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辽宁省辽西联合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届辽宁省辽西联合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届辽宁省辽西联合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届辽宁省辽西联合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届辽宁省辽西联合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目前所知“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何尊铭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兹义(治理)民。”《诗经大雅》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左传》则多见把“中国”与“四夷”“蛮夷”“戎”对举的记载。据此可知,“中国”观念A.西周初年开始形成 B.加强了中原统治力量C.产生源于文化认同 D.基本内涵得到了拓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一词最早源自西周初年的何尊,西周时期“中国”一词指天下之中的都城或国都;到春秋《诗经大雅》时指抚爱国中百姓,使四境得以安定;再到《左传》时“中国”从天下之中的国都演变为指代中原一带的诸侯国;以上变化说明“中国”观念基本内涵得到了拓展,D项正确;“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不等于西周初年开始形成“中国”观念,排除A项;春秋时期“中国”指代中原一带的诸侯国,B项不能整体反映材料,排除B项;材料强调“中国”观念基本内涵得到了拓展,不等“中国”观念产生源于文化认同,排除C项。故选D项。2.唐代初期采用府兵制,征兵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农民忙时务农,闲时参加军事训练,国家打仗时随军出征,自己携带粮食和武器。唐玄宗时,政府改行募兵制,由国家招募职业军人,提供军饷和装备,招募的兵士由专门的军官训练和指挥,长期服兵役。唐玄宗改行募兵制是基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两税法广泛推广C.藩镇割据的出现 D.均田制受到破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征兵制度由府兵制变化为募兵制,征兵对象由均田农民变化为职业军人,这是由于均田制受到破坏,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府兵制难以推行,D项正确;唐玄宗改行募兵制是基于均田制受到破坏,A项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A项;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排除B项;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出现,排除C项。故选D项。3.“唐宋变革”是史学界争论较大的议题。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认为“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开始。因为唐代中国是贵族社会,而宋代中国是平民社会。”这种变化在文化上的重要表现是A.纸币产生和城市经济的活跃 B.文学艺术朝着世俗化发展C.儒学完成了哲学化和思辨化 D.文人学士型官僚政治形成【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发展壮大,推动着宋代的文学艺术创作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趋势,即题干所述“宋代中国是平民社会”在文化上的重要表现,B项正确;“纸币产生和城市经济的活跃”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而不是文化上的表现,排除A项;宋代的儒士推动“儒学完成了哲学化和思辨化”,这不是“平民社会”的表现,排除C项;“文人学士型官僚政治形成”属于宋代政治上特点,而不是文化上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B项。

4.隆庆四年(1570年),文渊阁大学士高拱上奏道,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以及北方的蓟、辽、山、陕等边疆地区“有司虽有牧民之官,实有疆场之责,乃官其地者,非杂流则迁谪”,建议“今后各边有司,必择年力精强、才气超迈者除补”。此建议被中央采纳。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边官晋升机会增多 B.边疆治理力度加大C.改土归流趋于式微 D.内阁地位明显提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代边疆官员的选任,从一个惩处性向优选性转变,这是边疆治理被逐渐重视的表现,政府对边疆治理力度加大,B项正确;材料不是说边官晋升机会增多,排除A项;雍正时实行改土归流,排除C项;材料是治边选官制度,不是内阁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5.具有近代意义世界历史,主要体现在世界交往普遍发展基础上的劳动方式的改变。作为世界历史的一个缩影,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解体无疑是劳动方式变革的必然结果。这揭示了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源 B.闭关锁国导致传统贸易体系解体C.中国对外交往趋向近代化 D.开埠通商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冲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解体无疑是劳动方式变革的必然结果”及所学可知,与我国自给自足的农本经济相适应的朝贡贸易体系,无力阻挡工业革命后打着“自由贸易”旗号的英国人船坚炮利的冲击,故材料揭示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源是中国农本经济的落后,A项正确;闭关锁国维护了传统贸易体系,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中国落后的生产方式无法对抗先进的机器大生产方式,即揭示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源而非影响,排除C、D项。故选A项。6.近代上海某报纸曾刊载文章《纪苏州一车夫》,文中写道:“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至盘门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依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这反映出,当时A.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C.盲目排外情绪高涨 D.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答案】A【解析】由题干中的信息“车夫……道……倭奴是不拉的”可知,该现象应为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A项正确;题干中仅提及苏州某车夫对日本人的反感,并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也不是盲目排外情绪高涨的体现,排除B、C两项;由题干中的关键词“国民”可知,该现象发生于民国期间,晚于“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的时间“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排除D项。故选A项。7.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汇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毛泽东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说明A.国内建设需要调整“一边倒”政策B.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中国影响力C“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各国了解中国D.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日内瓦会议、走出去”及所学知识可得,毛泽东主张通过支持东南亚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来提升中国的影响力,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一边倒”需要调整,排除A项;“求同存异”是万隆会议中提出来的,排除C项;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8.古印度史诗《薄伽梵歌》(约公元前4世纪~公元4世纪)中有如下训示:“尽你该尽之责,哪怕其卑微;不要去管其他人的责任,哪怕其伟大。在自己的职责中死,这是生;在他人的职责中活,这才是死。”对其解释最合理的一项是()A.植根于封建制度 B.凸显了神权威严C.宣扬了众生平等 D.蕴含着种姓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印度宗教与社会,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对不同种姓的人所能从事的职业有严格的规定,材料所示训示有助于人们形成对不平等的种姓权利和义务的认同,D项正确;《薄伽梵歌》所记载的内容不全是封建社会的内容,且训示本身并没有反映封建社会本质的信息,排除A项;训示中没有关于神权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显示的是印度社会的不平等,排除C项。故选D项。9.依据材料,提取信息,判断历史时期,进行正确排序①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②我在医神阿波罗……以及所有的神和女神面前宣誓……我将尽我所能和判断,为我的病人的利益着想,以医术尽心救治,永远不存在任何邪恶之念③因本令之公布,那些由继承,或由其自身权利,或由永佃,或由公簿持有而占有其农地的农奴及妻儿的各种现有农奴制关系和一切相互的权利义务,均应完全停止④本议定书签字国承认有义务在他们占领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的领土上确保建立一个足以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既得权利,又在必要时根据为贸易和过境运输的自由而订立的条件保护贸易和过境运输自由的政权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①③④ D.④③②①【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对中世纪封君封臣制度的描述;②是公元前5世纪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立誓;③是拿破伦逼迫普鲁士改革颁布的敕令;④是《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的内容。正确排序是②①③④,C项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排序错误。故选C项。10.“他早年就以叙事长诗《阿非利加》夺得“桂冠诗人'称号,他醉心仿古,文学选择和生活作风都有向古代先哲致敬的意味,他还用拉丁语撰写抒情诗集《歌集》”。这位诗人是()A.但丁 B.彼特拉克 C.薄伽丘 D.康德【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醉心仿古:抒情诗集《歌集》”,可知这位诗人是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B项正确;其他各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1.德意志帝国时期,文科中学的教学内容偏重于拉丁文和希腊文,实科中学的教学内容偏重于自然科学,但当时实科中学的学生不能升入大学。1901年,德国宣布实科中学和文科中学具有同等地位,毕业生可以升入大学。这反映了德国A.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B.义务教育的普及C.社会等级观念的强化 D.经济结构的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德意志帝国时期,封建势力强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到20世纪初,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而也推动了教育改革,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兴起”,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排除B项;社会等级观念的强化,与材料中“实科中学和文科中学具有同等地位”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2.有思想家认为,要实现社会主义,不必推翻资本主义制度,首先要通过向穷人和富人作未来社会的广泛宣传,然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搞一点一滴的试验,建立起一个一个的社会主义据点,然后以点到面,逐步推广,就可以取得全面胜利。这一理论A.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B.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C.体现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D.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幻想【答案】D【解析】圣西门认为实现社会主义“要通过向穷人和富人作未来社会的广泛宣传”,通过建立据点进行试验,“就可以取得全面胜利”,说明当时空想社会主义者设想不通过阶级斗争就能实现社会主义,这显然是空想,D项正确;阐明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是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圣西门的这一理论是空想社会主义中不切实际的主张,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排除B项;材料所述观点是以温和方式逐步改造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并非表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排除C项。故选D项。13.1922年,苏俄与德国签订《拉巴洛条约》,德国放弃在苏俄的财产,两国放弃战债及战争造成的经济赔偿,恢复外交关系并建立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苏俄此举旨在()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打赢国内战争B.被迫接受不平等条款以换取西方国家支持C.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大力发展工业D.为实施新经济政策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苏俄与德国签订条约,争取建立外交和经贸互利关系,旨在为实施新经济政策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D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于1921年春被新经济政策取代,排除A项;接受不平等条款以换取西方国家支持与“(苏联、德国两国)恢复外交关系并建立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不符,排除B项;直到1925年联共(布)十五大才确立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排除C项。故选D项。14.1959年美国在苏联举办了国家博览会,最吸引苏联民众的是能够回答预设问题的电脑,其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美国梦到底是什么?”电脑的问答是:“美国梦是美国人的根本信仰,美国人崇尚自由,他们可以信仰自由,言论自由,享有普遍的选举权,崇尚普及教育。”这反映出()A.美国向苏联展示工业化成就 B.美苏关系逐渐走向缓和C.美国趁机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D.美苏“冷战”进一步加剧【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看出,美国利用博览会对苏联民众进行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宣传,趁机进行意识形态渗透,C项正确;材料中宣传工业成就只是表象,排除A项;当时美苏关系只是暂时缓和,排除B项;材料只说明美国对苏联的意识形态渗透,但没有提及苏联的措施,不能证明美苏“冷战”进一步加剧,排除D项。故选C项。15.1906年,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中提出了文官考试思想:“一是考选权……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这一思想()A.体现了强烈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B.是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C.保证了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D.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一是考选权……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可知,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强调中华民国的官员须经考试合格后方得任用,这为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的官员的选拔问题,不能体现“开放性”,排除A项;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令,标志着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排除B项;“保证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6.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文艺复兴中肯定人的价值和欲望,宗教改革中主张因信称义,都是对人的重新审视,冲破了传统的束缚,故选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是思想解放运动,没有能够提升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排除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天主教会,而非神学,排除C;文艺复兴中没有沉重打击罗马教会的统治,排除D。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江南地区与全国农村劳动力变动情况表(单位:户、人)时间江南地区全国江南地区劳动力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比率户数农村劳动力人数户数农村劳动力人数太平兴国五年3492838906726418500163671255.40%元丰元年1120331285684416603954423400826.70%崇宁元年126576232276931811394546190560690%——摘编自武建国、张锦鹏《宋代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利用与流动分析》材料二宋代人均耕地为4.4亩,在南方却不足这个平均数,苏州地区亩产可达四石,但江南其他地方的亩产在二石左右。伴随着宋代人口及人口密度的增加,要求的耕地面积也相应扩大,于是开发梯田、围湖造田、围海造田相继加速。“烧畲山于山岗”“教民焚燎而种”,但山林破坏后,雨则山洪暴发,早则无水灌溉。……入宋以后,江南每岁漕运额由三四百万石增至六百万石,以致江南谷贵民贫。漕运的发展反映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分离,使得中央王朝不能不仰赖江南经济上的支持。——摘编自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格内容反映的问题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1)问题:宋代江南地区劳动力人口快速增长且比重不断上升。影响:促进宋代江南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推动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2)简评: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开发与民族交融;南北经济联系加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人地矛盾激化,过分开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江南地区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人民负担持续加重;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分离。【解析】(1)据材料数据可知宋代江南地区和全国劳动力人口都呈上升趋势,江南地区劳动力人口增速较快,并且在全国劳动力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故反映的问题是宋代江南地区劳动力人口快速增长且比重不断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唐朝中期以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重心南移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江南农业不断发展并超过北方成为国家财赋重地;农业生产离不开劳动力的投人,江南农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以农村劳动力的快速增长为支撑,也成为推动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因素。

(2)根据材料“伴随着宋代人口及人口密度的增加,要求的耕地面积也相应扩大”可得出: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得南方地区人口增多、土地压力增大;根据材料“山林破坏后,雨则山洪暴发,早则无水灌溉”可得出:人地矛盾下过分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根据材料“江南每岁漕运额由三四百万石增至六百万石”可得出:江南地区重赋现象;根据材料“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分离”可得出: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分离。再结合所学知识,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开发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南北经济联系加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阅读时应认识到:对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注意一分为二辩证分析,不能忽略经济重心南移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如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华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摘编自余伯沆何友良主编《中国苏区史》材料二《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在共产党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为此中共在特区以“三三制”原则建立民主政权,即在政权机构中,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名额。——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史》材料三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同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必须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1957年开始就不能正常工作,1966年到1975年几乎完全处于停顿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邓小平复出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等著名论断。2004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摘编自俞可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政治发展的逻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三制”的特点与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建设变迁的趋势;就其发展过程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不足之处:取消资本家、富农等剥削者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缩小了民主革命的力量,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对立面。(2)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联合;民主协商。(任答一点即可)意义: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与威望,扩大了中共影响;为中共执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任答两点即可)(3)趋势:政治日益民主化;社会日益法制化。(任答一点即可)认识: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解析】【小问1详解】不足之处:根据“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得出取消资本家、富农等剥削者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缩小了民主革命的力量,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对立面。【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得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联合;根据“即在政权机构中,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名额。”得出民主协商。(任答一点即可)意义:结合抗战的内容可得出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与威望,扩大了中共影响;为中共执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小问3详解】趋势: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邓小平复出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等著名论断。”可得出政治日益民主化;根据“2004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得出社会日益法制化。(任答一点即可)认识:综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摘编自胡炳章、吕学芳《文化的视界》材料二启蒙运动一开始是以温和渐进的方式集中在思想领域,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但也应该看到这些思想对社会影响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经历了启蒙运动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从前。占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成为政治思想成为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舞台上。——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时期政治思想的内容,并分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答案】(1)思想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反对禁欲苦行,追求现世幸福生活;反对愚昧,追求科学。(2)内容: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出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构想;追求人本身解放。积极影响: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推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