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控现状_第1页
国际上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控现状_第2页
国际上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控现状_第3页
国际上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控现状_第4页
国际上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控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新精神活性物质是区别于传统毒品,但与传统毒品具有相似乃至更强成瘾性的一类新型成瘾物质,由于近年滥用人数的急剧增加、社会危害性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这类物质作为毒品类似物加以列管,许多学者也开始着手分析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特点、危害及其预防措施,此类物质的神秘面纱也逐渐被揭开。但是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其往往和地区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以往学者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对新精神活性物质本身进行分析,往往很少把地区经济发展因素考虑进去。为此,本文通过查阅中国裁判文书网中的相关案例和结合之前在广州市禁毒支队的实习经历,旨在梳理出新精神活性物质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如何在广东视角下对新精神活性物质进行严密的管控。新精神活性物质概述 新精神活性物质是近年来新型成瘾物质中的“新星”,具有与传统管制毒品相似乃至更强的致幻性和成瘾性,随着近年来新精神活性物质类犯罪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此类物质进行研究和管控,但囿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所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所采取的管控措施也有所不同,一些新精神活性物质在国外可能属于被列管物质,而在我国境内却并未加以列管,在司法实践中对某类物质是否属于被列管的物质常有争议,甚至会出现把新精神活性物质等同于毒品的荒谬现象,为此有必要先了解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真正含义。 (一)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概念 新精神活性物质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13年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简称UNODC)发布的《世界毒品报告》,UNODC将新精神活性物质定义为:没有被联合国国际公约管制的,但无论以纯净物还是制剂的形式被滥用,都将给公共健康造成危害的物质。 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对新精神活性物质有明确的定义,公安部门在实践中认为新精神活性物质是违法犯罪分子通过修改国家管制的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以绕过国家管制名单的一类新型成瘾物质。新精神活性物质和传统毒品一样,都具有相似甚至更强的成瘾性,实务中常被称作“策划药”或“第三代毒品”。 综合所述,可以得出新精神活性物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与管制毒品具有相似甚至更强的兴奋、致幻作用及成瘾性。二、是犯罪分子在管制毒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其化学结构所得到的物质。三、列表管制名单外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具有“合法性”。1.新精神活性物质与毒品的辨析 根据我国《刑法》第357条规定,一种物质能否被认定为毒品,除了具有成瘾性和社会危害性,还必须具有违法性,也即只有在国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将其定性为毒品,那么这种物质才能被称之为毒品。 成瘾性和社会危害性,新精神活性物质在这两点上丝毫不输于传统意义上的毒品,从其更强的药性效果和每年的滥用群体人数就可以知道,问题就出在违法性上。即便新精神活性物质与传统毒品具有相似的药理性质,但只要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就不能称之为毒品。虽然我国设立了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列管名单,公安部门也可以根据列管名单对相关违法犯罪进行查处,但是截至到2018年,国际麻管局发布的消息称,全球共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共803种,而列管名单内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只有170种,远远低于全球发现总数。为此,根据我国刑法原则,对于列管名单以外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就不能进行管制,更别说将其认定为毒品了。 此外,新精神活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法律意义上的毒品,具体为在一种未列管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现象较为严重时,根据我国的立法实践,通常会把这种物质列入增补目录名单来进行管制,就以近年来闹得火热的芬太尼为例,芬太尼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强效的阿片类物质,一般来说,芬太尼的药效是吗啡的50~100倍,截至2016年我国就已经发现66种,为了防止这种物质滥用现象在我国蔓延,2017年禁毒部门就对以卡芬太尼为代表的的四类芬太尼类物质进行了列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某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只有在被法律条文加入列管后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毒品。 (二)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主要类别 截至2017年,全球报告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共有803种,主要包括就大类物质,现只对其中主要的两种进行介绍。1.合成大麻素类 合成大麻素,别名K2或spice,比天然大麻具有更强药效,是传统毒品的3-10倍,起初在欧洲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广为销售,我国首次查获该类物质是在2010年,直到2018年9月1日,公安部才将俗称“娜塔莎”(主要成分是合成大麻素类)视为毒品进行打击。2.卡西酮类 卡西酮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从阿拉伯茶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成分,俗称“浴盐”“丧尸药”,有研究表明其兴奋功能比可卡因强13倍,吸食这类物质后会让人感到幻觉、躁动、恐慌而产生暴力行为,美国迈阿密的“啃脸”事件就是做好的佐证。 (三)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特点 新精神活性物质具有种类的多样性 由于新精神活性物质主要是采用化学方法合成的,众所周知,化学物质只要稍微修改一个化学键其化学性质就有可能发生改变,有一些可能会保持原来的特性,还有一些甚至会增强原来的精神活性效应,而这种修改的方法数不胜数,从化学中众多的同分异构体就可以推知,根据国际麻管局的报告,新精神活性物质从2009年的166种迅速增加到2018年的803种,这还只是官方明面上统计的数据,至于黑市交易的精神活性物质有多少,尚属未知。由此可见,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种类增长速度之快、更迭换代速度之快。1.新精神活性物质具有“合法性” 因为我国对新精神活性物质采取列表列管形式进行管控,一旦某一类新精神活性物质被列入管制名单时,犯罪分子很快就会在被列管的物质的基础上修改其分子结构,比如修改某个不影响甚至增强药物效果的化学键,这样一来,由于修改过后的物质化学结构与原来被列管的物质不同,所以也就不属于列表管制名单内的物质,因此就不能用法律的手段对其进行管制,这种修改后的新精神活性物质也就顺理成章的获得了“合法性”。2.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交易的隐蔽性 由于某些新精神活性物质是正常工业生产原料或医疗必备用药,所以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把这些物质混杂在合法用途中进行销售,大大提高执法部门发现此类违法犯罪行为的难度。 除此之外,现在的违法犯罪分子往往通过网络进行销售,如在设置权限的论坛、qq群、境外的聊天工具等商讨购买事项,接着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如微信、支付宝甚至地下钱庄进行转账,然后用从黑市买来的虚假身份进行物流登记,最后指派车手取货,整个过程买家和卖家完全没有见过面,真正实现了“人货分离”,给执法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难度。 甚至还有些犯罪分子利用暗网进行联系交易,众所周知,暗网是跳跃式访问网站,没有固定的服务器,并且需要专门的浏览器进行访问,每个访问者的身份都采取加密保护,即便侦查部门成功进入该网站取得了相关的情报,也不能锁定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 (四)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危害 当某一类新精神活性物质被列入管制名单时,为了及时寻找替代物以保证收入,犯罪分子会在修改物质的化学结构后立即推出此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保证市场的供应,以致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验证是否具有未知的危害,况且新精神活性物质较之传统毒品,具有更大的致幻性、麻醉性和兴奋性,吸食此类物质会严重损害人体组织器官功能,如研究表明新精神活性物质可以直接损害大脑神经细胞,导致细胞坏死和病变,进而演化成精神类疾病。如吸食苯丙胺类精神活性物质经常会出现肾功能严重损害、恶性高热等疾病症状。 滥用新精神活性物质除了对个人的身心健康有不可逆的危害外,还会对正常的社会运转造成严重威胁,如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者往往会产生幻觉、精神错乱,进而出现自残、伤害他人的暴力行为,美国的“食脸”事件就是做好的佐证。同时滥用精神活性物质的往往是青少年群体,常在大型娱乐场所消费此类物质,由此吸食此类物质往往会变得比较亢奋,为此很容易引发群体淫乱事件,极易造成性病大范围传播,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国际上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控现状 (一)联合国组织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控措施 《1961年麻醉药品单一公约》和《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这两个公约是早期各国应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类违法犯罪应用最广泛的公约。直到1997年11月,UNODC成立,该机构领导各国共同打击新精神活性物质类犯罪,于2008年启动“全球合成毒品检测、分析、报告、趋势”项目,旨在制定有效的禁毒政策和预警机制。2014年国际麻醉委员设立离子项目事件通信系统,以便各国及时交流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相关信息。2015年,麻委会发起“邮包行动”,通过查处各国物流快递走私、贩卖、运输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违法犯罪情况,遏制该类物质在全球的犯罪蔓延情况。 (二)世界上其他国家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控措施1.欧盟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控措施 欧洲是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现象最早出现的地区,为此早在2005年,欧盟就建立了预警系统来监测此类物质的使用情况,该机制的运作模式是只要某一欧盟成员国境内出现某一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不正分析常的生产、消费等情况,欧盟就会依靠各成员国之间的联动响应机制,分析此类物质在整个欧洲的使用情况,最后将情况上报到欧盟理事会,让理事会来此类物质进行风险评估后再决定是否列入管制。除此之外,欧盟还通过资助一些娱乐药品网络项目,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来分析网上娱乐类精神活性物质的销售情况,识别出具有潜在风险的精神类活性物质并及时加以列管,从而降低此类物质对青少年的侵蚀风险。2.美国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控措施 美国也是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现象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对毒品的管制制度主要分为“事前明文管制”和“事后类推管制”,其中的“事后类推列管”主要针对的就是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制,即只要现存的物质与以列管的毒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即可通过司法裁判的形式将这种物质视为毒品类似物而加以列管,因为司法裁判的所需时间短,哪怕被列管的物质的替代物很快就生产出来,也可以对其进行及时管控,很好地弥补“事前列管”制度的不足,这种方法后来被世界各国广为使用。3.英国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控措施 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问题也曾一直困扰着英国政府,为此在2014年,英国政府组建了一个专家小组来制定《精神活性物质法案》,该法案规定除了部分合法药物,其他精神药物一律禁止销售,并且把明知会产生精神活性效果,仍故意生产销售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行为。这种方法虽然看似有点监管过度,但是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使用数量,达到快速遏制新精神物质类犯罪的效果。我国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控现状 随着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现象在国际社会愈演愈烈,我国禁毒部门对此类物质的管控也越来越重视。我国最早对新精神活性物质进行管制是在2001年,将氯胺酮(俗称K粉)进行管制。2010年,又将甲卡西酮等新精神活性物质列入《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进行管制。2015年,非药用类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类滥用现象加剧,相关部门又出台了《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列管办法》,该办法第一次对116种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列管方法、数量、品种等做了详细的规定。2017年3月又将以卡芬太尼为代表的四类精神活性物质列入增补目录加以列管,截止到2018年,我国列管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共有170种。 司法上,真正初步让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中的有法可依的是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但该《解释》的定罪量刑标准和折算标准覆盖的仅是部分新精神活性物质,对于其他尚未覆盖的的管制精神物质也没有相应的折算标准。广东地区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控现状 (一)广东地理位置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集散运输的影响 作为祖国南大门的广东,经济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毗邻港澳,海岸线长,有众多的出入境贸易口岸,对外贸易联系密切,拥有着全国最完备的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和物流运输体系,同时身为改革开放前沿征地的广东还具有大量国家改革开放的新政策,这些优势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新精神活性物质类犯罪提供了方便。 无论是国际贩毒的旧三条路线还是新三条路线,最终的目的地都是广东,近年来更是频繁发现港澳台三地的大毒枭在广东省内大肆策划参与新精神活性物质类犯罪,涉及海运、违法犯罪活动邮寄等运输方式的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走私日益猖獗。 (二)广东地区工业生产水平对生产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影响 广东,改革开放的领头羊,经济总量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其工业制造水平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为此众多国内外的化工企业和制药企业落户广东,每天都有大量的化工原料被生产出来运往世界各地,其中就不乏含有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违禁品,这些物质常常顶着合法药物或者工业原料的名号顺利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查工作,其次新精神活性物质种类形式多样,对于鉴别此类物质也需要一些专业知识,我们的监管人员往往很难从众多的化工原料中准确识别出这种物质是否属于列管的新精神活性物质。 (三)广东地区经济条件对新精神活性物质消费的影响 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广东地区的经济消费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为此许多原本产自本地要运往各地的新精神活性物质中有相当一部分被就地消费,这近年来在广东屡屡查获的LSD、“0号胶囊”“蓝精灵”“小树枝”“恰特草”“娜塔莎”等新精神活性物质类犯罪案件就可以推知。广东地区管控新精神活性物质所面临的挑战(一)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的列管不够及时全面 由于新精神活性物质种类繁多,更新换代速度快,有关研究指出,当某种新精神活性物质被列入管制名单后,其替代物在约六周左右就会被制造出来,然而我们的立法速度却远远刚不上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更新速度,2015年我国列管了116种新精神活性物质,截止到2018年,也才只有170种,三年时间才增加列管了54种,由此可见,新增列管的精神物质只是对已投入市场交易的物质的一种隔断措施。往往是你这边一列管,另一边新的替代物就生产出来了,完全达不到遏制此类犯罪的效果。 (二)社会公众对新精神活性物质认知不足 由于以往我们的禁毒预防知识宣传主要集中在如何预防传统毒品上,并且官方还没有对新精神活性物质进行一个系统化的宣传,对于新精神活性物质公众更多是好奇和迷惑,再加上新精神活性物质本身具有多种伪装形式,如之前在市面上查获的“聪明药”“蓝精灵”“LSD”等,这些东西就伪装成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的物品,降低了人们的警惕性,从而使得许多辨识能力不足的青少年深受其害。 (三)打击新精神活性物质类犯罪较为困难 许多新精神活性物质既是工业生产上必需的原料,又是医疗上经常使用到的药品成分之一,为此许多违法犯罪分子常常将新精神活性物质活性物质的生产混入到合法企业日常的生产作业中,对于这类生产活动,监管部门又不能一刀切式的责令停止,继续生产又有可能让此类物质流入市场,为此大大提高了监管部门对此类物质的查处难度。 其次,由于新精神活性物质往往披着合法工业原料和医药的外衣,为此其生产、运输和贩卖往往和合法使用销售混杂在一起。出于保证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执法人员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并且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去对这些混杂在合法原料或药物中的新精神活性物质进行鉴别,更别说鉴别这些新精神活性物质往往还需要一些专业学科知识。 对此执法人员而言,在大型迪厅、酒吧等娱乐场所查处新精神活性物质类物品时,此类物品往往具有体积小、外观和普通饮料相似等特点,并且携带、隐藏方便,当遇到查处时往下水道一冲或者往空中一撒即可达到脱身的效果。与此同时,在娱乐场所消费此类物质往往会增加其营业收入,为此众多的娱乐场所的经营者对此采取默许容忍的态度,有些甚至暗中主导买卖此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给执法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的难度。广东地区预防新精神活性物质类犯罪的对策(一)完善立法工作 以往针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列管工作往往具有滞后性,即你这边一立法列管,我这边列管名单外的替代物就生产出来了,再等到你立法列管我这个替代物,我都不知道更新了几代了。为此建议相关立法部门可以参考美国的“事后类推列管”制度,当一线执法部门发现某类不在列管名单内但却具有类似危害效果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时,先上报给司法部门,司法部门及时通过司法裁判的方式对其进行列管,缩短发现新的未列管物质转化成列管物质的时间差。同时,甚至可以把相关的列管权限审慎下放到一些执法部门,因为一线执法部门对于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更迭是最敏感和最清楚的,如果执法部门有权限及时对执法过程中新发现的未被列管物质进行列管,新的替代物一生产出来就进行列管,这样就能够很好地遏制以往违法犯罪的擦边球行为。(二)做好对公众的宣传工作 因为新精神活性物质类物品往往具有多种伪装外表,所以宣传部门要着重对其可能的外包装进行宣传,如之前查获的“LSD”邮票类精神活性物质类物品,一旦禁毒部门查获到新型包装方式的精神活性物质,宣传部门就要及时跟上曝光宣传,同时也可以对此类物质的形状和颜色以及简单鉴别等小知识加以宣传,提高公众的辨别能力。 同时,针对不同的从业群体要有不同的宣传方法,如快递从业人员要着重培训他们从物流包裹物品中识别出疑似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方法加强对此类疑似物品的上报审查制度,切断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物流快递传播渠道;对于娱乐场所的经营人员,要要求他们主动做好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宣传工作,对其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并签订责任书,把预防滥用此类物质的责任落实到娱乐场所的经营主体上。 对于在校学生则把学校作为第一宣传阵地,教育部门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有关预防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宣传工作,创新传统的宣传方式,比如可以通过制作小视频在抖音、微视、微博等平台进行宣传,还可以举办相关主题的微电影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了解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相关知识,甚至可以参考广州的禁毒知识加入中考的政策,从立法的角度将此类宣传常态化管理。 (三)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工作 广东拥有全国最多的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企业,而易制毒化学品转化为新精神活性物质往往只有一步之差,为此相关部门要做好对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的监管工作。在审批环节,相关部门严格审核企业的情况,如法定代表人是否具有此类犯罪前科,企业是否具有生产资质,企业的是否具有合法的销售渠道等。在生产环节,要严密监视易制毒化学的生产过程,对于每日的生产数量及种类要记录好,防止原料外泄。在运输买卖环节,要全程监控运输,严格查验购买此类物质的客户情况,要求相关企业及时上报此类物品的生产销售情况,并将这些资料专门备案以供后续审查,必要时在生产、运输和销售的关键环节设立专员进行监管,如管理易制毒化学品的仓库员、出货员等。 (四)加强对物流寄递业监管筛查的指导工作 在公安部门的高压打击下,以往的面对面交易新精神活性物质类物品的违法犯罪活动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人货分离”式的物流寄递式交易方式,本来广东每天的物流快递包裹数就居于全国前列,再加上此类物品本身具有易隐藏、难鉴别的特性,物流快递人员往往很难识别出是否属于违禁物品,为此要严格落实好快递验视制度,严格落实寄收客户的个人信息制度,对于快递柜自取的包裹要设立专门的监控系统以供备份审查。 对于物流快递从业人员,相关部门要组织定期培训,如开展有关鉴别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知识讲座,邀请学院教授、专家讲课等形式来提高从业的鉴别能力。 (五)加强对重要场所的阵地控制 车站、码头往往是新精神活性物质类物品经常运输流转的地方,为此相关部门部门在这些重要场所要做好监管工作,如可采取化装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