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学案第9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_第1页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学案第9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_第2页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学案第9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_第3页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学案第9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_第4页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学案第9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时空纵览阶段特征时空坐标阶段特征➡1978年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农村与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相继展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中国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思想、政治、组织路线上拨乱反正;重开两会、颁布1982年宪法、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与实践政治重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续表时空坐标阶段特征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农村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改革,城市以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的改革;改革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对外开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初步形成经济改革由农村到城市,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新阶段;对外开放不断深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重要思想理论成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成果,也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神舟”系列,空间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银河”系列计算机;恢复高考,教育的“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科技文教现代化科技文教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成就突出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如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裁军行动;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如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外交多边外交,以维护国家利益为中心,随着时局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服饰五彩缤纷;交通通行效率提高,高铁等快速发展;通信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发展;节假日增多,住房环境不断改善社会生活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必备知识精要排查政治(1)伟大的历史转折①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思想,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②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转折(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①法律制度走向健全: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1999年3月,“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②民主制度的重建和完善: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3)“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①确立:1984年“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②实践: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海峡两岸关系得到发展,两岸交流不断增强(4)新时期的外交成就①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②政策:奉行不结盟、全方位的外交政策③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经济(1)经济体制改革①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②城市: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在管理体制、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形式方面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①1992年“南方谈话”,邓小平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④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①经济特区: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五个经济特区②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③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及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④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⑤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4)社会生活①物质生活: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②交通事业: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给拉萨的旅游业和商业带来繁荣;改革开放后,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民航大国③通讯事业: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和移动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④大众传媒: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续表文化(1)邓小平理论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②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③中共十三大上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④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⑤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⑥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地位: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3)科学发展观①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②地位:2012年,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内容: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基本问题②地位: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5)科技成就①载人航天:2003年,我国“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②信息技术:我国“银河”系列计算机研究取得突破;2016年,我国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获得国际高性能计算机应用领域最高奖项③生物技术: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6)文艺: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学艺术重新焕发了青春,形式变得多样化,中国文化走向世界(7)教育: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高考制度得到恢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完善中高等教育;推动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新教材新视野】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2.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关键能力题点突破命题点一彰显制度自信的“中国之治”连线高考(2019北京卷,19)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A.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C.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深化认知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可概括为:1.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主法制的阶级性决定了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之下。2.民主法制建设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服务。3.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要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民主法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抓好立法、司法、普法、执法与守法的每一环节,同时把民主法制建设与制度建设、人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5.立足中国国情,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制经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二、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1.改变的是心态,不变的是姿态1949年,新中国遭到西方国家的孤立和遏制,内外交困、举步维艰——打破外部封锁是当时形势的迫切需要,获得外交承认则是开展对外交往的前提。截至2019年,中国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交,加入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友好往来。2.改变的是政情,不变的是政策1949年,新中国的对外交往受到国际形势的制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外交上奉行“一边倒”,即使如此,在中苏关系最密切的时期中国也没有在国家主权独立、政策立场自主问题上向苏联让步或唯苏联马首是瞻。今天,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致力于开展全方位外交,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与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携手合作的同时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3.改变的是地位,不变的是定位1949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政治上不被大多数国家承认,经济上一穷二白、千疮百孔,可谓积贫积弱、百废待兴,国际地位和影响无从谈起。今天,中国既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又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4.改变的是战术,不变的是战略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两面出击”、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80年代以来“全方位外交”,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方针、不同的战术,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始终不变的。今天的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高,实力也极大增强,但离发达国家尚有很大差距的状况并没有也不会在短期内改变。因而今日之中国只有继续韬光养晦,认清形势、找准定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能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构想。素养演练1.历史解释——迎来全新时代的民法制度(2020天津河北区二模)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七编、1260条,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里程碑意义。编纂该法典的出发点是()A.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B.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法律制度与国际接轨D.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时空观念——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体系(2020山东泰安一模)下图为1949—2005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家数示意图,其中198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大幅提升的原因是中国()A.奉行“另起炉灶”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实行对外开放,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方针C.逐渐实现了中美和中苏关系正常化D.积极参与新型区域国际合作3.家国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2020北京朝阳区一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中国按照“亲、诚、惠、rong”的理念,深化与周边国家关系。根据你对中国相关外交政策的理解,这个“rong”字应是()A.熔B.荣C.容D.融命题点二新时期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连线高考1.(2020天津卷,8)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2.(2020天津卷,9)有经济学家认为,按照国际工业经济一般的衡量标准,中国从1953年到1991年,用38年时间就达到或接近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这一时期()A.经济建设不断推进B.对外开放日益扩大C.市场经济逐步完善D.城乡差别显著缩小3.(2020全国Ⅱ卷,31)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4.(2020全国Ⅰ卷,31)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5.(2020全国Ⅲ卷,31)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6.(2019全国Ⅱ卷,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素养感悟7.(2018全国Ⅲ卷,31)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素养感悟深化认知一、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1.土地改革(1950—1952年)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内容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影响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2.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社会主义工业发展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内容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走集体化道路,实现了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影响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3.人民公社化(1958—1983年)原因党的主要领导人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推动经济发展内容以“一大二公”为特点,即合作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影响超越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984年退出历史舞台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底至今)原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阻碍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前提下,实行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发展二、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项目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后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国防力量薄弱②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速现代化建设②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低潮③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续表项目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点①单一公有制②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①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期计划经济逐步僵化,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化问题1953—1957年伴随着“一五”计划的顺利进行,大量农民进入城镇就业,推动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1958—1960年由于“大跃进”的发动,全民大办工业,“以钢为纲”,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脱离农业的基础上超常规畸形发展1961—1965年国家进行工业调整,精简工业和城市人口,两千多万城市人口下放回乡,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逆城市化时期1966—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及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失误,大批干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城市化进程停滞不前1978—1991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力实践,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提高,虽然有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低度城市化现象,但城市化还是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1992年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进入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素养演练1.史料实证——乡村振兴的初步尝试(2020福建福州期末)1979年,新华社报道了山东临清赵汝兰一家植棉纯收入10239元的新闻,被多家媒体转载。第二年又报道了兰州雁滩公社李德祥从生产队分到一万元,被社员们称为“万元户”的通讯。“万元户”一词由此开始流行。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模式初步形成B.农村改革由东向西推进C.社会价值观念逐渐转变D.人民公社体制焕发生机2.时空观念——经济体制的创新和突破(2020北京丰台期末)下表为不同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部分词汇。从这些词汇中可以看出我国()年代及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1978年第1版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1996年第3版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2012年第6版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A.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D.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3.唯物史观——经济政策与农民工城市化(2020安徽蚌埠二模)1959年4月,陈云提出必须对1958年城市多招收的1000多万工人认真加以精减,安置到农村去。1979年后,大量农民工进城就业,得到政府鼓励。这种变化取决于()A.国民经济比例的调整B.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C.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D.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命题点三新时期中国的科技文化连线高考1.(2017全国Ⅲ卷,31)右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2.(2017全国Ⅱ卷,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素养感悟深化认知一、新中国科技发展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及原因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征大力发展高新军事科技,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原因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妄图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②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④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必须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①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②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③国际环境有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题二、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成就阶段方针政策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成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大学招生通过推荐方式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80年代提出“三个面向”;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211工程”计划;实施义务教育各类教育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活力素养演练1.家国情怀——自主创新铸就“国之利器”(2020河南洛阳期末)2016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问世,它以每秒12.5亿亿次的峰值计算能力以及每秒9.3亿亿次的持续计算能力,斩获世界超级计算机排名榜单第一名,实现了我国国产超算系统在世界超级计算机冠军宝座的首次三连冠。这一成就()A.表明我国科技水平已经全面领先世界B.基于我国强大的工业基础C.表明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得到飞速发展D.说明第三产业已成为主导2.唯物史观——公平视角下的高考制度改革(2020云南昆明“三诊一模”)1977年8月,中央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作出决议,改变之前“自愿报考、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查”的高校招生方针,采取新的“自愿报考、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针。此举()A.适应了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要 B.促进了高等院校课程体制改革C.结束了科教领域“左”倾错误 D.解决了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3.历史解释——对外开放背景下的外语教学1979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成立。外研社发展至今,出版图书中除英、法、日等大语种外,还有越南、老挝等小语种,更有一些“世人罕闻”的非洲部族语,如僧加罗语、斯瓦希里语和豪萨语等。外研社的发展反映了()A.中国的外语教育已经处于世界先进的行列B.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C.外语人才基本满足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D.中国人走向世界、寻求发展的渴望与尝试情境体验思维升华真题感悟(2020山东卷,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苏寺村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山区村落。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村原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81.12.12号1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开始由祁凤元汇报了县委召开农业责任制代表会议和真理问题补课会的精神。赵桂枝传达了公社党委当前工作安排……82年3月23日1天讨论记录:……(4)当前几项工作时间如何安排?……2.抓致富:两委队长如何本人富,在(再)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3.责任制与端正党风……83年3月3日1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首先由公社武书记讲关于“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意见和公社安排。大队如何制定措施。致富户和文明户怎么确定和召开座谈会。84年4月12日半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由老冯同志传达了“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讨论记录:(1)建村领导小组怎么成立?组长:张明德;副组长:冯青山;成员:姜合、崔玉海、张玉林。——摘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14分)思维流程第一步解前读——明确答题方向第二步解中找——获取解读信息项目学科素养显性信息隐性信息材料来源历史解释“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对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具有很大价值材料内容史料实证“农业责任制”“抓致富”农村改革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脱贫致富、重视经济发展“公社”“大队”“乡党委”“乡政府”“建村”撤社建乡、村民自治“真理问题补课会”“端正党风”“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评选“文明户”农村改革中加强党的领导、解放思想、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历史解释工作笔记的内容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新时期的民主法治建设、新时期思想解放等内容苏寺村的社会变迁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第三步解后答——逻辑规范作答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材料选自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改革的亲历者,其工作笔记是研究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一手史料续表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内容农业责任制、抓致富、先富带后富、评选致富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脱贫致富、重视经济发展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笔记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情况。苏寺村的社会变迁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公社、大队、乡党委、乡政府、建村等,反映了撤社建乡、村民自治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真理问题补课、端正党风、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评选文明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加强党的领导、解放思想、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中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情境剖析一本笔记,记录百姓民心琐事,记录干事创业心得。本题以一位村支书的工作笔记创设命题情境,体现了历史学习中创设有效情境的发展趋势。《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的记录时间从1967年至1992年,一共35本,时跨25年,均为六十四开笔记本,手写体。作者从1965年起担任河北省赤城县茨营子乡苏寺村中共支部书记,直至1992年,其间除两年在公社工作外,在村任职二十五年。从1967年开始记工作笔记,从未间断,直至卸任。这些工作笔记所含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运动、农业生产、乡村生活诸多方面,是这二十五年间中国北方乡村生活的私人记录,反映了二十五年间乡村底层的社会变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材料中的部分笔记属于当事人对当时现实情况的记载,可以用来研究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属于最具有史料价值的一手史料。村支书的笔记折射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历程,有助于理解改革的影响和中国人民变革的精神,感悟“将改革进行到底”,培养投身改革实践,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努力的品质,涵养我们的家国情怀。第9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关键能力·题点突破命题点一连线高考B解析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根据题意内容可知,中国将香港、澳门问题定性为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不属于通常所谓的“殖民地”范畴,从而有利于避免其他敌对势力的干涉,掌握了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主动权,故B项正确。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新中国成立时即已确立,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材料不能体现“一国两制”,故C项错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分别是1997年和1999年,故D项错误。素养演练1.D解析据材料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涉及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而制定的,故选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不是全新的法律,而是修改完善不适应现实的法律条文并作出新的规定,排除A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共十八大上确立的,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适用范围是国内,而且材料没有涉及国际方面,排除C项。2.B解析改革开放后,为了给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交环境,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方针,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同,因此198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大幅提升,故选B项;“另起炉灶”是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方针,排除A项;1980年还没有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排除C项;1991年两极格局瓦解后中国积极参与新型区域国际合作,排除D项。3.C解析据材料“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深化与周边国家关系”可知中国是在容纳其他国家的前提下实现互惠互利,故选C项;熔是固体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变成液体,不适合描绘国际关系,排除A项;荣是兴盛、茂盛、荣耀的意思,在国际关系中保持荣耀不能深化与周边国家关系,排除B项;中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是融入其他国家,排除D项。命题点二连线高考1.C解析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根据材料“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可知,当时党中央对安徽、四川、贵州、甘肃等地农民自发包产到户的认可,说明党和国家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故C项正确;当时农村并未发展多元经济所有制,故A项错误;我国在1992年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B项错误;材料仅反映了党和国家对部分地区农民包产到户行为的认可,“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说法明显过于夸张,故D项错误。2.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以进行工业化建设,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所以我国“用38年时间就达到或接近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建设不断推进,故A项正确;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故B项错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之前我国是以计划经济为主,故C项错误;城乡差别显著缩小是我国经济建设推进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3.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改革开放。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根据材料中中国研究战后日本、西德和法国的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为了改变经济落后局面,充分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故B项正确;增强企业活力是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国研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从而提出实行对外开放的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于1992年,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国研究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而不是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故D项错误。4.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材料反映了允许国营制药厂被私人承包经营的做法,故选D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做法有利于解决政企职责不分的弊端,但没有体现出“得到解决”,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没有体现出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排除C项。5.A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根据题干中的合同规定可知,企业对利润分成有了相应的自主权,这反映出企业活力得到增强,故A项正确。1984年,国企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B、C、D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均可排除。6.A解析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农村改革,再结合时间信息“1979—1981年”,可知当时农村改革已经全面展开,但单一的粮食种植结构无法让农民富起来,所以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故A项正确;当时政策鼓励发展社队企业,即集体企业,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强调的是包产到户,故C项不符合题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明确提出的,故D项错误。7.A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中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从表中可以看出,1988年相对于1982年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的变化为:农业企业数量减少,其他行业企业均大量增加。这一变化说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故A项正确。城乡一体化是指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作为一个整体走向全面协调发展的历程,题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