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方言语法探究9200字(论文)】_第1页
【天津方言语法探究9200字(论文)】_第2页
【天津方言语法探究9200字(论文)】_第3页
【天津方言语法探究9200字(论文)】_第4页
【天津方言语法探究92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方言语法研究摘要天津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上的差异并不十分严重因为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而天津离北京并不太远,并且都属于北方方言,但天津方言的语音也有其自己的特点,与普通话不一致的地方也是显而易见的。天津方言属冀鲁官话保唐片天津小片,与普通话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语音和词汇方面,而语法方面则和普通话接近。尽管这样,天津方言还是有其不同于普通话的细微的语法特点,本文正拟对天津方言的语法进行研究。通过对天津方言的概念、起源、分类进行分析,分析天津方言z,zn两组声母的情况、分析天津方言儿缀词的功能。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加深对天津方言语法的认知。关键词:天津方言;语法;官话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引言 12.天津方言的界定及分类 12.1天津方言的界定 12.2天津方言的形成 22.3天津方言的分类 33.天津方言z,zn两组声母的情况 53.1第一类天津方言 53.2改变比较大的第二类天津方言 63.3第三类天津方言 64.天津方言儿缀词的功能 74.1修辞功能 74.1.1表细微、细小 74.1.2表亲昵 84.1.3表轻蔑 84.1.4表戏谑 84.1.5表形象生动 94.2构词构形功能 94.2.1儿缀的构词功能 94.2.2儿缀的构形功能 10结语 11参考文献 121.引言天津市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简称“津”;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东临渤海,西与河北省廊坊地区、北京为界,南与河北省沧州地区毗邻,北与河北省承德地区、北京接壤。天津市是海上通往北京的咽喉要道;至1986年,共辖18个区县,中心城区6个;环城区4个,即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滨海区3个,即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周围区县5个,即蓟县、宝纸区、宁河县、静海县、武清区。天津市中心城区共分为6个行政区。和平区,位于天津市区中心,因和平路贯穿其间而得名,是全市主要的商业金融中心区。河西区,位于市区东南部、海河西岸,故名;其中高等院校有7所坐落其间。河东区,位于市区东部、海河东岸,。故名;该区在重工业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红桥区,位于市区的西北部,因内有大红桥而得名;素有津门工业摇篮之誉,老字号店堂多源于南运河两岸。河北区,位于市区东北部,海河与原金钟河以北,故名;是天津地铁枢纽之所在。南开区,位于市区西南部,原系旧城南开洼地带,故名;其中有天津著名的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一般说的天津方言指市区,即和平、南开、河西、红桥、河北、河东六区和西青区大部分,以及东丽区小部分土著居民所使用的方言。天津方言属冀鲁官话保唐片天津小片,与普通话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语音和词汇方面,而语法方面则和普通话接近。尽管这样,天津方言还是有其不同于普通话的细微的语法特点,本文正拟对天津方言的语法进行研究。2.天津方言的界定及分类2.1天津方言的界定天津方言有广狭之分,广义的天津方言指的是按照行政区划确定的地域范围内土著居民使用的语言,狭义的天津方言指的是市区内土著居民使用的语言。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户〕,广义的天津方言属于北方官话区,但是全市各区县方言归属不太一致。除了北部的武清属于北京官话区京承片怀承小片以外,其余地区均属于冀鲁官话区保唐片,其中北部的蓟县、宝抵、宁河和滨海新区的汉沽属蓟遵小片,市区属于天津小片,南部的静海、津南、东丽部分地区及滨海新区的大港属于定霸小片。从天津周围方言来看,天津北部、西部所属方言小片均与毗邻的其他省市方言小片一致,只有南部与冀鲁官话区沧惠片黄乐小片邻接。天津市区方言涵盖南开区、红桥区、河北区、和平区、河西区、河东区等六个区和西青部分地区、东丽小部分地区。其使用范围大抵以老城厢为中心,西边从曹庄子起,沿津浦线到东边的徐庄子、赵庄子,再向南经张贵庄、芦庄子、南马集到南端的大韩庄,再向西北经大芦北口、卞庄、邢庄子回到曹庄子,像一个尖朝南底朝北的等腰三角形。2.2天津方言的形成天津地区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行政建制的变革,发展成为一个五方杂处的城市,在使用语言上也进行了多次融合。因此,天津方言是一种本身就不能统一的方言,大约在500多年前才呈现出雏形。天津最早期的原著民应该是海河五大支流下游的渔民和船户。大约在金元时期,天津聚落才初步形成,又由于军事需要,朝廷派来重兵驻守。这时期的居民点始于天津著名的三岔河口。特别是元明清以来,由于地域的沟通,贸易的往来,也导致了天津方言的进一步融合、同化。但是大规模的移民更是影响天津方言形成的重要因素。明朝清代两次移民的数量之多,规模之集中,对正处在形成时期的天津方言,势必起到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天津地区在“燕王扫北”前后从江淮地区不断有移民到这里,成为天津卫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移民方言的冲击、侵蚀、同化和融合,也奠定了天津方言的基础。近百年来天津又经历了五次人口膨胀:第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运动;每次运动后,都使得天津人口猛增,加之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这些也都是造成天津方言不能统一的原因。同时,天津方言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天津方言区属方言岛。天津话这棵特立独行的方言之树的根,并不是在海河两岸土生土长的,而是从外乡漂浮来的。李世瑜先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天津展开了实地调查,确立了“方言岛”的东、南、西三面被静海音系所包围,北面则被北京音系所包围,几百年来,天津方言仅能“占领”九平方华里的旧城和中北、大寺等十几座村镇,始终陷入其它音系的重重包围之中。李世瑜先生提出的“天津方言岛”学说,进一步考证了天津方言的语源。李世瑜等先生经过了艰苦的田野调查,确立了天津方言的“母方言”就是以宿州为中心的广大淮北平原。宿州与天津相距千里,但是他们的声母、韵母、声调以及音变基本相同。天津方言之所以形成了今天这样的一种格局,同语言发展规律本身的制约也有很大的关系。大批的人口迁徙所形成两种方言或两种语言的接触碰撞,在我国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但由于所处时代环境和自身的文化背景的不同,最终所形成的格局很可能就不同。在我国历史上,有移民带来的语言取代当地土著方言的情况,比如我国西晋永嘉之乱后,大量北方人口迁移到江南地区,结果取代了当地的吴方言,大量北来移民的集中迁入,使得当地脆弱的文化遭到同化;当然也有移民放弃旧方言而被新地方言同化的情况,最典型的要数满人入关了,虽然满人曾一度征服和统治了中国,但由于在人口、文化、经济水平等方面的巨大差距,使得他们逐渐被汉族所同化,放弃了原民族的语言而采用了汉语。天津方言的形成又同前边的两种情况有所不同,它的形成是在两种语言或方言势均力敌的情况下,通过不断的相互融合而逐渐形成的。语言具备三大要素:语音、词汇以及语法。这三者它们的稳固性不同发展也很不平衡。词汇可以说是其中最活跃的要素,它能反映社会发展的一些情况,对社会上的一些变化也比较敏感并且语言同它之间的联系也表现的最为突出。相对来说,语法的稳定性就比较好,语音中绝大部分也表现的很稳固。现在一般称“xx官话”就是指采用本地的语音系统,而采用普通话的词汇系统来讲话。2.3天津方言的分类这种方言与它的周围居民所使用的方言有所区别,有分辨方言能力的人一听便知。在语音方面,天津话的显著特点是阴平(一声)读低平调,还有一个特点是天津话里“齿音字”较多,但具体情况又因人而异。这是因为天津是一个五方杂处的都市,特别是近百年来经过五次人口膨胀: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及解放后,都使得天津居民猛增,外地人大批涌进,这是天津方言不能统一的主要原因。从一百多年前开始,天津方言大致定型为两类,区别就是齿音字的多少。这两个类型还可以找出分界线来,即海河西包括天津城厢和两头一带,这类话齿音字少,可称为甲类天津话。而乙类就是海河以东,包括旧河东、河北一带,这类齿音字较多。但因都市扩大,繁华区域转移,交通方便,特别是外地来津人口骤增,居民的迁徙频繁,方言也随之混乱起来。也就是说,目前天津地区的居民,到处可以找到说甲类或乙类天津话的。定型为甲乙两类,与天津的发展有关。五百年前天津地方属静海县,居民都说静海话。而静海话就是不统一的方言,一种齿音字多,一种少。现在天津方言区的东南西三面仍被静海方言区包围着,恰好天津方言区的西面正是齿音字不多的静海话,而东面则正是齿音字较多的静海话,即海下方言(详后)。所以很自然地就可得出一个结论:天津方言以海河为界分为甲乙两类是由静海方言决定的。但郊区县的居民,由于变动不如城市那样大,方言现象是相对稳定的。如我们到西郊和毗邻的静海县走访,就会发现不论操天津话或静海话,齿音字完全相同,字数并不多。而再到东郊、南郊、大港走访,不论他们操天津话还是静海话,他们的齿音字也是完全相同,即齿音字较多。甲乙两类天津话今天已全部混淆,不能再按地域划分了。近来更有一个变化,即又出现另一类型的天津话,定为丙类天津话。这是解放前提倡国语和解放后推广普通话影响下出现的。甲乙两类齿音字不同程度地靠拢了普通话的齿音字和非齿音字的读法,甚至完全等同于普通话,而只是保留了天津话在声调方面阴平读低平的基本特点。其他声调也有向普通话靠拢的现象。丙类天津话更没有地域关系,随处可见。不过由于文化程度和语言习惯,丙类的齿音字很不一致,大致是受学校教育越多则齿音字越少。所谓齿音字有多少呢?齿音字即用z,c,:为声母的字,非齿音字即用zh,ch,sh为声母的字,共有1393个。甲类天津话,齿音字有810个,非齿音字有583个;乙类天津话齿音字有1277个,非齿音字有116个;丙类天津话齿音字有480个,非齿音字有913个,即完全等于普通话的齿音字和非齿音字的数量。但实际上今天社会上操纯甲乙两类天津话的只有在五、六十岁以上的人中还可找到,而说丙类天津话的,大体情况也各有差别。总之,天津方言很不统一,有旧传统也有新发展,而总趋势是逐渐向普通话靠拢。我根据实际调查,按照天津人的职业、文化水平等条件,将天津方言分为以下几个类别:第一类,儿辈居住在天津的老天津人,多为工人,文化程度较低,受书面语、普通话和其他方言影响较少。他们的天津话在语音上,从五十年代至今大体没有什么变动。这一类天津话也可以称为老派的天津方言。第二类,一般是干部、教师、学生、医生等,他们的文化程度较高,受书面语和普通话影响较深。他们所说的天津方言,较五十年代有明显的改变,在许多字的韵母、声母上都向普通话靠拢了,只剩下声调或极个别的韵母、声母和普通话有区别。第三类,介于一类和二类,即老派和语音改变较大一派之间的,他们中等文化程度,大多是年纪老的干部、年纪轻的工人。他们的天津话语音比起纯天津话有了发展变化,这是受书面语和普通话影响的结果。但和变化较大的第二类又不同,他们的天津话更靠近第一类,这和他们的职业、文化程度都有密切的关系。3.天津方言z,zn两组声母的情况我们把天津方言分成三类,它反映了现代天津方言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最主要是表现在声母z组和zh组的演变上。根据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制订的《方言调查字表》(科学出版社出版)所收集的有关z,zh两组字的例字,加以归纳整理,对讲各类天津方言的人进行了若干人次的调查,其结果如下:3.1第一类天津方言第一类天津方言中,下列十八种不同韵母的字,如a,ai,an,ang,ao,e,en,eng,ong,ou,u,ua、uai,uan,uang,ui,un,uo,其声母与普通话不同。普通话声母是zh,ch,sh,而第一类天津方言的声母是:z、c,s,下面对每一个韵母举例加以说明:渣、叉、沙;摘、钗、筛;毡、搀、山;张、昌、伤;招、抄、捎;哲、车、舌;真、臣、申;争、称、升;忠、充;州、抽、收,蛛、出、书;抓、刷;拽、揣、衰;砖、川、门;装、窗、双;追、吹、谁;准、春、顺;捉、戮、说。其中只有韵母是i的,普通话声母是:zh,ch,sh,而天津方言第一类声母却有:zh,ch,sh和zh,ch,sh和z,c,s两种读法:第一,声母与普通话相同,都读作zh组的字,如:知、蜘、织、执、侄、直、值、职、植、质、志、至、治、制、痔、稚、智、秩、掷、置、滞、致、痣吃、痴、迟、池、驰、持、尺、耻、斥、赤、侈矢、失、湿、十、什、石、拾、实、食、蚀、识、驶、世、式、适、势、逝、释、饰、伤、誓第二,声母与普通话不同,读作z组的字,如:之、芝、支、只、指、脂、汁、枝、肢、止、址、趾、纸、旨、桅、齿、豉翅、匙尸、师、诗、施、狮、蜘、虱、时、鲜、史、使、屎、始、士、示、仕、氏、市、柿、事、是、视、试、侍、嗜、匙还有些个别字的声母,第一类天津方言与普通话有区别,如:“室”普通话读(shì),声母是清擦音,天津方言第一类读(chí),声母是送气的清塞擦音,“殖”普通话读(zhí),天津话第一类读chi),声母虽卷舌但送气;“殊”普通话读(shū),声母是清擦音,第一类天津方言,一是读(chú),声母是卷舌送气的清塞擦音,一是读(cú),声母为不卷舌送气的清塞擦音;“拯”普通话读(zhěng),声母卷舌,天津方言第一类读作(zěng),声母不卷舌。3.2改变比较大的第二类天津方言凡普通话声母读:h,ch,sh的字,第二类天津方言其声母也读:h,ch,sh,普通话声母读z,c,s的字,第二类天津方言的声母也读:z、c,s,即第二类天津方言和普通话完全相同。这是由于这一派天津人受书面语和普通话影响很深,他们把天津方言中舌尖前音的声母与普通话有区别地矫正过来了。3.3第三类天津方言在声母zh组和z组这个问题上,既不同于第一类,也不同于变化较大的第二类。(1)凡韵母为a,ai,ong,ua,ual,uang,ui,u。的,此类天津方言声母读法与第一类同,而不同于普通话,都读作z、c,s。(2)韵母为ang,e的,此类天津方言声母读法与第一类完全不同,而与普通话声母完全一样,都读作zh,ch,sh。(3)韵母为an,ao,en,eng,ou,uan的字,此类方言声母的读法,绝大部分与普通话相同,读作:h,ch,sh;但也有少量字,其声母与第一类天津话相同,读作zh,ch,sh。下列例字,其声母都读z组。如:“站斩栈蘸,谗馋产铲,山衫衫删善”;“着笊罩,巢,捎梢稍”,“参渗”;“争睁筝诤,生牲笙甥省”;“皱绉骤,瘦”;“闩拴涮”。(4)韵母为u的,只有少量字,如:“术出畜”,其声母与普通话相同,读zh组。大量字,其声母均与第一类天津方言相同,读z组。(5)韵母为i的,如“之芝支脂枝肢只止趾纸旨桅,豉翅匙,诗施蜘虱时纷屎示氏市柿事是视侍匙”,其声母与第一类天津方言同,读z组,其他i韵母的字均与普通话声母同,读zh组。上述只是大致情况,不是一刀齐的。除多数例字的声母我们能把握住外,有些字很难严格地划分,往往会因人、因环境而有所变化。4.天津方言儿缀词的功能4.1修辞功能4.1.1表细微、细小儿的初始含义就是年少、小孩,儿缀用来表示形态小、数量少、程度轻,这是初始意义上的“小称”。显得微小、细小的名物,一般都是和小孩儿有关的名物,比如小动物、小物件等。例如(无本字可写的用同音字替代,下同):A伢儿肚兜儿奶嘴儿皮猫儿遇事着急的孩子赖皮帽儿耍赖的孩子开裆裤儿B猫儿鸭儿虾儿知鸟儿知了乌老鸦儿C帽儿袜儿扣儿盘儿杯儿缝儿手套儿一般来说,在量词、数量词之后加儿辍用来表示量少。例如在天津当地的谚语中用“把儿柴,升儿米”来形容日子过得艰难。(2)用儿缀来表示和同类名物的大小之别。布——布儿字——字儿作业小车——小车儿玩具车缝——缝儿肉——肉儿果肉姑娘——姑娘儿年轻女孩还有一些名词单说的时候一般不用加儿缀,但是若前边加上了“小”字或是带上了“小”的含义后,就一定要儿缀,比如:小脚儿小命儿小儿小姑娘的贬称小娘儿轻佻的女子小鸡儿矮冬瓜儿矮胖子角落头儿豆儿老板小老板新娘子儿4.1.2表亲昵儿缀在有些词后边时使词带上了喜爱亲昵的感情色彩,一些词加上儿缀后带上了喜爱和亲昵的感情色彩,使得这类词往往会带有“小”“爱”和“骂”等多种含义[12]。以年纪称嫂儿姑娘儿大娘儿老头儿老太婆儿毛毛头儿婴儿以辈分称侄儿小辈儿大辈儿养媳妇儿弟兄哥儿爹老头儿以特征称雪人儿宝贝儿心肝儿哭作猫儿洋娃娃儿新郎官儿以职业称踏儿哥管儿工画儿匠架儿工蓝儿手买卖中的中人4.1.3表轻蔑一些词本来无别的含义,但在带上儿缀之后,就有了地位低下或人品卑下的含义,是一种谦称或卑称。比如:扒儿手流氓胚儿马屁精儿旋骆驼儿北佬儿北方人武垃圾儿习武的人瓜佬儿乡下人酒鬼儿丧鬼儿无法无天的人吊嘴儿发音不准的人二麻子儿脸上带雀斑的人小儿小姑娘小娘儿放荡的女人狐狸精儿傻婆儿蛮婆儿矮婆儿4.1.4表戏谑儿缀在表示亲昵的情味的时候,很适合俚俗调笑的场合,这时候采用戏谑调侃的口气,可以起到舒缓气氛的作用。在天津方言中,有很多的有大量的俚言俗语,这些往往又都是用儿辍词构成的,透出一种风趣幽默[13]。例如:好儿不儿外地人学天津话,该加儿缀处不加有枣没枣打一杆儿敢于尝试三块板儿两条缝客观事实三酉儿酒裤带儿高头打个结不要忘记寿星佬儿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天津人在古代的一些隐语中,采用了儿缀。例如:料儿能耐笼儿监狱解扣儿消除误会吃铐儿坐牢考会儿男女约会罐儿挂起完蛋割稻头儿赌博时赢了就走卤儿再行暴露西湖边高头说大书吹牛在天津当地的一些民谣中,也常常会有儿缀的出现。例如:《浪荡子》这首民谣中,用儿缀的形式把浪荡子的吃光用光刻画的入木三分:“吃点儿,用点儿棺材买得薄点儿,绳子买得细点儿,抬抬轻点儿”4.1.5表形象生动儿缀词能够使词语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1)重叠式儿缀词能够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天津方言中有一些名词、动词、形容词能够重叠,而且形式多样。例如:搞搞儿玩撩撩儿挑逗张张儿张望装装儿装模作样躲躲儿拉拉儿搓搓儿啃啃儿听听儿(2)在一些摹状、拟声、拆字等方法构造的词语后面加上儿缀,也能增强其形象色彩。例如:红果儿山楂黑碳儿黝黑的人莲蓬头儿摇卜咚儿卜楞鼓,喻立场不稳的人丘八佬儿(3)在一些修辞格的运用之后,再加上儿缀,也能增强词语表达的生动性。例如:消金锅儿西湖吃闷食儿喻独吞好处吃着甜头儿喻渐入佳境梦人儿极言人之糊涂一刨花儿极言其少蟹儿怕西瓜极言劳而无功牢牢金箍手,袜儿当枕头“金箍”谐“经过”,喻人之吝啬4.2构词构形功能4.2.1儿缀的构词功能(1)构成新词通过儿缀的方式,能够把一些原本不能独立运用的字转化成词,或是把原本比较松散的短语凝聚成词[14]。例如:一些字或字组单独不能成词,只有在带上儿缀之后才能够成词。鹞儿索儿蛐蛐儿地脚儿地址耍子儿玩挑嘴儿搬弄是非一古脑儿半儿不接事情做了一半亨儿马之自以为是马儿哈之粗心一些单字或字组单独不能成词,带上儿缀之后也不能独立成词,只有在字重叠之后带上儿缀才能成词。悄悄儿末末儿碎末娃娃儿珠珠儿瓶瓶罐罐儿还有一些字组在单说时只是结构松散的短语,但在带上儿缀之后就会变成结构紧密的具有特定含义的词或词组。板起脸儿正色吃闷食儿独吞好处落地道儿便宜货手松儿花钱大方轮个儿轮流区分词义和词性在天津方言中,有不少的词在带上儿缀之后不但会产生新词,还产生了新义。此时,儿缀就起到了分化词义或派生新词的作用。例如:姑娘小姑子→姑娘儿年轻女性手→手儿技术浆→浆儿豆浆头脑→头头脑脑儿领导脚→脚脚儿残渣搞→搞搞儿玩就词性讲,在天津方言的儿缀词中,名词要占到绝大多数,有些动词、数量词、形容词等在带上儿缀之后,也都变成了对应的名词,儿缀就起到了区分词性的作用。比如:钩→钩钩儿拉勾暂约的游戏推→推推儿一种推来推去的游戏刺血→刺血儿刺猬发火→发火儿引火柴荤腥→荤腥儿荤菜除此之外,在天津方言中有一些单音节的形容词在重叠后带上儿缀也会变成相应的动词。例如:香→香香儿大人对小孩的亲吻假→假假儿假装省→省省儿省事、节省4.2.2儿缀的构形功能(1)有些单音节的动词、形容词重叠后,带上儿缀构成“XX儿”的新词形,能够起到减轻、减弱程度的作用。例如:争→争争儿拉→拉拉儿装→装装儿乖→乖乖儿(2)一些名词在前边加上“小”字,后边加上儿缀之后,会形成“小X儿”的新词形,带有一定的可爱、喜爱或是戏谑之意。例如:猫→小猫儿老鼠→小老鼠儿脚→小脚儿娘→小娘儿年轻女性的贬称(3)有一些已有儿缀词在把词根重叠之后,能够起到强调意味。例如:须儿→须须儿圈儿→圈圈儿末屑儿→末末屑儿爬虫→爬爬虫儿卷毛儿→卷毛毛儿一点儿→一点点儿一片儿→一片片儿(4)在天津方言何总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词,它能够有中缀与后缀两种词形变换形式。例如:虚点儿心→虚心点儿鸭儿骨头→鸭骨头儿卷儿毛→卷毛儿丰富的词形变化,是天津方言的一大特色,也同时使天津方言中的一些儿缀词拥有了更多的形式。这就表明了天津方言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与丰富性特点。结语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天津方言在发展变化中,z组声母在逐渐减少,zh组声母在逐渐增多。可分三种情况来谈:第一类天津方言:、zh两组字的读法和原来一样,第二类天津方言z组声母大量减少,zh组声母大量增加,基本上向普通话看齐了;第三类天津方言,不少原z组声母的字都变成了zh组声母,总的趋势也是zh组声母在增加。随着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预计,第三类天津方言的zh组声母还要增加。通过推广普通话,第一类天津方言在z组zh组字上也会向前发展,其趋势也一定是z组声母逐渐减少,zh组声母逐渐增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流动性的增大,以及天津市特有的历史和人文环境,使得生活在天津的人不可能只用天津方言与人交际,这样就形成了复杂的交融现象。生活、工作等需求不断地更新着人们的语言态度;近年推广普通话的力度在不断加大,社会交流范围进一步拓宽,天津又是距离首都最近的大都市,人们耳濡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