与员工有关。

80/20原则:关键的少数制约着次要的多数

3.全员参与各级员工是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其才能给组织带来最佳效益。岗位职责包括了全员(从总经理到基层员工)。

4.过程方法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取得预期结果。流程图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三、ISO9000-2005管理原则

针对设定的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木水桶的围板原理。6.持续改进是组织的一个永恒发展的目标。市场不变的法则是永远在变。我们要根据永远在变动的市场不断提高目标,通过PDCA循环实现持续改进,从而赢得市场。案例二:打“飞靶”

50年代,美国人曾靠打“固定靶”,即瞄准固定的市场,组织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赢得了市场。

60年代,日本人崛起。日本人靠打“游动靶”,即细分市场,为自己创造了新的机会,赢得了市场。现在,在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只有打“飞靶”才能生存。我们要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市场是不断变化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通过改进产品、改进过程、改进体系才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赢得主动。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针对数据和信息的逻辑分析或判断是有效决策的基础。用数据和事实说话。8.互利的供方关系通过互利的关系,增强组织及其供方创造价值的能力。四、ISO9001:两个管理机制一、是PDCA持续改进的机制

P——PLAN——策划

D——DO——实施

C——CHICK——检查

A——ACTION——处置(戴明环)二、是过程管理机制过程管理:关键是过程受控依据20/80原则,使过程的关键环节受控,对关键环节提出管理要求

要求

针对

关键环节

控制

过程

达到控制

产品ISO9001P——PLAN——策划D——DO——实施C——CHICK——检查A——ACTION——处置PDAC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顾客要求管理职责资源管理测量、分析和改进产品实现顾客满意产品输入输出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五、ISO9000-2005基础和术语

图展开了ISO9001:2008标准第4-8章中所提出的过程联系,反映了组织在确定输入要求时顾客起着重要的作用,顾客要求作为产品实现过程的输入,组织通过产品实现过程,将该产品实现过程的输出(过程的结果即产品)提交给顾客,以增强顾客满意。顾客是否满意则需要组织通过监视、测量和分析来评价顾客关于组织是否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相关信息。从顾客要求到产品实现到顾客满意一连串的活动是增值活动。图中四个矩形方框“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和“测量、分析和改进”分别代表了标准中的第5、6、7、8章,而圆圈中的四个箭头分别代表了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及测量、分析和改进的内在逻辑顺序。它们通过四个箭头形成闭环,表明质量管理体系是不断循环上升的。图中的在管理职责与顾客要求之间以及在测量、分析和改进与顾客满意之间存在一个双向虚线箭头表明,在管理职责与顾客要求之间以及在测量、分析和改进与顾客满意之间存在双向信息流。图中的大箭头表明一个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都应得到持续改进。该模式覆盖了本标准所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所有要求。五、ISO9000-2005基础和术语3.5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示例:消费者、委托人、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注: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一线与二线之间谁是顾客?一线是顾客,二线是为一线服务的3.6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示例:制造商、批发商、产品的零售商或商贩、服务或信息的提供方。注1:供方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注2:在合同情况下供方有时称为“承包方”。连接顾客和供方之间的纽带是产品3.7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示例:顾客、所有者、员工、供方、银行、工会、合作伙伴或社会。注:一个团体可由一个组织或其一部分或多个组织构成。

五、ISO9000-2005基础和术语

4.2产品:过程的结果产品的四种通用类型:

——服务(如运输);

——软件(如计算机程序、字典);

——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

——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许多产品由不同类别的产品构成,服务、软件、硬件或流程性材料的区分取决于其主导成分。即:一个组织提供的产品往往是四类产品中某几类的组合,组织提供的产品属于哪一类别,取决于组织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中对顾客满意影响最大的占支配地位的成分。例如:外供产品“汽车”是由硬件(如轮胎)、流程性材料(如:燃料、冷却液)、软件(如:发动机控制软件、驾驶员手册)和服务(如销售人员所做的操作说明)所组成。五、ISO9000-2005基础和术语

服务通常是无形的,并且是在供方和顾客接触面上至少需要完成一项活动的结果。服务的提供可涉及,例如:

——在顾客提供的有形产品(如维修的汽车)上所完成的活动;

——在顾客提供的无形产品(如为准备税款申报书所需的收益表)上所完成的活动;

——无形产品的交付(如知识传授方面的信息提供);

——为顾客创造氛围(如在宾馆和饭店)。软件由信息组成,通常是无形产品并可以方法、论文或程序的形式存在。硬件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计数的特性。流程性材料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连续的特性。硬件和流程性材料经常被称之为货物。怎样理解产品的定义?——半成品是不是产品?是因为它是过程的结果——原材料是不是产品?是采购的过程的结果所有标准中提到的产品,即可指最终产品也可指过程产品和采购产品五、ISO9000-2005基础和术语

4.1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一个过程的输入通常是其他过程的输出。组织为了增值通常对过程进行策划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运行。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通常称之为“特殊过程”。过程的三要素:输入输出活动原则:策划、控制、增值。增值即以策划为先导,控制为手段,增值为目的,策划和控制的具体对象是输入、输出和活动贯标的核心问题是使过程受控,过程分为:直接过程:检验、生产等过程受控间接过程:设备、文件控制等到达增值目的

五、ISO9000-2005基础和术语

1.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如:螺栓的直径、汽车的行驶速度等;而螺栓的价格就属于产品的赋予特性质量的动态性和个性化。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1.2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对产品的要求符合图纸,对过程的要求是过程受控,对体系要求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要求的提出可以有组织、组织的顾客、其他相关方提出三种情况二个方面即:明示的、通常隐含的和必须履行的三种情况,当前需求和未来期望两个方面。例如:阿拉伯人一夫多妻制而且穿长袍,海尔人识别了隐含的要求设计的大容量洗衣机,赢得了阿拉伯的市场。五、ISO9000-2005基础和术语

9.1审核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内部审核,有时称第一方审核,用于内部目的,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外部审核包括通常所说的“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或由其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进行。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组织进行。这类组织提供符合要求(如:GB/T19001和GB/T24001-1996)的认证或注册。当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被一起审核时,这种情况称为“一体化审核”。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审核机构合作,共同审核同一个受审核方时,这种情况称为“联合审核”。

六、ISO9001标准条款4.质量管理体系

4.1总要求

4.2文件要求

4.2.1总则

4.2.2质量手册

4.2.3文件控制

4.2.4记录控制6资源管理6.1资源提供6.2人力资源6.2.1总则6.2.2能力、意识和培训6.3基础设施6.4工作环境5.5职责、权限与沟通5.5.1职责和权限5.5.2管理者代表5.5.3内部沟通5.6管理评审5.6.1总则5.6.2评审输入5.6.3评审输出5.管理职责5.1管理承诺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质量方针5.4策划5.4.1质量目标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六、ISO9001标准条款7产品实现7.1产品实现的策划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7.2.3顾客沟通7.3设计和开发7.3.1设计和开发策划7.3.2设计和开发输入7.3.3设计和开发输出7.3.4设计和开发评审7.3.5设计和开发验证7.3.6设计和开发确认7.3.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7.4采购7.4.1采购过程7.4.2采购信息7.4.3采购产品的验证7.5生产和服务提供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7.5.3标识和可追溯性7.5.4顾客财产7.5.5产品防护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六、ISO9001标准条款8测量、分析和改进8.1总则8.2监视和测量8.2.1顾客满意8.2.2内部审核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8.3不合格品控制8.4数据分析8.5改进8.5.1持续改进8.5.2纠正措施8.5.3预防措施4.2.3文件控制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4.2.4的要求进行控制。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是充分与适宜的;

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

c)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d)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e)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f)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

4.2.3文件控制〖案例〗在电机厂一车间工人正在对定子进行浸漆烘干。审核员问:“对热态绝缘电阻是否测试?”车间主任说:“我们对产品进行100%的热态绝缘电阻测试。”审核员查看了检验记录,发现记录中绝缘电阻的测试值有的为5兆欧,有的为100兆欧,数值比较分散。审核员要求查看检验规程,上面写着:“动态绝缘电阻应72兆欧。”审核员问车间主任:“那么检验记录上的5兆欧的产品算合格吗?”主任回答:“当然合格,因为动态绝缘电阻只要大于2兆欧都算合格。”审核员问:“那么检验规程上怎么写72兆欧呢?”车间主任看了一下说:“大概是打字员把>2兆欧写成了?2兆欧吧。”,边说边用圆珠笔随手把规程中的72兆改成了>2兆欧该检验规程的封面上有经总工程师批准的签字和批准日期,并盖有受控印章。案例分析:检验规程把>2兆欧写成了72兆欧,这是原则错误。但是总工程师在审批文件时却没有发现,可见这是审批负责人的失职。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控制”的“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车间主任用圆珠笔随手把规程中的72兆改成了>2兆欧,这种做法也不对,因为文件是“受控”文件,其更改应经过正规的审批手续。违反了标准上述条款的“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

4.2.4记录控制4.2.4记录控制为提供符合要求及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而建立的记录,应得到控制。组织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留和处置所需的控制。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案例〗根据规定,班长应对工作人员每天进行服务质量的日检查工作,并在下班前20分钟填写相关的服务质量日检表。审核时发现在当天下班前3小时,日检表已填写完毕。班长解释说,今天跟平时一样,一般不会发生什么问题,所以为了省时间,先填好记录,再检查也没什么关系。案例分析:记录是为了证明已经发生了事情,以便提供证明和追溯。如果事先填写就成了虚假记录,失去了记录的意义。本案违反了标准“4.2.4记录的控制”的规定。同时,由于没有按照规定时间填写检查记录,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的规定。6.2人力资源6.2.1总则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

〖案例〗审核时发现维修班的电工和锅炉工没有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上岗操作证,工程部主任说由于急需人手,尚未来得及送出培训。又问工程部主任哪些人属于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主任答不出来。案例分析:对于特殊工种需持有国家管理部门的上岗证才能工作,公司不能提供上岗证违反了标准“5.1管理承诺”的“a)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的规定。工程部主任不知道哪些人属于特殊岗位,违反了标准“6.2.1总则”的规定。6.2.2能力、意识和培训组织应:

a)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所必要的能力;

b)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这些需求;

c)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d)确保员工意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

e)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案例〗某厂主要承担顾客带料加工的线路板焊接、组装任务。其生产作业指导书规定在调试工位上应铺导电地毯,调试工在工作时应穿导电拖鞋、戴导电手镯。审核员在检查现场时发现有导电地毯,但是调试工穿的是普通拖鞋,而且未戴导电手镯。审核员问工人:“是否知道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工人说:“不知道”。这时车间主任过来说:“作业指导书就在我的桌子上,他们随时可以过来查看。”案例分析:既然工人说“不知道”,说明对工人的岗位培训没有到位。这违反了标准“6.2.2能力、意识和培训”的“b)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这些需求;”的规定。6.3基础设施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要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如:

a)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

b)过程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

c)支持性服务,如运输或通讯。

〖案例〗根据规定,干粉灭火器存放地点应干燥通风,切忌日光暴晒和强热辐射。审核员发现户外有三台灭火器露天存放,没有遮阳设施。案例分析:消防器材属于基础设施,应该按规定予以维护。本案违反了标准“6.3基础设施”的“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的规定。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组织应确定:

a)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b)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d)组织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案例〗审核员在某化工厂硅酸钠生产车间,看到由销售部发来的4月15日出口韩国产品的生产计划上面产品的参数名称均写的是英文。审核员问车间主任:“你们懂得英文吗?”主任:“我们不懂,但这种产品我们很熟,看数字也能猜到指的是什么项目。这事儿我们过去也向销售部提过,他们也没有回答,结果还是老样子。”审核员翻阅了2~4月份的生产计划单,发现出口产品的计划单都写的是英文。案例分析:销售部应该将出口生产计划翻译成中文,这是确定与产品有关要求的最起码的条件。本案违反了标准“7.2.1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的规定。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组织应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评审应在组织向顾客作出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进行(如:提交标书、接受合同或订单及接收合同或订单的更改),并应确保:

a)产品要求得到规定;

b)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予解决;

c)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评审结果及评审所引发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案例〗在销售科审核员想了解今年合同的履行情况。审核员问经理:“今年有没有发生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发生变更的情况?”经理说:“这种事情是会常发生的,因为市场变化太大,我们得及时满足顾客的需要。由于我们的客户绝大多数都是老客户,大家很熟悉。如果他们对产品要求有什么变更,可以直接找相关的车间联系更改,这样就大大节约了时间,我们一般就不过问了。”案例分析:当产品要求发生变更,应该使各相关部门知道这种变更,而不能让顾客擅自与车间联系。本案违反了标准“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的“若产品要求发生变更,组织应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已变更的要求。”的规定。

7.3.3设计和开发输出设计和开发输出的方式应适合于对照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并应在放行前得到批准。设计和开发输出应: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给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的适当信息;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案例〗在检验科审核时,审核员看到检验员一边检验,一边向另一人请教。检验科长介绍说,此人是负责该产品设计的高工老张,今天是新产品的第一个批量生产,成品检验规程还没来得及完成,所以特意请老张到现场指导,从检验的几个产品来看,老张很满意。案例分析:产品的检验规程属于设计开发输出文件,应该在设计开发输出阶段完成。本案违反了标准“7.3.3设计和开发输出”的设计和开发输出应包括“c)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的规定。7.4采购7.4.1采购过程

组织应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对供方及采购的产品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应取决于采购的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

组织应根据供方按组织的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评价和选择供方。应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评价结果及评价所引发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案例155〗在供应部看到采购物资单上列有48种采购物资。在查看合格供方名单时,看到已评定的合格供方只能覆盖采购物资中的43种,有5种没有相应合格的供方。审核员问:“为什么这5种物资没有相应合格的供方?这5种物资如何采购?”供应部长回答:“这5种物资用量很少,我们需要时到市场上采购,回来后逐件检验,合格的才允许使用。”但是提供不了逐件检验的记录。案例分析:对于因为用量少而没有列入合格供方名单的供方,只要采购回来逐件检验,并保留记录,就证明对供方进行了评价。但是供应部却没有保留检验记录。本案违反了标准“7.4.1采购过程”的“评价结果及评价所引起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的规定。

7.4.3采购产品的验证组织应建立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

当组织或其顾客拟在供方的现场实施验证时,组织应在采购信息中对拟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作出规定。〖案例〗涂料厂《进货检验规程》规定应对每批采购的物资进行进货检验。审核员在质检科查阅进货检验记录发现,3月15日和3月20日两批进货的钛白粉,合在一起只提供了一份检验报告。检验员说:“这都是一个厂的产品,所以我们就出一份检验报告了。”案例分析:这属于检验的有章不循,违反了标准“7.4.3采购产品的验证”的规定。7.5生产和服务提供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组织应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适用时,受控条件应包括:

a)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

b)获得作业指导书;

c)使用适宜的设备;

d)获得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

e)实施监视和测量;

f)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

7.5生产和服务提供〖案例〗在机器制造厂的第一车间,审核员看到剪板机、冲床等都是由国外购进的设备,车间主任自豪地说:“最近几年我们厂效益不错,陆续从国外购进了一些先进的设备,这对我们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审核员看到这些机器上都有原厂用英文写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的铭牌,便问车间主任:“这牌子上写的是什么意思?”车间主任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懂英文。”审核员又问操作工人是否懂得牌子上写的内容,工人也说不懂。

案例分析:现在许多工厂都从国外引进了许多先进的设备,但是对于设备上的各种关于安全操作的警示语却没翻译成中文,以至这些警示形同虚设。本案违反了标准“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的“b)必要时,获得作业指导书;”。7.5生产和服务提供7.5.5产品防护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组织应针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这种防护应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防护也应适用于产品的组成部分。〖案例〗审核员在食品仓库注意到,本月刚到货的啤酒100箱已发出,而库内存啤酒是两个月前进的货。保管员说:“都是一个品牌,就把靠门口的酒发出去了。”审核员看到《仓库管理规定》上规定,凡有保质期的食品,应实行“先入先出”的规定。案例分析:保管员图省事,违反了《仓库管理规定》,没有执行“先入先出”的原则。本案违反了标准“7.5.5产品防护”的规定。8测量、分析和改进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已得到满足。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1)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以交付给顾客的人员。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策划的安排(见7.1)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应向顾客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案例〗某化工厂工艺文件规定,对于110“产品的工艺监控,应每小时记录一次生产流程中管道的温度、压力和流量。审核员在检查8月份的监控记录时发现,记录的参数是每3小时记录一次。生产组长说:“由于工艺十分稳定,没必要每小时记录一次。”案例分析:这是生产中对产品监视的有章不循,违反了标准的“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的规定。

8测量、分析和改进8.3不合格控制组织应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

组织应通过下列一种或几种途径,处置不合格品。

a)采取措施,消除发现的不合格;

b)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c)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预期的使用或应用。

应保持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让步的记录。

应对纠正后的产品再次进行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

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

8测量、分析和改进〖案例〗加工车间有一台金属喷漆专用设备。审核员发现在该设备上正在对一台机壳的止口位置进行喷涂,机壳外用粉笔写着:“喷0.18mm”。车间主任说:“我们有时会发生止口加工超过规定尺寸的现象,机壳是大型铸钢件,轻易报废损失太大,因此就用这台设备进行表面喷涂一层金属,再加工到规定尺寸。”审核员要求看这台不合格品的处理单,主任说:“这种处理方式已成惯例,不用按常规填写不合格处理单。”案例分析:本案违反了标准“8.3不合格品控制”的“应保持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的规定。

8测量、分析和改进8.5改进8.5.1持续改进

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8测量、分析和改进8.5.2纠正措施

组织应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不合格的影响程序相适应。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评审不合格(包括顾客投诉);

b)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c)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d)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

e)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f)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8测量、分析和改进〖案例〗在装饰构件厂质检科,审核员看到7月8日和8月1日的两张《纠正措施处理单》,第一张单子上对不合格事实的陈述为:当日生产的构件出现50件的批量不合格,主要是构件尺寸不对。原因是模型工将模型尺寸看错所致;第二张单子上的不合格事实陈述与第一张的事实差不多,也是将模型尺寸看错导致产品出现批量的不合格。而两张单子上采取的纠正措施都是“已经返工,并且再检验合格。”审核员问车间主任:“为什么两次出现的错误都一样?”主任回答:“对于模型工序我们没有专职检验员,都是模型工对照图纸自检。可能工人自己干活时间长了,脑子疲劳造成看图错误。”案例分析:两次纠正措施都是“已经返工,并且再检验合格。”这些并不是纠正措施,只是纠正而已。应该针对问题发生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例如可能是由于工人识图有错,但是连续出现两次,就不能说是偶然的事故。应该加强对工人的识图能力和责任心的培训和教育。本案违反了标准“8.5.2纠正措施”的“组织应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的规定。8测量、分析和改进8.5.3预防措施

组织应确定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

b)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c)确定并实施所需的措施;

d)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e)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全面质量管理

为什么要学习质量管理1999年1月28日新民晚报:大约有20%的工程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合格标准,近年来中国大陆每年因建筑物倒塌事故造成的浪费达1000亿元。1999年3月19日解放日报:由于质量投诉严重,上海市技术监督局组织力量对20家企业生产的棒棒冰罐装机、夹心面条机、豆腐罐装封口机、玉米爆花机等四类食品机械的31种产品进行监督检查,结果抽样合格率为零。为什么要学习质量管理2003年第三季度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61类2225家企业的2382种产品,有1816家企业的1971种产品合格,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2.7%。其中,抽样合格率在90%~100%的产品有16类,在80%~89.9%之间的产品有19类,在70%~79.9%之间的产品有16类,在60%~69.9%之间的产品有4类,在60%以下的产品有6类。为什么要学习质量管理2004年第二季度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68类3452家企业的3819种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有2613家企业的2931种产品合格,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6.7%(不涉及出口产品)。其中,产品抽样合格率在90%以上的有15类,80%~89.9%有15类产品,70%~79.9%有20类产品,60%~69.9%的产品有12类产品,60%以下的有6类产品。质量文化企业中自然形成的一系列有关质量问题的意识、规范、价值取向、行动准则、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传统观念的软件的总和。产品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生活质量环境质量消费质量民族素质质量质量观念:朱兰:“20世纪是生产力世纪,21世纪是质量世纪。”杨振宁说;“质量也是一种财富的生产力,80年代日本产品具有很高价值的精神结构,这是日本经济的成功之道”。这个精神结构就是对质量精益求精的精神。质量作为一种文化和理念正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国民风范和国民心态视质量意识的体现:小到国民还没有排队的意识和随地吐痰,大到“911”事件许多国人幸灾乐祸。诸如:亚洲杯上中国输给日本后扔瓶子烧汽车事件已使我们见怪不怪了。提高质量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传统:“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生命说”仅仅是质量管理的最低要求,只能维持生存而不能发展。而且“生命说”是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了企业,忽视了顾客。现在:“提高质量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把质量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把技术标准、绿色标准和精神标准等相结合,追求寿命周期费用的最佳。21世纪的新质量观念“顾客成功”是质量的核心传统:“符合性质量”;——追求的是“产品合格”,其本质是以为企业为中心来考虑质量问题。现在:“适应性质量”;——人们的出发点转向了顾客,考虑顾客“个性化”、当前需求和潜在的未来需求、以“顾客成功”为核心。

21世纪的新质量观念注重过程管理传统:质量理论和方法往往侧重于结果,希望在终端处制造质量。现在:注重结果转向更多地注重过程,即所谓的过程管理。

把一切工作都看成是一个过程,管理是通过过程来实现,重视全过程的质量观有利于使每一个过程都实现增值转换,以“产品和服务为中心”发展到注重“企业经营管理一切过程的质量的持续改进。”21世纪的新质量观念品牌信誉效益质量没有了“1”,后面的“0”就不存在什么意义了质量与其它的关系········管理、企业管理与质量管理三者的关系管理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

一、基本概念1.质量休哈特(Shewhart):质量是产品“好”的程度(Goodnessofaproduct)朱兰(Juran):质量是产品适用性(Fitnessforuse田口玄一:质量是“社会损失”(CosttoSociety)ISO9000:产品、体系和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它相关方要求的能力。最后的质量定义最后,我们从质量经济学的角度给这样一个简明的定义:“适应性、满足消费者需求”。

适应性、满足消费者需求质量第一定义2.质量概念的发展.全面性质量适用性质量符合性质量1950s1960s1980sconsumerrevolutioncompetitionfromnewlyindustrializedcountries.Meanshighqualityandlowcost.meansmeetingcustomerneedsbeforecustomersareawareofthoseneeds.质量概念的演化

主要内容客观质量主观质量动态质量全面质量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概念的演化

客观质量满足工程规范要求质量产品非质量产品

质量概念的演化

主观质量使客户满意超越客户期望质量概念的演化

动态质量顾客需求在变化连续不断地满足顾客需求质量概念的演化

全面质量低成本下获得的质量高生产率低投入高质量质量概念的演化

全面质量管理为获得全面质量,人人参与的管理全面质量人人参与(含全过程参与)质量概念的演化

全面质量:世界级公司追求的目标Motorola公司Toyota公司GE公司国内的一流公司…...长虹的质量观“质量”不是一大堆技术标准参数,(符合质量特性和特征)重要的是消费者评价好用不好用。在追求“高新”技术开发的前提下(占销售收入的3%),又注重适用技术的“好用”。1、调查消费市场(产品类型)2、调查使用环境(地区、电力等)3、全面分析市场(超前技术等)“适用性,满足消费者需求”获得“货币投票”;彩电份额曾占国内市场47%二、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质量检验阶段1920-1940年质量控制阶段1940-1960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960年至今在泰勒的科学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按规定标准百分之百检验;事后把关;专职检验人员数理统计,控制图(控制工序质量)预防不合格产品产生全面质量管理(对象、范围、人员、方法)1、质量检验(QualityInspect)

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勒(F.W.Taylor)根据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管理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主张企业内部专业分工,实现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开,一部分人专门负责设计、计划,另一部分人负责执行。

2、统计质量控制

(StatisticalQualityControl,SQC)

统计质量控制是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控制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3、全面质量管理进入20世纪50年代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工业生产技术手段越来越现代化,工业产品更新换代也越来越频繁。

质量管理出现了:“依靠工人”、“自主控制”的“无缺陷运动(ZeroDefects,ZD)”和“质量管理小组活动(QC小组活动)

”等,这些活动促使质量管理逐渐成为一项大家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三阶段的比较1.从管理的深度:单纯检验—检验与预防—控制与提高2.从管理的广度:前两个阶段局限在制造过程;第三阶段向前延伸到设计与试制过程,向后延伸到使用过程。三、我国质量管理的发展质量形势:目前我国的质量环境假冒伪劣屡禁不止!产品合格率较低,售后服务得不到保证;产品制造过程浪费严重,效率低下;企业质量管理基础薄弱,员工质量意识淡薄;质量立法:目前我国的质量环境《反不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提出现阶段我国质量振兴的主要目标:经过5至15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主要产业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使我国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四、质量先驱的质量哲理1、W.EdwardDeming一戴明2、JosephM.Juran一朱兰3、ArmandV.Feigenbaum-费根堡姆4、PhilipB.Crosby-克劳斯比

5、GenichiTaguchi-田口玄一6、KaoruIshikawa-石川馨1.W.EdwardDeming一戴明出生于1900年。逝于1993年耶鲁大学数学物理学博士日本设立“戴明奖”1980,接受NBC采访讨论“日本能,我们为什么不能?”戴明14条戴明列举的企业7种“致命疾病”(DEADLYDISEASES)改进质量成本降低、返工减少、更少的错误、更少的延误和障碍提高生产力捕捉市场、更好的质量、更低的价格业务稳定提供工作和更多的工作戴明的基本质量观1.质量定义2.减少变异3.持续改进4.戴明循环(PDCA)戴明14条制定目标一致的计划,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致力于超过竞争对手。采用新的质量管理思想。停止依靠大量检验来提高质量。不要凭价格选择供应商。发现问题并致力于改进工作体制。采用现代的在岗培训方法。建立新的领导机制,管理的目的是帮助员工和机器更好地工作。现有的管理模式要重新检讨。

Deming的14条消除员工的畏惧感。打破部门封锁。消除对口号、训诫和工人的要求零缺陷的目标和更高的生产率,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取消工作定额,代之以领导职能强化。消除目标管理。消除各种影响员工为自己工作质量而自豪的障碍。设立生动活泼的教育和自我提高计划。建立使高层管理者能够推动每个员工按上述13条努力工作的机制。七种致命的企业病没有一致的目标对产品和服务进行计划,以使其在市场立足。短期利益行为对业绩评估、考核或年终评审管理层的流动性,瞎忙。管理只依赖可见数字,不考虑不可见或不可知的数字。过于沉重的医疗费用过于沉重的产品责任成本2.朱兰(J.M.Juran)(一)适用性质量(二)质量三步曲(三)质量螺旋(QualityLoop)(四)80/20原则(五)生活质量观1.质量计划过程朱兰三步曲2.质量控制过程3.质量改进过程质量螺旋3.费根堡姆(Feigenbaum)通用电气工作最早提出TQC1961年《TotalQualityControl》他倡导用系统的方法解决质量问题Feigenbaum的10项TQM准则质量是全公司范围的过程质量是由顾客来评价的质量和成本是统一的,而不是矛盾的质量成功要求个人和团队的热情和协作精神质量是一种管理方法质量与创新相互依赖全面质量是一种道德规范质量要求不断地改进全面质量是对提高生产率的最有效的贡献者质量是通过联系顾客和供方的全面体系来实现的4.克劳斯比(Crosby)零缺陷之父明确需求做好预防一次做对科学衡量5.GenichiTaguchi田口玄一

1950年在日本电话公司工作,研究实验设计方法提出三次设计的思想(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和容差设计)质量工程和稳健性设计损失函数6.石川馨KaoruIshikawa

(1915-1989)日本著名的质量专家最早提出“真正的质量特征”和“代用质量特征”的概念因果分析图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95%的质量问题都可以用简单工具解决五、各种质量哲学的比较(1)对质量概念的理解的定义:戴明从未对质量下一个定义或加以准确描述;而朱兰提出了适用性质量的概念;克劳士比认为,质量既存在又不存在,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或不好。(朱兰明确提出生活质量的概念,而克劳士比却不以为然)(2)克劳士比提倡“零缺陷”,鼓励组织内全体人员都应做好本职工作,力趋实现完美,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但是戴明与朱兰认为,大多数的缺陷是由工人控制之外的设计低劣的制造系统引起的,管理者要求承担更大的责任,劝诫生产线工人制造完美毫无意义。(3)与朱兰,戴明不同,克劳士比的质量哲学更偏重于行为理论,他更强调改变企业文化,管理者与员工的态度以及管理与组织流程等,而不是统计技术的运用。课堂作业:1、检验能提高质量吗?2、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提出,是否意味着统计质量控制的方法没用了,应该用全面质量管理来取代统计控制方法了?为什么?质量管理基本概念Ⅰ.质量管理概念1.质量管理概念的变化

2.质量体系和流程概念的差异

3.提升质量的工具1.质量流程图(戴明)

2.顾客质量

3.设计质量

4.制造质量Ⅱ.汽车质量管理要点1.质量管理概念的变化60年代之前符合性质量-质量就是和规格一致的程度测量和检查产品的统一性以检查为主70年代80、90年代2000年以后

衡量质量水平

满足顾客

感动顾客保证质量统计的质量管理经营质量产品的统一性&样品为了防止发生质量问题而进行的管理反映市场和顾客的要求统计的工具和方法SYSTEM,项目经理制度战略计划设定目标和组织启动力

(SE,CFT)ISO,TSSPC2.流程和体系的概念例如

人文社会:人文,符号,法规,传统科学

:Kg-m,常数processSYSTEM为了达到目的而有相互关系的流程的集合processprocess标准化效率

,方便

,确定一组对象的一致规范为达到特定的结果而规定的单位过程

质量保证体系图汽车产业:ISO,TS16949信息通信

:TL9000问题解决顺序PPAP(PARTPRODUCTIONAPPROVALPROCESS)+质量管理的7种工具质量管理的新7种工具亲和图关联图系统图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网络图PDPC(ProcessDesignProgramChart巴雷特图因果图检查表直方图散布图曲线图分层法多种提升质量的工具Cpk,Cp(工程能力分析),Sigma(DMAIC)GAGER&RQFDFMEATRIZ3.提高质量的工具DOE

试验设计PROCESSMAP流程图PUGHROBUSTENGNIEERING强劲设计WEIBULL…….新旧质量管理方法差异亲和图法矩阵图法箭条图法PDPC法因果图新方法旧方法关联图法统计方法试验计划法系统图法#语言(定性)数据#数字(定量)数据-巴雷特图因果图检查表直方图散布图曲线图分层法运用在解决问题的计划阶段-亲和图法(affinitydiagram):什么是问题?-关联图法(relationdiagram):结果和原因的关系?为什么?-矩阵图法(matrixdiagram):A和B的对应关系?相互关联性的程度?-箭条图法(arrowdiagram):时间进度的顺序?-PDPC法(processdecisionprogramchart):万一……怎么办?-.矩阵数据分析法(matrix-dataanalysis):最有效的因素是什么?-系统图法(treediagram):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为了什么?*运用语言数据的方法*使用数字数据的方法新QC方法1.新QC工具的种类-p72-有问题吗?什么是问题?What?为什么?

(Why?)

把握现象(Checklist)

分析(巴雷特图)改进的目标设定提出想法寻找真正原因实施改进把握效果

,标准化头脑风暴PUSH찍힘발생기계사람방법재료공구CL=2.014UCL=2.292LCL=1.736VOC不满

/问题要求把握

要改进什么?(尺寸,单位)DOE

分层化/亲和图散布现象把握促进计划DATA分析产生要素建立对策效果把握事后管理QC7方法因果图○○巴列图○○○○○○检查表○○○○直方图○○○○○○散布图○○○○管理图○○○○曲线图○○○○○○○新QC7方法亲和图○○○关联图○○○○系统图○○○○矩阵图○○箭条图○PDPC○矩阵数据○科学的方法DOE○○QFD○○○FMEA○○CPK○○○○○○GAGER/R○○○WEIBULL○○○○PUGH○ROBUST○○Ⅱ.汽车质量管理要点供应商车身设计质量零部件检查

消费者总装

检查

ABC工程,设备,方法1.质量流程图(质量保证体系图)顾客质量制造质量想要满足顾客要求的质量涂装

顾客要求的质量现场质量Ⅱ.汽车质量管理点质量种类K.P.I算出指数内容阶段主管部门顾客质量市场信息1.顾客满意度调查资料对现有车型顾客质量要求的监控P0销售+Q.A2.竞争对手信息资料竞争对手新车上市信息,市场评价P0销售企划3.市场的需求,趋势分析资料未来市场预测和分析P0销售企划售后质量1.IPTV指数出库后车型的售后维修个数每1000个为单位计算P10Q.AAS2.索赔费用每台车的费用担保期内在售后的修理费用每台车的费用P103.顾客投诉个数个数因不满质量的顾客投诉数P104.A/S再入库率入库率第一次入库进行售后维修的车又进行的第二次售后维修入库率。P10AS5.产品信息报告个数对于出库后发生的售后问题要求改进的报告(发生主要问题时)P10Q.A6.JDPOWER

IQS,APEAL,VDS,CSI指数出库后顾客评价的质量指数P10Q.A2.顾客质量质量种类K.P.I算出指数内容阶段主管部门顾客质量新品质量目标1.主观评价指数(整车质量评价)JURY评价竞品车,反映顾客要求事项,设定新车的质量目标(13大项

)SET-UPP1P2Q.A2.JDPOWERIQSAPEAL

指数-新品出库后90天内每100台的顾客不满指数-顾客满意度(满分1000分)P13.AUDIT(公司标准评价)指数通过公司标准AUDIT对竞品车进行比较评价,设定质量目标。P14.担保期

-

一般(3年

6万

KM)

-P/T(5年10万KM,UNLIMIT)

-腐蚀:(表面腐蚀:3年-磨损腐蚀

5年)期间担保期是在设计前设定目标,设计时讨论耐久规格,和供应商协定赔偿,出库时根据销售战略最终确定。P1P5Q.A销售顾客质量质量种类K.P.I算出指数内容阶段主管部门设计质量设计讨论1.新技术、新工艺目标数把握新品开发时公司初次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记录和管理重点管理项目P1设计2.历史问题设计反馈率防止历史问题再现的设计反馈结果(市场问题,试制车问题,PILOT,AUDIT,作业性问题)P2-P3设计完成率运用到试制车上并进行整车确认P3-P4Q.A(生产规划.)3.设计检查表完成率检查设计时应该考虑的项目法规,规格,性能,可靠性,布置-质量,操作性,重量,成本P2-P3设计4..D-FMEA完成率根据各系统来制作D-FMEA的个数-每个新车型都要进行修正P1-P25.车身间隙、面差公差造型、车身设计前活动间的间隙面差的设定。所有孔的公差、

基准孔等要经过充分的讨论。P1基本设计6.重量管理达成率整车实际重量除以设计目标重量等于达成率(测量工装件重量

)P1-P4设计PM6.DMU(digitalmockup)关闭率

外饰、内饰、发动机舱的实体模型评价结果(同步工程)的问题完成率

P23.设计质量质量种类K.P.I算出指数内容阶段主管部门设计质量设计验证(D.V.P)新品开发过程的体系&新品一定要满足的所有试验、法规1.符合法规项目完成率新品开发时符合法规项目的结果P4试验2.性能/耐久项目完成率有关制动,操稳,传动系统,HVAC,电器,内外饰,车身的所有试验结果

.

-P3-P4试验3.整车耐久完成率

一般耐久

加速耐久-模仿路况-HOT,COLDTESTP3-P4试验例如1.制动性能试验

制动平衡试验,制动性能试验,气密性试验,高速试验、下坡试验,冷却试验,强度试验

2.传动性能

-加速性能.超车性能.最高速度,爬坡能力

3.整车电路试验

-电器功能检查,接地性能,负荷电压降

,电线负荷量,接地故障试验,保险丝切断故障,电线烧损试验,暗电流整车试验,电线通电发热试验

4.灯具

-密封试验,耐水性试验,耐振动试验,环境试验,背光试验.耐久性试验.

.5单元部件类

-线路适宜性.电路板振动,冲击试验,热冲击,

操作耐久

(整车条件

),环境循环

.6.空调

-冷气性能.加热器性能.酷寒、酷暑试验,风量分配试验,可视性,操作性,噪音,除霜,异味

设计质量质量种类K.P.I算出指数内容阶段主管部门设计质量整车评价1..PROTOAUDIT指数PROTOAUDITP3-P4QA2,试制车装配问题点关闭率

PROTO制造问题清单P3-P4试制3.主观评价(整车质量评价)指数

PROTO车最后阶段,P5前车辆评价(评价车辆的第一次验证是试验部门实施后(修正&交换)交接给QA)

P4QA大会

试制车质量确认大会E.S.O(ENGINEEINGSIGNOFF)完成过P5阶段(PILOT)之前(1个月前),试制标准车进行AUDIT,在研究院执行预定的DV,主观评价(整车质量评价)其水平是否达到目标的汇报会议地点

:QA资料发布:研究院试制开发结束和PILOT阶段进行与否的决定会议为达成目标的对策和赶进度计划报告..万一没有通过就要延期决定下次日程Q.A

P4研究院+QA质量种类K.P.I算出指数内容阶段主管部门制造质量零部件质量1..选定重点管理项目IRE(INTIALRISKEVALUATION)项目数企划阶段划分质量风险高的零部件,从APQP开始集中进行.(历史多发性问题,新技术,新工艺,重要机能,新选入供应商的零部件)P1QA(采购质量)2,APQP(事前质量确认计划

)供应商数量零部件开发为了满足顾客需求,从产品企划阶段到量产阶段,所有部门都应该大力配合质量活动计划的预先制定和执行体系模具计划

.FMEA,试验计划,控制计划(工程管理计划)P2-P3采购质量3.供应商质量目标设定指数零部件开发开始时,确定供应商的质量目标,为了达到质量目标质量的IPTV,初期一年间发生的问题数,工程直行率,IQSP2采购质量

4.零部件制造工程认可完成通过事前质量确认活动,确认已计划的事项,通过供应商工程,试验,开发零部件质量水平,员工培训的执行结果来确认供应商工程P4采购质量4.制造质量质量种类K.P.I算出指数内容阶段主管部门制造质量零部件质量5..PPAP认可零部件数开发零部件的代表指数,

确认的顺序是看是否满足图纸上标明的所有规格.量产车(顾客销售用)制造前认可要完毕(外观,尺寸,材质,性能,可靠,法规工程能力)P5-P6采购质量6,PV(PRODUCTIONVERIFICATION)零部件项目数

确认看是否满足图纸上标明的所有规格的可靠性试验,其零部件要用工装件进行试验。要合格。这是PPAP认可时性能耐久试验结果的资料。P4-P5采购质量7.各

阶段零部件质量标准合格率零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