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_第1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_第2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_第3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_第4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知识点大全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I、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雾出现。说明有H2O:

取下烧杯,迅速倒转,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说明有C02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02的量减少,C02和H20的量增多。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一一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一猜想与假设一设计实验一实验验证一记录与结论一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使用: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一一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一一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一一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一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一一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一一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一一量筒、漏斗、集气瓶

蒸发皿

10U△含

illKoofa?Y……

长颈漏斗分液漏斗试管夹闩—MHH

]口昌东昌j急目\1三--------二

硅码托盘天平

5j山noC)m网

形管广口瓶滴瓶集气瓶烧瓶图

u1化学实验中其它比较常用仪器示怠图

分类名称图形主要用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2)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反应时试

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2。

①在常温或加热时

(3)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Z2,蒸发溶

用作少

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23;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得

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超过其容积的经,也不得少于其容积的124。

②用于少量物质的

试管(4)在洗涤试管时试管内的水为试管的1/2(半试管水):在洗

溶解或收集少量气

气瓶内的液体为瓶的1Z2;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取少量,液体

体或作简易气体发

DD取用1—2毫升,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加热试管内液体时.,

生装置

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角,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加热

试管内的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5)加热前应擦干试管外

壁,先预热后加热,加热后不能骤冷;

①可耐高温,能直接用火加热;②热的蒸发皿应避免骤冷及被溅

用于少量溶液的蒸上水,以防炸裂;③用完之后立即清洗干净;④蒸发皿中的液体

蒸发皿发、浓缩和结晶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注意及时搅拌

用作配制溶液和较①加热时,应擦干试管外壁并放在石棉网上,以使其均匀受热:

加②溶解固体时,要轻轻搅拌

烧杯大量试剂的反应容

热仃U器,也可用于加热

滴定中的反应器,也

仪加热要垫石棉网

锥形瓶可收集液体,组装洗

器八气瓶

用作加热或不加热

圆底加热要垫石棉网

条件下较多液体参

烧瓶加的反应容器

加热要垫石棉网

用作加热或不加热

平底

条件下较多液体参

烧瓶C)加的反应容器

可以直接加热;硫磺等物燃烧实验应在匙底垫少许石棉或细砂

少量固体燃烧反应

燃烧匙Z器

①使用前先检查灯心,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②也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以免失火)

加③酒精灯的外焰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热④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

酒精灯用于加热

仪曷⑤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

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决不能用嘴吹灭(否

则可能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⑥万一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试剂

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遹塞。

放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不能用于加热;

质(内壁是磨毛的)

常用于盛放固体试不能用于加热;

的广口瓶

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仪1

(—①用作收集或贮存①不能用于加热;②做物质在气体里燃烧的实验时,如有高温固

少量气体;②用于有体物质生成,应预先在瓶底铺一薄层细沙或装入少量的水

集气瓶关气体的化学反应

(瓶口是磨毛的)

①滴液时,滴管应悬空放在容器口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以免

胶头滴11用于吸取和滴加少沾污滴管或造成试剂污染;②胶头滴管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

管和滴量液体,滴瓶用于盛吸取其他药品;③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要平放

瓶放液体药品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橡胶乳头

称量前,将游码拨到标尺“0”处,调节螺母调节零点;称量物

用于粗略称量物质放在左盘,祛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祛码要用镇工,

或的质量,一般只能称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

准至0.1g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

h=•:—二

托盘姓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计天平

--H)(1

量3

000。\

仪七

二1

不能①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也不能

!度量液体体积②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③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

量筒[(10ml的量筒精确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④读数

度为0.1ml)时应将量筒垂直造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

体凹液面的最低於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用于过滤或向小口

r过滤时要放在三角架或铁架台的铁圈上

漏斗容器里加液体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下,形成液封避免气体从长颈漏

斗逸出

长颈S

漏用于注入液体

漏斗

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使用前先检查是否漏液,放液时打开上盖或将塞上的凹槽对准上

分液漏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口小孔,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同的液体,也可用于

向反应容器中滴加

液体,可控制液体的

用量。

铁架台

夹(含铁固定和放置各种仪

铁圈、铁夹方向应与铁架台底盘同侧;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

持夹、铁器

夫厦

仪圈)I

夹持试管进行简单夹在试管中上部:从试管底部套入、取出;拇指不要按在试管夹

试管夹的加热实验的短柄上

尖端向上平放在实验台上:温度高时应放在石棉网上

夹持用烟加热或夹

生期钳持热的蒸发皿等

水不要加满,防止实验时有水溢出

水槽排水集气

辅取用固体药品每次用完及时用纸擦干净

助药匙

搅拌液体、引流、蘸

搅拌时切勿撞击器壁,以免碰破容器。注意随时洗涤、擦净

玻璃棒11取液体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试剂放在细口瓶中,气体放在贮气瓶中或用集气瓶随用随制。

(二)药品的取用

1.取用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或气体的气味;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按规定用量取用药品;没说明用量,液体「2mL,固体盖满试管底。

(3)处理原则:用剩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要拿出实验室。应交还实验室或放入指定容器,

2.固体药品的取用

(1)粉末或小颗粒药品用药匙取用

①操作:一斜:使试管倾斜;二送: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

试管底;

三直立:将试管直立,药品落底。

②操作目的:避免药品沾在管口、管壁上。

(2)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一般用镜子夹取。

①操作:一横:将容器横放;二放:用镜子将药品放在容器口;三慢竖:将容

器慢慢竖立。

②操作目的:以免打破容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

(1)液体药品的倾倒:拿下瓶塞倒放桌上,瓶口挨管口,标签向手心,液体缓缓倒

入试管。

操作要领是“取下瓶塞倒放桌,标签向心右手握,口口相挨免外流,试管略倾便操作”

(2)量筒量液:①放置:量筒放平;②读数: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滴管取液:①取液时捏橡胶乳头,赶空气,再伸入试剂瓶中;

②取液后不平放,不倒置,橡胶乳头在上;

③滴液时垂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逐滴滴入,不伸入试管内,不碰管壁。

④用完时立即用水冲(滴瓶上的滴管不用水冲),不放在实验台上或其他地方。

操作要领是“排气、吸液、悬空滴”

(三)浓酸浓碱的使用

酸液流台上一一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水冲,抹布擦。

碱液流台上一一稀醋酸冲洗,水冲,抹布擦

酸液沾皮肤一一水冲一一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碱液沾皮肤一一水冲一一涂硼酸溶液。

浓硫酸沾皮肤一一抹布擦拭一一水冲一一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四)托盘天平的使用

1、组成:托盘、指针、标尺、天衡螺母、游码、分度盘、祛码。

2,精确度:0.1g

3、操作方法

称量前:先将游码移零,再调节天平平衡。

称量时:两盘垫纸,左物右码。

称量后:祛码回盒,游码回零。

注意:称量干燥的药品时,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易潮解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五)连接仪器、装置(仪器的装配顺序:装配时,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一一管口沾水,转动慢插。

2、玻璃管和胶管连接一一管口沾水,转动慢插。

3、在容器口塞胶塞一一转动塞入

(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操作要领是: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后用手掌紧捂器壁(现象:管口有气泡冒出,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

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好”。

若夏季气温较高时,可用酒精灯微热。

(七)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

(1)两检:①检查灯芯;

②检查有无酒精。(酒精量为酒精灯容积的1/4至2/3,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2)三禁:①禁止向燃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②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

③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

(3)用外焰加热。

2、给物质加热

(1)仪器选择

①加热固体用试管、蒸发皿;

②加热液体用试管、蒸发皿、烧杯、烧瓶。

③集气瓶、量筒、漏斗等不允许用酒精灯加热。

(2)防止容器炸裂、破裂,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容器外壁有水,加热前擦干。

②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底部跟灯芯接触。

③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

④给试管里的固体或液体加热均需预热。

⑤对烧杯、烧瓶加热要垫上石棉网。

⑥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要略向下倾斜。

(3)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应先进行预热。(预热的方法是: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试管;对已经固定的试管,可以移动酒精灯。)

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外焰对准放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4)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先要进行预热。同时注意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l/3o加热时,使试管倾斜一定的角度(大

约45°)。加热时要不时地移动试管。

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A)溶液的配制

A:物质的溶解加谏固体物质溶解的方法有搅拌、振荡、加热、将固体研细

B:浓硫酸的稀释由于浓硫酸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切

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酸入水)

C: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①固体物质的配制过程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湎萱、烧杯、玻璃

②液体物质的配制过程计算、量取、溶解用到的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九)过滤

L仪器:漏斗(附滤纸)、烧杯、玻璃棒和铁架台

2.操作注意事项:

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的边缘要比漏斗口稍低;

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③三靠:倾倒液体,烧杯嘴靠玻璃棒:

玻璃棒一端靠在三层滤纸上;

漏斗下端的管口靠在烧杯内壁上。(玻璃棒起引流的作用)

(十)蒸发与结晶

A、蒸发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仪器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

注意点:①①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玻璃棒搅拌的目的: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②当出

现大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③蒸发皿不能立即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若要立即放需垫石棉网。

B、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的物质①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②若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的,则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十一)洗涤仪器

1、振荡水洗:将玻璃仪器内注一少半或一半水,稍用力振荡后把水倒掉,反复操

作连洗数次。

2、毛刷刷洗: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可用毛刷转动或上下移动刷洗,刷洗

后,再用水连续振荡数次。

3、难溶物洗涤:不易用水洗净的油脂,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再水冲。难

溶氧化物或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后,再水冲。

4.洗净的标准: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十二)常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A:使用酒精灯时,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

B:酸液不慎洒在桌上或皮肤上应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C:碱溶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醋酸冲洗,不慎洒在皮肤上应用蛔酸溶液冲洗。

D:若浓硫酸不慎泗在皮肤匕千万不能先用大量水冲洗。

(十三)常见气体的净化和干燥一定先净化后干燥

(1)气体的净化(除杂)

H2(HC1)用NaOH溶液CO(HC1)用NaOH溶液CO(C02)用澄清石灰水;

CO,(HC1)用NaHCO,溶液CO,(几、CO)用CuOCO(02)用铜网;

02(C02,HC1、H20)用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2)气体的干燥(除去水)

干燥剂有浓硫酸(酸性)、碱石灰(碱性)、固体氢氧化钠(碱性)、氧化钙(碱性)、五氧化二磷(酸性)、

无水氯化钙(中性)、无水硫酸铜(中性)

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氨气;

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硫、氯化氢等。

注意:证明时,一定要先证明水再证明其它物质,证明水一定要用无水硫酸铜;

除去水时,先除去杂质,再除去水。证明二氧化碳一定要用澄清石灰水。

(十四)指示剂的使用

使用指示剂只能说明溶液呈酸性或碱性,不能确定溶液一定是酸或碱。

操作方法:用玻璃棒沾取少量被测溶液滴在试纸上,绝不能将试纸伸入待测试液中,更不能将试纸投入到

待测溶液中去。

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显红色,遇碱性溶液显蓝色;无色酚岷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显红色。

(十五)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表示,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PH的范围在0——14之间,pll>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越大碱性越强,

pH越小酸性越强;pH升高加碱(或水),DH降低加酸(或水)。

(十六)证明

盐酸和可溶性盐酸盐(C1):用AgNO”和稀HNO,,产生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S0「):用BaC酒和稀HNQ,产生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碳酸盐(C0广):用盐酸和石灰水。

铉盐(NH;):用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是湿润的红色石生试纸变蓝的气体八

(十七)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

化学原理

原理

实验室制取气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固体或液体)、反应条件(是否加热)决定的

实验装置

体的思路及方法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决定

检验方法

验证

验满方法

类型装置图注意事项

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固固

2.试管内导管稍微伸出胶塞即可;3.试管内装的药品不超过试

加热

管容积的1/3;

4.铁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

1、分液漏斗:其作用是用反应容器中添加液体,优点:可控制液

体的滴加速度。

2、长颈漏斗:应伸入液体中,防止制得气体泄漏

3、用烧瓶、锥形瓶的好处是制得的气体量较大,但以试管做反应

容器装置简单,比较方便

固液

(液1、组装右图装置应按从下到上的顺序连接;

液)加2、液体跟液体反应,容器中应放几块碎瓷片以防止暴沸

热型

排水

法收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置向上

排空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

气法II

向下[T

排空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

气法于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按体积分数计算)

空气成分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

02N2C02

体积分数21%78%0.03%0.94%0.03%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且不和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反应。X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1rxm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1二红磷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Ch约占1/5,可支持燃烧;[/]5~]口,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V水_£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有.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丕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丕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NO,)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NO,、0,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

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三大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th、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3.氧气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比空气略重,液氧是淡蓝色的。

(2)氧气的化学性质: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

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3)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现象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2展co2

磷剧烈燃烧,黄色火焰,放热,产生大量白烟4P+5O2螂2P2。5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有刺

激性气味的气体。S+O2SO2

镁/铝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2Mg+02312Mg04A1+30z皿2AlM

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Fe3O4)3Fe+2Ch^Fe3O4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雾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H2和0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0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0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物质燃烧现象描述:先描述光或火焰,再描述放热,最后描述生成物颜色状态(不可说生成物名称)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一1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2。2迪2H2O+O2t

2KMnO4=^=K2MnO4+MnO2+O2t

2KC1O34睢2KC1+3O2t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可分为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镒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连一查一装一定一点一收一离一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锌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4、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

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5、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f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高空飞行、潜水、登山)

一(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作火箭发动机的助燃剂、制液氧炸药等)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6、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7、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反应。

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热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一、水

1、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右图)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一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风0)辿曳*氢气(H2)+氧气(02)

通电

化学方程式:2HQ-2Hzt+0J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电解水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体积比2:1

质量比1:8

E.检验:(V一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一一木条复燃

H厂一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结论: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水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时密度最大,为lg/cm>

(1)通电分解2H20===2H2t+02t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20+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20+C02==H2C0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0。77%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比0,最多的金属

元素是Na,最多的元素是旦。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O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

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过滤、吸附、蒸镭(均为卷1虬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储;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馆、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

至引起锅炉爆炸。

5、其他

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04+5H20=CuS04•5H20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牛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

(排水法)、

无色无臭的气体

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

⑴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⑵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112+CuO-^-Cu+1120氢气“早出晚归”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H2、C、C0)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Zn+H2S04=ZnS04+H2tZn+2HC1=ZnC12+H2t

H2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

4、氢能源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H?还原氧化铜

第8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一、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

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分子与原子

分子原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有间隙(同

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

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注: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分子聚集状态不同,物理性质不同);由原子直接

构成的物质,原子也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由于原子聚集状态不同,原子也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3、物质宏观说组成,例如: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物质微观说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例如: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

构成物质,例如: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分子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宏观亓去

「r----兀系

组成—「一分子「一质子

1微观「一原子核一

—原子一L一中子

—核外电子

L—离子

课题1原子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核内质子数质子数

部一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

原子核

第一电子层

第二电子层

向由此原子核(正电壮J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外居于原子中央‘体积小'质量大

原子坏显电性[中子怀带电)J

,核外电子(负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在核外作高速运动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原子结构知识中的八种决定关系

决定关系原因

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电子能量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

(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

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价

数值=得失电子数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

失电子数

说明: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其化学性质一般相似,也有不相似的(如: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同的元素其化学性质也有相似的(如:He,Ne均为稳定结构)③构成原子不可缺少的粒子

是质子和电子(原子核中可能不含中子)且数量相等。

(5)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A、定义: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

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不是Kg,也不是没有单位),一般不写。

1个碳原子的质量

标准=

12

B、表达式:相对原子质量(Ar)某原子的实际质量(kg)

标准碳原子的质量(kg)X1/12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6)相对分子质量:(符号为Mr)

①定义: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叫相对分子质量。它与相对原子质量采用的是同一个标准,

它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符号为Mr,一般不写。

②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课题2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注意:①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

同,元素种类不同。上

②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如只含氧元素的0八0,的混合物,只含碳元素的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只含磷元素的红磷与白磷混合物)

(2)表示方法一一元素符号一一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b、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0: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

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

注意:①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C、Si等

②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0:只表示3个氧原子

③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能论种类,不论个数,用于描述物质组成;

④原子是微观概念,即可论种类,也可论个数,用于描述物质分子和单质的构成。

⑤常见元素名称及符号:

氢(11)氮(He)锂(Li)钺(Be)硼⑻碳(C)氮(N)氧(0)氟(F)筑(Ne)

1479111214161920

钠(Na)镁(Mg)铝(A1)硅(Si)磷(P)硫⑸氯(C1)氮(Ar)钾(K)钙(Ca)

23242728313235.539.9539.1040

镒(Mn)铁(Fe)铜(Cu)锌(Zn)领(Ba)银(Ag)汞(Hg)碘⑴滨(Br)金(Au)

55566465137108200.612780197

⑥元素分布: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①色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0、Si、Al、Fe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0、C、H、N③空气中前二位

的元素:N、0

最多金属与最多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A1A

c、有关元素周期表发现者:门捷列夫规律: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f7横行(7个周期)各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原子序数)逐渐增加,电子层数=周期数

*排列依据

18纵行(16个族)各族最电外层电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16个族:7个主族(A表示),7个副族(B表示),一个0族(稀有气体),一个第VDI族(8,9,10纵行)各

族元素由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7个周期: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也递增。由金属到非金属再到稀有气

体元素,呈现周期性变化,所以化学性质逐渐改变,不相似。

d、分类:「金属元素:如Mg、A1,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

-5非金属元素:如N、C,最外层电子数34易得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