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全真模拟押题卷(辽宁卷)
高三生物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的“控糖”建议是: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
控制在25g以下。下列有关细胞中糖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B.麦芽糖和乳糖是细胞中常见的二糖
C.酵母菌中的脱氧核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D.糖原和蔗糖彻底水解后的产物均有葡萄糖
【答案】C
【分析】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其基本组成元素只有C、H、0。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
核糖等,葡萄糖被称为是细胞中的“生命的染料”;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
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二糖。
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糖原,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
胞壁的成分。
【详解】A、糖类如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结构成分,A正确;
B、蔗糖、麦芽糖和乳糖是细胞中常见的二糖,B正确:
C、酵母菌中的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脱氧核糖是构成DNA的五碳糖,C错误;
D、糖原彻底水解产物是葡萄糖,蔗糖彻底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D正确。
故选Co
2、研究表明,当氮、磷轻度缺乏时,植物可通过调节生长素和油菜素内酯的生物合成,来诱导主根和侧根
的伸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缺磷会导致磷脂、核酸、ATP、NADPH等物质的合成受阻
B.油菜素内酯被认定为第六类植物激素,能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
C.生长素和赤霉素在促进细胞伸长方面起协同作用
D.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二者共同完成
【答案】D
【分析】1、油菜素内酯已经被正式认定为笫六类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
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
2、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某种激素的含量会发生变化;同时,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
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
3、对于多细胞植物体来说,细胞与细胞之间、器官与器官之间的协调,需要通过激素传递信息。激素作为
信息分子会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从而起到调节作用。同时,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
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详解】A、磷脂、核酸、MT、NADPH都是由C、H、0、N、P元素组成,因此缺磷会导致磷脂、核酸、
ATP、NADPH等物质的合成受阻,A正确;
B、油菜素内酯被认定为第六类植物激素,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
B正确;
C、生长素和赤霉素在促进细胞伸长方面起协同作用,C正确;
D、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构成的网络,D错误。
故选D。
3、某实验小组从热泉的芽泡杆菌中获取了某耐热蛋白酶,并探究了该酶在60℃和80C两个温度条件下,
PH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芽狗杆菌产生合成耐热蛋白酶基因是在热泉环境的诱导下产生的适应性变异
B.根据结果可知,该酶适合在PH=7、温度60C的条件下长期保存
C.与80℃相比,60。C条件下该酶对碱性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D.当pH=7时,80℃和60°C条件下该酶为化学反应提供等量的活化能
【答案】C
【分析】酶催化化学反应需要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
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
酶的活性被抑制,但不会失活。
【详解】A、芽抱杆菌能合成耐热蛋白酶,是热泉环境对芽抱杆菌的选择作用的结果,A错误:
B、由图分析可知,在pH=7的环境中该醐活性最高,但不适合长期保存,长期保存应置于低温条件下,B
错误;
C、由图分析可知,60C条件下该酶在碱性环境下的活性较强,说明其对碱性环境的适应性更强,C正确;
D、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本质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不能提供活化能,D错误。
故选C。
4、近年来,微生物学和发酵工程技术的进步为我国发酵食品提供了更多可能的发展路径,技术应用可降低
发酵周期并提升质量。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和发酵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酵母菌发酵酿制果酒时,可选择浪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产生的酒精
B.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酒精的产生和积累主要在后发酵阶段完成
C.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可通过发酵工程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
D.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酵母、曲霉和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答案】D
【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
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卜,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
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4、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详解】A、用酵母菌发酵酿制果酒时,可选择酸性重铭酸钾检测产生的酒精,A错误;
B、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酒精的产生和积累主要在主发酵阶段完成,B错误;
C、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其中的单细胞蛋白是指微生物菌体,并不是通过发酵工程从微生物细
胞中提取获得,C错误;
D、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酵母、曲霉和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
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D正确。
故选D。
5、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的探究,下列有关实验的
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所用酒精溶液的浓度相同
B.设计对照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要求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进行是为了控制无关变量
C.“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做预实验可以减少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
D.利用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答案】A
【分析】肪的鉴定实验中,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固定根尖时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ICm,放入卡诺氏液(3份95%
酒精与1份冰醋酸混合均匀)中浸泡0.5〜1小时,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
2次。
【详解】A、“植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所用酒精溶液的浓度不
同,前者酒精浓度为50%,后者酒精浓度为95%,A错误;
B、设计对照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要求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进行是为了控制无关变量,减少无关变量对
实验结果的影响,B正确;
C、在探究牛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进行预实验的目的是为进一步摸索实验条件,
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避免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C正确;
D、淀粉与碘液变蓝,若淀粉酶活性高时,蓝色消退较快,反之则消退较慢,故利用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
探究温度对淀粉醐活性的影响实验,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D正确。
故选Ao
6、猪笼草往往笼口光滑并能分泌蜜露诱捕昆虫。研究发现,高山地带的一些猪笼草笼口粗糙利于树的、鸟
类等在笼内排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高山地带的猪笼草可通过捕食昆虫获取足够营养
B.获取动物排泄物有利于猪笼草获得氮、磷等元素
C.猪笼草笼口边沿形态的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猪笼草既属于生产者,也可能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
【答案】A
【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1)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绿色植物通过光
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2)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3)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
蚯蚓等腐生动物,它们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猪笼草往往笼口光滑并能分泌蜜露诱捕昆虫,而山地带的一些猪笼草边沿粗糙,
不利于诱捕昆虫,故其获取营养主要是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实现的,A错误;
B、动物排泄物中含有有机物等物质,获取动物排泄物经分解后有利于猪笼草获得氮、磷等元素,B正确;
C、猪笼草笼口边沿形态的多样性是在长期的进化中形成,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
展的结果,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猪笼草既属于生产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也可能属于消费者(可以捕食昆虫)和分解者(能够分解
利用树物、鸟类的粪便),D正确。
故选Ao
7、酿酒酵母菌种的性能是决定果酒品质的重要因素。如图表示从土壤中筛选酿酒酵母的过程。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鉴
别
优
质
菌
种
保
存
备
用
⑤
A.图示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据结果推测Ig土壤中酵母菌数最多为1∙6×106
B.分离、纯化酵母菌时,还可采用平板划线法且该方法也需要进行③步骤操作
C.获得酿酒酵母纯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故应对土壤、培养基及用具进行灭菌
D.进行步骤⑤时,应用液体培养基培养④中的酵母菌,并检测酵母菌的数量和酒精含量
【答案】D
【分析】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
培养基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
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图示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据结果推测Ig土壤中酵母菌数为1.6x106,该方法估算值低
于真实数值,故Ig土壤中酵母菌数最少为∣.6xl06,A错误:
B、分离、纯化酵母菌时,还可采用平板划线法且该方法不需要进行③步骤操作,B错误;
C、对土壤灭菌可将其中的酿酒酵母杀死,将不能获得酿酒酵母的纯培养物,C错误;
D、用经过④纯化的菌种,需要检测酵母菌的数量和酒精含量,然后进行步骤⑤,D正确。
故选D。
8、产后抑郁症是指女性产后发生的明显抑郁症状,近年来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科研人员对产后抑郁和非
抑郁产妇的血清进行检测,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组另IJT4∕(nmol-L1)T3∕(nmol∙L1)TSH/(ng∙mL1)Cor/(μg∙dLl)
抑郁组1242.141.8728.24
正常组1282.322.2026.06
注: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主要成分是T4和T3,Cor为肾上腺分泌的皮质醇。
A.T3、T4和Cor都需借助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的细胞
B.口服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有助于缓解产后抑郁
C.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负反馈调节导致抑郁组TSH含量低
D.肾上腺分泌的皮质醇对垂体的分泌活动可能存在抑制作用
【答案】C
【分析】甲状腺激素与性激素的分泌都由下丘脑和垂体调控,属于分级调节,由表格分析更年期综合征女
性的甲状腺激素与性激素水平均偏低。
【详解】A、激素通过体液运输,T3、T4和Cor都是激素,则都借助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的细胞,A正确;
B、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不会被消化,所以可以用口服的方法缓解产后抑郁,B正确:
C、甲状腺激素含量少于正常组,抑郁组TSH含量低不是甲状腺激素调节的,C错误;
D、抑郁组的肾上腺分泌的皮质醇含量大于正常组,抑郁组的TSH含量少于正常组,则可能是肾上腺分泌
的皮质醇对垂体的分泌活动可能存在抑制作用,导致垂体释放的TSH减少,D正确。
故选C。
9、小熊猫和大熊猫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小熊猫喜食箭竹的竹笋、嫩枝和竹叶,各种野果、树叶、苔辞、以
及捕食小鸟或鸟卵,其它小动物、昆虫等,尤其喜食带有甜味的食物,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长期
的进化,其99%的食物都是竹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并结合资料可知小熊猫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B.箭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小熊猫对小鸟的捕食降低了小鸟的种群数量不利于小鸟种群的发展
D.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种内竞争激烈,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繁殖机会大,这属于协同进化
【答案】A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
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
改变,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物通过协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
【详解】A、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
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小熊猫喜食箭竹的竹笋、嫩枝和竹叶,各种
野果、树叶、苔群,以及捕食小鸟或鸟卵和其它小动物、昆虫等,尤其喜食带有甜味的食物,大熊猫99%
的食物都是竹子,由此可见,小熊猫捕食面广,其存在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A正确;
B、箭竹林中的箭竹属于种群,箭竹高低不同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
C、捕食者往往捕食种群中老、弱、病、残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C错误;
D、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大熊猫进化过程中种内竞争激烈不属于
协同进化,D错误。
故选Ao
10、翻译的三个阶段如下图所示,①~④表示参与翻译的物质或结构,其中④是一种能够识别终止密码子并
B.②沿着③由b—a方向移动
C.④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识别终止密码子
D.肽链的氨基酸序列由③的碱基序列直接决定
【答案】C
【分析】1、翻译的条件:模板(mRNA)、原料(氨基酸)、能量、酶、tRNA。2、关于tRNA,考生可以从
以下几方面把握:(1)结构:单链,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氢键;(2)种类:61种(3种终止密码子没
有对应的tRNA);(3)特点: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
特定的IRNA来转运;(4)作用: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
【详解】A、①为tRNA,一种tRNA通常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A正确;
B、②是核糖体,③是mRNA,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随后合成一条多肽链,由图可知,④是识别终止
密码子并引起肽链释放的蛋白质,推出终止密码位于a端,即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为b-a,B正确;
C、④是识别终止密码子并引起肽链释放的蛋白质,所以④不含碱基,不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方式识别终止
密码子的,C错误;
D、由于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位于mRNA上,所以mRNA上的碱基序列决定了肽链的氨基酸序列,D正确。
故选C。
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激素、抗体、淋巴因子、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的基因
C.饥饿状态下,人体的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浓度会降低
D.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B
【分析】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
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CO2、水
分、尿素等。
【详解】A、激素、抗体、淋巴因子、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
B、只有肾小管和集合管上有抗利尿激素的受体,因此只有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
激素受体基因,B错误;
C、血液流经胰岛后,由于胰岛细胞利用和胰岛素作用,血糖的含量会降低,C正确:
D、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液回流受阻,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B。
12、科研人员在制备杂交瘤细胞的过程中,获得了能够产生双特异性抗体(简称双抗)的双杂交瘤细胞,
双抗可以同时结合两种抗原。下图是抗EGFR/CD3双特异性抗体作用结果的示意图,该双抗既能与肿瘤细
胞表面的受体EGFR结合,也能与T细胞表面的抗原CD3结合。己知颗粒酶、穿孔素是T细胞分泌的细胞
因子,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T细胞分泌颗粒酶和穿孔素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
C.分离出两种T细胞并与瘤细胞结合,能获得可产生双抗的双杂交瘤细胞
D.抗EGFR/CD3双特异性抗体能同时与两种细胞结合,说明抗体不具有专一•性
【答案】B
【分析】1、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的特点。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首先用特定抗原注射小鼠体内,使其发生免疫,小鼠体内产生具有免疫能力的
B淋巴细胞。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两次筛选:
第一次筛选:利用特定选择培养基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即AB型细胞(A为B淋巴细胞,B为骨髓瘤细
胞),不需要A、B、AA、BB型细胞。第二次筛选:利用多孔板法和抗原-抗体杂交法筛选,获得产生特定
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详解】AC、为了制备抗EGFR/CD3双特异性抗体,科研人员需要将抗原CD3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B
淋巴细胞,制备产生抗CD3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将抗原EGFR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B淋巴细胞,制
备产生抗EGFR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诱导两种杂交瘤细胞融合,从而得到双杂
交瘤细胞,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获得B淋巴细胞属于体液免疫,AC错误;
B、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所以T细胞分泌颗粒酶和穿孔素促进肿
瘤细胞的凋亡,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B正确;
D、抗EGFR/CD3双特异性抗体能同时与肿瘤细胞表面的受体EGFR结合,也能与T细胞表面的抗原
CD3结合,说明抗体仍然具有专一性,D错误。
故选B。
13、如图所示,一条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d),当染色体的端粒断裂(图2-②)后,姐妹染色单
体会在断裂处发生融合(图2-③)。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在任何一处位置发生
随机断裂。下列说法专肯送的是()
①②③④⑤
图2
A.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
B.图④和图⑤分别表示细胞分裂的中期和后期
C.图⑤中D和d基因最后可能分配到一个子细胞中
D.上述变异可能包括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
【答案】B
【分析】据题意“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在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可知,若
发生断裂的部位位于D基因的左侧或d基因的右侧,则图⑤中D和d基因最后可能分配到同一个子细胞中;
若发生断裂的部位位于D和d基因之间,则图⑤中D和d基因最后可能分配到2个不同的子细胞中。
【详解】A、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
缩短一截,A正确;
B、由图可知,图④的着丝粒(点)已经一分为二;图⑤表示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
牵引而发生随机断裂后移向细胞两级,故图④和图⑤都处于细胞分裂的后期,B错误;
C、据题意“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在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可知,若发生
断裂的部位位于D基因的左侧或d基因的右侧,则图⑤中D和d基因最后可能分配到一个子细胞中,C正
确;
D、若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断裂的部位发生在某个基因内部,则可能会造成该基因部分碱基对的缺
失,而发生基因突变;若该变异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片
段互换,即基因重组;由于端粒的断裂、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在任何•处位
置发生随机断裂,会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故上述变异可能包括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
D正确。
故选B。
14、下图表示某种地雀的祖先从大陆迁到彼此有一定距离的不同岛屿上,逐渐形成了A、B、C三个物种。
1、2号岛屿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不同,I、II、IH表示不同时期。II时期时,1号岛屿上A的部分个体迁入
2号岛屿后,逐渐进化成物种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岛的不同环境使地雀发生了不同方向的变异
B.2号岛屿的A与B因占据的生态位不同而共存
C.处于不同时期的物种A的种群基因库没有差异
D.物种C的形成说明通过地理隔离可形成新物种
【答案】D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
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
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
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性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地雀的变异不是环境引起的,A错误;
B、1号岛屿和2号岛屿食物和栖息条件不同,所以1号岛屿卜一的地雀和2号岛屿上的地雀经长期地理隔离
最终产生生殖隔离形成A、B物种。所以A和B物种的栖息条件和食性不同。当A的有些个体迁移到2号
岛屿上,2号岛屿的A和B会因占据的生态位不完全相同而共存,B错误;
C、种群基因库是指生活在同一地区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由图可知,II时期,由于1、2号岛屿
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不同,则1号岛屿A物种的基因库和2号岛屿物种A的基因库保留的基因不同,C错误;
D、迁移到B所居岛屿上的A物种,可能出现新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在2号岛屿上A物种保留下来的基因
与1号岛屿上不同,在自然选择作用下,逐渐与A物种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为一个新的物种C。长期地理
隔离后产生生殖隔离能形成新物种,D正确。
故选D。
15、将溶葡球菌酶基因转入奶牛基因组中获得转基因牛,在其乳腺中表达的溶葡球菌酶可以有效预防由葡
萄球菌引起的乳房炎,使感染率下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操作至少需要三种分子工具:限制酶、DNA聚合酶、载体
B.可以通过PCR以及构建基因文库等方法来获取溶葡球菌酶基因
C.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加入乳腺中特异表达的基因的启动子
D.溶葡球菌酶基因与奶牛DNA都为双螺旋结构是二者拼接的基础
【答案】A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
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
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
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
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
质——抗原一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A、上述操作采用了基因工程技术,该技术至少需要三种分子工具:限制酶、DNA连接酶、载体,
A错误;
B、葡球菌酶基因为目的基因,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PCR、构建基因文库等,B正确;
C、要使目的基因只在乳腺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加入乳腺中特异表达的基因的启
动子,C正确;
D、不同DNA能相互拼接的基础是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都是由脱氧核甘酸组成)和结构(双螺旋结
构),D正确。
故选A«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冰叶日中花是一种耐盐性极强的盐生植物,其茎、叶表面有盐囊细胞,下图表示盐囊细胞中4种离子
的转运方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NHX运输Na+没有消耗ATP,所以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B.CLC,P型ATP酶和V型ATP酶转运H+的方式均不相同.
C.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只与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D.据图推测,细胞液与外界溶液的Na+浓度均大于细胞质基质Na+浓度
【答案】ABC
【分析】主动运输的特点:①消耗能量(来自于ATP水解或离子电化学势能)②需要转运蛋白协助③逆浓
度梯度进行。
协助扩散的特点:①不消耗能量②需要转运蛋白协助③顺浓度梯度进行。
【详解】A、由图可知,P型和V型ATP酶催化ATP水解并将H+主动运输出细胞或进入液泡中,说明液泡
的H+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因此H+经NHX从液泡进入细胞质基质是顺浓度梯度进行,H+的电化学势能
为NHX主动转运Na+提供/能量,因此NHX运输Na+虽然没有消耗ATP,但其运输方式仍为主动运输,
消耗的能量来自于H+的电化学势能,A错误:
B、液泡的H+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中H+浓度,因此CLC转运H+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协助扩散,P
型ArP酶和V型ATP酶转运H+都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
C、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除了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还有磷脂分子等有关,C错误;
D、NHX运输Na+均为主动运输,位于细胞膜上的NHX介导Na+逆浓度梯度运输到细胞外,因此细胞质基
质Na+浓度小于外界溶液Na+浓度,位于液泡膜上的NHX介导Na+逆浓度梯度运输到液泡内,说明细胞质
基质Na+浓度低于细胞液中Na+浓度,因此细胞液与外界溶液的Na+浓度均大于细胞质基质Na+浓度,D正
确。
故选ABCo
17、研究表明,喋吟能神经元对平滑肌的作用是通过PDGFRα+细胞介导的,而平滑肌细胞和PDGFRa+细
胞之间通过缝隙连接(直接传递电信号进行信息传递)。PDGFRa+细胞上有P2Y1受体和SK3通道,喋吟能
神经元兴奋后,可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平滑肌细胞K'外流形成静息电位,调节方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分
析错误的是()
A.喋吟能神经元可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ArP
B.图中P2Y1受体与神经递质ATP的结合需线粒体供能
C.兴奋在缝隙连接处的传递速率比在突触处的传递速率快
D.喋吟能神经元兴奋后可使平滑肌细胞发生收缩反应
【答案】BD
【分析】兴奋在缝隙连接处直接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速度较快;在突触处要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
然后在转变成电信号,传递速度较慢。
【详解】A、据图可知,喋吟能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为ATP,释放的方式是胞吐,A正确;
B、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发生在细胞外,不消耗线粒体产生的ATP,B错误;
C、兴奋在缝隙连接处可直接通过电信号进行传递,其传递速度快于突触处的化学信号传递,C正确;
D、喋吟能神经元兴奋后,可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平滑肌细胞K+外流形成静息电位,电位仍为外正内负
的状态,不会引起平滑肌细胞收缩,平滑肌处于舒张状态,D错误。
故选BD0
18、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有大片天然草地。20世纪,因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草地严重退化。
为此我国政府启动了多项保护措施,大幅度的减畜工作是其中一项。下图为三江源地区实施减畜工程前后
载畜压力指数(草地现实载畜量与草地理论载畜量的比值)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
OIlllII1'IlllI
时间(年)
A.减畜工程可使草地产草量下降,进而使草地载畜压力指数降低
B.在草地中大力种植各种灌木和乔木,不能提高退化草地稳定性
C.实施减畜工程后,草地仍处于超载状态,还需进一步减畜减压
D.现实载畜量高于理论载畜量使草地退化,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答案】BC
【分析】生态工程遵循原理之一协调原理,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
应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如果生物
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详解】A、减畜工程有利于草地恢复生长,使草地产草量提高,进而使草地载畜压力指数降低,A错误;
B、种植植物应考虑当地的环境,本地区环境条件特殊,不能种植各种灌木和乔木以提高其稳定性,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实施减畜工程后,减畜后载畜压力指数仍大于1,草地仍处于超载状态,还需进一步减
畜减压,C正确;
D、现实载畜量高于理论载畜量,超过了草场的最大承载量,因而使草场退化,这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
理,D错误。
故选BCo
19、为探究矮牵牛原生质体的培养条件和植株再生能力,某研究小组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悬浮原生质体愈伤组织丛芽
A.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表现出了细胞的全能性
B.形成小幼苗经历了②脱分化和③再分化的过程
C.该技术能实现矮牵牛的快速繁殖
D.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过程都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答案】ABD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去除细胞壁制备原生质体,②表示再分化,③是个体生长过程。
【详解】A、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细胞发生了脱分化,没有形成完整个体,没有表现出细胞的全能性,
A错误;
B、形成小幼苗经历了②再分化和③个体发育的过程,B错误;
C、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实现植物的快速繁殖,C正确;
D、单倍体育种先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
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多倍体育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
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不需要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错误。
故选ABD,,
20、黑蒙性痴呆和亨廷顿病是两种单基因遗传病,都是遗传性神经疾病,黑蒙性痴呆患者体内缺乏酶a,酶
a用于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中所产生和储存的脂类L。亨廷顿病患者通常在30~50岁才会发病死亡。某
家族同时患有上述两种病,其遗传系谱图如下,其中亨廷顿病在I、∏代的患病情况均如图所示,而Hl代
个体均未达到亨廷顿病的发病年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Γ]亭廷顿病男患者
③黑蒙性痴呆女患者
•斡病皆患女患者
A.∏-2的亨廷顿病的致病基因和ΠI-3的黑蒙性痴呆的致病基因均遗传自1-2
B.黑蒙性痴呆的致病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IΠ-3的中枢神经组织中脂类L的含量较高,与缺乏酶a有关
D.IH-I和ΠI-4在30~50岁时,亨廷顿病发病的概率均为2/3
【答案】ABD
【分析】H-3和11-4生下HI-3,为患黑蒙性痴呆女性,说明黑蒙性痴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字母A、
a表示),且∏-3和II4的基因型均为Aa。1-2为两病皆患女性,I-I为患亨廷顿病男性,但Π-3未患亨廷顿
病,说明亨廷顿病为常染色体显性(用字母B、b表示),若为伴X染色体显性或隐性,则∏-3会患亨廷顿
病。
【详解】A、1-2为两病皆患女性,口为患亨廷顿病男性,但Π-3未患亨廷顿病,说明亨廷顿病为常染色体
显性(用字母B、b表示),II-2关于亨廷顿病的基因型为BB或Bb,其致病基因B可能来自1-1,也可能
来自I-2,或都有可能;lI-3和lI-4生下m-3,为患黑蒙性痴呆女性,说明黑蒙性痴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病(用字母A、a表示),川-3关于黑蒙性痴呆的基因型为aa,II-3基因型为Aa,因此其致病基因a来自I-2,
A错误;
B、黑蒙性痴呆患者体内缺乏酶a,致病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错误;
C、酶a用于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中所产生和储存的脂类L,HI-3患黑蒙性痴呆,体内缺乏酶a,因此
其中枢神经组织中脂类L的含量较高,C正确;
D、由于H-I为bb,因此HI-I为Bb,在30〜50岁时发病的概率为1,∏-3和∏-4均为bb,因此ΠI-4基因
型为bb,不会患亨廷顿病,D错误.
故选ABD0
第∏卷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5分。
21、某科研小组研究了低温、弱光对黄瓜叶片中相关光合色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
题:
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
处理条件(昼夜温度、光照强度)
(mg∙g^,)(mg∙g^,)(mg∙g^,)(mg.g")
C1:20℃/12℃>3000Ix19.211.967.240.91
C√15°C∕8βCʌ3000Ix18.511.357.150.71
C3:20℃/12℃^1500Ix19.0111.917.100.82
C4:?16.910.416.490.91
对照组:25℃/17℃›正常光照
20.4112.997.420.98
(高于3000Ix)
(1)黄瓜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o采用纸层析法对提取到的光合色素进行分离时,
在滤纸条上得到从上到下的四条色素带,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分别位于第条色素带。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分析可知,表中C,的处理条件是。
根据表格数据不能得出低温和弱光对黄瓜叶片中相关光合色素的影响具有协同作用,原因是
(3)依据表格内容分析,低温、弱光导致黄瓜叶片光合作用速率降低的原因是
【答案】(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3、4
(2)温度、光照强度15℃/8℃,1500Ix缺少低温和弱光单独处理的实验组别
(3)低温、弱光会使黄瓜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下降,导致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减少,进而影响暗
反应的进行
【分析】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
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
位于类囊体薄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
【详解】(1)黄瓜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采用纸层析法对提取到的色素进行分
离时,在滤纸条上得到的从上到下的四条色素带分别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所以叶绿
素a、叶绿素b分别位于第3、4条色素带。
(2)依据表格数据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光照强度,表中C4的处理条件是15℃/8℃、15001x.
欲探究低温和弱光对黄瓜叶片中相关光合色素的影响是否具有协同作用,需要设置四组实验,实验处理分
别为用弱光单独处理、用低温单独处理、用低温和弱光共同处理、用正常温度和光照处理,而表中只有正
常温度和光照处理的组别以及低温和弱光共同处理的组别,没有低温和弱光单独处理的组别。
(3)与对照组相比,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较少,说明低温、弱光会使黄瓜叶片中
光合色素的含量下降。黄瓜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下降会使光反应合成的NADPH和ATP减少,进而影响
暗反应的进行,导致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22、某科研小组制作了两副破坏脑和脊赣的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将第一副标本的坐骨神经切断,用
断面接触另一标本坐骨神经表面,得到如图1所示标本,图2为电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
(1)任氏液是蛙的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以保持标本活性。任氏液含有的无
机盐离子至少有(答三个)等,任氏液需加入一定量的葡萄糖来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
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这是因为o
(2)图1中用刺激强度超过阈值的刺激甲作用于④,④膜外电位的变化是,刺激④能发生收缩的腓
肠肌是,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能通过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
(3)在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图1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填名称)。若要进一步验证兴奋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需要将电流表接在刺激乙的(填“左”或"右”)侧。
(4)图2所示电突触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神经元膜间的缝管连接来实现的,不需要介导,而是以
形式直接传递。信息在电突触处传递的特点往往具有,因而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划
分在电突触中也不是绝对的。
【答案】(1)Na+、HCO3-、Cl-组织液渗透压过高,细胞失水
(2)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第一幅接触点
(3)感受器、效应器右
(4)神经递质电信号双向性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
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
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以保持标本活性,则任氏液相当于细胞外液中
的组织液,则任氏液含有的无机盐离子至少有Na+、HCO3-和Cl-等;任氏液中葡萄糖浓度如果过高,则
渗透压升高,神经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活力下降,甚至失去活性。
(2)若图1中用刺激强度超过阈值的刺激甲作用于④,则④处的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膜外电位
的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结合题意可知,本实验还需证明刺激④后兴奋不能传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
则可推测能发生收缩的是与④所在的同一个神经元,即第一幅腓肠肌;说明刺激不能通过接触点传递给另
一个神经元。
(3)由于该过程中腓肠肌仍可发生反应,故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传出神
经、效应器;在(2)中可证明兴奋能向第一幅腓肠肌传导,故若要进一步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
双向的,需要将电流表接在刺激乙的右侧,观察其能否向第二幅腓肠肌传递。
(4)在化学突触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且传递是单向的,而结合图2可知,
电突触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神经膜间的缝管连接来实现的,不需要神经递质来介导,而是以电信号的形式直
接传递,信息传递通常具有双向性,因而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划分在电突触中也不是绝对的。
23、江苏盐城大纵湖是里下河地区最大、最深的湖泊。近来,政府大力推进大纵湖湿地公园和湖荡湿地生
态建设,坚持“退”“修”并举,即退渔还湖并进行湿地的建设和修复。目前大纵湖湖水清澈,水草丰茂,大纵
湖中的螺、鱼、虾、蟹类资源丰富.下图1为大纵湖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图2为大纵湖能量流动的部分
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饲料
]⑥
茜细菌、I①、
浮游晶I一.
(1)大纵湖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从图1部分食物网关系来看,大闸蟹与螺狮的种间关系包括
(2)根据图2可知,显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其中②表示的能量去向是,图中第
二到第三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用图中序号表示)。
(3)大纵湖曾经发生水体富营养化并引起蓝细菌的爆发性增殖,其中某些蓝细菌会分泌毒素,一段时间后图1
中体内的毒素浓度将最高。治理过程中,环境专家提出在浅水区域多栽种挺水植物芦苇,从两个
方面分析该方案可抑制蓝细菌数量增长的原理:。
(4)湖区清淤工程可以减少分解所消耗的氧气量,增加上层水体的溶氧量。
【答案】(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捕食和竞争
(2)蓝细菌、浮游植物固定的能量和饲料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③+④)/(①+⑥)×100%
(3)大闸蟹芦苇与蓝细菌竞争阳光和无机盐
(4)有机物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了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的高低,一个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可以通过增加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提供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能量流经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过程中表现为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详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大闸蟹捕食螺蝴,螺蜘和大闸蟹都
捕食浮游动物,所以大闸蟹与螺狮的种间关系包括捕食和竞争。
(2)根据图2可知,显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蓝细菌、浮游植物固定的能量)
及人工补充的饲料中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所以②表示的能量去向是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图中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③+④,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
为①+⑥,所以图中第二到第三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③+④)/(①+⑥)×100%o
(3)营养级越高,毒素的浓度越高,所以图其中大闸蟹体内的毒素浓度将最高。芦苇与蓝细菌竞争阳光和
无机盐,导致蓝细菌的数量增长受到抑制。
(4)分解有机物需要消耗氧气,所以湖区清淤工程可以减少分解有机物所消耗的氧气量,增加上层水体的
溶氧量。
24、.食物中生物胺过量会引起头痛、胃肠道不适和过敏等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对食
品中生物胺的含量进行监控。来自微生物的多铜氧化酶(MCo)能高效分解生物胺,我国科研人员将发酵
乳杆菌的MCo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中,实现了多铜氧化酶的规模化生产。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生物工程的基本步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大学《ERP软件原理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阳学院《有机化学I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高级英语视听说》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英语听说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理课件制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重庆市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数量经济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湖南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
- 2025安徽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湖南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住院医师规培出科考核评估表格
- 化纤织造行业-生产工艺流程简介课件
- 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拆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流行病学知识考核试题题库与答案
- DB11-T212-2017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儿童自主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以安徽省说游戏评比为例
- PLC技术应用ppt课件(完整版)
- 项目经济测算模板长租公寓
- 小学数学自制教具学具的研究及探讨
- 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试行)
- 光学材料-光学加工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