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专项试题专题06古诗文(有)06古诗文
古诗词阅读考查的重点是对语言运用的把握、对感情的体会和评价等,答题时可用“这首诗(词)采用了××(表述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技法,写出了××(意象)的××特点,表现了(突出了)××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的作用”的格式进行解答。文言文阅读要注意:首先通览全文,初步感知文章的大意;然后借助解释,逐字逐词地推敲句意;最后结合上下文了解全文内容。这样才能轻松、准确地答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想一想
1.填上空。
(1)诗歌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下这首诗时,他和家人身在____,他渴盼回到的故乡是____。
2.选择合适解析的序号填上空。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泪”是欣喜之泪,为自己和家人而喜,更为国家和天下人而喜。
B.颔联中的“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C.颈联中的“青春作伴好还乡”表述了诗人期盼趁着年轻,赶紧携妻带子回归故乡的心情。
D.尾联中连用了四个地名,写出了诗人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2)诗人杜甫旅居成都期间,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句,下列诗句中不属于描写成都的诗句是()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B.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D.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你学会了吗?我们来挑战一下下面的试题吧!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标题中,“____”字交代了全诗所描写的对象。(1分)
2.诗歌第_____________句是写看到的,第________句是写听到的,第________句是写想到的。(3分)
3.“好雨”的“好”体现在:这是一场________的雨,这也是一场________的雨。(4分)
4.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被用于形容老师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以影响和教育。(2分)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喜”是这首诗的情感主线,全诗不着一个“喜”字,字里行间却洋溢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诗的前四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
C.第五、六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美妙的江村夜雨图。
D.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枝头。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浣溪沙”是本词的________,本词句末押___韵。(2分)
2.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阕表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2分)
4.从积累的古诗词名句中,找出一句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句意相反的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苏轼《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主题:登楼感怀
登鹳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解释加点的词。(2分)
围:__________尽:__________
2.两首诗从体裁看,都属于____________;从题材看,都属于________,所咏之物皆为_____
_____________。(3分)
3.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诗句的意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前两句写楼高以寄情怀。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
B.诗第一、二句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诗第一、二句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
5.两首诗都写登楼所见的壮丽景色,但抒发的情怀有所不同。试根据你的理解说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由俭入奢易:_________(2)若思得之艰难:_________
(3)可办粗饭几日:_________(4)莫待无时思有时:_________
2.下列句中“之”与“若思得之艰难”的“之”用法相同的是()(2分)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B.吾欲之南海
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D.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提醒我们“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今天,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文中几次出现“善”,想一想下面加点的“善”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2分)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的意思是:_______
(2)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善”的意思是:_______
2.请用“/”为文中画线句标出需停顿的地方。(1分)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3.文中哪一句最能体现出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用“”画出来。(1分)
4.读句子,并回答问题。(10分)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①写出句子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钟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说明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①写出句子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表述了伯牙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熟悉的成语“__________”便出自《伯牙绝弦》一文,常用来比喻知音难得或乐曲高妙。(1分)
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选自《礼记》
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孔子过泰山侧:_________(2)何为不去也:_________
2.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大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妇人一家有三人被老虎吃掉,她为什么不搬家?(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揭示了,而反映这种情况的古诗词名句也很多,请再写出一句这方面的古诗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身亡所寄:_______________(2)因往晓之: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又有忧彼之所忧者”中的“彼”代指_______________。(2分)
4.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后来人们就根据这则寓言引申出了“________”这个成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对杞人做出怎样的评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买椟①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②,缀以珠玉,饰以玫瑰③,辑④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选自《韩非子·久储说左上》
①椟(dú):木匣。②椒:香料。③玫瑰:如玫瑰花色的美玉。④辑:连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为木兰之柜为:_____________(2)缀以珠玉缀:_____________
(3)饰以玫瑰饰:_____________(4)此可谓善卖椟矣谓: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填上空。(4分)
(1)楚人对木匣加以修饰,造成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
(2)郑人买了楚人的盒子,退还了珍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文中最后一句议论批评的是哪个人?这个人错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应该各汲取什么教训?(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节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说说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饭疏食,饮水:_________(2)曲肱而枕之:_________
(3)博学而笃志:_________(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吾日三省吾身”一则从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________的修养。(4分)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上节选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
B.选文第一则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中“择”字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6.请用《论语》中的语句对出下联。(2分)
上联:博学且笃志下联:______________
06古诗文
古诗词阅读考查的重点是对语言运用的把握、对感情的体会和评价等,答题时可用“这首诗(词)采用了××(表述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技法,写出了××(意象)的××特点,表现了(突出了)××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的作用”的格式进行解答。文言文阅读要注意:首先通览全文,初步感知文章的大意;然后借助解释,逐字逐词地推敲句意;最后结合上下文了解全文内容。这样才能轻松、准确地答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想一想
1.填上空。
(1)诗歌题目的意思是听说官军收复了中原。
(2)写下这首诗时,他和家人身在巴峡,他渴盼回到的故乡是洛阳。
2.选择合适解析的序号填上空。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首联中的“泪”是欣喜之泪,为自己和家人而喜,更为国家和天下人而喜。
B.颔联中的“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C.颈联中的“青春作伴好还乡”表述了诗人期盼趁着年轻,赶紧携妻带子回归故乡的心情。
D.尾联中连用了四个地名,写出了诗人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2)诗人杜甫旅居成都期间,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句,下列诗句中不属于描写成都的诗句是(A)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B.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D.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你学会了吗?我们来挑战一下下面的试题吧!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标题中,“雨”字交代了全诗所描写的对象。(1分)
本题考查对描写对象的判断。题目中“春夜”交代了时间,“喜”表述情感,“雨”点明描写对象。
2.诗歌第五、六句是写看到的,第三、四句是写听到的,第七、八句是写想到的。(3分)
本题考查对写作角度的分析。五、六句中的“黑”“明”提示我们这两句是所见之景;三、四句中“潜”“润”二字写了春雨细柔的特点,虽“润无声”,但落下时仍有“沙沙”之响,所以这两句是写听到的;最后两句虽是写早晨雨停后之景,但从诗题“春夜”可知创作此诗是在夜晚,所以这两句是写想到的。
3.“好雨”的“好”体现在:这是一场及时的雨,这也是一场滋润万物的雨。(4分)
本题考查对诗意的理解。可抓住第一句中的“知时节”与第四句“润物细无声”进行分析。
4.诗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常被用于形容老师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以影响和教育。(2分)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从题干中“不知不觉”一词可联想到诗中“潜”“无声”两个词;由“给学生以影响和教育”可联想到“润物”一词,由此便不难得出解析。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3分)
A.“喜”是这首诗的情感主线,全诗不着一个“喜”字,字里行间却洋溢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诗的前四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
C.第五、六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美妙的江村夜雨图。
D.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枝头。
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分析。五、六两句直接从视觉描绘夜雨景色,天空与地上一团漆黑,唯有江边船上有灯亮,并未用到比喻修辞。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浣溪沙”是本词的词牌名,本词句末押i韵。(2分)
本题是对词的文化常识的考查。词常见的词牌名有《浣溪沙》《如梦令》《破阵子》《西江月》等,平时学习时要多加积累。押韵是指韵文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这些押韵的字也称“韵脚”。本词中“溪”“泥”“啼”“西”“鸡”是韵脚,且韵母都是“i”,由此可知句末押“i”韵。
2.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3分)
答:山下碧绿的兰草芽尖,浅浅地浸入潺潺流淌的清澈的小溪中,松林中蜿蜒着一条沙石小路,遇雨没有一点烂泥。傍晚时分,细雨潇潇,布谷鸟的叫声从林中传出。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意思、描摹画面的能力。抓住句中“兰芽”“沙路”“暮雨”“子规啼”四个意象,以及“短”“净”“萧萧”几个描写意象特点的词,发挥想象,拓展描绘。
3.下阕表述了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特征。(2分)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词分析其表述的主旨,进而探究其透露了怎样的精神或生活态度。下阕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发出不服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追求,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4.从积累的古诗词名句中,找出一句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句意相反的写下来。(2分)
示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本题考查对句意的理解。解题关键是要理解“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意思,该句诗人想要强调的是青春虽一去不复返,但人未尝不可老当益壮,自强不息往往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这是诗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是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5.下面对苏轼《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C项中“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的表述不正确。正确分析见第4题解答。
主题:登楼感怀
登鹳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解释加点的词。(2分)
围:笼盖尽:消失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反复吟读,整体感知,认真思考,准确解释。“围”是“笼盖”之意,不能理解为“周围”;“尽”是“消失”之意,不能机械地理解为“尽头”。
2.两首诗从体裁看,都属于五言绝句;从题材看,都属于咏物诗,所咏之物皆为登鹳雀楼所见之景。(3分)
本题是对诗的文化常识的考查。从体裁看,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是八句诗,绝句是四句诗,又根据每句诗的字数(七字或五字)不同分为七言绝句、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五言律诗。这两首诗都是五言绝句。题材从诗所写的内容不同分为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怀古诗和咏物诗等。这两首诗都是咏物诗,所咏之物可从两首诗的标题“登鹳雀楼”获知。
3.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诗句的意思。(4分)
答:天空笼盖着辽阔的原野,黄河泻入群山之中。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翻译。翻译诗句要抓住关键词,本句中只要弄懂了“围”和“河”的意思,就可以顺通下去。“围”是“笼盖”之意,“河”在古诗文中特指“黄河”,不能理解为一般河流。
4.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2分)
A.诗前两句写楼高以寄情怀。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
B.诗第一、二句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诗第一、二句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
本题考查对诗意的理解。诗第一、二句并不是“真实客观”地写鹳雀楼的高度。从艺术表现看,是把视觉反差运用到景物描写中,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是以远处物体似低小的感觉反衬近处物体的高大。
5.两首诗都写登楼所见的壮丽景色,但抒发的情怀有所不同。试根据你的理解说说。(4分)
答:诗通过写登楼所见,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抒发了诗人志高气逸的情怀。
诗通过写登楼所见,既写出了诗人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本题考查对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两首诗都是咏物抒怀,第一首抒怀励志,瞩目高远,激情迸发。但第二首则在平常的写景之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奋发向上的感召力,境界更加高远。
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由俭入奢易:容易(2)若思得之艰难:如果
(3)可办粗饭几日:置办(4)莫待无时思有时:不要
本题考查解释重点文言实词的能力。根据语境推知句意,进而推知词义。注意“办”在这里是动词,译为“置办”。
2.下列句中“之”与“若思得之艰难”的“之”用法相同的是(D)(2分)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B.吾欲之南海
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D.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用法。“若思得之艰难”的“之”是代词,指这些东西。A、C两项中“之”都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B项中“之”做动词用,相当于“到”“往”。D项中“之”为代词,指他。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不饿不冷就够了,为什么一定要贪图吃好穿好呢?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注意关键词要译正确。“饥”是“饿”的意思,“寒”是“冷”的意思,“足”是“足够”的意思,“何”是“为什么”的意思,“图”是“贪图”的意思,“着”在这里读“zhuó”,是“穿”的意思。
4.“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3分)
答: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旦丢弃再养成就困难了,所以要培养,要坚持。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这句话强调了节俭变奢侈容易,奢侈变节俭困难,这也告诫大家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形成的,所以平时生活中要树立节俭的意识,长期坚持才能形成习惯。
5.文中提醒我们“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今天,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为什么?(4分)
示例:有必要。在今天,我们仍要发扬节俭的传统美德,一是因为有利于美德的培养,二是因为节约物质资源,利己利国。
本题考查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能力。本题虽是一道开放题,但要结合文章中心主旨来回答,要强调出发扬节俭对美德的弘扬及个人、国家的发展的必要性。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文中几次出现“善”,想一想下面加点的“善”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2分)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的意思是:擅长。
(2)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善”的意思是:好。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日常要学会归类,多积累一些多义词,熟悉其用法和意义。“善”可用作动词,理解为“擅长”;也可用作形容词,理解为“良好”。
2.请用“/”为文中画线句标出需停顿的地方。(1分)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划分朗读停顿。“伯牙谓世再无知音”的意思是:伯牙认为世上再难找到听得懂他琴声的人了。
3.文中哪一句最能体现出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用“”画出来。(1分)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答题关键是理解“知音”的意思——真正了解自己的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我们只需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钟子期善听伯牙琴声的句子即可。
4.读句子,并回答问题。(10分)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①写出句子的意思。(2分)
答:伯牙弹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说:“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高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过程中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词,句子要通顺,做到增、留、换、调、删。本句中要注意关键词“鼓”“志”“峨峨”的翻译。
②钟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说明了什么?(2分)
答:钟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这说明两人志趣相投,心心相印。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要结合人物之间的情感及对艺术的爱好进行分析。
(2)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①写出句子的意思。(2分)
答:伯牙认为世上再难找到听得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便把心爱的琴摔碎了,终身不再弹琴。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要注意“乃”是“于是”的意思;“破”“绝”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译为“摔破”“割断”;“复”是“再”的意思。
②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表述了伯牙怎样的情感?(4分)
答:子期死了,这对伯牙来说意味着他的音乐再无人能理解,他的志向再无人能明白。这表述了伯牙对钟子期的深切悼念以及对友情的珍重。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及思想感情的体会。第一问可结合“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一句提炼解析;第二问要从伯牙如何看待子期的死以及二人之间的感情来探究分析。
5.我们熟悉的成语“高山流水”便出自《伯牙绝弦》一文,常用来比喻知音难得或乐曲高妙。(1分)
本题考查词语积累的能力。平时阅读中对一些成语既要理解意思,也要了解其有何典故。
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选自《礼记》
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孔子过泰山侧:经过。(2)何为不去也:离开。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的能力。先联系上下语句,理解“孔子过泰山侧”与“何为不去”的大意,再推知出“过”为“经过”,“去”为“离开”。
2.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大意。(3分)
答: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要遵循“一一对应,逐字翻译”的原则,力求做到语义完整、准确,语句通顺。本句翻译关键词是“苛政”和“于”,分别理解为“残暴的政令”“比”。
3.妇人一家有三人被老虎吃掉,她为什么不搬家?(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答:无苛政。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题干的问题即文中夫子的问话“何为不去也”,所以原因即妇人的回答“无苛政”。
4.本文揭示了,而反映这种情况的古诗词名句也很多,请再写出一句这方面的古诗句。(3分)
答:繁重的赋税对劳动人民的伤害之大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本题考查对中心思想的理解及诗句的积累。结合妇人哭诉的内容及不愿离开的原因,可提炼出解析。默写诗句要紧扣“反映苛政对百姓的残害”这一中心思想,切勿写错别字。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身亡所寄:同“无”,没有。(2)因往晓之:开导。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的能力。注意句中的通假字“亡”,同“无”,理解为“没有”。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答:你跨步、跳跃,每时每刻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要担忧地会陷下去呢?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若”在文言文中常用作第二人称代词,你;“躇步”“跐蹈”理解为“跨步”“跳跃”;“奈何”理解为“为什么”。
3.“又有忧彼之所忧者”中的“彼”代指忧天的杞人。(2分)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指代的内容。“彼”在文言文中常被用作第三人称代词“他”,根据就近原则,追溯上文,由“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一句,可推知“彼”指的是忧天的杞人。
4.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后来人们就根据这则寓言引申出了“杞人忧天”这个成语。(3分)
答:嘲讽了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毫无根据的事担心、忧虑的人。
本题考查探究文意的能力。先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出对杞人忧天的评价,再想一想杞人代表了社会哪一类人,组织语言概括作答。从寓言故事中引申出的成语大多能概括故事内容,且其意思即故事寓意,由此自然而然可联想到成语“杞人忧天”。
5.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对杞人做出怎样的评价?(3分)
示例:表现了他对宇宙奥妙的探索精神和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
本题考查评价人物的能力。题干明确了答题角度——积极方面,所以可从“探索”“忧患意识”两个角度评析杞人忧天的行为。
买椟①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②,缀以珠玉,饰以玫瑰③,辑④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选自《韩非子·久储说左上》
①椟(dú):木匣。②椒:香料。③玫瑰:如玫瑰花色的美玉。④辑:连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为木兰之柜为:做,制作(2)缀以珠玉缀:点缀
(3)饰以玫瑰饰:装饰(4)此可谓善卖椟矣谓:说,认为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翻译。平时要注意积累,答题时除了注意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词的特殊用法,比如“为”,读音不同,用法也不同,此处读wéi,解释为“做,制作”。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啊!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先通读全文,然后探究所给句子的上下文语境,把握大意。翻译时注意抓关键词的释义。句中“善”是“善于”的意思,“鬻”是“卖”的意思。
3.按要求填上空。(4分)
(1)楚人对木匣加以修饰,造成的结果是: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请用原文回答)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题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位管理制度集合大合集人员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合并选集【职员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汇编职员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大全职工管理
- 单位管理制度范例选集职工管理篇十篇
- 八下期中(高频论述题50题)(测试范围:第1-11课)(解析版)
- 员工试用期转正的申请书范文500字
- 网格布局创新-洞察分析
- 营养干预与慢性病防控-洞察分析
- 营销自动化应用-洞察分析
- 2023年江苏省五年制专转本英语统考真题(试卷+答案)
- 贵州省贵阳市英语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 2024年轻质隔墙板采购安装合同
- Unit 8 The Spring Festival Part A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闽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6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1月期末英语试题(解析版)
- 初中体育教案【完整版】七年级
- 2024-2030年中国城市供热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预判报告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完整)
- 福建中考英语作文15分评分标准
- 智慧磐石工程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