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秘籍05古代诗歌阅读简答题满分秘籍
(新高考1、2卷)
手高考预测
古代诗歌阅读简答题的主要考点:诗歌形象、诗句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观点
态度。语言的考查,通常融入对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考查之中
勤应试秘籍
-七法快速读懂古代诗歌阅读
在诗歌鉴赏中,首先是要读懂诗歌内容,读懂是王道,读懂是鉴赏和表达的
基础。因为任何诗歌鉴赏都是分三步进行的,能读懂一一会鉴赏一一精表达。
二快速读懂诗歌内容的方法
(-)看标题,抓题眼;
(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三)看作者,知人论世
(四)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
(五)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
(六)看典故,取用原来意义
(七)看尾句,卒章显志
三紧扣题干要求,参考选择题正确选项的解读,结合诗句整理答案。具体解题
时,上述方法综合运用,但关键是要看清题干要求,具有整体意识,简单题与选
择题综合考量,有时选择题做到二选一确定不了时,暂时放一放,看看简答题的
题干,查找隐含信息,再来关联选择题,就会豁然开朗。
餐典例割析
【典例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
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整体阅读]
第一步,看标题,抓题眼。
首先看诗题,“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和”提示本诗是一首酬和诗,“南
丰先生出山之作”交代写诗的缘由。由此可知,此诗是作者应和南丰先生出山之
作,表达了对南丰先生出山的看法。
第二步,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通过注释①可知,题目中“南丰先生”即曾巩,曾巩是诗人陈师道敬重仰慕
的师长,注释②③有利于把握诗歌的内容。
第三步,看作者,知人论世
陈师道,不是学生特别熟悉的作者,没有已知背景,课结合第二步注释一并
考虑。
第四步,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
笑,有情不及羡他未能全无意试一鸣
综合五、六'七步,看意象,典故,尾句等细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
首联紧扣“出山”二字,写出山路途。在狭窄的山路上,曾巩乘坐着竹轿,
眼前一片光明,带着一身清爽。
颔联承接上文,写出山路上所见。白云和流水也像是有了人的情态,白云笑
我出山是多事之举,而流水却对我情谊颇深,一路随着送我出山。
颈联和尾联转到曾巩对“出”与“隐”的看法。
[尝试答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C解析:“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
羡慕”错误,原文“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心•个情感关键词“不
及”即比不上,|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
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
一样自由自在,而是曾巩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
2.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
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愿意承担社会责任,
有深厚的济世情怀。
解析:颈联和尾联写曾巩对“出”与“隐”的看法。颈联说:身在官场,终
不如山中匕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
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可以看出,曾巩对隐居生活是充满了向往的。尾联“未能
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可见,他与红尘俗世也并非全然了断,为了替天
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隐居生活,决然出山。在“独善其身”与
“兼济天下”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把个人之乐暂且放下,将苍生之忧挂在心头。
在这一点上,他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可谓异代同心。
3、请分析“云”这个意象在诗歌中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这首诗中,联系后文“起为苍生试一鸣”来看,曾巩这次出山应是
为百姓而出仕从政的,所以这里的“白云”应是指小人。小人们嘲笑我这次出山
是多事之举,殊不知我此行是要为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
【典例2】
(2022•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
到南山去寻觅。“苦”,形容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不
是说词人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故选A。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
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2)“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
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3)要懂得长幼之序,懂得天理人
伦等做人的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词的末三句“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是作者就此情此
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此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
首先,作者由“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感悟到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
和美好。“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是说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
觅。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这里可以象征为幸福、美好。
“苦”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可以看做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
求。这是作者所肯定的。
其次,作者由人们在人日这一天的祈求丰收、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提醒人
们,“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
“村村”三句,以及下片“翁前”两句,写的是农村“人日”这一天的热闹景象,
是作者“觅”春所见。“祈麦祈蚕”,就是祈求农事丰收,点出“村村箫鼓家家笛”
这项活动的目的。他们要用这尽情的箫鼓和笛声表达他们心中的祈求。“商行贾
坐农耕织”,这一组活动,由商、贾、农三种行当的人物组成,而作者用“行”、
“坐”、“耕织”三个词,点明了三种行当人物的特征,语言简练。在古代,商人
们分为行商和坐商两种。“耕织”则为“农”的本业。当然,这里不一定实写“人
日”所见,而是作者由人们的祈求而联想到的各种自食其力的人所从事的争取丰
收、幸福的实践活动。
第三,作者由“翁前子后孙扶掖",告诉我们要懂得长幼之序。“翁前子后孙
扶掖”正是“来趁元正七”的老老少少,子子孙孙。从“翁”、“子”、“孙”的排
列顺序I卜我们可以看到魏了翁对长幼之序极为重视。
【模拟1】
(2023湖南新高考一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画鹰①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
绦镁③光堪摘,轩楹④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713年~741年(开元年间)。②愁胡:一种说法指
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③绦(td。):丝绳,指系鹰
的绳子。<(xua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④轩楹:悬挂画鹰的
堂前廊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风霜起”一词营造出了一种肃杀之气,一起笔就刻画出画鹰的气势,吸
引读者,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B.“竦身”指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猎取狡猾的兔子,生动描绘出苍鹰搏击前的
动作及其心理状态,真是传神之笔。
C.诗中的鹰不只是一个画面形象,还具有主体精神的象征意义,传达出诗人思奋
报国而不得的愤懑之情。
D.本诗既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之鹰,又写到了诗人心中所想之鹰,这种虚实结合
的写法使鹰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答案C
解析《画鹰》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写这首诗时,正值开元盛世,唐王朝到处是繁荣
景象,诗人青春年少,富有理想,有积极进取之心。作者希望自己能像鹰一样去战斗,
表达的是他的凌云壮志,没有“愤懑”之情。)
16.此诗风格与《登高》“沉郁顿挫”的风格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分)
答:
答案.①情感豪迈而不伤感。作者借“鹰击凡鸟”表达自己奋发有为的热情和疾
恶如仇的性格,情感表达豪迈高昂,与作者后期忧国忧民、伤己的情感不同。(2分)
②意象昂扬而不萧瑟。“鹰”的凶猛英武的特性传达出的是作者早期的自信和抱
负,与《登高》中选用的落木、白沙、盘旋的鸟等一系列萧瑟凄冷的意象不同。(2
分)③用词生动而不沉郁。一“辣”一“思”精妙地描绘了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
心理,将画中鹰写得富有活力;“击”字更是写出了苍鹰搏击长空,勇于击敌的不凡,
语言生动,富有生机。与《登高》中用到的“多病”"潦倒”等词表现出来的郁闷
低沉是不一样的。(2分)所以本诗风格激昂豪迈,与《登高》沉郁顿挫的风格截然
不同。(作答只写了本诗的风格,未将其与“沉郁顿挫”风格进行比较的,最多只能
得3分)
【模拟2】
(广东深圳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9分)
咏竹
[南朝•梁]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①。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②。
[注]①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②吐龙吟:竹笛声音啜亮有如龙
吟。葛洪《神仙传》记载了仙人壶公的竹杖变化为龙的故事,此处暗用此典。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两句,诗人用简洁语言描写了野竹的生长环境和高耸入云的挺拔雄
姿。
B.诗人在第三句中笔锋一转,揭示野竹虽然气概凌云却不被欣赏的凄凉境
遇。
C.五、六句中“耻”“羞”二字沉重且有分量,表现出竹子无人同情的抑郁
伤感。
D.尾联暗用仙人壶公的典故,妥切无痕,包蕴深广,寄托了诗人的高远情
致。
答案C
解析c项,“表现出竹子无人同情的抑郁伤感”错,五、六句的意思是“耻
于染上湘妃的泪迹,羞于制作上宫的宫琴”。野竹自道既耻于作贵人缠绵情感的
寄托之物,更不屑于充当权贵娱乐的工具,只愿怀抱坚贞之志。]
16.《咏竹》与《春日山中竹》都写山野之竹,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请简
要分析两首诗所言之“志”有何不同。(6分)
答案刘诗通过描写竹身居荒野、节节高耸向上等特点,赋予竹不事权贵、
愿为知音者所用的品性,借此表达自己虽怀才不遇但不肯趋附权贵依旧坚贞自守
的高洁情怀,以及渴望得遇明主有所作为的理想。
解析解答该题,应当结合诗句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词句以及作者的身世生平
和诗歌的写作背景考虑。本题要求分析比较“志”的不同之处。通过分析可知,
两首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竹的描写和叙述,来寄托作者志向、情
趣或理想。《咏竹》通过“荒野外”“耸百寻”,描写竹子身居荒野、高耸向上、
外直中空等特点,借“耻染”“羞入”赋予竹子不慕奢华、不媚俗、高洁、坚贞、
追求理想的品性,此竹不愿承载妃子之泪,也不愿做上宫佳人所奏之琴,却惟愿
寄身荒野,做一支隐士口下的长笛,诗人通过对竹子富有特征的描写,将竹人格
化,赋予竹人的品性,表达了作者不愿俯就权贵,而乐为知音所用的心迹。《春
日山中竹》通过“拟龙形”写出了竹子的苍翠碧绿,犹如龙腾一般,“峭拔须教
此地生”写出竹子恶劣的生长环境,以展现它顽强的生命力。以“野花开不得”
衬托竹子的坚韧,以竹在“寒色”中“与春争”写出竹子的刚强勇敢。诗人借竹
子不畏霜雪传达了奋发向上的精神,无论处于什么环境中都要顽强。
【模拟3】
(2023山东省潍坊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瑞鹃捣・观潮
苏轼
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①醉,齐声争唱浪婆②词。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侬欲送潮歌底③曲?尊前还唱使君④诗。
酒泉子•长忆观潮
潘闷⑤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①山简,晋时人,好酒。②浪婆,波浪之神。③底,什么。④使君,指杭
州大守陈襄,诗人。是日作者与之同游。⑤潘阅,曾以卖药为生,一度流浪杭州,
得观钱塘江潮。
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词善于抓住特征性的事物,以物代人,如“小红旗”实指“踏浪儿”,
二者前后相互辉映,相互补充。
B.第一首词“西兴渡口”两句,通过描写渡口落帆、山头红日等静态景物,暗
示钱塘江已退潮,用笔精练含蓄。
C.第二首词“沧海尽成空”一句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江潮波澜壮阔的场面,
又暗含了词人一事无成的感慨。
D.第二首词最后两句由回忆转到现实,写出了词人梦醒后依旧感到惊心动魄,
更加凸显出钱塘江潮的雄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又暗含了词人一事无成的感慨”错。“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这两
句是说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该句描
写了观潮盛况,抒发了词人对钱塘江涌潮的赞美之情。
故选Co
16.两首词都塑造了弄潮儿的形象,分别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苏词塑造弄潮儿在万顷波中自由、活泼的形象,抒发了对大显身手
的弄潮儿的赞美,透露出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
(2)潘词塑造弄潮儿,塑造搏击风浪、身手不凡的弄潮健儿,是为了赞美弄潮
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瑞鹏鸽•观潮》上片中“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写弄潮儿在万顷
波中自由、活泼的形象。他们开始出现在两岸观众面前的形象是:“碧山影里小
红旗:远处的青山是自然背景,江潮从那儿汹涌而来,影影绰绰的,江面上闪
现出一面面鲜艳的小红旗。用“小红旗”衬托弄潮儿。弄潮儿脚踩怒涛,手执红
旗,劈波斩浪,如履平地,这需要过硬的水上功夫。第二句“侬是江南踏浪儿”
露出万顷波中得自由的水上健儿的自豪感。第三、四句进一步写弄潮儿的诙谐与
活泼:“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大意是说,晋朝的山简虽然洒脱不
拘,是个名士,却是个酒鬼,还是很可笑的,大家都齐声争着唱起拜浪婆的歌词。
水上健儿们不仅在作体育表演,而且在作文娱表演。苏词塑造弄潮儿在万顷波中
自由、活泼的形象,抒发了对大显身手的弄潮儿的赞美,透露出乐观、开朗的精
神状态。
《酒泉子•长忆观潮》的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
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过片“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旅
不湿”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的形象。结尾两
句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
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模拟4】
(山东滨州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②识,千里来非白璧招久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④。
[注]①泥滑滑:鸟鸣声。②青衿:学子的服装。③白璧招:以白璧招聘。
④鸡翘:鸾旗车的俗称,指天子仪仗中载有鸾旗的前导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借景抒情,后四句叙事抒情,全诗脉络清晰分
明。
B.首联“断芦"''落枫”“过午”点出送别的时间,“渡口”点明送别的地点。
C.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泥滑滑”“马萧萧”渲染出了离别的氛围。
D.颈联写与项判官的交情以及项判官的为人,尾联是临别赠言,全诗感情
真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能力。C.“动静结合”
错,颔联视听结合,写送别耳闻目睹的实景,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来马
往,熙熙攘攘,写的都是动景。
16.(考查人物形象)从诗中可以看出项判官是一位怎样的官员?作者对他有着怎
样的祝愿?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贪图荣华富贵。从“非白璧招”中,可以看出项判官并非贪图
荣华富贵之人。(2)作者祝愿项判官保重身体,仕途顺利。“能强饭”写出作者祝
愿项判官努力加餐,保重身体;“华簪常得从鸡翘”写出作者祝愿项判官能够常
常伴随在皇帝身边,仕途顺利。(意思对即可)
解析:第一步:读懂诗歌,把握大意。江边渡口,可以看到洲渚上衰败的芦
草,以及江桥上飘落的枫叶,午潮已过,送君于江畔渡口;渡口山鸟鸣叫,行人
如织,车来马往,熙熙攘攘;我们两人年龄相差十岁,但亲如兄弟,初识时,都
还是没有官职的学子;千里迢迢来此,并非受白璧招聘,贪图荣华富贵;握手祝
君多多保重身体,将来定能美服华车,前途无量。
第二步,分析人物,抓住特征。第一、二联写景,第三联写人,从“非白璧
招”中,可以看出项判官并非贪图荣华富贵之人。
第三步,明确态度,把握情感。第四联写作者的祝愿,愿项判官保重身体,
仕途顺利。
【模拟5】
(2023金天阳教育集团4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沧浪亭怀贯之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惊,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一个人漫步在沧浪亭边,刻画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形象。
B.颔联描绘秋景,既绘声又绘色,从光影和颜色上表现了秋色的深重。
C.“风前燕”“霜后桐”喻指一同饮酒作诗的朋友,营造了悲凉的氛围。
D.本诗虽然是怀人之作,但是多写诗人自己的活动等,构思十分巧妙。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既
绘声又绘色”分析错误,此联只有绘色没有绘声。
16.本诗诗题为“怀贯之”,诗中并没有出现“怀”的字样,请分析从诗歌的哪些
内容中能够体会到诗人对朋友“贯之”的怀念之情。(6分)
【答案】①首联中,诗人在园中独步觉得无聊,正是因为友人离去而产生了一种
若有所失的空虚之感,故而登台四望,此时的孤独和寂寥让我们体会到他对朋友
的思念之情。②颔联中,林红竹翠,却无人和诗人共赏秋景,让诗人触景兴叹,
这让我们体会到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③颈联和尾联中,诗人慨叹朋友离散,醉
吟之时无人相伴,让我们体会到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与思想情感的能力。根据提问方式,本题适宜
逐联结合具体诗句来答题,先答情感,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模拟6】
(2023湖南雅礼中学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9分)
劳歌
张耒
暑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
深堂无人午睡余,欲动儿先汗如雨。
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毂①十石②弩。
半衲③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
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
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
[注]①毂(gbu):张满弓弩。②十石(ddn):极言费力之大。石,古代重
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③衲:缝补,此指补过的破衣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起首说“云头不合”“惟飞土”,强调天气炎热干燥,尘土飞扬,为后面
写“负重民”劳动的艰辛作铺垫。
B.三、四句写诗人盛夏烈日之时,深堂高卧,无人打扰,随意动身,突出
诗人清闲自在、不惧酷热的心态。
C.接下来四句,笔锋一转,向更深的意境开掘;结尾尤以人与牛马作对比,
突出人不如牛马的残酷现实。
D.全诗取材贴近现实,情感体验真切,用语平易晓畅,字里行间充溢着对
下层劳工深切的同情和怜惜。
答案B
解析B项,“三、四句……深堂高卧,无人打扰,随意身,突出诗人清闲自
在、不惧酷热的心态”错误,从诗中来看,诗的开头四句刻意渲染暑天之热,为
后面写“负重民”劳动的艰辛,作了有力的铺垫。一、二两句写天气:说“云头
不合”,则可见烈日当空;说“惟飞土”,既呼应了上句“三月元无雨”,又强调
了天气炎热干燥,尘土飞扬。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盛夏赫赫,骄阳似火,深
堂高卧,想动身而未动身,就汗如雨下,这表明炎热已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
16这首诗通过典型细节深情刻画了“负重民”的鲜明形象。请结合诗中第五至
八句作具体赏析。(6分)
答案①诗人刻画了一个艰辛劳作、生活悲惨的“负重民”的形象,表达了
诗人对底层劳工的深切怜悯和同情。②这一形象是通过典型细节刻画的。如“筋
骸长骰十石弩",写劳工青筋暴出,骨瘦如柴,身负重物,移步艰难,突出劳作
的艰苦不易。再如“半衲遮背是生涯”,写劳工衣着破旧,顶着烈日,出卖苦力,
突出生存艰难,生活悲惨。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诗中第五至八句四句诗”赏析“负重民”这一形象,
然后先理解“负重民”的意思,再结合第五至八句这几句诗来分析人物的特点以
及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诗歌第五句说“忽怜长街负重民”,引出“负重民”这
一形象,下面四句就进入对“负重民”的正面描写:“筋骸长骰十石弩",意思是
“骨瘦如柴,背上压着一百多斤”,一个青筋暴出,骨瘦如柴,身负重物,移步
艰难的苦力形象跃然纸上,这一细腻描绘,不仅具有强烈的真实感,而且逼真地
点明物体之重已远超过人所能承受的限度;''以力受金饱儿女”意思是“一辈子
就靠半件坎肩遮阳挡雨,为了养儿活女不管火热水深”,苦力的区区报酬得来十
分不易,其中渗透着很多血和汗;“半衲遮背是生涯”,这是说“负重民”在烈日
曝晒下,尽管衣不蔽体,却全然不顾,因为他们已被剥削得一无所有,除出卖苦
力外别无“饱儿女”之法。“负重民”是家中直接挣钱者,从事的又是如此费力
的劳动,尚且是“半衲遮背”,那么完全可以推断,所谓“饱儿女”,充其量也只
不过勉强活命而已。诗歌中“筋骸长毅十石弩”“半衲遮背是生涯”这两个典型
细节的刻画,突出了负重民的艰辛,流露出诗人对他们的同情和怜悯。
【模拟7】
(2023湖南长郡月考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向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此别”“谪居”照应题目中“送”“贬”二字,自然点题;句首“嗟”
字饱含别时的伤感情绪。
B.第二句中“驻马衔杯”定格送别瞬间场景,画面感强;“问”有温馨的情谊,
更弥漫着难以言表的惆怅。
C.第七句中“圣代”“雨露”表面上是对君王的赞美,实际上是讽刺朝廷昏日贵,
为李、王远谪鸣不平。
D.末句“暂时分手”针对远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对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
可谓是语重心长的劝慰。
答案C
解析“讽刺”“为李、王远谪鸣不平”错误,“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
躇”的意思是圣明朝代如今定会多施雨露,暂时分手希望你们不要踌躇。是针对
李、王二少府远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没有明显讽刺
朝廷,也没有对二人贬谪鸣不平。)
16.李、王贬谪不同地方,作者却以一诗送别,诗歌是如何兼顾二人的?请结合颔
联、颈联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①这两联将二人贬谪之地的典型意象结合起来对应刻画,兼顾而不偏;②
颔联先写峡中,后写长沙;颈联则先写长沙,后写峡中,交错而成一体,极尽兼
顾之妙;③颔联内采用互文手法,写出二人虽然身处两地,但都起相同愁思。将
二者的同与不同兼顾到位。(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领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典故来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下句
写衡阳,暗示王少府去长沙,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颈联上句写长沙青枫江的帆
船,是在写王少府;下句写白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在写李少府。双
双交错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
中间两联针对李、王二少府的现实处境,从二人不同的贬谪之地分别着笔,进
一步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安慰。这四句情景相融,结合得自然巧妙,读来自有一
种苍凉中饱含亲切的情味。所写之境,从巫峡到衡阳,从青枫浦到白帝城,十分
开阔,而分写二人,更显出作者的艺术匠心。
作者在两联中,一句写李、一句写王,然后一句写王、一句写李,错综交织,
而井然不乱,并且采用了“互文”这种修辞手法中的对句互见的方法,在一联中
上句隐含着下句,下句隐含着上句。在精炼的字句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既照
顾到了二人不同的地点,又表达了对双方一致的情意,诗人巧妙的处理,使写分
送二人的困难迎刃而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模拟8】
(2023武汉四月调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口6题。
江夏赠韦南陵冰(节选)①
李白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②生阳春。
山公③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④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汽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注释】①韦南陵冰:李白的故人,时任南陵县令的韦冰。②寒灰重暖:汉
代韩安国身陷囹圄,自信死灰可以复燃。③山公:指晋人山简。④头陀:僧寺名。
⑤鹦鹉洲:因东汉末年作过《鹦鹉赋》的祢衡被黄祖杀于此地而得名。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闷”“苦辛”两句以短促的五言入诗,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因际遇坎
坷而产生的愁苦与酸辛。
B.诗中运用山简的典故,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打击时通过饮酒来消解苦闷的
乐观与豁达。
C.“捶碎黄鹤楼”与“倒却鹦鹉洲”是诗人因自己与被贬友人同受命运不
公而发出的愤激之语。
D.“赤壁”句与“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借“梦”
表达人生失意的感悟。
答案B
解析“乐观与豁达”不正确。结合全诗来看,诗人只有借酒浇愁,希望像晋朝
山简一样,常喝得酩酊大醉,还能骑乘骏马,“别是风流贤主人”的风流倜傥
之举。这种情感是借酒浇愁的狂放不羁,带有消极逃避的色彩,不是积极向
上的乐观豁达。
16.有人评价这首诗“气吞云梦,笔扫虹霓”,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6分)
答案①“愁来饮酒二千石”虽言愁,但用夸张手法写得有气势。②“捶碎”“倒
去『用词极有力度,写出了诗人气魄。③“寒灰重暖”用典写出了内心的强
大、死灰复燃的自信,极有气势。
解析前人评价实指此诗气魄很大,诗风豪放。可从夸张手法的运用、用典的
选择、用词、宏大意象等儿个方面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每答出一点给2
分,答出三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
情给分。)
【模拟9】
(2023五市十校4月联考)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春居杂兴二首(其一)①
王禹俏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送春
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①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僖因多次上书言事得罪皇帝被贬官到
商州,任团练副使,次年春写下此诗。
1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首句写景,写竹篱下欹侧生长着桃杏树各一株,“斜”字写出了
它们的生长姿态。
B.第一首诗第二句落实了首句景之所在,又引出诗人并点明其身份,为下
句的发问做铺垫。
C.第二首诗的子规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为不同,带
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D.两首诗写景都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第一首描写的景偏于静态,第二首
描写则偏于动态。
[答案]D
[解析]“两首诗写景都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错误,两首诗均没有使用动静
结合的手法。
16.两首诗都写到了春风,分别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设备采购软硬件合同范本
- 2025汽车融资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抵押房地产反担保合同模板
- 感恩教育·励志成才主题班会
- 2025员工劳动合同期满评定表(模板)
- 《肾与输尿管结核》课件
- 护理实训个人总结
- 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 2025上海市罗泾镇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血气胸病人的护理
- 啤酒采购合同协议书模板
- 中医把脉入门培训课件
- 高血糖症的急救与护理
- 成人失禁性皮炎的预防与护理
- 技术信息收集与分析方法考核试卷
- 小学2025年国防教育课程开发计划
- 2025届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
- 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换算练习100道及答案
- 幼儿园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课件
- 住宅项目开盘前工作倒排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